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word精品
胸膜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胸膜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胸膜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胸膜是覆盖在胸腔脏器表面和胸壁内的一层薄膜。
胸膜病变是指影响胸膜的各种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胸膜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
一:胸膜积液胸膜积液是指胸膜腔内积聚过多的液体。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1. 侧位胸片示胸膜腔模糊,并显示一定的液平面。
2. B超检查可见液体积聚,有压迹反应。
3. CT扫描可显示胸膜腔内液体积聚,可帮助确定积液的性质和范围。
二:胸膜增厚胸膜增厚是指胸膜的厚度异常增加。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1. 侧位胸片示侧胸壁弧线变直。
2. B超检查可见胸膜腔增厚区域呈低回声。
3. CT扫描可显示胸膜腔内增厚区域,可进一步评估增厚的程度和范围。
三:胸膜钙化胸膜钙化是指胸膜内沉积钙盐的情况。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1. 侧位胸片示胸膜内出现散在或团块状钙化影像。
2. CT扫描可显示明显的胸膜钙化区域,钙化密度高。
四:胸膜增生胸膜增生是指胸膜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胸膜增厚。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1. 侧位胸片示胸腔内胸膜增厚、胸膜弧线变直。
2. B超检查可见胸膜腔增厚区域呈低回声。
3. CT扫描可显示胸膜腔内增厚区域,帮助评估增生的范围和程度。
五:胸膜肿瘤胸膜肿瘤是指胸膜内恶性或良性肿瘤的存在。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1. 侧位胸片示胸腔内胸膜增厚、胸膜弧线变直。
2. B超检查可见胸膜腔增厚区域呈低回声。
3. CT扫描可显示胸膜腔内增厚区域,帮助评估肿瘤的范围和邻近组织的受累情况。
附件:1. 胸膜积液CT图像示例2. 胸膜增厚B超图像示例3. 胸膜钙化侧位胸片示例4. 胸膜增生CT图像示例5. 胸膜肿瘤B超图像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积液:胸腔或其他腔隙内异常积聚的液体。
2. 增厚:组织或器官的厚度异常增加。
3. 钙化:组织或器官内钙盐的沉积。
4. 增生:组织或器官的细胞数量的增加。
胸膜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1.胸腔积液多种疾病可累及胸膜产生胸腔积液。
病因不同,可以是感染性、肿瘤性。
变态反应性,也可以是化学性或物理性。
液体性质也不同,可以是血性、乳糜性、胆固醇性,也可以是脓性。
可以是渗出液,也可以是漏出液。
X线检查:(1)游离性胸腔积液(free pleural effusion):少量积液最先积聚于位置最低的后肋膈角,因而站立后前位检查多难以发现。
液量达250ml左右时,于站立后前位检查也仅见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
随液量增加可依次闭塞外侧肋膈角,掩盖膈顶,其上缘在第4肋前端以下,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凹面。
中量积液上缘在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第2肋前端平面以下,中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图9-17a)。
大量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
有时仅见肺尖部透明,可见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
(2)局限性胸腔积液(localized pleural effusion):包裹性积液(encapsulated effusion)为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的某一部位,多见于胸下部侧后胸壁。
切线位片上,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之半圆形或扁丘状阴影,其上下缘与胸壁的夹角呈钝角,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常见于结核。
(3)叶间积液(interlobar effusion)为局限于水平裂或斜裂的叶间裂积液,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游离性积液并存。
发生于斜裂者,正位X线检查多难以诊断,侧位则易于发现,典型表现是叶间裂部位的梭形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游离性积液进人叶间裂时多局限于斜裂下部,表现为尖端向上的三角形密度增高影。
叶间积液可由心衰或结核引起,少数肿瘤转移也可表现为叶间积液。
(4)肺底积液(subpulmonary effusion)为位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腔积液.右侧较多见。
被肺底积液向上推挤的肺下缘呈圆顶形.易误诊为横隔升高。
肺底积液所致的“横隔开高”圆顶最高点位于偏外l/3,且肋膈角深而锐利.可资鉴别。
胸膜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胸膜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胸膜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范本:________1.胸腔积液:________a.轻度积液:________在胸腔的一侧可见少量积液,影像上表现为胸膜下轻度模糊。
b.中度积液:________在胸腔的一侧可见中等量积液,影像上表现为胸膜下模糊且边界清晰。
c.大量积液:________在胸腔的一侧可见大量积液,影像上表现为胸膜下严重模糊并且液体占据大部分胸腔。
2.胸膜增厚:________a.局限性胸膜增厚:________影像上表现为胸膜局部区域增厚,且边界清晰。
b.弥漫性胸膜增厚:________影像上表现为胸膜全面增厚,且边界模糊。
3.胸膜结节:________a.单个结节:________在胸腔的一侧可见一个或多个胸膜结节,影像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阴影。
b.多发结节:________在胸腔的一侧可见多个胸膜结节,影像上表现为散在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
4.胸膜钙化:________a.线状胸膜钙化:________影像上可见胸膜呈线状钙化,形态规整。
b.斑点状胸膜钙化:________影像上可见胸膜呈斑点状钙化,形态零散。
5.胸膜肿块:________a.单个肿块:________在胸腔的一侧可见一个或多个胸膜肿块,影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
b.多发肿块:________在胸腔的一侧可见多个胸膜肿块,影像上表现为散在分布的边界清晰的肿块。
6.胸膜夹层积液:________影像上可见在胸腔内形成的夹层积液,呈现为胸膜下两个密度不同的积液。
7.坏死性胸膜炎:________影像上可见胸膜下或胸腔内存在坏死组织,呈现为胸膜下高密度阴影。
附件:________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本文档无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胸部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1

右上叶肺不张
右下叶肺不张
右中叶肺不张
左上叶肺不张
右肺上叶不张
右
上 叶 肺 不 张
左上叶不张
左 上 叶 中 央 型 肺 癌 左 肺 上 叶 不 张 左肺叶不张右中叶不张
右中叶肺不张
右肺下叶不张
第一节 支气管阻塞性改变
– 3、肺段不张或肺小叶不张:
• 表现为三角形致密影,基底向外,尖端
包裹性积液-左侧后壁。
(二)限局性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2、叶间积液:
– 表现为叶间裂隙处的梭形致密影, 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梭形阴影的两尖 端与叶间裂相连。 – 大量叶间积液时,表现为叶间裂隙 的球形阴影; – 游离积液进入叶间时(斜裂下部) 表现为尖端向上的三角形阴影。
少量胸腔积液
(一)游离性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2、中等量积液表现:
– 患侧肺野下部呈 外高内低边缘模 糊的弧线影,密度外高内低,下高 上低。 – 膈肋角消失,膈肌界限不清; – 纵隔向健侧移位。
中量游离性胸腔积液-外高内低边缘模糊的弧线影。
胸腔积液(中量)。
卧位胸腔积液
三、肺门密度增高 – 凡引起肺门增大者;肺门支气管及血管周围间 质内病变所致,病毒肺炎、间质肺水肿等。
肺门移位—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肺
门 密 度 增 高 #
间 质 性 肺 水 肿
第四节 胸膜病变--胸腔积液
一、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 游离性:少量 中等量 大量 局限性: – 包裹性积液(encapsulated effusion) – 叶间积液( interlobar effusion) – 肺底积液( subpulmonary effusion) – 纵隔包裹性积液( mediastinal encapsulated effusion)
胸膜病变X线表现

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
胸膜炎性纤维素渗出、肉芽组织增生、外伤出血机化均可引起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胸 膜增厚pleural thickening与粘连adhesion常同时存在。轻度局限性胸膜肥厚、粘连多发生 在肋膈角区。胸膜钙化cealcification多见于结核性胸膜炎、出血机化和尘肺。
X线检查:局限胸膜肥厚、粘连常表现为肋膈角变浅、变平、膈运动轻度受限。广泛胸膜 肥厚粘连时,可见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肺野密度增高,肋膈角近似直角或闭锁, 横膈升高且顶变平,横膈运动微弱或不动,纵隔可向患侧移位。胸膜钙化时在肺野边缘呈 片状、不规则点状或条状高密度影。包裹性胸膜炎时,胸膜钙化可呈弧线形或不规则环形。
胸膜钙化影 像学特征
·肋软骨边缘钙化
①胸膜钙化可为点状、线状、条状、片状或多数钙化斑聚集成的斑块状,密度甚高。CT片中其 CT值通常为100HU以上。在大片增厚的胸膜影中的钙盐沉着多在近脏层胸膜处,且成条状分布。 如在侧胸壁处的胸膜增厚并有钙化,则在正位胸片中可见钙化阴影与胸壁之间有一层软组织影 即增厚的胸膜影。 ②有的胸膜钙化呈套壳样包在脏层胸膜外面,与骨性胸廓间有一定的距离。 ③在胸壁包裹积液中的钙化多为斑点状且聚集成圆形或卵圆形,不同的斜位检查可显示钙化在 胸膜面而不在肺野内。 ④尘肺中的胸膜钙化常呈条状或斑片状,双侧性分布的多见。横隔胸膜钙化为其特征。
斜裂积液
肺底 积液
肺底积液:液体聚积在肺底与膈之间,右侧多见。
•
包裹性积液
影像学表现:胸廓对称,气管 居中,左侧肺野区域可见大片 致密影,肋膈角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顶影消失, 肋间隙变宽,纵隔向左侧偏移, 两侧肺门不大,心影不大,两 侧胸膜未见明显增厚,右侧肋 膈角尚锐利。诊断:右侧胸腔 积液。
胸膜病变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胸膜病变特点和影像学表 现
➢胸膜炎 ➢气胸和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和钙化 ➢胸膜肿瘤
胸膜病变特点和影像学表 现
胸膜炎
胸膜病变特点和影像学表 现
➢结核性胸膜炎(最常见) ➢化脓性胸膜炎
胸膜病变特点和影像学表 现
胸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急性期:胸腔积液(主要) ➢慢性期:胸膜肥厚、粘连
胸膜病变特点和影像学表
现 pneumothorax and hydropneumothorax
胸膜病变特点和影像学表
现 pneumothorax and hydropneumothorax
胸膜病变特点和影像学表
现 pneumothorax and hydropneumothorax
胸膜病变特点和影像学表
Pleural tumor
胸膜病变特点和影像学表 现
分类
➢原发肿瘤:间皮瘤、纤维瘤、血管瘤、 脂肪瘤
➢继发肿瘤:胸膜转移瘤(肺癌、乳腺癌、 胃肠道肿瘤等)
胸膜病变特点和影像学表 现
Pleural tumor
胸膜间皮瘤
➢病理分型:上皮型、纤维型和混合型 ➢解剖分型:局限型、弥漫型 ➢危险因素(文献报道,半数病例)石棉
现
X线影像表现
➢ 难显示小的病灶 ➢ 可仅见胸腔积液
(恶性) ➢ 病灶大时显示突入
肺野结节影,呼吸 时随肋骨运动(肺 内肿块呼吸时随膈 肌上下运动)
胸膜病变特点和影像学表mesothelioma of pleura
现
局限型胸膜间皮瘤
CT影像表现
➢ 多发生于肋胸膜 ➢ 呈类圆形或分叶状 ➢ 边缘光滑锐利可带蒂 ➢ 与胸膜呈锐角或钝角 ➢ 偶可钙化及出血坏死 ➢ 增强多呈均匀性强化
胸膜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胸膜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胸膜是覆盖在肺部表面和胸腔内壁的双层薄膜结构。
胸膜病变是指影响胸膜的各种疾病,如感染、炎症、肿瘤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胸膜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供参考。
一、感染性病变⒈细菌性胸膜炎●影像学表现:胸腔积液,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胸腔积液征象。
胸膜增厚,表现为胸膜增粗、不规则。
肺叶膨胀不良。
●注意事项:应注意不同病原体所致的胸腔积液特点及病灶的其他表现。
⒉结核性胸膜炎●影像学表现:胸腔积液,常为单侧。
胸膜增厚,表现为胸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
胸腔内结核结节及钙化灶。
肺门淋巴结增大。
⒊真菌性胸膜炎●影像学表现:胸腔积液。
胸膜增厚,可表现为胸膜结节状改变。
胸腔内真菌球。
二、炎症性病变⒈弥漫性纤维胸膜炎●影像学表现:胸膜弥漫性、对称性增厚。
胸腔积液。
⒉封闭性胸膜炎●影像学表现:胸腔内积液。
胸膜增厚,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胸膜增厚。
胸腔内粘连。
三、肿瘤性病变⒈放射线引起的胸膜病变●影像学表现:胸膜增厚,表现为胸膜不规则、结节状增厚。
⒉肿瘤性胸膜炎●影像学表现:胸腔积液。
胸膜增厚,表现为胸膜结节状增厚或局限性胸膜增厚。
胸腔内实性肿块。
⒊转移瘤●影像学表现:胸腔积液,为多侧胸腔积液。
胸膜增厚,可表现为胸膜结节状增厚或局限性胸膜增厚。
胸腔内转移瘤。
四、其他病变⒈血肿性胸膜炎●影像学表现:胸腔积液,为胸腔内血液积聚。
胸膜增厚,表现为胸膜结节状增厚。
⒉胸膜间皮瘤●影像学表现:胸腔积液,为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
胸膜增厚,呈结节状或局限性增厚。
局部胸膜钙化。
⒊弥漫性胸膜粘连●影像学表现:双侧胸腔内粘连,呈板状、著书状或胸膜瓦解样改变。
附件:本文档未附带任何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胸膜病变:指影响胸膜的各种疾病,如感染、炎症、肿瘤等。
⒉影像学表现:指通过影像学检查所观察到的相关病变特点。
⒊胸腔积液:指胸膜腔内液体积聚,可为炎症性、出血性或恶性等。
⒋胸膜增厚:指胸膜的厚度异常增加,可为炎症、肿瘤等所致。
⒌胸腔内结核结节及钙化灶:指结核菌引起的胸腔内结节形态的病灶和伴有钙化的病灶。
【影像诊断课件】胸膜病变

胸膜病变
胸膜炎症 胸膜损伤 胸膜肿瘤
尘肺 结缔组织病
化脓性胸膜炎pyothorax
病变侵犯或经血管或淋巴管蔓延至胸腔, 致胸腔积脓和胸膜肥厚、粘连
临床:高热、胸痛等
分类
结核脓胸 其它致病菌引起的脓胸
病原菌直接作用于胸膜 肺内炎症、肺脓肿侵犯胸膜
影像表现
胸腔积液
少量积液 中量积液 大量积液
20%杵状指和肥大性骨关节炎;4%有低血 糖
可有血小板增多症,CEA升高;血清免疫电 泳现象IgG、IgA、IgM升高,原因不明
Pathological features
起源于胸膜的间皮细胞和纤维组织细胞, 分为两大类 分为:上皮型、纤维型和混合型
影像表现-CT
局限性胸膜间皮瘤
1. 多位于周边胸膜,少数位于叶间胸膜 2. 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滑锐利,与胸
胸膜病变 Pleural disease
正常解剖
脏层胸膜:
来源于脏层间充质 紧贴肺的表面不能分离并伸入肺叶间裂内
壁层胸膜:
按其附着部位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和颈胸膜 前份紧贴心包 后份覆盖胸椎体、胸主动脉和食管 中份包绕组成肺根,反折至肺表面延续移行为脏层胸膜 在肺根下方,反折部的双层胸膜向下伸及膈的上面,形成肺
1. 胸膜多发结节或肿块; 2. 胸膜广泛不规则增厚,可轻度增厚到数cm厚度,
有时伴有结节,多位于胸膜腔的下部; 3. 纵隔胸膜受侵犯可导致纵隔固定 4. 大量胸腔积液 5. 易侵及胸壁、心包,胸部淋巴结转移多见
胸膜不规则增厚、纵隔固定及大量胸腔积液是恶性 胸间皮瘤的特征性表现
胸膜转移性肿瘤metastatic tumor of pleura
平片气胸量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胸腔积液
多种疾病可累及胸膜产生胸腔积液。
病因不同,可以是感染性、肿瘤性。
变态反应性,也可以是化学性或物理性。
液体性质也不同,可以是血性、乳糜性、胆固醇性,也可以是脓性。
可以是渗出液,也可以是漏出液。
X 线检查:
( 1)游离性胸腔积液( free pleural effusion ):少量积液最先积聚于位置最低的后肋膈角,因而站立后前位检查多难以发现。
液量达250ml 左右时,于站立后前位检查也仅见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
随液量增加可依次闭塞外侧肋膈角,掩盖膈顶,其上缘在第 4 肋前端以下,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凹面。
中量积液上缘在第 4 肋前端平面以上,第 2 肋前端平面以下,中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图
9 - 17a)。
大量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患侧肺野呈均匀致
密阴影。
有时仅见肺尖部透明,可见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
(2)局限性胸腔积液(localized pleural effusion ):包裹性积液(encapsulated effusion)为
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的某一部位,多见于胸下部侧后胸壁。
切线位片上,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之半圆形或扁丘状阴影,其上下缘与胸壁
的夹角呈钝角,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常见于结核。
( 3)叶间积液( interlobar effusion )为局限于水平裂或斜裂的叶间裂积液,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游离性积液并存。
发生于斜裂者,正位X 线检查多难以诊断,侧位则易于发现,典型表现是叶间裂部位的梭形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游离性积液进人叶间裂时多局限于斜裂下部,表现为尖端向上的三角形密度增高影。
叶间积液可由心衰或结核引起,少数肿瘤转移也可表现为叶间积液。
( 4)肺底积液( subpulmonary effusion )为位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腔积液.右侧较多见。
被肺底积液向上推挤的肺下缘呈圆顶形.易误诊为横隔升高。
肺底积液所致的“横隔开高” 圆顶最高点位于偏外1/3,且肋膈角深而锐利•可资鉴别。
CT 检查:少量、中等量游离性积液表现为后胸壁下弧形窄带状或新月形液体样密度影,边缘光滑整齐,俯卧位检查可见液体移至前胸壁下。
大量积液则整个胸腔为液体样密度影占据,肺被压缩于肺门呈软组织影,纵隔向对侧移位。
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凸镜形液体样密度影,基底宽而紧贴胸壁,与胸壁的夹角多呈钝角,边缘光滑,邻近胸膜多有增厚,形成胸膜尾征。
叶间积液表现为叶间片状或带状的高密度影,有时呈梭状或球状,积液量多时可形似肿瘤,易误诊为肺内实质性肿块。
MRI 检查:一般非出血性积液在T1WI 上多呈低信号;结核性胸膜炎及外伤等所致的积液,由于内含较高蛋白质和细胞成分,在T1WI 上可呈中-高信号。
胸腔积液不论其性质如何,在T2WI 上均为很高信号,说明积液的性质主要影响T1WI 上的信号强度。
MRI 有利于胸、腹水的鉴别。
2 •气胸与液气胸
空气进人胸膜腔内为气胸( pneumothorax )。
空气进人胸腔是因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
前者多在胸膜下肺部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称自发性气胸,如严重肺气肿、胸膜下肺大泡、肺结核及肺脓肿等,当胸膜裂口具活瓣作用时,气体只进不出或进多出少,可形成张力性气胸。
后者为壁层胸膜直接损伤破裂,体外空气进入胸腔,如胸壁穿通伤、胸部手术及胸腔穿刺。
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为液气胸( hydropneumothorax )。
外伤、手术后及胸腔穿刺后
均可产生液气胸。
X 线检查: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图9-20)。
少量气胸时,气胸区呈线状或带状,可见被压缩肺的边缘,呼气时显示较清楚。
大量气胸时,气胸区可占据肺野的中外带,内带为压缩的肺,呈密度均匀软组织影。
同侧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对侧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如脏、壁店胸膜粘连,可形成局限性或多房局限性气胸。
液气胸时立位片可见气液面,严重时,气液面横贯胸腔。
如脏、壁层胸膜粘连,上可形成局限性或多房性液气胸。
CT 检查:肺窗上气胸表现为肺外侧带状无纹理的高透亮区,其内侧可见弧形的脏层胸膜呈细线状
软组织密度影,与胸壁平行。
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萎陷,严重时整个肺被压缩至肺门成球状,伴纵隔向对侧移位,横膈下降(图9-20)。
液气胸由于重力关系,液体分布
于背侧,气体分布于腹侧。
可见明确的液气平向及萎陷的肺边缘。
液气胸由于胸膜粘连可局限于胸腔的一部。
MRI 检查:不能显示气胸,只能显示液气胸的液体信号。
3 .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胸膜炎性纤维素渗出、肉芽组织增生、外伤出血机化均可引起胸膜增
厚、粘连及钙化
(pleural chickening,adhesion and calcification )。
胸膜增厚与粘连常同时存在。
轻度局限性胸膜增厚粘连多发生在肋膈角区。
胸膜钙化多见于结核性胸膜炎、出血机化、肺尘埃沉着症。
X 线检查:胸膜肥厚、粘连表现为肋膈角变浅、变平、膈运动轻度受限。
广泛胸膜增厚粘连时,可见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肺野密度增高,肋膈角近似直角或闭锁,横膈升高且顶变平。
横膈运动微弱或不动,纵隔可向患侧移位。
胸膜钙化时在肺野边缘呈片状、不规则点状或条状高密度影。
包裹性胸膜炎时,胸膜钙化可呈弧线形或不规则环形。
CT 检查:胸膜肥厚表现为沿胸壁的带状软组织影.厚薄不均匀,表面不光滑,与肺的交界面多可见小的粘连影。
胸膜肥厚可达1cm 以上,胸膜增厚达2cm 时多为恶性。
胸膜钙化多呈点状、带状或块状的高密度影,其CT 值接近骨骼。
MRI 检查:对胸膜肥厚、粘连与钙化的显示不如普通X 线和CT 。
4. 胸膜肿块
胸膜肿块(pleural mass)见于胸膜原发或转移性肿瘤. 多为胸膜间皮瘤,少数为来自结缔
组织的纤维瘤、平滑肌瘤、神纤纤维瘤等。
也可见于机化性脓胸及石棉肺形成的胸膜斑块等。
胸膜肿瘤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弥漫性均为恶性。
可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肿块合并胸水多为恶性。
X 线检查:表现为半球形、扁丘状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均匀,边缘清楚,与胸壁呈钝角相交,
胸膜外脂肪层完整(图9-22)。
弥漫性间皮瘤可伴胸腔积液,转移瘤可伴有肋骨破坏。
CT 检查:除X 线检查所见外.有时可见肿块周边与胸膜相延续而形成胸膜尾征。
增强扫描肿块多有较明显强化。
弥漫性胸膜肿瘤多呈弥漫性,胸膜增厚,表面高低不平,呈结节状或波浪状,范围较广者可累及整个一侧胸膜(图9-22)。
机化性脓胸或石棉肺斑块多伴有钙化。
MRI 检查:在T1WI 上在肿瘤呈中等信号,T2WI 上信号强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