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指示词语及其功能

合集下载

指示词语的名词解释

指示词语的名词解释

指示词语的名词解释近代语言学研究中,指示词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来指代特定的人、物、地点或概念。

指示词语可以帮助人们在沟通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语义模糊和歧义。

在本文中,将对指示词语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

一、指示代词指示代词是一种用来指示特定人或物的词语。

它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形式和用法被分为多个类别。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this”和“that”,它们用于指代离讲话者较近和较远的人或物。

例如,当某人指着某样东西并说“这个”时,他们使用的就是指示代词“this”。

指示代词还可以根据它们的数量来分类。

例如,“these”和“those”用于指代复数形式的人或物,表示离讲话者较近或较远的多个对象。

此外,“here”和“there”也被视为指示代词,在句子中用于指代特定的位置。

二、指示副词指示副词是一种用于指示地点、距离、时间等的词语。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描述某事发生的地点或时间。

例如,“here”用于指代讲话者所在的地方,“there”用于指代离讲话者较远的地方。

指示副词还可以根据它们的程度或方向来分类。

例如,“near”和“far”用于指示接近或远离的地点,“now”和“then”用于指示当前或之后的时间。

三、指示形容词指示形容词是一种用于形容名词的词语,用来指示特定的人或物。

它们通常在名词前被使用,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识别某个对象。

例如,“this”和“that”用于指代较近和较远的人或物,与指示代词的使用方式相似。

指示形容词还可以根据它们与名词的关系来分类。

例如,“these”和“those”用于指代复数形式的名词,表示离讲话者较近或较远的多个对象。

此外,“same”和“different”也被视为指示形容词,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或不同之处。

总结起来,指示词语在语言交流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它们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指代特定的人、物、地点或概念,避免了语义模糊和歧义。

通过了解和正确使用指示词语,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准确性,促进有效的沟通。

(完整版)语用学指示

(完整版)语用学指示

语用学是现代语言学发展最快和受到语言学界普遍重视的分支学科。

它以言语交际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特定语境中话语的动态意义,强调交际双方在意义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本课程将聚焦于语用学的传统研究课题,从指示语、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等视角剖析言语交际,为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系统的交际理论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语用学的发展历史、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了解传统语用学的研究体系及分析单元;了解各种交际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对言语交际的解释力及其局限性;培养学生运用语用学理论进行话语分析的能力。

了解语用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了解传统语用学研究体系的主要课题;熟谙各交际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对言语交际的解释力;掌握运用语用学理论进行言语交际研究的基本方法。

以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为主,辅以课外语用小论文的写作。

教学手段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三讲:指示语一、指示语的含义:是其所指或意义需要特定的交际语境来确定的词语和语法范畴。

如:时、空、人称等。

如:我半小时后到那里。

二、指示语的特点:1、说话人参照:以自我为中心,主观性词语。

比勒(Buhlerk)指示场理论——“我”-“这里”-“现在”主体定位系统。

中枢人物:说话人;中枢时间:说话时间;中枢地点:说话人说话时所处位置;话语中枢: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分。

社交中枢:说话人相对听话人的社会地位和等级。

有些指示语以说话人以外的参加者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如:家宅、活动组织等。

“Party”2、指示语的先用作用及指示的不可替代性(以非指示代指示)三、指示词语的用法:1、手势型用法即与身体语言一起使用,要理解指示的意义必须要知道说话人在说话的同时使用了什么样的身体语言。

如:“把钢琴放在这里”。

“不,不是这里,而是这里”。

理解完全依靠原来的真实交际情景2、象征型用法理解无需重现交际的真实情景,而往往只是包括交际发生人时间、地点在内的更大范围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者。

第三章指示词语及其功能 (1)

第三章指示词语及其功能 (1)

第三章指示词语及其功能•什么叫指示词语•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指示词语的类别•指示词语的功能•思考与分析一、什么叫指示词语1、英语“deixis”的汉译英语“deixis”一词来自希腊语,原意为“指点(pointing)”或“标示(indicating)”。

作为语用学术语,其汉译,语用学者有人译作“指示词语”,有人译作“指别”。

我们认为应译为“指示词语及其功能”才比较确切。

2、指示词语的定义指示词语,也称指示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即巴尔-希勒尔所谓的“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或指示句。

”(见教材第39页)指示信息,就是指示词语所表达的指称意义或者隐含意义。

包括人称、时间、空间、移动等概念;也指话语进程、会话双方、相互识别及相互关系等。

指示词语包括: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时态助词、某些情态助动词和表示移动的动词、时间和地点副词、某些称谓,以及在特定语境中表示事物关系和人的社交关系的词语。

指示词语包括: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时态助词、某些情态助动词和表示移动的动词、时间和地点副词、某些称谓,以及在特定语境中表示事物关系和人的社交关系的词语。

3、指示系统的组织方式在面对面的言语交际中,指示系统一般是以自我(说话人)为中心组织起来的。

指示语的指示中心:①中心人物一般是说话人;②中心时间是说话人说话的时间;③中心地点是说话人说话时所处的地点;④语篇中心是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分;⑤社交中心是说话人相对于说话对象的社会地位。

指示词语用例(1)我一个小时后回来。

假设你在某教室看到这样一张没有落款和时间的纸条,你会选择等待还是离开?我们不能确定那个“我”究竟是谁,不知道“一个小时后”是什么时候,因为“我”和“一个小时后”都是指示语,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必须参照具体的语境——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留下了这张纸条。

当这些基本的语境信息缺失时,我们无法断定这句话中指示语的意义。

指示语的分类及语用功能-文档资料

指示语的分类及语用功能-文档资料

指示语的分类及语用功能?依据列文森(Levinson)《语用学》(Pragmatics)1的归纳,可以将指示语分为五类,即: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下面一一予以说明。

?1.人称指示语?人称指示语指交谈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

可以分为三个小类:(一)第一人称指示语,如“我是军人”中的“我”,表达说话人的自指;(二)第二人称指示语,如“你真好”中的“你”,表达说话人的对指;(三)第三人称指示语,如“他是好人”中的“他”,表达的是说话人的旁指。

上述三小类都强调了“说话人”这一角色,所以人称指示语是以说话人为参照点的,而且其参照点存在于语言之外的语境中:正在说话的人是“我”,对面听话的人就是“你”,在言语交际中,“我”、“你”的交际角色是可以互换的。

?当然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特殊人称指示,下面试举几例:(1)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在指示时有两种用法:包括式和排除式。

包括式即包括第一人称在内,如“咱们去上课吧。

”中的“咱们”就包括说话人“我”;排除式即指示对象不包括听话人在内,如“我们去逛街,你接着睡吧。

”中的“我们”就不包括听话人“你”。

(2)“我们”未必总是被两个或更多的人在说话时用以指自己,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被一个说话人用来指他自己以及他认为他所能代表的其他人。

例如“我们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的“我们”可以指接待的校长和其随行人员,也同样能指示该学校的全体教职工。

(3)用复数第一人称代替单数第一人称来指说话人自己。

如“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介绍一种新的主持方式,这一方式是我们多年来从事节目主持的经验总结。

”这句话中的“我们”其实指示的就是说话人自己“我”。

(4)说话人不用第二人称“你”,而用一个指称第三人称的名词短语来指听话人。

例如“宝宝乖,宝宝不哭哦。

”中的“宝宝”其实就是指“你”,但用“宝宝”会显得更加亲切,是想如果换成“你乖,你不哭了。

”那么整句话关怀的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第三章 指示语

第三章 指示语


指示语就是指需借助以讲话人为中心的语境因 素及话语上下文为参照而确定所指的词语。
——郭靖楷

二、指示词语的不同用法




1.指示词语的两种指示用法 菲尔默(Fillmore,1971):身势用法(gestural usage) 和象征用法(symbolic usage)。 身势用法的指示词语只有借助对言语事件的实在的听觉、 视觉、触觉才能理解。 This one is genuine,but this one is fake. (这是真货,这是假货) 象征用法的指示词语只需要知道言语事件的基本时间空间 参数就可以理解。例如: This city is really beautiful.(这座城市真美呀!) You can all come with me if you like. (如果愿意,你们都可以跟我来)
(我出生在伦敦,自出生后一直住在那儿) 非照应用法,例如: I met this weird guy the other day. (我那天遇到这么个古怪的家伙)

当指示语的所指实体及其意义通过语境确定时, 指 示语及其所指构成文外照应关系, 属指示用法; 当所指存 在于语篇中时, 构成文内照应, 即指示语把篇章的各个部 分连接起来, 属非指示用法。语用学关注语言和语境的关 系, 因此, 主要研究指示语的指示用法。


根据菲尔莫尔(Fillmore,1971)的《指示语 讲座》和列文森(1983)的归纳,指示语分为以 下五类: 人称指示(person deixis) 地点指示(place deixis) 时间指示(time deixis) 话语指示(discourse deixis) 社交指示(social deixis)

指示语deixis

指示语deixis

指示语deixis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就叫做指示语。

指示是语用研究中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一些词语,如代词、称谓、时间处所词语等。

这些词语的具体或确切的指称意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

指示语主要有:1、人称指示。

称指示是话语中关于人物人称的指示。

最典型的是人称代词,又分第一人称指示、第二人称指示、第三人称指示。

2、时间指示。

时间指示是话语中关于时间的指示。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只能人为地选定一些参照点。

在言语交际中,时间指示是以说话时刻作为参照点来计算和理解的。

3、空间指示。

空间指示是话语中关于处所、方位的指示。

空间指示主要有:表示方位和处所的名词、副词、指示代词,具有位移意义的动词如“来”“去”“走”“离开”“到达”等。

4、话语指示。

话语指示又称语段指示、上下文指示,是用来指明话语中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的。

由于言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展开的,所以话语指示与时间指示、空间指示有密切关系,有些时间指示、空间指示同时也是话语指示。

5、社交指示。

社交指示是用来指明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或发话人跟所谈及的人(第三方、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词语。

Deixis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In linguistics, deixis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wherein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certain words and phrases in an utterance requires contextual information. Words are deictic if their semantic meaning is fixed but their denotational meaning varies depending on time and/or place. Words or phrases that require contextual information to convey any meaning - for example, English pronouns - are deictic. Deix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both indexicality and anaphora, as will be further explained below. Although this article deals primarily with deixis in spoken language, the concepts can apply to written language, gestures, and communication media as well. And even though this article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English, deixis is believed to be a feature (to some degree) of all natural languages.[1]The term’s origin is Ancient Greek: δεῖξις ""display, demonstration, or reference"", the meaning "point of reference" in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having been taken over from Chrysippus.[2Types of deixis[edit]Traditional categoriesPossibly the most common categories of contextual information referred to by deixis are those of person, place, and time - what Fillmore calls the “major grammaticalized types” of deixis.[3] [edit]PersonPerson deixis concerns itself with the grammatical persons involved in an utterance, (1) those directly involved (e.g. the speaker, the addressee), (2) those not directly involved (e.g. overhearers—those who hear the utterance but who are not being directly addressed), and (3) those mentioned in the utterance.[4] In English, the distinctions are generally indicated by pronouns. The following examples show how. (The person deictic terms are in italics [a signaling notation that will continue through this article].)I am going to the movies.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They tried to hurt me, but he came to the rescue.GenderIn many languages, that only have male and female, referring to gender neutral subjects has different aspects. Objects , or things have their own gender too between male or female. When referring to a genderless object, it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a male, though the object is genderles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when referring to any character that has no gender, a self-aware entity, it is referred to a male, or as a "He", such as an "it" is inappropriate when calling the sentient object a thing. In many languages, they would address to people as in male, such as a group mixed with men and women is referred to as a male, such as Ils in French. An example would be :A man is responsible for his own soulas opposed toEach person is responsible for his or her own soulcommon in many religious text referring to people of all genders using only the male gender. This can be understood in context, the male gender being used to signify male or female persons.PlacePlace deixis, also known as space deixis, concerns itself with the spatial locations relevant to an utterance. Similarly to person deixis, the locations may be either those of the speaker and addressee or those of persons or objects being referred to. The most salient English examples are the adverbs“here” and “there”and the demonstratives“this” and “that” - although those are far from being the only deictic words.[3]Some examples:I enjoy living in this city.Here is where we will place the statue.She was sitting over there.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place deictic terms are generally understood to be relative to the location of the speaker, as inThe shop is across the street.where “across the street” is understood to mean “across the street from where I am right now.”[3]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while “here” and “there” are often used to refer to locations near to and far from the speaker, respectively, “there” can also refer to the location of the addressee, if they are not in the same location as the speaker. So, whileHere is a good spot; it is too sunny over there.exemplifies the former usage,How is the weather there?is an example of the latter.[4]Languages usually show at least a two-way referential distinction in their deictic system: proximal, i.e. near or closer to the speaker, and distal, i.e. far from the speaker and/or closerto the addressee. English exemplifies this with such pairs as this and that, here and there, etc. In other languages, the distinction is three-way: proximal, i.e. near the speaker, medial, i.e. near the addressee, and distal, i.e. far from both. This is the case in a few Romance languages and in Korean, Japanese, Thai, Filipino and Turkish The archaic Englishforms yon and yonder (still preserved in some regional dialects) once represented a distal category which has now been subsumed by the formerly medial "there".[5]TimeTime, or temporal, deixis concerns itself with the various times involved in and referred to inan utterance. This includes time adverbs like "now", "then", "soon", and so forth, and also different tenses. A good example is the word tomorrow, which denotes the consecutive next day after every day. The "tomorrow" of a day last year was a different day than the "tomorrow" of a day next week. Time adverbs can be relative to the time when an utterance is made (what Fillmore calls the "encoding time", or ET) or when the utterance is heard (Fillmore’s "decoding time", or DT).[3] While these are frequently the same time, they can differ, as in the case of prerecorded broadcasts or correspondence. For example, if one were to writeIt is raining out now, but I hope when you read this it will be sunny.the ET and DT would be different, with the former deictic term concerning ET and the latterthe DT.Tenses are generally separated into absolute (deictic) and relative tenses. So, forexample, simple English past tense is absolute, such as inHe went.while the pluperfect is relative to some other deictically specified time, as inHe had gone.Other categoriesThough the traditional categories of deixis are perhaps the most obvious, there are other types of deixis that are similarly pervasive in language use. These categories of deixis were first discussed by Fillmore and Lyons.[4][edit]DiscourseDiscourse deixis, also referred to as text deixis, refers to the use of expressions within an utterance to refer to parts of the discourse that contains the utterance — including the utterance itself. For example, inThis is a great story.“this” refers to an upcoming portion of the discourse, and inThat was an amazing day.that” refers to a prior portion of the discourse.Distinction must be made between discourse deixis and anaphora, which is when an expression makes reference to the same referent as a prior term, as inMatthew is an incredible athlete; he came in first in the race.Lyons points out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an expression to be both deictic and anaphoric at the same time. In his exampleI was born in London and I have lived here/there all my life.“here” or “there” function anaphorically in their refe rence to London, and deictically in that the choice between “here” or “there” indicates whether the speaker is or is not currently in London.[1]The rule of thumb to distinguish the two phenomenon is as follows: when an expression refers to another linguistic expression or a piece of discourse, it is discourse deictic. When that expression refers to the same item as a prior linguistic expression, it is anaphoric.[4]Switch reference is a type of discourse deixis, and a grammatical feature found in some languages, which indicates whether the argument of one clause is the same as the argument of the previous clause. In some languages, this is done through same subject markers and different subject markers. In the translated example "John punched Tom, and left-[samesubject marker]," it is John who left, and in "John punched Tom, and left-[different subject marker]," it is Tom who left.[citation needed][edit]SocialSocial deixis concerns the social information that is encoded within various expressions, such as relative social status and familiarity. Two major forms of it are the so-called T-V distinctions and honorifics.Usages of deixisIt is helpful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wo usages of deixis, gestural and symbolic, as well asnon-deictic usages of frequently deictic words. Gestural deixis refers, broadly, to deictic expressions whose understanding requires some sort of audio-visual information. A simple example is when an object is pointed at and referred to as “this” or “that”. However, the category can include other types of information than pointing, such as direction of gaze, tone of voice, and so on. Symbolic usage, by contrast, requires generally only basic spatio-temporal knowledge of the utterance.[4] So, for exampleI broke this finger.requires being able to see which finger is being held up, whereasI love this city.requires only knowledge of the current location. In a similar vein,I went to this city one time . . .is a non-deictic usage of "this", which does not reference anything specific.Rather, it is used as an indefinite article, much the way "a" could be used inits place.。

第三章 指示语

第三章 指示语


2.指示词语的非指示用法 分为照应用法(anaphoric)和非照应用法(non-anaphoric) 照应用法是一个词语的所指跟前面出现的别的词语的所 指是同一对象。 如:John came in and he lit a fire. (约翰走进来他点上个火儿)



I was born in London and have lived there ever since.


(1)用于包括谈话对方,对方可以是在场的、不在场的 或根本不存在的。(包括式)
(2)用于不包括谈话对方。(排除式)

我们、咱们

“我们”多是排除式,如:我们明天上山,你去不去? 也可用于包括式,如:我们进去看看。 “咱们”是包括式,如:咱们去春游吧! 在普通话中,“我们”、“咱们”都可用于包括谈话对 方,但在正式场合常用“我们”,在口语中可用“咱们”。 如:我们明天上山,你要有空,咱们一块儿去好吗? “我们”、“咱们”可以作为单数代词,借指“我”。 例:学点语言学——这就是我们对语言教师,特别是外语教 师提出的要求。 咱们是个电脑盲,不会拨弄那玩意儿。


第一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

1.第一人称指示语的排除式


2.第一人称复数指代第一人称单数
3.第一人称单数指代第一人称复数


还我青岛 还我河山
我校今年计划招生两万人。

4.第一人称指代第二人称
we

只有一种形式,不能将“我们”、“咱们”的语用意义 直接表现出来,但可以有某些间接的表现。如Let us缩写成 let’s时,用于包括谈话对方的场合,相当于“让咱们”。 如:Let’s go to the cinema. 在通俗口语中,有时候可用作单数,可以不包括谈话对 方,而只借指单数的“让我”,相当于let me。 如:Let’s give you a hand.(=Let me give you a hand.) 英语we可以包括谈话对方,也可不包括谈话对方,根据 语境确定。 例:May we come in? May we go in? (不包括) (可包括可不包括,根据语境)

理论语言学第三章3

理论语言学第三章3




第三章 第二节语用学

三、指示和指示语
(一)指示
1、什么是“指示”? 2、“指示”的功能 3、指示的手段



(二)指示语
1、什么是“指示语”? 2、指示语的分类

(三)分析指示和指示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指示
1 . 什么是“指示”? “指示”(deixis)是运用某种非语言的 手段或语言的手段把当前话语与当下情境 (immediate situational context)联系起来的 语言运用机制。 指示的具体表现就是运用各种体态姿势指 明当前话语中具有变量性质的词语在当下情景 中的所指物,以便听话人或话语解码者能够迅 速识别词语与所指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指示语
1. 什么是“指示语”?
所谓“指示语”(deictic expressions,indexical expressions),是指依赖于语境才能确定其含义的词语。 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本身不含有确定语义的 词语,其中有些词语如“我/你”、“现在/一会儿”、 “这里/那里”等,在被用到实际话语之中后,其具体 的所指对象必须结合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处的具体的情景 语境才能加以确定。这样的一些词语我们称之为指示语。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 谁管着吗? 松二爷(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 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 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远和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指示词语及其功能•什么叫指示词语•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指示词语的类别•指示词语的功能•思考与分析一、什么叫指示词语1、英语“deixis”的汉译英语“deixis”一词来自希腊语,原意为“指点(pointing)”或“标示(indicating)”。

作为语用学术语,其汉译,语用学者有人译作“指示词语”,有人译作“指别”。

我们认为应译为“指示词语及其功能”才比较确切。

2、指示词语的定义指示词语,也称指示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即巴尔-希勒尔所谓的“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或指示句。

”(见教材第39页)指示信息,就是指示词语所表达的指称意义或者隐含意义。

包括人称、时间、空间、移动等概念;也指话语进程、会话双方、相互识别及相互关系等。

指示词语包括: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时态助词、某些情态助动词和表示移动的动词、时间和地点副词、某些称谓,以及在特定语境中表示事物关系和人的社交关系的词语。

指示词语包括: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时态助词、某些情态助动词和表示移动的动词、时间和地点副词、某些称谓,以及在特定语境中表示事物关系和人的社交关系的词语。

3、指示系统的组织方式在面对面的言语交际中,指示系统一般是以自我(说话人)为中心组织起来的。

指示语的指示中心:①中心人物一般是说话人;②中心时间是说话人说话的时间;③中心地点是说话人说话时所处的地点;④语篇中心是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分;⑤社交中心是说话人相对于说话对象的社会地位。

指示词语用例(1)我一个小时后回来。

假设你在某教室看到这样一张没有落款和时间的纸条,你会选择等待还是离开?我们不能确定那个“我”究竟是谁,不知道“一个小时后”是什么时候,因为“我”和“一个小时后”都是指示语,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必须参照具体的语境——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留下了这张纸条。

当这些基本的语境信息缺失时,我们无法断定这句话中指示语的意义。

2)下周同一时间在老地方跟我碰头,把我要的东西带来。

假设你在校园某个僻静的角落拣到这样一张没有落款和时间但已经发黄的纸条,上面的留言中“下周同一时间”、“老地方”、“我”和“我要的东西”都是指示语。

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必须参照具体的语境——谁在什么情况下约谁在什么地方见面、要什么东西。

由于留言人和拾者之间也许隔了几个月,也许隔了好几年,基本的语境信息缺失,故我们无从破译这张纸条中指示语的意义。

可见当指示信息不明或者完全缺失时,我们对话语的理解会遇到困难,甚至完全无法进行,所以指示词语对于语言交流至关重要,指示词语的研究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

二、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菲尔默(Fillmore,1971)将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分为体势用法和象征用法两类。

(参看教材第41页)1、体势用法:指在使用指示词语时必须配合一定的手势、眼神或者点头等副语言特征才能够理解的一类用法。

例如:(1)This Qne , please.(2)这好吃,这不好,这也不好吃。

(3)这是安娜,这是阮和平,这是皮亚明。

(4)这是我大哥,这是我二哥,那是我姐姐。

(5)那是你们班的教室,那是我们班的教室。

(6)He is my brotner and he is my father.(7)他不是中国人,他是。

她是韩国人。

2、象征用法:指在使用指示词语时仅需要知道言语事件的语境就可以理解的用法。

例如:(1)这所学校的环境真美。

只要知道这句话是在育才学院说的,不论说话的具体地点在何处,“这所学校”指的都是育才学院。

(2)如果有兴趣,你们都可以和我一起来玩儿。

(3)There you are.(你在这里。

)只要知道说这两句话的具体地点和当时环境下说话的对象可能有哪些人,这两句话就可以理解了。

(4)这是我在街上买的。

只要知道说这句话的当时靠近说话人或在说话人手中的的东西,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了。

三、指示语的分类根据菲尔默(C.J.Fillmore)的《指示语讲座》(1971)和列文森(Levison)《语用学》(2001)中的归纳,指示语可以分为人称指示语、地点指示语、时间指示语、话语指示语(或译“语篇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五类。

(见教材第42页)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递信息时的相互称呼或对间接参与者的称呼。

传统语法所指的人称代词系统是语用学上典型的人称指示语。

可分为三类:a、第一人称指示语,主要指说话人,可以单指,也可以复指。

比如:英语的l,me,mine,my,we,us,our,ours;汉语的我,我的,咱,人家,相,见,我们,咱们。

b、第二人称指示语,主要指听话人,可以单指,也可以复指。

比如:英语的you,your,yours;汉语中的你,您,你们,您们。

c、第三人称指示语,主要指说话人和对话人以外的第三者或其他人,可以单指,也可以复指。

比如:英语的he,him,she,her,it,his,they,them,their;汉语中的他,她,它,某件事情,那个人,有人,人家,他们,她们,它们,其他人,那些人,有些人,有些东西。

在言语活动中第三人称指示语所指一般不是谈话的直接参与者,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也可以用来借指说话人或听话人。

例如:1心中无冷病的人他不怕你。

2作了亏心事的人他别得意,我不会饶恕他的!2、地点指示语(place deixis)也称空间指示语(space deixis)。

指人们通过话语传递信息或实施言语行为的地点或空间位置。

包括表示近指和远指的指示代词、地点指示结构(介宾短语、定中短语等),以及地点副词。

比如,英语中的here,there,nearby,in this Place ,in that Place ,in those situations 等”以及汉语中的“这里/这儿,那里/那儿,这个地方/那个地方,附近、周围,远处,在那遥远的地方,老地方等。

3、时间指示语(time deixis)指与言语交际或言语事件有关的时间信息,即谈话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提到的时间,时间指示常以说话人的说话时刻为依据。

比如英语中的now,tomorrow,next year,in the evening that time,those days等;以及汉语中的此时,明天,未来,将来,从前,在那时,下周星期天,明年这个时候,有时等。

4、话语指示语(discourse deixis)或译“语篇指示语”,指话语中或行文过程中的某一指示信息,或表示前述话语中的某一指示信息。

比如“I am hungry—that is what said.”“伊拉克和伊朗之间曾经爆发过两伊战争,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其中“that”指示“1 am hungry”的信息,“这”指示.”“伊拉克和伊朗之间曾经爆发过两伊战争“因此“ that ”和”这“就是两个话语指示语。

汉语中的“如上所述’,“诸如此类”,“上文”、“我要讲的内容如下”、“这”、“那”等都是话语指示语。

5、社交指示语(social deixls)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等交际者之间的社交关系或社交特征的词语或结构。

比如英语中,在姓氏前加上Mr,Mrs或Miss以表示对听话人的尊敬或礼貌;汉语中表示尊称的“您”、“您们”、“令”、“贵”等指示语,以及“小张”、“老王”、“李小姐”、“刘师傅”、“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等称呼语,都具有表现或调节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社交关系的功能,因而属于社交指示语。

四、指示语的功能(一)指别1、什么叫指别指别,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副词等指示语的一种特殊的指称功能——依赖语境的指称,或称“相对指称”。

指示词语提供的信息来自语境,具有灵活性、动态性,没有特定的语境,没有语境信息,话语的指示信息(某些词语的指称和含义)就无法明确,句子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这些词语的指称对象要随说话人、说话时间、说话地点而变。

2、各类指示词语的指别功能例说A、人称指示语例如:①Ladies and gentlemen, we got him.(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抓住他了。

)我们无法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理解其中的“we”和“him”的所指或者隐含的指示信息。

该话语是北京时间2003年12月14日英美联军总司令Paul Bremer在巴格达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抓消息时所讲的话,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we显然指代英美联军,him指代萨达姆。

Paul Bremer开门见山就使用带有人称指示语的话语,依赖的就是人们所具有的有关伊拉克战争的背景信息,即非语言情境知识。

如果听话人身在伊拉克或者关心伊拉克战事,那么,“we”和“him”的所指信息可能会变得清晰起来。

②我们进去瞧一瞧。

我们明天去九寨沟。

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无法理解其中的第一人称“我们”属于“包括听话人在内”还是属于“不包括听话人在内”的用法。

加上上下文语境:走,我们进去瞧一瞧。

我们明天去九寨沟,你去不去?可知前者属于“包括听话人在内”的用法,可以用“咱们”替换;后者属于“不包括听话人在内”的用法,不能用“咱们”替换。

③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其中的第一人称“我们”会被理解为“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内”的用法。

如果是是一位教师在批评或劝诫学生时使用此话语,则此时老师是采用了移情的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你(们)”说成“我们”,从而提高了该话语的可接受性与劝说力,它所取得的语用效果肯定会好于“你(你们)是学生,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④我们认为,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之间存在很多交叉现象。

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其中的第一人称“我们”会被理解为复指。

出现在学术论文或著作中,“我们”其实仅指作者本人,并不包括读者在内的其他人,但“我们”的出现可使其内容或观点带有与读者商榷的语气,表明作者的谦虚,从而有助于提高其所指内容的可接受性、认同性。

B、时间指示语例如:①今天一过,月饼就卖不出去了。

离开语境,“今天”的所指就不明确,编码时间(说话时间)、受话时间(听话人接受到信息的时间)、所指时间(说话人要指示的时间)可以不一致,“月饼就卖不出去了”的理由会令人费解。

2009年10月3日是中秋节,百货大楼的售货员说此语,编码时间、受话时间、所指时间可以一致,理解就没有麻烦,意思就非常好懂。

②今天她们球踢得最好。

今天我们有四节课。

今天我们生活得很幸福。

今天我们在一起留学,明天将回到各自的国家。

离开语境,“今天”的所指时间不明确。

如果这些话语都是西南大学的留学生2009年9月16日说的,“今天”一指“说话当天下午进行的比赛”,一指“说话当天上午”,一指“现阶段”,一指“当前(包括说话当天在内的时间泛指,也隐含了未来的一段时间)”。

③第一个暑假,他没去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