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泥塑活动总结
橡皮泥活动总结范文

橡皮泥活动总结范文橡皮泥活动总结范文在一个有趣的活动结束后,想必你会开拓了视野,这时候,最关键的活动总结怎么能落下。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活动总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橡皮泥活动总结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橡皮泥活动总结1 本学期我和赵梓琦老师共同担任校本课程---橡皮泥手工制作的任课老师。
这门课程学生感兴趣并非常乐意参加,手工橡皮泥是一项对孩子有积极作用,很有意义的活动。
孩子的智慧存在他的四肢上,通过各种动手的经验,孩子不仅可以锻炼手指灵巧的控制力,更能培养意志力与专注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延伸他的想象力。
因此我们把它设计成课堂气氛活跃,制作方法灵活多样,学生自主创新的趣味课程。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主题时,尽可能多的考虑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主题,比如动物植物以及食物。
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并能由此展开丰富联想的东西。
而且我们还将这些内容设计在情景之中,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会感觉单调,乏味。
同时,我们还在正式制作前先有一段比较有趣的导入,让孩子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兴趣。
比如,在教他们制作动物的时候,分成了两次课程。
第一次专门是陆地动物,第二次是海洋动物。
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常识导入动物的主题,再问问小朋友知道哪些动物,比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这在森林里的等等,开拓他们的思维。
要求他们以一个背景为主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
在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他们学得也非常认真,都有很大的收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对手工的兴趣更浓了。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们也体会到了这一点,每次活动,他们做出的手工都很出乎意料。
2、学生的动手能力比以前有明显的提高。
他们现在都能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花,自己动手折一些作品等。
3、在活动中我们还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给他们感悟艺术品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价,他们的审美能力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学期泥塑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泥塑,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泥塑课程,通过学习,我对泥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
现将本学期泥塑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二、学习目标与成果1. 学习目标(1)掌握泥塑的基本技巧,如捏、揉、搓、刻、塑等。
(2)了解泥塑的历史、流派及艺术特点。
(3)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学习成果(1)技能方面:学会了捏、揉、搓、刻、塑等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泥塑作品的制作。
(2)知识方面:了解了泥塑的历史、流派及艺术特点,拓宽了艺术视野。
(3)审美与创造力: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尝试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4)热爱与保护意识:认识到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增强了对泥塑艺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学习过程1. 初识泥塑本学期初,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我对泥塑有了初步的认识。
了解到泥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阶段,我学习了捏、揉、搓、刻、塑等基本技巧。
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掌握了这些技巧,为后续创作奠定了基础。
3. 创作实践在创作实践阶段,我尝试了不同题材的泥塑创作,如人物、动物、植物等。
在创作过程中,我注重观察生活,发挥想象力,力求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在学期末,我参加了泥塑作品的展示与评价活动。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我认识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学到了他人的优点。
四、存在问题与反思1. 存在问题(1)创作过程中,部分作品细节处理不够精细。
(2)作品题材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3)对泥塑历史和流派的研究不够深入。
2. 反思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尝试创新,丰富作品题材。
(2)加强对泥塑历史和流派的研究,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橡皮泥活动总结

橡皮泥活动总结橡皮泥活动总结本学期我和赵梓琦老师共同担任校本课程 ---橡皮泥手工制作的任课老师。
这门课程学生感兴趣并非常乐意参加,手工橡皮泥是一项对孩子有积极作用,很有意义的活动。
孩子的智慧存在他的四肢上,通过各种动手的经验,孩子不仅可以锻炼手指灵巧的控制力,更能培养意志力与专注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延伸他的想象力。
因此我们把它设计成课堂气氛活跃,制作方法灵活多样,学生自主创新的趣味课程。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主题时,尽可能多的考虑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主题,比如动物植物以及食物。
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并能由此展开丰富联想的东西。
而且我们还将这些内容设计在情景之中,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会感觉单调,乏味。
同时,我们还在正式制作前先有一段比较有趣的导入,让孩子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兴趣。
比如,在教他们制作动物的时候,分成了两次课程。
第一次专门是陆地动物,第二次是海洋动物。
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常识导入动物的主题,再问问小朋友知道哪些动物,比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这在森林里的等等,开拓他们的思维。
要求他们以一个背景为主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
在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他们学得也非常认真,都有很大的收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对手工的兴趣更浓了。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们也体会到了这一点,每次活动,他们做出的手工都很出乎意料。
2、学生的’动手能力比以前有明显的提高。
他们现在都能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花,自己动手折一些作品等。
3、在活动中我们还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给他们感悟艺术品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价,他们的审美能力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4、在活动中我们还注意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当他们有不会的时候旁边的同学就会主动帮助他们,现在小组中的学生都已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在本学期的手工兴趣小组活动中有收获,也有很多的不足:如有的学生在活动时会不注意卫生,把一些碎纸、废树叶等东西扔到地上;有的学生在活动前不能把活动所需要的东西准备好;还有的学生做手工比较低粗心,做出来的作品质量不高等等。
小学生泥塑活动总结3篇

小学生泥塑活动总结3篇小学生泥塑活动总结范文1:活动反思通过学习本节课幼儿在玩泥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玩泥的各种技巧,而且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和发展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意识到孩子们却是缺少科学的感知事物,那怎样让孩子用证据说话呢?于是我增加了让幼儿学习一些整体塑造,让幼儿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塑造。
要求幼儿会塑出物体的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表现简单的情节,能大胆的按意愿塑造.并给捏出的泥塑图上你喜欢的颜色。
活动总结: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其中包括了泥塑。
开展好泥塑活动不仅使幼儿从小了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的教育,而且能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泥塑的重要特征是直观、立体、形象。
因此,我们从引导幼儿观察入手,掌握观察的方法,如:整体观察、局部观察、细微观察、自上而下观察、由内向外观察、由大到小观察、由轮廓到特征观察等,培养了幼儿观察的条理性,使幼儿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提高泥塑的表现力。
在游戏中,注意循序渐进,使幼儿既不感到高不可及、束手无策,又不感到不费力气、唾手可得,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经过稍稍努力便可达到目的。
在手工区游戏时,鼓励幼儿进行变通创造,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建立信心。
开始,我先让幼儿无目的的揉、玩彩泥,在揉玩的过程中了解泥的特性,引导幼儿去发现彩泥极强的塑型力和还原力,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幼儿很感兴趣。
这时,我们就引导幼儿在玩中总结出一种技能——揉,在揉的过程中孩子发现如果改变手的方向,变成一前一后,就会把彩泥揉长——实际上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搓的技能。
于是,我们将这个概念在游戏中渗透给幼儿,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掌握了搓的技能。
并逐步的发现搓长后一折一拧,就变成麻花、花卷,一盘一卷变成了蛇和蜗牛,一压一抻变成了带鱼和面条,逐渐启发幼儿捏简单的物体。
幼儿手工泥塑披萨教案反思

幼儿手工泥塑披萨教案反思在幼儿园教育中,手工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手工艺术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手工艺术活动中,泥塑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材料,因为它可以让幼儿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形状和图案。
今天,我将分享一堂幼儿手工泥塑披萨教案的反思,希望能够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手工泥塑披萨活动,我希望幼儿能够学会使用泥塑材料进行造型,并且能够表达自己对披萨的想象。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披萨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向幼儿们介绍了披萨的制作过程,并且给他们展示了一些泥塑披萨的样品。
然后,我让幼儿们自由发挥想象,用泥塑材料制作自己心目中的披萨。
在制作过程中,我鼓励幼儿们多加思考,多尝试,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幼儿们进行合作,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有一部分幼儿在制作披萨的过程中缺乏想象力,他们只是简单地模仿别人的作品,而缺乏自己的创意。
这说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创造性的经验和锻炼,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多加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其次,有一部分幼儿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被动,缺乏团队意识。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教育中多加强团队合作的培养,让幼儿们学会在团队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认为我们需要在日常的教育中多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手工艺术活动,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多加锻炼他们的创造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日常教育中多加强团队合作的培养,让幼儿学会在团队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团队精神的优秀人才。
托班泥塑简单好看教案反思

托班泥塑简单好看教案反思在托班教学中,泥塑活动是一种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的手工活动。
泥塑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在泥塑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出各种形状和造型,这对他们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因此,设计一份简单好看的泥塑教案,对于托班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教案的目标。
在托班泥塑教学中,我们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泥塑活动引导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形状和颜色。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泥塑造型,同时也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教案的内容和步骤。
在设计泥塑教案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动物、植物或者日常用品作为主题,比如小熊、小鸟、小花等等。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主题设计一些简单的泥塑造型,比如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拼凑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向孩子们展示一些简单的泥塑技巧,比如搓圆球、捏长条、压扁等等,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尝试。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教案的评价和反馈。
在泥塑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展示,让他们可以互相欣赏和交流。
同时,我们也可以给予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评价和反馈,比如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造,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也可以指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他们提高。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教案的延伸活动。
在泥塑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些相关的延伸活动,比如用泥塑造型做成一幅画、或者编写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孩子们可以在其他方面继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设计一份简单好看的托班泥塑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样的教案,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希望每一位托班教师都能够认真思考教案的设计,让泥塑活动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手工活动。
泥塑活动总结范文4篇

泥塑活动总结范文4篇泥塑活动总结范文1目的:泥作为一种在雕塑艺术的基础教学中最容易上手,并可反复使用的可塑性材料,在我们的教学方法中和理念上,是有很大的可进一步发掘的潜力,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形”的概念的理解和强调,基本上是到位的,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明确的。
但是在培养学生对泥塑语言有个性探索的要求不够重视,没有看到学生做为一个个感受自然的个体,对模特的形体感觉是多样性的,对泥这种可塑性材料的体验也不相同,从而形成在观察、感受、造形表现多种可能。
我们知道艺术是人类对自然包括人自身的存在的感受、知觉的结晶。
方法:因为我们都不希望同学们在那里“磨”,也知道“磨”不出来,为什么不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呢?经验告诉我们,课时的长短不能决定学生是否掌握整体观念的问题,看形的方法也磨不出来,学生是否“开窍”取决于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并保持注意力高度的集中的时间的长短如力度,每个学生所具有这种“定力”不一样,时间的长短不同,就像有人善短跑,有人善长跑,有人喜欢走路一样。
下面总结最近的具体教学法:1、短期强化训练可以短期作业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在每天结束时给自己的作业拍照(至少四个角度),并做文字小结。
不会“磨”,每天解决不同的问题,另外,文字总结可以帮助理解,增强记忆,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明了问题出在哪个阶段,整理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在总结会上不但被要求谈自己的作品,及问答老师和同学们的质询,同时还要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使同学们保持一种学术思考的习惯。
2、中、长期训练(人体)我们前面说过学生对形体语言的“开窍”,是产生于头脑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的。
我们自己的艺术实践也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切实的榜样,但由于我们的训练要求的标准一直比较单一,对个性化训练重视不够,所以对学生个人感受性,创造潜能,塑造手法的开发方面比较陌生。
仿佛我们大家一直在对所有的学生重复地提倡“一种”感受理解,塑造的过程模式。
幼儿园大班泥塑实践活动3篇

幼儿园大班泥塑实践活动3篇活动名称:幼儿园大班泥塑实践活动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泥塑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增进幼儿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
活动时间:2022年10月活动地点:幼儿园活动室活动内容:活动一:泥塑动物1. 活动准备:- 准备不同颜色的泥塑材料。
- 提供一些动物的图片供幼儿参考。
2. 活动步骤:1. 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的特征。
2. 鼓励幼儿用泥塑材料捏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3. 指导幼儿如何给泥塑动物上色。
3.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 增进幼儿对动物的认知。
活动二:泥塑建筑物1. 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建筑物的图片供幼儿参考。
- 提供积木等建筑材料。
2. 活动步骤:1. 引导幼儿观察建筑物图片,了解建筑物的结构。
2. 鼓励幼儿用泥塑材料和积木建造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3. 指导幼儿如何给建筑物上色。
3.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 增进幼儿对建筑物的认知。
活动三:泥塑人物1. 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人物图片供幼儿参考。
- 提供各种泥塑工具,如小刀、刷子等。
2. 活动步骤:1. 引导幼儿观察人物图片,了解人物的外貌特征。
2. 鼓励幼儿用泥塑材料捏出自己喜欢的人物。
3. 指导幼儿使用泥塑工具进行细节处理和上色。
3.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 增进幼儿对人物的认知。
活动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表现,以及对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活动反馈:活动结束后,向幼儿和家长反馈活动的情况,包括幼儿的表现和作品的展示。
以上是一份关于幼儿园大班泥塑实践活动的文档,希望能对您的需求提供帮助。
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泥塑活动总结
在进修学校幼研室董亚丽老师的指导下,在林莲叶园长的带领下,在我们幼儿园美术课题执教老师三年来不断调整课题计划、完善课题开展的方式下。
经过我们大家三年来共同的努力,初步完成了阶段性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将三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定泥塑课题计划,完成研究目标
从2011年开始,每个学年初的九月份我们开始制订美术课题计划,而研究目标的制订我们遵循从易到难的特点,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泥塑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泥塑活动,使幼儿经历创作的过程,体验语言创编活动的乐趣。
并结合幼儿园教师及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美术技能,加强泥塑技能训练;通过欣赏,激发幼儿创作愿望,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其中更侧重于如何抓住自己所要塑造的物体形象。
此外,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我们加强了对子课题组和总课题组的协调管理,我们每月定期开展总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在课题组之间进行观摩研讨,通过互相观摩,促进子课题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这种定期观摩、研讨的活动形式既确保了课题的正常开展,又起到了一种较好的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作用。
二、通过创建子课题,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泥塑活动课程
子课题1、《美味的食物》:①泥塑活动:《汤圆》;②泥塑活动:《冰糖葫芦》;③泥塑活动:《饼干》;④泥塑活动:《饺子》;⑤泥塑活动:《薯条、面条》;⑥泥塑活动:《麻花》。
子课题2、《实用的物品》:①泥塑活动:《凳子》;②泥塑活动:《桌子》;③泥塑活动:《蚊香》;④泥塑活动:《拖鞋》;⑤泥塑活动:《鞭炮》;
⑥泥塑活动:《礼花》;⑦泥塑活动:《项链》。
子课题3、《漂亮的植物》:①泥塑活动:《大树》;②泥塑活动:《树叶》;③泥塑活动:《葡萄》;④泥塑活动:《椰子树》;⑤泥塑活动:《彩色的花》;⑥泥塑活动:《鸡冠花》;⑦泥塑活动:《郁金香》;⑧泥塑活动:《荷花》。
子课题4、《可爱的动物》:①泥塑活动:《螃蟹》;②泥塑活动:《金鱼》;③泥塑活动:《蝴蝶》;④泥塑活动:《燕子》。
三、泥塑课题开展过程中所进行的教学策略
一开始,我让幼儿参观一些泥塑作品,从而对泥的特点、色彩之间的美感、造型的互动和蕴涵的古老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熏陶。
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接下来,当孩子对泥有了一定认识以后我就要他们自己动手去做了。
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象牙签、纸片、绳子等,这不仅能美化他们的作品,满足他们的需要,更有利于孩子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
当然,在泥塑活动过程中,我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也就是以一颗很放松的心来对待孩子们,不给他们施加各种压力,不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去捏你所想的东西,而是边看边教边容入边体会边引导。
让他们用眼睛来随意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事物,充分的展开自己的大脑去想自己想要的形象,与伙伴们进行无拘无束的体验交流,并用自己的小手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造。
课题实行中,我注重的不是捏的到底象不象,捏、压、揉是否到位,是否规范,而是幼儿作品中有没有创新的成分,幼儿的作品是否能像语言一样会“说话”,幼儿在创作中是否提高了能力,小肌肉是否发
展了,课题开展中,我看到了我们班的幼儿敢于表现,有表现。
在此,我看到了他们点滴的进步,虽说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我相信在实践中老师只要继续用“赏识教育”来肯定幼儿创作中所蕴涵的价值,会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更加有创作的欲望和热情的。
四、泥塑课题开展的成效和局限
经过三年的实践,泥塑课题的开展初见成效。
教师通过县级课题教学观摩、片区教研活动中,教师通过互相观摩、交流,围绕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使得教师在活动设计上和活动反思评价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上学期张淑芝老师向县课题组成员展示了大班泥塑活动《绞绳状的学习》,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了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泥塑活动,也让幼儿对泥塑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们都很有想象力,此次活动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泥塑作品,我们真正的感受到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执教教师也能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把优点继续完善,把课堂中的不足在下一次活动中避免,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然而,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感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做得还不够,以致课题的开展呈现单一化,而如何实现课题多元化的开展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此外,本园存在一些现实和经费不足的因素,操作材料(橡皮泥等)较有限,为了使操作材料(橡皮泥等)能够反复使用,只能为作品拍照,没能留下幼儿的原作品,这点也是较为遗憾的,希望通过家园,师幼的共同努力,今后可以把课题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