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下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第二单元 7 植物的一生 共2课时 (含当堂测试)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表格式)-第二单元 7 植物的一生 共2课时 (含当堂测试)
(提起来探究!)
(资料:花生的果实习惯在黑暗中生长。花朵在地上授粉后,花基部会迅速伸长下垂,并且逐渐变硬,钻入土壤中,形成果实。)
将发芽的花生种子栽到花盆中,及时浇水,每天观察并记录花生苗的生长变化,包括它是怎样开花和结果的。
提问:怎样让种植的花生长得更好?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花生的生长变化以及种植过程中的发现。
花生在生长过程中,水、( )、( )、( )等都是必需的。
花生的一生经历了种子萌发、( )、( )等过程。
当堂训练
1、从种子结构看,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主要看它( )
A.有没有胚乳 B.种皮是否坚硬
B.胚中有一片还是两片子叶 D.胚由三部分还是两部分组成
当堂
检测
1、从种子结构看,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主要看它( )
A.有没有胚乳 B.种皮是否坚硬
B.胚中有一片还是两片子叶 D.胚由三部分还是两部分组成
2.大豆种子中与卵生动物受精卵卵黄功能相似的一部分是( )
A.胚 B.子叶 C.胚芽 D.胚轴
3.面粉和花生油分别主要是由小麦和花生的哪一部分加工而成()
课题
植物的一生
教学设计共_2_课时
执教人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知道花的生长过程
2、了解杏树一生需要经历哪些过程
3、与小组同学一起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的一生都经历哪些阶段
教学难点
选择一种植物,研究它一生经历的过程
教具使用
学情分析
第__1__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街道两旁的大树可以存活数十年,路边的小草到寒冬便枯萎。植物的存活时间有长有短,都要经历由生到死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呢?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材简析】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教材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了解学生们对电的原有认识。

接着,让学生们提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然后,通过调查家中的用电器来认识不同的电源和电都能为我们做什么,初步建立“电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的观念。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学生对电的前期认识,第二部分探索家庭用电器中供电的种类及安全用电,第三部分研讨如果没有电,我们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情分析】通过生活经验,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电有了一定的认识,包括基本的用电安全,家中常用电器的使用和认识,但对于不同用电器用的电来自哪里,通电后用电器如何工作,还是存在认知上的不足。

教学中,我们要继续坚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导他们逐渐养成尊重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认识电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能源,了解电源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它能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

[科学思维]通过归纳和整理将本课所学的电知识整理成良好的知识框架。

[探究实践]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态度责任]意识到电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感受到电给我们的方便,懂得节约用电。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源。

[难点]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一张“关于电的知识”班级记录表;3.一张“家用电器记录”班级记录表。

[学生]1.提前布置“家用电器调查记录”;2.每组一张“家用电器记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讲述: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了对电的探索。

1879年,爱迪生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

从此,各种不同用途的电器就陆续出现了。

六三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

六三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教学计划《声音的产生》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各样声音,以探索声音产生的为主线,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

《声音的传播》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结合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以声音的传播介质和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为主线,探究声音以什么形式在什么物质中传播。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声音的变化》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结合生活中学生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以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和为主线,指向引起声音高低、强弱变化的原因。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结合生活中学生听到的各种噪声,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噪声污染现象,以噪声的危害和防治为线索,指向噪声的产生环境以及怎样进行防治。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声音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各不相同,对声音的大小等有感性的理解。

但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等还有不熟悉的地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能传播,对声音传播的介质有感性的理解。

但对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效果的还不熟悉,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课时分配4 .《声音的产生》........................................ 1课时5 .《声音的传播》.................................... 1课时6 .《声音的变化》................................ 1课时7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1课时四年级—班科学学科教案授课人: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4.声音的产生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备注(教师复备科学概念目标:栏)1.能举例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电路》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起来的放在另一边。

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吗?
2. 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你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认识依据是什么?
(2)导体与绝缘体的异同点在哪里?
3. 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 整理检测记录。

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们对物体导电性的预测与实际的
检测结果相同吗?我们检测的结果都一样吗?
2. 我们通常将那些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将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 下图中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安全提示:
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

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器上。

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选取身边的常见物体,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

引导学生区分同一物体中哪些部分是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绝缘体材料制成的,这样选用材料的原因是什么。

知道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的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都将成为导体,因。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6.导体和绝缘体【教材简析】《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6课。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并且能够组装和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器。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探究物体导电性能,教学内容主要分2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

学生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发展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同时加深对电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分析电器元件各部分导电情况。

学生明白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通过案例了解导体与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普及安全用电事项。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能提出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者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做完整实验计划。

四年级学生往往会将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认为这个物体的性质是相同的,在实验中容易出现错误数据。

并且只能借助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判断,甚至想象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所以要强调细心观察、实测求证的培养,每一种检测都要达到两次以上。

四年级学生合作分工意识还不够强,本节课会继续在小组分工上提供帮助策略。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区别导体与绝缘体,并能够举例说出具体的材料名称,知道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思维]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先预测后检测,按照是否容易导电进行分类,理解导体与绝缘体。

[探究实践]在实验计划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养成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

在检测中尊重事实的实证,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态度责任]有积极的探究兴趣,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分物体的不同材料,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的导电性。

[难点]能够正确看待导体与绝缘体,明白它们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

部编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生能够:- 描述不同种类的动物特征;- 识别并比较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形态结构;- 探究动物的运动方式;- 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生能够:- 观察并记录动物的特征;- 进行比较和分类;- 进行探究和实验;- 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探究动物的运动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生能够:- 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培养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主题一:动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种类的动物特征,识别并比较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形态结构。

- 教学内容:- 动物的特征;- 动物的分类方法;- 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形态结构。

2. 主题二: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探究动物的运动方式,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教学内容:- 动物的运动方式;- 动物运动的生理机制;-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策略- 采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进行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动物特征和运动方式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评价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的表现;- 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资源- 教材;- 多媒体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 动物标本或图片。

六、教学时间- 主题一:2课时;- 主题二:2课时。

七、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自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以上是部编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电路-第3课 简易电路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电路-第3课 简易电路

第3课简易电路(教材P26~28)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电池盒和灯座的结构,思考这些构造的用途,并邀请学生演示安装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电路组装。

再通过组装活动强化学生对电路的各部分要相互连接、形成完整通路的认识。

探索二:在电路中安装开关1.过渡:现在,不用我们用手按着,小灯泡也能一直发光了。

2.提问:如果现在想让小灯泡熄灭,我们该怎么做?(预设:把导线从弹簧夹上拆下来;将电池拆下来。

)3.追问:这样是不是也很麻烦?有什么方便控制小灯泡亮与灭的好方法吗?(预设:在电路中加一个开关。

)4.活动:出示开关,引导学生观察开关的结构,分析其特点,并讨论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的。

(预设:开关中间是一个一端带塑料按钮的金属簧片,不带按钮的一端连接在弹簧夹上。

有按钮的一端抬起,下方对准另一个弹簧夹的接头。

用手按住塑料按钮,电路接通;松手后金属簧片弹起,电路断开。

)5.布置任务:接下来,请大家尝试着把开关连接在电路中,并使用开关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开关的结构,思考开关的用法,然后尝试把开关连接到电路中,并使用开关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路概念的理解,同时感受开关具有控制电路的作用。

探索三:画电路连接图1.过渡:我们已经能用导线、电池、小灯泡和开关组成一个电路了,如果要把我们的连接方法都记录下来,我们可以怎么画?(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28电路实物图。

)2.讲解:如果我们在实验记录时都画实物图,会比较费时间。

因此,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电器元件,将实物电路画成简易电路图。

通常,我们用代表小灯泡,代表电池,代表开关,再用画线来代替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最后用小圆点标出连接点。

3.活动:指导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出简易电路图。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常用的电器元件代表符号,引导学生用符号绘制简易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方法。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难点: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理解电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关于电的知识”小组记录表。
教师准备:“关于电的知识”班级记录表、“家用电器记录”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教案
1.导入: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了对电的
探索。1879年,爱迪生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各种不同用途的电器就陆续出现了。
科学态度目标
1.激发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2.感受到电带给我们的方便,懂得节约用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初步感知电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2.懂得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对电的初始想法,引导学生认识电源的类别和常见用电器的作用。
探索二:了解电源的分类和电器的作用
1.过渡:同学们对电了解得真不少!生活中使用的电,像电灯、电视等是由发电厂的发电机供电,而手机、石英钟等则是由电池来供电。这些为用电器提供电的装置称为电源。
2.布置任务:请大家回忆自己家中的电器,并将它们记录下来,再在小组内讨论这些电器的电都来自哪里?通电后能做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生活中和电有关的事例很多,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初步认识电器和电源,了解电源的分类和常见电器的用途。这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应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为主。同时,要强调生活中的用电安全,引导学生认识到电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意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第1课 电和我们的生活
课题
电和我们的生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电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源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
(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
a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
b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c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2、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
(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
(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课序
2.1


油菜花开了
设计者
李志良
调整意见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教学后记:
课序
2.5


种子的萌发
设计者
李志良
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2、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准备】
演示:
分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根茎和叶养分
教学后记:
课序
2.6


动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卵
设计者
李志良
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课序
2.2


各种各样的花
设计者
李志良
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e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
(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4、阅读教材。
三、总结。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四、质疑讨论。
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
(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
(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花丝和花药)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
受精结果
教学后记:
课序
2.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番茄种子的传播。
a发放番茄观察。
b推测传播方法。
c讨论交流。
d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b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c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
d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
(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
(6)指导阅读课文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质疑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观察更多的花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花
不完全花与完全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教学后记:
课序
2.3


花、果实和种子
设计者
李志良
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设计者
李志良
调整意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