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本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说课稿

合集下载

最新统编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优质说课稿

最新统编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优质说课稿

《司马光》说课稿一、说教材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说教学重难点1.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重点)2.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教法】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

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学法】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四、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4 司马光 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4 司马光 说课稿

24 司马光说课稿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四、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已经在第一课时完成。

会写的字放在第二课时教学,但是考虑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二课时(生字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会读、写、运用7个字。

三、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特点,我先利用对唱形式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忆部首,增进学生对部首巩固。

并突出了以自学互动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互动自己学会生字。

四、说学法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

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讨论、质疑、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并在课堂中渗透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如:同桌相互抽卡片认读,相互纠错等。

五、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1、复习导入⑴、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

先由师唱“什么字广字头?谁猜对了谁就走”。

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庭字是个广字头,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⑵、读一读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朋友。

2展示学习目标:会读、写、运用7个字。

二、自学互动(一)、识字互动小组交流,要求:会读,分析结构,懂笔画顺序,组词等。

(二)、写字互动(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7个字,发现7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

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会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组词的方法去理解课文文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读懂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学习司马光的沉着冷静的品质。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看图猜一猜的小游戏,敢挑战吗?第一幅图,你能猜出它讲的是哪个故事吗?对,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谦让;第二幅图呢?真厉害,卧冰求鲤,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孝顺;第三幅图呢?了不起,铁杵成针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

最后一幅图呢?一起说——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么写这件事的呢?好,让我们一起走进24课《司马光》。

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司”是半包围结构,横短折长,口字偏左。

你知道司马光姓是什么?名是什么?司马是一个复姓,你还知道其他的复姓吗?(欧阳、上官)指导朗读、理解文意古人的名字有意思,古人的文章更有意思呢!指导朗读《司马光》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就是古人写的文章。

快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大家读得很认真。

来,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

来,一起听老师范读,认真听,范读和你读得有什么不一样?你读得字音准确,如果能把语速放慢,适当停顿,就更好了。

来,你来试着读一读。

对,就这样一停一顿一延长,就读出了文言文的节奏,古文的味道就读出来了。

(二)总结妙招,疏通文意读文言文,读准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味,我们还要读懂文意。

我们先来读第一句话(指名读),“群儿戏于庭”中“群儿”指的是一群孩子,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单个字,这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个小妙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说课稿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四、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3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3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司马光》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已经在第一课时完成。

会写的字放在第二课时教学,但是考虑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二课时(生字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会读、写、运用7个字。

三、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特点,我先利用对唱形式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忆部首,增进学生对部首巩固。

并突出了以自学互动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互动自己学会生字。

四、说学法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

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讨论、质疑、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并在课堂中渗透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如:同桌相互抽卡片认读,相互纠错等。

五、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1、复习导入⑴、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

先由师唱“什么字广字头?谁猜对了谁就走”。

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庭字是个广字头,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⑵、读一读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朋友。

2展示学习目标:会读、写、运用7个字。

二、自学互动(一)、识字互动小组交流,要求:会读,分析结构,懂笔画顺序,组词等。

(二)、写字互动(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7个字,发现7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第【1】篇〗一、课题简介我进行研究的课题是《“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目标:1、稳固学生学习语文的直接兴趣,启动学生阅读内需。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3、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磨砺学生的创新精神。

4、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摒弃阅读与写作半脱节的状态。

研究的内容:1、让学生学习使用批注符号2、让学生学习用文字批注点评(1)疏通文字(2) 感悟联想(3)质疑问难(4)赏析评价(5)填补空白(6) 概括提要(7) 写读后感研究措施:1备课——教师的批注式阅读2、预习——学生的自主阅读批注3、课堂——批注式阅读对话4、课前课后——写写阅读感受研究阶段性成果:这个课题的内容是继我的省级个人立项课题《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结题之上进一步进行研究的。

这期间,我进行的:课前批注五招1、画出生字新词,自查自悟,标注在字词旁边2、默读思考,理清条理,分段,段意批注右段末。

3、连段意写出主要内容,批注在课题右下侧。

4、再默读,有疑问处画?准备课堂上质疑。

5、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整理,组合,批注在课文末。

课中批注五招1、默读画出重点词句及优美的句式,体会作用,批注在句末2、抓不懂之处,质疑,把得到的答案批注到?3、画出精彩片段进行仿写,批注在附页上。

4、抓中心体会整体构思及布局谋篇的技巧批注在附页。

5、看课后的问题,再读全文,弄清答案,批注在作业题的空白处。

学生学会并养成习惯后,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的确提高很快。

这项策略获吉林市教育科研成果奖。

上学期我新接了一年级的学生,后半学期学的几篇课文,我开始尝试让他们运用简单的批注符号,学生挺有兴趣,而且效果挺好。

看来,这项研究不光可以在中高年级进行,低年级就应该增强意识,打好基础,培养习惯。

下面我就拿前几天刚刚讲过的一年级的课文为例,说说平时对课题的实践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部编本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
马光》说课稿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四、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


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五、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

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以古代名言警句为话题导入新题,解题。

让学生读,比较与平时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发现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言简意赅,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

然后导入课题,简单介绍文中主要人物。

第二版块:反复朗读,读好文本。

本板块除让学生过好生字关外,应重在读上下功夫。

学生刚接触文言文,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

因此首先引导学生断句,让他们明白应怎样停顿,然后通过自读,抽生读检查。

在朗读不尽人意时,老师再逐句进行指导,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

并通过表情
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范读,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切切实实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学习是一种乐趣。

因为好的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激情激趣。

第三版块: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本板块的教学,在学生依据注释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采取寻找伙伴,自由结合的方式,理解内容。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以简驱繁,突破难点。

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文言文的桥梁。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

在这个环节中,我抓住了一个大问题:你读懂了什么?怎么读懂的?“让学生汇报交流,出示句子,一句一句的让学生汇报理解,并有意地进行学法的引导。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引导学生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扩词连句。

理解之后大声朗读,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四版块: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

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动漫故事,激发兴趣,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

交流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

在此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

读书要读出味道来,抓住关键词,带着问题读书,才能读出味儿来,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学生初识古文,初步了解古文的学习方法,刚刚读出古
文的一点味道来,一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考查一下学生是否能够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之处,一举两得。

第五板块: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人常说:“熟读成诵更要紧”,学完课文,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诵背,更有利于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第六版块:课外拓展,丰富阅读。

随着有效教学框架的不断深入,课外拓展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可谓一举两得。

八、说板书。

板书设计内容精当简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内容,突出了文章重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读中解,读中品,最后熟读成诵,既使学生读懂了课文,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