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合集下载

毛概复习(1-8章)

毛概复习(1-8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P8,P17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实践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含义及关系?P2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4、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是实事求是?P34①“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②实事求是也内在的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③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62党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66-67①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②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行知2011下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复习提纲

行知2011下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复习提纲

简答题和论述题复习提纲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重大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6、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2)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①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寻找独立自主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探索中所形成的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的正确的和有价值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以及那些独到的、创造性的思考,都为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增添了新财富,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起了指导作用.? ③这一探索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思想源泉和智慧启迪.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宝贵经验.新世纪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共产党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人是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既要胸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又要从现实出发,把奋斗目标置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我们的事业。

毛概2024版课后习题答案修正版

毛概2024版课后习题答案修正版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详细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详细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阅历和历史阅历提升为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宏大事业不断取得成功。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供应了凝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倡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看法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供应了基本遵循。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打算。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党和人民的珍贵精神财宝。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气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

旧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东方大国,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外国经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必须结合国情和时代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中去。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找出中国的社会发展规律;并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文化结合起来达到新的融合,要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语言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化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使之具有中国特性和作风。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重要意义:1.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体现了新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其之间的关系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

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有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

(3).公有制经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

(4).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

(5).公有制经济是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共同富裕的保证。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确立的依据何在?
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
而且应该用来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6.怎样理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答(还应该把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二者加以区别和联系)(1)从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看,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2)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才能消除传统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的弊端,促进生产力发展.(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4)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7.试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教材P48)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P52-53)
8.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