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合集下载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单位对蛇类侵害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在日常工作、生产活动中,发现蛇类侵害事件时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单位主要负责人- 副指挥长: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等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应急处置工作。

2. 现场救援组- 组长:安全管理人员- 成员:消防员、保安、志愿者等负责现场蛇类侵害事件的搜索、警戒、疏散和救援工作。

3. 医疗救护组- 组长:医务部门负责人- 成员:医护人员、医疗救护志愿者等负责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和后续治疗。

4. 后勤保障组- 组长:后勤部门负责人- 成员:后勤人员、志愿者等负责应急处置物资的调配、现场清洁消毒、人员疏散后的善后处理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程序1. 发现蛇类侵害事件- 发现蛇类侵害事件的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救援组。

- 现场救援组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

2. 现场警戒- 现场救援组到达现场后,立即设立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 同时,对现场进行观察,评估蛇类侵害事件的严重程度。

3. 人员疏散- 根据现场情况,组织相关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

- 确保所有人员远离蛇类侵害区域。

4. 现场救援- 现场救援组对现场进行搜索,确保无遗漏的蛇类。

- 如发现蛇类,应立即采取措施将其捕获或驱赶。

5. 医疗救护- 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 如无人员受伤,应对现场进行消毒处理。

6. 善后处理- 后勤保障组对现场进行清洁消毒,恢复现场秩序。

- 对受伤人员及其家属进行安抚,做好后续跟进工作。

五、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 定期开展蛇类侵害防范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 通过宣传栏、内部刊物等形式,普及蛇类侵害的预防知识。

2. 环境整治- 定期对单位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消除蛇类栖息的环境。

蛇应急处置预案

蛇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生态环境的复杂多变,蛇类在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蛇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处理蛇类突发事件,降低事故损失。

2. 加强蛇类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3. 建立健全蛇类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预案范围1. 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蛇类突发事件。

2. 适用于蛇类入侵居民区、公园、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场所。

四、应急处置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

3. 安全第一,确保人员安全。

4. 依法依规,规范操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报告与接警(1)接到蛇类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核实情况,了解事发地点、蛇类种类、数量、人员伤亡等情况。

(3)向上级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2. 先期处置(1)现场人员立即疏散,确保安全。

(2)设置警戒线,防止人员接近事发地点。

(3)组织专业人员对蛇类进行捕捉、处理。

3. 后期处置(1)对事发地点进行彻底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2)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保障生命安全。

(3)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

(4)对公众进行蛇类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六、应急物资与装备1. 蛇类捕捉工具:蛇夹、蛇笼、蛇网等。

2. 防护用品:防蛇手套、防蛇靴、防蛇服等。

3. 救护用品:急救包、绷带、消毒液等。

4. 通讯设备:对讲机、手机等。

七、应急队伍1. 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调度应急处置工作。

2. 专业队伍:负责蛇类捕捉、处理、现场清理等工作。

3. 医疗救护队伍:负责救治受伤人员。

4. 公安、消防、交通等相关部门:协助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八、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开展蛇类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九、预案修订1. 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 定期组织预案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通讯保障
确保通讯畅通,以便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以及传达指令和信息。
05
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能够提高应对突发蛇咬伤事件的能力,确保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预案修订的必要性
适应环境变化
随着气候、生态等环境的变化,蛇类的活动范围和密度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02
兼职应急队伍
鼓励组建兼职应急队伍,参与防蛇应急处置工作,提高整体应急能力。
应急物资与装备
配备足够的防护装备,如防蛇服、手套、鞋等,以保障应急人员的安全。
防护装备
准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如抗蛇毒血清、急救药品等,用于救治被蛇咬伤的人员。
急救药品
配备专用应急车辆,用于快速到达现场、转运伤员等。
应急车辆
现场指挥
紧急疏散
现场警戒
搜寻与救援
根据现场情况,紧急疏散无关人员,封闭道路,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
划定警戒区域,安排专人值守,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展开搜寻和救援工作,发现被蛇咬伤的人员及时送医治疗。
紧急处理
被蛇咬伤的人员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如绑扎伤口近心端、冲洗伤口等。
送医治疗
将伤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时间安排
制定详细的修订计划,包括修订目标、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沟通协调,确保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
计划
06
相关文件与附件
《关于加强防蛇应急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
相关政策文件
《农村防蛇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城市防蛇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定义和概念
02
蛇类概述
体型短小,多为穴居动物,多分布于美洲、非洲和澳洲。
蛇类的分类
盲蛇
大型蛇类,包括常见的蟒、绿蟒、网纹蟒等,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蟒科
中小型蛇类,包括常见的草花蛇、水蛇等,分布范围广泛。
游蛇科
活动习性
多数蛇类为夜行性动物,白天休息,夜晚活动。
食性
多数蛇类以小型动物为食,如蛙、鼠、鸟等,部分蛇类也捕食其他蛇类。
立即采取绑扎、局部冰敷、冲洗、清创等措施,减轻蛇毒的吸收。
早期急救
使用抗蛇毒血清、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缓解症状,预防感染。
药物治疗
对于伤口较深、坏死严重的情况,可进行清创术、植皮术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蛇伤的救治措施
蛇伤的预防措施
加强防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蛇伤的认知和防
加强野外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随意进入蛇类活动区域。
在蛇类活动频繁区域行走或作业时,建议穿着长袖长裤等防护装备,避免暴露皮肤。
05
公共区域防蛇措施
建立蛇类活动监测系统
设置防蛇屏障
合理放置垃圾
公共区域防蛇方案
防蛇宣传教育
要点三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栏、宣传册、宣传片等方式,向公众宣传防蛇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要点一
要点二
开展培训课程
针对容易受到蛇类攻击的特定人群,如野外工作人员、探险者等,开展防蛇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
建立应急联络机制
建立蛇类应急联络机制,及时通报蛇情信息,协调各部门协同应对。
要点三
安装防蛇门
在公共区域的出入口安装防蛇门,防止蛇类进入。
完善灯光设施

山区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山区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山区蛇类侵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山区范围内因蛇类侵袭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蛇咬伤事件、蛇类扰民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山区防蛇应急处置指挥部(1)指挥长:由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

(2)副指挥长: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公安、卫生、林业、畜牧兽医等部门负责人担任。

(3)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当地政府,负责日常值班、信息收集、上传下达等工作。

2. 应急处置小组(1)医疗救治小组:负责蛇咬伤患者的救治工作。

(2)现场处置小组:负责现场蛇类清理、安全警戒等工作。

(3)宣传教育小组:负责宣传蛇类防范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四、应急处置流程1. 事发报告(1)群众发现蛇类侵袭事件后,应立即向当地政府或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

(2)应急处置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小组迅速到达现场,对蛇类进行清理,确保现场安全。

(2)对被蛇咬伤的人员进行初步救治,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3. 医疗救治(1)医疗救治小组对被蛇咬伤的人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进行抗蛇毒血清治疗。

4. 后期处理(1)对被蛇咬伤的人员进行跟踪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2)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五、宣传教育1. 加强蛇类防范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2.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蛇咬伤救治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 定期开展蛇类防治知识培训,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六、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确保应急处置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医疗救治物资、防护用品等。

3.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联动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动机制,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山区防蛇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解释。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方案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方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蛇类侵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及其周边区域可能出现的蛇类侵袭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防蛇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全面指挥、协调和决策。

(2)现场处置小组:负责现场蛇类侵袭事件的应急处置。

(3)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伤员的救治和救护。

(4)信息宣传小组:负责事件信息的收集、上报和宣传。

四、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报告(1)发现蛇类侵袭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迅速核实情况,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小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封锁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确保人员安全。

(2)根据蛇类侵袭情况,采取以下措施:①对于地面蛇类,可使用长竹竿、树枝等工具将其挑出,然后进行捕捉。

②对于树上的蛇类,可使用长竹竿、树枝等工具将其赶下,然后进行捕捉。

③对于洞穴中的蛇类,可使用铁锹、铲子等工具将其挖出,然后进行捕捉。

3. 医疗救护(1)医疗救护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赶赴现场,对伤员进行救治。

(2)根据伤情,采取以下措施:①对于蛇咬伤,立即进行伤口清洗,及时给予抗蛇毒血清。

②对于其他伤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救治。

4. 信息宣传(1)信息宣传小组及时收集、整理事件信息,向上级部门报告。

(2)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提醒群众注意防范。

五、后期处置1. 事件调查(1)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查明原因。

(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2. 事件总结(1)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将总结报告报送上级部门。

六、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定期开展蛇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2)通过多种渠道,普及蛇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模板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模板

一、预案目的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蛇类侵袭的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地区)区域内发生的蛇类侵袭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蛇咬伤事件、蛇群聚集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防蛇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监督和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蛇类侵袭事件的应急处置,包括人员救援、伤员救治、现场保护等。

(2)现场警戒组:负责现场交通管制、人员疏散、安全防护等工作。

(3)信息报告组:负责收集、整理、上报应急处置信息。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等的调配与保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蛇类侵袭事件后,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并启动本预案。

2. 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现场救援组、现场警戒组、信息报告组、后勤保障组等开展工作。

3. 现场救援组:(1)立即组织人员疏散,确保现场人员安全。

(2)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包括止血、包扎、消毒等。

(3)将伤员送往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4. 现场警戒组:(1)对现场进行警戒,设置警戒线,确保人员安全。

(2)对周边区域进行警戒,防止蛇类侵袭其他区域。

(3)对交通要道进行管制,确保车辆和行人安全。

5. 信息报告组:(1)收集、整理应急处置信息,及时上报指挥部。

(2)根据指挥部要求,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6. 后勤保障组:(1)调配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等。

(2)保障现场救援、警戒、信息报告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注意事项1. 人员培训:加强应急处置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资源储备:储备必要的防蛇装备、药品、消毒用品等。

3. 联动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联动机制。

4. 预警预报:密切关注蛇类活动规律,提前发布预警信息。

六、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演练内容包括: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现场警戒、信息报告、后勤保障等。

防蛇事故处置预案

防蛇事故处置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蛇类侵袭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区域内发生蛇类侵袭事件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职责分工1. 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协调各部门、单位开展应急处置。

2. 技术支持小组:负责提供蛇类知识、蛇伤救治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3.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现场蛇类处置、伤员救治、交通管制、信息报送等工作。

4. 后勤保障小组:负责物资保障、人员调配、交通协调等工作。

5. 宣传报道小组:负责现场宣传报道、信息发布、舆情引导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蛇类侵袭事件后,立即报告领导小组。

2. 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相关部门、单位。

3. 技术支持小组立即提供蛇类知识、蛇伤救治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4. 应急救援小组迅速赶赴现场,对蛇类进行驱赶或捕捉,同时做好现场警戒和人员疏散工作。

5. 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6. 加强现场交通管制,确保救援车辆、人员顺利通行。

7. 后勤保障小组提供必要物资保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8. 宣传报道小组及时发布应急处置信息,引导舆论。

五、应急处置措施1. 驱赶蛇类:使用专业工具或请专业人员协助,对蛇类进行驱赶或捕捉。

2. 伤员救治: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包括伤口清洗、止血、包扎等。

3. 交通管制:对事故现场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管制,确保救援车辆、人员顺利通行。

4. 信息报送: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送事故信息。

5. 舆情引导: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发布应急处置信息,引导舆论。

六、注意事项1. 加强蛇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

2. 加强蛇类栖息地周边环境整治,减少蛇类侵害。

3. 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配备必要的蛇类防护装备和药品,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5. 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提高蛇伤救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2012-09
(初版)
广东天然气管网投产保运工程项目部
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1 总则
编制目的
针对广东地区毒蛇种类、数量较多的具体情况,为了切实保障广东天然气投产保运工程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全体员工人身安全,增强人员防蛇意识,提升项目人员应对蛇咬伤后的反应速度和急救能力,特制定项目部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员工在粤工作期间被毒蛇咬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工作原则
毒蛇咬伤应急处置要坚持“提高警惕,预防为主,正确处理,科学医治”的原则。

首先项目部巡线、输气站等所有涉及野外、露天作业人员要保持高度警惕,认真做好个体防护工作,配备必要的工具和药品,上山养成打草惊蛇的习惯,一旦发生意外,要懂的如何在第一时间对伤口进行包扎处理,迅速和相关方取得联系,在有效时间内得到科学的诊断和医治。

野外作业时,原则上不要进行单人作业。

2 组织体系及职责
应急小组设置
组长: 李剑
副组长:裴明珍谢俊武李银凯江波
组员:姜志爽黄崇舜胡昌辉石刚王晨光张朝晖吕军马聪章强甘四先张金鸿王毅刘煜回光辉崔庆军陈美
曹洪亮岳耀栋陈亮贾涛张建明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组长:为项目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防毒蛇咬伤的专项应急领导工作;
副组长:全力协助组长开展好项目部防毒蛇咬伤的专项应急领导工作;负责组织审定应急预案以及毒蛇咬伤应急工作的具体指挥部署,并组织做好防毒蛇咬伤具体措施的落实;负责对外协调联系以及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组员:按照自身职责协助上级落实好防毒蛇咬伤的预防措施,加强本班组人员及业主人员的安全教育,一旦发生险情及时组织班组人员实施紧急抢救工作;安全工程师负责编制项目部《防蛇应急处置预案》。

3 预防和预警
毒蛇预防的几个方面
加强所有涉及野外作业人员日常的防蛇安全教育及毒蛇伤应急处置演练,时刻保持警惕。

落实好野外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工作,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穿上高腰鞋、长裤,必要时绷紧裤脚;进入丛林时,头戴斗笠或草帽;携带足量、有效的急救蛇药,做到有备无患。

每次野外作业坚持做到打草惊蛇,在行进途中可用树棍等不断打击地面、草丛、树干,所谓打草惊蛇,以利于虫蛇回避(蛇对于从地面传来的震动很敏感,但听觉十分迟钝,不能接受空气传导来的声波,高声说话对驱蛇无效)。

发现毒蛇后的第一时间通知其他人员,并绕行或确定毒蛇游走后,方可继续前行或作业,以确保人员安全。

蛇粪有股特殊的腥臭味,如果嗅到特殊的腥臭味,要注意附近可能有蛇。

将“雄黄蒜泥丸”藏于衣裤口袋中(蛇嗅觉灵敏,喜腥味而恶芳香气味,身上带有芳香浓郁气味的药物可以驱蛇。

遇到毒蛇的处置
蛇的视力很微弱,只能对较近的物体看得清楚,1米以外的物体很难看见;视觉不敏锐,对于静止的物体更是视而不见,只能辨认距离很近的活动的物体。

遇到毒蛇追人,千万不要沿直线逃跑,可采取"之"字形路线跑开。

蛇的肺活量较小,爬行一段路程后,就会觉得力不从心;也可以站在原地不动,面向着毒蛇,注视它的来势,向左右躲避。

蛇的椎体活动受到一定角度的限制,不能转折掉头,设法躲到蛇的后面。

可能的情况下,用登山杖或木棍向毒蛇头部猛击。

遇到毒蛇见灯(火)光追来,迅速熄灭头灯、电筒扔掉,五步蛇对红外线特别敏感
急救药品物资使用与管理
每个人要熟知班组所配备的毒蛇伤急救药品物资的使用方法与使用剂量,并做好急救药品物资的日常管理,及时更换掉过期的药品,及时补充已使用的药品。

雄黄蒜泥丸的配置: 独头大蒜2瓣,雄黄粉10克,将大蒜去皮后与雄黄同捣烂和成丸。

4 信息报告程序
一旦发生毒蛇咬伤事故,现场人员及随行人员在迅速做好伤员初期应急处置后,随行人员立即报告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联系不上时也要汇报相关应急小组组员,取得应急领导小组的帮助和支持(如多人同行,应在被蛇咬伤后第一时间汇报领导小组)!
5 蛇咬后的急救处置
被蛇咬伤后,若分不清是否有毒,一律按有毒蛇进行初期处理!同时,最好能确认下毒蛇的种类和外表特征,如果能将蛇打死就把蛇打死,这样便于后续医院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

神经毒类的毒蛇咬伤人后,人的初期感觉不很明显,也无明显痛感,只有轻微的痒、麻木,但决不能忽视!如毒性非常大的银环蛇、金环蛇就是神经类毒蛇。

初期处理
蛇伤的早期处理非常重要。

受伤人员或随行的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救援,或者安排车辆立即送往附近能够救治的医疗机构。

被毒蛇咬伤后应撤离原地(避免被蛇二次咬伤),同时要尽量减少活动,尽可能延缓毒素的扩散;被蛇咬伤后切记慌张,一般情况下初期处置得当,送医院及时可挽救伤者性命。

蛇伤后惊慌失措、拔腿就跑、饮酒,这样都会加剧毒素传播。

具体措施如下:
应立即服用相应救治类型的蛇药;
立即迅速用止血带、橡皮筋、布条等在距伤口5至10厘米的肢体近心端捆扎,但同时要切记不能勒得过紧,间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在阻断毒液经静脉和淋巴回流入心脏的同时也要避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
迅速用利器把伤口皮肤切成十字形,长约1-1.5厘米,其深度以达到皮肤下即为止,要避开静脉;用凉水反复冲洗伤口(如有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冲洗伤口周围的皮肤更好,肥皂水也较好),从上而下向伤口不断用手推压15分钟左右,排出毒液(别直接挤压伤口处,以免毒液扩散);检查是否有折断在伤口内的毒牙,如有毒牙残留在伤口内,必须立即将毒牙从伤口内拔出;
如果伤口里的毒液不能畅通外流,用拔火罐或注射器等物以拔火罐的形式形成负压,将伤口内的蛇毒吸出;也可用口吮吸,但要注意口腔内千万不能有伤口和溃疡,并要及时漱口,以免被毒倒;
用火柴、打火机或烟头烧灼伤口,破坏含蛋白酶的毒液;
最坏的结果就是砍掉被蛇咬肢体部分,以达到“丢车保帅”的目的。

几点注意事项
服蛇药只能起到一定的缓解蛇毒作用,必须及时就医。

捆扎越快越好,如受伤十分钟后再捆扎,就已失去捆扎意义。

注意将伤肢继续置于低位,这样易于毒血排除。

不要堵塞伤口,伤后不能用手按住伤口,只能任伤口内的毒血水外流,否则毒血水不能外流的情况下,蛇毒将会被吸收全部进入体内。

伤口若结痂,需用针尖或小刀挑破结痂,以引毒外流。

伤后一天内禁止用热水洗,以避免血管扩张使蛇毒吸收得更快。

严禁用酒精、酒冲洗伤口,会加剧血液循环;实在没法可用尿液冲洗。

如果因蛇伤引起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要采用心肺复苏术,维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6 演练与培训
各班组组织学习本预案内容,适时组织开展本预案的演练,不断提高防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7 附则
本应急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8 附录
附录A:项目部应急通讯录
附录B:广东省部分有能力救治毒蛇伤的医院统计表
附录C:广东地区常见毒蛇信息概要(供参考)
附录A:项目部应急通讯录
附录B:广东省部分有能力救治毒蛇伤的医院统计表(各班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再统计补充完善)
附录C:广东地区常见毒蛇信息概要(仅供参考,参考性目录)
总结下血循毒、神经毒、混合毒三种不同毒素类型的症状如下:
A.血循毒症状
局部表现:蛇伤后伤口红肿热痛,并延伤肢向近心端蔓延,伴有皮下出血,水肿或局部肌肉组织溃烂,坏死及局部淋巴结肿痛。

全身表现:发热,恶寒,心悸,烦躁,可出现鼻衄,尿血,便血,呕血,皮下出血和瘀斑,重者颅内出血,少尿或无尿,由于出血和溶血反应致贫血,黄疸,更严重者发生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B.神经毒症状
神经毒类蛇咬伤后小时内出现,局部伤口无明显红肿疼痛,只是有麻木感,故患者容易忽视,容易危及生命。

初期表现头晕眼花、汗出、心悸、咽喉痛或有异物感,睁眼、张口、伸舌困难,视物模糊、眼睑下垂、四肢乏力,严重时出现惊厥、四肢瘫痪、呼吸麻痹及衰竭而死亡。

C.混合毒症状
神经毒及血循毒症状兼而有之,又根据地方不同蛇毒有偏重,如一些眼镜蛇偏重于血循毒,而眼镜王蛇则偏重于神经毒。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