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梅影》周密词作鉴赏
《疏影》赏析

《疏影》赏析《疏影》赏析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奴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亿、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注释】《暗香》、《疏影)同咏一题,是不可分割的姊妹篇。
《暗香》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今昔盛衰之感。
关于《疏影》的题旨,前人的解释却纷纭歧异,差别很大。
一说感徽、钦二帝被虏,寄慨偏安;一说为范成大而作,一说怀念合肥旧欢。
其中以第一说流传最广。
张惠言在《词选》中说:此章更以二帝之愤发之。
郑文焯在其所校《白石道人歌曲》中说:此盖伤二帝蒙尘,诸后妃北辕,沦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发言哀断。
考王建《塞上咏梅》诗曰:‘天山路边一枝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
‘白石词意当本此。
刘永济在其《词论》中进一步指出:白石《暗香》、《疏影》,则通首取神题外,不规规于咏梅。
‘昭君‘句,用徽宗在北所作《眼儿媚》词‘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
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也。
”第二说也始自张惠言,他在《词选》卷二中说:时石湖有隐退之志,故作此二调以沮之。
第三说见复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予谓白石此词亦与合肥别情有关。
诸说内容,大体如上。
但是,细按全词,觉以上话说均似牵强。
与《暗香》合看,这首词似仍含有个人身世飘零与今昔盛衰之感。
《暗香》重点是对往昔的追忆,而《疏影》则集中描绘梅花清幽孤高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对青春、对美好事物的怜爱之情。
上片写梅花形神兼美。
苔枝缀玉三句自成一段,它描绘一株古老的梅树,树上缀满晶莹如玉的梅花,与翠禽相伴同宿,暗用赵师雄梦花神的故事,更觉传神。
客里三句写梅花性格,用杜甫《佳人》诗意,比喻梅花如同被时代遗弃于偏僻角落的美人,她品性高洁,绝俗超尘,宁肯孤芳自赏而绝不同流合污。
梅花意象的寓意_古代诗歌鉴赏介绍

梅花意象的寓意_古代诗歌鉴赏介绍梅花意象解释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凌寒不屈的顽强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
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
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2016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例释之梅花

2016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例释之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
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
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
姜夔《疏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姜夔《疏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疏影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 [91] 。
有翠禽小小 [92] ,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93] 。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94] 。
犹记深宫旧事[95] ,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96] 。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97] 。
等恁时、重觅幽香 [98] ,已入小窗横幅 [99] 。
注释:[91]苔枝缀玉:范成大《范村梅谱》谓浙江绍兴、吴兴一带多古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
风至,绿丝飘飘可玩。
”缀玉,谓枝头数朵白色梅花,犹如缀玉。
[92]翠禽小小:绿色小鸟。
《龙城录》载:赵师雄迁罗浮,日暮于松林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出迎,与语极清丽,芳香袭人,因与留酒家共饮,一绿衣童歌于侧。
师雄醉,但觉风寒相袭。
久之,东方已白,起视梅花树上,有翠羽剌嘈相顾。
所见盖花神。
月落参横,惆怅而已。
[93]倚修竹: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此以梅花比拟杜诗中的绝代佳人。
[94]“昭君”四句:王昭君远嫁匈奴,沙漠荒寒,暗自思念故国。
她的魂魄在月夜归来,化作幽独的寒梅。
佩环,女人的装饰品。
杜甫咏昭君诗有“环佩空归月夜魂”句。
[95]“深宫旧事”三句:《太平御览》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今梅花妆是也。
”蛾绿,指眉黛。
[96]安排金屋:《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小时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97]玉龙:笛名。
笛曲有《梅花落》。
[98]恁时:此时。
[99]横幅:画幅,此谓画中梅花。
译文: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
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
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
姜夔的诗词《疏影·苔枝缀玉》赏析

姜夔的诗词《疏影·苔枝缀玉》赏析《疏影•苔枝缀玉》宋•姜夔苔枝缀玉。
有翠禽小小。
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照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营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赏析】这篇词是姜夔咏梅的一首力作,是姜夔在南宋绍熙二年(1191)冬冒着大雪到苏州探访老诗人范成大时写的,共写了两首,一首《暗香》,一首《疏影》,互为姊妹篇,同为咏梅。
这首《疏影》主旨颇为扑朔迷离,古今有多种说法。
张炎《词源》极口称道此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这几句用典,把比作幽居而高洁的佳人,描写梅花的神情,同时递入作者自己。
作者是到范成大家作客时看到梅花,所以把自己遇见梅花称为“客里相逢”。
“篱角”,描写了梅花生活的居处,以及作者所见梅花时的时间,梅花的居处不是在尘世之中,而是在“篱角”;“黄昏”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犹山气日夕,暗用林逋《山园小梅》诗:“暗香浮动月黄昏。
”“无言”,是对梅花的性情的描写,无言而不是聒噪,说明梅花并不是像那些世俗之人,成天喧嚣噪杂个不停,而是静默无闻,像一个独居的沉静的睿智的妙女,突出了梅花的品质美。
“自倚修竹”,暗用《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梅花一个人孤独地默默地依靠着长长的竹子,竹子自古就是君子的象征,梅花自是不同寻常之物。
这几句从形象性情等多个角度描写赞美梅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质。
对这首词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怜二帝”,即被虏的徽钦二帝及诸后妃,亦有人认为是作者的怀美,因词中用典极多,所以主旨更加扑溯迷离,令人捉摸不透。
但该词的辞藻优美,运笔空灵含蓄,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氛围寂寞,意境上“花人合一”,令人叹为观止。
扩展阅读:姜夔的作品姜夔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
疏影姜夔赏析

疏影姜夔赏析《疏影·苔枝缀玉》是宋代词人姜夔的词作。
此词与《暗香·旧时月色》是咏梅的姊妹篇,表现梅的高洁、幽独,并借此咏叹作者自己的身世。
上片先绘出梅花不同凡俗的形貌,又表现其孤芳自赏的清姿和高洁情怀,再化用杜甫、王建诗意,把远嫁异域不能生还汉邦的王昭君故事神话化,将眷恋故国的昭君之魂和寒梅的幽独之魂合而为一,带有极深的悲剧意味,境界又极凄美;下片则眼前梅花盛开推想其飘落之时,用寿阳公主及陈阿娇典故,寓无限怜香惜玉之意,又借笛里梅花哀怨的乐曲,加深怅惋的感情,末二句想到梅花凋尽,唯余空枝幻影映上小窗,语意沉痛。
上片以梅喻王昭君,赞美其绝代姿容,哀叹其客死异域的不幸;下片写春风吹落梅花,欲重觅幽香,为时已晚。
全词用事虽多,但熔铸绝妙,运气空灵,变化虚实,十分自如。
篇中善用虚字,曲折动荡,摇曳多姿。
张炎《词源》极口称道此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评曰:“寄意题外,包蕴无穷。
”一、作品原文疏影⑴辛亥之冬⑵,余载雪诣石湖⑶。
止既月⑷,授简索句⑸,且征新声⑹,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⑺,使工妓隶习之⑻,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⑼。
苔枝缀玉⑽,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⑾。
客里相逢⑿,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⒀。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⒁。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⒂。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⒃,早与安排金屋⒄。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⒅。
等恁时⒆、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⒇。
[1]二、注释⑴疏影:词牌名,姜夔的自度曲。
双调一百一十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
⑵辛亥: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
⑶载雪:冒雪乘船。
诣:到。
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
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居住在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⑷止既月:指刚住满一个月。
⑸授简索句:给纸索取诗调。
简:纸。
⑹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⑺把玩:指反复欣赏。
姜夔《疏影》宋词赏析

姜夔《疏影》宋词赏析姜夔《疏影》宋词赏析姜夔——《疏影》【年代】:宋【作者】:姜夔——《疏影》【内容】: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作者】: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
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
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
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
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
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
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
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
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
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
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
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
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清·陈廷焯《白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
姜夔《疏影》赏析

姜夔《疏影》赏析篇一:第十章姜夔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第一节姜夔一、格律派/骚雅派/姜派:此派是南宋词两大流派之一。
以姜夔为代表,其余重要词人还有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周密与张炎等。
词作内容以男女之情、写景咏物为主,艺术上矫正南宋后期词坛学苏辛者流于粗豪,学柳秦者流于鄙俗的弊病,讲究章法、章律、追求完美蕴藉的意趣、注重音韵格律的严整和辞藻的雕琢。
二、生平简介(p145)(p89)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人。
屡考不第,一生未入仕途,浪迹江湖(青年时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往来于官宦之家,但耿介清高。
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与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都有交往,且得他们的推重。
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
存词87首,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三、词作内容1.爱情词。
(1)不写男女欢会的缠绵、快乐,多写别后的魂牵梦绕,刻骨相思。
(2)用冷色调处理炽热的柔情,将恋情雅化,既深情绵邈,又意境高远。
冷色调:词中使用冷香、冷红、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雨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来衬托离情别绪。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p146)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怀念合肥恋人,无艳遇时的旖旎风情,只有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忆恋。
把离别相思的心绪通过素白的月光,传遍整个大自然,使千山都带上了一股寒意。
2. 咏物词。
特点:将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既形神兼备,又寄托遥深,意蕴丰富。
《齐天乐·蟋蟀》:“凄凄更闻私语”、“哀音似诉”、“侯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一声声更苦”。
全词渗透着词人自我凄凉身世的感受,同时将这份愁扩大到写思妇、游子,不幸的帝王后妃,所有失意者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伤心无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影·梅影》周密词作鉴赏
●疏影梅影周密冰条冻叶,又横斜照水,一花初发。
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
疏疏满地珊湖冷,全误却、扑花幽蝶。
甚美人、忽到窗前,镜里好春难折。
闲想孤山旧事,浸清漪、倒映千树残雪。
暗里东风,可惯无情,搅碎一帘香月。
轻妆谁写崔徽面,认隐约、烟绡重叠。
记梦回,纸帐残灯,瘦倚数枝清绝。
周密词作鉴赏本词为一首咏梅的作品。
南宋末年国势危殆,于是许多流浪飘泊的词人便常常题咏梅花、水仙,以表现个人高洁的操守,厌憎政治上的腐朽与黑暗。
周密这首词便是这一特出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词人在咏梅时为了不落俗套,改咏梅为题咏梅影,境界更为清幽。
本词一开始写冰条冻叶,又横斜照水,一花初发,就是写梅花在水中横斜倒影的景色。
梅在冬天枝上有雪。
词人多用冰枝、冰花;词人写水中倒影,更易去掉非美因素,与实物有一定距离更美。
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转笔写梅影照在白壁与屏风上,像引来梅魂,在月照和风拂下忽明忽灭,亭亭袅袅,似玉人来去。
笔法专注于取神而不拘于形似,将梅生动传神地写了出来。
疏疏满地珊瑚冷,全误却、扑花幽蝶,是说横斜像珊瑚的倒影,使蝴蝶误认而扑了个空。
上片是从不同角度分写梅影,所以结尾另是一种比拟,他写甚美人、忽到窗前,镜里好春难折,化用卢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句意。
这里使用拟人笔法,将梅影比做美人,梅影在镜中婆娑,美丽动人,但却不能攀折。
这仍是写影,是镜子中的映象。
周密这首词上片分写水中、壁屏上、地上、窗前、镜中梅花影,纯从词人鉴赏景象着笔。
下片突出写情,落笔于词的主体。
开始总承上片:闲想孤山旧事,浸清漪、倒映千树残雪。
是回忆从前在孤山林处士种梅处赏梅,看水中倒影,闲想即加入作者感情,回忆当年孤山赏梅美景,也是为了加深对梅影美的描写。
暗里东风,可惯无情,搅碎一帘香月,描绘梅影摇曳于帘上的情景。
可东风却是如此无情,它吹动帘慕,使映照其上的月影梅影上摇曳中破碎。
香月,指月光照出的梅影,影月同香,词语极其生动,月影梅影上帘的景色,令人难忘。
轻妆谁写崔徽面,认隐约、烟绡重叠,是说朵朵梅花影被明月印上疏帘,好像是薄绡剪就,千重万叠。
崔徽是元稹《崔徽歌》中记载的河中歌女,因所恋的人离去,不能相从,感伤于心而成疾,于是托人画她的肖像以寄情人。
最后写:记梦回,纸帐残灯,瘦倚数会清绝。
上面所写虽然有比美人,讲玉容,讲崔徽的艳句,但仍是按照隐士林逋妻梅子鹤的想法,写与世不同的情趣的,因此结尾表明审美趣向,说:还记得梦醒时,睡在画梅花的纸帐中,灯已燃尽,正照纸帐上的几枝梅花瘦影上,感到极为幽静。
纸帐写梅是幽雅相配的。
梅花纸帐含有的寓意便是羡慕归隐超逸的那份清幽。
这首词以美人,歌女的形象来写梅影,变酒楼升歌的兴趣而为梅的凄清,冷峻,两种不同的美在此处合二为一,反映出南宋灭亡前夜,词人思想的变化,梅影正可谓是词人情操节义的写照,所以宋亡之后,周密退隐山林,终身不仕元朝。
该词题咏梅影,在似与不似之间描摹梅花的风华气韵,清艳冷丽,颇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