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常用计算
电梯相关计算公式

电梯相关计算公式地坑地面承受载重:4gn(P﹢Q)P—空轿厢和轿厢支承的零部件的质量,如部分随行电缆、补偿链或链等的质量和。
Q—额定载重量。
g?—重力加速度9.8m/s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速计算公式:n=60?/p曳引电动机的容量在初选和核算按净功率计算:P或PP—电动机功率(Kw)K—电梯平衡系数;Q—额定载重(Kg);V—额定速度(m/s)V线—曳引轮节圆的线速度(m/s)η—机械传动总功率—钢丝绳绕绳倍率电梯的额定速度与绕比:υ—电梯额定速度(m/s)D—曳引轮计算直径N—电动机额定转速(r/min)—减速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电梯曳引比,1:1绕法取1,2:1绕法取2对重总重计算:W=G+KQW—对重装置的总重量G—轿厢自重Q—额定载重量K—平衡系数,取0.4~0.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n=60?(1-S)/Pn—电动机转速?—电源频率P—定子绕组的磁极对数S—转差率,也称为滑差检测电梯轿厢的位移:S=S—轿厢位移D—曳引轮节圆直径Ι—曳引比,一般为1,2,3,4R—减速比N—旋转编码器码盘上固有的透光孔槽,一般为512、1024、2048、4096、8192等,其意义代表电动机旋转一周旋转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数;n—在电梯电路的高速计算单元中记录到的脉冲数对曳引绳的强度要求,体现在静载安全系数上;静载安全系数:静=K静—钢丝绳的静载安全系数P—钢丝绳的最小破断拉力(N)n—钢丝绳根数T—作用在轿厢侧钢丝绳上的最大静载荷力(N)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M=M—制动器制动力矩W—悬挂重物,包括最长钢丝绳起重轿厢及最大起重量(Kg)D—制动轮直径—减速箱减速比e—曳引比(定动滑轮组传动倍率)(通常在考虑安全系数时,交流电梯取1.5。
直流电梯取1.1~1.2)液压电梯运行速度计算公式:υ=Q(流量)/A(柱塞面积)=Q/(πd?/4)(d为柱塞直径)。
电梯斜角长度计算公式

电梯斜角长度计算公式
L²=h²+d²
其中,L为斜角长度,h为电梯的垂直高度,d为电梯的水平距离。
使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电梯斜角长度。
首先需要测
量电梯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然后将这些值代入公式中进行
计算。
举个例子,如果电梯的垂直高度为10米,水平距离为5米,那么可以通过代入公式计算斜角长度:
L²=10²+5²
L²=100+25
L²=125
对等式两边开方,可得:
L=√125≈11.2
所以,这个例子中电梯的斜角长度约为11.2米。
需要注意的是,电梯斜角长度的计算公式是基于直角三角形
的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电梯垂直上升或下降的情况。
如果电梯
有其它复杂的运动轨迹或者存在倾斜角度的情况,就需要考虑
更复杂的几何模型和计算方法。
施工电梯基础计算

施工电梯基础计算
施工电梯基础计算
1、施工电梯型号:SCD200/200。
双笼,安装高度为110m。
2、施工电梯重量:(按施工电梯安装说明书)
(1)、外笼重:14.8kN
(2)、标准节重:1.8 kN×73节=131.8 kN
(3)、对重重:12 kN×2=24 kN
(4)、吊笼重:12 kN×2=24 kN
(5)、装载重:20 kN×2=40 kN
合计:234.6 kN
3、地基承载力验算:
(1)、施工电梯安装在自然地基上,杂填土层地基。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杂填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80 kN/m2,设计值取80÷2=40 kN/m2
(2)、施工电梯的钢筋砼基础底面尺寸为4m×3.6 m=14.4m2。
基础重量:14.4m2×0.3m厚×25kN/m3=108kN。
地基实际荷载:(234.6+108)÷14.4=23.8 kN/m2<40kN/m2。
满足要求。
4、电梯基础设计:
为了使地基土层承受均布压力,拟加强基础底板刚度,提高基础底板的抗弯能力。
基础底板加厚,增加基础底板钢筋用量。
(1)、基础尺寸:4m×3.6 m×0.3m高,C30砼。
基础底板的中间650宽度作为暗梁来计算,梁底配钢筋6Ф16。
(见图一)。
650*300
图一1。
电梯常用计算(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电梯常用计算简介1曳引电动机客容量校核:)(102 vK)(1 Q kW N η-=式中:N —电动机功率(kW ); K —电梯平衡系数; Q —额定载重量(kg ); V —额定速度(m/s );. η—机械传动总效率;(教材(3-6)的V 应该为曳引轮节经线速度,或把公式中的 i 去掉,否则计算会出错)根据功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102k g f .m /s =1k W102⇐101.972⇐1000kgf/g n (重力加速度)102vK)(1 Q - 电梯满载上升工作时理论功率电机的功率应折算电梯机械传动总效率η,对蜗轮蜗杆曳引机电梯η=0.5-0.65, 对无齿轮曳引机电梯η=0.8-0.85,η102 v K)(1 Q - 电机的功率例设电梯额定载重量Q=2000kg ,额定速度v=0.5m/s,钢丝绳曳引比i=2,平衡系数k=0.5,曳引轮直径D=640mm ,盘车手轮直径d=400mm ,减速器减速比为I=32,机械传动总效率η=0.68。
请校核曳引电动机功率N ; 解:kWQv K N 2.768.01025.02000)5.01(102)1(=⨯⨯⨯-=-=η电动机的校核还应包括曳引机过载能力校核、起制动时间验算;电动机热容量验算。
2 曳引机输出扭矩M 1()Nm n 9500Ni ηΜ11=,式中,N 1—电动机功率;( kW)1n —电梯额定转速,r/min ;η一曳引机总效率,由曳引机厂提供;或根据蜗杆头数Z 1及减速箱速比i 来估算,Z 1=1,η=0.75~0.70; Z 1=2,η=0.82~0.75; Z 1=3,η=0.87~0.82;Z 1=41,η=0.92~0.87。
(i 数值大效率低)3 曳引机高速轴最大扭矩实际正常运行最大扭矩M 按超载10%计算(平衡系数ϕ按最小取值)。
m)(N 2rg )QD (1.1Μn1•-=k , M <M 1则满足要求。
电梯系统-转动惯量计算

直线运动部件系统满载转动惯量 J2= M3 × RHOST2 (平行移轴定理 J=J’+md2, 直线部件看成质点 J’=0 ) =(P+Q+ P+0.4Q+Wr1+ Wr2 +0.5*Wr3)/RR×RHOST2 =75.3 kg/m2 系统总转动惯量 J0= J1+ J2=78.24 kg/m2 2.1 当轿厢在顶层满载时 F=T2-T3=(M2-M1)/RR×g=(P+Q+ Wr2+ 0.5*Wr3- P-0.4Q- Wr1 )/2×9.81=2984.05N 力矩 Y=F×RHOST =2984.05×0.2=596.8 N*m a=Y×RHOST/ J0=1.526 m/s2 2.2 当轿厢在底层满载时 F=T2-T3=(M2-M1)/RR×g=(P+Q+ Wr1– P-0.4Q- Wr2 )/2×9.81=2998.33N 力矩 Y=F×RHOST =2998.33×0.2=599.7 N*m a=Y×RHOST/ J0=1.533 m/s2
轿厢自重 P=1100kg ,提升
高度 R=30m,钢丝绳数量 6-Φ8,曳引比 RR=2,g=9.81m/s2,每米钢丝绳的重量 qmsr=0.218kg/m , 每 米 补 偿 链 重 量 qmcr=2.24kg/m , 每 米 随 行 电 缆 重 量 qmtrav=1.31kg/m , 对重 轮 MCWT=55kg , 对 重 轮 半 径 RCWT=200mm , 轿底 轮 MCAR=25kg, 轿底轮 RCAR=160mm, 曳引机轮 MHOST=60kg, 曳引轮 RHOST=200mm 钢丝绳重量:Wr1=6×2×0.218×30=78.48 kg 补偿链重量:Wr2=2.24×30=67.2 kg 随行电缆重量:Wr3=1.31×30=39.3 kg 1、忽略绳轮的质量及摩擦力 有 T1=T2=T3=T4 轿厢上升 M2-2T=M2*a 对重下降 2T- M1= M1*a 解(1) 、 (2) 、 (3)得 M2 − M1 ������ = g M2 + M1 1.1 当轿厢在顶层满载时 M2=P+Q+ Wr2+ 0.5*Wr3=2186.85kg M1=P+0.4Q+ Wr1 =1578.48kg a=1.585m/s2 1.2 当轿厢在底层满载时有 M2=P+Q+ Wr1 =2178.48kg M1=P+0.4Q+ Wr2 =1567.2kg a=1.6 m/s2 2、考虑滑轮的质量(及考虑其转动惯量) 转动部件转动惯量 JCWT=0.5×MCWT×RCWT2=0.5×55×0.22=1.1kg/m2 JCAR=0.5×2×MCAR×RCAR2=0.5×2×25×0.162=0.64kg/m2 JHOST=0.5×MHOST×RHOST2=0.5×120×0.22=2.4kg/m2 J1= JCWT+ JCAR + JHOST =4.14 kg/m2 (1) (2) (3)
电梯配置和选型的传统计算方法

附录A 电梯配置和选型的传统计算方法(规范性附录)A.1电梯数量和轿厢容量的选择,应满足5min客流高峰期输送能力的要求。
5min客流高峰期输送能力的要求([HC])可由建设单位提出,但应满足本标准第5.2条的要求。
A.25min客流高峰期一般应采用一天内最繁忙5min上行高峰期,也可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一天内最繁忙5min下行高峰期或其它有代表性的客流高峰期。
(式A-1)(式A-2)(式A-3)(式A-4)式中:N l—计算电梯组中的电梯总数;P—客流高峰期电梯平均乘客人数,取由轿厢面积确定额定乘客人数的80%;N p—电梯设计服务总人数;RTT—电梯往返一次运行时间(s)。
电梯伸至地下室时,可根据电梯运行级别,每一层地下室增加15~30s。
式A-3给出的是上行高峰期的RTT计算公式,对于下行高峰期及其它设计工况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RTT计算;H—电梯平均最高返回层,见表A.1;t v—理论层间运行时间(s);S—平均停站数,见表A.1;T—从电梯门开始关闭到下一停层电梯门打开到800mm的时间(s),T是一个代表电梯自身性能的时间参数,由电梯供应商提供,初步设计阶段也可根据电梯运行级别按8s~12s取值;t p—每个乘客进(出)轿厢的平均时间,一般可取2.0s;d f—主楼层到最高层的平均层高(m);v—电梯额定速度(m/s)。
A.3H和S可分别按式(A-5)和式(A-6)计算,部分额定乘客人数和楼层数对应的H和S 值可查表A.1。
(式A-5)(式A-6)式中:N f—主楼层以上电梯服务总层数。
A.4电梯数量和轿厢容量的选择,应考虑电梯分组分层或建筑服务分区。
电梯费阶梯计算公式

电梯费阶梯计算公式电梯费是指在使用电梯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通常是由电梯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和管理费用等因素所决定的。
在很多场合,电梯费是按照阶梯计算的,即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和需求,采用不同的计费标准。
本文将介绍电梯费阶梯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电梯费阶梯计算公式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基本费用和超出部分费用。
基本费用是指电梯的基本使用费用,通常是按照每月或每年的固定费用来计算的。
超出部分费用是指在超出基本使用范围之后所产生的额外费用,通常是按照使用次数或使用时长来计算的。
假设电梯的基本费用为B元,超出部分费用为C元/次或C元/小时,用户在一个月内使用电梯的次数或时长为N次或T小时,那么用户在这个月内的电梯费用F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F = B + (N-T)C。
其中,N-T表示超出部分的次数或时长,乘以C即为超出部分的费用,加上基本费用B即为用户在这个月内的总电梯费用。
这个公式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灵活计算电梯费用,既能够保证电梯的基本运行和维护成本得到覆盖,又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计费。
比如,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他们可能只在早晚上下班和放学的时候使用电梯,而在其他时间基本不使用,那么按照阶梯计费的方式,他们只需要支付基本费用和少量的超出部分费用,就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对于一个办公楼来说,他们可能每天都需要大量使用电梯,那么按照阶梯计费的方式,他们需要支付相对较高的超出部分费用,以覆盖电梯的高频使用所带来的额外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电梯费阶梯计算公式可以帮助电梯管理方更合理地制定电梯费用标准,既能够保证电梯的基本运行和维护成本得到覆盖,又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灵活的计费。
这样一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电梯费用方案,从而提高了电梯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而电梯管理方也可以通过合理的计费方式来提高电梯的收益和管理效率,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电梯常用计算

电梯常用计算简介1曳引电动机客容量校核: )(102 vK)(1 Q kW N η-=式中:N —电动机功率(kW ); K —电梯平衡系数; Q —额定载重量(kg ); V —额定速度(m/s );. η—机械传动总效率;(教材(3-6)的V 应该为曳引轮节经线速度,或把公式中的 i 去掉,否则计算会出错) 根据功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102k g f .m /s =1k W102⇐101.972⇐1000kgf/g n (重力加速度)102vK)(1 Q - 电梯满载上升工作时理论功率电机的功率应折算电梯机械传动总效率η,对蜗轮蜗杆曳引机电梯η=0.5-0.65, 对无齿轮曳引机电梯η=0.8-0.85,η102 vK)(1 Q - 电机的功率例设电梯额定载重量Q=2000kg ,额定速度v=0.5m/s,钢丝绳曳引比i=2,平衡系数k=0.5,曳引轮直径D=640mm ,盘车手轮直径d=400mm ,减速器减速比为I=32,机械传动总效率η=0.68。
请校核曳引电动机功率N ; 解: kW Qv K N 2.768.01025.02000)5.01(102)1(=⨯⨯⨯-=-=η电动机的校核还应包括曳引机过载能力校核、起制动时间验算;电动机热容量验算。
2 曳引机输出扭矩M 1()Nm n 9500Ni ηΜ11=, 式中,N 1—电动机功率;( kW)1n —电梯额定转速,r/min ;η一曳引机总效率,由曳引机厂提供;或根据蜗杆头数Z 1及减速箱速比i 来估算,Z 1=1,η=0.75~0.70; Z 1=2,η=0.82~0.75; Z 1=3,η=0.87~0.82; Z 1=41,η=0.92~0.87。
(i 数值大效率低)3 曳引机高速轴最大扭矩实际正常运行最大扭矩M 按超载10%计算(平衡系数ϕ按最小取值)。
m)(N 2rg )QD (1.1Μn1∙-=k ,M <M 1则满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常用计算电梯常用计算简介1曳引电动机客容量校核:)(102 vK)(1Q kW N η-= 式中:N —电动机功率(kW ); K —电梯平衡系数; Q —额定载重量(kg ); V —额定速度(m/s );. η—机械传动总效率;(教材(3-6)的V 应该为曳引轮节经线速度,或把公式中的 i 去掉,否则计算会出错) 根据功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102k g f .m /s =1k W102⇐101.972⇐1000kgf/g n (重力加速度)102vK)(1 Q - 电梯满载上升工作时理论功率电机的功率应折算电梯机械传动总效率η,对蜗轮蜗杆曳引机电梯η=0.5-0.65, 对无齿轮曳引机电梯η=0.8-0.85,η102 v K)(1 Q - 电机的功率例设电梯额定载重量Q=2000kg ,额定速度v=0.5m/s,钢丝绳曳引比i=2,平衡系数k=0.5,曳引轮直径D=640mm ,盘车手轮直径d=400mm ,减速器减速比为I=32,机械传动总效率η=0.68。
请校核曳引电动机功率N ;解: kW Qv K N 2.768.01025.02000)5.01(102)1(=⨯⨯⨯-=-=η电动机的校核还应包括曳引机过载能力校核、起制动时间验算;电动机热容量验算。
2 曳引机输出扭矩M 1()Nm n 9500Ni ηΜ11=,式中,N 1—电动机功率;( kW)1n —电梯额定转速,r/min ;η一曳引机总效率,由曳引机厂提供;或根据蜗杆头数Z 1及减速箱速比i 来估算,Z 1=1,η=0.75~0.70; Z 1=2,η=0.82~0.75; Z 1=3,η=0.87~0.82;Z 1=41,η=0.92~0.87。
(i 数值大效率低)3 曳引机高速轴最大扭矩实际正常运行最大扭矩M 按超载10%计算(平衡系数ϕ按最小取值)。
m)(N 2rg )QD (1.1Μn1•-=k ,M <M 1则满足要求。
4 曳引机主轴最大静载荷TH)(kg)q m Q )(P 90sin(αr1H q m r 1.25Q P T 22111++︒-+++=ϕ, 式中,m 1为曳引绳根数;q 1为单根绳质量,kg/m ;m 2为平衡链根数;q 2为平衡链质量,kg/m ;H 为提升高度,m ;ϕ1,为平衡系数最大值;α为曳引包角。
5 满载轿厢盘车力F 1计算211D η i r g )QD (1F nk -=式中 D 2为盘车轮直径。
如果F1>400N,需有紧急电动操作。
例设电梯额定载重量Q=2000kg ,额定速度v=0.5m/s,钢丝绳曳引比i=2,平衡系数k=0.5,曳引轮直径D=640mm ,盘车手轮直径d=400mm ,减速器减速比为I=32,机械传动总效率η=0.68。
如不设紧急电动运行装置,手动盘车时作用在手轮上的力S 是否符合要求?(不考虑曳引钢丝绳、随行电缆自重) 解:电梯额定载重量盘车时作用在手轮上的力N d I i D Q K S 3608.9240068.032226402000)5.01(8.922)1(=⨯⨯⨯⨯⨯⨯-=⨯⨯⨯⨯⨯-=η标准规定手动盘车所需力不大于400N ,S=360N,小于规定值,符合要求.例某电梯额定运行速度V =2.0m/s ,额定载重量Q =1000kg ,轿厢内装500kg 的砝码,向下运行至行程中段测得电100060⨯=iI nD v s π式中D ——曳引轮节径,m mn ——电动机转速,r/min i ——钢丝绳绕绳倍率 I ——减速箱速比6.轿厢运行速度 m/s机转速n =1450r/min 。
减速器减速比I =46:2,电梯传动结构见图,曳引轮外圆直径为650mm ,节圆直径为630mm ,盘车手轮直径400mm ,平衡系数K =0.5,机械传动总效率η=0.7问:轿厢运行速度是多少?是否符合规定?7 曳引钢丝绳安全系数校核7.1定义:安全系数是指装有额定载荷的轿厢停靠在最低层站时,一根钢丝绳的最小破断负荷(N)与这根钢丝绳所受的最大力(N)之间的比值 7.2安全要求:①曳引钢丝绳安全系数实际值S ≥按GB7588-2003的附录N 得到的曳引钢丝绳许用安全系数计算值S f ;②曳引钢丝绳安全系数实际值S ≥按GB7588-2003的9.2.2条款规定的曳引钢丝绳许用解: (1)已知 曳引轮节径= 630mm ;电动机转速n=1450r/mins m iI nD v s /078.2100046160145014.3630100060=⨯⨯⨯⨯⨯=⨯=π2.078—2 速度偏差 = ──── ×100%=3.9%<5%2标准规定电梯轿厢在50%额定载重量时,向下安全系数最小值S ma)对于用三根或三根以上钢丝绳的曳引驱动电梯为12;b)对于用两根钢丝绳的曳引驱动电梯为16; c)对于卷筒驱动电梯为12; 7.3 校核步骤GB7588-2003对曳引系统悬挂绳安全系数校核可分三步完成:①求出给定曳引系统悬挂绳安全系数实际值SnHnmq)gQ (P mTn S ++= 式中:T ——钢丝绳最小破断载荷,N ; n ——曳引绳根数; m ——曳引比;P ——轿厢自重,kg ; Q ——额定载荷,kg ; H ——轿厢至曳引轮悬挂绳长度(约等于电梯起升高度),m ; q ——单根绳质量,kg/m ;ng——重力加速度。
②按GB7588-2003的附录N 计算出给定曳引系统钢丝绳许用安全系数计算值S fS f 是考虑了曳引轮绳槽形状、滑轮数量与弯曲情况所得到的给定曳引系统钢丝绳许用安全系数计算值,按以下求得:a) 求出考虑了曳引轮绳槽形状、滑轮数量与弯曲情况,折合成等效的滑轮数量N equivNequiv = Nequiv(t)+ Nequiv(p)式中:Nequiv(t)——曳引轮的等效数量. Nequiv(t)的数值从表N1查得。
表N1V 型槽V型槽的角度值γ——350360380400420450Nequiv(t)——18.515.210.57.15.6 4.0U 型/ V 型带切口槽下部切口角度值β75080085090095010001050Nequiv(t)2.53.0 3.8 5.0 6.710.15.2不带切口的U 型槽 N equiv(t) 1N equiv(p) ——导向轮的等效数量N equiv(p) = K p (N ps + 4 N pr )式中:N ps ——引起简单弯折的滑轮数量;N pr ——引起反向弯折的滑轮数量;反向弯折仅在下述情况时考虑,即钢丝绳与两个连续的静滑轮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绳直径的200倍。
K p ——跟曳引轮和滑轮直径有关的系数 4⎪⎪⎭⎫ ⎝⎛=p tp D D K式中:D t ――曳引轮的直径;D p ――除曳引轮外的所有滑轮的平均直径。
b)根据曳引轮直径与悬挂绳直径的D t /d r 比值、等效的滑轮数量N equiv ,从以下图N1查得许用安全系数计算值S f :图N1图中的16条曲线分别对应Nequiv值为1、3、6、18………140时随Dt/dr值变动的许用安全系数Sf 数值曲线,根据计算得到的Nequiv值选取向上的最近线。
若需要精确可用插入法取值。
③校核当S≥Sf;且S≥Sm,曳引钢丝绳安全系数校核通过。
例:某电梯Q=1000kg;P=1300kg;H=50m;采用3根Φ13钢丝绳, 最小破断载荷T=74300N;q=58.6kg/100m;曳引结构如图,U型带切口曳引绳槽,β=90º, 验算钢丝绳安全系数。
解:①求出给定曳引系统悬挂绳安全系数实际值Sngq) m n H Q (P mn T S ++= 式中:T ——钢丝绳最小破断载荷,T=74300N ; n ——曳引绳根数,n=3; m ——曳引比,m=2;P ——轿厢自重,p=1300kg ; Q ——额定载荷,q=1000kg ; H ——轿厢至曳引轮悬挂绳长度, 约等于电梯起升高度h=50m ; q ——单根绳质量,q=58.6kg/100m ;ng——重力加速度。
4.188.9)100/6.58235010001300(2374300q)gn m H Q (P n m T S n=⨯⨯⨯⨯++⨯⨯=++= ②按GB7588-2003的附录N 计算出给定曳引系统钢丝绳许用安全系数计算值S fa) 求出考虑了曳引轮绳槽形状、滑轮数量与弯曲情况,折合成等效的滑轮数量N equivNequiv = Nequiv(t)+ Nequiv(p)式中:Nequiv(t)——曳引轮的等效数量N equiv(p) ——导向轮的等效数量Nequiv(t)的数值从表N1查得,U型带切口曳引绳槽,β=90º时, Nequiv(t)=5Nequiv(p)= K p (N ps + 4 N pr)式中:Nps——引起简单弯折的滑轮数量;本系统设置了两个动滑轮,即Nps=2Npr——引起反向弯折的滑轮数量;根据反向弯折仅在钢丝绳与两个连续的静滑轮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绳直径的200倍时才考虑的规定,本系统没有反向弯曲,即N pr=0;K p——跟曳引轮和滑轮直径有关的系数。
――曳引轮的直径Dt=600mm;除曳引轮外的所有滑轮的平均直径Dp=500mm;K p=(D t/D p)4=(600/500)4=2.07Nequiv(p)= K p (N ps + 4 N pr)=2.07⨯(2+4⨯0)=4.1Nequiv = Nequiv(t)+ Nequiv(p)=5+4.1=9.1曳引轮直径与悬挂绳直径的比值Dt /dr=600/13=46, Nequiv=9.1 查图N1,得Sf=15(Nequiv =9.1选取向上的最近线Nequiv=10曲线与横坐标Dt /dr=46交汇点,对应纵坐标Sf值)b)根据曳引轮直径与悬挂绳直径的Dt/dr比值、等效的滑轮数量N equiv , 从图N1查得许用安全系数计算值S f曳引轮的直径D t =600mm ;悬挂绳直径d r =13mm ,D t /d r =600/13=46, N equiv =9.1选取向上的最近线N equiv =10。
横坐标D t /d r =46与N equiv =10的曲线交汇点为15,即S f =15 ③校核本系统曳引绳根数n=3,按GB7588-2003的9.2.2条款规定,曳引钢丝绳许用安全系数最小值S m =12;已查得许用安全系数计算值S f =15;已求出安全系数实际值 S=18.4即 S >S f S >S m ,曳引钢丝绳安全系数校核通过。
8 曳引力计算参照GB7588—2003要求,仅对半圆带缺口槽简易算法,对V 形槽下列当量摩擦系数公式改为sin γinμ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