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相交线与平行线题型复习(重难点+难题突破)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专题

七年级数学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专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专题要点一、平行线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果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要点诠释:(1)平行线的定义有三个特征: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二是两条直线;三是不相交,三者缺一不可;(2)有时说两条射线平行或线段平行,实际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两条线段不相交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特别地,重合的直线视为一条直线,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位置关系.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a∥c,b∥c∴a∥b要点诠释:(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要点二、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3=∠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出平行,即由数推形.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a∥c,b∥c∴a∥b定义法: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果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样平行b ac bc a//,∴⊥⊥要点三、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CD∴∠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D∴∠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B∥CD∴∠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错互补)要点四、平移1.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要点诠释:(1)图形的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距离.(2)图形的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2. 性质:图形的平移实质上是将图形上所有点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线段、角的大小,具体来说:(1)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2)平移后,对应角相等;(3)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且相等;(4)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是一对全等图形.【典型例题】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C.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例2.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七年级下册数学难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难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难题一、相交线与平行线类1. 如图,已知直线AB∥CD,∠1 = 30°,∠2 = 90°,则∠3等于多少度?解析:因为AB∥CD,所以∠1 =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已知∠1 = 30°,所以∠4 = 30°。

又因为∠2 = 90°,在三角形中,∠3+∠4+∠2 = 18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把∠4 = 30°,∠2 = 90°代入可得:∠3+30°+90° = 180°。

解得∠3 = 180° 30° 90° = 60°。

2. 已知:如图,EF⊥AB,CD⊥AB,∠1 = ∠2,试说明∠AGD=∠ACB。

解析:因为EF⊥AB,CD⊥AB,所以EF∥CD(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所以∠2 =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1 = ∠2,所以∠1 = ∠3(等量代换)。

所以DG∥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AGD = ∠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二、实数类1. 已知a=√(5)+2,b=√(5)-2,求a^2+b^2+7的值。

解析:先求a + b的值:a + b=√(5)+2+√(5)-2 = 2√(5)。

再求ab的值:ab=(√(5)+2)(√(5)-2)=(√(5))^2-2^2=5 4 = 1。

然后a^2+b^2=(a + b)^2-2ab=(2√(5))^2-2×1=20 2=18。

所以a^2+b^2+7=18 + 7=25。

2. 若√(1 3a)+|8b 3| = 0,求ab的值。

解析:因为√(1 3a)≥slant0,|8b 3|≥slant0,要使√(1 3a)+|8b 3| = 0成立。

则√(1 3a)=0,解得a=(1)/(3);|8b 3| = 0,解得b=(3)/(8)。

新版七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题五套

新版七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题五套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一)相交线1.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BOC=80°,求∠BOD和∠AOE的度数.2.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则∠1+∠2+∠3等于()A.90°B.120°C.180°D.360°,(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若∠BOE=4∠BOD,∠AOE=100°,则∠AOC 等于()A.30°B.20°C.15°D.10°4.如图,AB和CD相交于点O.(1)若∠1+∠3=50°,则∠3=__ __;(2)若∠1∶∠2=2∶3,则∠3=__ __;(3)若∠2-∠3=70°,则∠3=__ __.5.如图,两条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C,若∠1=30°,∠2=___ _,∠3=__ __.6.如图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试写出∠AOC,∠AOE,∠EOC的对顶角;(2)试写出∠AOC,∠AOE,∠EOC的邻补角;(3)若∠AOC=40°,求∠BOD,∠BOC的度数.7.如图,一长方形纸片ABCD沿折痕EF对折,得到点D的对应点D′,点C的对应点C′,若∠BFE=50°,试求∠BFC′的度数.8.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若∠3∶∠2=8∶1,求∠AOC 的度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二)平行线的判定1.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5;②∠1=∠7;③∠2+∠3=180°;④∠4=∠7.其中能说明a ∥b 的条件为(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2.如图所示,要得到DE ∥BC ,则需要的条件为( )A .CD ⊥AB ,GF ⊥AB B .∠4+∠5=180°C .∠1=∠3D .∠2=∠33.对于图中标记的各角,下列条件能够推理得到a ∥b 的是( )A .∠1=∠2B .∠2=∠4C .∠3=∠4D .∠1+∠4=180°4.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AB ∥DF 的是( )A .∠A +∠2=180°B .∠3=∠AC .∠1=∠4D .∠1=∠A5.)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1=∠2,∴AE ∥BDB .∵∠1=∠2,∴AB ∥EDC .∵∠3=∠4,∴AB ∥CD D .∵∠5=∠BDC ,∴AE ∥BD6.如图,能说明AB ∥DE 的有( )①∠1=∠D ;②∠CFB +∠D =180°;③∠B =∠D ;④∠D =∠BFD.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第1题图)(第2题图) (第5题图)(第6题图)7.如图,给出下面的推理:①因为∠B =∠BEF ,所以AB ∥EF ;②因为∠B =∠CDE , 所以AB ∥CD ;③因为∠B +∠BDC =180°,所以AB ∥EF ;④因为AB ∥CD ,CD ∥EF , 所以AB ∥EF.其中正确的推理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9.如图,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1=∠2,∴AB ∥CD B .∵∠1+∠2=180°,∴AB ∥CDC .∵∠3=∠4,∴AB ∥CD D .∵∠3+∠4=180°,∴AB ∥CD10.如图,已知直线EF 分别交CD ,AB 于点M ,N ,且∠EMD =65°,∠MNB =11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E ∥CFB .AB ∥CDC .∠A =∠D D .∠E =∠F11.如图,BD 平分∠ABC ,若∠1=∠2,则( )A .AB ∥CD B .AD ∥BC C .AD =BC D .AB =CD12.如图所示,AC ⊥BC ,垂足为C ,∠B =50°,∠ACD =40°,则AB 与CD 的位置关系是 AB ∥CD__.13.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1)∠B +∠BCD =180°;(2)∠1=∠2;(3)∠3=∠4;(4)∠B =∠5.能判定AB ∥CD的条件有 .(填序号),(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14.(8分)如图,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1+∠2=90°,直线AB,CD有何位置关系?说明理由.16.(10分)如图,已知直线a,b,c被直线d,e所截,且∠1=∠2,∠3+∠4=180°,则a与c平行吗?为什么?17.(12分)如图,AC⊥EC,B,C,D在同一直线上,∠A=∠1,∠E=∠2,直线AB与DE平行吗?试说明理由.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三)平行线的性质1.如图,直线m ∥n ,∠α为( )A .70 B .65° C .50° D .40°2.如图,AB ∥ED ,AG 平分∠BAC ,∠ECF =70°,则∠FAG 的度数是( )A .155°B .145°C .110°D .35°3.如图,已知AB ∥CD ,∠1=130°,则∠2=__ .4.如图,EF ∥BC ,AC 平分∠BAF ,∠B =80°,求∠C 的度数5.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30°,则∠2的度数为( )A .60°B .50°C .40°D .30°6. 6.一张长方形的纸条,按如图方式折叠一下,已知∠3=120°,则∠1的度数为( )7.A .30° B .60° C .90° D .120°8.9.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10.7.(4分)如图,∠1=50°,∠2=140°,∠C =50°,则∠B =____.9.某次考古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如下图,工作人员从玉片上量得∠A =115°,∠D =100°,已知梯形的两底AD ∥BC ,请你帮助工作人员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并说明理由.10.如图所示,点B 是△ADC 的边AD 的延长线上一点,DE ∥AC ,若∠C =50°, ∠BDE =60°,则∠CDB 的度数等于( )A .70°B .100°C .110°D .120°11.如图所示,已知AB ∥EF ∥DC ,EG ∥BD ,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共有( )A .6个B .5个C .4个D .2个12.如图所示,已知AB ∥CD ,BC ∥DE ,则∠B +∠D 的度数为____.13.如图,AC ∥BD ,AE 平分∠BAC 交BD 于点E ,若∠1=64°,则∠2=___ _.(第10题图) (第11题图), ( 第 7 题图 )14.(12分)如图所示,已知∠ABC=40°,∠ACB=60°,BO,CO分别平分∠ABC,∠ACB,DE过O点,且DE∥BC,求∠BOC的度数.15.(12分)如图,直线AD与AB,CD相交于A,D两点,EC,BF与AB,CD相交于点E,C,B,F,如果∠1=∠2,∠B=∠C.小明在图上把两组相等角的信息标注出来后,略加分析,便发现CE∥BF,同桌的小慧说:“不光有这个发现,我还能得到∠A=∠D呢?”小明再深入其中,很快也明白了小慧是怎么得到∠A=∠D的了.你能帮助他们写出过程吗?16.(12分)如图,已知直线l1∥l2,且l3和l1,l2分别交于A,B两点,点P在AB上.(1)试找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3)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点P和A,B不重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四)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T ⊥AB 于点O ,CE ∥AB 交CD 于点C ,若∠ECO =30°,则∠DOT 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60° D .120°2.如图,AB ∥CD ,∠DFE =135°,则∠ABE 的度数是( )A .30°B .45C .60°D .90°3.如图,a ,b ,c 为三条直线,且a ⊥c ,b ⊥c ,若∠1=70°,则∠2的度数为( )A .70°B .90°C .110°D .80°4.如图所示,已知∠1=∠2=∠3=55°,则∠4的度数是( )A .110°B .115°C .120°D .125°5.(4分)如图所示,已知∠1=∠2,∠3=80°,则∠4等于( )A .80°B .70°C .60°D .50°6.(4分)如图,已知直线a ∥b ,∠1=40°,∠2=60°,则∠3等于( )A .100°B .60°C .40°D .20°(第1题图)(第2题图) (第3题图)(第4题图)7.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短直角边和含45°角 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__.8.如图所示是一大门的栏杆,AE 为地面,BA ⊥AE 于点A ,CD ∥AE ,则∠ABC +∠BCD= _9.(8分)如图,直线AB ,CD 分别与直线AC 相交于点A ,C ,与直线BD 相交于点B ,D.若∠1=∠2,∠3=75°,求∠4的度数.10.如图,AB ∥CD ,AE 交CD 于C ,∠A =34°,∠DEC =90°,则∠D 的度数为() A .17° B .34° C .56° D .124°11.如图,已知AB ∥CD ,∠C =65°,∠E =30°,则∠A 的度数为( )A .30°B .32.5°C .35°D .37.5°12.如图所示,AB ∥CD ∥EF ,则∠BAD +∠ADE +∠DEF 等于( )A .180°B .270°C .360°D .540°13.如图所示,∠A =60°,∠4=45°,DE ∥BC ,EF ∥AB ,则∠1=___ _, ∠2=__ __, ∠3=__ _,∠B =__ _,∠C =___ _. (第5题图) (第6题图,(第10题图)) ,(第11题图)(第7题图) (第8题图)14.如图,直线l1∥l2∥l3,点A ,B ,C 分别在直线l1,l2,l3上.若∠1=70°,∠2=50°,则∠ABC =____.15.如图,l ∥m ,等边△ABC 的顶点A 在直线m 上,则∠α=__.16.(8分)如图,AD ⊥BC 于点D ,EG ⊥BC 于点G ,∠E =∠3.请问:AD 平分∠BAC 吗?若平分,请说明理由.17.(10分)如图所示,CD ⊥AB ,垂足为D ,F 是BC 上任意一点,EF ⊥AB ,垂足为E ,且∠1=∠2,∠3=80°,求∠BCA 的度数.18.(12分)如图所示,∠1+∠2=180°,∠3=∠B ,试判断∠AED 与∠C 的大小关系,并(第12题图)(第13题图) ,(第14题图)),(第15题图)说明你的理由.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五)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变式训练【教材母题】(教材P36第8题(2)改编)如图,∠1+∠2=180°,∠3=108°,求∠4的度数.变式1.(2014·菏泽)如图,直线l∥m∥n,等边△ABC的顶点B,C分别在直线n和m上,边BC与直线n所夹的角为25°,则∠α的度数为()A.25°B.45°C.35°D.30°变式2.(2014·邵阳)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ADE的大小是()A.45°B.54°C.40°D.50°,(第1题图)),(第2题图))变式3.(2014·聊城)如图,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如果∠1=27°,那么∠2的度数为()A.53°B.55°C.57°D.60°变式4.(2014·遵义)如图,直线l1∥l2,∠A=125°,∠B=85°,则∠1+∠2=() A.30°B.35°C.36°D.40°,(第3题图)),(第4题图))变式5.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平行,且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3倍少40°,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变式6.填写推理理由:如图,CD∥EF,∠1=∠2.求证:∠3=∠ACB.变式7.如图所示,已知AD⊥BC于D,E是AB上一点,EF⊥BC于F,且∠1=∠2,试判断∠B与∠CDG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8.如图,AB∥CD,∠EAB+∠FDC=180°.求证:AE∥FD.变式9.如图,∠BAP+∠APD=180°,∠1=∠2.求证:∠E=∠F.变式10.若AB∥CD,∠1=∠2,∠3=∠4,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变式11.如图,已知∠1=∠2,∠MAE=45°,∠FEG=15°,∠NCE=75°,EG平分∠AEC,试说明AB∥EF∥CD.变式12.(探究题)(1)如图①,若AB∥CD,则∠B+∠D=∠E,你能说明理由吗?(2)反之,若∠B+∠D=∠E,直线AB与CD有什么位置关系?(3)若将点E移至图②的位置,此时∠B,∠D,∠E之间有什么关系?(4)若将点E移至图③的位置,此时∠B,∠D,∠E之间的关系又如何?(5)在图④中,AB∥CD,∠E+∠G与∠B+∠F+∠D之间有何关系?。

初一下相交线与平行线题型复习(重难点+难题突破)

初一下相交线与平行线题型复习(重难点+难题突破)

初一下相交线与平行线题型复习(重难点+难题突破)-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相交线及平行线复习1. 如图所示, ∠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12121221A.1个B.2个C.3个D.4个2.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 , CD 相交于O , OA 平分∠EOC ,∠EOC =70°, 则∠BOD =•______.3. 如图所示,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 已知∠AOC =70°, OE 把∠BOD 分成两部分,• 且∠BOE :∠EOD =2:3, 则∠EOD =________.4.如图所示, 直线a ,b ,c 两两相交, ∠1=2∠3, ∠2=65°, 求∠4的度数。

5. 如图所示,∠AOB =∠COD =90°,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OC =∠AODB.∠AOD =∠BODC.∠AOC =∠BODD.以上 【练习】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 、相等的两个角是邻补角C 、对顶角相等D 、邻补角不一定互补,但可能相等 2、下列语句错误的有( )个.(1)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OE D CBA OE DCBAcba3412(3)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4)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A 、1B 、2C 、3D 、4 3、如果两个角的平分线相交成90°的角,那么这两个角一定是( ).A 、对顶角B 、互补的两个角C 、互为邻补角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已知∠1与∠2是邻补角,∠2是∠3的邻补角,那么∠1与∠3的关系是( ).A 、对顶角B 、相等但不是对顶角C 、邻补角D 、互补但不是邻补角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B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两个角是对顶角C 、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D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无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6、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B 到AC 的垂线段是线段AB;B.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CC.线段AD 是点D 到BC 的垂线段;D.线段BD 是点B 到AD 的垂线段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A.1个B.2个C.3个D.4个8、点P 为直线m 外一点,点A,B,C 为直线m 上三点,PA=4cm,PB=5cm,PC=2cm,则点P 到直线m 的距离为( )A.4cmB.2cmC.小于2cmD.不大于2cm9.则下列结论:垂足为如图,,,,90D BC AD BAC ⊥︒=∠ (1)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B ; (2)点A 到BC 的距离是线段AD; (3)线段AB 的长度是点B 到AC 的距离; (4)线段BC 的长度是点B 到AC 的距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附练习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附练习答案).doc

期末复习(一) 相交线与平行线01各个击破命题点1命题【例1】已知下列命题:①若a>0,b>0,则a+b>0;②若a≠b,则a2≠b2;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思路点拨】命题①、③、④显然成立,对于命题②,当a=2、b=-2时,虽然有a≠b,但a2=b2,所以②是假命题.【方法归纳】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和命题有关的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判断命题真假为主要题型.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锐角都相等C.画直线AB平行于CDD.所有质数都是奇数2.(兴化三模)说明命题“x>-4,则x2>16”是假命题的一个反例可以是x=________.3.(日照期中)命题“同旁内角互补”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命题点2相交线中的角【例2】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作∠DOE=∠BOD,OF平分∠AOE.(1)判断OF与OD的位置关系;(2)若∠AOC∶∠AOD=1∶5,求∠EOF的度数.【思路点拨】(1)根据∠DOE=∠BOD,OF平分∠AOE,求得∠FOD=90°,从而判断OF与OD的位置关系.(2)根据∠AOC,∠AOD的度数比以及邻补角性质,求得∠AOC.然后利用对顶角性质得∠BOD的度数,从而得∠EOD的度数.最后利用∠FOD=90°,求得∠EOF的度数.【解答】【方法归纳】 求角的度数问题时,要善于从图形中挖掘隐含条件,如:邻补角、对顶角,然后结合条件给出的角的和、差、倍、分等关系进行计算.4.(滕州校级模拟)如图,两条直线AB ,CD 交于点O ,射线OM 是∠AOC 的平分线,若∠BOD =80°,则∠BOM 等于( )A .40°B .120°C .140°D .100°5.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已知:∠AOC =70°,OE 把∠BOD 分成两部分,且∠BOE ∶∠EOD =2∶3,求∠AOE 的度数.6.如图所示,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 =13∠BOC ,OC 是∠AOD 的平分线.(1)求∠COD 的度数;(2)判断OD 与AB 的位置关系,并说出理由.命题点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例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106°-α,∠ABC=74°+α,BD⊥DC 于点D,EF⊥DC于点F.求证:∠1=∠2.【思路点拨】由条件得∠A+∠ABC=180°,得AD∥BC,从而∠1=∠DBC.由BD⊥DC,EF⊥DC,可得BD∥EF,从而∠2=∠DBC,所以∠1=∠2,结论得证.【解答】【方法归纳】本题既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又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题目的证明用到了“平行线迁移等角”.7.(燕山区一模)如图,∠1=∠B,∠2=25°,则∠D=()A.25°B.45°C.50°D.65°8.(山亭区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条街道的路线图,若AB∥CD,且∠ABC=130°,那么当∠CDE等于________时,BC∥DE.()A.40°B.50°C.70°D.130°9.已知,如图,∠1=132°,∠ACB=48°,∠2=∠3,FH⊥AB于H,问AB与CD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命题点4平移【例4】(晋江中考)如图,在方格纸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均为格点,将三角形ABC沿x轴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根据所给的直角坐标系(O是坐标原点),解答下列问题:(1)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并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2)求出在整个平移过程中,三角形ABC扫过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即可;(2)观察图形可得三角形ABC扫过的面积为四边形AA′B′B的面积与三角形ABC的面积的和,然后列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方法归纳】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10.(宁德中考)如图,将直线l1沿着AB的方向平移得到直线l2,若∠1=50°,则∠2的度数是()A.40°B.50°C.90°D.130°1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4,将三角形ABC沿CB方向向右平移得到三角形DEF,若平移距离为2,则四边形ABED的面积等于________.12.如图,在长方形草地内修建了宽为2米的道路,则草地面积为________米2.02整合集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图中,∠1、∠2是对顶角的为()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则∠3的同旁内角是()A.∠1 B.∠2 C.∠4 D.∠5 3.如图,已知AB⊥CD,垂足为点O,图中∠1与∠2的关系是()A.∠1+∠2=180°B.∠1+∠2=90°C.∠1=∠2 D.无法确定4.如图,梯子的各条横档互相平行,若∠1=80°,则∠2的度数是() A.80°B.100°C.110°D.120°5.如图,“龟兔赛跑”的故事图案的形成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可以看作是一个龟兔图案作为“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B.它可以看作是上面三个龟兔图案作为“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C.它可以看作是相邻两个龟兔图案作为“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D.它可以看作是左侧两个龟兔图案作为“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6.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A.1个B.2个C.3个D.4个7.以下关于距离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有()①连接两点间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②连接直线外的点和直线上的点的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③从直线外一点所引的这条直线的垂线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④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A.1个B.2个C.3个D.4个8.下列图形中,由AB∥CD,能得到∠1=∠2的是()9.如图,点E在CD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A.∠1=∠2 B.∠3=∠4C.∠5=∠B D.∠B+∠BDC=180°10.如图,l∥m,∠1=115°,∠2=95°,则∠3=()A.120°B.130°C.140°D.150°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将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将线段AB平移1 cm,得到线段A′B′,则点A到点A′的距离是________.13.(1)如图1,村庄A到公路BC最短的距离是AD,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2)如图2,建筑工人常在一根细绳上拴上一个重物,做成一个“铅锤”,挂铅锤的线总垂直于地面内的任何直线,当这条线贴近墙壁时,说明墙与地面垂直,请说出它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图214.如图,BC⊥AE,垂足为点C,过C作CD∥AB.若∠ECD=48°,则∠B=________.15.(温州中考)如图,直线AB,CD被BC所截,若AB∥CD,∠1=45°,∠2=35°,则∠3=________度.三、解答题(共50分)16.(7分)如图,∠1=60°,∠2=60°,∠3=85°,求∠4的度数.解:∵∠1=60°,∠2=60°,∴∠1=∠2.∴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5°,∴∠4=________.17.(9分)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P是CD上一点.(1)过点P画AB的垂线段PE,垂足为E;(2)过点P画CD的垂线,与AB相交于F点;(3)说明线段PE、PO、FO三者的大小关系,其依据是什么?18.(10分)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D平分∠AOC.(1)若∠AOC=60°,请求出∠AOD和∠BOC的度数;(2)若∠AOD 和∠DOE 互余,且∠AOD =13∠AOE ,请求出∠AOD 和∠COE 的度数.19.(12分)如图,∠1+∠2=180°,∠A =∠C ,DA 平分∠BDF.(1)AE 与FC 平行吗?说明理由;(2)AD 与BC 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3)BC 平分∠DBE 吗?为什么?20.(12分)探究题:(1)如图1,若AB ∥CD ,则∠B +∠D =∠E ,你能说明理由吗?(2)反之,若∠B+∠D=∠E,直线AB与CD有什么位置关系?(3)若将点E移至图2的位置,此时∠B,∠D,∠E之间有什么关系?(4)若将点E移至图3的位置,此时∠B,∠D,∠E之间的关系又如何?(5)在图4中,AB∥CD,∠E+∠G与∠B+∠F+∠D之间有何关系?图1图2图3图4参考答案各个击破例1 C例2 (1)∵OF 平分∠AOE ,∴∠AOF =∠EOF =12∠AOE. 又∵∠DOE =∠BOD =12∠BOE , ∴∠DOE +∠EOF =12(∠BOE +∠AOE)=12×180°=90°,即∠FOD =90°.∴OF ⊥OD. (2)设∠AOC =x °,∵∠AOC ∶∠AOD =1∶5,∴∠AOD =5x °.∵∠AOC +∠AOD =180°,∴x +5x =180,解得x =30.∴∠DOE =∠BOD =∠AOC =30°.又∵∠FOD =90°,∴∠EOF =90°-30°=60°.例3 证明:∵∠A =106°-α,∠ABC =74°+α,∴∠A +∠ABC =180°.∴AD ∥BC.∴∠1=∠DBC.∵BD ⊥DC ,EF ⊥DC ,∴∠BDF =∠EFC =90°.∴BD ∥EF.∴∠2=∠DBC.∴∠1=∠2.例4 (1)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如图所示;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5)、(-4,0)、(-1,0).(2)由平移的性质可知,四边形AA′B′B 是平行四边形,∴S =S 四边形AA′B′B +S 三角形ABC =B′B·AC +12BC ·AC =5×5+12×3×5=652. 题组训练1.C 2.-3 3.两个角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 这两个角互补 假4.C5.解:∵∠AOC =70°,∴∠BOD =∠AOC =70°.∵∠BOE ∶∠EOD =2∶3,∴∠BOE =22+3×70°=28°. ∴∠AOE =180°-28°=152°.6.解:(1)∵∠AOC +∠BOC =180°,∠AOC = 13∠BOC , ∴13∠BOC +∠BOC =180°.∴∠BOC =135°.∴∠AOC =45°. ∵OC 平分∠AOD ,∴∠COD =∠AOC =45°.(2)OD ⊥AB.理由如下:∵∠COD =∠AOC =45°,∴∠AOD =∠COD +∠AOC =90°.∴OD ⊥AB.7.A 8.B9.解:AB ⊥CD.理由:∵∠1=132°,∠ACB =48°,∴∠1+∠ACB =180°.∴DE ∥BC.∴∠2=∠DCF.又∵∠2=∠3,∴∠3=∠DCF.∴FH ∥CD.∴∠BHF =∠BDC.又∵FH ⊥AB ,∴∠BHF =90°.∴∠BDC =90°.∴AB ⊥CD.10.B 11.8 12.144整合集训1.C 2.B 3.B 4.B 5.C 6.C 7.A 8.B 9.A 10.D11.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12.1 cm13.(1)垂线段最短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14.42°15.8016.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85°17.解:(1)、(2)如图.(3)PE<PO<FO ,依据是垂线段最短.18.解:(1)∵OD 平分∠AOC ,∠AOC =60°,∴∠AOD =12×∠AOC =30°,∠BOC =180°-∠AOC =120°.(2)∵∠AOD 和∠DOE 互余,∴∠AOE =∠AOD +∠DOE =90°.∵∠AOD =13∠AOE ,∴∠AOD =13×90°=30°. ∴∠AOC =2∠AOD =60°.∴∠COE =90°-∠AOC =30°.19.解:(1)AE ∥FC.理由:∵∠1+∠2=180°,∠2+∠CDB =180°,∴∠1=∠CDB.∴AE ∥FC.(2)AD ∥BC.理由:∵AE ∥CF ,∴∠C =∠CBE.又∠A =∠C ,∴∠A =∠CBE.∴AD ∥BC.(3)BC 平分∠DBE.理由:∵DA 平分∠BDF ,∴∠FDA =∠ADB.∵AE ∥CF ,AD ∥BC ,∴∠FDA =∠A =∠CBE ,∠ADB =∠CBD.∴∠CBE =∠CBD. ∴BC 平分∠DBE.20.解:(1)理由:过点E 作EF ∥AB ,∴∠B =∠BEF.∵CD ∥AB ,∴CD ∥EF.∴∠D =∠DEF.∴∠B +∠D =∠BEF +∠DEF =∠BED.(2)AB ∥CD.(3)∠B +∠D +∠E =360°.(4)∠B =∠D +∠E.(5)∠E +∠G =∠B +∠F +∠D.。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相交线与平行线》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的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等基础知识,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章内容不仅为后续的平面几何学习奠定基础,而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几何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相交线与平行线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

2.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应用,以及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运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篮球场上的线条、书桌上的直线等,引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3.课堂讲解: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几何模型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课堂所学。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题型汇总

七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题型汇总

七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题型汇总七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题型汇总相交线与平行线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的重点所在。

本文将对七年级中常见的相交线与平行线题型进行整理和汇总。

一、基本概念与性质1.相交线:两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或直线相交。

相交线的交点称为交点。

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被称为平行线。

平行线的任意两个点之间的线段都互相平行。

3.平移:平移是指一个图形在平面内不改变形状和大小的情况下,沿着一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到达新位置的变换。

平移变换后,图形的各点与原来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都没有变化。

4.垂直:两条相交的线段或直线,在交点处的角度为90度,则称其互相垂直或垂直。

5.同位角:指在两条直线被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下,同侧与此直线的两个内角相等的角度。

6.内错角:指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下,交线两侧内角互相对应的角度。

7.同旁内角:指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下,与交线同侧的两个内角。

二、常见题型1.判断题:判断两条线段或直线是否相交、平行或垂直,判断给定的角度是否是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2.求解未知角度:通过已知角度和相应角度的关系,求出给定角度的未知量。

3.构造问题:在给定的图形中构造满足特定条件的线段、直线或角度。

4.测量问题:给定图形中的各线段或角度,在数轴上进行比较或求解。

5.平移问题:考虑平移图形到新的位置,求出需要平移的距离或从初始位置到终点位置的向量。

三、解题思路1.熟悉基本概念与公式:在解题前,需要掌握基本的相交线与平行线概念、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公式。

2.画图辅助解题:在解题过程中,需要通过画图辅助分析题目,确定线段或直线的位置、角度的大小和关系等。

3.建立方程求解:对于需要求解未知量或满足特定条件的线段或角度,需要建立相应的方程求解。

4.理解平移概念:对于平移问题,需要理解平移的概念和基本公式,并且要注意方向和向量的表示。

以上是本文对七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题型的简要总结,希望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一知识点,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

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难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难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重难点知识点拨一.余角、补角、对顶角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 3=90°,则∠2=∠3.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B=180°,则∠A、∠B互补;反过来,若∠A、∠B互补,则∠A+∠B=180°.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0°,∠A+∠B=180°,则∠B=∠C.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认识及平行线的性质7,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8,“三线八角”的识别: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位置相同,即“同旁”和“同位”;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9,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10,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1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1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3,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4,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难题巧解点拨例1求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例2如图,AB、CD两相交直线与EF、MN两平行直线相交,试问一共可以得到同旁内角多少对例3已知:∠B+∠D+∠F=360o.求证:AB∥EF.AB C例4如图,∠1+∠2=∠BCD,求证AB∥D E.ABCED典型热点考题例1如图2—15,∠1=∠2,∠2+∠3=180°,AB∥CD吗AC∥BD 吗为什么例2 已知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a∥b,a与c相交于p,那么b与c也一定相交.请说明理由.小试牛刀一、选择题1.图2—17中,同旁内角共有A .4对B .3对C .2对D .1对2、光线a 照射到平面镜CD 上,然后在平面镜AB 和CD 之间来回反射,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已知∠1=35°,∠3=75°,则∠2=A .50°B .55°C .66°D .65°3、如图3,把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使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65EFB =∠,则AED '∠等于A .50B .55C .60D .65第2题图 第3题图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所成8个角中有一对内错角相等,那么A .8角均相等B .只有这一对内错角相等C. 凡是内错角的两角都相等,凡是同位角的两角也相等 D .凡是内错角的两角都相等,凡是同位角的两角都不相等 5、如图,在ABC 中,已知AB=AC,点D 、E 分别在AC 、AB 上,且BD=BC,AD=DE=EB,那么A ∠的度数是 BA 、30°B 、45°C 、35°D 、60°6、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CABDE平行前进,则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以是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B.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C.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D.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7、已知:如图,AB A 、++=360 B 、++=180 C 、+-=180 D 、--=908、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内部时,则∠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 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 A ∠A =∠1+∠2 B2∠A =∠1+∠2 C3∠A =2∠1+∠2 D3∠A=2∠1十∠2 二、填空题1、用等腰直角三角板画45AOB =∠,并将三角板沿OB 方向平移到如图17所示的虚线处后绕点M 逆时针方向旋转22,则三角板的斜边与射线OA 的夹角α为______ 2、如图2—30,直线CD 、EF 相交于点A,则在∠1、∠2、∠3、∠4、∠B 和∠C 这6个角中.1同位角有______; 2内错角有______; 3同旁内角有_____.OM BA22α第1题图第2题图3、如图2—31,直线a、b被直线AB所截,且AB⊥BC,1∠1和∠2是_______角;2若∠1与∠2互补,则∠1-∠3=_______.4、如图,图中有_________对同位角,_________对内错角,_________对同旁内角.三、解答题1、已知:如图2—33,∠ABC=∠ADC,BF、DE是∠ABC、∠ADC的角平分线,∠1=∠2.求证:DC∥AB.2、在3×3的正方形ABCD的方格中,1+2+3+4+5+6+7+8+9之和是多少度解:3、已知:如图,CD 解:4、如图,哪些条件能判定直线AB ∥CD5、如图,已知DE 、BF 平分∠ADC 和∠ABC ,∠ABF =∠AED ,∠ADC =∠ABC ,由此可推得图中哪些线段平行并写出理由.6、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1如图,一束光线m 射到平面镜a 上,被a 反射到平面镜b 上,又被b 反射.若被b 反射出的光线n 与光线m 平行,且∠1=50°,则∠2= °,∠3= °.14 32ADC B2在1中,若∠1=55°,则∠3= °;若∠1=40°,则∠3= °.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 、b 的夹角∠3= °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 上的光线m ,经过平面镜a 、b 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 与反射光线n 平行.你能说明理由吗7、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MN 和PQ 是互相平行的,如图所示,光线AB 经镜面反射后,∠1=∠2,∠3=∠4,试说明,进入的光线AB 与射出的光线CD 平行吗为什么8、如图:已知DEF ABC ∆∆与是一副三角板的拼图,在同一条线上D C E A ,,,. 1、求证BC EF // ; 2、求21∠∠与的度数P OFBEACQ2 1 321nmb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交线及平行线复习1. 如图所示, ∠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12121221A.1个B.2个C.3个D.4个 2.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 , CD 相交于O , OA 平分∠EOC ,∠EOC =70°, 则∠BOD =•______.3. 如图所示,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 已知∠AOC =70°, OE 把∠BOD分成两部分,• 且∠BOE :∠EOD =2:3, 则∠EOD =________.4.如图所示, 直线a ,b ,c 两两相交, ∠1=2∠3, ∠2=65°, 求∠4的度数。

5. 如图所示,∠AOB =∠COD =90°,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是( )A.∠AOC =∠AODB.∠AOD =∠BODC.∠AOC =∠BODD.以上 【练习】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 、相等的两个角是邻补角C 、对顶角相等D 、邻补角不一定互补,但可能相等 2、下列语句错误的有( )个.(1)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3)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4)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A 、1B 、2C 、3D 、4OE D CBA OE DCBAcba3412DCBA3、如果两个角的平分线相交成90°的角,那么这两个角一定是( ).A 、对顶角B 、互补的两个角C 、互为邻补角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已知∠1与∠2是邻补角,∠2是∠3的邻补角,那么∠1与∠3的关系是( ).A 、对顶角B 、相等但不是对顶角C 、邻补角D 、互补但不是邻补角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B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两个角是对顶角C 、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D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无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6、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B 到AC 的垂线段是线段AB; B.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CC.线段AD 是点D 到BC 的垂线段;D.线段BD 是点B 到AD 的垂线段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A.1个B.2个C.3个D.4个 8、点P 为直线m 外一点,点A,B,C 为直线m 上三点,PA=4cm,PB=5cm,PC=2cm,则点P 到直线m 的距离为( )A.4cmB.2cmC.小于2cmD.不大于2cm 9.则下列结论:垂足为如图,,,,90D BC AD BAC ⊥︒=∠ (1)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B ; (2)点A 到BC 的距离是线段AD; (3)线段AB 的长度是点B 到AC 的距离; (4)线段BC 的长度是点B 到AC 的距离。

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如图,∠1和∠5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角;∠2和∠3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角; ∠6和∠9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角;•∠ABC•和∠BCD•是直线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得的________角.DC B A2.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和∠B 是同位角 B 、∠B 和∠2是同位角 C 、∠C 和∠2是内错角 D 、∠BAD 和∠B 是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一、填空1.如图1,若∠A=∠3,则 ∥ ;若∠2=∠E ,则 ∥ ; 若∠ +∠ = 180°,则 ∥ .2.如图8,推理填空:(1)∵∠A =∠ (已知),∴AC∥ED( ); (2)∵∠2 =∠ (已知),∴AC∥ED( ); (3)∵∠A +∠ = 180°(已知), ∴AB∥FD( );(4)∵∠2 +∠ = 180°(已知), ∴AC∥ED( );二.填空题:1.如图③ ∵∠1=∠2,∴_______∥________( )。

∵∠2=∠3,∴_______∥________( )。

2.如图④ ∵∠1=∠2,∴_______∥________( )。

∵∠3=∠4,∴_______∥________( )。

3.如图⑤ ∠B=∠D=∠E ,那么图形中的平行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⑥ ∵ AB ⊥BD ,CD ⊥BD (已知)∴ AB ∥CD ( ) 又∵ ∠1+∠2 =︒180(已知)∴ AB ∥EF ( ) ∴ CD ∥EF ( )AB CED12 3 1 2 3AFCD BE 图81 32 A E CD BF图10三.选择题:1.如图⑦,∠D=∠EFC ,那么( ) A .AD ∥BC B .AB ∥CD C .EF ∥BC D .AD ∥EF2.如图⑧,判定AB ∥CE 的理由是( )A .∠B=∠ACEB .∠A=∠ECDC .∠B=∠ACBD .∠A=∠ACE3.如图⑨,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 .∵∠1=∠3,∴a ∥bB .∵∠1=∠2,∴a ∥bC .∵∠1=∠2,∴c ∥dD .∵∠1=∠2,∴c ∥d 四.完成推理,填写推理依据: 1.如图⑩ ∵∠B=∠_______,∴ AB ∥CD ( ) ∵∠BGC=∠_______,∴ CD ∥EF ( )∵AB ∥CD ,CD ∥EF ,AB ∥_______( )五.证明题1.已知:如图⑿,CE 平分∠ACD ,∠1=∠B ,求证:AB ∥CE2.如图:∠1=︒53,∠2=︒127,∠3=︒53, 试说明直线AB 与CD ,BC 与DE 的位置关系。

3.已知:如图,,,且.求证:EC ∥DF.4.如图10,∠1∶∠2∶∠3 = 2∶3∶4, ∠AFE = 60°,∠BDE =120°, 写出图中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5.如图11,直线AB 、CD 被EF 所截,∠1 =∠2,∠CNF =∠BME 。

求证:AB ∥CD ,MP ∥NQ .6、如图所示,已知AB ∥CD,∠ABE=130°,∠CDE=152°,求∠BED 的度数.7、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若∠EFG=50°, 求∠DEG 的度数.8.如图9,已知∠ABE +∠DEB = 180°,∠1 =∠2,求证:∠F =∠G .9.如图10,DE ∥BC ,∠D ∶∠DBC = 2∶1,∠1 =∠2,求∠DEB 的度数.10.如图12,∠ABD 和∠BDC 的平分线交于E ,BE 交CD 于点F ,∠1 +∠2 = 90°.求证:(1)AB ∥CD ; (2)∠2 +∠3 = 90°.EDC BAF2A B CDQE 1 PMN 图11图91 2A CB F G ED 图10 21B CED C12 3 AB DF NMG F EDC BA11、如图,已知AB ∥CD ,∠1=100°,∠2=120°,求∠α。

12、已知AB ∥CD ,∠B=65°,CM 平分∠BCE ,∠MCN=90°,求∠DCN 的度数.13、如图,DB ∥FG ∥EC ,A 是FG 上的一点,∠ABD =60°,∠ACE =36°,AP 平分∠BAC ,求∠PAG 的度数。

14.已知:如图, AB ∥DF ,BC ∥DE ,求证:∠1=∠2.15.已知:如图AD ∥BE ,∠1=∠2,求证:∠A =∠E .16.:如图, 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EF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证:EP ⊥PF21FE DC BANMEDCBA DCBAFE12_G _F _E _P_D _C_B _A D1CBAE3217.如图,CD ∥BE ,试判断∠1,∠2,∠3之间的关系.平行线的性质1、如图所示,∠1=72°,∠2=72°,∠3=60°,求∠4的度数.2.如图1,已知∠1 = 100°,AB∥CD,则∠2 = ,∠3 = ,∠4 = . 3.如图2,直线AB 、CD 被EF 所截,若∠1 =∠2,则∠AEF +∠CFE = .4.如图3所示(1)若EF∥AC,则∠A +∠ = 180°,∠F + ∠ = 180°( ). (2)若∠2 =∠ ,则AE∥BF.(3)若∠A +∠ = 180°,则AE∥BF.5.如图4,AB∥CD,∠2 = 2∠1,则∠2 = .6.如图5,AB∥CD,EG⊥AB 于G ,∠1 = 50°,则∠E = ..7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ba 3412图1 2 4 3 1 A B C D E 1 2 AB DC E F 图2 1 2 3 4 5 A B C DF E 图3 1 2 A B C D E F图4 图51 A B C D E F GH 图71 2 D A C B l 1 l 2 图81 A B F CD E G 图6C D F E B A DC BAE1328、已知AD ⊥BC ,FG ⊥BC ,垂足分别为D 、G ,且∠1=∠2,猜想∠BDE 与∠C 有怎样的大小关1、如图, 四边形ABCD 中, AD ∥BC, DE 平分∠ADB, ∠BDC=∠BCD. (1) 求证: ∠1+∠2=90°.(2) 若∠ABD 的平分线与CD 的延长线交于F, 且∠F=55°, 求∠ABC.(3) 若H 是BC 上一动点, F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 FH 交BD 于M, FG 平分∠BFH, 交DE 于N, 交BC于G. 当H 在BC 上运动时(不与B 重合), ①DNG DMH BAD ∠∠+∠的值不变; ②BMHDNG∠∠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 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3、已知, 如图, 射线CB ∥OA, ∠C=∠OAB, 点E 、F 在CB 上, 且满足∠FOB=∠AOB, OE 平分∠COF. (1) 若∠C=100°, 求∠EOB 的度数.(2) 若平行移动AB, 其它条件不变, 那么∠OBC:∠OFC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 若变化, 找出变化规律, 若不变, 求出这个比值. (3) 在平行移动AB 的过程中, 若∠OEC=∠OBA, 则有①COE AOB ∠∠为定值; ②OABOEB∠∠ 为定值, 其中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 找出正确结论并求该定值.4、已知, 如图, 直线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两点, EM 、FN 分别平分∠BEF 、∠CFE.(1) 求证: EM ∥FN;(2) 如图, ∠DFE 的平分线交EM 于G 点, 求∠EGF 度数;(3) 如图∠BEG 、∠DFG 的平分线交于H 点, 试问: ∠H 与∠G 的度数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等量关系? 证明你的结论, 并根据结论猜想: 若∠BEH 、∠DFH 的平分线交于K点, ∠K与∠G 度数关系,请是,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