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

Rethinking on Core Competence

ZHANG Jian-mi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Tourism Management,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091,China )

Abstract :Core competence is the basis of enterprise competence.A business organization without core competence can't really possess competence.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alyzing the key competitive elements and advantage,then makes a review about related viewpoints,and then rethinks on the intension of core competence.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for distinguish core competence and probes into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exists between core compete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re are four sources that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come from,that are exclusive resources,appropriate production scale,superb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and superior competitive actions.Core competence is a combination of capabilities,which exists within an enterprise and can help to provide exclusive products and services at low cost.There are five characteristics with core competence,such as value,expansion,uniqueness,dynamism and fundamentality.The process that starts from the resources to the core competence then to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finally to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reflects the conduction routine between the core compete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and also reflects the value realization process of an enterprise.

Key words :Essential competitive factors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re competence ;Core capability ;Enterprise management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就不存在真实的竞争力。本文从竞争要素和竞争优势分析入手,对核心竞争力的有关观点进行了述评,然后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再认识,并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识别特征,探讨了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间的传导、作用机制。笔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一般有四个途径,即人无我有的专有资源、适当的生产经营规模、高超的竞争能力和棋高一着的竞争行动;核心竞争力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能提供具有特异性或成本优势的关键性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或者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组合;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拓展性、独特性、动态性和根本性特征;从资源开始,到核心竞争力,再到竞争力,最后到竞争优势,反映着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间的传导过程,也反映着企业的价值形成及其实现过程。

关键词:竞争要素;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企业管理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X (2011)01-0055-05

收稿日期:2010-03-22

作者简介:张建民(1963-),男,河南济源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

张建民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至今,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构成要素,核心竞争力的变迁,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模式、途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等问题,众多学者展开了相当的研究。但是大家在核心竞争力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仍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作者认为,有必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关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梳理,以有效地指

导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实践。

一、竞争要素及竞争优势

笔者认为,研究核心竞争力应该从竞争要素和竞争优势开始分析。

企业间的竞争就是在所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的竞争。它包括三大基本要素,即价格、质量和可获得性。

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总是希望以最低的价格得到能满足其需

要的产品和服务,或者希望同样的支出能满足更多的需要。价格高低的背后反映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也决定着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

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能满足顾客规定的和潜在的需要的各种特性的总和。有时顾客的需要(如性能、可靠性、寿命等要求)可以通过有关方面颁布的质量标准和供需双方签定的合同反映出来质量,但有时并不能完全反映在质量标准和合同中,甚至顾客自己也难以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潜在的质量特性。企业要想真正提高在质量方面的竞争优势,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有关质量标准和订货合同上的要求。质量背后反映着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质量是重要的竞争手段。

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是指顾客获取产品和服务的方便程度以及及时性。可以想象,一个餐馆如果在顾客点好菜后要等二、三个小时才能吃上饭,那是无法和对手竞争的。有些企业选择基于市场预测而进行的存货型生产类型的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能有较好的产品可获得性,因为这样的生产类型是事先把产品生产出来,而不是等顾客提出要求之后再生产。

除了以上三个基本要素之外,还有品种,有些企业提出的“人无我有”的竞争思想就是品种竞争的反映。假设其它竞争要素相当,品种丰富的企业在市场上会有竞争优势。还有服务,更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有助于产品使用价值的更好实现,有助于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

至于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有关竞争要素上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有利形势。这种有利形势,即竞争优势的来源一般有这样四个途径:

1.人无我有的专有资源

这能帮助企业取得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包括拥有竞争对手所没有的有利的生产经营条件,如原材料条件(如处于原材料的富产区)、交通条件(如位于交通便利区)、信息条件(如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信息灵通)、人力资源条件(如处于人才集中区)等等,此外还包括企业所拥有独有的政策条件(如拥有特许经营权、能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享受国家的政策优惠待遇等)。

2.适当的生产经营规模

在有些情况下,因为规模经济性的缘故,生产经营规模大小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如汽车制造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规模决定实力。有人指出,按照国际水平,一个汽车厂家的年产量为20万辆才达到盈亏平衡点,30万辆才具有国际竞争力,250万辆才不会有被吞并的危险。这个说法不一定科学、准确,但是在汽车制造业,规模大小决定着竞争优势有无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不过这并不是说规模越大一定越有竞争优势,因为竞争优势的表现是多元的,“船大掉头难”,大企业也会因为品种更新转换慢而竞争不过中小企业对手。

3.高超的竞争能力

这包括企业的技术开发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公共关系能力等。这些能力影响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并集中表现为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赢得市场的能力。

4.棋高一着的竞争行动

设计周密、出其不意的竞争行动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顾客。如搞一次促销活动,吸引大量顾客,从而使销售量在短时期内有很大提升等。

以上2~4种情形,一般是可以通过企业的主观努力达到的,甚至第一种情形中的某些情况也是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达到的。

这几个途径如果企业占有的越多,企业就越可能以更多的品种、更低的价格、更好的质量、更高的可获得性和更优秀的服务来提供产品(或服务),就越有竞争优势,竞争能力就越强。当然,现实中很少有企业能在所有的竞争要素上全面占有优势,不过只要在所定位的目标市场中在主导竞争要素上占有优势就可使企业处于有利的地位了。

二、核心竞争力有关观点评述

从有关文献来看,大家所讲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Core Com-petence一词。该概念是美国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1990年提出来的。他们把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定义为“组织中的共同性学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问”。他们还说核心竞争力是组织边界范围内的沟通、投入和对工作的深深的承诺,是集体学习(Collective learning)。1993年加里·哈默尔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谈到,企业间的竞争以三种方式进行,其中之一是构建予以产品和服务非同寻常的功能性核心竞争力。他又进一步解释道,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提供了合理的、切合实际的竞争逻辑。1994年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共同出版了《竞争未来(Competing for the future)》一书,他们在书中对专长予以特别强调,认为专长是企业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反复使用‘核心专长’这一术语,来称呼在一系列产品或服务中取得领先地位必须依赖的那些能力”。并指出“如果公司有意在未来的市场上获取巨大的利润份额,就必须建立起能对未来顾客所重视的价值起巨大作用的专长”。并对核心专长辨别、培养、获取,以及保护并保持核心专长的领先地位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其实,两人在书中不断提到的“核心专长”就是指核心能力。

为了更好地认识核心竞争力,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1994年描述了核心竞争力的五个关键特征,即:第一,它们是形成有关整体不可缺少的技能和技术的整合,它们不可能存在于单个的个人,源自于各个个人能力和企业系统的结合;第二,它们是基于知识的而不是资产的,它们是活动,是学习的结果;第三,它们有顾客价值,它们是使得企业能够给顾客以基本的顾客利益的技能;第四,它们是独特的竞争,是企业保持对竞争对手充分的优势而必须抓住的核心,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第五,它们应该给企业以进入新市场的入口,企业必须能够预见到由核心竞争力而生的新产品市场。

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两人实际上把竞争(Competence)、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和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y)是作为同义词使用的,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生产技能和技术的组合。这实际上是说核心竞争力有技能和技术两个维度。

两人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有问题的。首先,定义过于狭窄。只聚焦于企业价值链的一个有限的方面,主要是制造方面,忽略了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企业价值系统中的其它阶段的多种可能性;其次,定义不清晰。引致了关于核心竞争(Core

Competence)和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y)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混乱。难以指导企业去识别和利用核心竞争力。

尽管如此,两人提出的核心竞争力概念受到了包括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在内的高度关注,此后各种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著作和论著层出不穷。迄今为止,核心竞争力理论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管理理论之一。

斯多克等(1992)曾试图厘清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和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y)两者间的关系,但是未能如愿。曼苏尔·杰维丹(1998)提出了一个认识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全面的层次结构模型。见图1。

在图1中,处于最底层的是资源。资源是竞争力的建构模块,也是形成企业价值链的投入部分。资源可以分为物质资源(如工厂、设备、土地、其它资产等)、人力资源(如人力、观礼团队、培训和经验等)和组织资源(如文化、商誉等)。显然,有些资源是有形的、物质的,有些则是无形的。每个企业都有许多资源,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予资源以最好利用。

资源之上是能力,它反映企业利用其所拥有的资源的水平。能力由一系列对资源的相互作用加以管理的商业过程和程序组

成。过程是由一组把投入转换为产出的活动组成的。例如,如不考虑其它因素的话,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可以基于其人力(营销专家)、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和财力资源的相互作用来构建。能力的识别性特征是,它是基于职能的,是存在于特定职能中的。譬如,有营销能力,生产能力,分销和物流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等。

此外,能力也表现在利用存在于组织方方面面的资源上。例如,英特尔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其全方位的市场形象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它的营销战略就是力求利用公司的声誉。而相反,惠普最初在营销战略上不可能利用公司的强大的声誉。

在图1所示的模型中,处于第三个层次的是竞争力。它是通过跨职能的整合和多种能力的协调后表现出来的。在多样化经营的公司,竞争力是隐匿于战略事业单位中的一组技能和诀窍。他们产生于战略事业单位的多种职能能力的相互作用和整合。比如,某个战略事业单位可能拥有开发成功的新产品的竞争力,这样的竞争力可能是整合管理信息系统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的结果。

在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的层次结构模型中处于最高层的是核心竞争力,它是跨越战略事业单位边界的,也就是说它是存在于整个公司中的,而不是仅仅存在于某个战略事业单位中。核心竞争力产生于不同战略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事业部共有的技能和知识领域,它由事业部竞争力的整合和协调产生。

核心竞争力是散布于公司内的竞争力的集合。正如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所指出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集体性的组织学习、员工投入和对跨战略事业单位整合的承诺。比如,在多样化经营的公司,某个战略事业单位可能拥有开发成功的新产品的能力,这个能力是竞争力;如果拥有多个战略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则这个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曼苏尔·杰维丹所提出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的层次结构模型有这样几个重要特征:

第一,除了资源外,每一个层级是基于下一个层级的,是由下一个层级中的有关要素整合而成的。

第二,自下而上,每个层级为公司创造更高水平的价值增值。就资源来看,其自身几乎没有增加什么价值增值;职能能力通过有效利用资源为公司创造价值;竞争力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因为它扩展了职能能力的边界,它是各种能力协作的结果;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因为它是在最广阔的层面,从整个公司的高度利用各种资源和能力。

第三,更高的层级拥有更宽阔的组织范围,这也意味着达到的难度更大。职能能力的发展要求从事一个职能中的个人相互合作,获取竞争力需要一个战略事业单位中的各种职能的整合和协调,利用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公司实现不同战略事业单位和公司的其它部分间的整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上的。涉入的个人越多,技能和背景的多样化越大,要实现公司各战略事业单位和其它部分间的整合、沟通和合作越难。

国内近些年来,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讨论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相关研究甚多。总结起来,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观点主要如下:第一,郭凡生(2002)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三个部分组成,形成三个环,核心是知识,第二是制度,必须有好的制度和管理,知识才能变为真正赢利的一种产品或者是服务。最外一层是资源和要素,包括我们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自然资源等等,由这三者有机组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强调核心竞争力最核心的是制度。

第二,张维迎近些年来多次谈到核心竞争力。他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所拥有的具有独特性的资源和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所谓“偷不去”,是企业具有别人不能模仿的或模仿很困难的能力,它可能是一项技术、一种文化或者一个品牌等;所谓“买不来”,即市场上没有这种资源;所谓“拆不开”,是说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互补性,分开就不值钱,合起来才值钱;所谓“带不走”,是指企业的知识性、组织性的东西,如互补性的资源,发明专利权等;所谓“溜不掉”,是说这种竞争力要有持续性。

第三,许正良、徐颍、王利正(2004)提出核心竞争力应具备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动态性和培育性五个特征。核心竞争

图1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的层次结构模型

力是由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有机复合组成的统一体。

第四,杨蕙馨、单成华(2007)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的积累性学识,是支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其所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势中起关键作用的能力系统”。他们又指出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延续性、不可替代性、有机整合性、不可交易性、可变性、历史依赖性和难以评估性等特征。

国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有很多,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有些偏重于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认识,有些偏向于对核心竞争力的外延、特征探讨;有些人从静态的视角认识,有些人则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变迁的;有些人认为品牌、技术、知识是核心竞争力,有些人则认为企业文化、创新等更为本源。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必须肯定的是,国内专家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学术进步,有相当的理论参考意义,也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但是也要看到,有关研究还有不少问题,如有些观点过于短浅,没有真正抓住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有些观点不够全面,符合核心竞争力的某些特征,但没照顾到其它特征。更为重要的是,现有研究的观点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未能真正发挥对管理实践的清晰指导作用。

三、核心竞争力再认识

1.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综合国内外有关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能提供具有特异性或成本优势的关键性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或者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组合。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能使企业的一项或多项关键事业达到业界一流水平。

出于正确理解定义的需要,有两点还须做说明:

(1)要把核心竞争力与其表现形式或载体区别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力,能力与能力的表现形式具有不可分割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力的载体具有不可分割性。”生产设备、品牌、专利等是企业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的载体,而不是核心竞争力本身。核心竞争力和组织的知识及技能紧密联系,是一种功用属性,它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通过相应的载体或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微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软件开发能力,而不是其所开发出来的各种软件。它所开发的各种软件只不过是载体而已,很容易被模仿甚至盗版,并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

(2)不可把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赖以生存的某个“法宝”等同起来。不少人把核心竞争力简单等同于核心技术、商标品牌、智力资产等。实际上,企业在某一方面有优势并不必然带来整体优势,该优势也不一定能长久。核心竞争力是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组合,是企业内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组合。例如,有人认为本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先进的汽油发动机技术,其实更准确地说,是在于它的汽油发动机的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的整合。

2.基本特征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中的“核心”,在中文里有中心、主要部分之意。英文中的core,其意思是指事物最重要的、中心的,赖以支持事物存在的那一部分。中、英文关于“核心”的理解可以说是一致的。从“核心”的本意出发,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相对于一般竞争力、表层竞争力而言的,是最深层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竞争力,是长期决定外在的可见的一般竞争力或表层竞争力的基础。核心竞争力最终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其他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绩效。此外,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应该有别于竞争对手,能使企业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据此,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应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价值性。即能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通过拥有的竞争优势,在价格、质量、品种等方面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让用户的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例如,帮助企业建立价格优势,使顾客可以以较少的支出获得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这是价值性的一个体现。另一个体现是,通过顾客价值的实现,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即使得企业的投资有最大回报,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最大价值增值,等等。

(2)拓展性。即核心竞争力能使得企业在未来生产有内在关联的其它产品,进入多个新的市场。例如,本田的发动机专长,使它能够进入似乎美多大关联的多种行业,在汽车、割草机、水下引擎和发电机等行业都建立起强大的竞争优势。

(3)独特性。即难以模仿性。也就是不易被对手效仿、占有,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资源或能力。核心竞争力关联到整个企业,是共有的、累积性的知识和技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它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无形资产上。它深深植根于企业的组织体系、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之中。此外,核心竞争力还要难以被另一种竞争对手——

—替代品的生产者替代。

(4)动态性。核心竞争力是变化的,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有可能转移或消失。例如瑞士钟表业过去以精密的机械设计闻名于世,但是在进入电子时代后,随着各种电子表、石英表的兴起,瑞士钟表所拥有的市场竞争优势大大减弱,从而失去了许多市场份额。动态性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核心竞争力是和持续不断的创新相联系的。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5)根本性。即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失去它企业将不复存在。

3.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间的传导、作用机制

竞争优势有无,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和发展。竞争优势体现在价格高低、质量优劣、可获得性大小、品种多少和服务好坏上,也就是说它是通过竞争的基本要素反映出来的。

决定竞争优势有无、大小的是竞争力的有无、大小。例如,在格斗比赛中,A、B两选手谁有优势、优势大小是由两人的身体力量决定的。在此,身体力量就是决定有无优势的竞争力。所以,竞争力是竞争优势的本源。竞争优势是说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在各竞争要素上占有有利形势,有优势顾客满意度就可能高;而竞争力则是隐藏在竞争优势背后的能量源,是能力的体现。例如A企业的产品质量比B企业好(也就是在质量上A企业有优势),其原因是A企业的工人技术熟练程度高、质量管控好等(也就是A企业的质量竞争力强),而A企业质量竞争力强

的原因又在于其质量管理能力高。

且不可把竞争力等同于物质实体。竞争力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功用属性。就如同说到杯子,它的使用价值或基本功能是“盛水”,杯子本身(也就是构成它的那些物质材料)只是载体而已。人们买杯子是为了买它的功能,并不是为了买那些物质材料。再如,实际中有人说专利技术是竞争力,严格地说,不是专利技术本身而是隐藏在其背后的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质量的能力才是竞争力。本质上看,竞争力体现着满足顾客本质需要的程度。企业的竞争力是通过企业在竞争要素上的

优、劣势表现出来的。竞争力往往是企业有关管理职能整合的结果,是多种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等)的协调,是一组技能和诀窍。这个道理其实也很显然,企业在有关竞争要素上能否有竞争力乃至竞争优势,必然是有关管理职能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必然反映着企业在有关职能方面的能力和诀窍。在多样化经营的公司,竞争力往往是和相对独立的事业部相联系的,因为每个事业部都有其独立的管理职能体系。

竞争力背后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功用属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知识、技术能力及其组合。核心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力的基础,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反映。企业有核心竞争力并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要素的各个方面有全面的竞争力,但是若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一般竞争力(或表层竞争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某企业由于有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丰富、更优良的产品的能力,而能在市场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在品种、质量上占有竞争优势,而这一切的根本是企业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这也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拥有多个事业部进行多样化经营的公司,核心竞争力是隐藏于各事业部背后的核心能力,它关乎到企业各个事业在各竞争要素上的竞争力(或者说一般竞争力)。我们在前面所讲的核心竞争力的拓展性特征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核心竞争力存在的土壤是资源。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五花八门、品种众多。有有形资产,如资金、土地、设备、建筑物、存货等;有无形资产,如品牌、商标、商誉等。这些资源有些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出售,有些是无法直接出售的,如商誉、诚信等。这里特别要提到,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非常多的,缺少的是我们发现资源的眼睛。优良的企业文化、有奉献精神的员工队伍、人才、技术、便利的交通条件、紧邻消费地的位置、生产特许权、企业知名度等等都是资源。

资源是构建核心能力的基础。基于资源基础,以资源最好利用为目标,具有独特性、拓展性和价值性的知识和技能即为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正如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经理曾庆洪所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根本的表现在于企业是否有能力达到资源配置结合的最优化”。

从资源开始,到核心竞争力,再到竞争力,最后到竞争优势,这个过程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形成及其实现,见图2。

四、结语

企业间的竞争从更为长远、更为本质的角度来认识是核心竞争力或核心能力上的竞争。企业能否有可持续性的竞争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培育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

前些年,国内企业因为使用廉价资源(如资金、劳动力等)、政府垄断和地方保护、工人吃苦耐劳等等原因而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加入WTO后,这些优势都在减少不复存在,如劳动力等资源市场化,资源使用成本提高;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变得愈加困难;劳动者权益保护得到加强,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等。这就需要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核心能力和独特的竞争力。

今后关于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的任务尚多,但是笔者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进一步明晰企业核心竞争力内部结构及其内在作用机理,以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和培育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Prahalad C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May-June:79-91.

[2]Peter https://www.360docs.net/doc/017224718.html,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e competences[J].Strategic

Change.Vol.6.371-375(1997).

[3]Gary Hamel.The future for strategy:An interview with Gary Hamel[J].Eu-

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Volume11.Issue2.June1993:150-157. [4]Mansour Javidan.Core Competence:What does it mean in Practice?Long

Range Planning.Vol.31.No.1.pp.60to71.1998.

[5]加里·哈梅尔,C.K.普拉哈拉德著,王振西译.竞争大未来-企业发展战

略[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8.

[6]Hamel G.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ence.In:Hamel G.Heene A.editors.

Competence based competition.Chichester:Wiley.1994.

[7]G.Stalk.P.Evans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017224718.html,peting on capabilities:The new

rules of corporate strate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rch/April.1992: 57-69.

[8]郭凡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环论”[N].中国经营报,2002-11-07.

[9]张维迎.论中国企业竞争力持续多久[N].北京科技报,2002-10-21.

[10]许正良,徐颍,王利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解析[J].中国软科

学,2004,5.

[11]毕小青,王代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技术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5).

[12]夏萍.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的再诠释[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

[13]王南桂.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资源配置最优化[N].中国企业报,

2004-3-12.

图2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间的传导、作用机制

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三部分宝铁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全面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要了解自身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扬长避短,趋利弊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乃至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一)分析方法简介 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采用的是SWOT分析方法。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词的字头缩写。SWOT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宝铁经营现状分析 ◆S:优势(Strengths) 优势,并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能力,而是指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 ....所具有的不可 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一个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指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在哪些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宝铁优势分析: (1)宝铁管理比较规范。宝铁沿用宝钢集团的管理模式,一切按照标准化且在宝钢集团控制下组织生产,宝铁于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宝铁业务高效。宝铁拥有一支在为用户提供提货、储存、加工、发运、到达送货

一条龙服务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队伍。 (3)仓储规模较大。在规模上,宝铁处于行业竞争者的地位,仓库规模大则仓库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4)宝铁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除仓储外,宝铁已有较为系统的加工1、运输、维修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些辅助的服务,逐步实现钢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逐步 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逐步减少重复运输,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 (5)宝铁每年的储运来源较为稳定。宝铁每年的储运来源为:宝钢股份出口钢材产成品集配40万吨,宝钢股份以及宝钢国际所属钢材供应单位定金制产成品50万吨, 外地钢厂产品40万吨。并占到宝钢股份厂外铁路发运量的90%以上。 (6)领导创新意识强。在交大欧姆龙宝铁项目组与宝铁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宝铁的领导层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进取心强、有闯劲、敢于冒险的领 导队伍,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信心,愿意为宝铁的进一步发展承担责任和风险。 (7)设备能力较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宝铁是国有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它的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先进,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比民营企业要占优势。 (8)宝铁拥有良好社会信誉。宝铁是从宝钢集团中分出来的,以宝钢多年的优秀品牌,再加之宝铁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努力,宝铁已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9)宝铁是宝钢国际的子公司。宝钢国际能够给予宝铁资金、技术以及业务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宝钢国际优秀的品牌给宝铁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10)宝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储运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宝铁在地理位置上紧靠宝钢股份,这一点对宝铁给宝钢股份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服 务提供了优惠的条件。 (11)宝铁拥有部分素质的较高的员工。宝铁有136名员工来自宝钢股份,他们参加过宝钢85.9投产,十分了解宝钢股份生产工艺,非常熟悉宝钢股份产成品储运质 量要求且经过严格考核上岗。这是宝铁优良的人力资源。 ◆W: 劣势(Weakness) 所谓劣势,指的是企业较之竞争者在某些方面 ....的缺点与不足。劣势是多方面的,如规模小、产品品种少、市场面狭窄、资金不足、产品粗糙、促销不力等。 1包括冷轧、热轧和酸洗,目前宝山地区的同类型企业仅有宝铁拥有如此全面的加工能力。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

.精品文档.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一、实践调查内容 (一)引言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能力、、人才、技术、知识、制度、流程无论如何先进,具有竞争优势,只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反映或表现,而非核心竞争力本身和动力源。那么,驱动技术、、人才等的力量源泉就是企业文化的创新或优秀的灵活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创新力之上的一种“合力”。它来源于企业独有的创新力(包括:管理创新力、组织创新力、制度创新力、知识创新力、技术创新力、产品创新力、营销创新力等)。从动态的经济理论来看,在经济增长

过程中,企业能够在实现利益相关者平衡发展的同时提升竞争力,其关键的解决方法是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一方面,在企业文化中弘扬创新精神,使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使企业各种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发挥到最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来改善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使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二)公司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信息化建设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 争力提升策略 学生吴超 指导教师孟庆亮 专业工商管理 层次高起专 批次101 学号 W320301101123 学习中心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 工作单位江苏威陵家具有限公司 2012年3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暂行规定)》对:“成绩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网络教育学院将有权选取部分论文(设计)全文汇编成集或者在网上公开发布。如因著作权发生纠纷,由学生本人负责”完全认可,并同意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保密的毕业论文(设计)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学生签名:时间:年月日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内容摘要] 本文在阐述了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构成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建设内部信息门户系统、建立统一的业务平台、建设0A系统、建设决策查询系统、建设经营管理系统五个方面提出了经由企业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华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技术。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的特点要求其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华为公司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近40000名研发人员),保证了其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是其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先进的技术也使得华为公司的产品具有了卓越的品质。 2、良好的企业文化。华为人普遍认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在企业物质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靠文化资源,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获得发展。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人们提供最先进的电信设备和服务,成为全球最先进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华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主要有: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华为内部面向市场的态度是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团队之间合作的一致性提供了内在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内耗,使得协同效应达到最大化,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3、合理的组织结构。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分布呈哑铃型结构,研发和市场各占40%,行政和生产人员只占20%;在华为公司内部实行二维结构,即按战略性事业划分的事业部和按地区战略划分的地区公司,同时又建立了完善的沟通机制,保证了组织的灵活性。这样构筑了华为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结合就构成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4、最普遍的客户关系,即卓越的客户响应。华为公司把战壕修到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去,在每个地市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加强在地市一级城市的营销服务网络,以前的销售经理转变为客户代表,也就是代表客户来监督提高华为的服务水平。客户一有问题,就能在身边和华为的工程师沟通,每当集中采购时,需要地市公司这些使用单位提出需求和意见,构筑了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成功地构建了卓越的客户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客户,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5、低成本研发。华为是全球化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主要竞争对手是全球先进的电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根基,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要兼收并蓄,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品牌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同时,呼吁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正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这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 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践报告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践报告 一、实践报告背景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国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能力、资源、人才、技术、知识、制度、流程无论如何先进,具有竞争优势,只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反映或表现,而非核心竞争力本身和动力源。 二、实践报告主要内容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概述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单一的某项能力或者技术,是协调各种技术以及整合资源后形成的核心技术或者能力。基于该解释,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詹姆斯(Rod Coombs 1996)认为,技术竞争力和组织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两大要素,核心竞争力不仅包含核心技术能力,同时也包括能有效的整合这些核心技术的组织管理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F (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整合能力)。根据他研究,其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技术能力划分为三个层 次:1)科研人员所具备的获取或创造新技术的研发能力;2)工程人员所具 备的以现有成熟技术为基础,生产制造客户所需的、具有特定交织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3)具体作业人员所拥有的具有核心竞争里特征的作业能力。赵国浩对管理能力的定义是广泛的,他认为在向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所体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特征的市场调研、研发管理、生产管理、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管理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中管理嗯哪管理的范畴。对于整合能力他则认为主要包括信息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将技术、市场、信息、观点整合起来的能力,可以快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根基,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要兼收并蓄,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品牌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同时,呼吁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正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这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 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断加强技术实力,最终成为在国内棉纺技术领域较有影响的企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和分析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和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核心竞争力就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一. 核心竞争力概述 文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写作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情形是美国和欧洲的大型跨国公司相继在多个过去占有优势的经营领域中败给日本的公司。通过比较研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发现了日本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建立在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战略意图。NEC公司的管理层就清楚地阐明了把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战略意图,这一战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获得必要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的管理层采纳了一个合适的战略架构,然后将其意图传达给了整个组织以及外界人士。NEC还打破了各项业务的利益界限,建立了一些协调小组和协调委员会。按照其战略架构,NEC把大量的资源调配到元件和中央处理器项目上,以加强公司在该领域的地位。它通过相互协作方式使得公司的内部资源成倍增长,借此积累起了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NEC的高层领导决定把半导体列为公司最重要的“核心产品”。它随后与很多公司结成了战略联盟,目的就是为了以低成本快速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半导体元件领域,几乎所有的合作项目都是以获取技术为目的。在结盟时,NEC的运营经理对合作动机和目的非常明确:吸收和消化合作伙伴的技能。 而GTE似乎并没有如此明确的战略意图和战略架构。虽然公司做了大量工作来确认关键技术,但高层业务经理依然我行我素,仿佛他们经营的业务单元与别的单元毫不相干。权力分散导致公司无法集中发展核心竞争力。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我们可以把核心竞争力视为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整合各种技术,同时它还意味着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核心竞争力是沟通,是参与,是对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工作的深度承诺。它涉及所有职能部门和很多级别的员工。培育核心竟争力并不意味着比竞争对手更多的研发投资,也不意味着垂直整合。 ??? 核心竞争力的独特之处在于,越是使用,越是分享,它就越得到增强。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把已有的业务抱成一团的粘结剂,而且还是新业务开发的引擎。像佳能公司一系列不同产品背后是几个共享的核心竞争力。各种各样的业务从表面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往深处的核心竞争力看,不同的业务恰恰是脉络分明的。一比如,正是佳能在光学、成像技术和微处理器控制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使它得以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相机和扫描仪这些看起来不同的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二.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多元化经营和进军新市场或许也要以它们为依据,而不仅仅是看市场的吸引力。 如果一家公司在核心产品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它就有能力影响相关应用领域与最终产品的发展。 三. 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NEC和GTE两家公司的差别在于,前者把自己看成是一些能力的组合,而后者则把自己视为一些业务的组合。 从长期来看,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将为公司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产品。管理层有能力把整个公司的技术和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作用 主要内容:随着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增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价格战”早已不能应对多变复杂的市场环境。因此,有必要在非价格因素引导下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应真正地从企业自身的实力出发,以技术创新为原动力,将企业文化做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摇篮,以创新机制创新为内在保障。 关键词: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非价格因素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放到了“核心竞争力”上。因为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竞争优势,而其竞争优势的源泉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并不是通过过去企业打价格战得来的,而是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摸索的非价格因素进行有效集合而形成的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企业一旦拥有了这种竞争力,那么其在激烈的商战中必能赢得属于自己的天下。 目前几乎所有经营成功的公司都有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思路和模型,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在于将价格因素剔除在外。因为随着消费理性的逐渐提高,消费者不再将产品的价格因素作为影响其购买决策的首要因素,同时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低价策略所带来的利益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当利润空间由于降价的原因越来越小时,有的企业则会用产品质量来当“试验品”,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又从何谈企业信誉和企业竞争力呢?因此,这里所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价格因素无关,而是探讨非价格因素如何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原动力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原动力,依靠技术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指的技术,既包括如专利这样的受法律保护的技术,也包括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在信息社会里,只有靠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飞跃性发展。 (一)依靠技术创新设置或跨越市场竞争的门槛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用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力,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有较强的特性,并形成进入壁垒。美国的DVD解码芯片,日本企业的汽车、摩托车发动机,英特尔的CPU和微软的视窗技术,都有着极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二)提高企业经济竞争力要依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的自催化效应,可以使一项技术创新成果在一个企业内部迅速扩散,成为核心技术,以至成为企业新的核心业务。企业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这时企业的技术结构趋于相对稳定,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收益。所以,由技术创新带来的竞争力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技术创新能力构建起来的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技术创新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 任何一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是技术创新作用的结果。这是因为技术创新的过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网络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企业核心竞争力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 年级:年春/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中小企业也逐渐建立起来。在竞争力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中,一个企业要想在社会中占据一定的市场,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目前,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一个企业中,核心竞争力是这个企业能够胜过其它企业的最有利的优势。现如今,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逐渐的复杂起来,同时竞争的对手也逐渐的强大起来,显然怎样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生存力

目录 引言 (5)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5) 1.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5) 1.2国外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6) 1.3国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7) 2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 (8) 2.1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8) 2.1.1人力资源 (8) 2.1.2管理体系 (8) 2.1.3企业的技术 (8) 2.1.4企业的外部环境 (8) 2.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9)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9) 3.1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低下 (9) 3.2中小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认识不准 (9) 3.3产品及市场竞争力 (10) 3.4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10) 4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4.1技术创新能力不够 (11) 4.2识别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11) 4.3维护和提升不够 (12) 4.4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12) 5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建议 (12) 5.1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13) 5.2实现规模经营,优势互补 (13) 5.3优化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13) 5.4规划员工职业生涯 (1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七大表现形式!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七大表現形式!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七大表現形式! 精益管理,精益求精,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發展,保持企業持續發展,穩步前進,在市場競爭上佔優勢! 那麼企業核心競爭力表現在哪里呢? 企業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1、核心技術能力。技術是產品的靈魂,企業只有擁有了核心技術,才可能生產出核心產品,為企業贏得超額利潤。由於科技日益發展,技術壽命有不斷縮短的趨勢。企業要想獲得持續核心技術能力,必須重視企業的研發能力,加大投入,進行技術創新,生產出企業所需要的核心技術。 2、核心行銷能力。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皇帝的女兒也愁嫁"的現象並不為奇,究其原因之一,行銷是其薄弱環節。現在的市場大多是買方市場,為爭奪顧客,企業競爭激烈,在技術差異化日益縮小的今天,這種競爭往往表現為行銷能力的競爭。通過行銷,企業創立核心品牌,甚至名牌,從而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3、核心生產能力。企業核心能力的水準要通過產品來展現,而生產能力則是將技術變成產品的仲介,它部分地決定了產品的品質優勢和成本優勢。由於在大部分領域,生產能力都是屬於低級核心競爭力,因此,企業必須逐步將這種核心競爭力向高級核心競爭力過渡。 4、核心管理能力。企業核心管理能力包括企業獲得內外部資訊能力、決策能力和執行能力。一個企業不論形成多少核心資源,如沒有對自身進行SWOT分析,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決策,將整個企業大系統快速高效運行,那麼這些資源都不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 5、權變能力。現代社會是一個到處充滿變數的社會,企業要想生存,必須對外界事件做出有效的反應,以保持競爭優勢。商界大量事實表明,得以生存的不一定是那些最強大的企業,而是那些最能適應變化的企業。 6、資訊化能力。在現代社會,資訊就是財富。企業如何獲得所需要的各種資訊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決策。企業只有實現資訊採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統化、網路化、集成化、資訊流通的高效化和即時化,最終實現全面供應鏈管理和電子商務,才能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 7、核心員工能力。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它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決定作用。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核心員工能為企業創造巨大的價值。有資料表明,企業中80%的業務是由20%的員工完成的,這20%的員工就是企業核心員工的一部分。企業應通過制定人力資源戰略來為核心員工創造好的環境,使他們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能否長遠發展的關鍵,是促進企業成長壯大的根本力量! 第 1 頁,共 1 頁

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王晓亮 摘要: 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不断提高人才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有效发挥人力资源在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制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策 ,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能,必须有一套自己的人的管理方法,企业第一资源要素是人力资源,是产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改进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及层次、优化人力资源能力是核心。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从而确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 Abstract: Human resources as a strategic resource of modern enterprises, has become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for their ow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alent competitiveness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Human resour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resources, an effective use of human resources i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competi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continue the health,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to develop, must reduce the cos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 must be management method a set of their own people, the first resource element of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is the key to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human resources, optimize the function of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the co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so as 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t rol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Key word: Human resources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doc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化,人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我国加入WTO 以来,面对国外企业强劲涌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现状,我国企业寻求长期生存与发展之路尤为紧迫。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有挑战,也有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思想打造我国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去迎接挑战,成为我国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这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企业入住本国,这些企业所带来的全球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与体制的革新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才能确保企业在众强林立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关键点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和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拥有五个特点,即:价值性、难以模仿性、独特性、难以替代性、可延展性。一个企业要想培育自身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获取两方面入手。内部培养这一块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对企业内部职能各个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评价和整合,从而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进而帮助企

业管理者在生产和产品设计研发决策中提供相关的参考。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快速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帮助企业迅速的整合相关资源,进而完成组织既定战略目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表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累积性资源和学识,特别是那些灵活运用、整合这些资源的独特能力。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之基就是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质。 首先,它具有异质性,它组织内独一无二,有别于其它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和认定,如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刷新理念,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优先,中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物美价廉等。而核心竞争力还表现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内的独有性,它是其他行业、企业所买不到、偷不来、带不走的有形或无形的企业财富。 其次,它具有不易识别性。它可能是有形的,可度量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度量的。通常核心竞争力比较容易从企业外部得到评价,常用的一种做法,称为“对标”,即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的企业进行对比,通过一堆堆的数据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差距,精确获得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选定的一系列对比分析指标可以是公司规模、持续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抗风险能力等方面。 另外,它具有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着的过程,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企业有一定的全方位积累之后,企业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其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涉及规模效益、产品差异化水平、

公司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 力分析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某公司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某公司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 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全面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要了解自身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扬长避短,趋利弊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乃至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一)分析方法简介 某公司总体经营现状分析采用的是SWOT 分析方法。SWOT 是“优势” (Strengths )、“劣势”(Weaknesses )、“机会”(Opportunities )和“威胁” (Threats )四个英文词的字头缩写。SWOT 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某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 S:优势(Strengths ) 优势,并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能力,而是指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 所具有的不可 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一个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指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在哪些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某公司优势分析:

(1)某公司管理比较规范。某公司沿用宝钢集团的管理模式,一切按照标准化且在宝钢集团控制下组织生产,某公司于2001年通过 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某公司业务高效。某公司拥有一支在为用户提供提货、储存、加工、发运、到达送货一条龙服务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队伍。(3)仓储规模较大。在规模上,某公司处于行业竞争者的地位,仓库规模大则仓库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4)某公司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除仓储外,某公司已有较为系统的加工 1、运输、维修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些辅助的服务,逐步实现钢铁 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逐步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逐步减少重复运 输,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 (5)某公司每年的储运来源较为稳定。某公司每年的储运来源为:宝钢股份出口钢材产成品集配40万吨,宝钢股份以及宝钢国际所属钢材供应单位定金制产成品50万吨,外地钢厂产品40万吨。并占到宝 钢股份厂外铁路发运量的90%以上。 (6)领导创新意识强。在交大欧姆龙某公司项目组与某公司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某公司的领导层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 进取心强、有闯劲、敢于冒险的领导队伍,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充满 信心,愿意为某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承担责任和风险。

公司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的根源

公司核心竞争力竞争优 势的根源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竞争优势的根源 NEC和GTE两家公司的差别在于,前者把自己看成是一些能力的组合,而后者则把自己视为一些业务的组合。这类情形在很多行业屡见不鲜。 在短期内,一个公司的竞争优势源于现有产品的性价比特性。但是在第一轮全球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企业,无论是西方公司还是日本公司,现在都已趋向于采用相似的严格的产品成本和质量标准。达到这些标准实际上已经成为继续留在竞争队伍中的最低要求,它们对于形成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小。从长期来看,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将为公司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产品。管理层有能力把整个公司的技术和生产技能整合成核心竞争力,使各项业务能够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机遇,这才是优势的真正所在。 多元化公司就好比一棵大树,树干和几个主要枝杈是核心产品,较纤细的树枝则是业务单元,叶、花与果实则属于最终产品。为大树提供养分和起支撑固定作用的根系就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你只通过看最终产品来评价竞争对手的实力,你就会看走眼,好比你只看树叶来判断树的强壮程度一样。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索尼的微型化能力和飞利浦的光介质专长就是两种核心竞争力。虽然在理论上可以把收音机组装在一个芯片上,但这种理论知识并不能确保公司有能力生产出如名片般大小的微型收音机。为了把设想变为现实,卡西欧必须把公司在微型化、微处理器设计、材料科学和超薄精密封装等方面的技术专长融为一体,这些也正是它在微型名片式计算器、袖珍电视机以及数字手表中所采用的技术。 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整合各种技术,同时它还意味着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索尼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微型化。为了使产品实现微型化,索尼必须保证技术专家、工程师和市场营销人员对客户需求达成共识,并了解技术上的可能性。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不仅在制造业中表现明显,在服务业中也是。花旗银行率先投资了一套运营系统,这套系统使它能够全天24小时介入全世界的市场,由此带来的核心竞争力使花旗脱颖而出,把很多金融服务公司甩在身后。 核心竞争力是沟通,是参与,是对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工作的深度承诺。它涉及所有职能部门和很多级别的员工。世界级的研究项目,比如激光或陶瓷的研发工作,能够在公司的实验室中开展,但是不会对公司的任何业务部门产生影响。因此,组合在一起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各种技能,必定是汇集在思维开阔的人身上。如果目光狭窄的话,人们就不会

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

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 用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探析了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 要因素,提出了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1.1人力资源的价值性 一种资源要成为核心竞争力之源必须能为企业增加价值, 进而要求其本身也必须有价值。人力资源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源活动能降低企业成本和增加企业收益等方面,例如通过技术革新减少工时提高成品率从而增加企业价值。随着,社会物质资源越来越匮乏以及物质资源带来的竞争优势易于丧失,人力资源的价值性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1.2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全球到处都有失业者存在,人们往往会认为,这个世界显然是劳动力过剩的,人力资源是不稀缺的。假如人力资源供给是同质的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员工都具有同样的能力,人力资源不可能被认为是稀缺的。而实际上人力资源是异质的,认识能力在人力资源中是正态分布的,因此,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是稀缺的。其次, 由于要素市场的不完善,也会造成某些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人力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发生,也会表现出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1.3人力资源的延展性 一种企业能力如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它必须能够支撑多种核心产品。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利用人力资源的知识溢出效应和战略协同效应,对人力资源所掌握的某一核心竞争力进行扩散、溢出,从而使人力资源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扩散到相关产品或服务,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4人力资源的缄默性 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性、稀缺性及延展性能够在短期内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带来超额利润,但如果其竞争对手能够模仿这些特性,那么一段时间后其竞争优势难以保持,通过市场的调节,这种优势就是变成平势或者劣势。而实际上,一种资源能够被模仿首先需要竞争者必须准确地确认竞争优势之源;其次,竞争者必须能够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