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药品不会告诉你的10个事实
补钙产品里藏着不少坑

人们服用补钙产品时也有不少误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几种情况。一是用含钙保健品替代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服用,这样做可能延误病情;二是急于求成,吃着医生开的钙片,也吃着市面上买的保健品,过度补钙容易造成血钙增加,引起尿道结石等问题;三是买补钙产品时不注意看适宜人群,补钙产品一般都对适宜人群进行了明确标注,比如有些产品不适合孕妇和儿童服用。”
此外,大家在购买补钙制剂时,最好选择颗粒较小、吞咽型的产品。推荐消费者选择含有磷、维生素D3、维生素K2、维生素B2、镁、软骨素、胶原蛋白等的补钙产品,这些元素能够更全面地帮助人体吸收钙。
最后需要提醒,老年人最好饭后服用补钙制剂。这是因为消化道中的食物不但能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还能使钙离子缓慢进入血液,不至于让血钙浓度过高,影响心脏健康。另外,不少老年人的心脏、血压都有些“小毛病”,需要服用相关药物,而降压药中的噻嗪类利尿剂,还有某些治疗心律失常的药,都容易和钙离子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钙。
补钙产品本身也藏着不少坑。10月1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市面上30款补钙产品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发现了不少问题。第一,抽查的30款补钙产品含钙量最大相差达2.5倍。第二,26款需要吞服的补钙产品中,其中21款的规格在1~1.25克之间,颗粒偏大,不利于吞咽;4款口含或咀嚼的钙片,口感略显粗糙,口味不协调。第三,大多数补钙产品不含维生素D。国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相对较低,有些人天天补钙还是缺钙,就是因为体内缺少维生素D,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和利用率较低。
在不少国家,医生更提倡从日常饮食中补钙。在欧美许多国家,服用补钙产品的人很少。原因是大多数人从小就餐餐配有牛奶、奶酪等奶制品。美国儿科协会建议,1岁以上儿童就可以喝全脂牛奶。此外,欧美人热爱户外运动、喜欢晒太阳,也是他们不缺钙的另一原因。以长寿著称的日本人,奶制品摄入量虽然不及欧美人,但仍能获得足够钙质,这归功于他们的饮食中有含钙量高的水产品,如海带、金枪鱼、三文鱼和沙丁鱼等。
常见的五种补钙误区

1. 骨头汤从小就听老人说,吃骨头汤能补钙,所谓的“以形补形”。
但事实上,虽然骨头中含有钙元素,但骨头中的钙很难析出来。
即便你用高压锅煮上两三个小时,或是滴上几滴醋,再或是嚼碎骨头……到头来也只能吸收到1%左右的钙含量。
要说骨头汤“补”,其实是指满满的脂肪。
2. 虾皮还有人说虾皮可以补钙,它的钙含量为991mg/100 g,这算很高了。
可虾皮虽好,却存在两个问题:含盐量高,在100g虾皮中就含有钠元素 5057mg,孩子不能吃太多;吸收率低,虾皮很不好消化,含有的钙也不太好吸收。
3. 晒太阳经常听大人说,“去外面晒晒太阳,也是可以补钙的”,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因为晒太阳时,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生成前维生素D3,再依靠皮肤温度转为维生素D3,由淋巴等转运吸收入血,再经肝和肾中羟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性维生素D,从而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促进骨的形成,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所以,晒太阳并不能直接补钙。
4. 多吃牛肉有家长说,外国人的骨骼生长那么强,都是因为吃牛肉的关系,因而也常备牛肉给孩子补钙。
事实上,吃牛肉多的人,却恰好是钙缺乏严重的人,这是因为牛肉本身含钙量极低。
同时,肉里面含有大量的“成酸性元素”,主要是磷、硫和氯,它们让血液趋向酸性,身体不得不用食物和骨骼中的钙离子来中和成酸性元素,因而增加体内钙元素的流失,减少钙的吸收。
5. 人云亦云,你补我也补有的家长听别人说孩子补钙能长高,于是也效仿着买钙片,做补钙食物给孩子吃,很有可能把孩子置于以下危害中:导致软骨过早钙化,前囟门过早闭合,这样会形成小头畸形,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会造成长期的高钙尿症,增加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机会;骨中钙的成分过高,骨质变脆,易发生骨折;影响孩子的食欲,从而影响肠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
所以,孩子补钙要科学合理,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进行。
补钙的四大误区

补钙的四大误区误区一:“是药三分毒”,给孩子选择保健品补钙更安全专家:保健品没标不良反应≠无不良反应市场上的儿童补钙产品众多,既有维生素,也有矿物质类;既有药品也有保健品,选择药物补钙还是保健品补钙?这是不少父母的疑问。
药品的生产需要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之前必须通过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试验才能投放市场。
作为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的药品,它一定要标明适应症,明确治疗的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如此高标准的生产要求,补钙药品值得信赖。
建议选择针对儿童相应年龄段的钙剂,遵医嘱比较安全。
相对药品而言,保健品只能起到保健、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
同时,保健品一般没有标明不良反应的症状,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不良反应。
误区二:液体钙更利于孩子吸收专家:钙剂溶解度高≠吸收快值得注意的是,钙的吸收率因人而异。
如果是碳酸钙类,它的吸收先经过胃酸的作用再被肠道吸收。
如果孩子肠胃功能良好,胃酸分泌、胃蠕动正常,钙剂吸收速度快。
液体钙剂溶解度好并不代表吸收快,主要看钙剂里维生素D的含量。
市面上的液态钙软胶囊主要由碳酸钙、维生素D、明胶、纯净水、甘油组成。
其中,对钙吸收有积极作用的主要是维生素D,它能促进小肠黏膜吸收钙和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不同形态的钙,最终均以钙离子的形式被肠道吸收,钙剂溶解度高并不代表吸收快。
误区三:孩子补钙就会引起便秘,这是通病,无法避免专家:补钙安排在两餐之间最合理碳酸钙类钙剂经过胃酸作用时,生成氯化钙后到达肠道。
其中15%被肠道吸收,85%跟食物中的草酸、植物酸、脂肪酸等结合成不溶性钙化合物,如碳酸钙、磷酸钙等,堆积多了就形成便秘。
柠檬酸钙水溶性较好,柠檬酸钙离子能够将人体难以吸收的草酸钙、磷酸钙中的钙离子分离出来,形成水溶性较好的柠檬酸钙排出体外,有效防止便秘。
给孩子补钙的同时可以给孩子多喝水。
补钙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此时,食物对它的影响较小。
再让孩子做适当的运动,增加胃肠蠕动也能有效减少便秘。
老年人补钙小心不要走进这些误区

老年人补钙小心不要走进这些误区很多人都知道,老年人缺钙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引发各种骨性疼痛,严重的会造成老年性骨折,从而致残。
因此,老年人是补钙的主要人群。
但是,在老年人补钙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1:多多益善人到中老年,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再加上消化功能减退,吸收能力下降,钙的主动吸收减少,此时适当补钙对健康大有好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补钙多多益善。
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人体健康。
如摄入大量碳酸钙可能会出现高钙血症,引起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误区2:盲目补钙有些人认为,骨质疏松只要补钙就能解决问题。
实际上,骨质疏松也应对症补钙。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
而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则不能盲目通过补钙以期疗效,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绝经妇女可采用激素替代疗法。
误区3:忽视食补有些人认为,只要服用钙剂就能防治骨质疏松,不用从食物里摄取钙质。
但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老年缺钙导致的骨质疏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的办法,口服钙剂在短时间内能够提高血液钙的浓度,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钙的问题。
因此,要预防骨质疏松,最有效的办法是饮食调节,平时可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绿叶菜等。
此外,经常晒太阳可使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吸收。
适当运动能增加肾血流量,保护肾单位,使肾脏产生较多活性维生素D,从而改善自身钙吸收能力,充分吸收食品本身含有的钙。
这样,既可以增加钙摄入量,又可减少单纯购买钙剂的费用。
如何补钙 十大补钙误区要避开

如何补钙十大补钙误区要避开生活中一旦消失骨头痛,消失骨质疏松,第一反应就是缺钙了,所以消失这个状况许多人都会去药店买钙片来吃,这样可以准时的补充钙质,但是你知道吗?补钙也是有要求的,千万不要任凭的补钙,不然补不好,最终还吃出病来。
缺钙就要准时的补钙,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但是补钙是要依据自身详细的状况以及缺钙的缘由进行补钙,下面这10大补钙误区NIIT千万不要进去哦!想要补钙先要弄清晰下面的问题1、你和家人真的需要补钙吗?2、你们的膳食习惯如何?3、对象是孩子、年轻女性、中年男性、还是老年女性?4、消化汲取力量怎么样?补钙要看缺钙的缘由和身体的状况假如是由于膳食钙摄入不足,首先要考虑增加含钙食物供应量。
膳食中供应钙的主要来源是奶类(牛奶、酸奶、奶酪)豆制品(卤水豆腐、石膏豆腐、豆腐干等)深绿色的叶菜(小油菜、小白菜、芥蓝等)芝麻酱、坚果、带骨小鱼和虾贝类等假如纵容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只靠补钙片来解决,结果可能是:钙的量补够了,其他和骨骼健康相关的因素却不足。
比方说,假如钾、镁、维生素K、维生素C 等都不够,骨骼的健康状态也是很难改善的。
假如膳食当中钙的确不能供应足,或者缺钙状况比较明显,就需要用钙养分品来补钙。
不妨留意以下几点一、合理制定自己的补钙目标假如没有奶类,我国居民膳食中的钙摄入量平均在 400 毫克左右,而成年人推举钙摄入量是800毫克,50岁以上和准妈妈、哺乳妈妈的推举量都是1000毫克。
所以,请依据自己的详细膳食状况,合理补钙。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补400毫克比较合适;但假如平常饮食中奶类充分(300毫升以上)、深绿色蔬菜摄入多(500克以上),再协作其他日常饮食,是可以达到800毫克钙的摄入量,无需额外补钙。
二、留意产品中钙元素含量无论是什么产品,都不行能是纯的钙元素,而是某种钙盐,比如碳酸钙或柠檬酸钙。
要知道,1克碳酸钙中,只含有约500毫克钙元素。
绝大多数补钙品,会直接注明其中所含钙元素的量,但也可能有些产品写的是钙化合物的总量。
有关补钙品的十个困惑

2015.08食疗茶坊有关补钙品的十个困惑■ 范志红经常有人问:我需要补钙吗?怎么挑选钙片?吃多少合适?的确,补钙产品的广告铺天盖地,消费者都会被商家的宣传弄晕:钙量大!含维生素D !含胶原蛋白!口感好!好吸收!……问专家到底该买哪一种,意见似乎也不统一。
琢磨了很久,觉得有些共性的答案可以和大家分享。
次地跑去做护理。
接着,美容院又给她涂用一种膏,用了之后脸上的皮肤问题开始慢慢好了。
美容院告诉她,这个毒已经慢慢排完了。
过了一段时间,她实在不放心,就拿了那些膏来找我。
”医生一看,那根本不是什么排毒膏,而是一种进口的强效皮质激素(全部的都是英文,不同人是不明就里以为是国外的神器),通常是用来治疗皮肤过敏,而且是脸部禁用的。
这实在有些讽刺:“美容院一直在折腾你的皮肤,引起很多很严重的皮肤问题,比如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湿疹,竟说是帮你排毒。
很多人也深信不疑,觉得自己中毒深重,如果不排毒的话,还真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接着,他们又用强效激素将这些皮肤问题压下去。
最后的结果是,美容院把你的钱挣到了,还给你留下一堆皮肤问题,你还感谢他们,因为帮你排毒了。
这是非常荒谬的。
”说是“去色斑”,实则荧光剂祛斑,是很多美容院推介的热门“排毒项目”之一。
但你可能没想到:本想排毒祛斑,但最后,“旧毒”未去,还添了新毒。
这位患者是因为脸上的色素斑来就医。
检测之后发现,她的脸上残留了大量的荧光剂。
记者看到,片子上的“脸”,除了眼眶周围,其余部分都是斑斑驳驳的荧光影,就是残留的荧光剂。
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呢?“患者之前一直在美容院做祛斑护理。
这片子就是她在美容院做完面膜之后,来这里拍的。
美容院给她用的东西里,含有荧光剂。
涂在脸上,可以使脸看上去会变得柔和。
这实际上是利用里面的荧光剂成分,来掩盖面部的色素斑,以显得他们的产品有效。
荧光剂残留在皮肤上很难清洗掉,即便用洗面奶洗或者摩擦,都没办法去掉,需要很长的时间慢慢地随着皮肤的代谢而慢慢清除掉(皮肤会自动更新的)。
补钙莫陷8大误区

补钙莫陷8大误区误区一:广告声称60%-100%高吸收率专家指出,现在各种钙品人体吸收率只能达到40%左右,但有些厂家却将高达90%以上的动物实验结果直接用于人体吸收率的宣传,欺骗消费者。
60%-100%高吸收率的危害,在于误导人们大大降低钙的补充量,使补钙量仅仅达到正常所缺钙量的26%-50%。
一方面严重缺钙,另一方面又补得严重不足,补钙不足量,造成补钙还是缺钙的严重后果。
补钙,关键在于吸收,这是一句广为流行而且被人接受的说法。
吸收,是吸收率还是吸收量却混淆不清,现在人们似乎都默认是吸收率,厂家也极为宣传吸收率。
这就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实际上,满足人体需要的是钙吸收量,而不是吸收率。
误区二:不清楚自己的钙需要量,按钙产品标示的服用量服用营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均每天钙摄入量仅为406毫克,远远达不到每天800-1500毫克的钙摄入量标准,其中人均每天缺钙:儿童480毫克,青少年680毫克,孕妇840毫克,成人410毫克,老人610毫克。
所以,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钙需要量,足量补充所缺钙质,否则,补钙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误区三:钙不用补,多吃高钙食物就可以了含钙最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豆制品等,其含钙量也是有限的,像100毫升鲜牛奶含钙110毫克,100克大豆含钙190毫克,每天要食用800毫升牛奶或0.4公斤黄豆,才能够满足成人一天的钙需要量。
可见即使高钙食物也难以满足人类对钙的需求。
所以补钙不能只依靠食物来补充,还应适当的补充钙制剂,如钙之缘片等。
误区四:血钙正常则无需补钙。
缺钙,就像一种无声无信的流行病,悄悄地侵蚀着人们的身体,如果人体长期钙透支,从量变到质变,在怎么补也为时过晚,长期缺钙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转的。
所以,补钙是每一天的,刻不容缓!当你经过骨密度仪或头发检测结果不缺钙时,不要大意,因为只有缺钙到一定程度时才可以查出。
检查结果正常,并不意味着不缺。
而血钙是不能正确反映人体钙营养状况的,比如骨质疏松患者的血钙往往是偏高的。
补钙的十大禁区需警惕 如何补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补钙的十大禁区需警惕如何补钙导语:虽然随着现在经济的飞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缺钙人群却没有因此而减少。
如何补钙仍然是很多朋友们非常关心的话题。
下文是补虽然随着现在经济的飞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缺钙人群却没有因此而减少。
如何补钙仍然是很多朋友们非常关心的话题。
下文是补钙专家根据多年经验整理出来的十大补钙误区,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
1 相信喝了骨头汤就不会再缺钙骨头里面的钙绝不会轻易溶出来。
有实验证明,在高压锅蒸煮两小时之后,骨髓里面的脂肪纷纷浮出水面,但汤里面的钙仍是微乎其微。
要想用骨头汤补钙,只有一个方法:加上半碗醋,再慢慢地炖上一两小时。
醋可以有效地帮助骨钙溶出。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一定不要用高压锅,最好用砂锅来炖,避免在骨头汤中溶出过多的铝。
2 以为吃蔬菜与骨骼健康无关不少人在热爱动物食品的同时,却很少注意补充蔬菜。
他们以为蔬菜里面只有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与骨骼健康无关。
实际上,蔬菜不仅含有大量的钾、镁元素,可帮助维持酸碱平衡,减少钙的流失,本身还含有不少钙呢。
绿叶蔬菜大多是钙的中等来源,如小油菜、小白菜、芥蓝、芹菜等,都是不可忽视的补钙蔬菜。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绿叶蔬菜中的维生素K是骨钙素的形成要素,而骨钙素对钙沉积入骨骼当中是必需的。
3 以为菠菜对补钙毫无益处许多人都知道,菠菜不可与豆腐一起吃,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草酸,会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沉淀。
然而,这些人没看到问题的另一个方面菠菜当中也含有大量促进钙吸收的因素,包括丰富的钾和镁,还有维生素K。
菠菜是公认的维生素K的宝库,含量在各种生鲜食品中位居第一。
维生素K不怕热,而且和胡萝卜素一样需要油脂帮助吸收,因而吃凉拌菠菜的时候一定要放些香油。
.4 以为吃水果代餐有利于骨骼健康很多减肥女性认为只要吃水果就可以得到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经常用水果代替一餐饭。
实际上,水果是一种有益酸碱平衡的食品,却不是钙的好来源,而且严重缺乏蛋白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钙药品不会告诉你的10个事实
提起给宝宝补钙,各种补钙广告都将自己的产品夸到最好。
但是给宝宝补钙,不能盲目,而应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您,那些补钙药品不会告诉你的10个事实。
事实1:补钙不是多喂钙片
服钙片时应适量口服鱼肝油等维生素D制剂,或者让孩子多晒太阳,否则,就是吃再多的钙片,孩子照样会缺钙。
事实2:补钙对骨愈合没多大帮助
通常情况下,骨折的小儿体内并不缺钙,因此无需补钙。
由于骨折的小儿活动减少,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骨骼对钙的利用反而会受到抑制。
如果长期盲目大量补钙,会增加消化道、泌尿系结石等疾病的危险。
事实3:钙片混在奶中吃了等于没吃
混在食物中的钙片只能吸收20%。
正确的方法是,在喂奶后1~2小时再给孩子喂钙片。
事实4:补儿别忘了补母
母亲膳食中钙的含量不足,不仅母亲会发生小腿麻木、抽筋等症状,新生儿还可能发生先天性佝偻病。
事实5:没必要非买钙保健品
强调儿童也必须通过服用钙保健品补钙?实际上,儿童补钙也应以食补为主。
事实6:钙剂不是含维D越多越好
补钙首选含维生素D的产品?中消协提醒消费者,慎服大量添加维生素D的补钙剂,服用过量会产生积蕴中毒现象。
事实7:含钙产品越贵的不见得越有效
补钙产品卖得越贵,含钙量越高,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
有的补钙品宣称"沉积好、吸收快",有的宣称"颗粒小",甚至推出了"原子钙"、"纳米钙",让人们觉得钙越细小越易吸收。
实际上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率和钙产品的颗粒大小无关。
要看是否具有生物活性。
事实8:仪器的简单测试没法确定你是否缺钙
在商场、药店通过仪器的简单测试就能确定是否缺钙?事实上,这些场所摆放的"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只能测人体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人体钙流失的主要危害是造成腰椎和胯骨的缺钙,因此这种测试并不准确。
事实9:未必人人都需要补钙
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宣传全民缺钙,人们补钙跟着广告走。
而实际上,目前我国居民每日摄钙量为400毫克,营养学会公布的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800毫克,摄钙水平确实相对较低。
但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摄钙量地区差异很大,并非人人缺钙。
事实10:婴儿补钙更要慎重
太多的用钙剂容易引起食欲不振,并影响肠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导致营养不良。
而且大部分给婴儿服用的液体钙制剂都非常的甜,喝惯了这样的东西,宝宝当然不愿意喝白开水了。
你的宝宝不喝水也许正是相同的原因引起的。
补钙有一个很直接、普遍的现象就是容易引起宝宝便秘。
人工喂养的宝宝为什么便秘的几率比较大,就是因为奶粉中的钙比例比母乳高很多,但是没有办法被充分利用,在补水不足的情况下,过多的钙就使得便便变得较硬,引起排便困难。
另外,母乳含钙量虽没有牛奶多,但由于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其比例为 2:1,易于吸收;而牛奶含钙、磷虽多,但磷过高,吸收较差,所以牛奶喂养儿的佝偻病发病率比母乳喂养儿高。
给小儿补钙必须遵守的原则
原则一、维生素D和婴儿钙片分开吃
真正缺钙的孩子很少,很多孩子真正缺的应该是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作用是让钙从肠道充分吸收,同时保证体内的钙不会从尿里流失。
婴幼儿每天摄入的维生素D的量应达到400国际单位。
如果维生素D量不够,就会表现为“缺钙”。
量太多了,又会产生维生素D中毒,引起各器官和血管钙化等表现。
所以婴儿应该吃不含维生素D的钙片,同时补充鱼肝油等维生素AD制剂,因市售的这些制剂已有固定的每日建议用量。
含维生素D的钙片内含的维D量较少,也需再补充鱼肝油等维AD制剂,但这会使每天补AD制剂的量要重新调整,使简单的事反而复杂化。
原则二、不要让钙遇见草酸
菠菜、雪菜、苋菜、空心菜、竹笋、洋葱、茭白、毛豆等都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容易与钙元素结合而影响吸收。
所以补钙期间最好把蔬菜放到热水中烫一下,或是在饭前2小时或饭后3—4个小时服用钙制品。
原则三、钙剂不要与主餐混吃
即使没有太多草酸,如果在吃饭时服用钙制品,也还是会影响钙的吸收,混在食物中的钙只能吸收20%。
只要胃里面塞满太多东西,效果就不太好。
补钙要与早、中、晚餐间隔半小时以上。
也不要跟奶混在一起。
原则四、过量补钙反而长不高
补钙也要适量,不是越多越好。
婴幼儿每天摄入的钙量约为400毫克,如果摄入的钙量大大超过以上的标准,可能会便秘,甚至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如锌、铁、镁等的吸收和利用,还可能导致肾、心血管等器官组织发生钙沉积,如产生肾结石的潜在危险等。
原则五、补钙产品的选择有讲究
选择一些钙源好、吸收好、口感好、不刺激肠胃的婴幼儿专用钙产品;最好选择单一元素的钙产品;选知名度高的钙产品,但是不要盲目地跟着广告走,要看清钙元素的含量以及吸收率和溶解度。
最好是咨询医生后再选择补钙产品。
原则六、不要选择碳酸钙
碳酸钙偏碱性,而宝宝的胃酸还很少,所以碳酸钙类补钙产品会影响新生宝宝的消化。
四个月的宝宝最适合吃葡萄糖酸钙,另外,乳酸钙也是不错的选择。
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都比碳酸钙好。
原则七、用少量多次的方法
人体每次摄入钙低于或等于50毫克时,钙的吸收率最高。
所以每次给宝宝服用钙制品可以量少一点,分成多次服用,这样可以保证一天当中很多时间都有钙的补充。
如果一次就服用很多,大量没吸收的钙就浪费了。
原则八、千万不要补钙过量
很多钙过量的宝宝会厌食、便秘,严重了还会患“鬼脸综合症”,宝宝会有扁扁的朝天鼻、大嘴而且表情怪异,疾病也很多。
钙过量还会导致骨头过早成熟,也会影响宝宝将来身高的。
补钙应该是给宝宝微调的过程,妈妈们千万不可以简单粗暴地对待,钙过少过多都不行。
如果爸爸妈妈们实在拿不准宝宝到底是缺钙还是补钙过量,最好去医院做个微量元素检查,这样才好控制补钙的度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