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完整word版)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eneral principle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food poisoning)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本标准适用于食物中毒。

2引用标准GB 478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 500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3术语3.1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3.2中毒食品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3.2.1细菌性中毒食品:指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

3.2.2真菌性中毒食品: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

3.2.3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二种: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b.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鲐鱼等)。

3.2.4植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三种: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b.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做食品(如木薯、苦杏仁等);c.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等)。

3.2.5化学性中毒食品,主要有四种:a.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b.指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c.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d.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

4诊断标准总则4.1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4.1.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

食物中毒的症状与处理原则

食物中毒的症状与处理原则

食物中毒的症状与处理原则一、食物中毒的症状概述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或接触受到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常见的食物中毒形式包括菌群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生物性食物中毒。

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但一些常见的共同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发热等。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二、常见的食物中毒及其对应处理原则1. 菌群性食物中毒菌群性食物中毒是由于细菌受到污染后生长在食品上所引起的。

常见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细菌会产生一系列引起消化系统问题的有害代谢产物。

(1)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不适是最常见的症状。

有时伴随低热。

(2)处理原则:立即停止食用受污染的食品,保持适当安静;及时就医,接受医生指导的治疗;尽量多饮水,并补充电解质以防脱水。

2. 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因为摄入了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食品而引起的。

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添加剂等。

这些化学物质会对人体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1)症状:不同化学物质所引起的中毒症状各异,但常见表现包括呕吐、腹泻、头晕眼花、胸闷等不适感。

(2)处理原则:立即停止进食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食品;注意身体表征,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气道不畅须立即就医;如由于误服药物导致中毒,应立即用开水催吐并寻求医生帮助进行进一步处理。

3. 生物性食物中毒生物性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了含有有害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的食品后引起的。

常见病原体包括贝类中的红潮藻、鱼类中的孤独菌和白肉杆菌等。

这些病原体会在人体内引起一系列不适反应。

(1)症状:生物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多种多样,取决于具体的感染源。

常见表现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发热以及皮肤过敏等。

(2)处理原则:及时将受污染的食品剔除,并寻求医生指导进行相应治疗;补充充足水分以防脱水;如有严重不适,立即就医并告诉医生可能存在于营养摄入中。

三、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为了避免食物中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是预防细菌交叉感染的有效方法。

食物中毒报告程序和要求

食物中毒报告程序和要求
食物中毒报告程序和要求
一、食物中毒相关概念
(一)食物中毒的定义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GB14938-94)定义:摄入了含有生 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 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 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
1、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 人体的病原体,使人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 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2、其中规定的中毒性疾病即指我们常说的食 物中毒。
发病数 19 16 26 28 8 % 68 57 93 100 28
4、检验结果 本次食物中毒调查共采集到样品8份,其
中病人肛拭 2 份,冷菜师傅大便 1份,酒宴剩
菜(冷菜) 2 份,砧板、菜刀、抹布各 1份。
其中冷菜师傅大便1份,病人大便2份,冷菜2
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而且带菌者、冷菜和 病人三者检出血清型别相同的副溶血性弧菌 (V.parahaemolyticus)。实验证明引起本次 食物中毒的病原体是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结 果见表4。
六、报告内容
一般食物中毒填写《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表》,逐级上报。 突发食物中毒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定 的内容进行报告。 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相关信息填写《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报告



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或者 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应当说明信息来源、危害 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措施。 进程报告,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 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结案报告,事件详细情况、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评 价,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 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

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

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了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后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症状。

食物中毒的诊断是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来确定的。

下面将介绍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以便及时准确地识别和处理食物中毒病例。

首先,食物中毒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进行。

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

在诊断时,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近期摄入的食物,以及与患者一同就餐的人是否有相似的症状。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食物中毒的原因和类型非常重要。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食物中毒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血液、粪便、呕吐物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毒素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来确定食物中毒的病原体。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且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食物中毒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有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与食物中毒相似,比如急性胃肠炎、胃溃疡等,因此在诊断时需要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可能性,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食物中毒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全面分析,以确定食物中毒的原因和类型。

只有准确地诊断了食物中毒,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保护患者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食物中毒同样重要。

人们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尤其是海鲜、肉类等易受污染的食物。

在烹饪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食品的加工和储存环节,避免食物受到二次污染。

此外,饮食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污染,保持饮食器具的清洁卫生。

总之,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及时准确地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在诊断食物中毒时需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食品安全意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食物中毒的认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在生活中经常遇到。

当我们食用被污染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时,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症状可以从轻微的胃部不适到严重的呕吐、腹泻甚至中毒性休克不等。

及早正确诊断食物中毒是非常重要的。

在医学领域,食物中毒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但这些症状并不特异,也可能是其他胃肠道问题的表现,因此需要结合相关的病史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确定诊断。

食物中毒的病史信息包括食用的食物种类、来源、时间、地点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

如果多人在同一餐厅食用相同的菜肴后出现相似的症状,那么很有可能是由于该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食物中毒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食物样品、呕吐物和粪便的培养和鉴定。

通过分离和鉴定食物中是否存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可以确定食物是否被污染,并进一步指导后续的治疗措施。

除了诊断食物中毒外,及时处理食物中毒也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处理原则:1. 脱水治疗:由于食物中毒引起的严重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身体脱水,因此及时补充体液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口服补液溶液、静脉输液等方式进行补液治疗。

2. 抗生素治疗:如果食物中毒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那么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

但要注意,使用抗生素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

3. 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对于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可以给予相应的止吐、止泻药物进行控制。

4. 饮食调理:在食物中毒期间,消化系统可能会受到较大刺激,所以在恢复期间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可以选择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逐渐恢复摄入固体食物,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食物中毒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了解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对于预防和处理食物中毒都非常重要。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英文名称】【标准编号】WS/T 83—1996 【代替编号】【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时间】1997-01-11【实施时间】1997-09-01【内容】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判定原则和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2引用标准GB 4789.12—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GB 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3诊断标准3.1流行病学特点3.1.1中毒食品多为家庭自制发酵豆谷类制品,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

3.1.2中毒多发生在冬春季。

3.1.3潜伏期一般为1~7d,病死率较高。

3.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头晕、无力、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伸舌困难、咽喉阻塞感、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头颈无力、垂头等,患者症状轻重程度和出现范围可有所不同。

3.3实验室诊断3.3.1从中毒食品(或患者粪便、血液)中检出肉毒毒素,并确定其型别。

3.3.2肉毒毒素的检测方法见GB 4789.12。

4判定原则4.1符合本标准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

4.2实验室诊断须从中毒食品中检出肉毒毒素,并确定其型别(如中毒食品未能采到,可采取患者粪便或血液进行检测)。

5处理原则5.1按GB 14938执行。

5.2给予相应型别的肉毒抗毒素治疗。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宏道。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英文名称】【标准编号】WS/T 86—1996 【代替编号】【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时间】1997-01-11【实施时间】1997-09-01【内容】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断标准、判定原则及处理原则。

食物中毒个案诊断及处理

食物中毒个案诊断及处理

常见食物中毒的诊断与处理龙岩市CDC一、卫生部关于2011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通报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189起,中毒8324人,其中死亡137人。

2011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情况月份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1 7 393 92 3 159 23 3 14 54 15 642 85 26 1366 136 16 650 87 21 635 158 29 1750 309 23 839 1610 22 982 1411 14 447 812 10 447 9合计189 8324 1372011年全国食物中毒原因分类中毒原因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微生物性78 5133 14化学性30 730 57 有毒动植物及53 1543 51毒蘑菇不明原因或28 918 15尚未查明原因合计189 8324 1372011年全国食物中毒场所分类情况中毒场所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集体食堂44 2733 4家庭86 2576 99 饮食服务单位28 1516 3 其他场所31 1499 31合计189 8324 137 2011年,全国发生学生食物中毒事件26,中毒1947人,死亡1人。

其中20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

第一季度发生1起,是因一学校集体食堂的豆角未炒熟导致毒扁豆碱中毒46人,无死亡。

第二季度有2起分别为学生自采蓖麻子造成的36人中毒以及因误食亚硝酸盐污染食品造成的76人中毒。

第三季度有1起是因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

出现死亡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是2011年10月发生在西南地区某省一所农村小学的一起毒鼠强中毒事件,22人中毒,1人死亡。

2011年,全国发生剧毒鼠药中毒事件9起,中毒193人,26人死亡,多发生在家庭。

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物中毒概念食物中毒指摄入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摄入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急救处理

食物中毒急救处理

食物中毒急救处理引言概述: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或接触到有害微生物、毒素或化学物质后引起的一系列不适反应。

食物中毒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有效减轻中毒者的症状,甚至挽救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物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

一、中毒症状的判断与处理1.1 观察症状:食物中毒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发热等。

有时还会出现皮疹、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观察中毒者的表情、皮肤颜色、呼吸情况等,以便判断中毒的类型。

1.2 立即处理:一旦发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将中毒者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确保其安全。

如果中毒者有意识且能够吞咽,可以让其饮用大量清水,以稀释毒素或化学物质。

但对于有意识但无法吞咽的中毒者,应避免让其喝水,以免引起窒息。

1.3 寻求医疗帮助:无论中毒症状轻重,都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在等待医疗救援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联系中毒者所摄入的食物或物质的生产商或供应商,以便了解更多的信息,以便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处理。

二、常见食物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2.1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中毒。

处理方法包括饮用大量清水以稀释毒素,避免进食固体食物,及时就医并接受抗生素治疗。

2.2 食物中毒性感染:某些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如寄生虫或病毒,摄入后会引起感染。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食用该食物,饮用大量清水,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2.3 化学物质中毒:某些食物中可能含有有害的化学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

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食用该食物,饮用大量清水以稀释毒素,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中毒原因,以便医生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

三、食物中毒后的护理与恢复3.1 休息与补水:中毒后,中毒者需要充分休息,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排除毒素。

同时,饮用大量清水可以帮助稀释毒素,促进排毒。

3.2 饮食调理:中毒后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蔬菜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General principle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food poisoning)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本标准适用于食物中毒。

2引用标准
GB 478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
GB 500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3术语
3.1食物中毒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3.2中毒食品
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3.2.1细菌性中毒食品:指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

3.2.2真菌性中毒食品: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

3.2.3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二种:
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
b.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鲐鱼等)。

3.2.4植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三种:
a.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
b.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做食品(如木薯、苦杏仁等);
c.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等)。

3.2.5化学性中毒食品,主要有四种:
a.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
b.指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c.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d.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

4诊断标准总则
4.1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4.1.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

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4.1.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4.1.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1.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1.5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4.2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细菌性或真菌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或真菌性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4.2.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4.2.2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4.2.3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

4.3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动物性或植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4.3.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4.3.2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4.3.3形态学鉴定资料;
4.3.4必要时应有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进行检验的资料;
4.3.5有条件时,可有简易动物毒性试验或急性毒性试验资料。

4.4化学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4.4.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4.4.2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4.4.3如需要时,可有病人的临床检验或辅助、特殊检查的资料;
4.4.4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

4.5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可疑中毒食品后引起的食物中毒,由于取不到样品或取到的样品已经无法查出致病物质或者在学术上中毒物质尚不明的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4.5.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4.5.2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注:必要时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4.6食物中毒患者的诊断
由食品卫生医师以上(含食品卫生医师)诊断确定。

4.7食物中毒事件的确定
由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确定。

5技术处理总则
5.1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5.1.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

5.1.2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

5.1.3对病人的急救治疗主要包括:
a.急救:催吐、洗胃、清肠;
b.对症治疗;
c.特殊治疗。

5.2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
5.2.1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

5.2.2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

5.2.3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5.3对中毒场所采取的消毒处理
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