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炼字题专题字
诗歌鉴赏-炼字题专题字

“ 蒸”笼罩的意思,“撼”水波摇动之意。
1
2
诗歌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
3
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
生,升起之意。
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人寄托的深远。
2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齐已听了以后非常佩服郑谷的匠心独运,深深地向郑谷表示谢意。当时写诗作文的人,都佩服郑谷把齐已的诗只改换了一个字,就使整首诗显得确切生动,于是“人以郑谷为一字师”。后来,人们就用“一字师”指代那些为人改正一个字而使全篇文章生辉者,后也泛指诗文的改正者。
关于“一字师”的典故
关于“一字师”的典故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考题展示2
【天津卷】 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题专练之炼字

诗歌鉴赏语言题专练之炼字一、常见设问方式: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问: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某诗/某联中的“某”“某”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3.某诗/某联中的“某1”字一作“某2”字,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二、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三、规范答题模板: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这里运用……手法,(步骤1,没有手法可以省略此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步骤2)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结构上具有……的作用,具有……(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味等)的表达效果。
(步骤3)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兰溪舟中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
一巾华发上溪船。
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
避人鸥鹭更翩翩。
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作以景语发端:新雨之后,澄宇如洗,水面轻雾,缥缈如烟,秋风鼓荡其间,具有一种清新怡人的情致。
B.次句写登舟之情景,词人华发束巾,年事虽高,但轻装登舟,缘溪而行,在轻巧的笔调中传达出词人的洒脱风貌。
C.下片中“寻”“试”两个动词,运笔灵巧,表达出词人悠然自得的潇洒风度,也抒发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心怀。
D.结尾处词人通过对梦境的描写,写出此次行程的目的地——钱塘,想象丰富;词人一夜安眠,写出了舟行之缓。
2.“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是历来被传颂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菩萨蛮·黄鹤楼①毛泽东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专题04 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炼字-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原卷版)

专题04 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炼字(原卷版)【考点穿透】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的答题步骤和技巧一、“炼字”题常见问题类型1.诗中某个字用得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2.某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说出你的理由。
3.本诗中的某字,在其他的版本中作某字,你认为哪一个好,为什么?4.赏析本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者分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技巧在进行炼字题的解答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让我们赏析的这个字是哪一类型。
在高考题目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一)动词动词是在炼字题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
一些动词有着一词多用或者是活用的情况,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所以在炼动词的时候不仅要强调用的准确,还应该强调用的巧妙。
比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的热烈,甚至能够让人联想到花丛中的蝶蝶飞舞的热闹景象,完美地将春天这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形容词在古诗词中,少不了对各种景物进行描写,诗人在描写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一些形容词来将抽象的景物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玉阶空伫立,速鸟归飞急。
”其中“空”字表达白白地、孤独地意思。
一个空字将诗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和惆怅表现出来,使主题更加鲜明。
另一种情况是,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作动词,比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其中“红”和“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本诗中被用作动词,既能够表示鲜明的色彩,又能够体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数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能够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四)叠词在古诗中诗人运用叠词一方面强调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增加古诗的韵律,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教师版】初中诗歌鉴赏炼字专题

炼字专题一、炼字题1.提问方式(1)对诗中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形容词、动词)(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2.答题方式(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答题技巧(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判断是否运用修辞(比喻、拟人)。
(4)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5)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4.例题【例题】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及分析】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含义+情景再现)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突出的情感)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照应试题)二、训练(2014·四川遂宁)(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6分)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4分)答案:(1)(2分)答:体现了诗人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心境。
(2)(4分)答:一个“排”字,“推开”、“冲”的意思(1分),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1分),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2分)。
(2015•江苏常州)(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必备知识】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
纵观近年来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特点:(1)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多选题中涉及;(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这一考点主要采用简答题型,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较为常见。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不能把所“炼”的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把它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四: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含解析)

专题04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考点解读★★根据所炼的词性而言,往往炼动词、叠词、形容词、拟声词、副词比较多,根据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来看,五言诗句以第三个字居多(如《题扬州禅智寺》中“青苔满阶砌”一句中“满"),七言诗句以炼第五字居多(如《戏答元珍》中“残雪压枝犹有”中“”字)。
★★技巧点拨★★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
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
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思考:“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 故事引申出来的,请你说说看,颔联中,不用“推” 字 而用“敲”字的妙处。
参照答案:
(释义)敲,轻轻扣击的意思。 (表达技巧)用“敲”字,衬托(以动衬静) (阐释作用)“僧敲月下门”,能让人联想到 皓月之下,一位僧人轻轻敲响了友人的门扉, 清脆的声响回荡在空间……暗藏了衬托的作 用,以动衬静,使得环境愈发显得清幽,同 时又照应了诗的标题:幽居。 (总结)这些都是“推”字所不能体现出来的。 所以,选用“敲”字好。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 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 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 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手 法);(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 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 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情感、 主旨)。(2分)
二、反馈练习
1、2008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 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 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 地方。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复习目标:
2、2006年 (辽宁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 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很多人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炼字训练题+课件29张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意思是: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 流入广袤荒原。从炼字角度考虑:一“随”字,化静为动, 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这句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 趋向来。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 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 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 蓬勃朝气。
【答案】①形容词使用自然。两个"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 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空” 字,在气氛上令人感到古城之空旷,古城之夜特别静寂,无相知之人自然 孤寂。②动词使用神奇。"摇”,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 影摇,仿佛城也摇起来,化静为动,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异趣横 生:“滴",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 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下滴下似的,突出了露珠将滴欲滴的动态感。
解析: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 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 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 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 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 使人久久难于平静……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微风中,亭边柳条、 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 我离去。 “系”字采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 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 离去的深情,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黄莺在这即将分离的 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 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表达出对此地的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题展示2
【天津卷】 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 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 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比较鉴赏)
炼字题如何解答?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第一种类型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 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 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 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 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 好?为什么?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 字的艺术效果.
答:“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 “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 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 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 无聊的寂寞情感。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
当堂练习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 秀才迪》
“转”转变、成为之意,“日”即天天。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写的是深秋时节山 里的景色。寒山,表明秋意已浓,而以一“转” 字到苍翠,从而使静态的山水画在色彩上呈现出 动态的变化,水之潺湲,本来就为动态,日潺湲 ,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叮咚流动,一个 “日”字则赋予了水的永恒特征,暗示了裴迪始 终如一的高洁人格和精神的永恒。
众多颜色词的使用,描绘一派大好春 光,反衬出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小结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注动词 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
(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考题展示1
(08全国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诗歌勾勒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日落景象 ,令人向往。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
“尽”完,无影无踪的意思;“闲”悠闲、闲适之意 。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 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 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 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 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 分外感到平静。
老师建议: 多读诗歌,增加积累 掌握技巧,规范答题
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鉴赏 分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直”笔直;“圆”傍晚时分夕阳下落的形状;一
个“直”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圆”却 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 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 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大漠广 阔,长河悠远,使人既感到胸襟开。请简要分析 “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 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 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 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 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 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 明。
诗歌的炼字要关注哪些字 :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注动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 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 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 (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齐已听了以后非常佩服郑谷的匠心独运,深深 地向郑谷表示谢意。当时写诗作文的人,都佩服郑 谷把齐已的诗只改换了一个字,就使整首诗显得确 切生动,于是“人以郑谷为一字师”。后来,人们 就用“一字师”指代那些为人改正一个字而使全篇 文章生辉者,后也泛指诗文的改正者。
关于“一字师”的典故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星垂”、“月涌”是以细腻阔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 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 相》
“自”独自;“空”徒然之意。
映着石阶的碧草独自地呈现着春色,隔着 树叶的黄鹂徒然唱着动听的声音。
“自”、“空”道出了祠堂的满目荒凉和 寂寞,抒发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深深情怀。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 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 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 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释字义、描景象)
“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 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
诗歌鉴赏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摇 舞 扶
映 隐 失
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 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 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 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 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 方法,就叫做炼字。
关于"推敲"的典故: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 丞相》)
“ 蒸”笼罩的意思,“撼”水波摇动之意。 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 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 动岳阳城似的。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之 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 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
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问: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 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 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 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 动结合的画面。
当堂练习3
阅读下面的诗歌 ,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 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案】 “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 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 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 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孤”,写尽环境之孤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 “细”,脉脉绵绵,写的
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江清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 又过,何日是归年。
参考答案: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 义)。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 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 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 鸣 (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 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点作用)。
第二种类型: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参考答案: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 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 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 离。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 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巩固练习: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 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 归程?长亭更短亭。
诗歌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低:压低;近:接近、靠近。 日暮时分,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
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与“旷”相互依存 ,相互映衬。诗歌化静为动,运用暮天能将孤树压低的 夸张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压抑的心情和不见亲人的 凄凉之情。 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澈的江水中,明月 主动的接近舟中的人。“近”与“清”相互映衬,拟人 手法的运用,化静为动。一个“近”字写出了月的灵性 ,它似乎很懂诗人的乡愁不可释,想为之解脱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