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一、基本信息课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王之涣朝代:唐代课型:诗词赏析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2. 理解本诗的意境和艺术价值;3. 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让学生对唐代文学有个大致了解。
2. 课文解读首先,让学生朗读全篇诗词,了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接下来,教师讲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情感和形象。
着重讲解以下几点:(1)诗词的背景和写作动机。
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登京口北固亭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王之涣当时的写作动机。
(2)诗词的意境。
让学生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景象感受到登高远望、感叹天地之大、游历之难等情感。
(3)诗词的用典。
让学生理解诗词中使用的“北固山”的寓意,以及对“千古兴亡多少事”这一历史名句的运用。
3. 课文赏析组织学生对诗词进行赏析,让学生就以下几点展开思考:(1)诗词的艺术价值。
让学生分析这首诗词的文学技巧和艺术魅力,从词语运用、形象描绘、意境表达等方面进行展开。
(2)诗词的深层含义。
让学生探讨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何理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一句子的内涵。
4. 课堂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化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诗词中使用的典故和古文习惯表达方式,并从中品味诗词的文学魅力。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2.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诗中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2.品味诗歌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把握词人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辛弃疾是将军中最会写诗的,“醉里挑灯看剑”是他的兵营梦想;他也是诗人中最会打仗的,23岁时就曾带领50人杀入数万敌军军营,生擒叛徒。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抗金名将一一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感受这位英雄诗人的风米。
二、读“怀古”,明词意1解题,知背景“南乡子”: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题目“京口”:即现在的镇江“怀古”: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
链接: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读准读出节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黎(dδumo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意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然而,却沦陷金人之手。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就像长江的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4.读出层次,明内容结构眼前景(景)、古人事(事)、心中情(情)三、读“怀古”,品词析情(一)词人“怀古”想到了什么1.词人为何登上京口北固亭?“望神州”一一记挂失地2、词人登楼望见了什么?“满眼风光”一一词人登临高处,可北望中原。
(完整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接受课文的艺术感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领悟本课的主旨,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与“苏词”作对比,辨析两首词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词作是有感而发的产物。
(三)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接受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重点: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三、教学策略分析1.教学方法: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探究作者内心情感;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展开讨论,体会典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2.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苏轼的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让我走近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来看看同为豪放派,他的词风和苏轼有什么不同?(二)识人知境自由说说对辛弃疾的了解和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背景: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
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
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
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三)品词析情【一读音韵】1.释题“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描绘了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远眺江南美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古诗文,对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背景,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能够把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诗歌背景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2.教学难点: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的领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的背景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展示和简介的方式,引入诗文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朗读:学生朗读诗文,教师指导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解读:学生自读,理解诗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欣赏:学生欣赏诗文的艺术特色,教师引导欣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案标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学习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课文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京口北固亭的图片,并简要介绍北固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北固亭的了解和感受。
理解诗意:1. 分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课文材料给学生,并阅读诗歌的内容。
2.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3.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宋代文学特点:1. 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如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写实和细腻描写等。
2. 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中体现的宋代文学特点,并与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乐或背景音效,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分组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歌,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北固亭的情感和思考。
总结:1. 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宋代文学特点的理解和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宋代文学研究,让他们选择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增加他们对北固亭和宋代文化的了解。
九年级下册24.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辛弃疾【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为人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特征。
2.品味关键词句所传达的特殊情感和意味。
【教学难点】1.感受词中蕴含的悲凉慷慨之气。
2.学习怀古伤(讽)今、用典等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解题:这是一首宋词,“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提问:考虑一下题目应该怎样断句?预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追问:为什么这样断句?预设:“京口北固亭”是地名,“登”,是登上,登临,“有怀”是感想。
点拨:“京口”是今天的江苏镇江,在长江南岸;京口有一座北固山,北固山上建有北固亭;“怀”是“怀古”,即凭吊古代的历史或是缅怀古代的英雄人物,题目的意思是登上北固山上的北固亭,缅怀追思古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二、诵读:诵读要求:注意字音和节奏,不明白的字、词、句画下来,举手示意。
学生提问:“兜鍪”是什么?预设:“兜鍪”是头盔,这里指士兵。
“万兜鍪”指成千上万的士兵。
追问:“年少万兜鍪”是什么意思?注意这个句子缺少主语和谓语,谁“年少”怎么样“万兜鍪”?(注意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用自己的理解加上想象将意思补充完整。
)预设: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
学生提问:“坐断”是什么意思?点拨:东南是东南地区,东南一带,孙权怎么样东南地区。
点拨:“坐断”:“雄霸”、“占据”、“割据”。
此句的意思是孙权雄霸东南地区,他一生的征战从未停止。
三、作者:提问:关于辛弃疾知道哪些信息?预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是豪放派代表词人。
教师补充信息: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概括辛弃疾:将军+英雄+词人。
诗歌鉴赏有一条重要规律:知人论世,就是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南宋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宋金南北对峙。
宋朝北方的强大的邻居女真人,经常南下劫掠宋朝的边境和百姓,在靖康年间把宋朝的皇帝和许多大臣都掳走了,北宋灭亡,剩下的皇族和大臣向南逃,渡过长江,在长江以南的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南宋朝廷,宋金达成和议,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但是北方土地和北方的百姓沦入金人之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want to know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这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杨慎以登京口北固亭为背景,表达了他对时事变迁的思考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之情。
以下是700字怀教案的全文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峥嵘古城,瞻望青山绿水,心中豪情倍增。
北固亭,历经沧桑,屹立千年的固守,是烽火之地,更是羲皇精神的象征。
望山有愧,感慨无尽。
江山如画,曾经的辉煌才子,如今却只能在遗迹中,寻找往日的风华。
望水有思,湖光山色,宛如江南的仙境。
然而,河长河宽,水态依旧。
穿越时空的奇迹,只有在文人墨客的笔尖上。
教案无言,千古犹在。
儒门学派,千百年来,流传至今。
孔子天下第一人,论语四书,谈天论地,教化千万人。
三绝书圣,东坡还郎,韬光养晦,吾尊虚心,提倡文化,撰《少年文化》,寄托教化之志。
天行健,雷电轰,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江河之畔,飘渺悲凉,谁来追寻,谁来除乱?杨慎思考,心事关天,埋头沉思,静观社会风波,挙杯固守。
江山不弃,德才兼备,华夏薪火代代传。
国家之兴,需要英才的时代。
如何培养一代文化人,让他们追求真理,探寻智慧?教案作者杨慎思虑其事,寓教于文,让广大读者都受益良多。
诗人即墨,波澜壮阔。
好美景,好江山,诗人的情谊,写在纸上。
他坚守那份文化的希望,冷眼旁观这世事变迁。
无关痛痒的事,不过让他扼腕叹息。
走遍京口,心中悲欢。
教案才是当年的见证者,是北京历史的真实痕迹。
怀教案的江山之思,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北固亭众多名流曾临其上,南乡子已然成为名人后辈的楷模。
看他挥毫泼墨,亦或思索漫长时光,都不禁让人生出敬意。
浩浩荡荡,伟大的中国文化怎能与俗世沦丧?怀教案,怀万千师德,怀千百百年的优秀传统。
教案无愧,千古犹在。
仿佛指引着茫茫众生,追寻着真理和智慧的方向。
杨慎以豪情壮志,凭借千年的传统,提出自己的思考。
教化之益,人类之幸,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个文化人的支持和付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表达着对教育事业的思考与忧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朗读和答题情况当堂按照321三等次打分
(2)作业本(根据完成情况分ABCD四等,分别给予5432分)
(3)写赏析文章(按照优良中差分别给予5432分,并把优秀文章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
六、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摘要
学科
语文
学段
初中
年级
九年级
单元
课外古诗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程名称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辛弃疾作为豪放诗人的代表,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人在江山雄伟处,看着滚滚长江水,思接千载,一腔豪气奔涌而出,心潮澎湃,心绪复杂。本诗放在九上的课外古诗,通过读诗,读出诗词的韵味,品读诗词,品悟诗情。
1、不能播放图片就看课本插图;2、不能播放录音就借手机和蓝牙音箱播放。
备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参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创新。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南乡子》。同学点评。再读。
2、听音乐朗读。
3、同学再读,说说读出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三、再读体会
1、所谓“诗言志”,就是诗人、词人在某种情境下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词上抒发出来。那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情感,首先要了解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下,写下了这首词。即“知人论世”。
幻灯片:辛弃疾介绍。
2、望?——神州大地
幻灯片:《南乡子》写作背景。
3、念——悠悠历史......
师:像这种诗人在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的诗,叫怀古咏史诗。
幻灯片:怀古咏史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2.学情分析
同学们能从朗诵中基本了解本诗的意思,但对诗词的朗读吟诵,缺乏一定的技巧与兴趣,以及缺少对诗词内容的挖掘。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本词
2、体会词人的忧国报国情感。
3、了解咏史怀古诗。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 □交互式电子白板 □网络教室 □移动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一:前两天我们刚了解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他曾在赤壁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让我们钦佩至极。知道与这样一位旷古绝今的豪放词人齐名的人是谁吗?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辛弃疾,走近他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4、想——孙权当年!
幻灯片: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5、叹——南宋政权
四、升华拓展
齐背全词,在屠洪刚的《精忠报国》的乐声中下课。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验√其它:背诵,赏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