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历史与特点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

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

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一、起源和演变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地区的古代汉族人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逐渐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和口音。

二、文言文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文言文是主要的书面语言。

它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一种规范语言,用于文学、政治和官方文件。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复杂,使用古代汉字,并且有许多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虽然文言文在书面语言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日常口语中,人们仍然使用方言和口音进行交流。

三、白话文的兴起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了一股倡导使用白话文的潮流。

白话文是指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更接近人们日常口语交流的方式。

这种语言更易于理解和表达,逐渐取代了文言文的地位,成为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主要形式。

四、语言统一与标准化为了促进全国范围内的交流和理解,中国政府在20世纪中叶开始推行语言统一和标准化的政策。

这项政策旨在规范汉语的用法和发音,以确保人们能够互相理解。

在语言标准化的过程中,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成为了中国的官方语言,并且被广泛教授和使用。

五、现代汉语的特点现代汉语具有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它不断吸纳外来词汇,逐渐发展为一种全球性语言。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但仍保留了一些古代汉语的特点。

此外,现代汉语也具有丰富的语音、声调和语气变化,这使得汉语在表达细微差别和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六、汉字的保留和发展汉字作为现代汉语的文字系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改革过程。

在现代汉语中,汉字仍然被广泛使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拼音输入法和简化字的引入,汉字的使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与古代汉字相比有所不同,但仍保留了其独特的美感和文化价值。

七、汉语的国际传播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汉语的国际传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今,许多国家都设立了汉语学习机构,推广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

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

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

序一、前言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是一部经典的辞书,它收录了大量的常用词汇和例句,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部辞书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它的特点和价值。

二、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的特点1. 起源和历史: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编纂出版的,它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化事业的新起点,填补了辞书编纂方面的空白,对于推动汉语教育和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内容丰富:这部辞书收录了大量的词汇和例句,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常用词语,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词汇资源。

相较于其他辞书,它的内容较为简洁明了,符合当时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3. 规范性强: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以规范的语言表达为指导思想,规范了大量的词汇用法和语言表达方式,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的价值1. 学习工具:这部辞书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一本重要的学习工具,通过查阅它,学习者可以快速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参考书目:对于写作和翻译工作者来说,这部辞书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目,它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和例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中文写手,我个人认为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是一部极具价值的辞书。

它不仅满足了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而且为后来的辞书编纂和语言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我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使用这部辞书,它为我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灵感,对我的写作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五、总结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作为一部经典的辞书,其特点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相信读者对它的重要性和用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为更多的学习者和写作工作者推荐这部优秀的辞书,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它的丰富内容和规范性表达方式。

六、回顾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对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的特点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 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 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 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 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 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 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 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 一、现代汉语 •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各民族大都有自 己的语言。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 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用语。我国 境内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蒙语、维 吾尔语、壮语、苗语、彝语、布衣语等。
• 汉语的来源十分久远,从有文字算起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 录汉语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 文,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各方言 语音分歧严重,但书面语一直没有分化, 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虽然没有古埃 及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那么久远,但却一直 沿用至今。
• •
• •
2、方言差异的形成 人口的迁徙、自然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3、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 音差别最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有无塞音韵尾;有无 鼻音韵尾;有无塞擦音、擦音声母;声调的数 目。
• 书面语形成于口语的基础上,而具有与口 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 实、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 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性信息,不 得不要求语句自身表达上的严谨与完备。 写出来的话,既允许有斟酌、加工,乃至 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使书面语得以规范 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 语的基础。

现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摘要:现代汉语是对现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它是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它是现代汉语共同语书面语的源头。

这两种运动相互推动、相互影响,使书面语和口语相互接近、相互统一,形成了字文一致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取得了国家法定共同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_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上册现代汉语是近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从近代汉语的历史发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一种是书面语的变化,即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种是口语的变化,即“官话”盛行并影响到各方言区。

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它们都是当时统一的书面语。

但是在古代社会中掌握书面语的仅仅是少数受过教育的人,书面语代代相传很容易和口语脱节,这就形成一种脱离口语的书面语,即通常所说的“文言”。

文言最初也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后却跟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

到了唐宋时代,在人民大众口语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书面语,这就是“白话”,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

宋元以后用白话写作的文学作品就大量出现了,包括《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文学巨著。

它们尽管都带着地方色彩,但所用的基础方言都是北方方言,它们大量流传到非北方话地区,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很多非北方话地区的人也学会了用白话阅读和写作,这样白话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全民性。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源头。

在白话文学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也逐步传播开去,不仅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而且逐渐变成各方言区之间的共同的交际工具。

元末明初的《朴通事》和《老乞大》是两种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用的会话课本,就是用北京口语写成的,被公认为当时汉语口语的代表。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现代汉语作为汉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国内流行的使用语言。

它是在简化汉字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而成的。

现代汉语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词汇特点和语音特征。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现代汉语进行概述,并探讨其特点和演变过程。

首先,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明了。

它采用主谓宾的基本结构,具有时间、方式、动作等多种补充成分。

在句子构成中,通过词语的排列和词序的变换可以表达丰富的语义。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灵活多变,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性和发展性。

其次,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丰富多样。

以汉字为基础的现代汉语词汇丰富多样,包含了大量中文词汇和外来词汇。

汉字的演变和造字法则为现代汉语的词汇表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汉语的词汇还受到语境和文化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和含义。

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历史传统。

再次,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独具一格。

其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语音体系。

现代汉语的声音清晰、抑扬顿挫,具有明显的语音特点。

同时,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受到方言和口音的影响,呈现出多样且富有变化的特色。

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和语言演变的过程。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是一种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语言形式。

在其不断演变的过程中,现代汉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传统特点,同时吸收了外来语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简单明了、词汇丰富多样、语音特征独具一格,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性的结合。

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将继续受到语言学家、文化学者和社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在中国国内拥有广泛的使用群体和推广渠道。

它的语法结构、词汇特点和语音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性的结合,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特点。

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将继续受到关注和研究,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汉语之二_汉语的历史与现代汉语的形成

汉语之二_汉语的历史与现代汉语的形成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施氏食獅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 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 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 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 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 十石狮! 试释是事。
返回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民國時期的國語
国父孙中山先生虽是广东香山人,仍主 张以当时普遍通行的北方官话作为中华 民国的官方语言,并命名为「国语」。 1924年确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返回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現代漢語普通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也 是联合国法定语言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十九条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作为 炎黄子孙的您,必须具备听说普通话的 语文能力,方能立足于广大的华人社会。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民族共同語
对每个先进的现代民族而言,民族共同 语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成为了整 个民族文化的凝聚力量。 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 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由 于华北地区一直是中华民族活动的中心 地带。 现在让我们简略地追踪汉民族共同语的 发展历史。

– – – 1. 长江以北的地区 2. 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 3. 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
返回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北方话的优秀文学著作
《西游记》 《水浒传》 《儒林外史》 《红楼梦》

返回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不同语言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

不同语言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

不同语言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也在不断演变与变迁。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以几种主要语言为例,探讨它们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

一、汉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

汉语起源于古代中国,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演变与变迁。

首先是古汉语时期,形成了古文、诗经等经典文学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汉语逐渐发展成中古汉语,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重要文献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随后,现代汉语逐渐形成,成为现代中国人民使用的主要语言。

二、英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英语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国际语言之一,其演变与变迁也是十分有意思的。

英语起源于古代英国,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古英语时期。

在中世纪,由于诺曼底人的入侵,英语与法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英语被称为中古英语,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坎特伯雷故事集》就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英语逐渐形成,成为了全球通用的语言之一。

三、法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法语是一种源于拉丁语的罗曼语族语言,在法国及其周边国家广泛使用。

法语的历史演变相对比较复杂,最早的形式称为古法语,它是中世纪时期法国的官方语言和文学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法语逐渐过渡到中古法语,这一时期的语言在文学和法律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到了现代法语时期,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并在殖民地和国际交流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德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德语是一种日耳曼语族的语言,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家广泛使用。

德语的演变与变迁受到宗教和政治的影响较大。

最早的古高地德语流传于中世纪,这一时期的德语与古英语有很多相似之处。

之后,中古德语形成,并在宗教改革时期,由于马丁·路德的影响,德语在文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现代德语的形成主要发生在18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德语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总结起来,不同语言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各具特点。

汉语历史发展

汉语历史发展

汉语历史发展
汉语历史发展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和发展。

1. 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表现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殷墟文字,经过演变和简化,最终演变成现代的汉字形态。

2. 汉语的演变
汉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

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汉语的结构、语法和词汇都发生了变化。

在唐宋时期,标准汉语逐渐形成,它成为了文学和书面语的规范。

3. 汉语的方言
汉语是一种多方言的语言,不同的地区和社会群体使用的汉语存在差异。

普通话是官方语言,是一种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标准汉语。

除了普通话,还有其他的方言例如广州话和上海话等。

4. 汉字的文化意义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

许多汉字和汉字组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例如“福”字、
“龙”字等。

汉字不仅被用于书写汉语,也被广泛应用于艺术、文化、设计等领域。

总而言之,汉语的历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它从汉字的起源
到方言的形成,再到文化意义的沉淀,每个阶段都对汉语的发展起到
了积极的影响。

现代汉语的发展依然在不断进行,未来汉语的发展方
向和走向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的历史与特点班级:星期一七八节
姓名:吴蕾学号:2009119114 院系:美术学院
语言总是属于一定的社会或民族的,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

汉民族的语言就是汉语,它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并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汉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语言。

由于使用汉语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所以汉语成了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汉语在东方文化史上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东亚、东南亚邻邦的语言和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汉语和汉字曾随着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科学文化一起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

一直到现在,汉语词汇在这些国家的语言里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构成了这些语言的基本词汇里非常大的一部分。

这些国家的古代历史文献大多是用汉字记载下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

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要求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2. 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与文化背景
现代汉语是近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从近代汉语的历史发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一种表现在书面语方面,就是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种表现在口语方面,就是“官话”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

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它们都是当时统一的书面语。

但是在古
代社会中掌握书面语的仅仅是少数受过教育的人,书面语代代相传,很容易和口语脱节,形成一种脱离口语的书面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

文言最初也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后却和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

这样到了唐宋时代,在人民大众口语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书面语,这就是“白话”,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

宋元以后用白话写作的文学作品就大量出现了,包括《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文学巨著。

它们尽管都带有各地的地方色彩,但所用的基础方言都是北方方言,它们大量传到非北方话的地区,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很多非北方话的地区的人也学会了用白话阅读和写作,这样白话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全民性。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在白话文学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官话”也逐步传播开去,不仅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工具。

元末明初的《朴通事》和《老乞大》是两种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用的会话课本,就是用北京口语写的,被公认为当时汉语口语的代表。

清朝的时候,在福建、广东等地设立“正音书院”,教授官话,并且规定不会官话的人不能做官。

这样,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口头形式的源头。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上述两种趋势就合而为一了,加速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一方面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使白话文取得了文学语言的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并有了统一的规范,形成了言文一致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并取得了共同语的地位.
汉语作为汉民族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

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

秦始皇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

汉字统一了全国的书面语,实际上就是统一了古汉语和汉文化。

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四声”理论的建立,书面语口语化倾向的产生,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从中国历史来看,分分合合的社会政治历史使社会动荡,人口迁徙,这样的结果对汉语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汉民族融合了进入中国北部的异民族成员,这些融入的民族对现代汉语北方话的形成和变化产生重大的一向;其次,北方汉人的数度大规模南下,带来
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北方方言,散落到南方的许多区域;最后,北方阿尔泰和南方古越语从外部融入了汉语,使汉语内部发生了很大的方言分化。

现代应用汉语在结构上有许多显著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
现代应用汉语的音节一般可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同时又没有复辅音,像英语boss(老板)那样的辅音连缀现象在汉语中是没有的。

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声母在前,韵母在后,音节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界线比较分明,易于分辨。

2、元音占优势
现代应用汉语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

就汉语音节的组合情况看,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但决不能没有韵母。

除hm(口音欠)、hng(哼)、m(呒)、n(嗯)等少数音节由辅音构成外,辅音一般不能单独构成音节。

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乐音成分比例大,听起来响亮悦耳。

3、有声调
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声调是汉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有辨别词义的作用,而且声调的抑扬顿挫,使音节分明洪亮,加以双音词又有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使得现代应用汉语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为基本形式
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势,这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现代应用汉语造词方法灵活,其造词方法可以是“词根+词根”的,也可以是“词根+词缀”或“词缀+词根”“词缀+词根+词缀”的,可以是模拟自然声音的,也可以是变化语音的(如轻声、儿化),对外来词语可以是音译的,
也可以是意译或音义结合的,而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最为普遍(如“火山”“电视”等,其中“火”“山”“电”“视”
分别都是词根)。

3、双音节词占优势
双音节化是现代应用汉语词的结构的主要倾向。

上古汉语里就有一些双音节词,中古汉语里,双音节词逐渐增多,到现代应用汉语里,词的双音节化就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了。

首先是大量古代单音节词发展成为双音节词,如:目→眼睛、耳→耳朵、鼻→鼻子、谋→谋求。

其次是一些多音节的短语又简缩成双音节词,有些多音节短语也逐渐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科学技术→科技、多音节词的双音化,既显示了音节节奏整齐化的美,又符合语言实际要求经济的原则和汉民族人民的审美心理
三、语法方面
1、汉语的形态变化很少,语序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语法手段。

在汉语中,同样的成分组合,语序有所不同往往会改变结构关系并改变意义。

例如:工人--人工
汉语里,同样的组合成分中,用不用虚词或用不同的虚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我的妹妹--我和妹妹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都由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来构成。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由语气词。

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现代汉语的共同语和通用语,已经全面适应了我国的社会发展,汉语规范化也已
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汉语的国际推广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已经全
面适应了我国的社会发展,汉语规范化也已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汉语的国际推广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
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