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
美学第七讲艺术美

美学第七讲艺术美美学第七讲艺术美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之美的学科,它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标准以及美的观念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
在美学的领域内,艺术美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主题,它涉及到艺术作品的形式、表现手法、情感传达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艺术美展开探讨,旨在揭示艺术作品如何通过各种美学手段引发观者的审美情感和思考。
第一部分:艺术美的定义与特征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的属性和效果。
它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技巧,以及观者的感受和理解相结合而产生的。
艺术美具有独特的特征,首先是创造性和独创性。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体验转化为艺术作品,从而呈现给观者一个独特的美的感受。
其次,艺术美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可以传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观者也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形式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第二部分:艺术美的呈现方式艺术美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形式来表达。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美的表现方式。
从绘画的线条、色彩运用,到音乐的旋律和和声,再到戏剧的表演和舞蹈的动作,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特殊的艺术美。
此外,艺术美还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来展现。
不同的主题和情感会引发观者不同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一幅表现自然景色的画作会带给观者宁静和舒适的感受,一首表达爱情的音乐会激发观者的浪漫和感动。
第三部分:艺术美的评判标准艺术美的评判标准因艺术形式和个人审美观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然而,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都有一些共同的评判标准。
首先是艺术作品的技巧和表现力,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技巧是评判艺术作品的重要指标。
其次是作品的观念和表达,艺术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情感表达对艺术美的评判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除了艺术作品本身的特点外,观者的经验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艺术美的评判。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跨领域合作
未来的艺术将更加注重跨领域合作, 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将共同创作,融合 多种艺术形式和风格。这种合作将带 来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艺术作品。
地域特色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地域的艺术 将相互交流和融合,形成具有地域特 色的艺术风格。这种地域特色将为艺 术带来更加多彩的面貌。
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提升
情感性是艺术美的重要特征之一,它 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深入人心,让人们 在情感的交流中的规律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01
02
03
04
内容与形式是艺术美的两个基 本要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
渗透。
内容是艺术作品的内在精神, 包括主题、情感、思想等,是
艺术美的核心。
形式是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 包括语言、结构、技巧等,是
主观性是艺术美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 和精神追求,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形象性
形象性是指艺术美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这些形象可以是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不同形式,它们通过形态、色彩 、声音、节奏等手段来塑造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
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使得艺术作品能够生动 地再现现实生活或表达内在情感,让观众通过感官的感受来 领悟作品所传递的美感。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
目 录
• 艺术美的特征 • 艺术美的规律 • 艺术美的表现形式 • 艺术美的价值与意义 • 艺术美的未来发展
01 艺术美的特征
主观性
主观性是指艺术美是主观的,它源于创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并受到个人 经历、文化背景、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艺术美的主观性表现在作品中所呈现 的意象、情感和思想都是个性化的,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艺术作品有不同的感受和 理解。
艺术美对于人生修养的意义

艺术美对于人生修养的意义艺术美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追求和享受,它在人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艺术之美不仅仅是对审美的欣赏,更是对人生修养的积淀和提升。
艺术美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感和愉悦,还能够增强人的情感、智慧、情商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首先,艺术美给人带来美感和愉悦。
艺术作品展示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扩展自己的感官体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无论是观赏一幅优美的画作,还是聆听一首动人的音乐,都能够使人们陶醉其中,放松身心,获得一种无形且持久的快乐。
其次,艺术美能够增强人的情感和智慧。
艺术作品常常通过对情感的表达来触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引发人们共鸣和思考。
例如,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纠葛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复杂性;一幅精美的绘画作品可以通过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升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
此外,艺术美对于人的情商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培养对艺术美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可以使人们更加敏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加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知。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艺术美的修养可以使人们更加善于对他人的感觉和需要做出准确的反应,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同时,通过欣赏和探索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人们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尊重,促进跨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和谐共处。
总之,艺术美对人生修养的意义在于它能够给人带来美感和愉悦,增强人的情感和智慧,提升人的情商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艺术美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追寻,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尽管生活中的琐事和压力常常让我们忽略了艺术美,但我们不能忽视它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美学第七讲艺术美

美学第七讲艺术美艺术美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了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以及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所带来的美的体验。
艺术美涵盖了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魅力。
在艺术美的探讨中,重要的一点是艺术的表现力。
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表达了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例如,一幅绘画作品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线条的构图、形象的塑造等方式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独特见解。
而音乐作品则通过旋律和节奏的变化,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使得观众在欣赏和体验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产生美的感受。
艺术美还与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不同的人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评判往往受到个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个体的审美观念来源于个人的阅历和生活经验,而文化背景则通过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等方面对个人审美产生影响。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被赋予了积极向上的象征意义,所以在中国的艺术作品中,红色往往被用来表达喜庆和吉祥。
而在西方文化中,绿色代表着自然和和平,在艺术作品中也常常被用来表达这些含义。
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艺术作品的美感体验和评价可能会有差异。
此外,艺术美还与时间和风格的变化紧密相关。
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艺术流派对于艺术美的理解和表现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中,追求真实主义和透视法成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呈现出具体的肖像特点,场景和背景也更加细致入微。
而在印象派的绘画中,艺术家更加注重对光线和颜色的表现,突破了传统的绘画规范,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艺术美的变化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也展示了艺术家个体的创新和追求。
总之,艺术美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领域,它探讨了艺术作品的独特审美价值和美的体验。
艺术作品通过表现力和审美观念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展示了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艺术美的变化也反映了时代和风格的演进。
美学 第七讲:艺术美

阴柔优美风格与阳刚崇高风格对比
两种风格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往往是:
前者和谐、完整,后者对立、无限; 前者小巧玲珑,后者庞大宏伟;
前者使人感到亲切、平易,后者令人敬仰崇拜。
贝多芬音乐
《英雄交响曲》:
《致爱丽丝》:
③含蓄朦胧风格与明晰晓畅风格
含蓄朦胧风格的特征是: 作品的意向不直接表现出来,比较隐深曲折,具有言外之 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作品的情节一般比较复杂,层次丰富,含义深刻。 比如唐代李商隐的诗就比较含蓄,耐人寻味; 现代鲁迅的作品读后也是让人咀嚼,令人沉思默想。
①主观表现风格与客观再现风格
主要是根据艺术家感受生活与表达生活的方式而区 分,但在艺术创作的实际过程中往往是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渗透,互补,交替,构成了艺术创作史上丰 富多彩的二重奏。 比如: 现实主义(客观再现)与浪漫主义(主观表现); 自然主义(客观再现)与印象主义(主观表现); 西方风格(客观再现)与东方风格(主观表现)等
明晰晓畅风格的特征是:
表达直接透明,形象展示栩栩如生,作者往往直抒胸意,如 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痛快淋漓。 如李白,白居易,郭沫若的诗
举例: 郭沫诺的《凤凰涅磐》读之让人痛快酣畅,激情澎湃,情绪 高昂。
郭沫诺诗《凤凰涅磐》节选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生动,我们自由, 我们雄浑,我们悠久。 一切的一,悠久。 一的一切,悠久。 悠久便是你,悠久便是我。 悠久便是他,悠久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代表作
模块六:艺术美

我们的观点
美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是由情景相融、物我同 一而产生的意象世界。而这个意象世界又是人的生活 世界的真实显现。 就这一点来说,自然美和艺术美是 相同的,都称作美。自然美是胸中之竹,艺术美就是 手中之竹,他们都有赖于人的意识的发现、照亮和创 造。他们都是意象世界,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并没有谁 高谁低之分。
04 艺术美的 高级审美要素
意蕴 意境 典型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 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 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 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断肠”二 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 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 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 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 刻画得淋漓尽致。
04 艺术美的 高级审美要素
意蕴 意境 典型
《致橡树》
《致橡树》创作于1977年3月,是文革后最早的 爱情诗。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对传统爱情观念 进行反思与批判,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爱情观,代表 着中国新时代的女性的“人”的意识的觉醒。
❖ 诗以“不,这些都还不够 ”为分界线分 为前后两层:
❖ 第一层:宣告了自己不愿意为男性的附庸, 表达了对世俗的爱情观的否定。
意蕴 意境 典型
三个特征: (1)情景交融。意境是情与景的统一, 景和事物是情感的载体。意境就在于 “化景物为情思”“化情思为景物”。
(2)含蓄。将深厚的情思深藏在含蓄的 艺术形象之中,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引发人的无穷联想。
04 艺术美的 高级审美要素
意蕴 意境 典型
春怨(金昌绪)
第七章 艺术美

二、艺术美作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再现
艺术美作为自然美的完美再现的四种表现:
(1)表现为如画景致,主体以自然物的审美特性作为艺术美展现的重要方面。
(2)表现为比德情结,主体对自然景色之美的观察和体认后,就会主动反观自身。
(3)表现为宇宙本体的追问,主体在圆融思维的作用下,进入到宇宙本体层次的
图4 .吴冠中笔下的水彩画
图5.吴冠中笔下的水彩画
二、艺术美作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再现
审美主体依据审美原则的要求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完美化“再 现”。 “再现”是艺术审美中主体表达情感最有效的方法,艺术强大的生活背景拉近
了主体之间的距离,促使共鸣的产生,在共鸣中表现艺术的审美特性
二、艺术美作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再现
以技艺为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劳作的审美特性。劳作技艺化是现代社会“日常生活
审美化”在主体劳作活动中的表现。
二、劳作技艺化
1.劳作技术提高后的审美需求 劳作技艺化是主体在劳作技术提高后的审美需求,生活的审美化改变了人们的 日常生活观念和审美观念。劳作技术的提高为主体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主体
的审美享受,艺术美才能走出了局部区域限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普遍关怀,呈 现出属于人类社会的整体美感。
五、艺术的终结
艺术的“终结”(end)并不意味着艺术的“死亡”( death),也不是艺术 的终止(stop)。“终止”偏重于一种对外在事件的强行制止,而“终结”则偏 重于一种内在事件的自行完满后的结束。
衰亡。
图11.乔治奥· 瓦萨里
五、艺术的终结
黑格尔认为古典艺术是完美的、达到理想境界的,
在有缺点的浪漫艺术之后,艺术终将被哲学和宗教所 取代。
第一章艺术美学原理

三、情感体验 艺术美是创作主体投之以生命所创造的美, 因而洋溢着强烈而真挚 的情感体验。 可以说, 情感的真挚与真诚, 是艺术魅力的最重要的源泉。 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如果不动 感情、缺乏体验,就很难创造出 真正的艺术作品、获得真正的审 美享受。又如,我国青海玉树大 地震发生后,无数摄影艺术作品 很快见诸报纸、网络,透过那一 ,正是由于每一
一、要确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 审美理想是指人向往和追求的美的最高境界。审美趣味是指人从 一定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兴味 和追求。由于人所处的主客观环境的不同,使不同人的审美理想与审 美趣味在程度上有广狭、深浅之分,在性质上有健康与消极、高尚与 鄙下之分,由此,对于艺术美的判断往往会截然相反。所以,艺术家 要创作真正优秀的作品,就要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欣赏 者要判别美丑与是非,也是如此。我们一定要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审 美理想和健康、高尚的审美趣味,不断提升自身对高雅艺术的欣赏能 力,不要陷入庸俗艺术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和发挥艺术美 育的作用。
四、典型集中 毛泽东对艺术美与现实美作了比较,他精辟地指出: “虽然两者都 是美, 但是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 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艺术美既然是现实 美的加工形式,那么必然较之现实美更典型、更精美。如果把现实美比 做一块璞石,那么,艺术美就是经过雕琢的美玉。现实美虽然有生动、 丰富的优点,但这种自然形态的美是分散的、零碎的、粗糙的、原始的, 而且往往具有偶然性。艺术美则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加以选 择、提炼、加工、制作的结果,所以较之现实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 更具普遍性。
图
1-4
作为典型形象的“这个” ,不仅是“个别” ,而且还是“普遍” ,是 包含着丰富本质内容的“普遍” 。由此,无论西洋画还是中国画,无论 音乐还是舞蹈,都离不开典型化过程。音乐作为一种表情艺术,似乎比 较特殊,其实也不例外。总之,没有典型集中,任何作品都收不到“以 一当十”的艺术效果;任何真正美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都是艺 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艺术典型化的要求创作出来的具有典型意义 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在其美得熏陶下,清晰地认识词语。
如‚珊瑚‛、‚大龙虾‛、‚琥珀‛、‚榕树‛等词语可 以用实物、标本、图片、幻灯等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词语 的直观美。
如‚眺望‛、‚俯视‛等动词同样有直观美,教师在教学 这些词语时,可以用动作、手势、表情等,帮助学生理解。
句子也具有独特的美。
‚天终于放晴了,太阳公公张开那久违的笑脸。‛这是一个拟人句,表 达了对晴天里灿烂阳光的盼望和喜爱之情。
四、艺术美的美育意义
艺术美在美育中举足轻重。 斯托洛维奇:人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 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 世界的审美关系。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随着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不管 从事什么职业,人们对艺术都有着越来越大的兴趣, 他们需要在艺术天地中充分发展个性和恢复人性的完 整,防止心理失衡和人格的分裂,提高生存的价值感 和意义感。 艺术美育将会越来越重要。
我们从这四段的段意,就能明了这篇文章内容的脉络层 次,体现出一种层次关系的美。
要做好篇的教学就要懂得欣赏篇的美。一篇完
整的课文往往有主要内容、表达顺序、思想感
情等独特的美。
诗歌朗诵欣赏
2、语文美育具有趣味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材或过于强调政治和道 德教育,过于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从而使教材色 彩单调、内容狭隘、形象雷同、语言贫乏、情调 呆板,学生越来越不想看,教师越教越没有劲。
(2)狭义的艺术:指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指精 神文化中的艺术创作,即音乐、舞蹈、绘画、 雕塑、文学、戏剧、电影以及书法、摄影等。 苏珊.朗格说:‚艺术是包括绘画、雕塑、 建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和电影的一
个统称——可以被定义为创造表达人类情感
的可感知形式的实践。‛
2.对艺术美的界定
艺术美是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进行审 美创造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体现出来的观
音乐主情而不主形,擅长表现人的情感、情绪的状态及运动过程,具有时
间的连续性和流动性,又称时间艺术。音乐形象是欣赏者心灵建构的高度 自由的表象,具有情感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又称情感艺术。
中外大师与经典作家如是说: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
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诗大序》
字,农民伯伯堆成山;
一幅画。如‚休‛字:一个人正靠着树干休息; 一首儿歌。如‚聪‛字: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
一个故事。如‚鲜‛字:小兔为了感谢山羊送它的白菜种子,给山羊送了
一条鱼,山羊伯伯熬了鱼汤喝,感觉鲜极了,从而记住了‚鱼+羊=鲜‛。
词语具有直观美,有不少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虽
然学生不熟悉,教师却可充分地利用其直观美,让
‚孩子们就像可爱的小鸟一样,张开双臂,投进了张老师温暖的怀里。‛ 这是一个比喻句,展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和对老师这位温情母亲的依恋
与敬爱。
‚公安干警张开天罗地网,别说是歹徒,就是一只苍蝇也休想飞出去。‛ 这是一个夸张句,强调了代表正义的公安干警的威严和强大力量。
同样含有‚张开‛一词的句子,由于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也就
乡村大道啊,好像一座无始无终的长桥! 从我们的脚下,通向遥远又遥远的天地之交; 那两道长城般的高树呀, 排开了绿野的万顷波涛。
(三)文学语言的内指性、心理蕴涵性和新奇性
诗人的表达可以不合事理而合情理,它指向作家的精神世界,
把作家对现实的审美感悟用虚拟化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寂寞嫦娥舒广袖‛、‚飞流直下三千尺‛ ,尽情地展现出了诗 人心中真实的体验。文学语言总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行事, 总是返身指向内在心灵世界。
有不同的意味。
段的美在于其主要意思。一个自然段能用一句话概括
成一句话,这也是段的独特美。
如《珍贵的教科书》,四段的段意是:
1)在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有印好的教科书;
2)有书了,我和张指导员去取书; 3)在回来的路上遇上敌机轰炸,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 4)教科书和张指导员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第五讲:艺术美 核心问题:艺术美在哪里?
学习要求:掌握艺术美的含义、特
点等;在具体艺术欣赏活动中提升 对艺术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艺术审美实践活动 提升对各门类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一节:对艺术美的认识
一、艺术美是什么? 1.关于艺术 (1)广义的艺术:指各种技艺,指人们在 完成物质生产、社会活动、精神领域里 的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高超、熟练的技 能、技法和技巧。如工作艺术、烹调艺 术、社交艺术、谈话艺术等。
魅力。
讨论:
1、列出你熟悉的10个文学典型人物。 2、在你以往的文学体验过程中,有哪些景物形 象记忆犹新? 3、就叙事文学而言,你喜欢哪一类故事?请做 出描述。
(一)文学语言的具体形象性
文学以审美形象的形态存在,以形象感人。
别林斯基:在真正诗的作品里,思想不是以教条方式表现出
来的抽象概念,而是构成充溢在作品里的灵魂,像光充溢在
历史文化世界。
艺术品的感性形式与其中的意蕴是水
乳交融、浑然一体的。
讨论:
罗丹的《思想者》表
明:沉思的思想者和 思想者的沉思之间就 像肉体和灵魂一样不
可分离。
优秀的艺术总是从内容出发,去选
择最恰当的形式来加强艺术的表现 力,从而展现‚诗意的人生‛或
‚诗意地栖居‛的理想。
2、艺术美在情感而不唯情感
鲜明的形象性(人物形象和景物形 象)。
特殊的愉悦性(喜剧感与悲剧感)。
丰富的想象性(语言艺术和视听艺术
想象的不同)。
3、艺术美在创造
创造:艺术的本质特征
克罗齐的理论
克罗齐认为,直觉赋予混沌的感觉印象以
形式,于是便形成可以理解的意象。
意象是一种创造。审美就是意象的直觉,
意象的表现,意象的创造。它完全在由 心灵内部完成。
水晶体里一般。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香菱读了王维的诗集后对黛 玉说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 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二)文学语言的情感想象性 文学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如 好恶、喜怒、肯定与否定、斥责与赞美、欢乐 与痛苦等。 当代诗人郭小川的诗《乡村大道》:
问题:艺术何以为美?
三、对艺术美本质的认识
1.艺术美在形式而不唯形式 社会美偏重内容,自然美偏重形式,
而艺术美则是深刻的思想内涵与完美的
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艺术美的魅力首先直接来自于艺术形 式,而艺术的形式美最根本的力量在于生
动鲜明地体现了深刻的内容,它源自人类
生存世界本身,即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及
第三节:音乐艺术美
一、音乐艺术的魅力体验
(一)什么是音乐艺术?
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媒介,以时间为存在方式并且诉诸听觉感受的艺术, 又叫听觉艺术。通常,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音乐即是由有 组织的乐音(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 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门类。 (二) 音乐的特点: 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中,音乐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人类的情感。
艺术的‚化丑为美‛须遵守三条基本原则:
1)形式美原则。丑进入艺术,须按照审美规律,按照形式美的
规范,用高超的艺术技巧将其表现出来,以获得艺术美
的性质。 2)征服性原则。指在精神上是压倒丑,情感上否定丑,道德上 审判丑,这是生活丑转为艺术美的先决条件。 3)对照性原则。即丑的创造对象进入艺术与其他构成因素形成 对照关系或对比关系,在美丑对照中,艺术美产生创造 效应。
郑板桥: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
再到手中之竹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 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 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 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 机也。独画云乎哉!
讨论:原创艺术和模制赝品的区别
痛苦……‛——黑格尔
‚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 ——托尔斯泰 ‚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像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 化。‛——契诃夫
活动:经典音乐、流行音乐等选段欣赏
讨论:中西经典音乐的感受差异
1、器类:管乐,弦乐(弹拨乐),打击乐 2、情感特征: 3、结构特征: 个体生命的情调(单纯细腻)和整体社会的气势 (复合宏大)
三、音乐欣赏会
主题:我最喜爱的好歌好曲,通过演示或表演评选出最
受欢迎的三支曲目。
活动安排: 1、策划组织:成立演唱活动策划小组,由策划组征集各学习小组意 见,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向各组分配落实任务,各组课余时间做 好准备功课。
第二节:语言艺术美
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物质媒介塑造形象或情 境来表情达意,反映生活的艺术,即文学。 一、文学的审美特点 文学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凝聚着 个体体验、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文学语 言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 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征,显示出独特的语言艺术
‚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
欢乐。‛ ——莫扎特
‚音乐当使人类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 示。‛ ——贝多芬
‚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
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
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 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