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历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广东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广东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

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

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

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

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

”应侯曰:“请闻其说。

”蔡泽曰:“若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亦可愿矣。

”应侯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故君子杀身以成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

君者为主,不过商君、吴起、大夫种。

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

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进退、盈缩、变化,圣人之常道也。

今君相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极矣。

如是不退,则商君、吴起、大夫种是也。

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

孰与以祸终哉!此则君何居焉?”应侯曰:“善。

”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

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

”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蔡泽相秦王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

居秦十余年,昭王、孝文王、庄襄王。

卒事始皇帝。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故/君子杀身以成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何为不可哉/ B.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故君子杀身以成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何为不可哉/ C.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故君子杀身以成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何为不可哉/ D.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故/君子杀身以成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何为不可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逐于赵”的“逐”指“追击”,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逐”意思相同。

广东省历年文言文高考真题

广东省历年文言文高考真题

2014年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习知山川道径素:向来B.将论.囚论:讨论C.持.府县短长持:挟制D.卒之付御史决.决:判决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A.①且②则③所 B.①以②于③因C.①且②则③因 D.①以②于③所2013年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第:科举考中B.推.辱主帅推:追究C.不痛绳.之绳:捆绑D.复命知.益州知:掌管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议以.咏首荐若以一部校故B.咏引前事为..言为..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D.饥者..八九求霖者..三十年2012年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澍就擢.巡抚擢:提升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豁:免除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举:推举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卒:最终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出为.川东道B.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结为.婚姻并开引河,导之.入淮C.灾民赖之无失所.D.澍毅然以.身任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2011年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妻泣而从之.,病果瘳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2010年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语.诸侯曰…… 谈论B.委.尸填满沟壑放置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标志D.噫!我固无姜.祸患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今俞瑱得之.乃令吴玉守之.B.利为.彼有宜为.报仇C.降家皆为上所.杀儿为所.误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2009年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专项300练】广州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专项300练】广州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琼,家世燕人。

琼少勇鸷无赖,为盗。

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

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

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

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

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助令尽心焉。

太宗即位,擢御龙直指挥使。

从征太原,命押弓弩两班,合围攻城。

坐事,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

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

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士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金登墙以拒。

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

丙上其事。

会将北伐,召归。

授马步军都军头、领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步船千艘赴雄州。

又城易州。

师还,为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

端拱二年,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

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

戍兵有以廪食陈腐哗言者,琼知之。

一日,出巡诸营,士卒方聚食,因取其饭自啖之,谓众曰:“今边鄙无警,尔等坐饱甘丰,宜知幸也。

”众言遂息。

咸平三年,代还,以手创不任持笏,诏执梃入谒,授殿前都指挥使。

景德中,车驾北巡。

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

”上悦,即日进幸澶渊。

明年,以罢兵,精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

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

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选自《宋史·高琼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按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B.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C.球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D.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按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庙号分等级,一般开国皇帝用“祖”,第二代起用“宗”,但“太宗”贵于“世祖”。

广东省历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历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2004年】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12分,每小题3分)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

虽然,其马将必侠。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侠,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出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何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

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

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

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

岂足多哉!”(选自《孔子家语·颜回》)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固有诬人也固:原来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巧:灵巧C.是以舜无佚民是:此;这D.岂足多哉多:称赞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勾践说于国人曰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善则善矣此则国人之罪也D.舜不穷其民力樊哙侧其盾一撞13.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广东省十年文言文高考

广东省十年文言文高考

广东省十年文言文高考1. 广东近十年高考文言文的朝代2008年高考广东卷文言文(晋书*周访传)翻译2007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聊斋志异·郭生》2006高考文言文翻译——广东卷(明·宋濂《杜环小传》)2005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后汉书•朱晖传》其他的找不到了不过这里有其他广东考题的下载/SSx?ChannelID=13&Version=%D4%C1%BD%CC%B0%E6&Soft Type=%CA%D4%CC%E2%CA%D4%BE%ED&DownType=%B8% DF%BF%BC%CF%E0%B9%D8&wd=%D3%EF%CE%C4&submit= %C1%D0%B3%F62. 急需:广东近十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2009: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

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2008: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07: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006: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膀都已雕刻成形,雕成了一个美丽的天使。

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的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2005:以《纪念》为题写一篇作文。

2004: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

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

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

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

文言文阅读练习1(2007广东高考真题)答案版

文言文阅读练习1(2007广东高考真题)答案版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2007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①郭生,邑之东山人。

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

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

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

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①殆尽。

恨甚。

【郭生家中闹狐患】郭生是邑县东山人。

(郭生)从小就喜欢读书,只是山村里没有地方请教,二十多岁了,字的笔画还有很多错误。

先前,(他)家里闹狐患,穿的、吃的和用的,经常会丢失,(他)深深地为狐患而感到苦恼。

有一天夜里读书后,(他)把诗卷放在桌案上,(第二天发现)被狐狸涂抹得乌黑一片,杂乱的地方甚至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了。

(他)于是挑选了那些稍为整洁的编辑起来读,仅仅只有六七十首,(他)心里非常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后来他又准备了二十多篇诗作,准备(拿来)向名流请教。

第二天早上起来,却看见(那二十多篇诗作)被翻了出来摊在桌案上,(上面)几乎被浓黑的墨汁涂满了,(郭生)非常愤恨(狐狸)。

②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见污本,问之。

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

讶曰:“狐似有意。

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

”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

比晓,又涂之。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庠。

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王生为郭生解疑】恰巧有个姓王的读书人,因事到东山来,(他)一向跟郭生友好,便登门拜访(郭生)。

(王生)看到了被涂污了的诗卷,问郭生。

郭生详细说了他困苦的事情,并且拿出残存的诗文给王生看。

王生仔细玩味诗文,(狐狸)涂抹残留下来的字句,像春秋笔法(文字简约而意寓意褒贬)。

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卷

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卷

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卷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说“孝”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

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

”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

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

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

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

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

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

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

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端”,是起点的意思。

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

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

广东高考文言文阅读专练题及答案

广东高考文言文阅读专练题及答案

广东高考文言文阅读专练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虞延少为户牖亭长。

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抄盗,赖其全者甚众。

建武初,除细阳令。

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

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以约失之者鲜矣。

”宗不悦,延即辞退。

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光武闻而奇之。

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

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

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

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

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

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

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

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迁南阳太守。

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

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

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

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B. 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C. 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D. 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亭长,属于低于县一级的行政建制长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2004年】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12分,每小题3分)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

虽然,其马将必侠。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侠,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出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何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

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

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

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

岂足多哉!”(选自《孔子家语·颜回》)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固有诬人也固:原来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巧:灵巧C.是以舜无佚民是:此;这D.岂足多哉多:称赞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勾践说于国人曰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善则善矣此则国人之罪也D.舜不穷其民力樊哙侧其盾一撞13.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l)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参考答案】11.B 12.C 13.A 14.C15.(1)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招颜回来(派人把颜回招来)。

(2)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3)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2005年】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每小题3分)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

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

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

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

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

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

”遂舍之而去。

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

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

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摹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珲遂闭门不受。

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

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诫恐污君令名。

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正月朔旦,苍当入贺。

故事,少府给璧。

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

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

”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

”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

再迁临淮太守。

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

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

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注: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试与他虫斗,虫尽靡B.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C.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是以君子远庖厨也D.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①诸母衣不可得。

今日朱晖死日也! 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③⑥D.②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2)主簿大惊,以白就。

(3)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参考答案】9.B 10.B 11.D 12.C13.(1)(3分)参考答案一:(朱晖)性格端庄严肃,举止行动一定依照礼仪,众位儒生都称赞他的高尚品德。

参考答案二:(朱晖)性格庄重严肃,一定按照礼仪进退,众位儒生称赞他品德高尚。

译出大意给2分,“矜严”译对给1分。

将“矜严”译成“端庄”、“庄重”、“严肃”“端庄严肃”等算对;译成“严格”、“严厉”算错。

(2)(2分)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把(这件事)”给1分。

(3)(3分)参考答案一:朱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参考答案二:未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在任职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译出大意给2分,“见”宇译对给1分。

【2006年】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2分,每小题3分)杜环,字叔循。

其先诽谤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

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

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

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薛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谭射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无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

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

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禽寝母。

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

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

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恩。

”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环令腾女从其行。

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禽。

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

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渭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环归半岁,伯章来。

母少子,相持大哭。

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竞给以他事辞去,不复顾。

环奉母弥谨。

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

后三年,遂率。

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沉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C.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竟给以他事辞去以小易大,彼恶知之B.因访一元家所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秦王为赵王击缶10.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12.断句和翻译。

(9分)(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分)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沉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参考答案】8.C 9.B 10.A 11.B12.(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①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②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了。

”【2007年】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