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

合集下载

输液工具合理选择

输液工具合理选择

缺点
活动受限 高渗漏率,不能保留 重复穿刺的痛苦
套管针
间歇性、连续性或每日静脉输液治疗 血液动力学监护 留置时间72-96小时 溶液处于或接近等渗状态 溶液处于或接近正常PH范围 刺激性药物:仅为间歇性推注 穿刺部位的考虑 静脉途径无限制
套管针
优点
经济 容易穿刺 可留置 许多产品规格可用 相对容易学习的穿刺技术
完成主动静脉治疗的一 种工作工具,通过四步 工作法达到更好的静脉 治疗结果
通道优选方案 4步操作法
• Step One: 确定所需治疗的病人,评估多种因素 • Step Two: 选择最适宜此病人的血管通道材料,
并放置、使用此材料 • Step Three: “病例管理”者根据病人所使用的通道
治疗 中心静脉穿刺变得更费时、费力,甚至
不能完成
主动静脉治疗
• 主动完成护理评估程序 • 病人入院或接诊后24-48小时内获得评估 • 放置、使用适宜的输液器材 • 进行病人教育 ( 在适当情况下) • 治疗不会中断
中心静脉与外周静脉治疗
影响外周静脉治疗结果的因素包括:
• 药物pH • 药物渗透压 • 药物稀释程度 • 静脉内血流量
植入式输液港(port)
间歇性、持续性或每日IV治疗 留置时间不定 发泡性和刺激性药物/溶液---间歇或连续滴注 需用极限的渗透性和酸碱度(药物)治疗 >10% 葡萄糖糖溶液
植入式输液港(port)
优点
感染率低 保留时间长 无外露部分破裂 身体外表完整 不限制活动
缺点
最昂贵的途径 需手术置管,需缝针 有胸部插管危险 有可能脱出缝针口
我院现有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
静脉治疗的新思路
被动静脉治疗和主动静脉治疗 通道优选工作方法

静脉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

静脉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

ml/分
肘部及上臂静脉 100 – 300 ml/分
锁骨下静脉
1 - 1.5 L/分
上腔静脉
2 - 2.5 L/分
60滴/分 80滴/分
血管壁侧压↑ 机械性静脉炎
外周小静脉 (血流:1ml/分)
300毫升/时 (5 ml/分)
500毫升/时 (8.3 ml/分)
液流》血流(如此时为较刺激性药液) 血液回流受阻
临床科研支持----渗出(新生儿)
• Stanley ----BD Vialon™导管材质使渗出的风险降低18%;其 中,极低体重儿渗出降低35% ----平均, BD Vialon™导管留置时间增加9小时,渗出发 生时间较Teflon材质延长21%(平均渗出时间: Vialon™51小时; Teflon42小时) ----在NICU,留置时间分秒必争3
• 怎样选择?
治疗的需求
要加入溶液的类型
渗透压? PH值?
流率
治疗的需求
粘稠度
治疗期
短或长的疗程
静脉保存的必要 及早考虑长期的选择
PH值
血液PH值为7.35-7.45 ph<4.1为强酸性;pH>9.0为强碱性
– 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 • pH<4.1
- 在无充分血流下明显静脉内膜组织改变
• Myles,Mckee and Jacquot也有相关报告
1.Dennis Maki, MD and Marilyn Ringer, BSN, MS.” Risk Factors for Infusion ----related Phlebitis with Small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1;14:845-854 2.P.B.Gaukroger,I.G.Roberts,and T .A Manners.” Infutson Thrombophlebitis: 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654 Vialon® and Teflon Cannulae in Anaesthetic and postoperative Use” 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 August 1998,Volume 16,No.3.

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

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

、头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 管,能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PICC的适应症:早产儿、长期输液(疗程7天以上 )、全胃肠外营养(TPN、PPN)、化疗等。

1)导管材质为硅胶,柔软、弹性好,对血管刺激小。 2)导管不透X射线,可通过放射影像学确定导管尖端位 置。 3)大面积的无菌屏障可降低导管的感染。 4)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减轻病人痛苦。 5)保留外周静脉,作为远期治疗的血管通路。 6)导管的留置不会影响肢体活动或限制体位。 7)可减少医务人员意外伤害(针刺血液污染) 8)便于操作,减少污染
第一代 全开放式

第二代 半封密式
第三代 全路密闭式
全开放式:空气全接触,微粒、细菌直接污染
半封密式:引入气压,微粒、细菌直接污染 全封密式:使用气压作用下制袋、灌装、接管、封塞 体化 ,绝对杜绝空气 、环境、材料污染 -- 理想的静脉输液系统
统 差 异 一
输液器的种类:
按治疗需要输液方式选择应用:泵用输液器;非泵 用 输液器 按所输液体的物理性质选择应用:避光式输液器; 非避光式输液器 根据输液器的外形选择应用:直型输液器;“Y”型输 液器; 袋式输液器 根据输入液体的种类选择应用:输血器、输液器 根据输液控速模式选择应用:微量输液器(带滴管) 精密输液器
输液器的选择原则:
必须使用符合国标的一次性输液器 进行密闭式输液。密闭式输液可防止输液过 程周围环境和空气对输液剂的污染。只有使 用不需排气的软包装输液剂才是真正的密闭 式输液 根据患者病情、用药情况,正确选择输液器 的种类
Hale Waihona Puke 留 置 套 管 针 、 安 全 留 置 针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
中心静脉导管。

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

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

缺点: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手术较复杂,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且费用较高。
注意事项: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后,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换,避免导管堵塞或感染。
微量注射泵适用于需要精细控制药液速度和剂量的患者
输液袋:用于储存和输送药液,适用于需要大量输液的患者。
注射器:用于一次性注射药液,适用于需要快速、准确地注射药液的患者。
定期对输液工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质量和性能
加强静脉输液工具的监管,确保其来源合法、质量合格
推广静脉输液工具的合理使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加强静脉输液工具的科学研究,提高其性能和适用范围
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静脉输液工具选择的意识和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培训对象:医护人员、护士、医生等
培训效果:提高医护人员对静脉输液工具选择的意识和能力,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输液的量和时间
输液量: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年龄等因素确定输液量
输液间隔: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性质等因素确定输液间隔
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性质等因素确定输液速度
输液时间:根据药物的性质、作用时间等因素确定输液时间
患者的血管情况
01
单击添加项标题
血管类型:静脉、动脉、毛细血管等
定期更换:根据输液时间、药物性质等因素,定期更换输液器,避免长时间使用造成污染
清洁消毒:使用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妥善处理:使用后的输液器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要求进行妥善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留置针的维护
定期检查:观察留置针是否通畅,有无回血、渗漏等情况
固定妥善:使用胶带或固定器将留置针固定在皮肤上,防止脱落或移位

输液工具选择及留置针的应用

输液工具选择及留置针的应用
2.刺激性药物或溶液 3.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 体,如胃肠外营养液、 脂肪乳 4.缺乏血管通路的病人 5.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 早产儿、艾滋病患者 6.家庭病房病人
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Port
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1、有缺乏血管通道 倾向的患者 2、长期静脉输液、 反复输血的患者 3、输注刺激性药 物和发疱剂药物 4、输注高渗性或粘 稠性液体 5、家庭病床的患者
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 为封管液。
2016版INS的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每次使用外周静脉短导管完毕后立即封管 1.对于成人,封管可用不含防腐剂的0.9%氯化钠溶液。(I) 2.对于新生儿和儿童,可用0.5U至10U/ml稀释肝素液或不含 防腐剂的0.9%氯化钠溶液。(II) 3.对于不进行间歇式输液的外周静脉短导管,可考虑每24小 时封管一次。(III)
• 外周静脉输液治疗 • 中心静脉输液治疗
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
以导管尖端是否达到上腔静脉为标准
➢外周静脉导管:头皮钢针 外周短导管(留置针PVC) 外周中长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PICC CVC 输液港 (PORT)
外周静脉导管
头皮钢针 外周短导管(留置针PVC)
外周中长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CVC)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留置针穿刺时的要求
三、穿刺部位的消毒:
1、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不小于8cm*8cm
2、消毒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不间
断摩擦消毒(至少2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
3、消毒剂:2%碘酊和75%酒精;碘浓度不低于0.5%碘
伏; 2%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
4、待干

输液器材的选择与使用

输液器材的选择与使用

一次性输液器使用前应检查包装 是否完整,有无漏气、霉变,并
查看使用期限。
一次性输液器应由专业医护人员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连接和排
气。
一次性输液器使用后应立即丢弃 ,避免重复使用,以防止交叉感
染和医疗事故。
玻璃瓶输液器的使用与处理
玻璃瓶输液器使用前应检查玻璃瓶有无裂纹、瓶口松动等异常情况。
玻璃瓶输液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剧烈震动,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输液效果 。
玻璃瓶破碎 玻璃瓶与针头连接不紧
解决方案:使用前检查玻璃瓶是否有裂纹或破损,使用 时避免剧烈晃动或碰撞。
解决方案:检查针头和玻璃瓶的接口,确保连接紧密。
输液泵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01
输液泵流量不准
02 解决方案:定期校准输液泵,确保流量准 确性。
03
输液泵报警
04
解决方案: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通畅,报警 设置是否合理。
选择对患者舒适度更高的输液器材 ,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
医疗需求
01
02
03
医疗目的
根据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 输液器材,例如需要长时 间输液的患者可能需要更 加耐用的器材。
药物特性
不同药物对输液器材的要 求不同,例如某些药物可 能需要特殊的过滤器或连 接器。
医疗环境
医疗环境也会影响器材的 选择,例如在野外或移动 医疗环境中可能需要更加 便携的器材。
一次性输液器的消毒与清洁
一次性输液器在每次使用后应立即丢弃 ,避免重复使用和交叉感染。
在使用前,应检查一次性输液器的包装 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或污染。
如有必要,可以使用医用消毒剂对一次 性输液器进行消毒,但需要注意消毒剂 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对输液器造成

常用输液工具的选择

常用输液工具的选择

详细描述
无线输液器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输液泵与 中央控制系统连接,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 患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无需长时 间卧床或固定在床边,提高了舒适性和便利 性。同时,无线输液器还可以实时传输患者 信息和设备状态,方便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情 况并作出相应处理。
可穿戴输液器
总结词
可穿戴输液器是一种能够穿戴在患者身上的 输液装置,具有便携、舒适、隐蔽等特点。
输液速度
根据治疗需求,有时需要调整输液速度,因此需要选择能够满足调整需求的输 液工具。
安全与可靠性
安全性
选择安全可靠的输液工具,避免因工具问题导致的医疗事故 和并发症。
可靠性
选择经过严格检测和认证的合格产品,确保输液工具的质量 和可靠性。
03 常用输液工具的优缺点
一次性输液器
总结词
一次性使用,安全卫具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 的输液工具,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求。
个性化护理方案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输 液方式、药物选择、剂量调整等方面,提高护理效果。
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
安全性设计
加强输液工具的安全性设计,如防滴装置、防空气栓 塞等措施,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可靠。
可靠性测试与验证
对输液工具进行严格的可靠性测试和验证,确保其性能 稳定、持久耐用,降低故障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PVC管输液器
总结词
成本低,透明度高
详细描述
PVC管输液器成本较低,且透明度高,方便医护人员观察输液过程。此外,PVC管材质轻便,便于携 带和运输。然而,PVC材料在高温和光照下易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阳 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静脉输液工具的正确选择

静脉输液工具的正确选择
皮下的注射座
输注设备
输液器
无钢针
输血器
输注设备 避光输液器
输注设备 分隔型输液器
附加设备——输液接头
肝 素
正 压 肝





三接通头源自附加设备——输液接头附加设备——敷贴 透 明 敷 贴
针后贴
施乐辉
贰 不同输液工具的优缺点
穿刺工具
输液设备
输液接头
敷贴
钢针 留置针 CVC PICC 输液港
输液相关不良反应
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 由于滴速过快,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 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 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 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a. 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 b. 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 ,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c. 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d. 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 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 ,减轻缺氧症状。 e.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易发现残 存血液
多路补液
留置时间 避光输液 需避光药
长、较舒 器


针后贴 薄膜 施乐辉
一次性输 液钢针
固定效果 好
低敏、价 格高
叁 输液安全
无菌技术
➢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 ,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评估、查对
肆 输液不良反应
输液相关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护理的成果
-提供优质护理
目标
•成功穿刺 •血管保护 •安全留置
成果
•减少穿刺次数 •降低成本 •减少不必要的治疗 •提高工作效率 (时间管理) •病人满意
•经济有效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提高医院管理质量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病人 - 不可变因素
•静脉状况 •皮肤状况 •疾病状况 •免疫状况 •已往输液史
阿霉素
5-Fu 氨苄青霉素
大仑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生理pH

渗透压
• 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Osm/L,285mOsm/L是等渗标准 线
• 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 –低渗溶液:<240 mOsm/L 如0.45%氯化钠 溶液 –等渗溶液:240-340mOsm/L 如0.9%氯化钠溶液 5%GNS溶液 –高渗溶液: > 340mOsm/L如10%葡萄糖
• 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 –pH<4.1 - 在无充分血流下明显静脉内膜组织改 变 –pH6.0-8.0 - 内膜刺激小 –pH> 8.0 - 使内膜粗糙后,血栓形成可能性
pH值—例举部分药物PH值
环丙沙星
多巴胺 吗啡
强力霉素 顺铂
血液PH ^
环吡嘧啶 更昔洛韦
庆大霉素
钾盐 万古霉素 溶 液
通过目标管理提高有效性
并发症 - 可变因素
•穿刺失败 •静脉炎 •渗出/组织坏死 •堵塞
医护人员 - 可变因素
•知识 •评估技巧 •穿刺技术 •产品应用
输液治疗工作内容
1. 评估治疗方案 2. 评估患者情况 3. 选择穿刺部位 4. 选择穿刺工具 5. 正确准备穿刺部位 6. 正确应用输液工具 7. 静脉通路的护理、维持及管理
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药物 阿霉素 5-FU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TPN 甘露醇 5%碳酸氢钠 50%葡萄糖
渗透压 280 650 352 610 1400 1098 1190 2526
刺激性
➢ 一些药物本身的PH值及渗透压均接近生理水平,仍然有极 高的可能性造成静脉炎如某些化疗药物脉 • 贵要静脉 • 腋静脉 • 锁骨下静脉 • 无名静脉 • 上腔静脉
直径 直径 直径 直径 直径 直径
6mm 8mm 16mm 19mm 19mm 20mm
最佳静脉的选择
➢ 根据治疗方案选择的静脉
• 满足治疗输液量 • 提供必要的血液稀释
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
• 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委员会 组织编写,2009年10月出版
• 主编:静脉治疗委员会王建荣主任委员, 副主编:蔡虻,呼滨
1. 静脉治疗委员会于1999年12月在北京 成立。
2. 先后组织翻译了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 (INS)编写出版的《输液治疗护理实 践标准》(2002版和2006版)。
▪ 药物随着配置溶液的种类不同,出现不同的渗透压值
1g先锋Ⅴ在不同溶液中渗透压变 化
1g先锋Ⅴ 加入
溶液
溶液量(ml) 渗透压( mOsm/L )
无菌注射用水
10
340
0.9%氯化钠
10
600
0.9%氯化钠
20
426
0.9%氯化钠
50
344
0.9%氯化钠
100
317
5%葡萄糖
50
321
P1
护理程序 Nursing process
穿刺部位评估
病人状况评估
穿刺工具选择
治疗方案评估
输液治疗 最佳实践
穿刺执行者
护理与监控
穿刺要点
感染控制
评估治疗方案
• 输液目的 • 输液疗程 • 输液速度 • 药液性质
pH值
• 血液pH值为7.35-7.45 pH<4.1为强酸性; pH>9.0为强碱性
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皮肤损伤机制
• 结合性
药物与组织细胞核酸相结合。不仅引起立即损伤 而且寄宿于组织内,与细胞内的DNA结合,并且 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损伤局部组织,产生局部坏 死性损伤。
常见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放线菌素D、 丝裂霉素、光辉霉素等。
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皮肤损伤机制
• 非结合类
药物不与组织细胞核酸相结合
3. 编写内部学习资料《静脉输液指南》
输液治疗护理绪论
宗旨: 通过患者教育、临床管理、质量控制和预算等能力,规范实践标准,加强职业防护,
提高输液治疗护理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 原则: 偱证护理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在多学科专家及大、中型 医院护理人员的合作下达成共识。 指南的推荐意见参照牛津推荐意见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即最高推荐意见(A)应至少 包括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推荐意见(D)则是以专家意见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 据的共识性意见。 。
--- 植物碱类药物主要通过脂溶作用破坏细胞膜 --- MTX,渗出可干扰叶酸代谢。 常见药物包括:长春碱类、卡莫司汀、氟尿嘧啶等 。
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
•手背及前臂静
1-95 ml/分
•肘部及上臂静脉 100 – 300 ml/分
•锁骨下静脉 1 - 1.5 L/分
•上腔静脉
2 - 2.5 L/分
渗透压与静脉炎的关系
• 低渗溶液 <240 mOsm/L 使水分子向细胞内移动,细胞水份过多--细胞破裂、 静脉刺激与静脉炎,用于稀释或调节高渗药物
• 等渗溶液 240-340mOsm/L 与血液等渗而不会造成细胞壁水分子的移动
• 高渗溶液 > 340mOsm/L 吸取细胞内水份,血管内膜脱水、内膜暴露于刺激性 溶液而受损--静脉炎、静脉痉挛、血栓形成。不常 用于稀释配置药物
渗透压与细胞体积
低渗 Hypotonic
等渗 Isotonic
高渗 Hypertonic
渗透压
▪ 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 高度危险 >600mOsm/L 中度危险 400-600mOsm/L 低度危险 <400mOsm/L 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 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P 1-3
静脉输液工具的发展史
静脉输液工具的发展
• 20世纪80年代前:高 压灭菌的钢针
• 90年代:一次性注射 用具临床使用
静脉输液工具的发展
• 90年代中期第一代 至第四代静脉套管 针打进中国市场
21世纪初中心静脉输液兴起
• 颈内/锁骨下静脉导管(CVC) •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 • 静脉输液港(Port-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