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日本大地震对我国的防震启示

合集下载

防震减灾学习心得体会10篇

防震减灾学习心得体会10篇

防震减灾学习心得体会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防震减灾学习心得体会10篇防震减灾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0篇)其实写防震减灾学习心得体会并不难,来看看吧。

日本的灾害防治机制与应急新闻报道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灾害防治机制与应急新闻报道及对我国的启示
稳定 民众情绪 , 织救灾 。同时 , 体也会 主动监督 政府 的 组 媒 救 灾措施 , 提出建议 。
( ) 四 政府 部 门及 民间组 织平 时注重 通过 多种 方式 对 民众 开展 灾害防治知 识的 宣传和教 育

日本 的灾害 防治机制
( ) 一 法律 完善 , 成熟 制度
目前 , 日本拥有各类危机管理法律 4 余部 , 0 其中涉及
播 放 民众 安 否情 报 , 用 日 、 语等 多语 种 播报 本 地 区 并 语 英
收 稿 日期 : 0 9 1 — 2 2 0 — 0 0
作者 简介 : 张光辉 ( 9 3 ) 男 , 南辉县人 , 16一 , 河 武汉大学新 闻与传播 学院博士研 究生 , 南 日报报业集 团副总编。 河

1 6・ 6
检验 “ — a ” E m i 信息确认 系统 的安全 性 , l 进行 “ 紧急 地震 速 报” 系统 的使用 以及基 于直 升机与 渔船运送 报纸 的捆包运 送训 练 。静 冈新 闻社 、 冈广 播 电视协会建 立 的地震 应对 静 制度 , 实行 “ 四本部 制 ”, 即以社 长统筹 负责 的地 震应 对 室 为指 挥核心 ,领 导情报 统计 汇总 部 门及 报社分 支机 构 , 下
心, 负责处理灾 害事件① 日 以法 律规定将 政府有关 部 门 。 本
治灾害知识 , 开展各种灾害对策研究 , 并研制各种防灾设 备。各级政府和研究部门还经常印制种类繁多的防灾手 册、 地震知识卡片, 开展公益讲座 , 向市 民介绍灾害的防治
对策 , 防护 知识 , 普及 增强 主动应对 能力 。
信息以警报信号的方式发送给 N K和 N r H r ,广播电视和 r
电话 系统立 即传播 特殊 信号 , 有接 收装 置 的收音机 和 电 安

日本海域9.0级地震的深刻启示与防灾减灾对策

日本海域9.0级地震的深刻启示与防灾减灾对策
第2 3卷 第 3期 21 0 1年 9月
高 原 地 震
P A E U E R HQ A ER S A C L T A A T U K E E R H
V0. . 123 No 3 Sp 2 e . 011
日本 海 域 9 0级 地 震 的 深 刻 启 示 与 防 灾 减 灾 对 策 .
前 , 种航 空救 援体 系 已被很 多 国家 采用 。 这 我 国航 空 救 援 力 量 薄 弱 , 构 分 散 J基 础 机 , 设 施 不 完善 , 制 不 健全 , 缺 乏 专业 救 援 队伍 , 体 更 因此 在发 生重 大 自然 灾 害 或 其 他 紧急 事 态 时 , 救 援 直 升机所 发 挥 的作 用 相 当 有 限 , 重 影 响 救援 严 工 作效 果 。笔 者认 为 , 国也 应 成 立一 支 符 合本 我 国 国情 的专 业 航空 救 援 体 系 , 加 强消 防与 救援 并

的损失降到最低 , 日本在长期与灾难的斗争 中, 建
立健 全 了 防灾救 灾法 律体 系 和高 效率 的综合 性 防
灾 救灾 机构 , 预 防 和 处 理各 类 突发 事 件 具 有 突 对
收 稿 日期 :0 1— 4—3 21 0 0
次 灾害 后 国家 应 尽 快修 改 已 出 台 的法 律 法 规 ,
引发 了我们对 生 活环境 的思考 。我 国现代 化城 市
这次 90级 的特 大 地 震 发 生后 , 一 时 间 到 . 第 达受 灾地 区救 援 的是 日本 海 上 自卫 队、 陆上 自卫
队 、 空 自卫 队及 紧急消 防救援 队 , 中值 得关 注 航 其 的是 这些 队伍 全部采 用直 升机 实施 救援行 动 。 目
日本 高度 重视 避 难设 施 建 设 , 立 了覆 盖 全 建 城 、 备 的避难 场所 。东 京 都 拥 有避 难 场 所 及 避 完

日本神户震害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日本神户震害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此次震害出现了过去极少发生的现象 , 也是日本首次遇到的情况 , 有多栋 6 ~10 层 的钢筋砼结构建筑在中间一层整体倒塌 , 在 震后宛如少了一层 ,日本专家认为 ,这种现象 清楚地表明以前对剪刀墙的估计是不足的 。 在 1971 年日本结构规范中提出了对抗剪钢 筋的要求 , 并在 1981 年的规范中加以明确 , 结果 ,其后所建造的房屋都没有倒塌 。
·建筑结构·
日本神户震害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杨 琳 牛润生 孔 伟
1 概述 :
1995 年 1 月 17 日在日本兵库县南部大 阪 、神户地区发生里氏 7 .2 级地震 ,这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地区第 一次遇到的大地震 , 也是日本七十多年以来 所受到的最严重的地震袭击 。它造成了房屋 结构 、高架公路的倒塌 、铁路破坏 ,大面积的 土地淤化及地面下沉 , 并由此导致了大面积 的交通 、水 、煤气 、电气等生命线工程系统的 瘫痪 ,同时又出现了城市火灾 ,上述这一切造 成了 5400 余人死亡 , 约 1500 亿美元的经济 损失 。
3 神户震害给我们的启示
神户地震及所造成的破坏虽然有其特殊 性 ,但它仍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规律性的 东西 , 总结神户震害 ,结合我们的设计工作 , 我们感到设计多层 、高层建筑时 ,应在以下几 个方面加强及完善 。 3 .1 结构竖向应等强
所谓结构竖向等强是指多层及高层建筑 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大致相等 ,其中楼层屈 服强度系数是楼层受剪承载力标准值( 即屈 服剪力) 与结构弹性地震反应楼层剪力的比
33多道抗震防线的设置及砌体填充墙的18建筑结构利用地震发生时对建筑物产生多次往复式冲击造成积累式的破坏如果建筑采用的是单一结构体系仅有一道抗震防线则该防线一旦破坏接踵而来的持续冲击就会促使建筑物倒塌而多道抗震防线的设置就会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在第一道防线在强震袭击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及到第三道防线立即接替抵抗后续的地震冲击在遇到建筑物基本周期等地震动卓越周期相同或接近的情况时多道防线结构就更显示出其优越性当第一道抗侧力防线因共振而破坏第二道防线接替后结构自振周期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与地震动卓越周期错开使共振现象得以缓解减轻了地震的破坏

地震感悟心得体会(3篇)

地震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以来,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再次引发了全球的关注。

在我国,地震也时常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深知地震的危害性,也亲身经历了地震的恐怖。

以下是我对地震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地震无情,生命可贵地震来临时,人们往往措手不及,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人员伤亡,灾难瞬间降临。

面对地震,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无情。

然而,在这无情之中,生命却显得更加可贵。

地震让我们认识到,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关爱身边的人,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防患未然,安全第一地震发生之前,往往会有一些征兆,如动物异常、地质变化等。

然而,这些征兆往往被人们忽视,导致地震来临时无法及时应对。

因此,防患未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我们应对地震的关键。

1. 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地震的成因、特点、危害等,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2. 做好家庭安全防范:在家中设置紧急避难场所,备好应急物资,如手电筒、防震包、食物、水等。

3. 关注天气预报和地震预警:在地震多发地区,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和地震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4. 培养应急逃生技能:学习应急逃生技能,如火灾逃生、地震逃生等,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三、团结互助,共度难关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危急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地震灾害。

以下是团结互助的一些感悟:1. 互帮互助:地震发生后,许多志愿者纷纷前往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

2. 捐款捐物: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和关爱。

3. 心理疏导: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疏导工作尤为重要。

社会各界纷纷开展心理援助,帮助灾区人民走出心理阴影。

4. 恢复重建:地震过后,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努力恢复正常生活。

四、总结经验,提高应对能力地震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认识到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重要性。

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和反思

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和反思

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和反思关键词:日本地震经济复苏影响摘要:转眼间日本东日本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但是,频发的核泄漏和核污染事件仍在不断地提醒着人们地震给日本带来的影响,这次地震究竟是日本从此一蹶不振的丧钟还是使其开创新辉煌的起点,本文将对此做出相应的一些分析。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

东京有强烈震感。

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

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此次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恐为日本有地震记录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

地震导致地面下沉,致日本岛地震震区沿海部分地区沉到海平面以下,沉没部分面积相当大半个东京。

一场灾难给本已不甚乐观的日本经济境况又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此次地震不仅在当时造成了日本股市的瞬间大跌,同时也造成了日本著名汽车制造品牌丰田汽车工厂的停产,更不要说后果十分严重的东京电力公司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

时至今日,地震的影响犹在,12月日本最大的食品公司明治,生产的奶粉又被检验出辐射超标,从而引发了大批量的召回事件。

虽然地震给日本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且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人却说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地震的发生固然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后果,但只也是日本经济重新踏上发展的轨道,因为在本次地震中,大量的房屋和基础设施都被摧毁了,灾后重建工作十分紧急和迫切,而这恰恰会拉动日本国内需求的大幅度上涨,刺激日本经济,使其能够摆脱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给其带来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彻底结束“失去的”的时光。

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是一种正确的预言呢?日本第二季度GDP大幅下降。

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修正值为季率萎缩0.5%内阁府同时公布,2季度GDP折合成年率较前一季度萎缩2.1%,三周前公布的初值为萎缩1.3%。

特大城市应急管理的赈灾成效与对策辨析——日本3·11大震灾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启示

特大城市应急管理的赈灾成效与对策辨析——日本3·11大震灾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启示

g2 1大 氏9. 级 特 大 地 震 并 引 发 海 啸 和 福 岛 核 电 危 难 。值 此 痛 定 思 痛 之 际 ,深 刻 剖 析  ̄ )3・ 1 震 灾 中 的 日 O 机 。世 界 银 行 早 前 估 计 此 日本 东 北 大 地 震 本 政 府 应 对 过 程 ,将 会 对 切 实 提 高 中 国 政 府 的 应 急 管 理 水 欠
在 世 界 其 它 国 家 常 见 的 民众 藏 躲 于 树 枝 或 者 高 山 求 救 的 画 设 立 地 方 政 府 灾 害 对 策 指 挥 部 ,福 岛县 政 府 和 面 。 日本 政 府 在 灾 害 发 生 之 前 对 灾 害 情 报 的 收 集 、传 输 和 茨 城 县 政 府 分 别 在 1 B 5 , 1 B 1 分 设 立 灾 5- 分 j , 5, 0 L aCr CopI ew C Vi
见 民 众 四 处 逃 散 ,生 命 危 在 旦 夕 的 紧 张 时 刻 ,也 未 曾 见到

岩 手 县 、宫 城 县 、青 森 县 地 方 政 府 在 1 B4 分 4, 6 G
被 席 卷 一 空 ,无 数 汽 车 和 建 筑 残 留 物 推 挤 如 山 ,但 惟 独 未 灾 民提 供 确 切 的 信 息 。受 到 地 震 和 海 啸重 创 的
.级 报 、河 流 流 域 惰 报 、道 路 灾 害 情 报 等 各 种 惰 报 系 统 : 顺 后 改 为 9 0 )袭 击 日本 东北 部 地 区 。 在
1 时 2 分 , 防 卫 相 北 泽 俊 美 下令 , 包括 陆 5 7
对 制 定 救 灾 对 策 有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在 全 方 位 的 灾 害 情 报 覆 示 :
盖 方 面 , 日 本 政 府 建 立 了 气 象 防 灾 情 报 、地 区 气 象 观 测 情 利 地 传 达 情 报 方 面 , 日 本 政 府 建 立 起 连 接 国 家 机 关 的 中央 连 接 各 地 方 政 府 防 灾 机 关 的 都 道 府 县 、市 街 村 防 灾 行 政 无 线 网 络 等 覆 盖 全 国 的 防 灾 专 用 通 信 网络 。

从日本大地震思考我国今后防灾的有关建议

从日本大地震思考我国今后防灾的有关建议
的 经 验 。例 如 :特 别 注 意 基 础 的
防 震 ,并 加 强 建 设 结 构 中 低 层
( ~ 2 )的 抗 震 能 力 。但 是 ,日 1 层
民 生命 财 产有严 重威 胁 的可 能 地
点 , 先 采 取 防 治 措 施 ,其 目的 预 就 是 要 斩 断 地 震 诱 发 的 地 质 灾
年 印尼 海 啸 前 , 国广 东有 地 下 我 水 喷 出5) ,北京 收 到 次 声波 , ( 米
东 海 科 学 钻 探 5 米 深 处 He 千 、Ar
加 强 地 震 灾 害监 测 。 意 防 注
止 灾 害链
气体 异 常 等 ; 震 时我 国十 多个 地 因此 , 强 地 震 危 险 地 带 的 加 监 测 设 施 ; 地 震 易发 及 可产 生 对
了,为 什 么我 国 这 次 云 南 地 震 仍
处 于 海 平 面 附 近 ,今 后 更 要 注 意
仍 需 要 做 具 体 研 究 与 分 析 。但
前 对地 震 造 成 灾害的 损 失 情况 ,
尚 不 能 最 后 定 论 ,因 为 对 电讯 、
交通 的 瘫 痪 ,重 灾 区的 情 况 , 还 是 ,地 震 诱 发 其 他 地 质 灾 害, 如
没 有 全 面 的 了解 。可 以 肯 定 , 这 滑 坡 、泥 石 流 等 ,其 危 害 性 是 很
速 铁 路 中 断 , 灾 严 重 。对人 民 生 受
潮 的 危 害, 发 海 啸 问题 值 得 进 震 。即使 如 此 ,这 次 Fra bibliotek地 震 造 成 诱

步研 究和 防范 ; 另外, 电站 多 核
建 筑 物 的破 坏 还 是 不 多。而 我 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日本大地震对我国的防震启示
杜军 赵雁
西安三建建设有限公司
摘 要: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23秒在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特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造成大量建筑的损毁,本文主要结合日本此次地震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的工程抗震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东日本大地震;隔振;消能减震;建筑法规;鲁棒性
东日本大地震不仅造成了建筑物的损害和财产损失,更引起了巨大海啸以及最高级别的核事故,其引起的次生灾害无论对人类生活还是自然生态都是损失巨大的,但是日本的建筑质量的优良表现展示了人类在灾害面前的智慧,借鉴邻国日本的此次地震经验来审视下我国的防灾和建筑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1震害原因分析
1.1 地震客观原因
此次地震属于板块边缘地震,属于逆断层地震,此次地震矩释放能量3.6× Nm,Mw=9.0,能量相当于汶川地震30倍,破裂范围:南北长450km,东西宽150km;破裂速度: 2.0km/s,破裂持续时间:300S,比汶川地震多3分钟,最大断层滑移量:18m[1]。

在震源附近K-NET筑馆观测点(宫城县),观测到2933 cm/ s2的强烈加速度。

从茨城县到岩手县南部的广阔的范围内,超过200 cm/s2的强烈加速度传播。

从东北关东地区,结果发现有最大超过50cm的地震动位移发生。

特别是仙台平原,也有超过100cm的地震动位移发生[2]。

由图3地震烈度分布图可以看出日本大部分地区均达到了6度(相当于我国烈度十度)。

另外此次地震不但是震级高,而且还引发了十米高的海啸,建筑物不仅遭受了地震动,还遭受了海啸的冲击,所以经不起冲击的木结构房屋基本上被夷为平地,而抗冲击能力好的如钢筋混凝土房屋发生整体坍塌的比例小。

(见图11)
2.2 隔振与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方法是指在结构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节点、连接缝或连接件等)设置消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消能装置产生摩擦非线性滞回变形耗能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以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3]。

图1:隔振示意图 图2:采用隔振的弹性建筑
如图1所示,普通居民住宅在基础设置隔震层,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可通过隔震层先耗散能量,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直接承受地面传来的地震波的风险,减少了建筑发生灾害的可能性。

又如图2:日本东京建了12座弹性建筑,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此次地震中甚至连玻璃都没有损坏。

我国新的抗震规范也提出了隔振与消能减震方面的指导性意见,明确隔振与消能减震设计可用于对抗震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有较高要求或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遭遇到本地区的多遇地震影响、设防地震
影响和罕遇地震影响时,可按高于本规范的基本设
防目标进行设计[4]。

所以我国今后的重要建筑应当进行隔振技术来减少建筑物对地震能量的吸收,从能量的源头来解决建筑的抗震问题。

2.3 建筑材料的选用
日本属于经济发达国家,日本在1995阪神地震后,由于砌体结构强度低、抗拉抗剪性能较差,难以抵抗水平作用产生的弯矩和剪力,属于脆性建筑材料,而且自重大,其抗震性能较差,所以基本上已经废除了砌体材料。

取而代之的是质轻,延性好的材料,所以大部分高层建筑使用钢结构房屋,即使使用钢筋混凝土房屋,为了改善混凝土脆性材料的弱点,加大了混凝土中的配筋率。

型钢混凝土结构等组合结构的兴起也为日本的抗震带来了有力保障,混凝土对钢材进行约束,成为型钢的侧向约束,防止型钢失稳,而型钢则改善了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两者共同作用,互相补充,共同受力。

另外,日本民居仍然沿用木结构房屋,不同的是1962年,日本国内诞生了采用木质人造板的板式木质结构,1970年引进了原木结构1974年又从北美引进了用规格材作框架、用结构胶合板覆面的木框架覆面结构[5] (相当于我国的《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轻木结构),1982年重新修订的《建筑基准法》给予了这种施工方法支持[6]。

由此可知,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的改进对于减小地震灾害是非常有利的。

2.4 日本的建筑法规
日本是一个地震高发国,自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颁布了新的《建筑基准法》,日本《建筑标准法》的抗震标准根据地基强度及建筑构造而有所不同,其基本标准为能经受住300~400 伽[7],而且高层建筑能抵御7级地震。

在如此严格的规范下,日本建筑在地震来临时挽救了多少人民的性命。

另外,日本的建筑法规根据本国的屡次震害情况以及国情进行了修正,不断完善法规。

阪神大地震后,建筑标准法规进行修订,修订了建筑的形状系数,引入了基于建筑物性能的设计方法和极限承载力法。

日本从建筑震害的角度出发修订规范,很多结构也由此引入法规,例如型钢混凝土结构,从实际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去完善。

看到我们的邻国日本上演了这样一出毁灭惨案,虽然我国发震频率没有日本高,但仍属于频发地震的国家,所以对于此次地震所引起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如何避免更大的灾难在我国发生,如何使灾难带来的危害最小,如何使房屋成为人们避难的场所而不再是人们致命的利器,日本和我国抗震规范的差别以及我国抗震规范如何改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

2 结论和建议
2.1建筑结构组成
由图3、4可以看出,在日本居民房屋中无论是木结构的房屋还是钢结构的房屋,结构各构件之间的拉结是很紧密的,整体性很好,结构纵横向动力特性相接近。

从这点出发,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由于我国砌体结构目前仍占很大比重,针对这种结构,构造柱和圈梁是必不可少的拉结构件,所以增设圈梁和构造柱在提高结构水平向和竖向的整体性方面有重
要作用。

另外足够的钢筋锚固长度,构造配筋等增
加整体性的构造措施也应该积极考虑。

所以无论是从结构设计还是实际施工,增加结构整体性的构造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而且从我国汶川地震的震害来看,很多建筑基本的拉结构造都没有,可见地震一来便瞬间坍塌。

图3:新型钢结构居民房屋 图4:轻木结构居民房屋2.2 建筑法规
上文提到,日本《建筑基准法》的抗震标准根据地基强度及建筑构造而有所不同,其基本标准为能经受住300~400 gal。

而我国的抗震规范中对应于最高的设防烈度9度时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只有400gal,而且直辖市最高为首都北京200gal,所以我国在面临大地震袭击时,建筑的破坏程度相对要高。

另外日本的《建筑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至少能抵御里氏7.0级地震。

日本的高层建筑是指层数超过11层或者高度超过31m的建筑,而我国的抗震设计还仅仅在烈度的层面上进行,没有上升到震级的角度,所以严格程度还有待提高。

两外日本的建筑对于医院、学校等重要场所的建筑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三陆町的医院整体结构在震后和海啸冲击后大致保持完好。

2.3隔振措施
日本已经建成了数以百计的单体隔震建筑,有不少的建筑经历了后来地震的考验,体现出优良的抗震性能,在单体建筑隔震研究和应用逐步成熟的同时,考虑街区隔震甚至城市整体隔震无疑是一个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并且具有很大的市场[8]。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新的抗震规范也提出了隔振和消能减震的具体意见,隔振技术的推广给建筑抗震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人类在建筑抗震方面从最初的肥梁胖柱的强度抗震,到后来允许建筑进入塑性,依靠变形吸能来进行抗震,再到之后的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再到隔振技术,从能量源头来减少地震对建筑的冲击,无论在材料的选取,利用,结构形式的创新,改造上,都是一种优良的抗震构造技术。

所以我国可以尝试在烈度较高的地区
以及一些重要建筑中加以推广。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地震像家庭便饭一样时常发生的国家,日本民众有着强烈的抗震自救意识,遇事不慌,有次序的撤离,从而减少了因为抗震措施不当而造成的伤亡。

所以我们国家也应该经常模拟,进行地震演习和抗震教育,逐步培养国人正确的抗震意识,减少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2.5加强地震预报水平
参考文献
[1]日本国立地球科学与防灾研究所
[2]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
[3] 从震害谈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DB/CD].
[4]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有马孝礼,高桥彻,增田稔.木质结构[M].日本滋贺县;海青社,2001:35-48.
[6]从日本9级大地震看日本人建的房子,价值中国[DB/CD]
[7]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初探,中国建材,2008,6
[8]李传林,郭子雄,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的应用与发展[J],基
建优化,2006, 27(5),104-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