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剧变的启示
•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 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2、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 道路 • 3、重视国内民族关系,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搞好民族团结。 • 4、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 5、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走适合本国国情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8、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线索: 理论 实践 现实 挫折 发展 马克思主义 巴黎公社 一国胜利:俄十月革命胜利 多国胜利:欧亚社义国家建立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成就巨大,健康发展。
• 变包括: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的改变、 国家(名称)版图的改变
• 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东欧剧变
捷 开 放 边 境
波兰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
1989 年 12 月 22 日,罗马尼 亚布加勒斯特发生了暴动, 起义士兵和群众与总统卫队 展开了激烈的枪战。
冷战的标志:柏林墙
柏之边宣民 林后境布主 墙,和开德 头人柏放国 跳们林两政 舞在墙德府 。
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拉倒
匈牙利民众占领一辆苏军坦克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各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 失调,农业生产减产,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随后 演变为流血冲突。10月24日和11月4日,苏联两次派兵镇压,史称 “匈牙利事件”。
• 评价: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 步稳定,为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 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这次改 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框架。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1968 年
布拉格之春
结果:被苏联镇压。
• 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 苏联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 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 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 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 • 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 独立自主的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 历史原因。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自学指导2 (1分钟)
阅读课本P65-66,大字精读,小字略读。 找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在课本中划出来。
三.东欧剧变的原因。 四. 东欧巨变的时间、过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钟)
自学检测2 (5分钟)
三、东欧剧变的原因 ①_高__度__集_中__的__经__济__管_理__体__制___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
展的要求。(根本原因) ②人民生活水平大__幅__度__下_降____。 ③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__重__的_社__会__危__机___。 ④苏联_放__松_了__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四、时间、过程: ①从1_9_8_9_年下半年开始,各国执政党纷纷_丧__失__政_权__, _社_会__制__度__也随之发生变化。 ②东欧剧变以后,_南__斯_拉__夫__一分为五;_捷__克__斯__洛__伐_克__ 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_合__并_,实现了统一。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 欧 社 会 主 义 国
匈牙利改革:1956年。结果:匈牙利一度成为 “东欧消费者的天堂”,20世纪80 年代出现新的经济困难。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968年。被称为“布拉格之春”,结 果被苏联镇压。
时间: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
家 的 改 革 与
东 欧 剧 变
过程: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性质
1、赫鲁晓夫改革的时间: 1953年 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2、苏联解体的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3、苏联解体的启示:
改革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遵循实事求 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大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 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
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都按照
西 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二.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
1.时间:1968年 2.目的:摆脱苏联的控制 3.结果:失败,被苏联镇压。
苏军坦克开进布拉格1968 -----布拉格之春夭折
三.东欧剧变(1989)
1.时间:1989年下半年开始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3.原因: 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 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②内部原因:日益严重的经济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外部原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
第一个发生政变的国家:波兰
• 团结工会领导 人瓦文萨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拆除
林民 墙主 之德 后国 ,政 人府 们宣 在布 柏开 林放 墙两 头德 跳边 舞境 。和 柏
东欧剧变对我国有哪些启示?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 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下列因果关系搭配错误的是 A.伏尔泰等人的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C.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强盛的工业国 D.美国霸权政策——匈牙利改革
• 1、下列有关匈牙利改革的描述,不正 B 确的是( ) • A.改革前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 联 • B.改革发生在“匈牙利事件”之 前 • C.改革健全了民主与法制,稳定 了政治局势
• 2、东欧剧变的原因不包括( ) • A.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 联 • B.民主与法制不健全,改革 成效甚微,人民不满 • C.戈尔巴乔夫的行政干预 • D.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 3、东欧国家的剧变主要是指( ) C • A. 执政党的变化 • B. 国家名称的变化 • C.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 • D. 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教学设计3: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改革,以及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只有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历史分析与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匈牙利的改革2、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课前预习】1、匈牙利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改革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2、“布拉格之春”事件说明了什么?3、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剧变的情况怎样?原因何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温故知新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②严重的经济危机;③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社会动荡不安;④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⑤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八一九事件”只是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
(二)教师顺势导入:“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不但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而且对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国家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但多有失误;到80年代末终于酿成东欧剧变。
讲授新课一、匈牙利的改革(一)(投影显示《二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地图)认真观察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二战后初期,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在地域上有什么特征?生答师引导:由一国扩大为十几国,其中亚洲新建立了4个,东欧新建立了8个。
师:“东欧”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生答师引导:(投影显示)①他们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名师指路一、知识梳理匈牙利改革:照搬斯大林模式——经济困难矛盾突出——20世纪60年代开始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就——80年代又面临新的经济困难东欧巨变: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困难、社会危机、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1989年下半年各国政治风云突变——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点评: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东欧演变的表现和实质。
二、教材详解1. 匈牙利的改革:二战后,东欧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国家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弊端日益明显。
他们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中,匈牙利的改革较为突出。
1956年底卡达尔开始对匈牙利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的改革和调整。
主要的措施有: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健全法制,稳定局势;经济上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调整农业政策,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工业方面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改革使匈牙利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七八十年代后,匈牙利经济又面临新的困难。
点评:匈牙利改革是苏联经济模式的一次有益调整。
卡达尔改革曾一度使匈牙利成为“东欧购物者的天堂”。
2.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进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由于本身经济不佳实力下降也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一年之间,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改变。
点评:东欧剧变在形式上表现为共产党丧失政权,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行不通,只有与国情相结合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永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三、图片点拨1.P65二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图:本图显示欧洲为9个,亚洲为4个,同时也要注意古巴也是社会主义国家。
2.P66捷开放边境、德国实现统一图:东欧剧变中典型事例为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德国有二合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B
)。
8.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很多国家进行了改革。由于种种原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改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把提高人民的生
活水平放在首位。 ( 1)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其中,被称为稳健改革的是哪一
改革将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
• 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 定,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 窗”。 • 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 折。随着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 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 也随之增长。
• 布拉格之春 1968年 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布拉格之春 改革,有脱离苏联控制倾向. 苏军决定武装干涉.6月下旬,华约在捷境内举行军事演习, 演习结束后迟迟方撤 8月20日晚11时,布拉格机场接到一架苏联民航机信号 “机械事故,要求迫降”没有 理由不同意.客机一降落,数十名苏军突击队员冲出机舱 迅速占领机场.几分钟后,苏第24空军集团军巨型运输机 开始降落,一分钟一架.1小时后,一辆苏联大使馆的汽车 引路, 苏军空降师直扑布拉格.21日拂晓,苏军占领布拉格,逮捕 杜布切克. 布拉格之春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国际政治事件,标志着 华内部的裂痕已经渐渐显现,可视为东欧聚变的前奏与 导火索.
总理与反对派妥协。
捷克1989年11 月发生群众大游行。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带来了哪些经验教训?对我 们有哪些启示?
1、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 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 制,实行以法治国。 4、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 领导地位。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产生的影响;匈牙利事件;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概况;东欧剧变的经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东欧剧变的三个阶段及实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地图,从中发现问题,进一步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欧剧变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因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还不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还相当薄弱。
另外,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敌视、遏制甚至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制造了障碍。
因此,东欧剧变只能说明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失败,这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次挫折。
通过分析东欧剧变,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发展生产力,不搞好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就没有生命力。
重点匈牙利的改革。
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指导学生观察地图《1985年东欧》和《今天东欧的行政区域图》。
教师提问:通过两幅地图的对比,大家发现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总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东欧的变化比较大,原来的民主德国不存在了,与原联邦德国合并成一个统一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变成了匈牙利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名变为罗马尼亚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更名为波兰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变为保加利亚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改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为塞尔维亚共和国、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六部分。
1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是改革的年代,东西欧出现 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改革。两种改革的结果有何不 同?原因何在?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原因:西欧各国利用美国的援助;利用最新的科技 革命成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措施适合了资本主义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结果:推动西欧经济在50一70年代出现飞速发展的繁 荣局面。(2)原因:东欧各国的改革则因为内部改革不 彻底;未从根本上触动旧体制,外部苏联模式和苏联 的干涉;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破坏。结果:改革中断, 面临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 认识:(1)资本主义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可以为社会 主义国家所采用,取长补短。(2)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 立足自身的国情,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
国 际 社 会 主 义 运 动 的 发 展 史
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尝试: 巴黎公社 实践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源自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再见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整个社 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为什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 折。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 践都不够成熟。社会主义要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制度, 其发展和巩固必然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要困难和 艰巨。 社会主义的挫折,仅是苏联模式的受挫,而决非 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世界上仍有一些国家坚持社会 主义道路,特别是中国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就是一种成功的社会主义模式。我们要不断深化 改革,大力发展科技与生产,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战胜资本主义。
捷克人在苏联军车上书写标语,把进入捷克 的苏军比作1939年入侵捷克的德国纳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课程导入】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局势发生激烈动荡。
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请结合教材,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重大挫折。
请结合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谈谈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一些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是在()。
A.一战后B.二战期间C.二战后D.一战期间
2.20世纪60年代,在经济改革中试图摆脱苏联控制而遭苏联镇压的东欧国家是()。
A.匈牙利B.南斯拉夫C.捷克斯洛伐克D.保加利亚
二、识图题
认真观察下图,请回答:
二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1)二战后建立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有个。
(2)其中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些?
【资料下载】
东欧剧变后东欧各国更改的国名
【思维拓展】
1992年,邓小平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
请结合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谈谈你对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性的认识。
一、选择题
1.C
2.C
二、识图题
(1)12个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