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鉴赏论文

合集下载

选修课 舞蹈鉴赏 《〈扇舞丹青〉赏析》

选修课 舞蹈鉴赏 《〈扇舞丹青〉赏析》

金陵科技学院公共艺术教育选修课课程论文(2011—2012年第一学期)论文题目:《〈扇舞丹青〉赏析》课程名称:舞蹈鉴赏任课教师:学院:班级:学号:姓名: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封皮的背面):1.课程论文采用统一封面,以左侧为准装订成册。

2.课程论文一律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打印或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手写稿形式上交。

3.论文打印的格式要求:论文标题(使用隶书二号加黑;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分别使用宋体三号、四号及小四号并加黑)摘要、关键字(需使用宋体小四号)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行距20磅)参考文献(使用宋体五号)例:论声乐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一处理声乐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几个原则1:人格平等的原则2:相互促进的原则;《扇舞丹青》赏析摘要: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金奖《扇舞丹青》艺术赏析,舞蹈的肢体语言、编曲及灯光等在整体氛围烘托中的作用,提倡民族舞的推广。

关键字:民族舞蹈赏析编曲书画通过本学期舞蹈鉴赏选修课的学习,虽然时间只有短短数周,却让本来对舞蹈特别是民族舞蹈一窍不通的我,深深为之吸引,初步感受到了中国民族舞蹈的无穷神韵与博大精深。

通过视频的欣赏和老师的讲解,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荣获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金奖,由王亚彬表演的《扇舞丹青》了。

一个舞台,一曲《高尚流水》,一位白衣舞者,一把扇子,再结合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雅致意境,就活灵活现的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民族舞如梦如幻的表现力,《扇舞丹青》真当之无愧是一部中国舞蹈艺术的佳作。

伴随着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古筝曲韵律,我们看到的是舞者王亚彬快慢相宜的肢体动作和她手中扇子的运动幅度、力度、速度的完美结合,舞者轻歌曼舞,裙带当风,不张扬,不做作。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女性的柔美,还增加了女性特有的韧性,融合自然的情景,富有层次感,随舞者身体的伸展而,让观者如痴如醉。

就舞蹈技巧而言,非专业的我真的没有什么发言权,我唯一感受到的是一种震撼,一种舞蹈特有的魅力。

随着舞者身体的舒展,我似乎也融进了她的世界,心情也随着音乐的疾缓而起伏,真正体会到了舞蹈是以人的动作为载体,而动作则源于人们的感情,情到浓时足以感染周围的一切,也让我感受到了舞者华丽舞台之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苦付出。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舞蹈是一种能够传递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和表情,准确地传达出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而舞蹈鉴赏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于深入了解和欣赏舞蹈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例,探讨舞蹈鉴赏的一些关键要素。

首先,舞蹈鉴赏中最核心也最基本的要素是舞蹈的元素。

舞蹈元素包括音乐、节奏、动态、速度、空间位置、动作形态和节奏变异等多个方面。

每一个元素都是舞蹈创作和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这些元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意图,并从中领悟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舞蹈鉴赏还需要重视舞蹈作品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这些背景因素会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并对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产生影响。

例如以古代故事为主题的舞蹈作品,便会在作品的动态和表情中展现出对古代文化的爱慕和敬重。

因此了解舞蹈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对我们更好地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舞蹈鉴赏需要对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舞蹈是一种表现形式相对自由的艺术形式,舞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因此,舞蹈作品有着很强的个性和独特性,鉴赏者在观看时也需要有一定的包容和理解。

同时,在鉴赏之前对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精髓。

最后,舞蹈鉴赏还需要我们对舞蹈教育和舞蹈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舞蹈教育不仅能够提高舞者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鉴赏者对舞蹈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习相关的舞蹈理论和批评,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舞蹈。

总之,舞蹈鉴赏需要我们对舞蹈元素、社会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相关的教育和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只有通过全面的掌握,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舞蹈作品,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和情感。

纸扇书生舞蹈赏析论文

纸扇书生舞蹈赏析论文

纸扇书生舞蹈赏析摘要:《纸扇书生》是以“折扇”为道具的中国古典舞男子群舞,于 2017 年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艺术“学院奖”和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的舞台上亮相。

本文从舞蹈的内容出发,思考舞蹈表达的含义和对生活的感悟。

【关键词】《纸扇书生》;中国古典舞;折扇;意境;形象《纸扇书生》的创作,缘起于 2006 年中国古典舞系开展的一次川剧小生扇子功教师进修课。

该课程邀请了四川省川剧院的一级演员肖德美老师进行传授,主要教授戏曲扇子生“折扇”道具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运用。

这次进修之后,中国古典舞系对折扇技法进行了整理,并在组合课中加入了折扇为道具的训练,完善和补充了中国古典舞服饰道具课程的内容。

对道具的研究和运用是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技艺性和可舞性为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宽广的空间。

在川剧“折扇”的进修过程中,详尽地了解和学习了有关戏曲折扇的技法运用和表演特色,也逐渐开始思考如何使“折扇”从课堂走向作品,通过作品编创赋予“折扇”这一道具以更加鲜活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2007 年经过反复思忖,将题材锁定为川剧进修课堂中文质彬彬、意气风发、雅趣横生,手执一折扇而舞的“书生”形象上。

从2007 年至2017 年的十年历程中,笔者先后在中国古典舞系 2005 级、2009 级、2015 级的学生中进行编创实践,随着个人对“书生”形象、文人精神认识的不断深入与反思调整,渐渐明确了自己的编创方向,不是从单一的角度去表达特定人物形象,而是深度挖掘“书生”形象典型的心态特征和情感诉求,通过不同侧面表现全面立体丰富的文人形象。

历时十年的调整与磨砺,作品在北京舞蹈学院2017 舞蹈艺术“学院奖”中获得“最佳创作奖”的奖项,同年在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中再度演绎,获得中国古典舞作品提名奖。

《纸扇书生》中没有具体的人或者故事,而是通过不同的视角,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人的性格与生活状态整合在一起,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与欣赏眼前的精彩节目。

西方舞蹈鉴赏论文

西方舞蹈鉴赏论文

西方舞蹈鉴赏论文第一篇:西方舞蹈鉴赏论文关于中国舞蹈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关键字:舞蹈传承保护开发创新摘要: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传统文化资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很多民族已经接受了现代文化,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外界文明的“侵蚀”而渐渐消失,舞蹈中蕴含的本民族传统文化消失了,增加了很多商业因素,形成了一种“为民族而民族”的形态。

面对这样的一种严峻的情况,我们应该以改革开放精神给民族艺术注入新鲜血液,激活民族艺术的生命力,在传承与保护的同时不断开发新的领域。

(一)、引言中国舞蹈历史悠久,起源于上古时期,历经千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两大体系,一个是民族民间舞蹈,一个是古典舞蹈,一般人们所讲的民族舞蹈指的是民族民间舞蹈。

然而近几年,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受到西方现代舞的影响与冲击,在发展创作少数民族舞蹈方面出现了一些偏颇。

全球化进程模糊了人们对民族舞蹈的认识,超民族、超国家的现代舞蹈形态深刻影响着人们对民族舞蹈的认同。

中华民族舞正在消失,中国少数民族舞正在异化,民族舞蹈认同出现动摇,民族舞蹈认同与民族舞蹈的归属面临挑战。

【6】由此看来,传承、保护以及发展中国舞蹈成为当务之急。

(二)、关于中国舞蹈艺术的传承与保护1、政府保护与传承在中国的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中,可说云南是做得最好的。

在以杨丽萍为首的舞蹈艺术家们的艰苦探索下,先后推出了《云南映象》、《蝴蝶之梦》、《太阳女》等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太型民族歌舞,虽然走的都是面对旅游观众,定点演出的路子,但是这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歌舞的保护和传承却有若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在中国一些地处偏远的地方,它们既没有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旅游资源不发达且经济落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民间舞蹈正濒临消失。

如新疆民间舞蹈击石舞、蒙族民问舞倒喇、兰州的太符灯舞、河南柘城县的鬼会、土家民间舞蹈打道钱、布依族的矮人舞等民司舞蹈,它们的传承发展已经岌岌可危。

舞蹈鉴赏课程论文格式(《扇舞丹青》)

舞蹈鉴赏课程论文格式(《扇舞丹青》)

舞以尽意亦胜形--浅析<<扇舞丹青>>[摘要]《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可谓文治“舞”功。

作品通过表演者似飞腾狂草、像描画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个的舞台空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态形象,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扇舞;身韵;韵律一、极富意境的舞蹈作品“扇起襟飞吟古今,虚实共济舞丹青。

气宇冲天柔为济,怜得笔墨叹无赢。

丹青传韵韵无形,韵点丹青形在心。

提沉冲靠磐石移,却是虚谷传清音。

”获得2002年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金奖的舞蹈作品《扇舞丹青》,是一部舞蹈精品。

《扇舞丹青》,十分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将中国古典舞蹈、绘画和音乐熔为一炉,营造了一个冲淡、雅致、高远的意境。

二、《扇舞丹青》的艺术表现与内涵①刚柔相济,动静合一中国古典舞“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起伏迭宕、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之中穿插“亮相”,并以刚柔相济、具有韧性著称。

这一特点使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与动作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和映衬,使之具有高度的含蓄性和想象力,并赋予舞蹈者的形体动作以言犹未尽的如诗的魅力。

这种魅力在古典舞表演中主要体现在“劲头”上。

②丹青作画,墨舞之精《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可谓文治“舞”功。

作品通过表演者似飞腾狂草、像描画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个的舞台空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态形象,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

2021舞蹈鉴赏论文(优选8篇)范文1

2021舞蹈鉴赏论文(优选8篇)范文1

2021舞蹈鉴赏论文(优选8篇)范文 舞蹈从人类发源起,伴随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它就担负起了传意、说明、抒发还有表达自我等功能,以期达到和神明交流,和自然沟通,和他人互动的目的。

下面是舞蹈鉴赏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舞蹈鉴赏论文第一篇:中国古典舞来源和流派探析 摘要:中国古典舞是凝聚传统文化审美意象的舞蹈样式,泱泱华夏民族自远古走来, 历经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 锻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支多彩绚丽的文明之花, 始终在文化自信与自强的浪潮中迎风绽放。

不同的学术思想, 不同的训练体系以及不同的代表作品, 不仅形成了重彩纷呈的诸多流派, 也为当下中国古典舞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传统文化; 审美追求; 肢体语言; 舞蹈,是一门以人的肢体作为基础传播媒介, 凭借视听融合的表现方式进行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

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毛诗序》中, 曾对舞蹈进行了如下描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这充分说明了在语言和歌唱艺术之外, 手舞足蹈是人类抒情达意的高级形式。

为此, 人们常说舞蹈是肢体的语言艺术, 也是具有特殊美学属性的语言, 即“body language”, 身体的语言。

一、且看中国古典舞之源 中国古典舞,顾名思义, 它既是古代之经典, 又是长期流传至今且具有典范意义的优秀舞种, 更是凝聚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象的舞蹈样式。

泱泱华夏民族自远古走来, 历经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与锤炼, 锻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支多彩绚丽的艺术之花, 始终绽放在这块优秀文化的沃土上。

在原始部落族群中,那些非理性的顺拐动作, 肢体链接中的歇斯底里形成了狰狞而神秘的艺术基调;姬姓族人的崛起谱写出了八佾典仪之华章, 治礼作乐、乐舞治世的初衷客观助推了华夏民族乐舞时代的发轫;汉大帝国的兴盛, 在“翘袖折腰”“踏盘踏鼓”“鱼龙百戏”中镌刻着速度与力量, 奔放与豪迈的美学烙印;在西域文化的交融与渗透中, 唐人们争先恐后的佩月刀、着胡服、舞胡旋, 掀起了“胡风”之热潮, 皇族玄宗更是将《霓裳羽衣曲》《秋风高》《小破阵乐》等大批艺术作品推向文化风尚的高潮。

大学舞蹈鉴赏论文

大学舞蹈鉴赏论文

天鹅湖我看的享受内容概要: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源自德国古老的童话,而无论是在德国还是俄罗斯文化传统那管理,人们都把天鹅等同于纯洁的少女,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这个舞剧的阴柔基调。

古典芭蕾的规范跟这种基调不谋而合。

舞剧中男女演员的舞蹈动作和组合,以及女演员的服饰等,均表现一种典雅、柔美的女性气质,为舞剧渲染了阴柔的色彩。

关键词:柔美芭蕾艺术典雅正文:我在大学,有幸选了舞蹈鉴赏,有幸在老师的有声音引领下,静静的观看了,天鹅湖,看的我是一种享受啊。

之后我好好的去,了解了下天鹅湖的历史背景及柴可夫斯基的创意发展,现在跟大家分享下一下。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

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

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

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

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

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

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

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

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舞蹈是一门以身体动作和节奏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舞者的优美姿态、舞台布景和音乐等元素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和意境。

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是指人们对舞蹈作品进行理解、评价和欣赏的能力。

在舞蹈专业学习期间,培养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概述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包括对舞蹈的理解、欣赏和批评的能力。

它需要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表演技巧、舞者形态和舞台效果等方面的观察和感受来进行评价,进而培养舞蹈专业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开拓。

二、培养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的方法(一)扩大舞蹈艺术的视野学生需要积极观看各类舞蹈作品,包括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等不同风格的舞蹈。

通过对不同风格的比较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舞蹈的特点和风格差异,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加强舞蹈表演技巧的培养良好的舞蹈表演技巧是舞蹈艺术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舞蹈技巧和形体表现能力,使自己的表演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感。

(三)注重对舞蹈作品的分析和批评学生在对舞蹈作品进行鉴赏时,需要注意对舞蹈的构成要素、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的分析。

同时,学生还应当具备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能力,能够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评价,提供独到的见解和建设性的意见。

三、舞蹈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在舞蹈专业的毕业论文中,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学生可以选择具体的舞蹈作品,通过对其表演技巧、形体美感、音乐选择等方面的分析,来探讨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展示自己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认知,通过合理的论证和举例,来说明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对于舞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还需要运用规范的学术写作规范,表达清晰、语句通顺,以保证文章质量。

四、总结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对于舞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菏泽学院
舞蹈发展史与作品赏析

学生姓名 唐雅辰
系别 音乐系
学号 20121204094
班级 2012级音乐学本二班
欣赏古典舞《踏歌》有感
摘要:
因为对于中国古典舞蹈的喜爱,而赏析《踏歌》的精彩优美,首先介绍对
《踏歌》所要表现的意象的理解过程,进而从意境、动作、服装、音乐几个方面
重点分析《踏歌》的精彩之处和喜爱的原因,从而加深对于《踏歌》的全面理解
和欣赏。

《踏歌》,十几个衣着亮丽的女演员跳起汉唐舞蹈,将汉唐女子温婉活泼的
阴柔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舞动作并不复杂,却能给人很舒服的享受,仿佛把
我们带回汉唐盛世,在明媚的春光下一群女子穿着美丽的衣裳翩翩起舞,谁人看
了不心动呢?
上舞蹈鉴赏课之前,我只在春晚或者平时的演出等有看到了少数的古
典舞蹈,除此之外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加上之前看时没有很仔细或者也没
有遇到像《踏歌》这样水平很高的舞蹈,所以课堂在看到《踏歌》时有很
震撼的感觉。想到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是很幸福的,坐在家里就可以欣赏
到,或许只有汉唐时候皇宫里面的君皇重臣才能欣赏到的高水平舞蹈。我
在大一时加入学院艺术团的劲舞队,学了一点爵士舞的皮毛功夫,上了这
门课之后也更深发现自己始终是这门舞蹈艺术的门外汉,我只是很纯粹地
做出动作,并没能把舞蹈的精髓表达出来。还有,爵士舞和我们中国古典
舞蹈,无论是在音乐、动作、表情或者服装等等,都有很大区别的。爵士
的性感火辣,音乐劲爆节奏感强,对比古典音乐温柔典雅,动作含蓄柔软,
真的给我不一样的震撼。具体来说,震撼有三。
(一)、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日浴风。君若湖中水,侬
似水心花,相亲相怜,浴月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但愿与君长相
守,莫作昙花一现。我想,《踏歌》的成功之处也离不开这首词,诗、乐、舞三
位一体,处处充盈于作品的举手投足间。《踏歌》这首词太美了,加上优美轻
松的音乐和舞蹈演员的动作、表情,就充分表现了词中所表达的那种爱人
之间相知相守,不离不弃的美好爱情。
(二)、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舞蹈中演员充满古典美的服装和头饰,华
丽闪耀,特别是她们的长袖。成语“长袖当歌”用在这里就很适合,演员
的长袖温柔地一起一落,各种姿势翘袖、抛袖、打袖和搭袖兼融并蓄,舞出各
种美丽姿态,宛如来自天宫的美女,个个面容姣好,身材诱人,娇滴婀娜妩媚地
跳舞。
(三)、踏歌是汉民族传统舞蹈。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
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它的歌舞形式与中国五千年文
明史并躯同行,它起源古老,历史悠久,流传广泛。舞蹈《踏歌》表现出中国五
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就显得更加可贵了。毕竟时间是考验一件事情会或一个人
十是否优秀的最好标准,经历过几千年的沉淀还能留下来的东西,必定是难能可
贵的。对比其他已经失传优秀且历史悠久的舞蹈,踏歌在历史的长河中仍能流传
下来并熠熠生辉,这本身就是一种震撼吧。
在《民族与现代舞赏析》课上,当老师跟我们一起赏析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
典舞和西方古典芭蕾的时候,我感觉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因
为有一种我可以领悟到的“情与意”在里面,但是当赏析现代舞的时候,我就一
直头疼、烦躁,太抽象了,以我的思维根本无法融入到舞蹈的世界里。因为这份
享受与痛苦,我坚定地选择站在中国古典舞蹈的舞台上欣赏这艺术。
《踏歌》的编导孙颖,对中国古代舞蹈非常有研究,他主张中国古典舞要放眼于
中国历史的“盛世气象”,希冀重建中国古典舞的舞风。踏歌,是一种古老的自
娱舞蹈形式,兴起于汉,盛行于唐,其舞蹈形式一直是踏地为节,边歌边舞,表
现一种民间的“达欢”意识,而盛世达欢莫过于汉唐。初看《踏歌》我感觉就是
发生在汉唐盛世的江南初春,因为我觉得只有在那样的和平盛世里才有这样的平
和宁静与清新安逸。后来反复看了几遍又感觉是发生在南北朝或是五代十国的江
南早春,即便是战乱年代,秦淮河畔的仕女们依然忘情于明媚的春光里,携手踏
青相忘于江湖。再后来我就觉得这不关乎盛世还是乱世,古典舞《踏歌》仅仅在
向我们勾描一幅古代南国丽人们携手游春的踏青图,以久违的美景佳人意象体恤
纷纷扰扰的现代众生。
除了意境、动作之外,服装和音乐也是《踏歌》的亮点。舞蹈中的女子身穿翠
绿色有修长衣襟的长袖舞衣,轻盈、柔软,颇具唐风。翠绿色呼应踏青的主题,
同时也给人们一种清新脱俗的平和宁静。对于水袖的应用,更是恰到好处,《踏
歌》中的水袖对整体动作起到了“抑扬兼用、缓急相容”的作用,长袖使舞者犹
若轻云之蔽月、流风之回雪,成就了舞蹈的古拙、典雅而又活泼、灵动。同时,
此作品采用了歌舞并举的形式,通过歌词(诗词)的辅助和音乐的烘托,配合相
应的舞姿,更好地表达了舞蹈的意境,使人们感觉仿佛真正置身于阳春三月的江
南之中。诗意的歌词也让作品处处渗透、蔓延出情思,《踏歌》词曰:“君若天上
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日浴风。君若湖中水,侬似水心花,相亲相怜,
浴月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但愿与君长相守,莫作昙花一现。” 在
这声声柔媚万千的吴侬软语中,诗情缭绕耳畔,款款而至的才子佳人,如诗如画,
“踏青”最亮丽的一道景致浮现眼前,久未消失。
结论
《踏歌》是一部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舞蹈作品,展现阳春三月,一群丽人携
手踏青的情景,给人一种优美清新的意境。无论是舞姿、水袖还是诗歌,整部作
品都极具蕴含中国古典之美,这种美既典雅含蓄又妖媚洒脱,以写意的方式体现
了一种“意象”,使人迷醉。
参考文献
1. 黄明珠 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2. 刘青弋 中国舞蹈作品赏析第一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3. 刘建 拼贴的“舞蹈概论”.民族出版社.2010年
4. 李玉玲 谈舞蹈《踏歌》的意蕴和意境. 黑龙江史志.2009.05(总第
198 期):96-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