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炼字题答题模式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炼字题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炼字题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炼字题答题模式问题形式: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品味作品某字,并予以详细分析。

解答思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无法把该字边缘化出来谈论,得放到句中,并融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去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进行M18x,把该字放进原句中叙述景象。

(3)a、点出该字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b、衬托了怎样的意境。

c、或对诗人表达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题模式:x字在诗句中的意思就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学,(或化静为动,或化后扣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基准1、崭新云间野望王文治云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马后。

农月并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及上下两句中最提炼传神的分别就是哪一个字?恳请详细分析。

参考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步骤一)。

诗人极目“野望”亲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下跌,在阳光反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光亮耀眼;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亮下“碧峰”秀出(步骤二),并使景色描绘更加富于层次(步骤三)。

例2、溪亭林景熙清秋存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黑,微风酒半醒。

连交厝穿落叶,悠闲地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至?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梭,而无人相随的寂寞。

一人红尘而无趣,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基准3、置福塞上王维单车欲反问边,属国过居延。

叛塔巴出来汉塞,归雁进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下日圆。

萧关可逢祗骑著,都群牧在燕然。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思路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思路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思路【题型分析】诗歌中常有一些经过作者仔细推敲后,显得极其准确生动又传神的字词,“炼字”题就是鉴赏这些字词的精妙之处。

以动词、形容词的考查居多,有时也有数量词、叠词和虚词。

不同词性的字词,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效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答题思路】1、“定”:定词性、定字义。

有些题目要求自己寻找判定,这时就要先定下关键字。

2、“联”:联系语境、发挥自己的联想、联系日常所学,对关键字进行判定和分析。

动词:通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效果,常会涉及到拟人手法,使得所刻画的对象富有动感;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还能传达作者某种感情,有时要注意考虑词语在状物和抒情时的双关含义;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能够有气韵流动、悠扬婉曲、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真题直击】(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早上五盘岭①唐·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斗”字有“争斗”之意,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用拟人的手法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炼字题如何解答?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第一种类型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

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第二种类型: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释字义、描景象)“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点作用)第三种类型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参考答案:“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教师版】初中诗歌鉴赏炼字专题

【教师版】初中诗歌鉴赏炼字专题

炼字专题一、炼字题1.提问方式(1)对诗中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形容词、动词)(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2.答题方式(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答题技巧(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判断是否运用修辞(比喻、拟人)。

(4)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5)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4.例题【例题】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及分析】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含义+情景再现)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突出的情感)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照应试题)二、训练(2014·四川遂宁)(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6分)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4分)答案:(1)(2分)答:体现了诗人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心境。

(2)(4分)答:一个“排”字,“推开”、“冲”的意思(1分),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1分),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2分)。

(2015•江苏常州)(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

诗歌语言鉴赏--炼字及答题模式

诗歌语言鉴赏--炼字及答题模式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描 绘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扣诗眼,显意境)
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扣诗眼,明感情)
2021/3/15
三、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 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 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2021/3/15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 内涵的字或词。
【提问方式】
•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 合全诗加以分析。
•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 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2021/3/15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1、点出诗眼,并释义。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 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 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 的喜爱之情。 2021/3/15
迁移训练 南浦别 白居易
答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题 模 式
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 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 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 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炼字型?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炼字型?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

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

(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

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

(步骤三)答题示例3: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分)[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诗歌鉴赏炼字题

诗歌鉴赏炼字题
现手法题:手法+说明手法+内容情感+ 表现手法题:手法+说明手法+内容情感+ 效果。 效果。 示例: 泛吴松江》后两句修辞手法的赏析。 示例:《泛吴松江》后两句修辞手法的赏析。 拟人。赋予鹭鸶人的情态, 拟人。赋予鹭鸶人的情态,写鹭鸶知晓我的心 频频对窗翘足宽慰我, 意,频频对窗翘足宽慰我,生动传神地写出了 我对鹭鸶的喜爱之情。 我对鹭鸶的喜爱之情。 示例: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手法简析。 示例: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手法简析。 夸张、想象。以云间、 夸张、想象。以云间、天上写岳阳楼的高耸入 通过云间下榻、天上行杯的神奇想象, 云,通过云间下榻、天上行杯的神奇想象,写 出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和洒脱豪放的胸怀。 出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和洒脱豪放的胸怀。
二、诗歌鉴赏情景题: 诗歌鉴赏情景题: 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示例《日暮》 1、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示例《日暮》 牛羊归来,柴门紧闭, 牛羊归来,柴门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 日暮图景。 日暮图景。 描绘了怎样的情景。示例《泛吴松江》 2、描绘了怎样的情景。示例《泛吴松江》
夕阳西斜,余辉从稀疏的苇蓬洒落到 夕阳西斜, 船舱里,江面上飘荡着一叶扁舟, 船舱里,江面上飘荡着一叶扁舟,诗 人长时间地在船上独自吟咏, 人长时间地在船上独自吟咏,无意过 景物苍茫、凄清,寂寥。 江。景物苍茫、凄清,寂寥。 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怀。 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怀。
一、诗歌鉴赏炼字题思路: 诗歌鉴赏炼字题思路: 景物。描绘画面+手法+画面感觉(意境特点) 1、景物。描绘画面+手法+画面感觉(意境特点) 示例: 过香积寺》颈联诗眼-----咽 冷赏析。 示例:《过香积寺》颈联诗眼---咽、冷赏析。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 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幽暗, 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幽暗, 似乎显得阴冷。(描绘画面) 。(描绘画面 冷绘声绘色(或反衬), ),精炼传 似乎显得阴冷。(描绘画面)咽、冷绘声绘色(或反衬),精炼传 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议论抒情。手法+内容+感情+ 2、议论抒情。手法+内容+感情+效果 示例: 旅夜书怀》 应的妙处。内容— 示例:《旅夜书怀》岂、应的妙处。内容—我的名声哪里是因文章 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应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手法-----诗人运用反 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应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手法---诗人运用反 字表达愤懑之情, 字表达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 语“岂”字表达愤懑之情,“应”字表达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 二字传神(效果)地写出了诗人不得志的心理。 二字传神(效果)地写出了诗人不得志的心理。 炼字比较。内容、感情+手法+结构(上下句) 3、炼字比较。内容、感情+手法+结构(上下句)+效果 示例: 夏日南亭怀辛大》答案: 与前句不对仗,且不押韵, 示例:《夏日南亭怀辛大》答案:“院”与前句不对仗,且不押韵, 没有写出好月初上的动态之美。 没有写出好月初上的动态之美。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答案: 拟人手法,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答案:“引”,拟人手法,写李白流放遇赦 的高兴之情,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与下句相衬托,愁去喜 的高兴之情,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与下句相衬托,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感情色彩,更新颖。 来。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感情色彩,更新颖。

(完整版)诗歌炼字题答题技巧

(完整版)诗歌炼字题答题技巧

诗词鉴赏——炼字专题1、题型分析设置问题形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二、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3、格式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4、综合1、动词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12、副词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一首怨妇诗,全诗行动曲折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其中“忽”字是描写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的一个关键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形容词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

有人认为整首词中最突出的是第二句中的“凉”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4、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齐己,唐朝和尚,善诗。

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

郑谷将“数”改为“一”,好不好?原因是什么?2小说考点之-情节考点一、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1、步骤:明确小说思路分析小说的结构类型掌握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及作用2、分析情节作用的答题方向,作用点+体现点遗璞贾平凹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炼字题答题模式
问题形式: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解答思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
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 ) a、点出该字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
则指出其作用。

b、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c、或对诗人表达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作
用。

答题模式:X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
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步骤一)。

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步骤二),使景色描写更加富有层次(步骤三)。

例2、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
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
孤独。

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
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
聊的寂寞情感。

例3、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和“”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答案:“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
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
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
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例4、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①“空”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地,②形象
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
的落寞神情,③也传达出那人苦盼无果的
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例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问:历代诗家认为此诗首句的“和”字用得好,你觉得好在何处请简
要说明
答案:“和”字运用拟人,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澄彻的
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水天一
色的画面,渲染出空灵、宁静、和谐的
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