金属有机化学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有机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一门交叉学科的兴起

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曾说过:“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物质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作为“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的化学,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制而形成的认识上的局限性同样理所当然地导致了其内部学科的分化。但是人类认识的进步是必然的历史趋势,同时,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也促成了当初分化了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金属有机化学作为化学中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学科的交叉从产生到发展直到今天逐渐地现代化,它始终处于化学学科和化工学科的最前线,生机勃勃,硕果累累。

化学主要是研究物质地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物质在各种不同聚集态下,在分子与原子水平上的变化和反应规律、结构和各种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变化和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能量关系和对各种性质的影响的科学。金属有机化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是指其结构中存在金属-碳键的化合物。在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110多种化学元素中,金属元素占绝大部分,而碳元素所衍生出的有机物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增长速度也很快,将这两类以前人们认为互不相干的物质组合起来形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不仅仅是两者简单的加和关系,而应是乘积倍数关系。其中的许多金属有机化合物已经为人类进步和国民生产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金属有机化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是一座刚刚开始发掘的宝藏,发展及应用潜力不可估量。下面就按时间顺序来说明金属有机化学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探讨学科的研究方法。

一. 金属有机化学的产生与基本成形阶段(1823~1950年)

1827年,丹麦药剂师蔡司(W.C.Zeise)在加热PtCl2/KCl的乙醇溶液时无意中得到了一种黄色的沉淀,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他未能表征出这种黄色沉淀物质的结构。现已证明,这个化合物为金属有机化合物。蔡司可能不会想到,他无意中得到的这第一个技术有机化合物标志着的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交叉学科金属

有机化学的开端竟然比德国化学家维勒(F.Wohler)由无机化合物合成有机物尿素而首次在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这个当初人们认为不可逾越的鸿沟之间架起桥梁还要早一年。

第一个系统研究金属有机化学的首推英国化学家福朗克兰(E.Frankland)。起初,他把他制得的一些化合物错误地认为是他所想要“捕捉”的自由基,但实际上得到的是金属有机化合物。难能可贵的是,当他后来发现他得非所愿时,不但没有气馁,反而更深入地研究了这种“新奇”的化合物,总结出了金属有机化学的定义。

1899年,法国化学家格利雅(V.Grignard)在他的老师巴比尔(P.Barbier)的引导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镁有机化合物RMgX并将它用于有机合成。这是本阶段金属有机化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一页。他所发现的新试剂开创的新的有机合成方法在如今仍被广泛应用。由于他的卓越贡献,191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金属有机化学家。当时格利雅得知自己获奖后,曾写信强烈要求评审委员会让他与他老师巴比尔一起分享此奖,遗憾的是他的提议遭到了拒绝。

1922年美国的米基里(T.Midgeley)发现了四乙基铅及其优良的汽油抗震性。于是1923年便在工业上大规模生产用来作汽油抗震剂,这是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但后来铅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发现给这种“优良”的抗震剂判了死刑,现在基本上已经被淘汰。

工业上第一次用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的配位催化过程是1938年的德国Ruhrchemie化学公司的罗伦(O.Rolen)发现的氢甲基化反应,以此开创了金属有机化学中的著名的羰基合成及配位催化学科。

综观这一时期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以经验积累为主,同时由于社会需要的推动,金属有机化学开始初步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无论是蔡司的偶然,还是福朗克兰的无意,但最终是他们奠定了金属有机化学发展的基石,都处于金属有机化学发展的感性认识阶段。可以说,偶然性中有必然性,而金属有机化学发展的必然性通过一件件的偶然发展表现出来。同时社会需要的强大推动力使得偶然发现的具有某些实用价值的金属有机化合物迅速地工业化并广泛应用,这种在不成熟的理论条件下的工业化无疑为“技术悖论”发挥其作用提供了滋生的

温床。

2.以开创性工作居多,以提供后续发展的理论起点见长。学科交叉的最初一步这层窗户纸通常是偶然中被捅破的。虽然迈出的这第一步在理论上看来极不完善,在实践上也没有指导意义,但它是具有开创性,就象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第一只直立行走的类人猿迈出的第一步。同时,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那些科学家很难就他们的发现进行更进一步的分子水平上的结构检测,从而不能将其上升到由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反过来影响宏观的方法高度,但其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成为下一阶段研究的理论的起点。

3.在研究方法上,虽然这一时期整个化学的研究环境比较艰苦,再加上金属有机化合物对空气对水比较敏感,常常化学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眼看就要得到产物了,但一不小心见一下空气,整个实验都白费!曾经有一个金属有机化学家说几乎每一个当时的从事金属有机的人都有过几次这样“只有哭鼻子”的经历。但就在这样艰苦的实验条件下,当时金属有机化学的奠基者们没有气馁,并善于观察,从偶然中找到必然。油浴分析条件差,对物质判断的失误是常事,但人们能从错误中总结,善于从失误中找到教训,错误或失误有其必然的价值,往往能得到种瓜得豆的效果。

二. 金属有机化学的飞速发展阶段(1951-20世纪90年代初)

1951年鲍森(P.L.Pauson)和米勒(ler)的并非预期的实验结果,偶然地发现了二茂铁,由此引发的对金属有机化学原有理论上挑战揭开了金属有机化学发展的新序幕。这个发现是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有了挑战就意味着有了进步的可能,即“穷则变,变则通。”凭着威尔金森(G.Wilkinson)和伍德沃德(R.B.Woodward)的智慧以及费舍尔(F.O.Fisher)辛勤工作,借助当时X射线衍射,核磁共掁,红外光谱等物理发展而提供的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二茂铁的结构得以确认为三明治夹心结构。这个具有美妙而富有创意构型的分子不光使波澜不惊发展着的金属有机化学变得激流澎湃,同时也给理论化学中的分子轨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平台。

同时金属有机在工业生产的应用好像也不甘示弱,1953-1955年德国化学家齐格勒(K.Ziegler)和意大利化学家纳塔(G.Natt)发现了著名的乙烯、丙烯和其它烯烃聚合的Ziegler-Natt催化剂。这又是善于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