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鉴别诊断1实例探讨
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调查结果分析

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调查结果分析一、调查背景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职业病。
在我国,许多行业和工种的劳动者都面临着尘肺病的风险,包括煤矿工人、石材加工工人、建筑工人等,尤其是在一些重工业和矿山等环境中,尘肺病的发病率较高。
为了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有必要对潜在的尘肺病危险群体进行体检,并对疑似患病人群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煤矿公司的煤矿工人,该煤矿公司是我国一家大型煤矿企业,拥有数千名职工,是一个重点监测的尘肺病高发行业。
通过对该公司全体劳动者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筛选出了疑似尘肺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1. 体检:对煤矿工人进行全面的职业病体检,包括身体检查、胸片检查等。
2.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疑似尘肺病患者的个人信息、职业史、工作环境等相关资料。
3. 数据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疑似尘肺病患者的特点和共性,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1. 体检结果经过体检,共有100名煤矿工人被诊断为疑似尘肺病患者,占总体体检者的5%。
40%的患者为初期尘肺病,60%的患者为中期尘肺病。
还有少数患者已发展为晚期尘肺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
2. 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疑似尘肺病患者的职业史较长,平均工龄为15年以上。
有80%的患者从事过露天开采和井下作业,长期暴露在煤尘和石尘之中。
还有一部分患者在作业过程中未能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加重了尘肺病的发病风险。
3. 数据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疑似尘肺病患者的共性和特点:工龄较长、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未进行有效的防护等。
这些特点为尘肺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也为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煤矿工人中存在大量疑似尘肺病患者,其中绝大部分为初期和中期尘肺病。
这表明在煤矿等尘肺病高发行业,尘肺病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建议:1.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煤矿工人对尘肺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教育他们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减少尘肺病的发病风险。
尘肺病案例分析

尘肺病案例分析卫生部报告,中国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已经超过2亿;2000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11718例,较1999年增加了14.5%;总病例数中,尘肺病占77.7%,慢性职业中毒占10.2%,急性职业中毒占6.7%,其他各类职业病共占5.4%;全国有约100~200万尘肺病患者(在册40多万人),占全世界的70%;仅尘肺病一项,我国每年需多开支50~100亿元。
案例:十几年前,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等乡镇的2000多名农民结伴到海南打工。
2005年5月,经安徽省疾病控制中心鉴定,这批打工者有65人被确诊患上尘肺病,其中三期16人,二期32人,一期17人。
目前,已有19人死亡。
有待确诊的疑似患者有40多人。
在西河口乡,有的家庭是弟兄几个同时得尘肺病。
目前已是尘肺病三期的陆光年是田守英老人的二儿子,他到海南不久,三弟陆光前和堂弟陆光平也赶过去了。
当时,光前17岁,光平18岁。
1998年,三兄弟因为咳嗽的厉害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肺结核,但经过多次治疗,无论怎样吃药打针就是不见好转。
2000年,三人同时被诊断为尘肺病。
2002年12月,31岁的陆光前病故;2005年1月5日,35岁的陆光平离开人世。
西河口人在金矿大多从事井下风钻工、破碎工等接触粉尘的工作。
矿主吴益民采取国家禁止的干风钻掘进方式,未向他们提供任何有效的防尘护具,加之没有通风设备,工作时坑道内粉尘弥漫,环境十分恶劣。
农民工们说:只要风钻一开,不到1米高的坑道对面看不见人……下班从坑道里爬出来,一个个灰头土脸的,连吐出来的痰都像沙石水一样。
另据西河口乡的不完全统计:1992年以来,该乡从事过井下金矿作业的有591人,其中累计从事井下作业两年以上的286人,一至两年的121人;淠河村和官塘村分别达到了196人和181人。
这中间到底有多少农民工患上尘肺病,尽管由于他们中的不少人还在外地打工,确切数字至今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人中,随时会有新的尘肺病人出现。
尘肺鉴别诊断1实例分析

在临床上属于间质性肺病的范畴 ,因此尘肺病的诊 断原则 中很 重要 的一 项就是 要 排除其 他类 似 的肺 部 疾病 , 结合相关的检查才能诊断职业病 。 21 首先应考虑除外急进型尘肺 .
急进 型尘肺 是 由于短 时间 内接触 空气 粉尘 浓 度
S E 9 m / 均不符合 ( B 一 02 T L1. g , 7 M G Z 20 工作场所有
化性 改变 。 患者 住 院后 经 化痰 , 感染 , 喘治疗 , 抗 平 症 状无 显 著变 化 , 后给 予强 的松及 富 露施 治疗 , 周 后 1
肺弥漫性的小结节影 , 以两上为著 , 很似尘肺片中的 p影 。经反 复核实 调查 , ” 了解 到该 患者 与 20 08年 7
“
患者 自 觉症状好转 ,复查肺功能较前好转 ,复查胸
口岸卫生控制
第 1卷 第 t 5 期
尘肺鉴别诊 断 1实例分析
王瑞芝 天 津第三 医院 职业病 防 治院( 津 ,0 2 0 天 305 )
摘要 尘肺的诊 断是政策性很 强的工作 , 涉及国家, 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和责任 , 鉴别诊断是确定尘 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 1 例有粉尘作业史, 短期 出 两肺 弥漫性粟粒样结节病例的鉴别诊断分 现
个 人负责 。
参考文献 Ⅲ 陈芙君. 型急进性尘肺 1 典 例报告 . 职业与健康 , 0;5 ( ) 2 01 :3 0
同时 现场粉 尘 检测超 标 ,但综合 分 析该病 例 在短期 的 7个月 内肺 内 出现 大量 的小结 节影 像并 不 支持 急 进性尘 肺 的诊 断 ,建议 患 者转入 综合 性 医 院进 行 近
一
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 陛疾病 ,其发生过程十分 复 杂 。尘 肺 的诊 断是 政策 性很 强的工 作 , 及 国家 , 涉
尘肺病诊断与鉴定案例分析

尘肺病诊断与鉴定案例分析
特发性肺结核(PTS)是一种弥漫性肺结核的另一种系统性疾病,经常发生于免疫力较低,但受到长期或短期职业性暴露于粉尘或其它致敏物质的环境中的人群。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特发性肺结核的病例有所增加。
甲是一名年龄为30岁的男性,他有慢性咳嗽,呼吸困难和疲劳症,多年曾在粉尘污染的环境中工作,曾多次在临床检查中被诊断出有肺结核。
因此,为了确定甲是否患有特发性肺结核(PTS),首先进行影像学检查,通常表现为肺外放射检查,包括胸片及胸部CT。
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风湿性病变,肺外炎症结节,以及气管和支气管增殖。
其次,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为支持性治疗提供重要的佐证证据,并可以直接检测结核菌的存在,如肺炎肽突变检测(PFU)。
此外,培养血清试验(BST)可以用于持续监测PTS患者的感染状态,以判断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此外,进行客观评估检查,肺功能测定以及肺活量检查可以用以评估病情,确定疾病的临床严重程度。
最后,进行诊断性植入物检查可以作为最终诊断特发性肺结核(PTS)的检查方法。
以肺组织活检为代表,对血液、病理及免疫学标志物、药敏试验结果作出综合诊断,考虑到患者的暴露史。
因此,根据甲的病史、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客观评估检查结果,以及诊断性植入物的研究结果,可以诊断出甲患有特发性肺结核(PTS)。
煤矿工尘肺病的鉴别与治疗方法介绍

未来可能会更加重视煤矿工尘肺病的预防 措施,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个人防护 等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 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 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 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 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 ,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 X射线分期。
诊断流程
首先进行职业史询问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了解患者是否有生产性粉尘接触史;其次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呼吸系统检 查;然后进行X射线胸片检查,根据胸片表 现进行初步诊断;最后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加强早期诊断研究
研发新型治疗药物
未来可能会通过更先进的医学技术和手段 ,提高煤矿工尘肺病的早期诊断率。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会研发出 针对煤矿工尘肺病的新型治疗药物,提高 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模式的发展
加强预防措施
未来可能会采取综合治疗模式,结合药物 治疗、氧疗、肺康复等多种手段,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锻炼及康复训练
运动能力评估
01
对患者进行运动能力评估,了解患者的运动耐量和适合的运动
方式。
个性化运动计划
02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包
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练习等。
康复训练
03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进行呼吸康复训练、肺功能锻炼等,
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
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煤矿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
06
1起职业性煤工尘肺职业健康检查和诊断与鉴定案例分析

,
LUO Gu a n g - mi n g ,LI Yi n g ,GUO Ya n— p i n g ,XUE d i n g 。
中图分 类号 : R1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2 0 9 5— 2 6 1 9 ( 2 0 1 6 ) 0 6—0 7 5 2— 0 3
职业健康 检查 和职业病 诊断与鉴定工作 的法制 性与技术性都很关 系 到 工 伤 保 险 基 金 的公 共 利 益¨ , 因此 纠纷 时 有 发 生 。本 文 介 绍 实 际 工 作 中的 1 起职业性煤工尘肺职业健康检查 和诊断与鉴定案例 , 并 加 以分 析讨 论 , 为进 一 步做 好 职 业健 康 检 查 和 诊 断
1 . 2 劳动者 职 业病诊 断 与鉴 定 2 0 1 4年 1 2月 5 3, 1 戴某 到 B诊 断 机构要 求进 行 职 业病 诊 断 , 自述 职 业接 触 史并 提 供 法 院 的 《 民事调解 书》 。2 0 1 5年 1月 2 7 日, B诊 断机 构诊 断戴 某为煤 工 尘肺壹 期 , 并 向其 送 达
事掘进工作 , 于2 0 1 3年 9月 3 0 1 3自行到该矿所在地
级市 B职业 病 诊 断 机 构 ( 以下 简 称 为 “ B诊 断机 构 ” ,
与 鉴定 工 作提 供借 鉴 。
1 案例 资料 1 . 1 劳动 者 职业 健 康检 查及 劳动 关 系仲 裁 与诉 讼 调
断 。戴 某 即 向 B诊 断 机 构要 求 进 行 职业 病 诊 断 , B诊 断机构 口头 告 知 戴 某 需 用 人 单 位 提 供 其 本 人 的 职 业
尘肺案例与分析

尘肺案例与分析第一篇:尘肺案例与分析尘肺病案例:一个尘肺矿工的“还债”之路35岁的巴东农民刘启勇正在为他自己的身体“还债”,3年的申诉路上,他的尘肺病情还在不断加重。
而与远安两家煤矿签订的一纸“买断”协议补偿书,用23万元将他的半辈子牢牢的与这个目前无法根治的疾病绑在了一起。
不是在申诉,就是在去申诉的路上。
刘启勇随身携带的一个黑色的小布包内,装着几年来的工伤认定书,劳动仲裁书和向各个部门写的求助信。
这个巴东农民经常去找的几个单位,连门卫都已经认识了他。
3年来,他从巴东跑到远安,又从远安跑到宜昌。
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被认定为工伤,要曾工作过的煤矿给他一个满意的补偿。
有时候,在途中简陋的小旅馆落脚时,实在喘不过气的刘启勇会用手按着胸前,想想在家务农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这使他更有一种紧迫感。
“有些人觉得我不厌其烦的找他们,很会闹,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时间真的不多了。
”说这话的时候,这个壮年男人,有种和年龄并不相称的苍凉感。
和众多患上尘肺病的职业矿工一样,他的肺叶正在渐渐纤维化。
2011年3月10日,他在宜昌疾控中心做了检查,尘肺Ⅲ期。
两年前,检查结论还是Ⅱ期。
他读过与尘肺病相关的医疗书籍,“这种恶化状况不可逆转。
”他曾紧迫的去找曾工作过的这家煤矿,甚至会躺在矿上办公室的门口,给所有能够想到的人打求助电话。
“从2009年到现在,我没有回家过年。
”刘启勇说,现在虽然养不了家,也不能去拖累还带着两个孩子艰难谋生的老婆。
有过去的工友会给他支援一点钱,让刘启勇先找地方吃饭。
但再困难的时候,宁可露宿街头,刘启勇也会努力保证自己的手机畅通。
因为,刘启勇总觉得,也许某天会意外接到一个电话,让他的申诉出现转机。
9年井下的代价1998年,22岁的刘启勇从巴东官渡村来到远安白云煤矿。
“那时还没有什么职业病检测这些,经过别人介绍后,就直接到矿上上班了。
”在煤矿,井下掘进工一般都能拿到较高的工资,但当时并没有很多人能够意识到,弥漫在矿井通道内的粉尘对人身体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防范文(二篇)

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防范文尘肺病,又称为尘肺或尘肺症,是一种由长期吸入粉尘颗粒引起的职业病。
其主要特征是肺部组织发生纤维化变化,导致肺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工业化进程中,尘肺病在一些行业中依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就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尘肺病的症状尘肺病的症状主要体现在呼吸系统方面,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常被患者忽视。
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
常见的症状包括:1. 呼吸困难:患者呼吸时感到气短,尤其在活动过程中更为明显。
2. 咳嗽:患者反复咳嗽,主要表现为干咳或咳嗽伴有少量黏液。
3. 咳痰:患者咳出的痰可能带有黑色或棕色颗粒,这是因吸入的粉尘颗粒沉积在肺部而导致。
4. 胸部疼痛:患者可能会经常感到胸闷或胸部疼痛,可能加重于活动或深呼吸时。
5. 乏力与体重下降:尘肺病患者常常感到疲劳和无力,体重下降且难以恢复。
思维导图:尘肺病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部疼痛、乏力和体重下降)二、尘肺病的诊断尘肺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工作史、职业暴露史和肺功能检测等一系列综合性的评估。
以下是尘肺病的常规诊断方法:1.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工作史,了解是否长期从事粉尘暴露的职业,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如肺部叩诊和听诊等。
2. X线胸片:X线胸片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肺部纤维化和结节的存在程度,从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3. 肺功能检测:通过测量患者的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和强迫呼气容积等指标,可以评估肺功能的减退程度,辅助诊断尘肺病。
4.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疑似尘肺病患者,可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以了解肺部病变的具体情况。
5. 病理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肺活检,通过病理学的观察来确诊尘肺病。
思维导图:尘肺病的诊断(病史与体格检查、X线胸片、肺功能检测、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检查)三、尘肺病的预防尘肺病的发生与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暴露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尘肺病的关键是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粉尘的暴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尘肺病鉴别诊断1实例探讨
尘肺病诊断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关乎国家、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和责任。
在诊断过程中,其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通过对1例有粉尘接触史,两中上肺出现团块样及索条样病灶进行鉴别诊断分析,提醒尘肺诊断医师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阅片、结合病史、职业史等进行综合分析。
标签:尘肺;鉴别诊断;探讨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在临床上属于间质性肺病的范畴。
其胸部X线表现与其它间质性肺病的X线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极为相似[1],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现对我中心受理的1例有粉尘接触史病例进行简要分析。
1 临床资料
男性,65岁,2007年下半年始出现无明显诱因咳嗽,咳少许白色粘液痰,伴有胸闷、气喘,咳嗽及活动后明显。
于2008年~2010年4月进行抗结核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未提供当时就诊资料)。
患者为明确是否患有尘肺病而申请诊断。
患者自2001年4月~2008年4月在某炉业有限公司从事石墨筛粉工作,接触石墨粉尘,每天工作8~10h,工作场所自然通风,劳动防护用品为工作服,纱布口罩。
因患者当年所在工作场所已不存在,无法进行工作场所粉尘检测,同工种亦无尘肺病诊断病例,患者未提供历史职业健康体检报告。
患者自发病以来,先后发生5次自发性气胸并多次住院治疗,住院查肺功能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两次血液抗结核抗体检查阴性,结核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T-SPOT檢验:结核感染T细胞(A抗原)0个,结核感染T细胞(B抗原)0个。
右上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显示:条索状肺组织内见大量黑色炭末沉积,刷片见少量炎细胞。
病理-液基细胞检查:未见恶性细胞。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左室顺应性降低,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肺动脉高压。
NM检查报告:肺阳性断层显像,双肺内散在斑片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T/NT最大值为13.9,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肿瘤断层显像,双肺内散在斑片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考虑良性病变可能;纵隔淋巴结显像,两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浓聚。
2009年~2015年系列胸片及CT检查示:两肺透亮度增高,两中上肺不规则斑片、团块及索条样病灶,两侧胸膜肥厚,两侧液气胸。
2 讨论
在日常工作中,肺部X线表现经常出现”同影异病”的现象,作为尘肺病诊
断医师必须很好掌握各种肺部疾病的相似X线特征及临床特征,结合病史、职业史(工种、工龄、粉尘性质、粉尘浓度等)、实验室检查等加以鉴别,综合分析。
单从该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来看,两中上肺病灶主要考虑的疾病有:肺部肿瘤、肺结核、尘肺叁期。
结合患者病史、病理检查及NM检查等,肺部肿瘤可以基本排除。
主要考虑尘肺病与肺结核的可能,结合职业史考虑,患者接触的粉尘为石墨粉尘,石墨粉尘含有一定量游离SiO2,因此,考虑以下两种尘肺。
2.1石墨尘肺石墨尘肺是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石墨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患者表现多轻微,进展缓慢,早期咽干,可有咳嗽、咳痰,痰呈黑色,有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
我国石墨尘肺发病工龄相对较长,一般多在15~20年。
石墨尘肺的发病与工人接触的石墨粉尘性质、粉尘浓度、接触工龄长短、劳动强度、个体防护等因素有关。
石墨尘肺的X射线表现与煤肺相似,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小阴影“s”和圆形小阴影“p”,可发生大块融合灶,但少见[2]。
如果仅依据患者胸片两中上肺团块影,可以考虑石墨尘肺叁期,但是患者接尘时间不长,仅7年,而且石墨尘肺叁期非常少见,有人曾对一所有30多年生产史的石墨矿进行调查,从未检出叁期尘肺,他认为石墨尘肺难以进展为叁期,当发现胸片有类似叁期尘肺阴影时,应首先排除其它肺部疾病[3];再结合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患者除两中上肺病灶外,其余肺野清晰,未见有壹或者贰期尘肺背景;其次,患者近几年病情一直在进展,两肺先后出现肺大泡、液气胸,病灶由上至下发展,病情不稳定,与尘肺病的特征性影像学变化不想符合。
至于病理切片,可用于协助尘肺病诊断,但不能仅以此诊断尘肺病,尘肺病诊断应根据法律规定和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
2.2矽肺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致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可分为:慢性矽肺、快进型矽肺、急性矽肺。
慢性矽肺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低于30%,接触工龄一般在20~45年发病,快进型矽肺粉尘中SiO2含量在40%~80%,接触工龄一般在5~15年发病,多见于石英磨粉工和石英喷砂工,急性矽肺发生在接触SiO2含量很高且浓度亦很高的粉尘作业工人中,一般在接触1~4年发病,迅速进展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在生产环境中,石墨粉尘含有一定量游离SiO2。
国外Ray和Zajusz等用纯石墨粉尘和混有不同量SiO2(0.4%、1%、2%、5%、10%)石墨粉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纯石墨粉尘只引起异物反应型病变,组织变化很像煤尘,未见纤维化病变,含2%游离SiO2石墨粉尘可引起纤维化结节[2]。
但是从患者粉尘接触史(以石墨粉尘为主)及影像学表现来看,诊断“矽肺叁期”显然证据不足。
2.3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临床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无任何症状,多经健康体检发现,另一种是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和体征主动就诊者,可表现为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
全身症状有疲乏无力、发热、盗汗、心悸、食欲不振等,呼吸道症状以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最为多见。
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渗出、干酪化和增殖性3种病变,往往以一种性质的病变为主,各种性质的病变混合存在。
因其病程长,病理变化复杂以及机体对结核杆菌感染所产生的病态反应不同,结核病的影像学表现往往呈现多样性,浸润型肺结核的斑片影、大块实变影与尘肺小阴影聚集及大阴影通常不易区别。
尘肺的斑片影多出现在两肺上野外带,呈对称性纵向
排列,密度较低且均匀;浸润型肺结核具有多种形态病灶并存特点,肺部阴影除表现斑片状阴影外,还可有结节状,索条状和空洞及点状播散病灶混合存在,并以1~2种病变为主,肺部病灶往往双侧不对称。
当病灶以纤维增殖成分为主时,可有纤维硬结或者钙化表现,周围可出现卫星灶。
结合该患者曾经抗结核治疗史,两肺斑片浸润影及条索状点状阴影,应考虑肺部感染,特别要考虑肺结核感染,因患者曾经治疗史不详,应该作进一步肺部病理检查。
通过上述分析讨论,认为患者不符合石墨尘肺及矽肺的发病规律,该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间质性病变合并肺部感染,两肺纤维化病灶,可以认为是由于肺部长期反复感染引起的。
由此可见,我们在日常诊断中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除了通过影像学手段,还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症状的演变等)、职业史、流行病学情况及历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认真做好诊断工作,维护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史志澄.尘肺病的鉴别诊断[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3,16(1):59.
[2]李德鸿,何凤生.尘肺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46-147.
[3]张宏.石墨尘肺胸片形态表现与肺病理改变及其两者关系的探讨[J].化工劳动保护,1999,20(2):60.编辑/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