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
【神经重症】4、肠内营养途径及制剂选择

首要考虑 EN的配方选择
的问题
是
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是否存在?
否
是
是否需要限制液体入量?
否
是
是否有糖尿病或应激性高血糖?
否
是
是否存在脂肪消化吸收障碍?
否
是
是否存在腹泻、便秘?
否
标准整蛋白配方
预消化配方 高能配方
糖尿病专用配方 含MCT配方
PEG优点
• 减少胃食管反流机会 • 减少患者鼻咽不适 • 维持患者仪表与自尊 • 可以在家中管饲
PEG/J适应证
• 中枢神经里统导致的吞咽障碍 • 口腔及食管癌导致的吞咽障碍 • 有正常吞咽功能, 但摄入不足: 如烧伤、
艾滋病、厌食、骨髓移植后等 • 慢性疾病: 如囊性纤维化、先天性心脏病 • 胃扭转
PEG/J禁忌证
• 绝对禁忌证:胃镜不能通过、生存时间不超 过数天或数月, 胃前臂与腹壁不能贴近者
• 相对禁忌证:大量腹水、巨胖、胃次全切除 术后、腹膜透析、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肝 大、胃底静脉曲张、胃壁肿瘤或受肿瘤侵犯、 巨大食管裂孔疝、腹壁皮肤感染、心肺功能 衰竭、脑室分流
CSPEN 2008
鼻胃管饲
鼻肠管饲 胃造口术/PEG 空肠造口术/PEJ
胃肠道动力恢复所需时间
大手术后24h内 最易出现恶心、 呕吐、胃潴留
小肠功能最先恢复
大手术后3-5 天排便排气
Warren J, Bhalla V, Cresci G. Postoperative diet advancement: surgical dogma vs evidence-based medicine. Nutr Clin Pract, 2011;26(2):115-25.
肠内营养——外科护理时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肠内营养——外科护理时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很多严重的外科创伤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死亡,其死亡原因大多不是因为患者的疾病本身,而是因为患者出现营养不良。
美国对于外科出现营养不良患者的统计研究报告显示,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50%左右,结合我国近几年来对于住院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发生率的统计分析,其数据高达40%-50%。
当外科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以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引起患者出现低体温、贫血、低血糖等相关症状,从而使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减慢,也不断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降低了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
针对外科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途经,肠内营养支持是现阶段外科护理过程维持患者营养的重要方法。
1肠内营养对于无法自主获取营养的患者寻找营养支持,一直是上世纪医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通过不断的研究针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寻找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满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同时还能针对患者的身体代谢状态进行调理,对患者起到一定的药理作用以及免疫作用,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肠内营养是指经过患者的胃肠道为患者生理代谢提供需要的营养物质,满足患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从而支持患者的营养需求。
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包括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方式,经导管输入的方式又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人们对于人的胃肠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充分的认识到人的胃肠道不仅仅是人体的消化器官,同时也是人类抵抗疾病的重要免疫器官。
因此对于外伤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既要针对患者的外伤进行有效的治疗,也要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营养支持满足患者的胃肠道免疫功能。
肠内营养相比与肠外营养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其营养素能够被患者胃肠部进行吸收利用,同时在治疗时给药更加方便,应用过程中的费用更加低廉,通过肠内营养的支持能够更有效的保持患者的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营养支持的途径

PEG: Gauderer 和 Ponsky 于1980年首先报道
PEJ:Ponsky 于1984年首先报道
美国
国内
PEG/J 30万例次/年
PEG有报道 PEJ和PED尚无报道
有全职PEG/J小组
PEG/J的技术优点
操作简便(5-15min) 恢复快 并发症少 局麻
鼻胃管
鼻肠管
胃造口
空肠造口
概
述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建立
鼻空肠管
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 (PEG/J)
鼻空肠管的置放技术
盲视法
螺旋法
X线法 内镜法
盲视法
螺旋法
成功率低,推迟肠内营养开始时间
X线透视下置管
优点:能准确定位
臵管成功率高 并发症低 臵管后即可开始肠内营养
直
接 法 (DPEJ)
基本方法同PEG技术 不同点是造瘘位臵位于小肠内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
穿 刺 穿 刺
直接法
Direct Percutaneous Jejunostomy ,DPEJ
完 毕
夹 线
内 垫
技术难点
小肠肠腔狭小,肠蠕动极活跃,较难始
终保持基本肠腔扩张状态
体表位臵不固定,穿刺的部位取决于腔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 的选择与建立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汪志明
概
述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建立
概
述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建立
40-50%的住院病人有营养不良
ICU患者的肠内外营养支持技巧

ICU患者的肠内外营养支持技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肠内外营养支持在重症监护室(ICU)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ICU患者,合理的肠内外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减少感染风险,以及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ICU患者的肠内外营养支持技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肠内营养支持技巧1. 早期初始肠内营养支持对于ICU患者,早期初始肠内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初始肠内营养可以在ICU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时开始进行。
首选的肠内营养方式是通过鼻饲或口服的方式提供营养支持。
2. 渐进性增加肠内营养摄入量ICU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可能受到损伤或病理改变,因此,在肠内营养支持中需要进行渐进性增加营养摄入量的策略。
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胃肠功能,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的摄入量。
3. 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在肠内营养支持中,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选择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肠内营养配方。
同时,根据患者的肠道健康情况,选择适合的肠内营养配方。
4. 肠内营养支持的监测与调整在ICU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胃肠道功能。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营养摄入量、排便次数等指标,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案。
二、肠外营养支持技巧除了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也是ICU患者的重要营养补充方式。
以下是一些肠外营养支持技巧。
1. 选择适宜的肠外营养方式肠外营养支持可以通过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途径进行。
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决策。
2. 营养成分的合理配比在肠外营养支持中,合理配比营养成分非常重要。
通常肠外营养液配方应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成分,以满足ICU患者的全面营养需求。
3. 肠外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对于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ICU患者,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
及时调整肠外营养支持的速度和配方,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和安全性。
肠内营养的建立选择途径及护理 - 副本

一、管饲喂养适应证
胃肠道是否有功能
否
是
肠外营养
膳食摄入>90%需要量
否
是
管饲喂养 膳食摄入
二、肠内营养的管饲喂养途径选择
管饲喂养
预测时间>6周?
否
是
鼻胃(肠)管饲 高度肺吸入风险
胃肠造口术 高度肺吸入风险
否
是
否
是
鼻胃管饲
鼻肠管饲
胃造口术
空肠造口术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1)
(一)经鼻胃管途径 • 常用于胃肠功能正常,
非昏迷以及经短时间 管饲即可过渡到口服 饮食的患者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返流、误吸、
鼻窦炎、上呼吸道 感染的发生率增加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2)
(二)经鼻空肠置管(推荐螺 旋型鼻肠管)
• 适用于肠道功能基本正常而胃 功能受损以及/或吸入风险增 高的病人 –优点:返流与误吸的发生 率降低、患者对肠内营养 的耐受性增加 –缺点:喂养开始阶段,营 养液渗透压不宜过高
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3.使用方便,易于掌握,耗资低 4.无严重并发症
“When the gut works, and can be used safely, use it ”
“当肠道有功能时,就应当利用它”
护士的责任
在肠内全营养治疗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周密的监测与 护理十分必要,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或避免并发症的发 生,并观察营养治疗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肠内全营养治疗的实施过程中,护士的责任是: • 对营养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监测 • 对营养治疗的输入设备(喂养管及泵)的护理进行监测 • 对病人,家属以及其他护士进行宣教并提供咨询
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精品PPT课件

1
据统计40%-50%的入 营养消耗 营养需求
· 并发症增加 · 伤口愈合延迟 · 吸收不良 · 住院期延长 · 死亡率增加
医疗费用增高
2
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
v 定义: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有关 的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强调营养风险是与营养因素有关 的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而不是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 § 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不一定存在营养不良,但如果忽视 营养风险,有可能进展为营养不良,进而影响预后 § 有些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已经存在营养不良
29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支持
• 1)适应症: ①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导致长期丧失吞咽功能(如脑干炎症、 变性、肿瘤所致的咽肌麻痹,脑血管意外,外伤,肿瘤或 颅脑手术后意识不清)不能经口或鼻饲营养者,各种肌病 所致的吞咽困难(如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硬化病)以及完 全不能进食的神经性厌食者。
22
鼻胃管途径营养
• 4)缺点是:返流、误吸、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率增加。
• 5)留置方法: ①判定喂养管的深度为从鼻尖到耳垂,再从耳垂到剑突 的距离一般为55-60㎝。 ②经鼻腔将胃管置入胃内。 ③妥善固定。
23
留置鼻胃管过程
24
经鼻空肠置管喂养
经鼻空肠置管喂养: 是指将鼻饲管置入十二指肠 或空肠给予肠内营养的方法
7
肠内营养的优点
n 改善门静脉系统循环 n 有利于恢复肠功能 n 有利于维护肠屏障功能 n 有利于改善肝胆功能 n 有利于蛋白质合成 n 有利于肠襻组织的康复 n 有利于免疫功能的调控 n 对物质的吸收有一定的选择性
8
事例教训
9
肠内营养的途径
•口服 •鼻胃管 •鼻十二指肠管/空肠管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J) •术中胃/空肠造口术 •胃、肠造瘘口
实施肠内营养治疗配方选择

瑞素的特点
双脂肪来源 :
- LCT提供足够的必需脂肪酸,能避免必需脂肪酸缺 乏而引起的皮炎、脂类转运异常等并发症
- MCT直接被小肠粘膜吸收,更快供能,特别适用于 脂肪吸收受损病人 更多的维生素含量 -特别满足营养不良病人的需要 低钠,无乳糖,无胆固醇 -适用于高血压,乳糖不耐受者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实施肠内营养治疗配方选择
肠内配方选择:特殊疾病配方
肾脏疾病 – 急性, 慢性 ▪ 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 血清电解质升高:Na、K、P & Mg
实施肠内营养治疗配方选择
肠 急性, 慢性
▪ 蛋白质含量
- 未透析:30 g/L 蛋白质
- 透析后:70 g/L 蛋白质
实施肠内营养治疗配方选择
肠内配方选择:多聚合配方
▪ 消化道功能良好 ▪ 能正常消化 ▪ 能正常吸收
实施肠内营养治疗配方选择
肠内配方分类:低聚合配方成分
成 分:
▪ 氨基酸 ▪ 多肽 ▪ 单糖 ▪ 双糖
▪ 多聚葡萄糖 ▪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 中链甘油三酯 ▪ 维生素、微量元素
也称为要素膳,半要素膳,水解或化
学制剂配方
实施肠内营养治疗配方选择
肠内配方选择:低聚合配方
指征:
▪ 肠道感染
▪ 胰液分泌不足
▪ 营养吸收不良
▪ 不能耐受多聚合配方喂饲
▪ 短肠综合征
▪ 放射性肠炎
▪ 早期肠内喂饲
实施肠内营养治疗配方选择
肠内配方选择:特殊疾病配方
▪ 肺部疾病 ▪ 葡萄糖耐受异常 ▪ 肾衰 ▪ 代谢应激 ▪ HIV/AIDS
内容
▪ 叙述肠内营养配方的分类 ▪ 解释如何根据患者疾病状态
选择合理肠内配方 ▪ 叙述肠内营养配方的给予模式
肠内营养置管途径及选择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医学专业学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瘘管的日常护理
➢ 每日清洁造瘘管周围皮肤 ➢ 经常冲洗造瘘管,保持清洁与通畅
➢每8-12h常规冲洗一次 ➢每次管饲后冲洗一次 ➢不同管饲制剂交替输注时
胃造瘘管停留时间
➢ 至少2周 ➢ 可达半年以上 ➢ 必要时更换造瘘管
适应证
❖ 手术时已有营养不良患者 ❖ 重大复杂上腹部手术后早期肠道营养输注 ❖ 坏死性胰腺炎 ❖ 多发腹部创伤行剖腹探查术后的患者 ❖ 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后备用空肠造口 ❖ 准备术后行放化疗的患者
禁忌症
❖ 凝血功能障碍 ❖ 伤口愈合障碍 ❖ 败血症 ❖ 腹膜炎 ❖ 免疫抑制
❖ 腹水 ❖ 腹膜肿瘤 ❖ 肠梗阻 ❖ 急腹症 ❖ IBD
五、经皮胃镜下胃(空肠)造瘘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Jejunostomy ( PEG/J)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管
适应症
PEG/J管适用于长期肠内营养的病人,PEG也可用于胃减压术。
下列疾病可以进行长期肠内营养: ➢ 头颈部疾病:
➢ 耳鼻喉科肿瘤(咽,喉,口腔) ➢ 颌面部肿瘤 ➢ 液体需求增加或严重分解代谢 ➢ 脑血管意外、外伤、肿瘤或脑部手术后意识不清。 ➢ 脑干炎症、变性、肿瘤、放疗所致的咽麻痹患者。 ➢ 营养不良: ➢ 由治疗(化疗、放疗等)引起的恶病质 ➢ 囊肿性纤维化
➢ 该管道适用于肠道功能基本正常而胃功能受损的以及/ 或吸入风险增高的病人。
三、鼻肠营养/胃减压套管
➢ 同时空肠内营养/胃减压 ➢ 可拆卸的胃管和肠管
适应症
鼻肠营养/胃减压套管
鼻肠营养/胃减压套管
四、空肠穿刺造口管
长期肠内营养的有效途径 用于腹部手术后的早期空肠内管饲喂养。
优势
❖ 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 ❖ 可长期放置 ❖ 减少消化道分泌刺激(胃液、胰液、胆汁) ❖ 预防并有利于治疗吻合口瘘 ❖ 提供胃动力障碍的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
肠内营养理念
➢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途径为营养摄入不 足、不愿或吸收障碍的病人提供代谢需要的 营养素。
➢ 原则:If the gut works, use it. ➢当胃肠道功能允许及安全前提下, 首选肠内
营养。 ➢ 肠内营养理念:补充、支持、治疗
肠内营养的优点
➢ 保护肠粘膜屏障
➢ 必要时再进入内镜协助确定 位置
固定造瘘管及连接头
➢ 固定夹固定造瘘管 ➢保持胃与前腹壁紧贴
➢ 剪断造瘘管尾端,外接连接头
PEG操作步骤
➢ 术前准备 ➢ 选择腹壁穿刺点 ➢ 消毒、铺巾 ➢ 局麻、穿刺胃并导入导线 ➢ 造瘘管与导线连接 ➢ 放置胃造瘘管 ➢ 固定造瘘管及连接头 ➢ 必要时置入空肠营养管(PEJ)
➢ 避免了PN相关并发症
➢ PEG/PEJ避免鼻饲胃管带来的不适感。
➢ 经济实用,使用简便,易于管理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适应症
基本适应症---有一定胃肠道功能患者:
➢ 经口摄食不能、不足或禁忌; ➢ 胃肠道疾病: 短肠,瘘,炎性肠病,胰病; ➢ 其它: 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 分 ➢ 结肠手术前准备、消化道手术后、肿瘤病人
确定胃壁及腹壁紧密接触后, 关闭胃镜室灯光, 通过腹壁观察胃 镜灯光。
穿刺胃前的准备
➢ 患者常取平卧位,床头略 抬高
➢ 内镜进入胃后充分注气使 胃壁充分向外膨胀
➢ 指压腹壁寻找最佳穿刺点 (没有血管)
穿刺胃前的准备
➢ 腹壁各层注射局麻药并穿入胃腔 ➢ 穿刺点作小切口并钝性分离至肌膜下
穿刺胃并送入导线
➢ 全身性疾病所致不能吞咽。
➢ 消化道梗阻不能手术:胰头癌、腹膜结核。
➢ 精神因素拒绝进食。
禁忌
➢ 不可进行透视检查 ➢ 食管阻塞 ➢ 不可能将胃壁和腹壁贴近者
(胃大部切除,腹水、肝肿大等) ➢ 急性胰腺炎或腹膜炎
➢ 以下情况放置PEG管十分困难或危险,应慎用: ➢ 胃肿瘤 ➢ 胃壁的渗透性问题 ➢ 脓毒病 ➢ 凝血障碍(如:血友病等)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绝对禁忌: ➢ 胃肠道功能障碍 ---因衰竭、严重炎症或术后肠麻痹 ➢ 完全性肠梗阻 ➢ 无法建立胃肠途径 ---严重烧伤、多发创伤
相对禁忌: ➢ 高流量肠瘘、置管可能增加感染的头面部手术或肿瘤治疗 ➢ 伦理考虑:临终关怀
管饲途径的选择原则
➢满足肠内营养的需要 ➢置管方式简单方便 ➢对患者损伤小 ➢舒适 ➢便于长期带管
主要步骤
并发症
➢ 胃出血 ➢ 导管移位 ➢ 腹膜炎 ➢ 造瘘口感染 ➢ 胃穿孔 ➢ 造瘘管瘘等 ➢ 包埋综合征
并发症处理
➢ 造瘘管漏 由于造瘘口大于造瘘管,或因造瘘管移位,
胃内容物及灌入营养液沿管周漏出,称为外漏; 也可漏入腹腔内,为内漏。是一种严重的并发 症,应手术处理。
并发症处理
➢ 造瘘周围感染与脓肿形成 病原菌主要来自口腔或胃肠道。轻者仅为管周皮 肤红肿,重者有脓肿形成。须应用抗生素和脓腔 引流。
PEG管饲营养的优点
➢长期管饲喂养的理想选择
➢ 减少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机会 ➢ 减少消化道出血 ➢ 减少患者鼻咽不适 ➢ 维持患者仪表与自尊 ➢ 可以在家中管饲
PEG相对于鼻胃管喂养的优势
➢ 不损伤食道 ➢ 无肺和咽喉部的并发症 ➢ 不增加发生鼻窦炎的危险性 ➢ 用大口径管道使营养输注更方便 ➢ 管道位于腹部更易被患者/护理者接受 ➢ 总体费用更低廉
➢快速移动:
➢ 胃动力正常时,在8-12小时内通过幽门
➢安全固定:
➢ 具有专利的螺旋形管道将其自身固定在空肠 ➢ 锚定效果:减少自发的移位
螺旋型鼻肠管
➢ 容易放置
➢无胃动力病人的放置步骤 :
➢
药物 : 红霉素 (Erythrocin)
➢ 3 mg/kg 体重 ➢ 置管前 1 小时内 I.V.
螺旋型鼻肠管
一、鼻胃管
➢ 复尔凯鼻胃管 ➢能方便地通过鼻腔并 安全置入到胃内
➢管道中带有短于导管 的可灵活易曲的引导 钢丝。
鼻胃管的局限性
➢无法安全地实施肠内营养
➢缺乏胃动力 : ➢ 肠内喂养实施困难
➢胃排空延迟 : ➢ 能量摄入有限
二、螺旋型鼻肠管
➢ 短期十二指肠、空肠喂养首选
螺旋型鼻肠管
➢ 容易放置 ➢双重功能
安全舒适
– 可在体内保留42天:
聚氨酯材质生物相容性好, 对机体无明显刺激, 减少各种并发症
– 管径可供选择,适应不同患者:
两种规格:Ch8,Ch10
– 理想的液体输出:
理想的内、外径比,管道不易打折、扭结
适应症
➢ 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只能用于肠内营养输注,适用于 需要通过鼻饲且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的病人。
并发症处理
➢ 吸入性肺炎 可能与食管反流有关。发生吸人性肺炎后,应积 极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采取以下措施:逐渐增 加每次营养液的输入量,不可操之过急;抬高床 头,加快胃排空,服用促胃肠动力药(西沙必利); 将造瘘管头端放入空肠,以减少反流。
并发症处理
➢ 造瘘管滑脱 多因固定不牢所致。无论何时发生,应立即
PEG相对于外科手术置管的优势
➢ 无需进行手术 ➢ 置管后进行喂养时间更早 ➢ 死亡率更低 ➢ 并发症更少 ➢ 费用更低廉
Company Logo
拖出法:PEG最主要的置管方法
➢ 患者应术前8h禁食。 ➢ 放置胃造瘘管前、后均常规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主要 针对G+菌的抗生素。 ➢ 腹部B超检查,肝左叶是否 大,有无间位横结肠。
选择腹壁穿刺点
➢ 开始时通常采用左侧卧位进镜,然后再恢复成仰卧位。 ➢ 患者应采取仰卧位及抬高头部15度来减少误吸。 ➢ 胃造瘘部位定位于左锁骨中线, 剑突至脐上1/3处。 ➢ 胃镜插入胃腔后注气使胃充分膨胀, 使肝叶上移及横结肠下移,
重新置管。
喂养及消毒
➢ 造瘘后24h禁食, 之后少量、多次逐渐增加喂食 量。每次管饲后予30 mL净水冲洗导管, 保证导 管畅通。每次喂食抬高床头使患者处于半卧位或 坐位。喂食完毕后保持此姿势30-60 min, 以减 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 每天局部消毒更换敷料1次直至造瘘口形成。
术后注意事项
➢
短期吞咽困难推荐鼻胃管喂养;
➢
长期吞咽困难(超过1个月)推荐PEG喂养(A)
一、鼻胃管
➢ 安全舒适 ➢ 可在体内保留42天
➢ 对机体无明显刺激,减少 对鼻、咽、喉部的刺激和 各种并发症1, 2
➢ 聚氨酯(PUR) 更易弯曲和 柔软
1. 许勤.鼻肠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0,8(2):125 2. 杨国平.颅脑术后昏迷病人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体会.肠外与肠内营养,1999,6(4):135
肠内营养途径分类
肠内营养途径
短期
鼻饲Biblioteka 长期经皮导管鼻胃管 十二指肠/空肠管
PEG
PEJ
空肠造口
途径选择
口服摄入> 需要量90%?
否
是
口服
管饲>6周?
否
是
高度肺误吸风险?
高度肺误吸风险?
否
是
否
是
ESPEN/CSPEN指南推荐意见
➢ 鼻胃管适用于肠内营养时间少于2-3周病人;管饲时,患 者头部抬高30-45°可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C)
➢ 内镜监控下将穿刺套管针穿入胃内,退出针芯, 沿套管送入导线至胃腔
内镜下引出导线
❖内镜下用圈套器或活检钳夹住导线, 连同内镜经食管退出口腔外
造瘘管与导丝相连接
➢将双股导线与造瘘管头端的线圈牢固 连接。
放置造瘘管
➢ 牵拉腹壁外的导线,将造瘘 管拉入胃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