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简谈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简谈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是指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特点,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简化和规范化
现代汉语语法相比于早期的汉语语法,有着更加简化和规范化的特点,充分考虑了现代社会的需求。
现代汉语语法在词汇、句法结构等方面都进行了精简,使其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重视语境
现代汉语语法强调语境在语法理解中的重要作用,不同的语境可以影响一个句子的含义和语法结构。
因此,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语境的分析和运用成为了重点。
三、语法多样性
现代汉语语法具有较强的语法多样性,其中不乏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句法结构。
例如,“是……的”结构、双宾语结构等,这些语法结构的运用给现代汉语增加了更多的表达方式。
四、语法与语音相互作用
现代汉语语法与语音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汉语语法中,语音的变化会影响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汉语中,不同的声调和音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思和语法结构。
总体来说,现代汉语语法是一个相对规范化和多样化的语法系统,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中充分理解和掌握其特点和规律。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主要包括句子的基本构造、词类和语序等方面。
一、句子的基本构造1.主谓宾结构:汉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与谓语之间有宾语的语序。
例如:“我喜欢看电影。
”2.表语部分修饰:汉语中的表语可以由形容词或者动词来担任,也可以加上修饰成分来进行修饰。
例如:“她很漂亮。
”3.状语的位置灵活:汉语中的状语可以放在动词前面或者后面,也可以放在句首、句尾、句子中间等位置。
例如:“我们明天去旅行。
”或者“明天我们去旅行。
”4.从句的使用:汉语中的从句可以作为主句、宾句、状语等。
从句的引导词通常是“的”、“之”、“所”等。
例如:“我希望我可以考上大学。
”5.并列句的使用:汉语中的并列句使用较为频繁,可以用来表达并列的关系、选择关系、原因与结果关系等。
例如:“他既聪明又勤奋。
”二、词类方面1.动词的多样性:汉语中的动词种类丰富,包括实义动词、系动词、情态动词等。
例如:“跑”、“是”、“可以”等。
2.形容词的灵活性: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也可以通过副词来修饰。
例如:“红色的花”或者“很红的花”。
3.量词的数量众多:汉语中的量词种类较多,可以用来量化名词。
例如:“一本书”、“两个苹果”等。
4.介词的使用:汉语中的介词可以用来表示方位、时间、原因等关系。
例如:“在书桌上”、“从小到大”等。
三、语序方面1.主谓宾语序:汉语中主语通常位于谓语之前,而宾语通常位于谓语之后。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2.状语位置变化:汉语中的状语位置较为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放在句首、句中、句尾等位置。
例如:“今天我去了图书馆。
”或者“我今天去了图书馆。
”3.定状语的顺序:汉语中的定状语通常要放在被修饰的词的前面。
例如:“红色的鲜花”、“大桌子上的书”等。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主要包括句子的基本构造、词类和语序等方面。
句子的基本构造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但是状语的位置较为灵活。
词类方面,汉语中动词种类丰富、形容词灵活多样、量词众多、介词用途广泛。
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一、词序灵活性现代汉语的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的位置可以灵活调换。
例如,“我去图书馆”、“去图书馆我”、“图书馆我去”都可以表示相同的意思。
这种词序灵活性在汉语中十分常见,使得现代汉语可以根据需要强调不同的信息。
二、偏重动词现代汉语中,动词是句子的核心成分,承担着副词、介词等其他补充成分的功能。
动词在句子中的位置较为突出,往往处于句子的谓语位置。
这与英语等以形容词为中心的语言有所不同。
三、语序的倾向性现代汉语中,通常遵循主谓宾的基本语序。
这是因为主谓宾语序具有普遍性和自然性,易于理解和表达。
但是,现代汉语中的语序有一定的倾向性,常常通过置前来达到语气、情感等方面的修辞效果。
四、语气的多样性现代汉语中,通过语气的不同变化,句子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语气的多样性包括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等。
例如,“你好”可以表示陈述语气,而“你好吗”则表示疑问语气。
五、虚词的重要性虚词是现代汉语中起连接、修饰、限定等作用的词语。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
虚词在句子中起到桥梁的作用,使得句子的结构更加完整和准确。
六、语法的简化相较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具有一定的简化趋势。
例如,现代汉语中的动词时态系统相对简单,使用时态标志较少;句子的疑问、否定等复杂动作也相对减少,使用简单的语法结构进行表达。
七、重音的特殊性现代汉语中并没有明显的重音系统,重音较为平均地分布在词语的不同音节上。
相比于其他语言,现代汉语的重音特点较为特殊,这也是汉语句子的韵律和节奏方面的特点之一总之,现代汉语语法在词序灵活性、偏重动词、语序的倾向性、语气的多样性、虚词的重要性、语法的简化以及重音的特殊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反映了现代汉语在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的特殊性,同时也为汉语的学习和使用提供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论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首先,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其次,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最后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
三个特点的关系是“一体二用”。
特点是通过比较显示出来的。
一般是拿汉语跟印欧语比较,也可以拿汉语跟其他汉藏语言比较,或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
比较的基点不同,得到的特点便会不同。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各种文献讲的“现代汉语”一般是狭义的,即普通话,不包括方言,因为各方言与普通话还有一些不同。
比如,我们讲汉语语序(包括语素序和词序)属偏正式,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如“公鸡、母鸡”,这是就普通话讲的,南方的一些方言说“鸡公、鸡母(鸡婆)”。
如果不分方言和普通话,笼统地讲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很多方面是不好说清楚的。
下面就详细的介绍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即汉语是无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语言。
由这个根本特点可以派生出以下特点:1.形态标志和词形变化既不丰富,也不严格。
印欧语系语言一般都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也就是以词的形态变化为手段来表达各种语法意义,如数、性、格、时、体、态、级等。
即使像现代英语这种形态变化已不十分丰富的语言,仍保留不少形态变化。
下面以英语为参照点说明汉语词的形态特点。
名词、代词的数。
英语可数名词、人称代词分单、复数,单数用零形式(不带标记的形式)表示,复数一般用附加词尾“-s”表示,如desk/desks、dog/dogs。
也有用其他方式表示的,如foot/feet、man/men(内部屈折), I/we、me/us(异根)。
甚至动词也有数,例如:He reads a book,表示动作的发出者是第三人称单数。
动词的数是从属的,因为处于主语位置的名词或代词已经表明数的概念,主谓一致的要求使动词带上了数标志。
汉语有数的观念,但没有严格的“数”的语法范畴。
简述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简述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是指在现代汉语中,如何组织单词、短语和句子等语言结构,以达到清晰明了的表达。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一、语序灵活
现代汉语语法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语序非常灵活。
汉语的语序可以根据需要变换,以达到表达清晰明了的目的。
比如,主谓宾的基本语序可以变为主宾谓、谓主宾、宾主谓等多种语序。
这种语序灵活性非常适合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意义。
二、词类丰富
现代汉语的词类非常丰富,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意义和语法结构。
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本词类外,还有代词、介词、连词、量词、助词等各种助词。
这些词类的存在,使得汉语的语法结构更加丰富多彩。
三、语音和语义的关系紧密
现代汉语语法中,语音和语义的关系非常紧密。
汉语的语音特点决定了它的语法结构,比如汉语的声调和语法关系紧密相关。
同时,汉语的语义也很重要,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往往与语义结构密切相关,语义的变化也会引起语法结构的变化。
四、语法规则简单明了
虽然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非常灵活,但是它的语法规则却相对简单明了。
例如,汉语的动词不需要变形,也没有时态和人称的变化,这大大简化了汉语的语法规则。
此外,汉语的形容词和副词也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也使得汉语的语法规则更加简单。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十分灵活多样,但同时也非常简单明了。
这种语法结构的特点,使得汉语成为了一种非常适合表达复杂思想和意义的语言。
在学习和应用汉语时,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结构特点,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的特点
1. 现代汉语的语序很重要呀!比如说“我吃饭”,就不能说成“饭吃我”,这顺序一变,意思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2. 现代汉语没有那么复杂的词形变化呢!像英语里名词复数要加 s 啥的,咱汉语就不用这么麻烦,“一个苹果”“两个苹果”,简单明了,多好啊!
3. 虚词在现代汉语里作用可大了!“我和你”,加个“和”字,表达的关系就不同啦,这就是虚词的魅力哟!
4. 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灵活多样呀!可以说“他来了”,也可以说“来了他”,根据表达的需要随时变换,多有意思!
5. 现代汉语中的量词也很有特色呢!“一匹马”“一棵树”,要是没有这些量词,那得多别扭呀,你能想象吗?
6. 汉语的语气词用起来超有趣的!“呀”“啦”“吧”,不同的语气词表达不同的情感,“好啦”就感觉很亲切,是不是?
7. 现代汉语能通过调整语序来突出重点哦!比如“我真的很喜欢你”和“真的,我很喜欢你”,重点就不一样了呢,很奇妙吧!
8. 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很丰富呢!可以很直白,也可以很委婉,就看你怎么用啦,就像“我想你”和“我对你有些思念”,感觉就不一样呀!
总之,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让我们的语言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呀!。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现代汉语是一种以普通话为基础的语言体系,其语法系统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
下面将介绍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一、重视语序和词序:现代汉语的语序和词序比较灵活,但通常以主谓宾的顺序为主。
句子中的状语一般放在所修饰的成分之前。
动词在句子中的位置较为固定,通常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
二、注重句子的衔接和连贯:现代汉语的句子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能通过一系列的衔接词、副词以及痕迹界定词等来表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这使得现代汉语的句子具有结构清晰、言简意赅的特点。
三、名词的单复数表示不明显:现代汉语中,名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通常没有明显的表示方式,通过上下文或者量词来表达数量。
这与一些西方语言的名词复数形式不同。
四、动词不表示人称和时态:现代汉语的动词在形式上不表示人称和时态,人称和时态的信息通过其他语法成分来表示,如主语的选择和副词短语的使用。
五、语法关键词的使用频繁: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语法关键词,如“的”、“地”、“得”等,它们在句子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起到连接句子成分、修饰成分的作用。
六、多种修饰手段的灵活运用:现代汉语中,修饰成分的手段较为丰富,既可以使用形容词、副词等词性来修饰,也可以使用状语从句、介词短语等短语结构来修饰。
七、疑问句和否定句的表达方式多样:现代汉语中,疑问句和否定句的表达方式比较灵活。
疑问句可以通过语序的变化,加上特殊的疑问词或者使用倒装句等形式来表达。
否定句通常使用否定副词“不”或者加上“没”、“未”等前缀来构成。
八、重视语法修辞和修辞功能的发挥: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修辞手段非常丰富,并且经常被使用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如倒装、反问、排比、对称等修辞手法。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主要包括灵活的语序和词序、关注句子的衔接和连贯、名词的单复数表示不明显、动词不表示人称和时态、使用频繁的语法关键词、多种修饰手段的灵活运用、多样的疑问句和否定句表达方式以及重视语法修辞和修辞功能的发挥等。
简述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简述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汉语的发展与变化,现代汉语的语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它不仅存在词汇的变化,句子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么,现代汉语的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首先,非常注重语言的功能,更加偏重实用。
在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中,其实是把语言的功能放在了第一位,即要更加关注语言本身实现的功能,比如传达信息、表达态度等。
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了大量的简化句式,使得句子的结构变得更加简洁,更加实用。
其次,汉语的语法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
比如,句子的结构从原来的五种基本句型变为了六种,主要是为了提高句子的鲁棒性,以及更加随意地表达意思。
此外,原来的句子根据强弱序列划分为三种类型,现在已经变为了4种类型,更加丰富了句子的结构。
再次,现代汉语也增加了多种语法结构,比如加强语气的结构,分离句等。
在这些新增加的语法结构中,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把功能与语法结构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加表达更加有效的目的。
最后,现代汉语也加入了大量的外来语法结构,这些结构增加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也更加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比较而言,有了这些结构,汉语的表达效果更加明显,表达能力更加强大。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的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就是注重语言功能,丰富句子结构,增加语法结构以及加入了大量的外来语法结构。
这些特点使得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更加强大,为我们提供了更实用的语言
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摘要:
汉语有许多特点,汉语语法就是语言单位的组合法,主要就是一套组合规则的系统,本文归纳前人,认为其有三大根本特点: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
关键词:语法特点非形态语境韵律
虽然汉语的历史很长,古代也不是没有语法观念,但是,国内研究者很长时间没有把语法作为系统的学问来研究(不像对文字训诂,对音韵,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历史很长,成果很丰富)。
系统的研究汉语语法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
19世纪末,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发表后,才逐渐有些人对汉语进行系统的语法研究。
对于汉语语法的特点,总体上有如下几种看法:
一、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汉语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就是说,这种语言不靠形态变化来表示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表示某些语法意义,或者说表示某些语法范畴。
例如,形态语言,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这些变化用词的不同形态来表示。
像性、数、格,我们平常说这是语法意义,语法范畴。
动词有时、体、态等等,这些也是语法意义、语法范畴,也是用动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的。
汉语没有这些东西,没有这类形态变化,不用形态变化来表示这类的语法意义,语法范畴。
这种观点是多数学者对汉语语法相持的一种比较统一的观念,认为这是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或是根本特点。
其实,汉语的语法,可以说就是汉语的组合法,汉语有一套组合规则的系统,它的特点是,组合是有规则的,就是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还用不用点辅助手段才能组合起来,是有规则可循的,不是没有条例,没有规则的。
然而,组合的规则涉及的方面很广。
所以,它既有一定的规则,又有不少变化。
例如,在汉语里一般说来,修饰性的成分总是用在被修饰者的前面,这是个一般的规则,可
以说是一条规律。
然而,先说被修饰者,然后再补说修饰性成分,在某种情况下是许可的,甚至是需要的,或者说是比较好的表达方式。
修饰者在前,被修饰者在后,有的要用个组词“的”帮助组合,有的不需要,有的甚至不许可用。
所谓组合法,它既有或多或少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就是说必须这样,不这样不行。
或者至少说一般要这样,只有特殊情况之下,才不这样,这也就是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
就像把修饰成分放在前面,被支配成分放在后面,这就可以说是带有相当程度的强制性。
我们说汉语是有语法的,这些地方就表明了,它有些规矩,一定要这样做,或者说一般要这样做,不具备特殊条件,就不能不这样做。
如果不照这个一般规则来说来写,必须具备特殊条件,不会发生误会才行。
以组合规律为主体的汉语语法带有强制性的因素。
然而这种组合规则,究竟不像形态变化那种语法手段。
那种语法手段是绝对的强制性的。
比如,有格变的语言,在某个地方需要要用某格,就必须用某格。
汉语语法是强制中有灵活,灵活中有强制性。
汉语由于历史的、地理的两方面因素,使它有比较多的特殊现象。
特殊现象在任何语言里都有,就是说约定俗成的一些习惯性说法,按照一般语法规则是不容易理解的,或者会觉得不对。
可是大家都那样说,很长时间这样用,说出来写出来,大家都会同样的理解。
所谓约定俗成即习惯说法,这种现象每种语言都有,而汉语里这种现象更多一些。
一则由于汉语本身的特点,它是非形态的,没有那种形态变化的标志,都是小的语言单位靠语序直接组合起来,至多用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虚词来帮助。
由于汉语使用的历史长,人口多,地区广,方言繁杂,古今交错,因此,那种特殊现象同其他主要语言相比就显得更多。
总之,从汉语是非形态语言,汉语语法以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法为主题,这个总的特点派生出来一系列具体特点,其强制性之中有灵活性,灵活性之中有强制性,总的说,强制性规则少,而又可选择的规则比较多,选择的基本标准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其核心是语义问题。
从这里又与语言问题、逻辑问题挂上了钩,这是学习汉语语法,运用汉语语法必须注意到的一点。
二、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
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可以省略。
意义关系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表达作用,在组合之中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在任何语言中都是一
样的,不过,在汉语中,意义关系在语境之中显得更加重要。
英语中,即使谈话双方都明白的对话,语境带来的宽泛性远比汉语的小得多,因为英语有一套严格完整的硬性的语言规则,如Who is Li Ming? I’m Ling Ming.或者Ling Ming is me.相对来讲,因为在汉语里硬性的、强制性的规则很少,灵活性大,这与第一条特点有极大的相关性,即汉语有许多组合规则,实质上都与语言环境有关,因而选择的余地就更大,如上面的英语在汉语里相对应的就可以说成,我(me),是我(is me),我是(it is me),在特定语境下汉语往往可以省略成分却不影响交流沟通,这也就是为什么汉语可省略了重要的虚词而依然能表达出不被理解错误的意义的原因,这与语境有关。
汉语里常常省略,只要语境允许,只要不引起误解就可。
三、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每个音节不仅有元音、辅音(传统的音韵学是讲声母、韵母),同时,还有声调。
传统的说法,每个音节(照我们现在的说法是每个语素)有声、韵、调三个因素。
汉代汉语普通话有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也就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音节少,而有声调,于是语音的变化、声调的变化在语言运动中就比较重要,其中有一部分也有语法作用,更多的虽然没有语法作用,也有与表情达意很有关系的表现音律节奏的作用。
无论具有哪种作用,都提供了又一个可选择的方面。
中国自古以来无论在诗文还是表达都讲究声律,可以说声律在人们的使用言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韵律指音节的多少、读音的轻重、声调的平仄以及押韵与否等因素形成的语音节奏和规律。
汉语是韵律性很强的语言,四六骈文、诗词格律的形成跟汉语的韵律特点密切相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的韵律特点及其与语言结构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音律节奏也是人们注重的一个方面。
例如就“不欢迎吸烟”这句话如果放在公共场所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却起不到劝导的作用,看着也不正规。
如果用“禁止吸烟”“不准吸烟”等代替,则强制性太大,看似法律用语,用于公众场合也显得不协调。
用“请不要吸烟”又显得不够整齐郑重,失去了严肃的成分。
因此人们从文言中选了“勿”代替“不要”,于是上一句就变为“请勿吸烟”,既客气,又严肃郑重,在音节上更是顺口整齐。
另外,音节的排序组合与语义有关,有的还与语法有关。
周祖谟曾指出“在汉语里两个词并举合称的时候,两个词的先后顺序,除了同是一个声调以外,一般是按照平仄四声为序,平声字在前,仄声字在后。
如果同是仄声,则以上去入为序。
先上,后去、入;或先去, 后入”。
“天地、大小、上下、男女”的语序与意义有关,但“毛发、行走、红白(事) 、肝胆(相照) ”这样的语序可以从四声顺次中得到答案。
我们初步研究了“四字骈语”的内部语序,认为受四声顺次律和声调抑扬律制约。
这些都说明,韵律对汉语的语素序和词序有影响。
韵律也会对词语搭配的可接受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这表现在汉语中有些双音动词要求后面只能跟双音词,如“要求、遭受、等待”等。
我们可以说“要求过分”,但是不能说“要求水”;我们可以说“遭受磨难”,但是说“遭受难”这种说法却是错误的。
从《马氏文通》开始,中国较早的汉语语法著作中,采用的方法多数是模仿的。
用建立在西方语言基础上的观点、方法、名称术语来研究汉语语法,肯定有与汉语不相吻合的地方。
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中国语法研究还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语法问题逐渐明朗起来,王力、吕叔湘等研究者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为汉语语法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试图建立汉语语法体系。
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语法十讲》张斌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
《张志公汉语语法教学论著选》张志公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1
《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邢福义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3
《论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安华林著《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4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著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浅析》廖志林著《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