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项目分项评分表-2019规范

合集下载

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共23页word资料

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共23页word资料

1 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节地与室外环境w1 节能与能源利用w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w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w4室内环境质量w5施工管理w6运营管理w7设计评价居住建筑0.21 0.24 0.20 0.17 0.18 ————公共建筑0.16 0.28 0.18 0.19 0.19 ————运行评价居住建筑0.17 0.19 0.16 0.14 0.14 0.10 0.10 公共0.13 0.23 0.14 0.15 0.15 0.10 0.10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2019绿色建筑评定标准表格

2019绿色建筑评定标准表格

表7-1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8.2 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8.2.1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3分; 38.2. 2 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地下室首层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得3分;38.2. 3 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4h/d,得3分。

38.3 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

39 具有良好的室内热湿环境。

89.1 采用自然通风或复合通风的建筑,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达到30%,得2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9.2 采用人工冷热源的建筑,主要功能房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Ⅱ级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 510 优化建筑空间和平面布局,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810.1 住宅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在夏热冬暖地区达到12%,在夏热冬冷地区达到8%,在其他地区达到5%,得5分;每再增加2%,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0.2 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7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 511 设置可调节遮阳设施,改善室内热舒适,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可调节遮阳设施的面积占外窗透明部分的比例按下表的规则评分。

9 3要求;7.3 用水器具和设备应满足节水产品的要求。

√8 不应采用建筑形体和布置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

√9 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9.1 住宅建筑的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2%;√9.2 公共建筑的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1%。

√10 选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0.1 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应大于60%;√10.2 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应采用预拌砂浆。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word精品文档7页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word精品文档7页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前言为了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受建设部科技司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编写《技术细则》的目的是,为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为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提供更加详细的评判依据,从三个层面推进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技术细则》的编写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实践,特别是自2019年3月“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以来的实践,还借鉴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成功经验。

其内容既有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面,也有与国际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一面,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的同时又有比较好的先进性。

这是《技术细则》的特点。

参加《技术细则》编写的人员,有的参加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写,有的参加过绿色建筑建设活动,有的参加过系统的研究工作。

这样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编写《技术细则》十分宝贵的前提条件。

随着绿色建筑实践活动的拓展,这个群体正在发展,正在壮大,正是中国绿色建筑的基石。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二OO七年六月1 总则1.1 基本规定1.1.1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绿色建筑评价、评奖与标识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技术依据,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19(以下简称《标准》),制定本细则。

1.1.2 本细则依照《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编制,适用于指导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和指导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及运行管理。

1.1.3按照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评价内容判定得分情况和达标情况。

根据达标情况评定星级,进行绿色建筑评价;根据得分情况,区分同一星级绿色建筑的相对水平,用于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和工程项目评审。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共9页word资料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共9页word资料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I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2019]63号(关于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有为韩继红曾捷杨建荣方天培汪维王静霞秦佑国毛志兵马眷荣陈立叶青徐文龙林海燕郎四维程志军安宇张蓓红范宏武王玮华林波荣赵平于震平郭兴芳涂英时刘景立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3.1基本要求 (3)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住宅建筑 (5)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4.5室内环境质量 (9)4.6运营管理 (11)5公共建筑 (12)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4)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5.5室内环境质量 (16)5.6运营管理 (17)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评分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评分表
表5.2.4冷、热源机组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
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提高或降低幅度
机组类型
能效指标
提高或降低幅度
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制冷性能系数
(COP)
提高6 %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直燃型
制冷、供热性能系数(COP)
提高6 %
蒸汽型
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
降低6 %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
1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得2分;
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
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得2分。
4 .2 .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评价分值为4分。
4 . 2 . 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4.1. 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 . 2 . 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总分值为19分。对居住建筑,根据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按表4.2.1-1的规则评分;对公共建筑,根据其容积率按表4. 2. 1-2的规则评分。
表4.2.1-1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规则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A (m2)
5.1. 2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5 . 1 . 3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5 . 1 . 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规定的现行值。



5 . 2 . 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评价分值为6分。

GB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3页精选文档

GB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3页精选文档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2006-03-07 发布 2006-06-0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设 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9,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年3月7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联合发布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2页word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2页word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I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2005]63号(关于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有为韩继红曾捷杨建荣方天培汪维王静霞秦佑国毛志兵马眷荣陈立叶青徐文龙林海燕郎四维程志军安宇张蓓红范宏武王玮华林波荣赵平于震平郭兴芳涂英时刘景立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3.1基本要求 (3)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住宅建筑 (5)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4.5室内环境质量 (9)4.6运营管理 (11)5公共建筑 (12)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4)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5.5室内环境质量 (16)5.6运营管理 (17)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

2)种植无需永久灌溉的植物
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于其水体
2
6.2.7
蒸发量的60%,且采用生态水处理积水保障水体水质 1)对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
2)利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净化
小计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1
控制项
1
7.1.1 不得采用国建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政策项
1)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
调蓄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Rs
1
4.2.13
2)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 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性设施,并采取相应的流径污染控制措施
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
5.2
评分项

基本项
1
8.2.2(1)
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构件及相邻房间的空气隔声性能达到现行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标准限值
2 8.2.3(1) 采取减少噪声干扰的措施,建筑平面、空间的采光系统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 要求,且卧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积达到一定比例Sc
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3)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
6
5.2.9
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照明系统采取分区、 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
7
5.2.11 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用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6
卫生间、浴室的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 应设置防潮层。
4.1.7
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应满足紧急疏散、应 急救护等要求,且应保持通畅。
4.1.8 应具有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
本项目条文说明
分值 总分 实际得分
评价说明及技术要点
备注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等设置防滑措施,防滑等级不低于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面工程防 3
3
滑技术规范》JGJ/T 311规则的Bd、Bw级;得3分
4.2.4
室内外地面或路面设置防滑措施,评价总分值为 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2.建筑室内外活动场所所采用防滑地面,防护等级达到现行行业标 准《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范》JGJ/T 311规则的Ad、Aw级;得4 分
6

选用的装饰装修材料满足国家现行绿色产品评价
5.2.2 标准中对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8 选用满足要求的装饰装修材料达到
分。
3类及以上, 达到5类及以上
5
8
5
8
直饮水、集中生活热水、游泳池水、采暖空调系 5.2.3 统用水、景观水体等的水质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要求,评价分值为8分。
88
8
水 质
生活饮用水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采取措施满足 1.使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的成品水箱,得4分; 5.2.4 卫生要求,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
别评分并累计:
2.采取保证储水不变质的措施,得5分。
4
4
9
5
5
5.2.5
所有给水排水管道、设备、设施设置明确、清晰 的永久性标识,评价分值为8分。
4
10
0
3.建筑坡道、楼梯踏步防滑等级达到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面工程
防滑技术规范》JGJ/T 311规则的Ad、Aw级或按水平地面等级提高一 3
0
级,并采用防滑条等防滑构造技术措施;得3分
4.2.5
采取人车分流措施,且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有 充足照明;评价分值为8分。
采取人车分流措施,且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有充足照明。
6.1.2
6.1.3
控 制 6.1.4 项
条文 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 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 场地人行出入口 500m 内应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 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驳车 停车场应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 的安装条件,并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 车停车位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则;采 非集中供
用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应具有保障室内 暖空调系 应具有保障室内热环境的措施或预留条件。
热环境的措施或预留条件。
统 1.的在建室筑内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不结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则:
露。 2.供暖建筑的屋面、外墙内部不应产生冷凝; 3.屋顶和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

污染物浓度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
内 空
5.2.1
控制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评价总分值为 质量标准》GB/T 18883规则限值 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低于20%
6 12

健 康 舒
品 质
2.室内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25μg/m³,且室内PM10年均浓度不高于 50μg/m³,得6分;
所有给水排水管道、设备、设施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性标识
88
8
5.2.6
噪声级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
采取措施优化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声环境,评价 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得4分;
总分值为8分。
噪声级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
充分利用天然光,评价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
分;
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2)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地下室首
公共建筑 层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得3分;
3 3
12
3
3)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 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评价不少于4h/d,得3分。
3
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得3分。
1.使用耐腐蚀、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线、管件;得5分
5
5
4.2.7
采取提升建筑部品部件耐久性的措施,评价总分 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0
耐 久
4.2.7
采取提升建筑部品部件耐久性的措施,评价总分 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2.活动配件选用长寿面产品,并考虑部品组合的同寿命性;不同使
90%及以上
70% 6 80% 7
8
热 湿
12% 5
环 境
住宅建筑
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在 夏热冬暖地区达到
14% 6 16% 7
5.2.10
优化建筑空间和平面布局,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 公共建筑 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 2次/h 的面积
1.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的规则;
控 制 项
5.1.5 建筑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则:
2.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灯和灯系统得光 生物安全性》GB/T 20145规则的无危险类照明产品。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3.选用LED照明产品的光输出波形的波动深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LED室内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T 31831的规则。
范》GB50176的要求 集中供暖
空调系统 空调末端需按房间可以独立控制
主要功能房间应具有现场独立控制的热环境调节 的建筑
装置。
非集中供
暖空调系 分体空调,可按房间控制。
统的建筑
地下车库应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
检测装置。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必须达标
5.1.6 5.1.7 5.1.8 5.1.9
应采取措施保障室内热环境。采用集中供暖空调 集中供暖 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
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 空调系统 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的建筑 的有关规则
3
3
30% 2
5.2.9
采用自然 通风或复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 合通风的 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达到 建筑 具有良好的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总分值为8分, 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40% 3 8
非全装 修项
目,得0 非分全。装
修项 目,得0
分。
采用自然 通风或复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 合通风的 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达到
5.1.2
应采取措施避免厨房、餐厅、打印复印室、卫生 间、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 房间;应防止厨房、卫生间的排气倒灌。
1.生活饮用水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的要求。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3
给水排水系统得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则:
2.应制定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计划并实施,且生活 饮用水储水设施每半年清洗消毒不应少于1次;
必须达标
4.2.1
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并合理提高建筑的抗震 性能。
10 10
0
1.采取措施提高阳台、外窗、窗台、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水平;得5 分
5
5

全 耐
4.2.2
采用保障人员安全的防护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5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5

2.建筑出入口均设外墙饰面、门窗玻璃意外脱落的防护措施,并与 人员通行区域的遮阳、遮风或挡雨措施结合;得5分
高要求标准限值;得8分
4 8
8
4 0
1.构件及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 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 声性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的平均值
3
0

5.2.7
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评价总分值为10 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 高要求标准限值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2.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现行 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
88
8
1.采取通用开放、灵活可变的使用空间设计,或采取建筑使用功能 可变措施;得7分。
7
0
4.2.6
采取提升建筑适变性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8分 。并按下列规范分别评分并累计:
2.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管线分离;得7分
7 18
0
3.采用与建筑功能和空间变化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布置方式或控制方 式;得4分
4
0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的平均值
5 3
10
0 3

》GB 50118中的
高要求标准限值
5
0
与 光 环 境
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其采光照度值 住宅建筑 不低于300lx的小时数评价不少于8h/d,得9分。
9
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得3分。
3
5.2.8
1)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3
比例达到
18% 8 8
70% 5
80% 6
90% 7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