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与戏曲舞蹈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两大艺术形式。

它们都起源于汉朝以前,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虽然古典舞和戏曲舞在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非常紧密的相关性。

一、历史渊源古典舞和戏曲舞在历史渊源上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在中华五千年文化发展历程中,民间舞曲和宫廷舞蹈始终相互关联,交相辉映。

自古以来,中国历朝历代的宫廷都有舞蹈表演,如商王舞、周鼓舞、汉乐舞、唐乐舞等,这些宫廷舞蹈是古典舞的前身。

而民间舞曲则植根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如粤剧、川剧等。

而戏曲舞则是以民间舞曲为基础,结合了音乐、戏剧、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表现形式古典舞和戏曲舞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很大的相关性。

古典舞着重于舞者的形态、姿势、手势、舞步等方面的表现,表达出优雅、庄重、舒展、华美等特点。

而戏曲舞则是以角色形象、舞台表现、音乐对白等为主要手段,强调情感的传达和戏剧的效果。

但是,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古典舞和戏曲舞的表现形式也有交集和互动。

例如,戏曲舞蹈中常常会加入古典芭蕾舞蹈技巧,从而使舞蹈更为生动、逼真。

而古典舞蹈的表现形式也会受到戏曲舞蹈的影响,如唐代广场舞中的一些舞姿和手势,就来源于唐代戏曲中的表演技巧。

三、艺术内涵古典舞和戏曲舞在艺术内涵上也有相关性。

中国古典文化讲究意境、气韵,追求优美、深远、博大的意境,这种精神内涵也贯穿于古典舞和戏曲舞中。

在古典演唱和戏曲表演中,强调的都是情感的传达和人物形象的表现,这都是艺术内涵的体现。

古典舞和戏曲舞的艺术内涵也相互融合。

古典舞注重舞者的气质和形态,而戏曲舞则注重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它们都是体现艺术内涵的手段。

综上所述,古典舞和戏曲舞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极其紧密的相关性。

古典舞和戏曲舞在不同的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段和艺术内涵,但在实际表演中也会有相互借鉴、交流和融合的情况出现。

浅谈中国古典舞与戏曲之间的相互关系

浅谈中国古典舞与戏曲之间的相互关系

浅谈中国古典舞与戏曲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王瑶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7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与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之间一直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古典舞和戏曲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简要分析二者的差异与共性,希望能让我们对博大的历史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感受其变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戏曲;相互关系中图分类号:J722.4;J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145-01一、引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内容的传递。

古典舞经过一代代舞者的研究分析发展创新结合,并不断地实践演练,经过很长的时间慢慢流传至今,同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之间存在着很深的关联,所以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传承,还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中国古典舞的形成与特点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在大量的文史资料中都有记载,它容纳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具有东方独有的韵律和造型美感,令人如痴如醉。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各式各样的舞蹈艺术中的一类,并不是说所有的古代舞蹈都是叫古典舞,而是说它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民族魂魄,再经过舞者的不断研究加工整理创新,一代代继承和发展后的具有深刻的典范意义和独具特色的一种舞蹈。

三、中国古典舞与戏曲之间的关系中国古典舞是在戏曲和舞蹈之间的一种舞,戏曲的唱与念这些形式在古典舞中己然看不见了。

若说古典舞是一种单纯的舞蹈也不尽然,因为古典舞还保留着许多戏曲的原态。

古典舞的审美特征、意识形态、身韵元素动作意象运动规则等依然在戏曲中有所体现。

技法与技巧是中国古典舞非常重要的俩部分内容,在某些专业的特殊的舞蹈情境中使用一些较高难度的技术能够更加有效的烘托出舞蹈戏剧需要的气氛。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中国古典舞蹈不仅受到了古代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影响,也深刻地融合了中国戏曲舞蹈的表现形式。

在历史长河中,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历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在艺术理念、舞蹈技巧等方面互相吸收和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艺术理念的互补影响中国古典舞蹈的核心理念是“内在修养、外在形式”,强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讲究舞者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净化,体现了中国古人讲究“内在修养”的思想。

而戏曲舞蹈则更强调对于角色的刻画和表现,艺术理念主要是“表现力、美感、体验感”。

两者在表达手法和艺术传承的过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借鉴。

例如,传统的京剧明星梅兰芳就是一位在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

梅兰芳不仅在京剧表演上成为了一代传奇,并且它将戏曲舞蹈技巧嫁接到古典舞蹈中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舞蹈技巧的交叉感染中国古典舞蹈和戏曲舞蹈的发展历程相同,都有着相似的技巧和艺术语言,包括手势、姿势、步伐、形态等等。

两种舞蹈形式在技巧上的相互借鉴,对于舞者的技能提升,尤其是对于中国古典舞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京剧中的折子戏就是让京剧艺人的舞蹈功夫得到进一步的磨练和提升的过程。

中国古典舞剧《梁祝》中所采用的杂技演员动作,运用了戏曲技巧把表演更加生动、真实。

而在古典芭蕾舞和现代舞中,也有很多动作是融合了中国民间舞蹈和戏曲舞蹈的技巧。

三、文化价值的遗传和传承中国古典舞蹈和戏曲舞蹈都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如《红楼梦》、《西厢记》、《庐山谣》等古典名著在表演中的再现,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作为中国古典舞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戏曲舞蹈也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总的来说,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不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形成了互相借鉴、融会贯通、交流互动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两种舞蹈形式在技巧、艺术表现和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注入了生气和活力。

论中国戏曲与舞蹈相互关系和影响[论文]

论中国戏曲与舞蹈相互关系和影响[论文]

论中国戏曲与舞蹈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摘要:中国戏曲与舞蹈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两颗明珠。

戏曲与舞蹈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现阶段我们依然可以在中国戏曲中看到古代舞蹈的影子。

二者联袂并蒂,才使得中国文化艺术如此的璀璨夺目。

本文通过对戏曲中舞蹈动作的探源,对古典舞与戏曲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又对中国戏曲中舞蹈的传承与影响做出评论,试图说明中国戏曲与舞蹈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关键词:戏曲舞蹈古代舞蹈传承发展绪言:中国戏曲主要以对话、动作、音乐来表现故事情节。

所谓“做、打、念、唱”几乎概括了戏曲的全部。

在中国戏曲的发展中大量的舞蹈动作被收纳进来。

可以说,戏曲舞蹈与我国古代的舞蹈师出同门。

但是戏曲舞蹈发展至今,根据剧情的不同与人物的需要,它不仅保留了中国古典舞蹈的精髓,还发展、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使得古典舞与戏曲舞蹈虽然有着相似的规律和美学特征,但是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表现手段。

一、戏曲中舞蹈动作探源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是同步的。

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繁盛于唐代,衰落于元朝。

中国戏曲艺术从宋、元时代开始逐渐的取代了曾经繁盛一时的歌舞艺术。

主要的原因大体表现在当时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恶化,使得人民希望通过更加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人民生活的疾苦与受压迫之后的反抗精神。

而戏曲艺术是音乐、对话、动作兼得的艺术形式,相较于单纯的舞蹈更适应于这种要求。

二、古典舞与戏曲相互关系分析1、两者之异(一)戏曲舞蹈主要以对事物的叙述为主,古典舞主要以对情感的抒发为主。

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舞蹈的表现形式而言,没有语言的表述,事物的叙事就显得困难得多,而对于情感的抒发就可以融入舞蹈整个表现过程中。

戏曲舞蹈是戏曲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动作语言“打”即:戏曲舞蹈表达更加有利于对事物的叙述。

(二)戏曲舞蹈主要以比拟性刻画为主,古典舞主要以虚拟性刻画为主。

古典舞表现形象的主要手段是动作语言。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流而不是源”。

当代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蹈都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华戏曲艺术融合了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类艺术,从古至今,戏曲一直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会联系、共同发展的艺术。

戏曲舞蹈古典舞当代中国古典舞戏曲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拥有系统的艺术体系,当代中国古典舞是以戏曲舞蹈为主要基础,又渗透、吸取与发展了中华武术的精髓,当代中国古典舞在戏曲表演基础上发展、变化、提升,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与艺术表现形式,二者看似一样的动作,给人的感受却有不同的艺术感受。

但二者是一对姊妹艺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戏曲舞蹈与当代中国古典舞蹈在舞蹈动作运行规律上的联系(一)圆的动作结构联系“圆”始终贯穿于当代中国古典舞蹈动作运行的始终,其表现的形式有“三圆”“两圈”。

“三圆”即平圆、立圆、八字圆。

“两圈”即大圈套小圈,圆的运行轨迹表现为交错状,如小五花。

唐代舞蹈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三块瓦”“拧麻花”,当代中国民间舞中的“辗、拧、转、韧”,都表现出人体的“圆”之韵味与审美特征。

“圆”的艺术运行观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民族审美观、民族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表现规律等的审美特点,是密切相连、互补、相互促进发展的。

(二)“圆”运行联系戏曲舞蹈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舞蹈的“划圆”的动作结构原理。

戏曲舞蹈从小手位到大舞姿都讲究循弧道圆,无论“提襟”“山膀”“顺风旗”还是“晃手”“云手”“小五花”等基本的动作姿态,都遵循“划圆”的动作结构原则理念。

如圆场运行和弧线的行步都要求行圆。

云手是走平圆线,劈手(大刀花)是走立圆线,拧身留下身时,腰要平圆给予助动,就是起泛儿;做手向前指的动作臂要先掏手成圆;伸指时要求腕圆;连台步也要求划圆;身段则大圆套小圆,线圆落形圆,动静要求圆,总之圆的运行贯穿始终。

中国舞

中国舞

中国舞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

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概述中国古典舞(Chinese classical dance),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中国古典舞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

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

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

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

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

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

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

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论舞蹈与戏曲的渊源和结合

论舞蹈与戏曲的渊源和结合

论舞蹈与戏曲的渊源和结合作者:杨璟来源:《教师·中》2012年第10期摘要:中国戏剧来源于古代乐舞,中国古典舞以戏曲传统为基础。

在中国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舞蹈基础训练,就需要建立在丰富、优秀的中国戏曲舞蹈传统的基础上,从舞蹈的训练出发,在戏曲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一、具有戏曲魅力的中国古典舞1.中国古典舞与戏曲的流转中国古典舞的起源早于中国戏剧。

从夏商时期开始,舞蹈伴随着祭祀慢慢开始形成。

但自南宋开始,戏曲逐渐兴起,并取代了舞蹈在表演艺术领域独领风骚的地位。

传统舞蹈被融入戏曲表演中,成为戏曲表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的诸多手段之一,至今已有800余年。

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最早提出向戏曲传统学习。

他认为戏曲中已经形成的“鲜明的节奏、幽雅的韵律、健康美丽的线条、强大的表现力,显然看得出中国古典舞蹈特有的风格,这是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没有的”。

2.古典舞与戏曲今后的发展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戏曲虽师出一门,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两者的发展既有融合也各具特色。

戏曲有着它完整的体系,系统非常严密,但是它仅限于培养戏曲演员。

舞蹈训练可以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把舞蹈从戏曲中合理地剥离出来。

而戏曲的学习不能只是注重表面的知识,而是应该去思考其内在的精神和韵律特征,去探索戏曲艺术的精髓和本质,学会怎样去继承和发扬这个几百年来代代相传的艺术结晶。

我们新一代的习舞者应该在继承的同时大胆发展创新。

学习戏曲善于运用恰当、准确的外形动作和表演手段,学习怎样表达出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舞蹈《打神·敫桂英》编创中与戏曲的结合1.创作的缘起中国戏曲学院是一个以戏曲为主的学院,学校布置的作业中能接触到一些戏曲知识,让我更好地体会舞蹈和戏曲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进入大学以后一直想编创出一个能吸取戏曲精华的古典舞。

在大三那年我们开设了舞蹈编导课程。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用独舞的形式编创了古典舞——《打神·敫桂英》。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分析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发展历史、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联系。

下面进行相关性分析。

一、发展历史1.古典舞和戏曲舞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宋代之前。

2.宋、元、明、清时期,戏曲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民间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古典舞在唐代开始发展,并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流传。

3.明清时期,古典舞的表演形式和演出内容逐渐丰富,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艺术门类;戏曲舞也在这个时期变得更加细致、精湛。

二、表达方式1.戏曲舞主要通过动作演绎剧情,强调舞蹈与演戏的统一性,通过表情、姿态、动作来塑造人物性格和表达情绪。

2.古典舞主要强调身体线条和肢体的舞蹈表现,通过身段优美、舞姿华丽来达到美的效果,也注重与音乐的结合。

3.两种舞蹈都注重“意境”,以表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抒发情感为目的,追求情感的深度和思想的深刻。

三、演出形式1.古典舞通常采用独舞或组舞的形式进行演出,不同的舞姿和动作可以达到不同的表现效果,强调每个舞者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表达。

2.戏曲舞则是以角色扮演和人物性格为主要表现方式,通常会有固定的剧目、角色和服饰,需要演员配合剧情和音乐进行表演。

四、艺术价值1.古典舞与戏曲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思想、艺术等方面承载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2.古典舞与戏曲舞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将美学观念、社会哲学和中国文化精髓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综上所述,古典舞与戏曲舞之间存在着历史渊源和艺术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中国文艺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舞蹈与戏曲舞蹈的关系
一、
中国的舞蹈历史,伴随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不断发展。

中国戏曲的起源,要追溯到它古远的源头——原始舞蹈。

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在之后的各朝各代中,随着历史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繁荣,舞蹈都有各种各样的发展。

远古时期的舞蹈,重点在于实用性,它是人们表达对神灵的崇拜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

在汉唐时期,中外文化发展程度繁荣,舞蹈随之也就借鉴吸收很多外来元素,例如胡旋舞之类。

在宋元时期,戏曲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舞蹈的独立表演艺术手段,在此时逐渐的停滞不前。

在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新型的舞蹈表演形式,戏曲舞蹈。

戏曲舞蹈使得舞蹈艺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舞蹈艺术也不再是单纯性的肢体表演和祭天娱神,而是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增添抒情叙事的功能性。

后来,从戏曲舞蹈中又诞生出了中国古典舞,二者相互结合,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本篇论文着重研究戏曲与舞蹈之间的相互,若要真正理清戏曲与舞蹈之间的融合与区分,那就必须要从舞蹈与戏曲的源头入手。

关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相互融合与区分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方面,戏曲艺术的产生是以舞蹈艺术为基础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博士于平于 20XX 年发表的《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舞美樜论》中指出:“戏曲舞蹈的基本范型来自于昆曲艺术,京剧艺术表演的“身段”作为昆曲范型的延伸,也一并决定了今日“戏曲舞蹈”的形态。

”在它所发表的《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舞美樜论》,他指出戏曲舞蹈与戏曲音乐都是戏曲这门艺术的分支,恰当的把握这些分支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提高戏曲这一综合艺术的水平,也就是他认为舞蹈是包含在戏曲艺术之中的。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的李雯在发表的《分析“戏曲舞蹈”的由来》中指出:“戏曲舞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借鉴并改进了中国传统舞蹈的优缺点以及其他其他一些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

戏曲舞蹈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经过融合变化,经过艺术长河的洗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的发展离不开舞蹈艺术。

”蒋中崎 20XX 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一文中指出,“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最早是在宋代,戏文是中国最早成熟的具有完整戏剧意义的戏曲形式,它通过对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的综合运用,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宋代戏文的出现,使戏曲进行到崭新的发展时期,戏曲舞蹈在这一时期也有很大的发展。

”洪春华在《戏曲舞蹈发展》浅析中写到:“中国戏曲是综合艺术,戏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戏曲舞蹈,舞
蹈艺术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促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李华平在山西师大学报上发表《戏曲舞蹈与古典舞蹈的融合与分离中》写出:“戏曲与舞蹈是中国文化中具有特色的明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融合演变过程,戏曲舞蹈是以中国古代舞蹈为基础而产生的。

”......这些学者的观点表明,戏曲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的,戏
曲艺术的发展是离不开舞蹈艺术的,二者相互吸收,相互借鉴。

第二方面,舞蹈艺术的丰富发展离不开戏曲艺术。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向云所发表的《论戏曲旦角身段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中通过对具体的舞蹈作品《青衣》进行分析,把作品中的吸取身段加以研究从而得出舞蹈艺术中融入戏曲元素,可以是舞蹈更好的在舞台中焕发光彩。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董超所发表的《浅谈戏曲元素在舞蹈中的运用》一文中指出:“当今社会舞蹈展多种多样,创新的舞种数不胜数。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艺术。

舞蹈继承了戏曲的风格和特点再加上突破与创新,形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型舞种,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之路。

”董江河在其发表的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发展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指出:“中国戏曲艺术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审美观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
具有深远意义,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形成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基础性作用。

”刘黎芹在《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中研究表明,“中国古典舞发展离不开戏曲舞蹈”。

现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是以戏曲艺术作为根基的,在中国古典舞的编创表现手法中融入了大量的戏曲元素。

第三方面,戏曲艺术与舞蹈艺术的融合与分离。

张融发表的《浅谈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中通过对《爱莲说》等古典作品的研究与分析说明了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舞蹈艺术与戏曲艺术相互吸收与融合共同发展。

袁杰雄谭欣宜在《浅谈戏曲舞蹈在舞蹈艺术领域的衍生与发展》一文中,“说明戏曲舞蹈与中国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戏曲舞蹈保存古代舞蹈的传统,舞蹈艺术在艰
难中发展,戏曲在滋养中升华。

舞蹈艺术与戏曲艺术都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冲刷不断的丰富与完善,深深地印下民族的烙印,不断的向前发展。

”银川艺术剧院的姬常虹所发表的《浅谈中国古典无语戏曲舞蹈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文中说道:“中国古典舞蹈与戏曲舞蹈之间相互并相互区别,中国古典舞蹈从
戏曲舞蹈中吸收大量戏曲元素,例如身段、技法、水袖、卧鱼等。

戏曲舞蹈也从中国古典舞蹈中吸收大量精华。

舞蹈在戏曲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戏曲艺术中舞蹈表演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中国舞蹈为戏曲舞蹈之源泉
原始舞蹈的起源是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模仿和探索,是人类满足生活所需
的象征性或动作性的模仿。

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为生存进行长期的共同采集和狩猎活动,以及他们对自然界神秘力量的感应,使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渐渐生成了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崇拜。

我国的古书籍中对于图腾崇拜有很多的记载,相传伏羲的后裔在管理部落时以鸟名来作为官名,有凤鸟氏、青鸟氏、玄鸟氏等二十多种,这是以鸟为图腾的典型代表;又如远古时期皇帝部落同蚩尤部落作战时所使用的野兽参战战术,这实际也是对野兽的图腾崇拜。

在图腾崇拜制度下,氏族会举行祭祀仪式,舞蹈便是图腾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手法。

“鸟兽跄跄”、“凤凰来仪”的舞蹈表演形式和“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舞蹈表达活动,都是最早的舞蹈雏形。

在原始舞蹈中还存在着很多种类,生殖崇拜也是其中一种,与图腾崇拜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人类面对不可预测的自然、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凶猛残暴的野兽,必须壮大自己的种族,才能壮大自己的生存实力。

由于生存使然产生了生殖崇拜。

阴山崖画中,就有女性舞者为求生育舞蹈的记载;在青海大通出土的彩陶盆上也有关于生殖崇拜舞蹈的记录等。

当部落开始出现时部落乐舞也随之产生,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乐舞,像神农氏的乐舞《扶犁》它赞颂了神农氏发明农耕用具、教百姓耕地种田的卓越功绩,阴康氏之乐是一位氏族首领为强健氏族民众体魄而创造的舞蹈,葛天氏之乐是上古氏族葛天氏部落的歌舞,它一共有八段表达了歌颂祈祷氏族繁荣昌盛、祭祀氏族图腾崇拜,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农作丰收、祭天、祭神、祭祖等。

通过这些对原始祭祀活动的文字记录与图像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在原始社会舞蹈仅仅作为生产生活的一部分,是原始部落和原始人类强烈的情感表达。

要说具备完整意义的舞蹈戏曲表演活动,就得从夏商周开始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