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发生在“鲁镇”上的故事
鲁迅笔下鲁镇的人和事

鲁镇位于柯岩风景区的左侧,景区的一个主题公园。
对鲁镇的耳熟能详,多半是因为其在鲁迅的小说中被屡次提到。
其实在绍兴的历史上并无鲁镇,它是鲁迅对水乡小镇儿时记忆的一个艺术的文本概括。
.过年前后,是鲁镇最热闹的时候。
传统小吃、民俗演绎、非遗展览、水乡社戏等活动联袂进行。
年头年尾两串联,热闹喜庆,年味儿浓得化不开。
这其中,有一项名为“祝福”的传统年俗更是被当地百姓视为春节前的“头等大事”。
在鲁迅笔下,“祝福”是这样的——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鲁迅笔下的人物和场景在这里栩栩如生地穿插进游人的现实生活。
游人看着稀奇,但“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当地老百姓早已习以为常:“过年,本就该是这样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
”乘着乌篷船,咪一口黄酒,嚼一颗茴香豆,悠哉悠哉地看社戏。
这种只能在鲁迅笔下体会的闲适,在鲁镇却能轻而易举地实现。
在春节的时候,柯岩风景区内的柯岩戏台、鲁镇双面戏台以及鲁镇内特定区域都会进行社戏表演。
锣鼓声起,乌篷船闻声而至。
先贤的忠孝节义,红男绿女的悲欢离合,都汇集在戏子们的软语温言之中。
戏台的咫尺之地,却上演了人生百态。
演出的社戏,以传统绍剧为主,也有绍兴莲花落、越剧等。
明代徐渭为陶堰严助庙写下一幅戏联:盛盛盛盛盛盛盛,行行行行行行行。
盛、行二音间隔,用绍兴话读来,社戏的热闹场面呼之欲出。
腊月,据汉代的《风俗通·礼典》说:“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这个如今只在鲁迅小说中才能看到的词,却在柯桥安昌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每年的农历年底,安昌腊月风情节都会如期而至。
群文阅读:走进鲁镇——解读鲁迅小说中的鲁镇文化

• 单四嫂子,年轻寡妇,夜以继日地纺纱, 与三岁的儿子宝儿相依为命,生活艰辛, 偏遇上宝儿生病,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她 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 最后一个压轴法子——寄希望于庸医何小仙 ,但还是避免不了厄运,小宝死了,倾家 荡产安排了宝儿的丧事……
捐门槛:祥林嫂听柳妈的说道,倾其一生积蓄,到镇西头的土地庙捐 了门槛,作为自己的替身让千人踩、万人踏以图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过
寡妇哭嫁:寡妇再嫁被认为是失节,宋代以后称为社会的道德规范。 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寡妇再嫁时常常用哭泣表示向前夫谢罪,以减少舆论的责难。卫 老婆子说“回头人(寡妇)哭嫁我们见得多了”并非虚妄之言
探究(文本细读):
鲁镇怎样的文化背景酿成了这些人物的 悲惨人生?
A.人名研究:
•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女性角色的称
呼,说说这些称呼和我们现代女性的姓名
有什么不同。
祥林嫂(卫家山人,大概姓卫)、卫老婆子、祥林 嫂婆婆、四婶、柳妈——《祝福》
单四嫂子、王九妈——《明天》 七斤嫂子、九斤老太、六斤、——《风波》
提问:
这些不幸人物的悲惨故事发生在什么地 方?从小说中找到依据。 明确:鲁镇
《祝福》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 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 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 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 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 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 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 样使它精神上增加痛苦。——丁玲
提问:鲁镇的人们为什么对祥林嫂是这样的 态度?
鲁镇作文600字五篇

鲁镇作文600字五篇鲁镇作文600字五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镇作文600字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鲁镇作文600字篇1步入鲁镇,恍如来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绍兴。
入口广场上耸立着一座牌坊,绍兴方言叫“行牌”,鲁镇先生的座像和由江泽民手书的“民族魂”赫然醒目。
官人装束的“差役”,着长袍马褂的“相公”,穿鲜艳对襟衫的“乡姑”,似曾相识的商业街充满乡土气息。
其中有十余家景观商铺,如毡帽店,油烛店,锡箔店等,-集商业经营与作坊展示为一体。
街河并行,街随河走,目睹那条在绍兴随处可见的河,脑海里不由闪现出那活泼机灵的双喜摇船摆渡“迅哥”,吃着四季豆去看杜戏情景。
船夫还能用双手双脚同时摇船令人叹服。
来到鲁府,既鲁家台门,按鲁迅小说《祝福》中鲁镇鲁四老爷家旧貌布展,其间的台门斗,天井甬道,大厅花厅书房内宅侧相房,均是按清末乡绅府第的摸样设计布置。
祝福大典,祥林嫂两次来鲁府帮俑,讲阿毛被狼叼去的故事等景,在这里逼真展现。
“我知道东山的狼吃人,没想到西山的狼也吃人”喃喃的絮语活灵活现道出苦难人祥林嫂悲惨的遭遇。
望着那高高的涂着红漆的门坎,依衫槛楼跪在佛像前祈求捐一道赐福的门坎,来脱离苦难深渊的蜡像祥林嫂,我不禁百感交集,泪水在眼眶内打转;这不仅仅是艺术品,分明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痛苦的真实写照!钱府也称为假洋鬼子宅,外土内洋,从门口壁雕开始,按照《狂人日记》中狂人说的吃人的话,布置成了一个“吃人”环境。
一些用泥塑雕的怪兽奇禽,却是鲁迅作品《半夏小集》,《死火》等中提到的栩栩如生,寓意深刻的东西,其用意使游客在游乐中认清旧社会封建礼数吃人的真面目。
对于鲁镇客栈和茂源酒家,皆为中式仿古建筑,那古色古香的美学韵味,令远道而来的游客喷喷称赞一番。
《祝福》——鲁镇

鲁镇“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这是鲁迅最早在《孔乙己》上提到的鲁镇。
作为他笔下的外婆故乡,如今真的出现在了绍兴。
10月末,我们来到了这个建镇还不到一个月“古老”的镇。
鲁镇位于柯岩风景区的左侧。
一进门就见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沿河的民居、商铺错落有致,只是感觉这个“古镇”新了一点。
只有走在石板路上,看到衣着清代服饰的巡街兵丁时,仿佛到了另一个朝代。
鲁镇挺大,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大多是鲁迅笔下提到建筑。
大概是鲁镇新开张的缘故,好多“民居”还无人居住,好多商铺还无人经营,只是主街上店家多一点。
贡品店、锡箔店、油烛店、茶漆店、钱庄、当铺…….那些现代都市已经没有的店铺林立在这里;阿Q、祥林嫂、假洋鬼子、鲁四老爷…….鲁迅笔下的人物,又一个个出现在街上。
“妈妈的,儿子打老子”拖着长辫子、戴着乌毡帽的阿Q,晃悠着长烟杆,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东张西望寻找着小尼姑;“我只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 衣衫褴褛的“祥林嫂”拄着棍子,嘴里自言自语地喃喃絮语:“我只知道东山的狼吃人,没想到西山的狼也吃人……”孔乙己在酒肆的柜台边“研究”着“茴”字的四种写法…… 这一幕幕鲁迅小说的场景,不是舞台上演出的话剧,而是穿插在“鲁镇”游客身边的“活剧”。
游客多时,他们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来逗游人开心。
尤其是阿Q,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由于没有见到“小尼姑”,到时候他就“调戏”起挎着讨饭篮祥林嫂,要与她接吻,引得游客纷纷掏出相机拍摄。
游客少时,鲁四老爷就拿着个水烟盒四处游荡,阿Q就靠在牌门上歇息,祥林嫂坐在掌柜的柜台上喝茶,倒真有些生活的情趣。
镇里,引人注目的还有一组组关于形象夸张的雕塑。
阿Q革命、阿Q 挨打、阿Q调戏小尼姑、抢亲……让人发笑,也让人看到了鲁迅笔下那些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在鲁镇,一组组形象夸张的群雕颇引人注目,几十个故事人物的铜像讲述着一个个鲁迅小说中的故事。
有桥可依,有水可嬉,有石可品,有酒可酌,有树可荫,有戏可听,有艺可观,有历史,有现代,有故事,有游乐……这就是鲁镇。
鲁迅笔下的鲁镇

鲁迅笔下的鲁镇作者:任海军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12期摘要:每一个语文教育者,都应指导学生去阅读鲁迅作品,奠定一个深厚的精神底子。
鲁迅先生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敏锐的思想触角,犀利的文筆解剖了社会的躯体,激励猛者。
关键词:病苦;疗救;美丽而神秘;礼教观念和封建迷信;激励猛者鲁镇,鲁迅笔下的故事有好几次都发生在这里。
《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鲁镇,闰土的故事发生在鲁镇,看社戏的故事发生在距鲁镇不远的平桥村,祥林嫂的故事发生在鲁镇的“我”的本家四叔家,这里是鲁迅作品中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
我以为,鲁镇实在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作者笔下“我”的故乡有《社戏》中童年时的故乡,有《祝福》中中年时的故乡,有老年时见到闰土时的故乡,作品似乎是一幅幅剪影,展现了“我”的故乡不同时期的风貌。
我想,这实在是有意为之,既体现鲁迅先生的艺术功力,亦体现了鲁迅先生思想之深刻。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中国的问题至少在一定时期内是农村问题,鲁迅先生为我们揭示了问题的症结,“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钱理群教授说:“鲁迅正是这样一位具有原创性的现代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思考的最大特点是,始终立足于中国的土地,从中国的现实问题出发,而对问题的开掘,又能够探测到历史和人性的深处和隐蔽处。
他的思想与文学既有极强的现实性,又具有超越性和超前性。
他给我们的是思想的启迪。
所以,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者,都应指导学生去阅读鲁迅作品,使学生对鲁迅等民族大师的思想与文学有一个基本了解,奠定一个深厚的精神底子。
鲁镇是美丽而神秘的。
月下看戏时,“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回望赵庄戏台,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闰土月下刺獾时,“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阅读这些文字,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幅奇异的图画来,美丽而空灵,朦胧而神秘。
鲁镇

鲁镇——封建时代的鲜活记忆鲁迅小说《祝福》所描绘的鲁镇是旧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
鲁镇的风土人情淋漓尽致地展现着传统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几乎全部内容:从风俗到制度、从思想到宗教、从日常生活到行为准则。
环境造就人物。
祥林嫂生不逢时,生活在“鲁镇文化”氛围中,倍受世人嘲讽,孤独地承受着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最后冻死街头。
她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社会的,不是偶然的而必然的。
鲁镇根深蒂固的封建氛围。
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如同四个摇控,控制着鲁镇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如同四条绞索,将祥林嫂活活绞死。
封建思想的潜规则深深地根植在人们的骨髓里,支配着人们的行动。
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充分表现了令人窒息的封建思想。
祥林嫂没有姓名,嫁给祥林,因此人们叫她祥林嫂。
丈夫祥林死后,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
她的第二任丈夫叫贺老六,按常理来说,人们该叫她贺六嫂,但是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
从人们对她的不变称呼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封建夫权制度——从一而终的思想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中。
妇女改嫁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
她的婆婆明明知道这一点,却不顾封建首先的束缚,为了得到儿子娶老婆的聘礼,绑架了祥林嫂并将她卖给了贺老六,迫使祥林嫂违背封建道德,蒙受奇耻大辱。
祥林嫂“出格”反抗:“一路只是嚎,骂”,拜天地时她“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由此可见,从一而终的思想对祥林嫂的摧残,她宁愿以死来捍卫封建夫权制度,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但是她个人的反抗无济于事,无法争得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只是她婆婆的一家人竟敢绑架了她,像捆牲口呈样捆住她,抢了回去,像商品一样卖了她。
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祥林嫂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无论走到哪里难逃封建族权制度的迫害,在贺老六家,她的遭遇更为悲残。
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因此在丈夫和儿子相继死后,“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走投无路,举目无亲,只她再一次来到鲁家。
绍兴鲁镇作文

绍兴鲁镇作文篇一《鲁镇之旅:一场穿越历史的嬉闹》我一直对绍兴的鲁镇充满了好奇,这个存在于鲁迅笔下,充满了故事的地方。
终于有一天,我踏上了前往鲁镇的行程。
一进入鲁镇,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旧时光的大舞台。
古旧的房屋、青石板路,还有那飘扬的酒旗,一切都特别有年代感。
走着走着,我看到一个穿着长衫的大叔,那长衫皱巴巴的,就像被蹂躏过的咸菜。
他正站在一个小茶馆门口摆着说书的架势,周围围了一群小孩和几个老人。
我也凑了过去。
这大叔讲的是阿Q正传的片段。
他讲得那叫一个绘声绘色啊,眼睛一会睁得老大,像是看到了什么惊奇的事,一会儿又眯成一条缝,流露出狡黠的神情。
说到阿Q去挑衅小尼姑的时候,他竟然学着小尼姑的娇羞状,扭着屁股,嘴里还喊着“阿弥陀佛”,把大家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我在那听了好一阵子,感觉自己像是被带回到了那个充满嬉笑怒骂的年代。
再往前走,是一条临河的街道,河边有一些妇女在捣衣。
那捣衣的声响就像节奏大师在打鼓一样,一下下富有韵律。
我好奇地凑近,看到那捣衣的棒槌都是旧旧的,上面布满了各种小坑洼,像是岁月的咬痕。
我站在那儿看的时候,一位大妈撇了我一眼,操着一口绍兴腔说道:“看啥嘞,没见过捣衣啊。
”我赶忙笑着说:“第一次来,觉得新鲜。
”大妈嘴角一咧,又埋头捣起了衣服。
我就像个愣头青一样继续在这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晃悠,看着那些仿制的鲁镇旧景,想象着当年鲁迅笔下人物在这里活动的样子,心里满是新奇和愉悦。
这鲁镇啊,就像是一本打开的历史书,只不过字里行间都透着快活劲儿。
篇二《鲁镇的美食和疯狂的“追捕”》鲁镇除了有旧时光的韵味,还有一堆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在鲁镇逛了一会儿,我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就像里面有只小老鼠在敲鼓。
我循着香味来到了一个小吃摊。
那摊上摆满了臭豆腐、茴香豆啥的。
那臭豆腐啊,被煎得金黄金黄的,每一个都像是裹着黄金甲的小战士。
那味道,好家伙,是那种闻着臭吃着香的典型。
我刚想尝一块,突然听到一阵喧闹声。
原来是一群小孩在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
那些发生在“鲁镇”上的故事

那些发生在“鲁镇”上的故事关于“鲁镇往事”“鲁镇”――一个极有代表意义的城市名称,它是鲁迅大多数小说发生的背景城市,是鲁迅生长的故乡的一个“别称”。
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知道,这个剧目一定跟鲁迅有关。
其实确切地说,是跟鲁迅的作品有关。
2003年,我们第一次认识吉尔莫•史密斯剧团是因为他们的《短打契诃夫》,他们将契诃夫的五个短篇小说串联起来,用形体诉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的《鲁镇往事》是由鲁迅的六个短篇作品串联而成的,其中有鲁迅的小说、散文,还有杂文。
为何是鲁迅?当吉尔莫•史密斯想到与我们合作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是双方都关心的问题。
老夫妻俩看了《聊斋志异》、《警世通言》、《三言二拍》等不下千个的中国故事。
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决定选择了鲁迅的作品。
这是因为,鲁迅和契诃夫有着惊人的相似。
他们都曾经从过医,后来又都从了文。
契诃夫是俄国的文学巨匠,鲁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
契诃夫作品反映的都是社会底层人的生活,而鲁迅也将大量的笔墨用于小人物的身上。
他们创造了“契诃夫的奇迹”,相信也能制造出“鲁迅的惊喜”。
6个故事选择什么故事,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鲁迅所有的作品加起来也有两三百部。
中国人说到鲁迅作品,耳熟能详的无非是:《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故乡》、《狂人日记》、《社戏》,就是那几个在学校里经过无数次分析和测试的作品。
但是对于吉尔莫夫妇来说,这些先入为主的印象根本不存在,他们需要的是可以“用身体表现”的故事。
与其说故事是挑出来的,不如说故事是经演员们一个个试演后决定的。
热闹的场面,比如结婚、葬礼、过年、佛事等这些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场面是他们的首选,所以有着过年描写的《祝福》和葬礼描写的《孤独者》成了他们的首选,我们几乎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尝试排练《孤独者》,但是因为这个故事后半段几乎没有任何调度,大家完全走在一个死胡同里出不来,导演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发生在“鲁镇”上的故事
关于“鲁镇往事”
“鲁镇”――一个极有代表意义的城市名称,它是鲁迅大多数小说发生的背景城市,是鲁迅生长的故乡的一个“别称”。
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知道,这个剧目一定跟鲁迅有关。
其实确切地说,是跟鲁迅的作品有关。
2003年,我们第一次认识吉尔莫•史密斯剧团是因为他们的《短打契诃夫》,他们将契诃夫的五个短篇小说串联起来,用形体诉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的《鲁镇往事》是由鲁迅的六个短篇作品串联而成的,其中有鲁迅的小说、散文,还有杂文。
为何是鲁迅?
当吉尔莫•史密斯想到与我们合作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是双方都关心的问题。
老夫妻俩看了《聊斋志异》、《警世通言》、《三言二拍》等不下千个的中国故事。
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决定选择了鲁迅的作品。
这是因为,鲁迅
和契诃夫有着惊人的相似。
他们都曾经从过医,后来又都从了文。
契诃夫是俄国的文学巨匠,鲁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
契诃夫作品反映的都是社会底层人的生活,而鲁迅也将大量的笔墨用于小人物的身上。
他们创造了“契诃夫的奇迹”,相信也能制造出“鲁迅的惊喜”。
6个故事
选择什么故事,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鲁迅所有的作品加起来也有两三百部。
中国人说到鲁迅作品,耳熟能详的无非是:《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故乡》、《狂人日记》、《社戏》,就是那几个在学校里经过无数次分析和测试的作品。
但是对于吉尔莫夫妇来说,这些先入为主的印象根本不存在,他们需要的是可以“用身体表现”的故事。
与其说故事是挑出来的,不如说故事是经演员们一个个试演后决定的。
热闹的场面,比如结婚、葬礼、过年、佛事等这些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场面是他们的首选,所以有着过年描写的《祝福》和葬礼描写的《孤独者》成了他们的首选,我们几乎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尝试排练《孤独者》,但是因为这个故事后半段几乎没有任何调度,大家完全走在一个死胡同里出不来,导演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
而与此同时,有着关于中国“地狱”描写的《智识即罪恶》取而代之了。
另外,
赋予明显特征的“角色”比如动物、孩子,也是他们挑选故事的重要因素。
学小丑表演出生的吉尔莫夫妇,对于动物的模仿大家早就在《短打契诃夫》里的《卡什坦卡》领教过了。
所以《孔乙己》、《猫、狗、鼠》、《阿长与山海经》、《风筝》、《乞求者》、《死后》、《一件小事》也入选了,经过演员们的尝试之后,我们最终选定的六个故事是:
《一件小事》
故事讲的是一个黄包车夫撞了老太太,他没有躲避,而是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
这是一件小事,与国家大事相比起来肯定微不足道。
可是“国家大事”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迹”,而这件小
事却“把我从坏脾气里拖开”。
这是让我有所感悟的“一件
小事”。
《猫、狗、鼠》和《阿长与山海经》
“我”小时候曾经养过一只小“隐鼠”,它给“我”的
生活带去了无限的快乐。
可是老鼠却被“我”的保姆长妈妈无意弄死,并且她还骗“我”说是猫吃掉的。
“我”因此很
长一段时间不喜欢猫。
后来得知真相的时候,也曾一度讨厌长妈妈。
但是也就是这个有着许多坏习惯的长妈妈,却给“我”带回来了一套重要的书――《山海经》。
至此,“我”的生活与书再也没有离开过……
《智识即罪恶》
智识,就是智慧和知识。
有了智识究竟是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这个世界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方式来考虑这个问题?是用智识还
是用其它?
《孔乙己》
他,孔乙己。
未曾进学,却颇有几分清高,喜欢孤芳自赏,饿得脸色青白,却始终不肯脱下又破又脏的长衫。
他是迂腐的,却也是善良的。
他动辄“之乎者也”,却
也真心实意地教小伙计如何写字,他的善良为他赢得了同情。
这个人的一生是可悲而又可怜的。
他的人生经历里离不开笑。
其原因在于他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
他穷困潦倒的苦相,正是他精神无所寄托的表现。
在这种状态下,他只能退回到心灵深处的自我安慰中去,并在盲目的自命不凡和别人的取笑声中自我解嘲,释放心灵深处的压力。
当然他将一事无成,最终在贫困中死去。
这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自我否定,也是自我价值的彻底崩溃后的结果。
孔乙己的人生经历离不开笑:短衣帮的笑,掌柜的笑,小孩的笑。
在哄笑声中出场,又在哄笑声中死去。
正是在这些笑声中,孔乙己一步步地与人们疏远,他走向了孤独。
《祝福》
祥林嫂,一个在祝福大典中死去的女人。
族权,不允许守节;夫权,却又要她守节;神权、政权要惩罚祥林嫂不守节。
这深入骨髓的苦楚,使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可她还在抗争:她不甘于受婆家虐待,逃跑出来到鲁镇做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争得做人的资格;她不甘于被人强逼改嫁,用生命来抗婚。
在逼嫁的路上,她不但又哭又闹,拜堂时还用头撞香案角企图自杀。
虽然没有死,但也撞到头破血流,结果在额头上留下了一个“大家以为耻辱”的伤疤;她不甘于百般受人歧视,捐门槛以“赎罪”;她也不甘于死后受阎王惩处,临死时怀疑灵魂的有无。
她的一生是苦苦挣扎的一生,其结果,却被地主阶级诬蔑为“谬种”,可也正是这个“谬种”,代表着封建宗法社会里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命运。
如何用身体说话
这是一种我们所不熟悉的完全有别于布莱希特的表演
方式,说的简单点就是讲故事的,而非只为了逗观众笑的小丑表演。
他们着眼于“画面”表现,比如:有两只狼蹲在后头,一个小孩子和一篮豆在前头,他们根本不需要说任何台词,只需要表现狼的特征和孩子的特征,大家就自然而然能想到这个就是阿毛和狼,这个故事就是《祝福》。
就六个演员,他们可以用身体搭出佛堂、森林、小溪等场景,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台上七十二变,既是主角也是配角,一会儿是村子里帮忙找孩子的大伯,一会儿又是隔壁来讨豆吃的孩子,一会儿又成了“我”泄愤的对象――猫,一会儿又成了《山海经》里神奇的各种“怪兽”;他们就是这样用他们的身体告诉你他们想说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
就在你猜他们在做什么的时候,一种乐趣涌上心头。
制作人:考林•麦因泰尔、喻荣军
执行制作人:张?O?O
导演:迪安•吉尔莫、米歇尔•史密斯
演员:迪安•吉尔莫、米歇尔•史密斯、亚当•保罗扎、郑萍、郭洪波、王杨美子
演出时间:2007年5月23日-6月3日
演出地点:戏剧沙龙(安福路288号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