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必备12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必备12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必备12篇)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第1篇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肺: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即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

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喉是发声器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左肺两叶、右肺三叶(左二右三)。

(2)结构:由大量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进行气体交换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为16--18次/分钟。

测量胸围差:(1)测量部位:两肩胛骨的下角(2)计算:胸围差=尽力吸气时的最大胸围长度-尽力呼气时的最小胸围长度(3)要求: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肺活量: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P45-46(胸骨、肋骨、胸椎围成胸廓,膈肌、肋间肌合称呼吸肌) 记忆指导:①以人体站立状态分析,吸气时气体是从上往下↓的,呼气时气体是从下往上↑的。

②膈顶运动方向与气体运动方向相同。

③肌肉收缩主动用力,肌肉舒张被动不用力。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P47(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①肺泡很多。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很薄,都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④毛细血管很细,血流速度慢。

(3)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第2篇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尿的形成与排出1)排泄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下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的由来1.性成熟的标志: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周期。

2.男孩遗精和女孩来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4.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它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5.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6.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这个过程叫受精。

7.胎儿在子宫发育。

8.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

9.青春期是人的黄金期。

10.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266d)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这个过程称为妊娠(怀孕)。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1.人体发育的分期:体内发育——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

体外发育——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

12.人的体外发育可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13.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

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

14.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是胎盘。

15.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通过脐带输送物质。

16.羊水的作用是缓冲胎儿所受的压力和震荡。

17.人和猿分界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18.现代类人猿有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

19.输精卵的作用输送精子,输卵管的作用输送卵细胞和受精场所。

20.胎儿在子宫发育。

21.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的场所。

22.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3.青春期特点有:①身高和体重突增(身高突增是主要是下肢骨增长,体重是骨骼、肌肉、内脏迅速生长发育的结果);②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大脑重量及神经细胞数目不再增加);③性发育和性成熟(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第二性征:男性表现为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洪亮而低沉。

女性表现骨盆宽大、乳腺发达、声调较高)。

24.类人猿和人类有相似特征,表现在:形态、结构、表情、行为等方面,原因是人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1第一节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生物圈向上可达10千米,向下可深入10千米的深处。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底部,主要生物有大部分鸟类、可飞翔的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离海平面米的水层,主要生物有鱼类,水中的一些哺乳动物等;岩石圈的表面: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主要生物有大部分陆地不如动物,爬行动物等。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空气、水等。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有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捕食关系:如狮子捕食斑马、羚羊等;竞争关系:如同一块田中的庄稼与杂草争夺阳光和养料;合作关系:如蚂蚁、蜜蜂家族成员分工合作;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为确保实验结果,一般都设计对照试验。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鼠妇喜欢温暖、阴暗、潮湿的环境。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依赖环境:鱼必须生活在水中,苔藓必须在阴凉处生存。

生物适应环境:仙人掌叶子退化成针,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庞大。

生物影响环境: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可以防风固沙、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和环境不断的相互影响,生物又在不断的适应环境,却又依赖一定的环境。

第四节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变化包括: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越来越发达、产生语言等。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5、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

第三节青春期1、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3、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性意识开始萌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3、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 60% 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4、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作用很大。

例如,含钙的无机盐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缺铁会导致贫血;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5、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

(完整版)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完整版)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人体内三大重要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4、水约占体重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5、维生素是不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很小,但不能缺乏,否则影响生长甚至患病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流向: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

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心脏处汇合。

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1900年,奥地利的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即血液分A、B、AB、O四型。

2、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P76表)。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发生生命危险﹥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3、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房室瓣左心室右心房肺动脉肺静脉动脉瓣心脏的结构心壁四个腔瓣膜防止血液倒流左心房右心室上下腔静脉主动脉由心肌构成——(四)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肺静脉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 房连静脉室连动 静房室动不倒流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遗: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2、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P73图4-43):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体和卫生
1.细胞生命周期、组成及功能
2.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生殖
3.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
4.保持身体健康的小窍门
5.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
第二章:生物和环境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生态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第三章: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植物的组成部分与功能
3.植物生长的条件
4.植物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5.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传播
第四章:动物调节和支持系统
1.动物的体内环境
2.调节体内环境的方式
3.人体的调节和支持系统
4.骨骼和关节
5.运动及其对身体的影响
第五章:动物间的相互作用
1.食物链与食物网
2.生物群落的特点和分类
3.群落内的相互关系
4.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适应
5.自然界中物种数量和种类分布的规律
第六章:遗传和基因工程
1.遗传及其规律
2.数学遗传学
3.基因工程的发展和意义
4.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
5.克隆技术和遗传咨询
第七章:人类活动与资源保护
1.稀缺性和资源
2.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4.经济活动和生态问题的关系
5.环保行动的意义和方法
以上是生物七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的归纳。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人教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人教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

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生殖器: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外生殖器: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生殖器:卵巢: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

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

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

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人的生殖 1、 现代类人猿何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 2、 生殖细胞:(雌雄生殖细胞) ① 雌:卵细胞(女)雄:精子(男) ② 性器官:睾丸(男),卵巢(女) ③ 性激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3、 ( 1)男性性器官: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性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共同点: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4、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5、 怀孕: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分裂 8 周 受精卵一一胚泡一一胚胎一一胎儿(起点) (怀孕) 分娩(40周)6、 胎儿生活在 羊水中,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7、 试管婴儿: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在子宫中发育( 用于输卵管堵塞)8、 青春期:①身高突增;② 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甲强 ③ 性器官迅速发育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厂『糖类主要供能物质 脂肪:储能物质有机物』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老年青少年)7隹生素A:夜盲症营养物质叭豎斬切斡空勺 I 维生素丿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粗粮)]维生素C;坏血病(蔬菜水果)&隹生素D 佝偻病水无机物I 无机盐 钙:佝偻病:铁:缺铁性贫血• 一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二、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 小肠、大肠、肛门 i 、消化系统:』 r 消化道内:胃腺、肠腺 消化腺j 消化道外:肝脏、胰腺、唾液腺、 匚 L (肝脏最大,分泌胆汁,无消化酶 ) 消化功能:口腔、胃、小肠 吸收功能:胃、小肠、大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 小肠特点:①小肠很长;②小肠有皱襞和小肠绒毛;③小肠内有肠腺分泌肠液④小肠绒毛壁、 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

①②③有利于消化①②④有利于吸收2、食物的消化唾液淀粉酶肠液、胰液淀粉 ------------麦芽糖 --------------- 葡萄糖口腔 小肠蛋白酶肠液、胰液蛋白质 -------------- 多肽 -------------- 氨基酸胃 小肠 胆汁 肠液、胰液 脂肪 -------------- 脂肪微粒 ------------ 甘油+脂肪酸1 碎屑 搅拌 2ml 唾液 2滴碘液 不变蓝2 碎屑 搅拌 2ml 清水 2滴碘液 变蓝 3块 不搅拌2ml 唾液2滴碘液变蓝 对 照组:1号 1号和2号,1号和3号两组对照冒实验小肠小肠实验组:2号、3号① 37C 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② 含有消化液最多的消化道是小肠 小肠:含有胆汁、肠液、胰液(肝脏、肠腺、胰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呼吸系统C厂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一L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1 、咽: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结构2 、呼吸和吞咽不能同时进行 (因为会厌软骨盖住)、气体交换(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J —吸气:肌肉收缩L 呼气:肌肉舒张「温暖:毛细血管 湿润:粘液清洁:鼻毛、纤毛粘液气体进入肺的通道 (能力有限的)1、吸气:(前后左右) (上下)(收缩)扩大 扩大降低牺肌、田92、呼气:(前后左右) (上下)(舒张) 缩小 缩小 升高3、 胸廓扩大导致呼气4、 吸气时,肺内气压 小于大气压(肺:混合气体) 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呼吸完成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作用)1、呼岀气体: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被利用2、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3、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4、血液流经肺后,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5、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很薄)血浆:上、淡黄色;白细胞:最大、最少、有细胞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总结1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细胞质中的卵黄;体排出。

8周成胎儿(出现人形)。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7、分娩:成熟的胎儿(38周,约266天)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

从怀孕到分娩大约需要40周(280天)左右的时间。

第三节青春期1、身体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的器官功能明显增强。

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青春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

23(1)青春期发育: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肺功能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男性受雄性激素的调节,女性受雌性激素的调节性发育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2)男孩第二性征:长喉结、变声、出胡须、出现腋毛阴毛、阴茎睾丸发育等。

女孩第二性征:乳房发育、臀部变圆、出现腋毛阴毛等。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遗精是指男子进入青春期后,有时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月经是指女子进去青春期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4、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第二章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营养物质。

(膳食纤维为第七营养)(1)三大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2)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4维生素A :。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干眼症维生素B1: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维生素C :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 : 缺乏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a 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液,这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 病人几天吃不下东西,身体明显消瘦,这是因为储存在体内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

c 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多吃一些奶、蛋、鱼、肉?原来,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以外复杂的糖类,包括纤维素,果胶等。

作用: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和排空;可以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和维持正常的体重。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入人体方式直接被吸收的物质: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等经分解后再被吸收的物质:大分子物质,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等2、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消化系统3、小肠的结构特点: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4)有各种消化液,含消化液的种类最多,含量也最多。

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大多数经血液汇集到肝脏。

(肝脏可以将暂时不要的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起来,以备需要时利用。

肝脏还可以将一些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4、食物的消化(三种物质消化曲线图P31)5、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56位置: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一分钟呼吸16次。

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胸围差:尽力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与尽力呼气终了时胸围长度之差。

测量胸围差时,软尺在胸前下缘要与乳头上缘平齐;在背侧,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

在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在同一位置测量,测量三次,并算出平均值。

3、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4、体内气体的交换:782、血浆:由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无机盐等构成,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 血液的成分 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血红蛋白)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1、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3、出血的初步护理: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有四个腔: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壁最厚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流向:心房心室动脉2、心脏工作情况:①心房收缩,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②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经动脉流向全身;③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流回心脏。

3、血液循环:(哈维发现)910期中后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1)人体废物的来源:细胞代谢产生2)废物排出①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②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3)排泄途径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肾脏:形成尿液泌尿系统输尿管:输送尿液的组成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3、肾单位:1)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112)结构: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4、肾脏中的两条路径(1)血路: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肾静脉(2)尿路: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5、尿的形成(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中,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6、尿的排出途径: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

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7、排尿的意义(1)排出废物(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8、人工肾脏: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可以模拟肾脏的工作,过滤人的血液,进行血液透析。

肾脏功能衰竭的人可以使用人工肾脏。

半透膜的作用:血液中的废物通过半透膜渗透到膜外透析液中,同时,透析液还向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的结构和功能⑴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⑵瞳孔:光线的通道,可控制光线进入的多少(亮处-瞳孔小,暗处-瞳孔大);⑶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⑷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近处-曲度变大,远处-曲度变小);⑸睫状体: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⑹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12⑺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相当于相机的“暗室”;⑻视网膜: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是眼球的成像场所,相当于相机的“胶卷”;⑼视神经:传到图像信息;⑽玻璃体: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2、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大脑一定区域(形成视觉的场所)→形成视觉。

3、近视眼①原因: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②矫正:可配戴凹透镜()。

③预防: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4、耳的结构和功能(1)外耳包括耳郭(收集声波)和外耳道(传导声波)。

(2)中耳由鼓膜、听小骨、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组成。

(3)内耳由半规管、前庭(半规管和前庭能感受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的位置)、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组成。

(4)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骨膜(产生振动)→听小骨(感受声音信息)→耳蜗→听觉神经→大脑一定区域(形成听觉的场所)→形成听觉。

5、其他感觉器官:鼻腔上端的鼻黏膜能感受气味。

舌上表皮及两侧的突起能辨别的味道是酸甜苦咸。

皮肤能感受外界冷热触痛压等刺激。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脊髓组成。

(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组成。

2、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1)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视觉中枢。

(2)小脑: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13(3)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4)脊神经分布在躯干的皮肤和肌肉里;脑神经大部分分布到四肢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5)脑和脊神经还有通向内脏器官的神经。

3、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树突:短的突起,多个,能接受信息; 轴突:长的突起,一个,能传出信息。

)神经纤维:神经元长的突起外都套有一层鞘,与突起共同组成。

神经: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

4、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5、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

这个网络就是人体内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结构基础。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者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膝跳反射:快速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大腿的一些肌肉就会迅速收缩,从而使小腿突然抬起。

用来检测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

3、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视觉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4、反射的类型⑴简单反射:简单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如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

⑵复杂反射:出生以后通过长期生活积累,逐渐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