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的建立选择途径及护理 - 副本
肠内营养通路的选择与建立

Prt Six
肠内营养通路技术 的现状与挑战
肠内营养通路技术 的发展趋势
肠内营养通路技术 的创新成果
未来肠内营养通路 技术的发展方向
肠内营养通路作为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肠内营养通路在危重病人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肠内营养通路能够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肠内营养通路的应用将更加便捷和安全。
监测营养状况:在肠内营养通路建立后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定期检查:确保 营养通路畅通无 阻及时发现并处 理任何潜在问题
清洁护理:保持 营养通路周围皮 肤清洁干燥避免 感染
监测营养状况: 定期监测患者的 营养状况确保患 者获得足够的营 养
调整输注速度: 根据患者的需求 和耐受性适当调 整肠内营养输注 速度
Prt Five
定期检查:确保管道位置正确无移位、脱落等情况 保持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防止堵塞和感染 避免过度喂养:遵循医生指导的喂养量和速度避免因过量而导致腹胀、腹泻等并发症 注意观察: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如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定期检查:定期对 肠内营养通路进行 检查及时发现并处 理问题。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通路方 式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需求
准备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解 释建立肠内营养通路的必要
性和过程
确定营养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确定所需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消化吸收能力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 制剂。
选择合适的喂养途径: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喂养途径如口服、鼻饲、胃 造瘘等。
保持清洁:定期对 管道进行清洗消毒 防止感染。
肠内营养

一.肠内营养的护理肠内营养(EN)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等方式经肠道提供需要的热量及营养物质,它是可以不经过消化而直接吸收的高营养饮食,即使在没有消化液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小肠完全吸收,其特点是:营养价值高,营养成分全面平衡,成份明确,无渣滓,不含纤维素,有压缩性,排便少,携带方便,易保存。
1.适应症(1)不能经口摄食或摄食不足,需经管饲方法来维持营养的患者,如:昏迷、喉部术后、胃部术后、食道粘膜损伤等。
(2)多种原发性胃肠道疾病,采用场内营养对治疗有利。
如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等。
2.禁忌症(1)年龄<3个月的婴儿,不能耐受高张液体肠内营养的喂食。
(2)小肠广泛切除后,宜采用PN6-8周,以后多采用逐步增量的肠内营养。
(3)胃部分切除后,不能耐受高渗糖的肠内营养,因易产生倾倒综合征,有的病人只能耐受缓慢的滴注。
(4)处于严重应激状态,如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腹膜炎或腹泻急性期中、均不宜给予肠内营养。
3.膳食种类(1)匀浆混合液:是将膳食中的米、面、肉蛋、奶、菜等煮熟制成半流质状态,置电动打碎机打碎成混合浆液。
(2)混合奶:选用牛奶、豆浆、鸡蛋等蛋白质;浓米汤、冲稀的炒面粉、米粉、蔗糖等碳水化合物;植物油以及菜水、果汁等配置完成。
(3)要素膳:即化学配置膳,如爱伦多、百普素、安素、能全力等。
特点为:有不需或很少再需要经过消化的营养素配置而成,对胃肠和胰腺的刺激小、低渣、高营养效能、显著的减少粪便体积。
4.供给途径(1)口服:口服肠内营养可随病人的喜爱,选择冷饮、热饮或加调味剂。
(2)管饲:喂养途径有:①鼻胃(肠)管;②螺旋形鼻肠管;③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管;④经皮内窥镜引导下空肠造口管;⑤空肠造口管,如穿刺针引导建立小肠粘膜下隧道的空肠造口管。
5.营养液调配及使用(1)调配营养液应按照医嘱的要求,严格按调配程序进行。
(2)使用温水(40度左右)将要素粉剂调成糊状、和匀后加温水稀释至所需用量,必要时用纱布过滤后再使用。
肠内营养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措施

01
02
03
疾病类型
不同疾病对营养需求不同 ,应根据疾病类型选择合 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消化吸收能力
根据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 选择适合的肠内营养制剂 ,以确保营养成分的有效 吸收。
营养需求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 因素,计算每日所需营养 素摄入量,选择合适的肠 内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的投给方式
口服
适用于有吞咽功能的患者,但需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呛咳、呕吐
身高变化
监测身高变化,评估生长发育 情况。
皮褶厚度
通过测量皮褶厚度,评估脂肪 储存情况。
血液指标
检测血液中的白蛋白、前白蛋 白、转铁蛋白等水平,反映近
期营养状况。
肠内营养效果的评估
消化吸收情况
观察大便性状、排便次数 等,评估消化吸收情况。
能量消耗
通过测量日常能量消耗, 评估营养摄入是否满足日 常活动需求。
联合其他治疗措施
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综 合治疗以提高肠内营养效果。
05
特殊人群的肠内营养 护理
老年人的肠内营养护理
评估营养状况
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营 养需求进行评估,了解是否存在营养 不良或消化吸收障碍。
选择合适的食物
根据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选择 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软食 、半流质和流质食物。
肠内营养的适用人群
01
胃肠道功能不全的患者 :如胃瘫、胃食管反流 病等。
02
消化吸收不良的患者: 如短肠综合征、慢性腹 泻等。
03
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 如口腔癌、食管癌等。
04
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患 者:如重症患者、老年 患者等。
肠内营养的重要性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一、概念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三、(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
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
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
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
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
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
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1.胃肠道是否耐受2.返流及误吸3.胃潴留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5.教育需求四、评估(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1.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二)营养液类型(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五)胃肠道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2.有无胃潴留3.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六)有无返流注意痰液及口腔内分泌物颜色及性状的观察,如果有类似营养液的物质,应该报告医生(七)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血色素、体重等四、干预措施五、(一)患者体位床头抬高大于30度,以减少返流的几率。
肠内营养及护理ppt课件全文

严重腹泻 严重呕吐 SAP急性期
空肠瘘
肠内营养的投给途径
投给途径
口服
管饲技术
鼻胃管
鼻肠管
胃
空
造
肠
鼻 十 二 指 肠
鼻 空 肠 管
瘘 管
造 瘘 管
管
肠内营养的投给途径
管饲喂养
预测时间>6周?
否
是
鼻胃(肠)管饲 高度肺吸入风险
胃肠造口术 高度肺吸入风险
否
是
否
是
鼻胃管饲
鼻肠管饲
胃造口术
空肠造口术
鼻胃(肠)管途径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胃肠道是否有功能
否
是
肠外营养
膳食摄入>90%需要量
否
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管饲喂养 膳食摄入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意识障碍 昏迷
吞咽咀 嚼困难
消化道瘘
脏器功 能障碍
口、咽 食道手术
高代谢 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小肠广泛切除术后早期 麻痹性、机械性肠梗阻
上消化道出血 严重吸收不良综合症 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
肠内营养及护理
主要内容
1 肠内营养的概念 2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3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 4 肠内营养的投给途径
5 肠内营养投给前的注意事项 4
6 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 5
肠内营养的概念
营
肠外营养
养
支
持
肠内 营 养
是指经肠道用口服、鼻胃(肠)管或胃肠 造瘘来提供可满足、超过或补充机体代谢需要 的营养物质及其它营养素的支持方式。
经皮内镜引导下空肠造口
经皮内镜引导下胃造口
肠内营养的投给方法
57号--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与管理(营养专科)

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鼻胃管
留 置 过 程
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鼻肠管
定义:将鼻饲管置入十二指肠 或空肠给予肠内营养的方法 适应症:鼻肠管主要针对有吞咽障碍的不能经口进食的危重
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鼻肠管
X线 辅助
X线辅助放置
内窥 镜辅 助
床旁 徒手 置入
内窥镜辅助
对需要机械通气、C'BP治疗以及 并发胰性脑病、十二指肠狭窄的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内镜辅助 法则较合适。
床边徒手置入
没有超声时的首选方法
床旁 超声 引径的选择 -床旁徒手置入营养管
肠内营养途径建立与管理
重症医学科 杜长虹
目录
Contents
1 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性
2
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
3
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
4
肠内营养途径的管理
5
ICU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
40%
0%
10%
20%
30%
40%
50%
营养不良在ICU患者中非常常见,据报道发生率最高可达到40%, 并且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相关。
4
对于意识不清和吞咽无力的患者,防止胃内容物 吸入的防范措施可能有用,包括考虑幽门后喂养;
诊断相似的肠内营养患者,由于发病前的健康状 况和急性疾病进程可能不同,故应始终采用个体 化喂养方案。
2017 ESICM临床实践指南
感谢聆听
- 等待数分钟 - 吸出液体 - 重复数次, 直至冲洗干净为止
肠内营养途径的管理 -输入的温度和速度
肠内营养的支持与护理

肠内营养的支持与护理发表时间:2016-02-24T13:39:10.8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作者:罗凤英卢敏蒲玉伶陶姝君[导读] 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肠内营养的适应症: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但不能经口正常摄食的重症患者,应优先考虑给予肠内营养,只有肠内营养不可实施时才考虑肠外营养。
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广元 6280011.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于禁忌症1.1肠内营养的适应症: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但不能经口正常摄食的重症患者,应优先考虑给予肠内营养,只有肠内营养不可实施时才考虑肠外营养。
1.2肠内营养的禁忌症:肠梗阻、肠道缺血或腹腔间室综合征的患者不宜给予肠内营养,主要是肠内营养增加了肠管或腹腔内压力,易引起肠内坏死、肠穿孔,增加反流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对于严重腹胀、腹泻,经一般处理无改善的患者,建议暂时停用肠内营养。
2.肠内营养的途径2.1经鼻胃管:常用于胃肠功能正常、非昏迷及经短时间管饲即可过渡到经口进食的患者,是临床最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缺点是可发生反流、误吸、鼻窦炎,并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2.2经鼻空肠置管:优点在于喂养管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使反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可增加。
但要求在喂养的开始阶段营养液的渗透压不宜过高。
2.3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是指在纤维胃镜引导下行经皮胃造瘘,将营养管置入胃腔。
其优点是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感染,可长期留置,适用于昏迷、食管梗阻等长时间不能进食,而胃排空良好的危重患者。
2.4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是在内镜引导下行经皮空肠造瘘,将喂养管置入空肠上段,其优点除可减少鼻咽与上呼吸道感染外,海减少反流与误吸的风险,在喂养的同时可行胃十二指肠减压,并可长期留置胃养管,尤其适合于有误吸风险及需要胃肠减压的危重患者。
3.肠内营养的输注方式3.1.一次性投给:将营养液用注射器缓慢地注入管内,每次不超过200ml,每天6~8次。
肠内营养输入途径及护理ppt课件

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包 括体重、血浆蛋白、血红蛋白等指 标,以便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制和 输注方案。
04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处理
腹泻
总结词
腹泻是肠内营养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 之一,通常由感染、过敏反应或不耐 受引起。
详细描述
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衡和营 养不良。处理方法包括调整营养液的 配方、控制滴速和及时补充水分及电 解质。
保持输注管路通畅
定期检查输注管路是否通 畅,避免管路折叠、压迫 或堵塞,确保营养液顺利 输注。
输注后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患者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
记录出入量
准确记录患者每日的出入量,包括 摄入的营养液量和排泄物量,以便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病情变化。
输注途径是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的方 式提供营养物质。
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检查 血管情况,避免静脉炎和血栓形成。
适用于无法通过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 或存在严重消化道疾病的病人。
03 肠内营养的护理
营养液的配制与保存
营养液的配制
在无菌条件下,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和需求,将各种营养成分按 比例混合,确保营养液的成分均 衡、浓度适宜。
智能监测设备
开发智能监测设备,实时 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和代 谢情况,为调整营养方案 提供依据。
个体化营养方案的发展
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了解患者的营养需 求和代谢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营
养方案。
动态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动态 调整营养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
佳的营养支持。
联合治疗
将肠内营养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 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管饲喂养适应证
胃肠道是否有功能
否
是
肠外营养
膳食摄入>90%需要量
否
是
管饲喂养 膳食摄入
二、肠内营养的管饲喂养途径选择
管饲喂养
预测时间>6周?
否
是
鼻胃(肠)管饲 高度肺吸入风险
胃肠造口术 高度肺吸入风险
否
是
否
是
鼻胃管饲
鼻肠管饲
胃造口术
空肠造口术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1)
(一)经鼻胃管途径 • 常用于胃肠功能正常,
非昏迷以及经短时间 管饲即可过渡到口服 饮食的患者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返流、误吸、
鼻窦炎、上呼吸道 感染的发生率增加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2)
(二)经鼻空肠置管(推荐螺 旋型鼻肠管)
• 适用于肠道功能基本正常而胃 功能受损以及/或吸入风险增 高的病人 –优点:返流与误吸的发生 率降低、患者对肠内营养 的耐受性增加 –缺点:喂养开始阶段,营 养液渗透压不宜过高
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3.使用方便,易于掌握,耗资低 4.无严重并发症
“When the gut works, and can be used safely, use it ”
“当肠道有功能时,就应当利用它”
护士的责任
在肠内全营养治疗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周密的监测与 护理十分必要,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或避免并发症的发 生,并观察营养治疗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肠内全营养治疗的实施过程中,护士的责任是: • 对营养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监测 • 对营养治疗的输入设备(喂养管及泵)的护理进行监测 • 对病人,家属以及其他护士进行宣教并提供咨询
连续滴注的优点
▪ 较低的胃儲留和肺误吸风险 ▪ 较少的恶心,呕吐 ▪ 较少的腹泻 ▪ 更容易提供大量营养液 ▪ 减少护理时间
管饲喂养的方式
大多数情况下建议使用持续滴注方式 进行管饲喂养, 并使用复尔凯肠内喂养泵。
• 可以精确控制输注速度和输注量。 • 避免快速灌注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
四、肠内营养护理要点
肠内营养的建立选择途径 及护理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急救医学部 杨名钫
第一部分 概述 一、常见ICU患者的类型及其代谢特点
脓毒症和
高代谢状态且途径异常;对外源性营养 底物利用率低,对蛋白消耗增幅增大
创伤
胃肠屏障功能损害严重
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排泄功能的可逆性急剧恶化,发展 过程中出现多种代谢改变 (机体容量、
患
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蛋白质与能量)
者 类
肝功能不全及 肝移植围手术期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逐渐加重
型
急性重症胰腺炎
高分解代谢,很快出现严重负氮平衡和 低蛋白血症,糖利用率及糖耐量降低
急慢性呼吸衰竭
代谢率高,体重减轻是营养不良的标志
心功能不全
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体重下降,低蛋 白血症等心脏恶病质表现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一)确保鼻胃/肠管位置正确 (二)加强鼻饲时的护理 (三)做好心理护理
(一)确保鼻胃/肠管位置正确
• 气过水音 • 检查有无气泡溢出 • pH值 • 回抽提取物的性状 • 放射学是确定鼻肠管位置的最好方法
胃管正确位置的指标—插管末端的pH值
▪ 间歇输注允许病人更自由的活动 ▪ 但容易发生腹泻,恶心呕吐,胃储留的风险更大
速 度
连续输注
通过重力或使用肠内喂养泵匀速滴注 开始时滴注速度较慢,为40-60毫升/小时 6小时后,检查病人的耐受性(如胃储留量) 如病人无不适,可每12-24小时增加250毫升,
最大速度为100-125毫升/小时
• 间歇输注 • 连续输注
大剂量定时推注
▪ 每日分数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毫升, 由少量开始(100毫升)
▪ 易发生胃储留,腹泻等并发症 ▪ 需要较粗管径的管道,从而引起病人不适 ▪ 很难给予大量营养液 ▪ 增加护士的工作量
速 度
间歇输注
▪ 在1小时左右的时间将一瓶(500毫升)营养液给病人 输注,每天四次,可按通常的用餐时间进行
三、营养不良造成的危害
ICU患者
免疫功能损害
营养不良
换气动力损害
换气依赖延长
呼吸肌衰弱
发病率死亡率 上升
需要营养支持治疗
四、ICU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意义
促进伤口愈合
改善消化道结构
营养支持 治疗的意义
减少损伤的 分解代谢反应
降低并发症率
改善临床结果 缩短住院期
减少相关花费
第二部分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EN)
指经过口或喂养管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的 营养素的一种方法。
肠内营养的重要作用
• 维持和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 • 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 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 • 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 • 营养物质中的营养因子直接进入肝脏
肠内营养的优点:
1.符合生理 2.有利于预防肠粘膜萎缩,保护肠屏障功能,减少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4)
(四)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管 • 指在纤维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口,
将营养管置入胃腔 • 适用:昏迷、食道梗阻等长时间
不能进食,但胃排空良好的重症 患者 - 优点:减少鼻咽与上呼吸道感染 并发症;可长期留置营养管
三、肠内营养输入方式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3)
(三)胃造口螺旋型空肠管 • 在内镜引导下行经皮胃造口,并
在内镜引导下,将营养管置入空 肠上段,可以在空肠营养的同时 行胃腔减压,可长期留置 • 适用:有误吸风险、胃动力障碍、 十二指肠淤滞等需要胃十二指肠 减压的重症患者
– 优点:减少鼻咽与上呼吸道的 感染并发症、减少返流与误吸 风险、可在喂养同时进行胃十 二指肠减压
二、营养不良在ICU患者中常见
营养不良在ICU患者中的发生率
~ 40%
0%
10%
20%
30%
40%
50%
营养不良在ICU患者中非常常见,曾报道发生率最高可达到 40%,并且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相关。
Malnutrition is prevalent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patients, has been reported as being as high as 40% an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