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的 消毒灭菌

合集下载

软式内镜消毒工作流程

软式内镜消毒工作流程

软式内镜消毒工作流程一、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检测。

二、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末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三、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XX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四、需要消毒的支气管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五、需要消毒的喉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六、需要消毒的消化道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

七、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八、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九、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XX消毒时间至30分钟。

十、内镜消毒后,应当按照以下的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应当更换手套-→用注射器向各官腔注入空气,以去除消毒液-→将内镜置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XX 冲洗各孔道-→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取下清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和各种附件-→用于一病人的诊疗。

十一、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支气管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十二、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必须一用一灭菌。

十三、每日诊疗结束后,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务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

镜体应悬掛,弯角固定钮置于自由位。

十四、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要使用的内镜进行再次消毒(2%碱性戊二醛浸泡20分钟→冲洗→干燥→用于病人)。

75%酒精与0.5%碘伏用于鼻内窥镜手术后感染状态的研究

75%酒精与0.5%碘伏用于鼻内窥镜手术后感染状态的研究

75%酒精与0.5%碘伏用于鼻内窥镜手术后感染状态的研究王涛徐燕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510630)【摘要】目的探讨75%酒精及0.5%碘伏用于鼻窦内窥镜手术面部皮肤消毒效果及对鼻腔术后感染的影响。

方法将1850例经鼻内窥镜下行鼻窦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为75%酒精消毒为实验组(A)和0.5%碘伏消毒对照组(B),每组各925例,观察两组皮肤存菌、术后鼻腔感染情况。

结果两种消毒方法皮肤除菌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手术部位感染A组为3例,B组为1例,均为轻度感染,经消炎换药后均痊愈出院。

结果两种消毒液均安全可靠,75%酒精可用于鼻内镜鼻窦手术面部皮肤消毒,替代传统的碘伏消毒方法。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皮肤消毒术后感染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鼻窦炎、鼻眼相关、颅底相关疾病的主要手段[1],传统的面部消毒方法多采用0.5%碘伏[2],酒精大多结合碘酒用于躯干及四肢手术的消毒,酒精消毒皮肤具有干燥快、不留色素、不影响面部美观等优点,但其作为鼻内窥镜手术面部单独的消毒剂,我们尚未查到相关的报道,本研究探讨酒精用于鼻内镜手术面部皮肤消毒的效果及对术后伤口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完成鼻内窥镜手术患者2008例,剔除术前有吸烟史者,有酒精过敏者,1850例患者列入研究对象,均无术前呼吸道感染,其中慢性鼻息肉、鼻窦炎1751例,慢性泪囊炎45例,视神经管减压19例,脑脊液鼻漏修补10例,垂体瘤手术25例,其中男1020例、女830例,年龄19岁~56岁。

1.2 方法手术前1天两组患者均采用电动鼻毛修剪器剃除鼻毛,剃毛效果经手术医生评价两组均满意。

手术当日实验组用75%酒精消毒头面部及0.5% 碘伏消毒鼻腔各两遍;对照组用0.5% 碘伏消毒头面部及鼻腔各两遍;消毒1min 后,两组均在鼻翼处分别用含无菌葡萄糖肉汤增菌剂的棉拭子从远端到近端,往返涂擦2 次。

鼻内镜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鼻内镜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鼻内镜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鼻内镜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操作前准备一.一般准备1.患者出示鼻内镜检查单,操作者认真核对检查单上的患者信息并确认。

2.评估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明确适应症,判断是否存在禁忌症;询问过敏史、是否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等慢性病史。

3.嘱患者认真阅读《有创操作告知书》,操作者详细解释检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患者知情同意后并签名确认。

4.告知患者操作过程中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二.操作者准备:规范洗手,戴口罩、帽子、检查手套。

三.麻醉准备1.鼻腔表面麻醉药品准备:将2%利多卡因注射液和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进行混合,放入适量医用棉片浸润。

2.患者取坐位,头略后仰,前鼻镜下将浸润后的棉片放入双鼻腔总鼻道,表麻收缩双鼻腔10~15分钟。

3.儿童患者使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收缩鼻腔,每侧鼻腔每隔2~3分钟各喷2次,喷3~5次。

4.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要控制肾上腺素的用量,尽量少用或不用。

四.器械准备1.成人患者选用直径4mm的0°鼻内镜,儿童患者选用直径2.7mm的0°鼻内镜或耳内镜。

2.连接好光源及摄像系统,检查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连接好负压吸引装置,准备好不同内径、长度、弯度的鼻内镜专用吸引管。

4.准备好经灭菌消毒的鼻内镜专用手术器械(各型号剥离子、黏膜咬切钳)。

5.镜头清洁、防雾准备:备温热水一杯、拭擦用碘伏棉签棒数枚。

鼻内镜检查一.检查顺序:鼻内镜自一侧前鼻孔进入鼻腔,沿鼻底深入,依次、仔细检查该侧鼻腔及鼻咽部:a.鼻前庭及鼻域b.下鼻甲及下鼻道c.鼻中隔及鼻顶d.中鼻甲、钩突、中鼻道e.嗅裂、蝶筛隐窝f.后鼻孔、鼻咽部(包括鼻咽顶后壁、侧壁、咽隐窝、圆枕、咽鼓管咽口)。

一侧检查完毕,同样顺序再检查对侧。

二.检查内容:注意观察各鼻甲形态、黏膜色泽,各鼻道及鼻咽部有否分泌物或新生物,以及具有病因学意义的解剖变异等。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2)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2)

内镜中心消毒隔离制度1、内镜中心应设检查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区,清洗消毒区应设置专用的洗涤水槽清洗内窥镜及其附件;严格划分清洗消毒室和诊疗室,内镜的清洗消毒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2、保持室内清洁,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后须用75%酒精擦拭消毒,有体液、血液、分泌物污染时立即用0.05%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未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周一次;操作结束后治疗车、检查床、工作台表面用0.05%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镜清洗、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

4、工作人员在诊疗时应按规定着装:戴帽、戴口罩、戴手套及穿隔离衣,操作前后洗手,每检查一人换一副手套;清洗人员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帽、戴口罩、戴护目镜及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换。

5、病人进行内窥镜检查前,患者必须做乙肝表面抗原检查,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使用专门内镜或安排在当天最后做,对可疑者需做丙肝标记物检查;以上患者用过的内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

6、凡在检查中发现癌瘤取活检后,镜子必须严格洗刷处理后方可进行下一例检查,以免存在残留癌细胞影响他人。

癌瘤患者可安排在当天最后做。

7、弯盘、牙垫、垫巾、止血带等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弯盘、罐注瓶采用2%戊二醛高水平消毒30分钟;氧气湿化瓶、吸引瓶及管道、止血带采用0.05% 含氯消毒液消毒30分钟,取出清洗凉干后备用。

8、消化内镜、呼吸内镜、鼻咽喉镜等使用前必须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清洗和消毒;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镜附件必须灭菌。

9、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清内镜表面及管道水份后再进行浸泡消毒。

10、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用75%酒精干燥处理镜身及管道,高压气枪吹干后方可悬挂保存于储镜柜内储存;储镜柜内侧须采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周至少一次。

耳鼻喉科手术器械的消与灭菌操作规程

耳鼻喉科手术器械的消与灭菌操作规程

耳鼻喉科手术器械的消与灭菌操作规程耳鼻喉科手术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操作规程一、引言耳鼻喉科手术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操作是手术室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消毒与灭菌操作能够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状态,防止手术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耳鼻喉科手术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操作规程。

二、消毒操作规程1.消毒前的准备a.工作人员应全程佩戴无菌手套并保持洁净状态;b.确认所选用的消毒剂适用于手术器械,避免产生损害;c.将需要消毒的器械进行清洗并彻底清除其中的血迹、脓液等污物;d.准备好消毒用具和器械盒。

2.消毒操作步骤a.将清洗后的器械放入盛装有消毒液的容器内,确保器械完全浸没;b.按照消毒液的使用说明,掌握正确的时间和浓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c.根据消毒液的不同,分为冷消毒和热消毒两种方式:i.冷消毒:将器械浸泡在消毒液中,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ii.热消毒:将器械放入预热好的消毒器内,按照消毒器的设定程序进行操作;d.消毒结束后,取出器械并用无菌纱布或纸巾进行晾干,放置在无菌工作台上备用。

三、灭菌操作规程1.灭菌前的准备a.工作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工作帽等防护用品;b.确认选择的灭菌方式和设备符合要求;c.检查灭菌器械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避免污染;d.准备好灭菌包、指示剂等必要的物品。

2.灭菌操作步骤a.将已晾干的器械放入无菌灭菌袋或包中,结实封口;b.根据灭菌设备的类型和使用说明,选择适当的灭菌方式:i.高温高压灭菌:将包装好的器械放入预热好的灭菌器中,按照设备的设定程序操作,常见的包括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ii.化学灭菌:将包装好的器械放入含有氧化剂的灭菌袋中,根据指示剂的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灭菌要求;c.等待灭菌周期结束后,关闭灭菌设备,取出灭菌好的器械;d.确认指示剂(如化学指示剂或生物指示剂)的颜色显示正确,无异常情况;e.将灭菌好的器械存放在清洁无菌的器械柜中,标明名称和灭菌日期,记录在器械管理表格上。

耳鼻喉内镜室消毒隔离

耳鼻喉内镜室消毒隔离

耳、鼻、喉科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内镜室内设空气消毒机,室内每日消毒二次,每次一小时,确保室内空气清洁。

二、保持各区的清洁。

诊疗室、清洗消毒室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三、从事内镜诊疗时,医护人员应戴好口罩和帽子,防止呼吸道疾病的感染。

在内镜清洗消毒时,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四、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五、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六、使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

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使用后的活检钳清洗消毒后,再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七、使用后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不少于20分钟;HBsAg阳性病人和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

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30分钟。

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的内镜及附件,灭菌需浸泡10小时以上,并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

八、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

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九、一次性接口、弯盘做到一人一用,用后送医疗废弃物暂存处;抽吸管一次性使用;吸引器每次用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清洗备用。

十、无菌镊、棉球罐、纱布罐、治疗碗、弯盘及器械每周高压蒸气灭菌二次。

十一、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规定的使用期限。

十二、治疗床上的床单、枕套,随脏随换。

治疗床单位被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及结核杆菌、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的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必须及时更换。

鼻窦镜清洗、消毒、保养

鼻窦镜清洗、消毒、保养

鼻窦镜、咽喉镜清洗消毒6.2 清洗、消毒、灭菌6.2.1 清洗●清洗:所有表面都应用温水和柔和的肥皂液进行清洗。

可能残留的污渍可以用1:1混合的甲醇和丙酮清洗。

随后用一块柔软的纱布擦干表面。

通过光反射可以看清那些影响光学质量的污垢和刮痕。

注意:如果清洗后导光束两头端面表面仍有残留物,会严重影响导光性,必须将残留物清除干净。

警告:高能光会从内窥镜远中末端的导光束中溢出。

在距内窥镜远中末端8mm的范围内温度可达到41℃。

因此请您避免身体组织或者可燃物质与内窥镜末端的直接接触。

如果您在近处工作,请调小光的强度。

注意:为防止手术期间内窥镜起雾,必须保证在内窥镜眼罩处及光学成像系统接口等部件完全干燥无潮湿。

为保证各零部件(手柄及内窥镜)牢固安全的连接在一起,内窥镜和手柄连接的密封处不可弄脏或受损。

6.2.2 内窥镜消毒、灭菌●重要提示:警告:在消毒、灭菌前请您确保对内窥镜消毒要进行彻底清洗。

尤其针对可高温高压消毒灭菌的内窥镜,若没有彻底清洗,将会严重影响光学镜片系统的质量,从而明显降低内窥镜的使用寿命。

注意:内窥镜应在一适合相应消毒过程且能安全接纳光学镜片的容器里进行消毒。

警告:不能对内窥镜施加任何机械负重,否则会损坏质地敏感的光学系统及零件。

注意:内窥镜镜管头部不能与金属容器直接接触,否则容器的热量将直接传导给内窥镜,从而导致内窥镜光学系统受损。

●环氧乙烷灭菌这是不能耐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窥镜的首选方式。

小型环氧乙烷灭菌器的相关条件:环氧乙烷气体浓度600mg/L~800mg/L,温度37℃~63℃相对湿度40%-80%,灭菌时间1h-6h●戊二醛灭菌将清洗、晾干待灭菌的内窥镜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注意:戊二醛必须保证有效浓度和在有效期内,低于有效浓度和超过有效期应及时更换。

●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必须在甲醛灭菌箱中进行,灭菌箱应有良好的甲醛定量加入和汽化装置;温度54℃±2℃;相对湿度70%~90%;甲醛浓度500mg/L;加热使其产生气体,密闭灭菌箱作用3h以上,灭菌完毕,可蒸发25%氨水去除甲醛气味;灭菌箱必须有可靠的密封性能,灭菌过程,不得有甲醛气体漏出。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第一篇: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一、清洗消毒内镜时工作人员防护要求1、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

2、穿戴防水服或防渗透围裙、袖套、手套、戴防护面罩。

二、消毒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1、送洗①内镜使用后立即用清洁湿纱布擦拭内镜插入部,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钟。

②关闭内镜图像处理机器电源。

③盖上防水帽,置于内镜存放盒或运送车送至清洗消毒室。

2、测漏①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帽是否盖紧。

②进行内镜测漏试验,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3、初洗①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及操作部至干净;纱布一用一换。

②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进行清洗,高压水枪冲洗内镜各孔道;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吸引器管道分别从45°、90°刷洗),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④正确安装内镜清洗专用按钮,将全自动灌流器中的注液口与内镜口连接,轻触全自动灌流器的“启动”键,对内镜进行充分的清洗。

⑤清洗纱布一次性使用,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4、酶洗①根据多酶液的比例正确的配置。

②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多酶洗液,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

③内镜折卸后部件用超声清洗机清洗 5~10分钟。

④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5、次洗①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次清洗槽内,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5分钟。

②彻底冲洗内镜各部件,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③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内腔,去除残留的多酶。

6、消毒①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

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 75%乙醇擦拭消毒。

②胃、肠镜、喉镜用2%戊二醛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消毒时间不少于45 分钟;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鼻内镜的不断发展、推广,鼻内窥镜手术越来越多,手术器械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关于鼻内窥镜手术器械的清洁、保养、消毒也是不容忽视的。

现将我院对鼻内窥镜器械的清洁、保养及消毒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清洁
1.1一般手术器械清洁手术完毕,用流动水冲洗器械表面血渍,钳夹部位张开用小牙刷轻轻刷洗,将藏在关节部位的血渍冲洗干净。

经上述清洁后的器械泡入内酶剂浸泡2min,内酶剂能快速溶解蛋白质、脂肪、血液、有机物等,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擦干,最后高压灭菌备用。

1.2乙型肝炎手术患者器械的清洁、消毒处理此类手术患者最好安排在当日的最后一台手术,以便手术室及器械消毒而不影响连台手术。

手术完毕,先将器械泡入1∶20的84稀释液中浸泡90min,然后按上述步骤清洁器械。

2 保养
2.1除锈及上油每周对所有器械进行一次除锈、上油保养。

将器械泡入除锈剂稀释液内浸泡15min,注意打开关节、活塞、弹簧部位,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擦干后用注射器将润滑剂直接喷至器械表面轴节上,同时检查器械轴节的灵活度、有无松动的螺丝及损坏缺失,及时维修、补充,保证手术所需,最后擦干器械表面的润滑剂,高压消毒备用。

2.2保管手术室设置独立鼻内窥镜器械储备间,内设器械柜、空调。

由专人负责保管。

冷光源导体严禁成角折叠,应圆形盘旋放入器械柜,鼻内镜需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3 消毒
3.1摄像头冷光源导线各种角度的内镜摄像头内镜防水性能欠佳,采用甲醛气体熏蒸消毒12h方能达到灭菌目的,但配置的设备不可能有数根摄像头冷光源导线,可采用一次性无菌塑料套套好连接手术台上接鼻内镜端,再用无菌手术薄膜封闭固定,使之达到无菌的目的。

同时可防止手术台上的血迹污染,使多例连台手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因经常浸泡、熏蒸、消毒带来的损失,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2鼻内窥镜器械的消毒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甲醛气体熏蒸:采用不锈钢玻璃熏箱,底层方盒内置10%甲醛溶液,每周更换溶液,于手术前一晚将器械置入熏箱熏蒸12 h,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冲洗。

(2)浸泡: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 h,浸泡时将有关节的器械打开,使器械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使用前将器械表面的戊二醛溶液冲洗干净,以免刺激组织。

(3)高压消毒是对鼻内镜器械最理想的消毒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