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戏曲与舞蹈相互关系和影响[论文]

合集下载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中国古典舞蹈不仅受到了古代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影响,也深刻地融合了中国戏曲舞蹈的表现形式。

在历史长河中,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历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在艺术理念、舞蹈技巧等方面互相吸收和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艺术理念的互补影响中国古典舞蹈的核心理念是“内在修养、外在形式”,强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讲究舞者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净化,体现了中国古人讲究“内在修养”的思想。

而戏曲舞蹈则更强调对于角色的刻画和表现,艺术理念主要是“表现力、美感、体验感”。

两者在表达手法和艺术传承的过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借鉴。

例如,传统的京剧明星梅兰芳就是一位在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

梅兰芳不仅在京剧表演上成为了一代传奇,并且它将戏曲舞蹈技巧嫁接到古典舞蹈中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舞蹈技巧的交叉感染中国古典舞蹈和戏曲舞蹈的发展历程相同,都有着相似的技巧和艺术语言,包括手势、姿势、步伐、形态等等。

两种舞蹈形式在技巧上的相互借鉴,对于舞者的技能提升,尤其是对于中国古典舞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京剧中的折子戏就是让京剧艺人的舞蹈功夫得到进一步的磨练和提升的过程。

中国古典舞剧《梁祝》中所采用的杂技演员动作,运用了戏曲技巧把表演更加生动、真实。

而在古典芭蕾舞和现代舞中,也有很多动作是融合了中国民间舞蹈和戏曲舞蹈的技巧。

三、文化价值的遗传和传承中国古典舞蹈和戏曲舞蹈都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如《红楼梦》、《西厢记》、《庐山谣》等古典名著在表演中的再现,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作为中国古典舞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戏曲舞蹈也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总的来说,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不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形成了互相借鉴、融会贯通、交流互动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两种舞蹈形式在技巧、艺术表现和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注入了生气和活力。

探析传统舞蹈和戏曲舞蹈

探析传统舞蹈和戏曲舞蹈

探析传统舞蹈和戏曲舞蹈
传统舞蹈和戏曲舞蹈都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传统舞蹈和戏曲舞蹈都有
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但它们都是以人体为载体,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情感、传达思想、
展现美感,体现出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统舞蹈是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舞蹈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包括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等等。

传统舞蹈也常常以仿生为主题,表现出大自然或动物的美感。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影响,传统舞蹈也常常强调礼仪、端庄以及所谓的“文雅”,表现出中国文化中的珍贵品质和道德准则。

戏曲舞蹈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戏曲中,表演者必须通过舞蹈动作
来传达角色情感和角色的行动。

戏曲舞蹈的特点是明显的手舞足蹈动作,表现出激烈的情
感交流和人物性格特点。

戏曲舞蹈也常常有明确的节奏和节律,引人入胜的节奏让观众在
欣赏戏曲时,进入到情节的深处,自然的情感融入到人物性格和情节之中。

传统舞蹈和戏曲舞蹈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存在很多的不同,但它们都表达了中国文化
和传统价值观。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影响,传统舞蹈和戏曲舞蹈也给世界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惊艳效果,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厚重和内在价值。

总的来说,传统舞蹈
和戏曲舞蹈都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在代表中华文
化的同时,展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戏曲与舞蹈相互关系及影响分析

戏曲与舞蹈相互关系及影响分析

关键词:中国戏曲;舞蹈;相互关系;相互影响中国戏曲运用故事情节表达内容,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结合使用动作语言,配合背景音乐,使得故事内容更加丰满,充满艺术色彩。

戏曲涵盖做、唱、打、念等元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戏曲也随之不断创新,各种戏曲舞蹈动作被传承下来。

中国的戏曲与舞蹈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也属于同门艺术[1]。

在戏曲中含有舞蹈的元素,主要是从剧情的角度出发设计舞蹈,运用舞蹈对人物进行刻画,这也是舞蹈的精髓所在,戏曲中的舞蹈有着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戏曲与舞蹈所具备的美学特征存在相似之处,甚至艺术表达规律也有所雷同,但是两者的艺术表现手段存在不同之处。

正因为如此,中国戏曲与舞蹈之间存在相关性,在艺术发展中相互影响,对艺术的融合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

一、戏曲中的舞蹈动作中国的戏曲艺术与古代舞蹈艺术是同步发展的。

中国古代的舞蹈艺术在唐代就已经繁盛起来,自元朝开始逐渐衰落,这是因为元朝开始发展杂剧,同时也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但是,古代的舞蹈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而是开始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存续发展,即中国的戏曲艺术。

从宋代至元代,曾经繁盛一时的舞蹈艺术逐渐向戏曲转变,在保留戏曲元素的基础上,还结合使用了唱歌、打斗、说话等等元素,这是由于阶级矛盾逐渐恶化,民族矛盾也更加深化,人民希望通过运用这种艺术表达形式将人民生活状况体现出来,同时也运用这种方式表达压迫中的反抗精神[3]。

戏曲艺术本身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其中涵盖了音乐艺术形式,结合使用了对话和动作,与单纯的舞蹈艺术形式相比较,戏曲艺术形式更能表达出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二、中国戏曲与舞蹈之间的关系(一)中国戏曲与舞蹈之间所存在的不同之处其一,在中国的戏曲中有舞蹈的成分,但是舞蹈主要发挥对事物的叙述作用,也就是说,在戏曲中舞蹈作为一种动作语言形式进行故事内容的表达。

单纯的舞蹈则有所不同,其主要发挥的作用是抒发情感。

通过对比可以明确,舞蹈是动作的表现形式,利用音乐背景渲染舞蹈氛围,不需要运用语言表述,运用舞蹈的方式来表达故事情节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戏曲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及发展探究

戏曲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及发展探究

戏曲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及发展探究摘要: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体。

而舞蹈就是其中内容之一。

因此要研究中国古典舞,就的先了解戏曲。

本文通过对戏曲历史的了解,来探究舞蹈的变化,找出中国古典舞的特征。

以便中国古典舞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戏曲历史,中国古典舞特征。

前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

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印度古典舞蹈由婆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和库契普迪六大传统舞系组成。

中国古典舞蹈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中国古典舞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

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既然各个国家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舞蹈。

我们对于自己的古典舞蹈应加于研究,使其焕发生机,丰富生活。

1.戏曲历史1.1戏曲的产生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

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1.2戏曲的形成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是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促进了戏曲艺术的自立门户,并给戏曲艺术以丰富的营养,诗歌的声律和叙事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

戏曲舞蹈探讨与应用论文(共3篇)

戏曲舞蹈探讨与应用论文(共3篇)

戏曲舞蹈探讨与应用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流而不是源”。

当代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蹈都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华戏曲艺术融合了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类艺术,从古至今,戏曲一直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会联系、共同发展的艺术。

戏曲舞蹈古典舞当代中国古典舞戏曲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拥有系统的艺术体系,当代中国古典舞是以戏曲舞蹈为主要基础,又渗透、吸取与发展了中华武术的精髓,当代中国古典舞在戏曲表演基础上发展、变化、提升,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与艺术表现形式,二者看似一样的动作,给人的感受却有不同的艺术感受。

但二者是一对姊妹艺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戏曲舞蹈与当代中国古典舞蹈在舞蹈动作运行规律上的联系(一)圆的动作结构联系“圆”始终贯穿于当代中国古典舞蹈动作运行的始终,其表现的形式有“三圆”“两圈”。

“三圆”即平圆、立圆、八字圆。

“两圈”即大圈套小圈,圆的运行轨迹表现为交错状,如小五花。

唐代舞蹈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三块瓦”“拧麻花”,当代中国民间舞中的“辗、拧、转、韧”,都表现出人体的“圆”之韵味与审美特征。

“圆”的艺术运行观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民族审美观、民族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表现规律等的审美特点,是密切相连、互补、相互促进发展的。

(二)“圆”运行联系戏曲舞蹈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舞蹈的“划圆”的动作结构原理。

戏曲舞蹈从小手位到大舞姿都讲究循弧道圆,无论“提襟”“山膀”“顺风旗”还是“晃手”“云手”“小五花”等基本的动作姿态,都遵循“划圆”的动作结构原则理念。

如圆场运行和弧线的行步都要求行圆。

戏曲表演亮相在身韵古典舞中的继承

戏曲表演亮相在身韵古典舞中的继承

戏曲表演亮相在身韵古典舞中的继承【摘要】戏曲表演与古典舞的结合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背景下,戏曲表演与古典舞互相影响,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古代戏曲表演对古典舞的影响深远,为古典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而在现代,戏曲表演中古典舞元素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使得戏曲表演更具韵味与魅力。

传统戏曲表演如何继承和发展古典舞的特点,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戏曲表演亮相在身韵古典舞中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化传统的传承,更在于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重视戏曲表演与古典舞的融合是当前文化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还需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戏曲表演与古典舞的融合,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戏曲表演, 身韵古典舞, 继承, 历史背景, 古代影响, 现代应用, 传统发展, 艺术意义, 重要性, 发展趋势.1. 引言1.1 戏曲表演亮相在身韵古典舞中的继承戏曲表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形式,其与古典舞的融合早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自古以来,戏曲表演与古典舞就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继承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戏曲表演在身韵古典舞中的亮相,更是展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戏曲表演与古典舞的融合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时的戏曲表演多以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而古典舞也常常被融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在历史背景下,戏曲表演与古典舞的结合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戏曲表演中古典舞元素的应用也愈发广泛,古代戏曲表演对古典舞的影响更是深远而持久。

传统戏曲表演如何继承和发展古典舞的特点,成为了当代艺术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戏曲表演亮相在身韵古典舞中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戏曲表演与古典舞的融合在中国古代,戏曲表演和古典舞都是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们各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韵味。

浅析中国戏曲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

浅析中国戏曲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

舞蹈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Dance Art233浅析中国戏曲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米唯一(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江苏 苏州 215600)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戏曲舞蹈动作对古典舞的影响、戏曲对古典舞有利影响、戏曲对古典舞制约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解析,并对于戏曲给古典舞带来的正面影响和发展给予肯定,同时还关注到我国古典舞应从戏曲舞蹈的程式化、行当化解放出来,从而走向本民族古典舞的新生。

并运用了文献综述法和举例论证法对本论文进行补充和辅证。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戏曲;戏曲舞蹈;区别;影响一、戏曲与中国古典舞的概述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

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的。

中国古典舞是具有深厚传统和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主要的舞蹈类型,在20世纪50年代才形成完整体系。

它以传统的戏曲舞蹈为主并根据有关历史文献发掘和演绎出大量舞姿,还吸取了武术的神韵和技巧,拥有丰富的舞蹈语汇和高度的表现力。

中国古典舞动作以“圆”为基本形态,讲究“手、眼、身、步、法”的应用和“精、气、神”的张扬。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古典舞诞生以来,由简单模仿戏曲舞蹈动作,到摸索、探寻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直到慢慢成为一门独立的舞蹈艺术。

二、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的区别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在动作上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戏曲舞蹈动作以比拟性为主,中国古典舞动作以虚拟性为主。

戏曲舞蹈的动作特点,在于大量运用叙事舞蹈动作来表达作品,称之为——比拟。

戏曲舞蹈为了叙事,需要大量地采用表意的手语动作,并将它们舞蹈化。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以虚拟性为主,舞蹈的主要美学特征不在描写人物的行为,而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不是具象性的表现手法,而是抽象性的表现手法;长于抒情。

舞蹈肢体语言具有宽泛性和多义性,虚拟的生活动作、情节、事件等都应服从于表情因素,通过表达内心情感活动变化来反映现实。

中国戏曲舞蹈教学论文

中国戏曲舞蹈教学论文

中国戏曲舞蹈教学论文【摘要】中国戏曲舞蹈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舞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就必须从基础教育入手。

当代青少年在面临选择新世界也为新世界所选择的形势下,舞蹈教师将如何以舞蹈的行为方式使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改善人的品格意志和实现自我素质的提升与优化等是一个新课题。

因此,将中国戏曲舞蹈文化普及到中小学的舞蹈教育中,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当代青少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器,更是对中小学舞蹈教育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戏曲舞蹈初中(小学)舞蹈;中国舞;传承;身韵一、概述中国戏曲舞蹈的起源及核心要素中国戏曲起源于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舞蹈,一切艺术都源于劳动,歌舞也不例外。

戏曲舞蹈的形成有一个多种艺术融合的过程。

从奴隶社会以祭神为主的巫舞,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的徘优,优舞,汉代的角抵百戏,唐代的参军戏以至歌舞戏,就逐渐有了艺术综合的趋势,逐步程度不同的吸收小说,诗歌,舞蹈,讲唱,咏语,表演,音乐,武艺,杂技,美术等种种因素,开始以综合技艺来表现人物故事和情节。

如此可见,戏曲舞蹈是在多种艺术融合过程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西汉(汉武帝)时期,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

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

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中国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影响很广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统称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戏曲与舞蹈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摘要:中国戏曲与舞蹈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两颗明珠。

戏曲与舞蹈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现阶段我们依然可以在中国戏曲中看到古代舞蹈的影子。

二者联袂并蒂,才使得中国文化艺术如此的璀璨夺目。

本文通过对戏曲中舞蹈动作的探源,对古典舞与戏曲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又对中国戏曲中舞蹈的传承与影响做出评论,试图说明中国戏曲与舞蹈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关键词:戏曲舞蹈古代舞蹈传承发展
绪言:
中国戏曲主要以对话、动作、音乐来表现故事情节。

所谓“做、打、念、唱”几乎概括了戏曲的全部。

在中国戏曲的发展中大量的舞蹈动作被收纳进来。

可以说,戏曲舞蹈与我国古代的舞蹈师出同门。

但是戏曲舞蹈发展至今,根据剧情的不同与人物的需要,它不仅保留了中国古典舞蹈的精髓,还发展、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使得古典舞与戏曲舞蹈虽然有着相似的规律和美学特征,但是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表现手段。

一、戏曲中舞蹈动作探源
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是同步的。

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繁盛于唐代,衰落于元朝。

中国戏曲艺术从宋、元时代开始逐渐的取代了曾经繁盛一时的歌舞艺术。

主要的原因大体表现在当时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恶化,使得人民希望通
过更加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人民生活的疾苦与受压迫之后的反抗精神。

而戏曲艺术是音乐、对话、动作兼得的艺术形式,相较于单纯的舞蹈更适应于这种要求。

二、古典舞与戏曲相互关系分析
1、两者之异
(一)戏曲舞蹈主要以对事物的叙述为主,古典舞主要以对情感的抒发为主。

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舞蹈的表现形式而言,没有语言的表述,事物的叙事就显得困难得多,而对于情感的抒发就可以融入舞蹈整个表现过程中。

戏曲舞蹈是戏曲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动作语言“打”即:戏曲舞蹈表达更加有利于对事物的叙述。

(二)戏曲舞蹈主要以比拟性刻画为主,古典舞主要以虚拟性刻画为主。

古典舞表现形象的主要手段是动作语言。

它虽源于生活却又经过提炼与改良,转变成了优美的舞蹈动作,与现实生活中的动作相差甚远。

戏曲舞蹈的动作则是具有一定的模式化的动作,主要是用来比拟现实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所以戏曲动作与生活中的动作是极其形似的。

(三)古典舞动作与戏曲舞蹈动作的“点线”关系。

中国古典舞讲求匀速的节奏,主要表现在肢体运动节奏的连续性,也就是说无论动作有多慢都不会与下一个动作失去连接,也就是“点线”的结合。

而在戏曲舞蹈中,主要强调点的运用,即一动一顿。

动作之间连续性比较差。

2、两者之同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与中国戏曲舞蹈的身段虽不同名,但却具有相同的含义。

中国古典舞吸取了中国戏曲中的“武生”、“武旦”等身段以及程式化的“性格”动作套路。

具体表现在它们运动的基本路线、动作形态特征以及动作的美学风格上所展现的一致性。

1.动作运动基本原则的一致性。

无论是中国古典舞还是中国戏曲舞蹈都是强调以腰为轴,如戏曲的“云手”、“山膀”、“走边”等;古典舞的“身韵”“冲靠”、“盘腕”等,进行划圆的肢体运动。

2.动作形态特征的一致性。

无论是中国戏曲动作还是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动作形态都同时具有相同的特征,例如:模拟劳动、生活、格斗、情绪动作、与雕塑或者武术相结合。

3.动作美学风格的一致性。

所谓的动作美学包括对事物的审美观念、对时代精神的定义、对文化底蕴的理解。

就例如古典舞中的长袖舞,与戏曲表演中的水袖异曲同工。

均是运用“长袖善舞”体现出独特的历史韵味和优美的舞姿。

这就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对动作美学的审美观念的一致性。

三、中国戏曲中舞蹈的传承与影响
中国戏曲舞蹈依然保留着古代舞蹈的一些传统。

以袖舞为例,戏曲中舞袖的动作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舞台效果,还鲜明的阐述出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除此之外,戏曲舞蹈还在民间舞蹈中吸收动作表现手段。

例如在戏剧表演中运用民间舞蹈和道具,如:手巾花、扇子、毛巾等等;还借鉴古典舞的表现手法,例如在《天仙配》中的舞蹈动作素材、队形变化、画面造形,都可以看出中国戏曲与中国古典
舞包括民间歌舞之间的密切关系。

中国戏曲的舞蹈动作还会模拟动物形象,以此来丰富舞蹈形式,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也就说明了在戏曲舞蹈中,对于“打”的重视。

它不亚于其它三项艺术特性。

“打”对传统道具舞蹈的发展与延续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起源于明代中期,繁盛于清代的《狮子戏》主要是真刀真枪“打”的运用。

而在“狮子滚绣球”中也是这样的,一般两人手执单刀,一人不用武器。

又或者《贵妃醉酒》中梅兰芳老师的扇子舞,其“柔扇”、“摆扇”、“转扇”、“踏翻身”等,就是在戏曲扇子舞蹈的基础上,结合古典舞和民间舞蹈而提炼出来的。

结语:
从中国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之间的异同和影响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吸取了戏曲舞蹈中的很多元素,例如身段,水袖,还有一些技法。

在中国戏曲中也体现出了古典舞中的动作技巧,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使得舞蹈成为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成为舞蹈艺术发展的借鉴对象。

面对层出不穷的国外艺术手法,我们应该充满信心与斗志,继续整理和探究中国戏曲与中国古典舞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让二者共同发展,开拓前所未有的空前盛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