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历史与特点
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

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一、起源和演变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地区的古代汉族人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逐渐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和口音。
二、文言文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文言文是主要的书面语言。
它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一种规范语言,用于文学、政治和官方文件。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复杂,使用古代汉字,并且有许多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虽然文言文在书面语言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日常口语中,人们仍然使用方言和口音进行交流。
三、白话文的兴起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了一股倡导使用白话文的潮流。
白话文是指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更接近人们日常口语交流的方式。
这种语言更易于理解和表达,逐渐取代了文言文的地位,成为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主要形式。
四、语言统一与标准化为了促进全国范围内的交流和理解,中国政府在20世纪中叶开始推行语言统一和标准化的政策。
这项政策旨在规范汉语的用法和发音,以确保人们能够互相理解。
在语言标准化的过程中,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成为了中国的官方语言,并且被广泛教授和使用。
五、现代汉语的特点现代汉语具有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它不断吸纳外来词汇,逐渐发展为一种全球性语言。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但仍保留了一些古代汉语的特点。
此外,现代汉语也具有丰富的语音、声调和语气变化,这使得汉语在表达细微差别和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六、汉字的保留和发展汉字作为现代汉语的文字系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改革过程。
在现代汉语中,汉字仍然被广泛使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拼音输入法和简化字的引入,汉字的使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与古代汉字相比有所不同,但仍保留了其独特的美感和文化价值。
七、汉语的国际传播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汉语的国际传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今,许多国家都设立了汉语学习机构,推广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
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

序一、前言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是一部经典的辞书,它收录了大量的常用词汇和例句,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部辞书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它的特点和价值。
二、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的特点1. 起源和历史: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编纂出版的,它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化事业的新起点,填补了辞书编纂方面的空白,对于推动汉语教育和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内容丰富:这部辞书收录了大量的词汇和例句,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常用词语,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词汇资源。
相较于其他辞书,它的内容较为简洁明了,符合当时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3. 规范性强: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以规范的语言表达为指导思想,规范了大量的词汇用法和语言表达方式,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的价值1. 学习工具:这部辞书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一本重要的学习工具,通过查阅它,学习者可以快速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参考书目:对于写作和翻译工作者来说,这部辞书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目,它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和例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中文写手,我个人认为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是一部极具价值的辞书。
它不仅满足了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而且为后来的辞书编纂和语言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我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使用这部辞书,它为我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灵感,对我的写作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五、总结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作为一部经典的辞书,其特点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相信读者对它的重要性和用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为更多的学习者和写作工作者推荐这部优秀的辞书,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它的丰富内容和规范性表达方式。
六、回顾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对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小词典的特点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 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 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 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 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 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 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 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 一、现代汉语 •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各民族大都有自 己的语言。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 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用语。我国 境内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蒙语、维 吾尔语、壮语、苗语、彝语、布衣语等。
• 汉语的来源十分久远,从有文字算起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 录汉语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 文,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各方言 语音分歧严重,但书面语一直没有分化, 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虽然没有古埃 及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那么久远,但却一直 沿用至今。
• •
• •
2、方言差异的形成 人口的迁徙、自然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3、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 音差别最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有无塞音韵尾;有无 鼻音韵尾;有无塞擦音、擦音声母;声调的数 目。
• 书面语形成于口语的基础上,而具有与口 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 实、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 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性信息,不 得不要求语句自身表达上的严谨与完备。 写出来的话,既允许有斟酌、加工,乃至 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使书面语得以规范 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 语的基础。
现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摘要:现代汉语是对现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它是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它是现代汉语共同语书面语的源头。
这两种运动相互推动、相互影响,使书面语和口语相互接近、相互统一,形成了字文一致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取得了国家法定共同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_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上册现代汉语是近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从近代汉语的历史发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一种是书面语的变化,即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种是口语的变化,即“官话”盛行并影响到各方言区。
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它们都是当时统一的书面语。
但是在古代社会中掌握书面语的仅仅是少数受过教育的人,书面语代代相传很容易和口语脱节,这就形成一种脱离口语的书面语,即通常所说的“文言”。
文言最初也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后却跟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
到了唐宋时代,在人民大众口语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书面语,这就是“白话”,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
宋元以后用白话写作的文学作品就大量出现了,包括《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文学巨著。
它们尽管都带着地方色彩,但所用的基础方言都是北方方言,它们大量流传到非北方话地区,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很多非北方话地区的人也学会了用白话阅读和写作,这样白话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全民性。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源头。
在白话文学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也逐步传播开去,不仅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而且逐渐变成各方言区之间的共同的交际工具。
元末明初的《朴通事》和《老乞大》是两种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用的会话课本,就是用北京口语写成的,被公认为当时汉语口语的代表。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现代汉语作为汉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国内流行的使用语言。
它是在简化汉字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而成的。
现代汉语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词汇特点和语音特征。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现代汉语进行概述,并探讨其特点和演变过程。
首先,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明了。
它采用主谓宾的基本结构,具有时间、方式、动作等多种补充成分。
在句子构成中,通过词语的排列和词序的变换可以表达丰富的语义。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灵活多变,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性和发展性。
其次,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丰富多样。
以汉字为基础的现代汉语词汇丰富多样,包含了大量中文词汇和外来词汇。
汉字的演变和造字法则为现代汉语的词汇表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汉语的词汇还受到语境和文化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和含义。
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历史传统。
再次,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独具一格。
其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语音体系。
现代汉语的声音清晰、抑扬顿挫,具有明显的语音特点。
同时,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受到方言和口音的影响,呈现出多样且富有变化的特色。
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和语言演变的过程。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是一种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语言形式。
在其不断演变的过程中,现代汉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传统特点,同时吸收了外来语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简单明了、词汇丰富多样、语音特征独具一格,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性的结合。
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将继续受到语言学家、文化学者和社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在中国国内拥有广泛的使用群体和推广渠道。
它的语法结构、词汇特点和语音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性的结合,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特点。
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将继续受到关注和研究,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汉语之二_汉语的历史与现代汉语的形成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施氏食獅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 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 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 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 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 十石狮! 试释是事。
返回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民國時期的國語
国父孙中山先生虽是广东香山人,仍主 张以当时普遍通行的北方官话作为中华 民国的官方语言,并命名为「国语」。 1924年确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返回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現代漢語普通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也 是联合国法定语言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十九条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作为 炎黄子孙的您,必须具备听说普通话的 语文能力,方能立足于广大的华人社会。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民族共同語
对每个先进的现代民族而言,民族共同 语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成为了整 个民族文化的凝聚力量。 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 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由 于华北地区一直是中华民族活动的中心 地带。 现在让我们简略地追踪汉民族共同语的 发展历史。
– – – 1. 长江以北的地区 2. 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 3. 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
返回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北方话的优秀文学著作
《西游记》 《水浒传》 《儒林外史》 《红楼梦》
返回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不同语言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

不同语言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也在不断演变与变迁。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以几种主要语言为例,探讨它们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
一、汉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
汉语起源于古代中国,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演变与变迁。
首先是古汉语时期,形成了古文、诗经等经典文学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汉语逐渐发展成中古汉语,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重要文献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随后,现代汉语逐渐形成,成为现代中国人民使用的主要语言。
二、英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英语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国际语言之一,其演变与变迁也是十分有意思的。
英语起源于古代英国,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古英语时期。
在中世纪,由于诺曼底人的入侵,英语与法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英语被称为中古英语,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坎特伯雷故事集》就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英语逐渐形成,成为了全球通用的语言之一。
三、法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法语是一种源于拉丁语的罗曼语族语言,在法国及其周边国家广泛使用。
法语的历史演变相对比较复杂,最早的形式称为古法语,它是中世纪时期法国的官方语言和文学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法语逐渐过渡到中古法语,这一时期的语言在文学和法律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到了现代法语时期,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并在殖民地和国际交流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德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德语是一种日耳曼语族的语言,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家广泛使用。
德语的演变与变迁受到宗教和政治的影响较大。
最早的古高地德语流传于中世纪,这一时期的德语与古英语有很多相似之处。
之后,中古德语形成,并在宗教改革时期,由于马丁·路德的影响,德语在文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现代德语的形成主要发生在18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德语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总结起来,不同语言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各具特点。
汉语历史发展

汉语历史发展
汉语历史发展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和发展。
1. 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表现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殷墟文字,经过演变和简化,最终演变成现代的汉字形态。
2. 汉语的演变
汉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
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汉语的结构、语法和词汇都发生了变化。
在唐宋时期,标准汉语逐渐形成,它成为了文学和书面语的规范。
3. 汉语的方言
汉语是一种多方言的语言,不同的地区和社会群体使用的汉语存在差异。
普通话是官方语言,是一种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标准汉语。
除了普通话,还有其他的方言例如广州话和上海话等。
4. 汉字的文化意义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
许多汉字和汉字组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例如“福”字、
“龙”字等。
汉字不仅被用于书写汉语,也被广泛应用于艺术、文化、设计等领域。
总而言之,汉语的历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它从汉字的起源
到方言的形成,再到文化意义的沉淀,每个阶段都对汉语的发展起到
了积极的影响。
现代汉语的发展依然在不断进行,未来汉语的发展方
向和走向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的历史与特点班级:星期一七八节
姓名:吴蕾学号:2009119114 院系:美术学院
语言总是属于一定的社会或民族的,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
汉民族的语言就是汉语,它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并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汉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语言。
由于使用汉语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所以汉语成了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汉语在东方文化史上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东亚、东南亚邻邦的语言和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汉语和汉字曾随着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科学文化一起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
一直到现在,汉语词汇在这些国家的语言里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构成了这些语言的基本词汇里非常大的一部分。
这些国家的古代历史文献大多是用汉字记载下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
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要求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2. 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与文化背景
现代汉语是近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从近代汉语的历史发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一种表现在书面语方面,就是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种表现在口语方面,就是“官话”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
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它们都是当时统一的书面语。
但是在古
代社会中掌握书面语的仅仅是少数受过教育的人,书面语代代相传,很容易和口语脱节,形成一种脱离口语的书面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
文言最初也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后却和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
这样到了唐宋时代,在人民大众口语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书面语,这就是“白话”,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
宋元以后用白话写作的文学作品就大量出现了,包括《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文学巨著。
它们尽管都带有各地的地方色彩,但所用的基础方言都是北方方言,它们大量传到非北方话的地区,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很多非北方话的地区的人也学会了用白话阅读和写作,这样白话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全民性。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在白话文学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官话”也逐步传播开去,不仅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工具。
元末明初的《朴通事》和《老乞大》是两种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用的会话课本,就是用北京口语写的,被公认为当时汉语口语的代表。
清朝的时候,在福建、广东等地设立“正音书院”,教授官话,并且规定不会官话的人不能做官。
这样,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口头形式的源头。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上述两种趋势就合而为一了,加速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一方面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使白话文取得了文学语言的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并有了统一的规范,形成了言文一致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并取得了共同语的地位.
汉语作为汉民族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
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
秦始皇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
汉字统一了全国的书面语,实际上就是统一了古汉语和汉文化。
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四声”理论的建立,书面语口语化倾向的产生,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从中国历史来看,分分合合的社会政治历史使社会动荡,人口迁徙,这样的结果对汉语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汉民族融合了进入中国北部的异民族成员,这些融入的民族对现代汉语北方话的形成和变化产生重大的一向;其次,北方汉人的数度大规模南下,带来
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北方方言,散落到南方的许多区域;最后,北方阿尔泰和南方古越语从外部融入了汉语,使汉语内部发生了很大的方言分化。
现代应用汉语在结构上有许多显著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
现代应用汉语的音节一般可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同时又没有复辅音,像英语boss(老板)那样的辅音连缀现象在汉语中是没有的。
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声母在前,韵母在后,音节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界线比较分明,易于分辨。
2、元音占优势
现代应用汉语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
就汉语音节的组合情况看,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但决不能没有韵母。
除hm(口音欠)、hng(哼)、m(呒)、n(嗯)等少数音节由辅音构成外,辅音一般不能单独构成音节。
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乐音成分比例大,听起来响亮悦耳。
3、有声调
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声调是汉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有辨别词义的作用,而且声调的抑扬顿挫,使音节分明洪亮,加以双音词又有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使得现代应用汉语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为基本形式
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势,这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现代应用汉语造词方法灵活,其造词方法可以是“词根+词根”的,也可以是“词根+词缀”或“词缀+词根”“词缀+词根+词缀”的,可以是模拟自然声音的,也可以是变化语音的(如轻声、儿化),对外来词语可以是音译的,
也可以是意译或音义结合的,而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最为普遍(如“火山”“电视”等,其中“火”“山”“电”“视”
分别都是词根)。
3、双音节词占优势
双音节化是现代应用汉语词的结构的主要倾向。
上古汉语里就有一些双音节词,中古汉语里,双音节词逐渐增多,到现代应用汉语里,词的双音节化就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了。
首先是大量古代单音节词发展成为双音节词,如:目→眼睛、耳→耳朵、鼻→鼻子、谋→谋求。
其次是一些多音节的短语又简缩成双音节词,有些多音节短语也逐渐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科学技术→科技、多音节词的双音化,既显示了音节节奏整齐化的美,又符合语言实际要求经济的原则和汉民族人民的审美心理
三、语法方面
1、汉语的形态变化很少,语序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语法手段。
在汉语中,同样的成分组合,语序有所不同往往会改变结构关系并改变意义。
例如:工人--人工
汉语里,同样的组合成分中,用不用虚词或用不同的虚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我的妹妹--我和妹妹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都由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来构成。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由语气词。
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现代汉语的共同语和通用语,已经全面适应了我国的社会发展,汉语规范化也已
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汉语的国际推广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已经全
面适应了我国的社会发展,汉语规范化也已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汉语的国际推广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
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