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滑坡的条件

合集下载

发生滑坡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发生滑坡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发生滑坡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滑坡是一种重大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估计的影响,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发生滑坡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希望大家喜欢!滑坡的原因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

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人为因素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

例如: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

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

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

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滑坡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

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应加以重视。

滑坡的防治措施消除和减轻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目前正是雨季,XX高速公路各项目部要采取应对措施,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18知识讲解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18知识讲解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考点解读滑坡和泥石流的产生机制、发生过程及预防措施。

知识清单1.滑坡是山体斜坡上________的岩体与土体,在________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________、地势________较大、________覆盖较差的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________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2.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________、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多发生在地形________、具有丰富的________以及短时间内有________的地区。

泥石流发生有三个基本控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滑坡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3.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滑坡会________或________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________江河,________城镇和村庄,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4.我国是多山之国。

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________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重力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________、类型________、爆发________、规模________的国家之一。

5.泥石流大多受连续降雨、暴雨等激发,因此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________变化。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地域上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1.不稳定重力破碎起伏植被工程建设2.暴雨陡峻松散物质大量水流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3.破坏掩埋堵塞摧毁4.松软广泛齐全频繁巨大5.季节广泛相对集中要点精析要点一:滑坡【高清课堂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366379 滑坡1.滑坡发生的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

地质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地质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地质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浅议地质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一.地质滑坡地质滑坡是一定自然条件下的斜坡,由于受河流冲刷、人工切坡、地下水活动或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带,整体、间歇地以水平位移为主的变形现象。

滑坡作为一种主要地质灾害,由于其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预测的困难,治理费用的昂贵,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和工程问题之一。

近20年来,是环境和地质灾害研究较快发展的一个时期,国际上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空前活跃,各项研究进一步扩展和深入,防治工程措施在已有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测预报方面也有了巨大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规模的扩大,灾害损失也愈来愈大,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铁路和高速公路以及水利等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形成了滑坡的一个高发期。

有人估计我国每年因滑坡灾害损失约20-30亿元。

滑坡灾害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有很大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因此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防灾减灾也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从国际范围看,20世纪70年代的地球动力学计划,80年代岩石圈计划,发展到90年代的全球变化的地圈生物圈计划和从90年代开始的“国际减灾10年计划”,表明从全球系统,特别是全球表层圈动态系统来考查与人类发展生活和经济发展问题相关的环境与灾害问题已是总的趋势。

关于滑坡研究,由来已久。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学科出发作过不少研究,特别是地质学家和土力学家提出过不少假说和见解。

一般地说,大都按静力学观点和理论,以滑坡的形成条件、营力因素、滑体结构、滑面尺寸为依据,对滑坡进行勘测和防治,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达到了保护和提高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目的。

二.地质滑坡的成因触发滑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降雨和地震是最常见的滑坡灾害的诱因,人类的工程活动也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原因,总结起来总共有四大类型:天然边坡、工程边坡、地质环境边坡和水环境边坡。

黄土滑坡形成条件

黄土滑坡形成条件

黄土滑坡形成条件黄土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了解黄土滑坡形成的条件对于预防和应对这种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方面阐述黄土滑坡形成的条件。

一、地质条件黄土滑坡的形成与黄土的特性密切相关。

黄土是由风化作用形成的一种含有较高含水量的土壤,具有较强的塑性和脆性。

在地质条件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 斜度:当黄土坡面的斜度超过一定角度时,重力将克服黄土的内聚力和摩擦力,导致滑坡的发生。

一般来说,当坡度超过30度时,黄土滑坡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2. 地层倾角:黄土滑坡的形成还与地层倾角有关。

当地层倾角较大时,黄土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位移,从而形成滑坡。

3.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升降也会对黄土滑坡的形成产生影响。

当降雨较多或地下水位较高时,黄土中的含水量会增加,黄土滑坡的风险相应增加。

二、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是黄土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主要包括降水量和温度等方面的因素:1. 降水量:降水是导致黄土滑坡的重要气候条件之一。

降水过多会使黄土中的含水量增加,黄土的稳定性减弱,容易发生滑坡。

2. 温度:温度变化也会对黄土滑坡产生影响。

在寒冷的冬季,黄土中的水分会结冰,导致黄土的稳定性下降,增加滑坡的风险。

三、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导致黄土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类活动对黄土滑坡形成的影响:1. 土地开发:当人类对黄土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时,例如建设房屋、道路和水库等,会改变地貌和地质结构,破坏黄土的稳定性,从而增加滑坡的风险。

2. 水土保持不当:黄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非常重要。

如果水土保持措施不得当,例如缺乏合理的排水系统和植被保护,会导致黄土中的含水量增加,稳定性降低,增加滑坡的发生几率。

3. 挖掘活动:在黄土地区进行挖掘活动,例如开采矿石或土壤,会改变地形和地质结构,破坏黄土的稳定性,增加滑坡的风险。

黄土滑坡的形成与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滑坡定义

滑坡定义

1定义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2?分类2.1?按滑坡体的体积划分①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0×104立方米;②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104-100×104立方米;③大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0×104-1000×104立方米;④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104立方米。

2.2?按滑坡的滑动速度划分①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③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按滑坡体的度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划分①覆盖层滑坡,本类滑坡有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碎石滑坡、风化壳滑坡。

②基岩滑坡,本类滑坡与地质结构的关系可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顺层滑坡又可分为沿层面滑动或沿基岩面滑动的滑坡。

③特殊滑坡,本类滑坡有融冻滑坡、陷落滑坡等2.3?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①浅层滑坡;②中层滑坡;③深层滑坡;④超深层滑坡。

2.4?按滑坡体的规模大小划分①小型滑坡;②中型滑坡;③大型滑坡;④巨型滑坡。

2.5?按形成的年代划分①新滑坡;②古滑坡;③老滑坡;④正在发展中滑坡、2.6?按力学条件划分①牵引式滑坡;②推动式滑坡。

按物质组成划分①?土质滑坡;②岩质滑坡。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滑坡是在山区地域范围内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常伴随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本文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推理剖析,并对其成因做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仅供同业参考。

标签:滑坡形成条件力学模式成因0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滑坡、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从我国地形结构可以看出,山区陡坡面积占总面积的2/3强,这种地形和地貌特征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提供了前提条件,再加上近年来台风、暴雨、地震等强对流天气频发,使得滑坡、泥石流活动更为频繁。

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整治滑坡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试图从研究数表、力学曲线、经验公式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滑坡体形成条件与形成因素,为人类造福。

1滑坡的形成条件滑坡的发生是斜坡岩(土)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

由于斜坡岩(土)体的特性不同,滑动面的形状有各种形式,基本的为平面形和圆柱状两种。

二者表现虽有不同,但平衡关系的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

(1)当滑动面沿AB滑动时的力系如图1所示。

其平衡条件为E=KGsinα-Gcosαtgψ-cL。

式中:G—滑体总重量,KN/m;α—滑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L—滑面长度,m;c—滑面上的单位粘聚力,Kpa;ψ—滑体的内摩擦角,。

;K—安全系数;E—滑体下滑力,KN/m。

很显然,若E>0,斜坡平衡条件将遭破坏而形成滑坡;若E≤0,则滑坡处于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

(2)当滑动面沿圆柱面滑动时的力系如图2所示。

图中AB为假定的滑动圆弧面,其相应的滑动中心为O点,R为滑弧半径。

过滑动圆心O作一垂线OO’,将滑动体分成两部分,OO’右侧部分为“下滑部分”,具有向下滑动的趋势;OO’左侧为“阻滑部分”,起着阻止滑动的作用。

平衡条件为E=K∑G1isinαi—tgψ(∑G1icosαi +∑G2jcosαj)—c(∑Li+∑Lj)—G2jsinαjs。

式中:G1i—滑体下滑部分第i个条块的重量,KN/m;G1j—滑体阻滑部分第j个条块的重量,KN/m;αi—滑体下滑部分第i个条块所在圆弧段中心点的半径线与通过圆心的竖线之间的夹角,。

滑坡的组成要素

滑坡的组成要素

滑坡的组成要素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它指的是在地表和地下发生的大规模岩土体的移动和变形。

滑坡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滑坡都有一些共同的组成要素。

首先,滑坡的组成要素之一是滑坡体。

滑坡体是指发生滑坡的土石体,它是滑坡的主体部分。

滑坡体的形状和大小不一,有的很小,只有几平方米,有的则非常大,达到了几平方千米。

滑坡体的形态也各异,有的呈现三角形,有的呈现半圆形,还有的呈现不规则形状。

滑坡体的形态和大小取决于滑坡的成因、岩土体的性质和地形等因素。

其次,滑坡的组成要素之二是滑面。

滑面是指滑坡体内部的断裂面或者是岩土体的失稳面,它是滑坡形成的关键因素。

滑面的形状和位置对滑坡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滑面的形态有平面、曲面、弯曲面等,位置有浅层滑面、深层滑面等。

滑面的形态和位置取决于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

第三,滑坡的组成要素之三是滑坡体上部和下部的支承体系。

滑坡体上部的支承体系是指滑坡体上部的土层或岩层,它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滑坡体下部的支承体系是指滑坡体下部的岩土体或者是地基,它也对滑坡体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支承体系的稳定性和强度是滑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第四,滑坡的组成要素之四是滑坡体内的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是指滑坡体内的水文环境,包括地下水的分布、流动状况、水位变化等因素。

水文地质条件对滑坡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有着很大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会导致滑坡体内部的土石体饱水,从而增加滑坡体的重量,降低滑坡体的稳定性。

第五,滑坡的组成要素之五是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自然降雨、地震、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产生影响。

自然因素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人为因素则是加剧滑坡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之,滑坡的组成要素包括滑坡体、滑面、支承体系、水文地质条件和外部因素等。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滑坡的形态、大小、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滑坡的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

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滑坡的人为因素: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

例如:(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

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

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

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

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

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近年来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应加以重视。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亦能诱发泥石流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

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

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

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这种行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

(3)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种树植草可以减轻水土流失,但是不能防御滑坡。

我在杭州的外围地区,见过多处绿化很好的山体,出现一片片滑坡的遗迹,因为滑坡的推动力,不是来自表面。

在长江的1985年的新滩滑坡,从山顶到江边,高达几千万方的滑坡,事后看现场都是令人恐惧的,而且历史上,新滩不止一次的大滑坡,这种地形还孕育着后代的大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所作的整体下滑运动。

滑动的岩块、土体称为滑坡体;岩体、土体下滑的底面为滑动面;滑坡体向下滑动时在斜坡顶部形成的陡壁称滑坡壁,又称破裂壁;滑坡体下滑后在斜坡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滑坡阶梯;滑坡体的前端因受阻而突起的小丘称滑坡鼓丘;滑坡在初始滑动与滑动过程的各个阶段固块体受力不均匀,而产生各种形式的裂隙,有环状拉张裂隙、平行剪切裂隙、挤压裂隙、放射状裂隙等,总体称滑坡裂隙。

滑坡形态的判别是识别滑坡和研究滑坡发展的重要标志。

滑坡壁与滑坡体规模大小决定滑坡规模的大小。

滑坡有多种分类:①根据物质可分为黄土、粘土、碎屑和基岩滑坡。

②根据岩性和构造可分为顺层面、构造面和不整合面滑坡等。

③根据滑坡体厚度可分为浅层(数米)、中层(数米至20米)和深层(数十米以上)滑坡。

④根据触发原因可分为人工切滑、冲刷、超载、饱水、潜蚀和地震滑坡等。

⑤按年代可分为新、老、古滑坡。

⑥按运动形式可分为牵引和推动滑坡。

这些都是单因素分类,也可以作综合因素分类。

滑坡的形成、发展,大致可分为蠕动变形阶段、滑动阶段和停息阶段。

滑坡对人类有很大的危害,掌握其形态特征、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滑坡是可以判别、预报和防治的。

回答者:jxg661130 - 八级2007-1-1 16:36 让自然界走自己的路,不要轻易改变和破坏环境!回答者:盛波- 一级2007-1-4 13:01 浅谈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一、概述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个滑动面发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称为滑坡。

滑动面可以是受剪应力最大的贯通性剪切破坏面或带,也可以是岩体中已有的软弱结构面。

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的、长期的往下滑动,有些滑坡滑动速度也很快,其过程分为蠕动变形和滑动破坏阶段,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现为急剧的滑动,下滑速度从每秒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区的斜坡、岸边、路堤或基坑等地带。

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重则破坏建筑;由于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

因此,研究滑坡的成因及行为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来避免滑坡的发生或者是减少滑坡发生后的损失。

下面从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滑坡的成因及滑坡的防治措施几个方面分别作简单介绍。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1.滑坡的形态特征滑坡在平面上的边界和形态特征与滑坡的规模、类型及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

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的滑动部分;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面;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它基本上未变形,保持了原有的岩体结构;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6,滑坡台阶,由于各段滑体运动速度的差异而在滑体上部形成的滑坡错台;7,滑坡舌,又称滑坡前缘或滑坡头,在滑坡前部,形如舌状伸入沟谷或河流,甚至越过河对岸;8,滑坡周界,指滑坡体与其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它决定了滑坡的范围;9,封闭洼地,滑体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相邻滑体形成反坡地形,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10,主滑线,又称滑坡轴,滑坡在滑动时运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滑体的运动方向;11,滑坡裂隙,分为四类:1,分布在滑坡体上部的拉张裂隙;2,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隙;3,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的扇状裂隙;4,分布在滑坡体下部的鼓张裂隙。

由此可见,一个滑坡完整的应该包括以上11个部分组成。

当然,在实际的滑坡现象中,有时候我们很难分清楚各个部分明显的边界。

2.滑坡的分类滑坡分类的目的在于对发生滑坡作用的地质环境和形态特征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反映出各类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滑坡的发生,或在滑坡发生之后有效的进行治理。

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指标,各国学者和工程部门对滑坡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案。

我国铁道部门则按滑坡体的岩性、滑面与岩土体层面的关系、滑体厚度等进行了分类,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

从研究山坡发展形成历史出发,则可以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现代活滑坡等类型;日本渡正亮则按滑坡的发展阶段,将滑坡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按滑坡的滑动力学特征,则可分为推动式、平移式和牵引式滑坡。

对于一个滑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但实践中,我们应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根据突出因素对滑坡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就是看对我们认识、防治和处理此滑坡是否有帮助。

三、滑坡的形成条件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

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等。

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

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开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

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在因素,其他大多起触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