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鉴赏论文

合集下载

选修课 舞蹈鉴赏 《〈扇舞丹青〉赏析》

选修课 舞蹈鉴赏 《〈扇舞丹青〉赏析》

金陵科技学院公共艺术教育选修课课程论文(2011—2012年第一学期)论文题目:《〈扇舞丹青〉赏析》课程名称:舞蹈鉴赏任课教师:学院:班级:学号:姓名: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封皮的背面):1.课程论文采用统一封面,以左侧为准装订成册。

2.课程论文一律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打印或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手写稿形式上交。

3.论文打印的格式要求:论文标题(使用隶书二号加黑;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分别使用宋体三号、四号及小四号并加黑)摘要、关键字(需使用宋体小四号)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行距20磅)参考文献(使用宋体五号)例:论声乐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一处理声乐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几个原则1:人格平等的原则2:相互促进的原则;《扇舞丹青》赏析摘要: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金奖《扇舞丹青》艺术赏析,舞蹈的肢体语言、编曲及灯光等在整体氛围烘托中的作用,提倡民族舞的推广。

关键字:民族舞蹈赏析编曲书画通过本学期舞蹈鉴赏选修课的学习,虽然时间只有短短数周,却让本来对舞蹈特别是民族舞蹈一窍不通的我,深深为之吸引,初步感受到了中国民族舞蹈的无穷神韵与博大精深。

通过视频的欣赏和老师的讲解,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荣获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金奖,由王亚彬表演的《扇舞丹青》了。

一个舞台,一曲《高尚流水》,一位白衣舞者,一把扇子,再结合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雅致意境,就活灵活现的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民族舞如梦如幻的表现力,《扇舞丹青》真当之无愧是一部中国舞蹈艺术的佳作。

伴随着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古筝曲韵律,我们看到的是舞者王亚彬快慢相宜的肢体动作和她手中扇子的运动幅度、力度、速度的完美结合,舞者轻歌曼舞,裙带当风,不张扬,不做作。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女性的柔美,还增加了女性特有的韧性,融合自然的情景,富有层次感,随舞者身体的伸展而,让观者如痴如醉。

就舞蹈技巧而言,非专业的我真的没有什么发言权,我唯一感受到的是一种震撼,一种舞蹈特有的魅力。

随着舞者身体的舒展,我似乎也融进了她的世界,心情也随着音乐的疾缓而起伏,真正体会到了舞蹈是以人的动作为载体,而动作则源于人们的感情,情到浓时足以感染周围的一切,也让我感受到了舞者华丽舞台之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苦付出。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舞蹈是一种能够传递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和表情,准确地传达出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而舞蹈鉴赏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于深入了解和欣赏舞蹈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例,探讨舞蹈鉴赏的一些关键要素。

首先,舞蹈鉴赏中最核心也最基本的要素是舞蹈的元素。

舞蹈元素包括音乐、节奏、动态、速度、空间位置、动作形态和节奏变异等多个方面。

每一个元素都是舞蹈创作和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这些元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意图,并从中领悟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舞蹈鉴赏还需要重视舞蹈作品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这些背景因素会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并对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产生影响。

例如以古代故事为主题的舞蹈作品,便会在作品的动态和表情中展现出对古代文化的爱慕和敬重。

因此了解舞蹈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对我们更好地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舞蹈鉴赏需要对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舞蹈是一种表现形式相对自由的艺术形式,舞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因此,舞蹈作品有着很强的个性和独特性,鉴赏者在观看时也需要有一定的包容和理解。

同时,在鉴赏之前对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精髓。

最后,舞蹈鉴赏还需要我们对舞蹈教育和舞蹈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舞蹈教育不仅能够提高舞者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鉴赏者对舞蹈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习相关的舞蹈理论和批评,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舞蹈。

总之,舞蹈鉴赏需要我们对舞蹈元素、社会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相关的教育和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只有通过全面的掌握,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舞蹈作品,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和情感。

纸扇书生舞蹈赏析论文

纸扇书生舞蹈赏析论文

纸扇书生舞蹈赏析摘要:《纸扇书生》是以“折扇”为道具的中国古典舞男子群舞,于 2017 年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艺术“学院奖”和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的舞台上亮相。

本文从舞蹈的内容出发,思考舞蹈表达的含义和对生活的感悟。

【关键词】《纸扇书生》;中国古典舞;折扇;意境;形象《纸扇书生》的创作,缘起于 2006 年中国古典舞系开展的一次川剧小生扇子功教师进修课。

该课程邀请了四川省川剧院的一级演员肖德美老师进行传授,主要教授戏曲扇子生“折扇”道具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运用。

这次进修之后,中国古典舞系对折扇技法进行了整理,并在组合课中加入了折扇为道具的训练,完善和补充了中国古典舞服饰道具课程的内容。

对道具的研究和运用是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技艺性和可舞性为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宽广的空间。

在川剧“折扇”的进修过程中,详尽地了解和学习了有关戏曲折扇的技法运用和表演特色,也逐渐开始思考如何使“折扇”从课堂走向作品,通过作品编创赋予“折扇”这一道具以更加鲜活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2007 年经过反复思忖,将题材锁定为川剧进修课堂中文质彬彬、意气风发、雅趣横生,手执一折扇而舞的“书生”形象上。

从2007 年至2017 年的十年历程中,笔者先后在中国古典舞系 2005 级、2009 级、2015 级的学生中进行编创实践,随着个人对“书生”形象、文人精神认识的不断深入与反思调整,渐渐明确了自己的编创方向,不是从单一的角度去表达特定人物形象,而是深度挖掘“书生”形象典型的心态特征和情感诉求,通过不同侧面表现全面立体丰富的文人形象。

历时十年的调整与磨砺,作品在北京舞蹈学院2017 舞蹈艺术“学院奖”中获得“最佳创作奖”的奖项,同年在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中再度演绎,获得中国古典舞作品提名奖。

《纸扇书生》中没有具体的人或者故事,而是通过不同的视角,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人的性格与生活状态整合在一起,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与欣赏眼前的精彩节目。

西方舞蹈鉴赏论文

西方舞蹈鉴赏论文

西方舞蹈鉴赏论文第一篇:西方舞蹈鉴赏论文关于中国舞蹈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关键字:舞蹈传承保护开发创新摘要: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传统文化资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很多民族已经接受了现代文化,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外界文明的“侵蚀”而渐渐消失,舞蹈中蕴含的本民族传统文化消失了,增加了很多商业因素,形成了一种“为民族而民族”的形态。

面对这样的一种严峻的情况,我们应该以改革开放精神给民族艺术注入新鲜血液,激活民族艺术的生命力,在传承与保护的同时不断开发新的领域。

(一)、引言中国舞蹈历史悠久,起源于上古时期,历经千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两大体系,一个是民族民间舞蹈,一个是古典舞蹈,一般人们所讲的民族舞蹈指的是民族民间舞蹈。

然而近几年,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受到西方现代舞的影响与冲击,在发展创作少数民族舞蹈方面出现了一些偏颇。

全球化进程模糊了人们对民族舞蹈的认识,超民族、超国家的现代舞蹈形态深刻影响着人们对民族舞蹈的认同。

中华民族舞正在消失,中国少数民族舞正在异化,民族舞蹈认同出现动摇,民族舞蹈认同与民族舞蹈的归属面临挑战。

【6】由此看来,传承、保护以及发展中国舞蹈成为当务之急。

(二)、关于中国舞蹈艺术的传承与保护1、政府保护与传承在中国的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中,可说云南是做得最好的。

在以杨丽萍为首的舞蹈艺术家们的艰苦探索下,先后推出了《云南映象》、《蝴蝶之梦》、《太阳女》等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太型民族歌舞,虽然走的都是面对旅游观众,定点演出的路子,但是这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歌舞的保护和传承却有若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在中国一些地处偏远的地方,它们既没有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旅游资源不发达且经济落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民间舞蹈正濒临消失。

如新疆民间舞蹈击石舞、蒙族民问舞倒喇、兰州的太符灯舞、河南柘城县的鬼会、土家民间舞蹈打道钱、布依族的矮人舞等民司舞蹈,它们的传承发展已经岌岌可危。

2021舞蹈鉴赏论文(优选8篇)范文1

2021舞蹈鉴赏论文(优选8篇)范文1

2021舞蹈鉴赏论文(优选8篇)范文 舞蹈从人类发源起,伴随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它就担负起了传意、说明、抒发还有表达自我等功能,以期达到和神明交流,和自然沟通,和他人互动的目的。

下面是舞蹈鉴赏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舞蹈鉴赏论文第一篇:中国古典舞来源和流派探析 摘要:中国古典舞是凝聚传统文化审美意象的舞蹈样式,泱泱华夏民族自远古走来, 历经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 锻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支多彩绚丽的文明之花, 始终在文化自信与自强的浪潮中迎风绽放。

不同的学术思想, 不同的训练体系以及不同的代表作品, 不仅形成了重彩纷呈的诸多流派, 也为当下中国古典舞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传统文化; 审美追求; 肢体语言; 舞蹈,是一门以人的肢体作为基础传播媒介, 凭借视听融合的表现方式进行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

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毛诗序》中, 曾对舞蹈进行了如下描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这充分说明了在语言和歌唱艺术之外, 手舞足蹈是人类抒情达意的高级形式。

为此, 人们常说舞蹈是肢体的语言艺术, 也是具有特殊美学属性的语言, 即“body language”, 身体的语言。

一、且看中国古典舞之源 中国古典舞,顾名思义, 它既是古代之经典, 又是长期流传至今且具有典范意义的优秀舞种, 更是凝聚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象的舞蹈样式。

泱泱华夏民族自远古走来, 历经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与锤炼, 锻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支多彩绚丽的艺术之花, 始终绽放在这块优秀文化的沃土上。

在原始部落族群中,那些非理性的顺拐动作, 肢体链接中的歇斯底里形成了狰狞而神秘的艺术基调;姬姓族人的崛起谱写出了八佾典仪之华章, 治礼作乐、乐舞治世的初衷客观助推了华夏民族乐舞时代的发轫;汉大帝国的兴盛, 在“翘袖折腰”“踏盘踏鼓”“鱼龙百戏”中镌刻着速度与力量, 奔放与豪迈的美学烙印;在西域文化的交融与渗透中, 唐人们争先恐后的佩月刀、着胡服、舞胡旋, 掀起了“胡风”之热潮, 皇族玄宗更是将《霓裳羽衣曲》《秋风高》《小破阵乐》等大批艺术作品推向文化风尚的高潮。

舞蹈鉴赏论文--关于桑巴的欣赏

舞蹈鉴赏论文--关于桑巴的欣赏

舞蹈鉴赏论文--关于桑巴的欣赏在第四节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赏析了体育舞蹈之美,有拉丁舞有现代舞,其中尤其以拉丁舞中的桑巴最让人印象深刻。

桑巴又称“森巴”,是巴西的国舞,它形成于黑人贸易的时代,结合吸收来自欧洲的波希米亚的波尔卡舞、来自古巴的哈巴涅拉舞和巴西当地流行的马克西克歇舞的一些因素,从而演变成今天的现代桑巴。

桑巴之于我并不陌生,因为我对足球有很深的爱好,尤其是南美足球,而桑巴则深深的融入在巴西足球文化之中,看巴西的比赛不仅看他们的默契技术,同时也非常让我期待进球后,球员张扬在在绿茵场上演绎的足球桑巴。

众所周知,巴西有着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举国上下都是充盈着桑巴的味道,人们不知疲倦的奔跑舞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桑巴的一个特点就是:这是一种集体性的舞蹈,舞蹈者狂放不羁,动作幅度很大,节奏强烈,给人以激情似火的感觉。

而在舞蹈的同时,还有着各种击打乐器的附和,快节奏的鼓点,高昂的音乐,让人想不跟着扭动身体都难。

然而,桑巴的另外一个特点却被掩盖了,就是她的细腻。

桑巴的舞蹈节奏很快,所以对步点对髋关节手臂以及腰臀的配合要求比较高,没有细腻的舞艺是很难协调身体的摆动的。

因此,桑巴也是一种细腻甚至堪称华丽的舞蹈。

为了将桑巴舞的特点表现出来,舞者必须欢快,煽情,激昂的表演。

今天桑巴里的很多动作都要求,舞者盆骨倾侧。

这个动作很难完成,但没有它桑巴就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所以舞者需要保持一种热烈积极向上的情绪,由此也可以知道为什么巴西最擅长桑巴了。

二十四小时高昂的情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性格才能够将桑巴演绎到极致。

巴西地处巴西高原上,高原气候也要求他的子民天生开朗,天生拥有出众的舞蹈能力,随性表演的欲望。

每当那带有浓烈奔放的巴西混音歌声响起的时候,我也总情不自禁的扭胯,随音乐摇摆着自己的身体,虽然没有那么标准,但是这份快乐还是深深的印在心里的。

每当有什么不顺或者紧张的时候,我总会听听桑巴歌曲看看桑巴的视频,让自己被那种热烈的大胆的气氛感染,这样心情也会很快平静,做事业更有效率不再胆怯了。

大学舞蹈鉴赏论文

大学舞蹈鉴赏论文

天鹅湖我看的享受内容概要: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源自德国古老的童话,而无论是在德国还是俄罗斯文化传统那管理,人们都把天鹅等同于纯洁的少女,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这个舞剧的阴柔基调。

古典芭蕾的规范跟这种基调不谋而合。

舞剧中男女演员的舞蹈动作和组合,以及女演员的服饰等,均表现一种典雅、柔美的女性气质,为舞剧渲染了阴柔的色彩。

关键词:柔美芭蕾艺术典雅正文:我在大学,有幸选了舞蹈鉴赏,有幸在老师的有声音引领下,静静的观看了,天鹅湖,看的我是一种享受啊。

之后我好好的去,了解了下天鹅湖的历史背景及柴可夫斯基的创意发展,现在跟大家分享下一下。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

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

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

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

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

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

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

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

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

雀之灵舞蹈鉴赏论文

雀之灵舞蹈鉴赏论文

一只孔雀,眼神是月光,姿体是水。

朦朦胧胧的晨曦中,一只孔雀,忽而轻梳羽翅,忽而随风起舞,忽而漫步溪边,忽而俯首畅饮,忽而伫立,忽而飞旋,这就是舞蹈《雀之灵》。

《雀之灵》犹如一个蓝色的梦境,一个无限纯净的世界,在那个神秘的境地,生命之河在流淌,洗涤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舞蹈中,杨丽萍把自己完全融入在那翩翩起舞的孔雀中,似乎忘记了自己,仿佛自己已化成一个精灵,跃动着,放飞了自己的生命,完全摆脱了矫揉造作的外在情感,真正地反映民间舞之“魂”。

在动作编排上,杨丽萍充分发挥了其舞者的艺术表现能力,她通过手指、腕、臂、胸、腰等关节的运动,塑造了一个超然、灵动的艺术形象。

用其修长、柔韧的臂膀和灵活的手指变幻,把孔雀的昂首引颈的静态美和细微的动态感表现的栩栩如生,让观看者体会到了孔雀生命的活力和其蓬勃向上的精神,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闪烁和舞动。

看着杨丽萍随着优美的音乐,是那么的陶醉,仿佛自己都身临其境了,自己也真想去学学舞蹈,但看到选择一名天资优秀的学舞者,要求是多么的严格,上身与下身是要一定的比例的。

所以我只有欣赏舞蹈的份了,不过欣赏舞蹈也是一门学问,舞蹈者不只是在跳舞,更多的时候还表达了一种情感,其中的情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杨丽萍以傣族民间舞蹈为基本素材,从“孔雀”的基本形象人手,但又超越外在形态的模仿,以形求神,不仅使孔雀的形象睢妙睢肖地展现于观众视野,而且创生出一个精灵般的、高洁的生命意象。

在动作编排上,充分发挥了舞蹈本体的艺术表现能力,通过手指、腕、臂、胸、腰、髋等关节的神奇的有节奏的运动,塑造了一个超然、灵动的艺术形象。

尤其是编导用修长、柔韧的臂膀和灵活自如的手指形态变幻,把孔雀的引颈昂首的静态和细微的动态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细微的动态中一颗颗生命之星在闪烁、在舞动,汇集成一条生命的河流,出神人化;在那昂首引颈的动态中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和勃发向上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舞蹈鉴赏》课程感想
——中西舞蹈艺术审美之比较
经过短短四周时间的学习,对于舞蹈艺术,从零基础到有初步认
识并产生一些独立的见解或比较,可以说,这门课带我走进了舞蹈艺
术的大门,让我真正地感受了舞蹈带给人们的艺术之美。经过查找一
些文献资料,我对中西方舞蹈艺术审美有一些见解,望老师批评指正。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人类文明共同产生,有着其发展必
经的历程,方能在后世展现出其强大的艺术魅力,生生不息。而中国,
中国舞蹈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 , 经历了原始社
会的萌芽期 , 奴隶社会与早期封建社会的发展期 , 至唐代达到高
峰时期。伴随着舞蹈的发展 , 形成了极富中国文化底蕴和浓郁“中
国特色”的中国舞蹈艺术 , 在世界舞蹈艺术之林占有独特而重要的
地位。
西方舞蹈包容了世界各国的民俗舞蹈、土风舞蹈、古典舞蹈等 ,
由于各国的民族文化、社会风尚、地理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世界
舞蹈的模式、格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西方舞蹈最为重要的是欧美
芭蕾艺术。芭蕾真正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始于十八世纪后半叶,
在启蒙主义的影响下,出现了反映平民生活,强调自由平等精神、注重
情感表达情节的芭蕾。浪漫主义运动时期,在梦境、爱情、神话、传
奇的渲染下,芭蕾艺术趋于轻盈飘逸,技巧复杂多变,增强了暗示性。
尤其是课上观看的《天鹅湖》,尽管对于我这样一个外行人来说,也
能感受到其强大的艺术渲染力,令人叹为观止。
2

综观中西舞蹈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地域文化、民族特
色的不同,中西舞蹈艺术中存在着一些差异。
第一,总体差异的内敛与外放性。中国人,我们主张“中庸之
道”, 中国文化是一种含蓄与内敛的文化,中国舞蹈深受民族思想传
统意识和理性精神的影响,具有严格的传统模式,从根本上规范和制
约着舞蹈的形式、内容、表现动作和姿态造型。“终点回归圆点”的
运动原则和“起承转合”的结构原则贯穿于中国舞蹈动态造型的始终,
所以中国舞蹈被称为“划圆的艺术”。 西方文化则是一种外放与扩张
的文化,这种文化特质反映在芭蕾形态的表现上,则体现为动作的外
放与离心感,呈现出放射性形态。西方芭蕾动作外开,肢体的线条绷直
延伸,跳跃动作多,造成拔地向上寻求自由的态势 。中国舞蹈是长于
上肢姿态的,在整个舞蹈动作中,手的动作占了近一半。
第二,对内在情绪表现的不同。中国舞蹈面部表情十分丰富,欢
乐、忧伤、痛苦等等都在面部表现出来,通过丰富的表情来配合舞蹈
的动作。而西方芭蕾动作大体上是纯形式的,仅仅是展现人体动作的
形式美感,并无一定的意义。从表情特征看,表演者基本上一直保持着
优雅的姿态与面部表情,舞蹈的情绪通过肢体的舒展和延伸而表达出
来。
第三、对动作、体态描绘的不同。西方芭蕾的动作体系是一元
的,即不分男女、不分表现内容,都是同一套动作体系。中国舞蹈则不
然,男女的动作体系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还有许多不可混用的动作。从
风格上看,男女的舞蹈动作有着反差很大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区
3

分。
第四、对细部描述的不同。西方舞蹈的表情属优雅型,中国舞蹈
的表情为含蓄型。当然,其它一些地域的舞蹈还有另外一些表情类型。
当然,有比较就有差距,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现代舞蹈,尤其是
芭蕾,尽管近些年发展较快,但与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来比,仍显
不足,因此,如何推动以芭蕾为主的中国现代舞蹈的发展,应该是我
们中国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我们应该可以考虑,
首先,增强创作队伍力量,提高作品质量;其次,增强理论研究,用
理论指导实践;最后,营造社会艺术氛围,让舞蹈扎根于大众,为大
众所接受,符合大众审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