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名著介绍
爱的教育

内容简介
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 级小学生的日记》。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 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爱的教育》这本意大利文的著作它原来的标题是“Cuore”,如果直译的话,应该是“心”的意思。用 “心”,也就是用“真诚的心和平等的概念”来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是该书的教育主旨,也是这本书最局限、 甚至可以说最“失败”的一个地方。作为一个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作者对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里,人与人最大的交流障碍在于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而这一点不是简单的对 “心”的召唤能解决的,但是,他却没有勇气把自己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讲出来,而只能采取逃避和迂回的办 法来号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个有“心”的孩子。这一点,作者自己也早就认识到了,所以,在《爱的教育》获 得成功之后,他在一些媒体上对自己的所谓“理智上”和“感情上”的矛盾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科普作家、编辑出版家叶至善:“《爱的教育》确实是一部难得的供孩子们阅读的好小说,有好些发人深省 的章节值得细细咀嚼。”
教育家李镇西:“《爱的教育》成了我历届学生的必读材料,课堂上我和学生轮流朗读‘安利柯’的日记, 成了我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也成了学生们中学时代最难忘的记忆。”
出版信息
《爱的教育》是在1923年被介绍到中国来的,在《东方杂志》上连载。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欢迎,20世纪 80年代初和21世纪初都曾在国内畅销一时,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100年来,始终 畅销不衰,截止到2010年前后,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 全世界,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并且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人教版第一册《爱的教育》名著导读

校长命校工去叫卡隆。不一会儿,卡隆就出现 在门框间了。他不知叫他为了什么,因此一脸纳 闷。那妇人一看见他,就跑了过去,搂住他的肩 膀,不停地吻他的额:“你就是卡隆!是我儿子 的好友!帮助我儿子的就是你!好勇敢的人!” 接着她就急忙地用手去摸衣袋,又取出荷包来看 ,一时找不出东西,就从脖子上取下带着小小十 字架的链子来挂在卡隆的脖子里:“把这给你吧 ,当做我的纪念!—当做感谢你,请你留着吧! ”
•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 教育”。对父母的爱、对教师的爱、对同 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 的基础。这部书细腻生动的刻画了各种高 贵的品质——爱国、善良、侠义、英勇、 宽大、无私,令人深受感动。我们的孩子 应该读一读它。
阅读指导
全书共100篇文章,由三个部 分组成: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记, 安利柯父母的教子篇以及老师讲 的九则故事(每月例话)。这三 部分都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 德教育为中心,宣扬“爱”。
后来,好像耐利把一切都告诉了母亲,包 括从前受人捉弄,自己偷偷哭泣,以及卡 隆如何保护他的事。于是,今天早上,又 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先生有事差我到校长 室去,恰巧来了一个穿黑衣服的小而白的 妇人,这就是耐利的母亲。
“校长先生,我儿子班里,有一个叫卡隆 的学生吗?”她这样问。 “是的。”校长回答。 “我有句话要和他说,您能叫他来这里一 下吗?”
• (2)瘦弱可怜的驼背奈里的保护者 是 。(他在书中是正义勇敢的代表)
•
有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他看见二年级里 有一小孩因失掉了钱,不能买笔记簿,立 在街上哭,他就把钱给那小孩。他在母亲 的生日,费了三天工夫,写了一封有八页 长的信,纸的四周还画了许多装饰的花样 。先生常目注着他,从他旁边走过的时候 ,时常用手轻轻地去拍他的后颈,好像爱 抚柔和的小牛的样子。
外国名著《爱的教育》考点汇总及练习答案

外国名著《爱的教育》知识点汇总及练习答案【作者简介】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1846年—1908年),意大利因佩里亚人,儿童文学作家。
亚米契斯少年时在都灵就学,十五岁加入摩德纳军事学院,开始了军旅生涯。
【主要内容】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
包括三个部分:安利柯的日记、父母的教子篇、老师讲的几个故事。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安利柯:本书主人公,纯真善良,学习勤奋,待人诚恳、友善。
卡伦:安利柯的同学、好友。
一个高个子的男孩,是非分明,敢于和邪恶抗争,常常保护弱小的同学。
代洛西:品学兼优,担任级长。
他待人和气、活泼、可爱。
泼来可西:铁匠的儿子身体瘦弱,学习十分用功。
原来常遭受酗酒的父亲的打骂,但只是忍气吞声,不愿让同学知道。
后通过努力获得过赏牌,也使得父亲发生改变。
柯莱谛:柴店主人的儿子,很小便为父母做家务。
学习刻苦,就连干活时也在默记功课。
他性格活泼,很懂礼貌,曾是一个光荣的战士。
克洛西:身世悲惨,略有残疾。
斯带地:长相不太好看,有坚忍心,学习刻苦,爱读书,自己买了很多书,在家设了个小小的图书馆,曾带安利柯去参观过。
【艺术特色】《爱的教育》一书原意大利文直译为《心》,是一部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日记形式为主的小说。
小说记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整整一学年中所经历、观察和感受到的一切,其间穿插了他的父母、姐姐写给他的话及老师给学生抄写的每月故事。
亚米契斯大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他们来颂扬爱的美德和高尚的心灵,教诲青少年爱祖国,爱人民,爱大自然,爱学习,爱劳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保护弱者,同情不幸的人。
作者力图在每一篇日记中都充分反映和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
【相关章节】帕多瓦的爱国少年一位帕多瓦的少年被父母卖给了戏法班子,饱受困苦。
又辗转法国、西班牙,后来逃出来,得到意大利领事馆的帮助,登上回家的船,船上的一些旅客给了他一些铜币,少年起初很高兴,后来他听到那些人辱骂他的祖国,他毫不犹豫地将钱砸还给他们,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名著阅读:《爱的教育》简介

名著阅读:《爱的教育》简介《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利科的眼光,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
记载了小学生恩利科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
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
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例话。
自1886年该书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
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
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教孩子学会为人处世,学会爱,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取材于儿童生活的作品,最早发表于1886年,自此以后一直畅销不衰。
目前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和连环画,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
《爱的教育》一书是以一个意大利三年级的小学生的日记形式为主的小说,共一百篇文章,记述了主人公恩里科在三年级这一学年里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间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2019-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爱的教育)

中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十五)——《爱的教育》阅读【作者简介】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意大利19世纪作家。
1846年12月出生于意大利里格拉州一个小镇上,在他的青少年时期,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正酝酿着爱国主义,这股风潮在亚米契斯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865年,他参加统一意大利的复兴运动的战役,退伍后,亚米契斯致力于文学创作,他以明快、清新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其中代表作品有《西班牙》《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等。
亚米契斯最重要的作品,当属1886年创作的《爱的教育》,这部作品为他赢得世界声誉,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
【主要内容】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
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主题思想】《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通过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
作品中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超越了时代和国界的限制,被译成数百种文字。
《爱的教育》又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通过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利科的眼光,讲述了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间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艺术特色】想,除了这个孩子的天真的活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读者看不到作者的感情表达,他的感情倾向是隐藏在文宇背后的,这种表达方式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说服力。
爱的教育书籍内容介绍

爱的教育书籍内容介绍爱的教育书籍内容介绍(精选篇1)《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如此被评为一个可读性极高的作品把我吸引住了。
说实话我看过不少的西方著名文学作品,例如《麦田里的守望者》《哈姆雷特》《神曲》,在接触西方名著之前我曾以为那些由外文翻译过来的语言会让我难以接受,但其实不是,这些语言都很温柔。
《爱的教育》这本书,说实话我并没有读完,并不是因为难看也不是因为不想看,而是没有时间看,但我对它的印象很深刻,这部用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接连起伏的感情篇章由主人公安利柯的角度分别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虽然其中包括着美与丑,善与恶,但描述的也不过一个字:爱。
在本书中,我记忆最深刻,深入肺腑的一章:嫉妒。
在这篇文章里,主人公有瓦提尼和德罗斯和卡罗。
诺比斯,瓦提尼一直很嫉妒德罗斯的成绩,甚至处处都在针对他,有时还甚至怨天尤人的抱怨老师抱怨同学抱怨家长,却从来不从自己的身上找到任何的毛病。
而作为本文主人公的“我”却清晰的看见,德罗斯的包容之心。
就是文章最后一个小小的动作,德罗斯替瓦提尼捡起那团被揉乱的纸条,还非常友好的帮他装进了书包里,并系上了书包的绳子,最后瓦提尼并没感谢德罗斯或是用感激的神情看着德罗斯,虽然没有这样做,但他的内心已然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也许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嫉妒,那条有着剧毒一样的嫉妒的毒蛇。
在看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自己好像融入了一个世界中,我与这个“我”一个意大利的小学生安利柯变成了一个人,我代替着“我”去看待这些事情,好像这些事情亲眼发生在眼前一样的真实,然而“我”看到的每一个东西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都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
总共是一个学年十个月,七十六篇的日记,虽然每篇的字数很少,但它却包含着浓浓的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它给了我很深的教育,并不仅仅是在爱的方面。
这种深刻的感觉教会了我如何去感受身边的点点滴滴,如果我们不去接受这些,不去改变这些,不去努力争取这些,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必考名著系列之 《爱的教育》

名著系列之《爱的教育》作者简介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因佩里亚省一个收奥内利亚的海滨城市。
他从小喜爱军旅生活,16岁进入莫德纳军事学院学习,1865年毕业后成为军官,1866年积极参加了意大利第三次独立战争。
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因此而成名。
1870年罗马解放后,他放弃军事生涯,定居都灵,成为意大利主要报纸的记者,并从此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
1908年3月11日在博尔迪凯拉病逝。
名著简介《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通过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
作品中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超越了时代和国界的限制,被译成数百种文字。
《爱的教育》又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通过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利科的眼光,讲述了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间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
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
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利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例话。
代表作《爱的教育》简介

代表作《爱的教育》简介《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
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教孩子学会为人处世,学会爱,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
《爱的教育》最早发表于1886年,自此以后一直畅销不衰。
目前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和连环画,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
《爱的教育》一书是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的小学生的日记形式为主的小说,共一百篇文章,记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三年级这一学年里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间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通过一个个平常而又饱含人性美的生活事件,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人世间各种伟大的爱:对老师的爱、对父母的爱、对子女的爱、对同学的爱、对祖国的爱;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
《爱的教育》章节作者序言十月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的老师不幸事件卡拉布里亚的孩子我的同窗好友宽宏大量的品德我的二年级女老师在阁楼上学校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每月故事) 十一月清扫烟筒的孩子万灵节我的朋友卡罗纳烧炭工和绅士我弟弟的女老师我的母亲我的同学科列帝校长士兵纳利的保护人班级第一名伦巴第的小哨兵(每月故事) 穷人十二月小商人虚荣心头场雪小泥瓦匠雪球女老师受伤者的家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每月故事) 意志感恩一月代课老师斯达尔迪的藏书室铁匠的儿子欢聚一堂维托利奥·埃马努埃勒国王的葬礼弗朗蒂被赶出校门撒丁岛的少年鼓手(每月故事) 爱国嫉妒弗朗蒂的母亲希望二月隆重的颁奖仪式决心玩具火车盛气凌人工伤囚犯爸爸的看护人(每月故事)工场马戏团的孩子狂欢节的最后一天盲童生病的老师马路文明三月打架孩子们的家长七十八号犯人夭折的孩子三月十四日前一天发奖吵架我的姐姐菲鲁其奥的血(每月故事)重病中的小泥瓦匠加沃尔伯爵四月春天温伯尔托国王幼儿园体操课我父亲的老师大病初愈爱工人朋友卡罗纳的母亲朱塞佩·玛志尼公民英勇行为(每月故事)五月患佝偻病的孩子牺牲火灾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每月故事) 夏天诗六月加里波第军队意大利三十二度我的父亲到乡下远足夜校毕业生的授奖式女教师之死感谢海难(每月故事)七月母亲的最后嘱咐考试口试告别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在中国,他的小说曾在民国时期由夏丏尊由英、日文本转译,因夏本人也是文学家,教育家,所以译本颇受称赞,其剧本《过客之花》也由巴金译成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教育
学习目标:
1.了解故事梗概,把握故事情节
2.能分析人物性格
3.把握主题思想
作者简介及主题思想:
《爱的教育》(原名Cuore,直译为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利科的眼光,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
记载了小学生恩利科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
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
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例话。
自1886年该书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
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
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人物介绍:
恩利科——本书主人公,一个刚上小学三年纪的意大利小男孩,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
由于父亲的引导和教育,纯真善良,学习勤奋,待人诚恳、友善,观察生活敏锐。
克莱迪,是一个让恩里克很羡慕的人。
那是因为他读书勤苦,经常替父3、母分担家务,减轻父母的疲劳。
这,和恩里克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了。
书中
就有一篇“忙碌的克莱迪”,写的就是克莱迪为父母接柴的事儿。
罗佩尼,是三年级的学生。
在开学没几天的时候,因为救快被马车撞伤的一年级小学生,而被轧断了一只脚。
他舍己救人的英勇行为,得到了大家的倾佩,但是其有可怜的一面--经常被同学笑是瘸子。
尽管大家都在取笑他,但他还是挺坚强的,所以是一个微笑面对生活的孩子。
卡隆,他是恩里克班里最大个子的人。
头大肩宽,笑起来很可爱,这是他的一大特点,因此,他特招人喜爱。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对人友善,帮助被欺负的小同学,这是他的过人之处,所以“正直”、“勇敢”,成了同学们对他的称赞,他还是大家公认的最有教养的人呢!
备考练习:
一、有关《爱的教育》正确的一项是()
A、《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所作。
B、《爱的教育》原名《心》。
C、《爱的教育》书中不仅有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还有他的父母及老师讲的故事。
D、《爱的教育》中《意大利》一文父亲是要教育恩利科要勤俭节约的美德。
二、烧炭工和绅士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
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
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
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
回到家里。
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
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
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
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
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
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
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
”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
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
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
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
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
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
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
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30字左右)(3分)
2.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
(2分)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3.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
请揣摩烧
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
(30字左右)(3分) 4.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
(2分)
5.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3分)
一、D
二、1.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
绅士要儿子道歉。
2.(1)“皱皱眉头”包含了多层意思:既为自己的儿子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儿子感到羞愧,同时还为如何妥善处理此事而担忧。
(2)“用力”一词一方面写出了烧炭工为绅士教子有方而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没有贫贱观念、平等待人的绅士的崇敬之情。
3.示例一: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
你知错能改.真是一个好孩子,我很喜欢你。
示例二;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
孩子,委屈你了!
4.他是一位严于教子、有错必纠、平等待人、尊重弱势群体的绅士。
5.这一课告诉学生;不能仗势欺人、嫌贫爱富;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主动道歉;从人格上说.人人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