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有哪些一般人不知道的秘密

合集下载

鲁迅先生讽刺社会的文章语录经典

鲁迅先生讽刺社会的文章语录经典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2、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随感录》鲁迅说:“能做事的做事,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竞没有炬火,我便是唯的光。

”想起来如今很多创业成功的大佬,也是在片黑夜中,自顾自地努力发亮,终成了一道最亮的光。

3、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

4、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5、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6、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7、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8、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9、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10、删掉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

11、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

12、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13、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14、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

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15、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16、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7、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18、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19、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20、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21、假使一个人的死亡,只是运动神经的废灭,而知觉还在,那就比全死了更可怕。

鲁迅的故事传奇 探秘他的人生经历

鲁迅的故事传奇 探秘他的人生经历

鲁迅的故事传奇探秘他的人生经历鲁迅,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文化发展。

他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他的人生经历也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秘鲁迅的人生经历,以揭示他的传奇故事。

一、早年生活鲁迅,原名周树人,生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富裕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个地主,家庭背景使得他从小就享受了富足的生活。

然而,他的父亲在他九岁的时候突然去世,这一突变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的下滑让他失去了富贵的生活,也让他对社会的不公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求学经历在鲁迅的求学经历中,最为重要的是他的日本留学。

他在上海的一所小学读书,随后考入名门学校南京大学。

在南京读书期间,他开始接触到一些新思潮,如进化论和民主主义思想,这进一步加深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受到这些新思潮的影响,他决定去日本留学,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三、文学创作在鲁迅的人生中,他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鲁迅以其真实、生动的的写作风格,深入人心。

他的作品大多以社会问题为主题,揭露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他以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通过他的作品,人们看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鲁迅,也看到了一个曾经无人问津的社会现实。

四、社会参与和政治观点除了文学创作,鲁迅还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并展现了自己的政治观点。

他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成为一位积极的文化活动家。

他关注社会的不公,大声疾呼要求改革。

他抨击封建制度、帝制统治,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尽管他的声音有时被扼杀,但他的观点和行动激发了许多人的觉醒,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学术世界的认可鲁迅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而受到了学术界和后人的广泛认可。

他被誉为“文坛巨擘”,其作品被奉为经典,并被广泛翻译成世界上多种语言。

他以自己的力量,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创了一条独具鲁迅特色的文化之路。

六、生命的结束然而,鲁迅的故事在他渐渐衰老的时候来到了尽头。

你所不了解的鲁迅先生

你所不了解的鲁迅先生

• 他爱看电影,几乎可从影迷升格为 影狂。鲁迅到43岁时才首次观看影 片,但一看而不可收。鲁迅后期(4655岁)在上海生活的9年内,共观看电 影142场。其中1934年37场,1935年 36场,1936年秋季病危前19场。这 三年平均起来几乎每周一场。好电 影不轻易错过,甚至一看再看;而 且大都是率领家小、呼亲唤友,数 人驱车同去!有趣的是,在国外引 进的电影里面,他最爱看的是大自 然丛林草莽的野兽影片(相当于近来 的“动物世界”。鲁迅今若健在, 定是赵忠详的由他亲自 设计的。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 “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 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 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 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 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北京大学在 2007年修改了标志,在鲁迅先生设计校徽图案 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形似瓦当, 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 吸烟、喝酒、饮茶可谓是鲁迅 的“三瘾”。他的烟瘾一向很 大,在北京的时候,他吸的总 是哈德门牌的拾支装包。他夹 烟的姿势很特别:用大拇指和 四个手指拿香烟,而不是夹在 食指和中指中间(窃以为有现 代黑社会老大的风范)。还有 一点很有趣,在人前吸烟的时 候,他总是从他那件灰布棉衫 里去摸出一支来吸,他似乎不 喜欢将烟包先拿出来,然后再 从烟包抽出一支,而再将烟包 塞回袋里去。他这脾气,一直 到了上海,仍没有改过。不晓 得是怕麻烦呢,抑或怕人家看 见他所吸的烟低劣,觉得没面
• 鲁迅还喜欢习武,他曾在留学日本时学 过柔道,回国后在绍兴府中学堂执教。 一次夜行,经过一处荒凉的坟地,忽见 一惨白形同鬼魅的东西在前挡道,鲁迅 赶前去飞起一脚,直踢得那家伙跄踉倒 地,抱头鼠窜,原来是一个装神弄鬼的 盗墓贼。鲁迅虽瘦削,但功力略见一斑。 你知道吗?鲁迅是一个收藏 家,他收藏的碑拓达4700多 种

关于鲁迅的冷门资料

关于鲁迅的冷门资料

关于鲁迅的冷门资料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除了他的作品和思想,鲁迅的一些冷门资料也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索。

首先,我们可以从鲁迅的家庭背景入手。

鲁迅的父亲鲁兴祖是一位富有的地主,他在家族中拥有很高的地位。

然而,鲁迅的父亲并没有将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传承给他,而是选择了一个与家族传统不同的道路。

这种选择对于鲁迅的成长和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从小就接触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陋,这也成为了他后来作品中的重要主题。

其次,鲁迅的学术背景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虽然他以文学家和思想家的身份为人所熟知,但他的学术背景却与文学无关。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主要学习的是医学,他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医学专业,并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这个冷门的事实让我们对鲁迅的多元才华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的医学背景也使得他在描写人物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时更加细腻和准确。

另外,鲁迅的翻译工作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还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

他翻译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将它们引入中国文化圈,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翻译作品包括《红与黑》、《战争与和平》等经典之作。

通过翻译工作,鲁迅不仅丰富了中国读者的阅读选择,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艺术的启示。

此外,鲁迅的个人生活也有一些有趣的冷门资料。

他是一个非常勤奋和自律的人,每天都有固定的作息时间。

他早上会起床锻炼身体,然后专注于写作和研究工作。

他的工作室里摆放着一张简陋的木桌和一把老式的木椅,这是他创作的地方。

他的生活简朴,几乎没有奢华的享受。

这种朴素的生活态度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都源于对真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最后,我们还可以关注鲁迅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影响。

鲁迅是一位积极参与社会运动的人,他关注社会问题,呼吁改革和进步。

他参与了五四运动,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鲁迅先生的三个有趣的小故事

鲁迅先生的三个有趣的小故事

鲁迅先生的三个有趣的小故事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和思想界。

除了写作外,鲁迅先生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鲁迅先生的三个有趣的小故事。

一、鲁迅先生的“水泥墓”
鲁迅先生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墓地自然也是备受关注的。

据说,鲁迅先生的墓地最初是由一位工人用石头筑成的,但由于石头容易被人盗走,后来鲁迅先生的墓地就改成了用水泥筑成。

这个被称为“水泥墓”的墓地,成为了鲁迅先生的标志之一。

二、鲁迅先生的“烟灰缸”
鲁迅先生是一个有着浓厚烟瘾的人,他几乎每天都要抽很多香烟。

据说,鲁迅先生的烟灰缸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

他的烟灰缸不是普通的烟灰缸,而是一个由他自己设计的,可以旋转的烟灰缸。

这个烟灰缸不仅可以旋转,还可以自动清理烟灰,让他更方便地享受他的香烟。

三、鲁迅先生的“狗”
鲁迅先生是一个爱狗之人,他的家里曾经养过一只名叫“年糕”的狗。

据说,“年糕”是一只非常聪明的狗,它可以听懂人类的语言,并且能够按照人类的指令行动。

鲁迅先生非常喜欢这只狗,他甚至在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爱我的狗,它是我的好朋友。


总之,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的生活中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不仅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和思想,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他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的故事传奇 探秘他的人生经历

鲁迅的故事传奇 探秘他的人生经历

鲁迅的故事传奇探秘他的人生经历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作品以其鲜明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深刻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然而,鲁迅的人生经历同样也充满了传奇与探秘。

本文将深入挖掘鲁迅的人生经历,带领读者走进他的故事传奇。

一、生于多事之秋1881年9月25日,鲁迅(原名周樟寿)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是一名知识分子,也是一位律师,家庭背景给了鲁迅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在他出生的时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剧变和动荡。

列强的侵略、政治腐败以及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给鲁迅的童年蒙上了阴影。

他从小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面,这也让他对社会问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二、求学之路鲁迅在家乡绍兴读完中学后,随即赴日本留学。

在那里,他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预科、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从而开始了他的医学之路。

然而,鲁迅选择医学并不仅仅是出于兴趣。

他认为,通过医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揭示中国社会的疾苦。

医学的学习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素养。

三、文学启蒙与创作之路在东京帝国大学求学期间,鲁迅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学作品,这对于他的文学启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鲁迅的第一篇重要文学作品《狂人日记》于1918年发表。

这篇作品从一个疯子的视角出发,直击旧社会的种种荒诞与愚昧。

在接下来的创作中,他写出了《阿Q正传》、《药》、《故事新编》等一系列作品,以其犀利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丑陋和黑暗。

四、社会运动家的身影除了文学创作,鲁迅还是一位积极参与社会运动的活动家。

他关注和热爱中国的命运,以自己的行动表达对社会不公与封建制度的抵抗。

鲁迅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并借此平台发起了“五四运动”。

这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发了一代年轻人的爱国情感和思想觉醒。

五、晚年与遗产在晚年,鲁迅因为对国民革命的希望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期望,参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

然而,鲁迅并未亲眼见到中国的解放,他于1936年10月19日因病去世,享年55岁。

鲁迅的趣闻10字

鲁迅的趣闻10字

鲁迅的趣闻10字鲁迅,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翻译家,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虽然鲁迅的文学作品和思想启示更为广为人知,但他个人的趣闻也有着不少趣味性和有趣的故事。

下面就提取出鲁迅的十个趣闻,展开介绍。

1. 鲁迅的笔名最初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来改名为周树人,再后来才改名为鲁迅。

他最初的笔名“如山”是从他的朋友王庚的笔名借来的。

当时鲁迅正在医学院读书,与王庚相识后常常一起写作谈论文学,王庚就借给了鲁迅他的笔名“如山”来使用。

后来,鲁迅开始发表一些文学作品,采用的就是这个笔名。

2. 鲁迅曾经在北京买了两把安提瓜木椅子鲁迅做事情一向认真,这点连他的家居用品也不能幸免。

有一次他在北京买了两把安提瓜木椅子,但是这两把椅子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却是相当昂贵的,因此他一眼就爱上了它们。

这两把椅子也成为了他家居中最珍爱的物品之一,他还写信给妻子要求把它们小心保管。

3. 鲁迅的小说《药》在遭遇官方审查时逃过一劫鲁迅的小说《药》曾因为涉及教唆自杀被禁止,但后来却因为文秘局的失误而得以流传。

当时,文秘局的官员认为小说涉及吸食鸦片,因此将其扣押,直到一名官员误将其混进了锅炉中,才使得这个文件得以公开。

这部小说也成为了鲁迅现代主义思想和文学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4. 鲁迅和妻子朱纯亦因文章认识鲁迅的妻子朱纯亦是一位作家。

1912年,当时鲁迅已经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而朱纯也正好在那个时候进入苏州高淳的女子师范学校。

这两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自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交往,也在为文学事业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5. 鲁迅自语习惯鲁迅的自语习惯在当时的社交场合中算是比较独特的。

他在写文章时也会念出来听,因此常常被周围的人误以为是在和自己谈话。

由此可见,他是非常生动、执着的一位作家。

6. 鲁迅痴迷于收集不同版本的《红楼梦》鲁迅一生痴迷于收集不同版本的《红楼梦》。

他认为,这部巨著中的每一句话都很有价值,并且需要不断地去阅读和品味。

鲁迅不为人知的冷知识

鲁迅不为人知的冷知识

鲁迅不为人知的冷知识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虽然大家对他的文学作品非常熟悉,但关于他的一些冷知识可能并不为人所熟知。

以下是一些关于鲁迅的冷知识:
1. 穿搭达人:鲁迅其实是个隐藏的穿搭达人。

他的一些衣着搭配独具风格,例如他曾穿过开衫毛衣外套,内搭深V领毛衣和中式立领衬衫,再配上大皮带和黑西裤。

这种搭配方式在当时是相当前卫的。

2. 法律世家出身:尽管鲁迅以文学成就闻名,但他其实是出身于一个法律世家。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从事法律工作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的思想和写作。

3. 独特的幽默感:鲁迅以犀利的笔锋和深刻的讽刺著称,但其实他也有着独特的幽默感。

例如他曾调侃自己的鼻子因为经常“碰壁”而变塌了,这种自嘲式的幽默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4. 对课趣事: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有一项功课叫“对课”。

有一次,一个同学偷看了先生的对课题目“独角兽”,就悄悄问鲁迅对什么好,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对‘四眼狗’最妙。

”同学竟真以此回答寿先生,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闻言大怒。

而鲁迅则在一旁以书遮脸,憋笑憋得很辛苦。

这些冷知识展示了鲁迅不同的一面,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有哪些一般人不知道的秘密?他是几十年来中国学生最痛恨的历史人物前三,是学校教室墙壁上的刷屏之王,是语文课本里永远的戏霸,是各种书店里的镇店之宝。

同时,他是所有政治领袖各类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之一,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一百多年来的头号扛把子。

他还是中国媒体的话题之王,中国文化影视学术界的超级IP,靠骂他出名的人排成串,而靠研究他吃饭的有2万人之多。

这么说吧,只要是中国人,只要有关读书,你就绕不开这位先生。

众所周知,书单君的本职工作,也是写东西。

虽然这位老先生在书单君最需要长身体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期摧残了我那么久,可是,摸着良心说话,今天我还能够靠着一点码字的基本功生存在这个世界,老先生功莫大焉。

在这个晴朗的秋日,书单君再也不能装作看不见,偷偷避开这位大神了。

因为今天就是老先生的生日(9月25日),而下个月,马上就是他逝世八十周年纪念日(10月19日)。

不过,书单君不想谈他的文章、思想,相信大家对这些早就看腻了。

我想说的是,我们对鲁迅的遗产太过了解,以至于忘记了真去了解这个人。

在生活中,若想要跟一个人做朋友,肯定不能只是仰慕他的文字,你还要知道他的其他方方面面,那才是了解一个立体的丰满的人。

所以,我想和“书米”们分享的,是真实世界里的鲁迅,是那个杂七杂八的鲁迅,是那个好玩儿有趣,七情六欲甚至远高于一般人的鲁迅。

看完之后,你会不会也像我一样感叹一句,哦,原来你居然是这样的鲁迅呀。

谈起鲁迅,印象中,他应该是这样儿的:老先生须发直立、横眉怒目的头像,简直是晚近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之一。

可是,至少有不下十个他的朋友回忆说,真实的鲁迅并不严肃,甚至是一个大逗逼。

老先生去朋友家玩儿,兴致一好,就在地板上打旋子,同时还乐不可支,严重话痨(那画面太美),要知道,他当时可是五十多岁的人。

所以,真实的鲁迅应该是这样的吧。

除了横眉冷对照,关于鲁迅,我们还会想起的,大概就是中学时代背过的那堆头衔: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前面还要加一个伟大的。

同时,加在老先生身上的符号也太多了,斗士、勇士、先驱、导师……天,估计压得九泉之下的周树人根本喘不过气来。

可是,书单君下面要给你列的,都是一些新“标签”。

(我猜想,没准它们才是老先生本人更得意的。

)一、视觉艺术天才说鲁迅是文字天才,你想来不惊讶,毕竟他小说、杂文、散文乃至学术文章无一不精,我们对鲁迅的了解大部分也局限于他在文字领域的造诣。

可是,我要说的是,鲁迅不仅是文字天才,还是视觉艺术天才。

据说,如今大学书籍装帧专业的老师都推鲁迅为中国书籍装帧第一人,而平面设计界对老先生的设计作品同样推崇得无以复加。

民国初年,鲁迅还在北洋政府教育部当科长,就被政府要求去设计中华民国国徽,想像一下,得是什么样的公认水准,才会给他这样的重要任务。

▲鲁迅和许寿裳、钱稻孙合作设计的中国民国国徽图样中国最著名学府北京大学延用一百年的经典校徽,也是这位老兄1917年设计出来的。

按照设计界的专业评价,这一设计以中国传统建筑部件瓦当为灵感来源,以篆书为主要字体稍稍进行了变体。

同时,“北”和“大”两个字构成元素完全一致,都是“北”的一部分,没有割裂感。

可以说,这个校徽完全匹配得了北大的地位和理念,也成了中国校徽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

谈到书籍装帧设计,你更是得服鲁迅。

他一生设计了60多个书籍封面,个个典雅蕴藉,同时又极有时代感。

比如,《而已集》封面:《心的探险》封面:他还设计过一只有自喻用意的猫头鹰,这些都是中国书籍装帧史上的经典。

说到视觉艺术,怎能忽略先生大名鼎鼎的书法呢。

老先生的书法,不管你懂不懂,都能感觉,就是那个味儿,就是好看。

在拍卖市场上,鲁迅墨宝基本都是天价,可绝不是因人而贵。

他的书法融治篆隶,用郭沫若的话说:“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

远逾宋唐,直攀魏晋。

”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所谓影像时代,文字的很多功能被视觉元素代替。

像鲁迅这样的天才,既精通文字,又精通美术、设计、书法,如果他生在当下,那简直是要逆天的节奏!二、花样文艺潮男世人刻板印象里,大概鲁迅这人,哪怕不是那么严肃,估计平常也至少是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吧,宅着、闷着,写点文章,练练字儿什么的。

那可真搞错了。

鲁迅不仅不闷,还极喜欢交游。

甚至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这哥们儿从来都是屹立潮头的花样文艺潮男。

▼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的毕业照老先生虽然穿衣服经常不太注意,可是他的发型和胡子,包括他长衫加西裤的搭配在当时可都是潮流打扮。

▼瞧这混搭层次还不只是衣服,他整体的生活方式都透着闷骚气质。

他对收藏的痴狂程度,说出来估计会吓到你。

鲁迅在教育部当公务员的时候,每周都要去北京琉璃厂,在14年的北京生活中,此君去了琉璃厂480多次,收藏了大量的石刻、版画、拓片、信笺乃至古钱币。

▲鲁迅藏山东汉代画像石拓本终其一生,他收藏了图书、碑帖3800多册,外国版画原拓作品2100多幅,石刻拓片6000多种,共购入古钱币数百枚(天,想想都眼红)。

▲鲁迅所藏南宋端平通宝要论日记狂人,鲁迅说自己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此君从1912年记日记到1936年去世,一共留下700万字的日记(今天的文艺青年都得汗颜死)。

在其他生活情趣上,鲁迅同样“会玩儿”。

他极讨厌传统戏曲,却是一个电影狂人。

我翻看过鲁迅日记,1934年,他一共看了34部电影,1935年,看了30部,他在死去的1936年里居然也看了17部。

据许广平回忆,鲁迅还特别爱坐小汽车。

大文豪对现代科技充满了兴趣。

想像一下,1930年代的上海滩,住在租界的老先生几乎每一两周都要坐一台小汽车去到电影院看一部电影,再坐着小汽车心满意足地回家,在当时,简直潮爆了。

三、撩妹高手终于要说到先生最为隐秘的部分了。

多少道德家要把先生捧上神坛,我总觉得,不过是因为这对他们有各种好处。

可是,无论是谁,无论他是什么地位,只要他是人,总不会逃过人生里看上去最隐晦,可其实又是最重要的几个东西,比如性、家庭与财产。

先生从不掩饰自己的七情六欲。

在死之前,他留下了著名的遗言:“让他们怨恨去吧,我一个都不宽恕”。

在他所有文章里,你都能看出,写下那些文字的,是一个情感非常充沛的人。

他的情感如此细腻,情商如此之高,对世态人情洞察如此透彻,同时,又有那么牛逼的文才,那么多文艺技能包,你说,这样的人怎能不多情呢?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鲁迅,这个身高可能不足1米6的短腿欧巴,虽然一生克制着自己的情欲,但他的确是一个撩妹高手。

首先,鲁迅先生深谙高冷幽默范儿对小女生的致命吸引力。

新文化运动时的他,正处三十六七岁男人的黄金年龄。

在高等女子师范授课,开讲前一脸严肃,讲课时却段子不离口。

学识极好,口才极好,一股绍兴口音居然也徒增魅力,可是讲完之后复归高冷,不理学生,一溜烟就跑。

这种高冷范儿就是许广平向他写信的撩拨起点。

双方你来我往,书信不断,成为日后有名的《两地书》。

可是,鲁迅许广平的书信不同于徐志摩,不同于郭沫若,也不同于同时代的多数著名情书。

他从不感情泛滥,至多使用一两个爱称,比如昵称许广平为“小鬼”“害马”,当然,他也不讲什么大道理。

后人有分析认为,鲁迅给许广平的书信过于硬。

我倒不这么看。

一来,书信里亲昵的话有些应该做过处理,二来,鲁迅的那种书信里的方方面面的话痨和偶尔的撩拨对于比他小18岁的许广平来说恰恰是合适的,符合当时双方的地位和年龄差距。

在这段感情中,你会发现看上去主动热情的是许广平,但其实鲁迅牵着那条线,他是真正的主动方。

考虑到年龄,自己已有的包办婚姻以及师生恋这样的关系,鲁迅其实一直保持克制,但在克制中暗埋草蛇灰线。

鲁迅一生风流韵事并不多,有传闻的几个中最著名的,当属萧红。

我以为,不管有意无意,鲁迅和萧红之间应当有某种情愫。

因为,他对萧红实在太偏爱了。

当时的鲁迅,是声名赫赫的大文豪,而萧红不过是一个刚刚发表了几篇短篇小说的文坛新人。

相比较与许广平的关系,鲁迅此时和萧红其实更加难处,因为差距过大,反而容易拘泥于客套,无法深交。

但你看,鲁迅愣是把萧红变成了大朋友与小朋友的关系,甚至有某种暧昧感。

这是目前可考的,鲁迅萧红交往比较确凿的一个对话场景,我觉得很有意思,鲁迅不大会顺着女生,但又很详细地告诉你他的观察。

其实等于是说,我有仔细看你,看你的衣服,其实就是对你的身体有兴趣,这里面有了暧昧的意味。

还有一个比较确凿的对话场景也比较经典。

仔细想想,当时的场景应当蛮有趣,三个人的关系中一定藏着某种张力。

总的来说,鲁迅在情欲上是一个比较节制乃至压抑的人。

他生性风流,谙熟撩妹术,但又不大使用这些技能包。

在今天看来,其实是个很有魅力的禁欲系大叔。

四、赚钱养家小能手除去撩妹术,我还有一个特别有兴趣的部分,那就是鲁迅的生存术。

讲实话,这是我更佩服他的地方。

鲁迅其实并非什么高学历出身,家庭背景还可以,但家道到他父亲时已经衰落。

他是家中长子,还得负担老母亲、朱安(包办婚姻的妻子)的生活,早期混北京的时候,他还得照顾二弟周作人,以及后来的三弟周建人。

▲周氏三兄弟,左起:周建人、周树人、周作人我们千万不要觉得,鲁迅就是一个落魄潦倒的文艺男,或者各种败家养不活自己到处谄媚求荣的丑恶文人。

鲁迅从来不是徐志摩,不是郭沫若,不是萧军。

老先生这辈子一直把自己和家族的生存立命扛在肩头,他长袖善舞,善于通过各种交际兑换资源,应当说,自从他到了北京之后,周家一直就物质上宽裕体面,到其后期更是物质优渥,地位优越。

我们可以看看他这辈子挣了多少钱。

按照一份权威研究的说法,前期即北京时期,鲁迅以公务员为主要职业,到处写稿赚稿费,到大学做兼职教授。

换算一下,他在这段时期的平均月收入,相当于2009年物价水平的2万元。

中期即厦门广州时期,鲁迅辞去公务员职业任专职教授,平均月收入相当于2009年的3万元。

后期即上海时期,他没有任何公职,是完全的自由撰稿人。

这一阶段,仅靠稿酬,月收入大约相当于2009年的4万多。

▲鲁迅在北京购置的四合院我们不要忘记的是,鲁迅在几十年中还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同时还购置了很多图书,资助了很多青年。

以上这些,都没计算到鲁迅财产中。

总之,在民国时期,鲁迅及其一家都是中产阶级以上的生活水平。

而这些,对于不太愿意跟当时的官商同流的鲁迅来说,几乎都是他辛辛苦苦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挣来的。

他做了大量的兼职,一辈子写了无数稿件,利用各种人际关系(最典型的如同乡蔡元培),为自己及家人谋出路。

说鲁迅是赚钱养家小能手都说轻了,他应当算是赚钱养家的高手。

重点是,鲁迅对自己的家人从不苛刻,在与弟弟闹翻之后,他把自己在北京八道湾购买的四合院留给了周作人(一套北京二环四合院,天,得多值钱那)。

行文至此,鲁迅,那个大名如雷贯耳但好像从未走近的古怪文豪,那个56岁就因为肺病早逝死后却影响无数人的老先生,你大概没那么陌生了吧。

视觉艺术天才、花样文艺潮男、撩妹高手和赚钱养家小能手。

每写一部分,我都要查好几遍资料,写着写着,中途总是特别想笑,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