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区 生态环境建设

合集下载

浅谈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r 二峡 【 程初期 的规划是 2 6台 7 0万 千 瓦 的机 组 ,年 发 电量 对 中下 游地 区的巨大威胁 。减轻 中下游地 区承受毁 灭性灾难 的 8 4 7亿 度 。 后 义 在 右 岸 大 坝 “ 向石 尖 ” l l J 体 内建 设 地 下 电站 , 建 6 风险, 为该地 区的经济 、 社会 、 资源 、 人 口和环境协调 发展提供 了 台7 O万千 瓦的 水 轮 发 电机 。 再 加 上 峡 电 站 自身 的两 台 5 万 千 十分 有 力 的保 障 。 瓦的电源电站 , 总装机容 量达到 了 2 2 5 0万 千 瓦 。 三 峡 水 电开 发 3 . 3可减少洞庭湖 的泥沙淤积
长 汀 中 下 游平 原 地 区 面 积 1 2 . 6 k n i 2 , 有效耕 地约 6 0 0 h m2 , 人 j峡 电站装机容量为 1 8 2 0 0 M W ,年平 均发电量 8 4 7亿 k W. 口约 一亿 , 是我 重要 的商 品粮 、 棉、 油 的基地 , 有是经 济 比较发 h , 符建 同等规模 的火 电站, 每年需 要大 量燃煤 , 除 排除 大量 的废 废水 外 , 每年还要 排放二氧化硫约 2 0 0万 t , 一氧化碳 约 1 万 达的地 区。由于平原地 区高程普遍低 于洪水位 数米至十几米 , 所 渣 、
2 . 1水 土 流 失 严 重
入 湖 的 泥 沙 ,从 而 使洞 庭 湖 年 平 均 淤 积 量仅 相 当于 目前 的 1 / 3 ~ 1 / 2 , 故可 以大 大延 长洞庭 湖的寿命 , 有 利于改善湖泊 生态环
长 江 上 游 地 区 是 水 土 流失 易 发 区 , 水土流失非 常严重 , 据 统 境 。 计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已经 达 到 3 5 . 5 万k m 2 , 占总 流 域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的 3 . 4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概述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概述

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长江中下游旅游进入快速发 展期,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品质提升阶段
当前,长江中下游旅游正逐步从 快速发展向品质提升转变,注重 旅游品质和游客体验,推进旅游 产业升级和创新。
当前旅游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
01
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市场规模庞大,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持续
该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 产,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杭州 西湖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02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长江风光
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壮丽的长江 风光,游客可以乘船游览长江,
欣赏沿岸的山水画卷。
湖泊与水库
该地区有许多湖泊和水库,如鄱 阳湖、巢湖、洪泽湖等,这些湖 泊和水库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
04 旅游管理与服务
旅游政策与法规
旅游政策
长江中下游地区政府为了促进旅游业 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政策,包 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市场推广等 ,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旅游法规
为了规范旅游市场和保障游客权益, 长江中下游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旅 游法规,包括旅游合同管理、旅游服 务质量标准、旅游安全管理制度等。
旅游设施与服务
住宿设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各种类型的住宿设施,包括星级酒店、经济 型酒店、民宿和农家乐等,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餐饮设施
该地区的餐饮业十分发达,有各种口味的美食供游客选择,包括地 方特色菜、小吃和各类中西式餐厅等。
交通设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便利,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水路网络,以及 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游客出行。
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拥有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如扬子鳄、中华鲟等珍稀物种,为生 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发展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发展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发展问题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全球第三长的河流。

它流经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个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人口聚集地。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首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给予了这个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拥有广阔的农田,适宜农业发展。

这里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

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这为水利发展和电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这个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然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首先,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

每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都会发生严重的洪水,给当地的农田、城市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破坏。

其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相对紧张。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需求日益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有限。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此外,长江中下游地区还面临着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

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废水和废气排放,严重污染了长江和周边地区的水源和空气质量。

为了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工作。

这包括加强堤防的建设和维护,改善排水系统,提高防洪能力。

其次,加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管理。

这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保护,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改善长江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不能只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我们需要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总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PPT课件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PPT课件
于是,2007年,我们宣布白鳍豚已经灭绝,国外媒体说,这是第 一个由人类行为导致灭绝的鲸类动物
最后一只白鳍豚“淇淇”
今天孩子们能见到的白鳍豚……
• 闪光的“中华鲟”!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 。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 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类最早出现 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长江 流域,别处未见,真可谓“活化石”。被称为“水中熊猫”。成体 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公斤,雌的130—250公斤, 据称,最高的记录竟达 500公斤
水体酸化 土壤酸化 破坏生态 腐蚀建筑物
工业酸性 废气排放 汽车尾气
水质下降
工业废水
危害人类健康 生活用水
破坏生态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
退耕还湖
调整能源 结构 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 达标排放
• ①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 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 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 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 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 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 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 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 我国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 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 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酸雨 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我国酸雨区面 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 是罕见的。
• 以重庆、贵阳为代表的西南酸雨区酸雨污 染有所减轻;华中酸雨区(湖南、江西等省) 酸雨强度有所增加;华东区特别是浙江省酸 雨污染进一步加重;华南酸雨区的珠江三角 洲地区酸雨污染加重。

洪湖湿地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

洪湖湿地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

洪湖湿地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摘要:洪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最具代表性的湖泊之一,本文通过对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论述与剖析,针对洪湖水生态恶化日趋严重的问题,初步提出了保护和修复洪湖水生态环境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洪湖湿地;水生态环境;现状;对策洪湖是湖北省最大,全国第七大天然淡水湖泊,水域面积53.3万亩,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我国主要的越冬水禽栖息地。

洪湖是长江重要的分蓄洪区,连接了来自荆门、潜江、荆州等上游及洪湖周边地区共1.0375万平方公里的汇水,是大武汉重要的防洪安全屏障,同时也是重要的水源区,其周边涉及洪湖、监利两县市共13个乡镇以湖为生的渔民近2万人。

洪湖又是重要的水产种养基地,水产品产量每年达10万吨,产值过亿元,在全国湖泊中居第二位。

作为革命老区,洪湖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秀丽的湖区风光和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使洪湖成为丰富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除此之外,洪湖湿地在航运交通、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主要作用。

但由于人口急剧增加,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湖地区群众对湖泊无节制的开垦和侵占,洪湖湿地水生态被破坏,水质污染、物种减少、调蓄功能下降,候鸟迁飞,洪湖水生态恶化日趋严重,保护和修复洪湖水生态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1 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由于水生态保护工作起步较晚,措施不到位,当前洪湖水生态遭到较严重的破坏,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湖泊面积萎缩,调蓄能力下降上世纪50年代,洪湖面积114万亩。

六十年代中后期,受“以粮为纲”“与水分地,向湖要粮”观念错误引导,沿湖地区广泛开展“插到湖心、收到湖底”围湖造田大运动,不到20年,洪湖面积速减近一半以上,目前只有53.3万亩,有效调蓄容积为6-12亿立方米,调蓄能力较50年前减少一半以上,完全不能满足四湖流域防洪抗旱调蓄需要。

因此每逢大雨或干旱就出现一次大灾,80型、91型、96型、2010型大灾就是明显例证,特别是2011年春旱乃70年一遇,实属罕见。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恢复措施与实践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恢复措施与实践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恢复措施与实践作者:刘保艳唐政胡玉镜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24年第01期摘要:三峡工程完工后,在145~175 m高程的库区两岸形成与天然湖库涨落季节相反、涨落幅度30 m的消落区。

消落区存在生态环境脆弱、人居环境较差、滨水生态破坏较严重等问题。

以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向坪肥子坝段长江消落区为例,在坚持生态优先、兼顾景观的原则下,以植被恢复工程设计为主,兼顧辅助工程设计,通过植物空间处理与品种筛选相结合,辅以配套设施等工程措施,达到生态恢复的效果,同时兼顾景观休闲功能,为人们提供亲水空间。

相关实践可为其他区域消落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落区;生态恢复;品种筛选;肥子坝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三峡工程运行后,根据现行调度方案,年度间坝前水位在145~175 m之间变化,在水库周边形成了落差30 m的消落区。

三峡水库消落区是水陆缓冲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地灾易发区,是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是三峡后续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凸现,生物多样性锐减,旅游资源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缓冲带功能减弱,严重威胁着库区的生态景观和生态安全。

消落区的生态环境具有淹没时间长、水位涨落幅度大等特征,特别是在一些坡度陡、水流急、土壤难以沉积的河段,植被常常完全消失而成为裸地,其产生的景观不协调也会制约库区旅游业的发展。

水库蓄水后,消落区植被日渐稀疏,呈现类似“荒漠化”现象,结构缺损的消落区与陆域和水库形成明显反差。

三峡后续规划工作实施以来,消落区保护与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改善了库区水生态环境,但是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问题。

1 消落区生态问题分析1.1 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三峡水库消落区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生态系统,试验性蓄水以来,消落区植物生态系统逐渐向耐淹的草甸生态系统演变,植物群落结构趋于稳定,但受特殊自然条件、外界干扰以及生态治理技术等多种原因的制约,消落区生态系统结构简化、功能弱化,呈现出不稳定性和脆弱性,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严峻。

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北、西南《中国地理》(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北、西南《中国地理》(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北、西南《中国地理》(华中师大考研笔记)第十二章长江中下游区主要内容:长江中下游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和上海7省市。

面积约89×104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9.3%,2001年人口约36 6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8.7%。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长江沿岸处于我国经济网络的轴心位置,其经济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节自然条件分析一、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的地表结构本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分布。

淮北平原:江苏与安徽北部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称为淮北平原。

淮阳山地:包括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及其东延的江淮丘陵。

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山地两侧气候土壤、植物均有明显差异。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洞庭湖、鄂东沿江冲积平原、鄱阳湖平原、巢湖及皖江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等组成。

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m以下。

河网密度达4.8km/km2三角洲的南北两翼各有一个大的碟形洼地,北为里下河平原,南为太湖平原。

居中的是一系列以河口沙坝为核心的河口古沙洲。

近期发育的沙洲尚处在长江南北汊流包围之中,例如崇明岛、长兴岛、横岛等。

早期形成的古沙洲已与长江北岸连成一片,成为江淮平原的组成部分。

江南丘陵:包括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南岭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区。

红岩盆地广布,红层地貌发育典型。

南岭山地:江西、湖南南部为断续的东西向的南岭山地,南岭古称“五岭”包括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山地。

西部边缘山地:本区西部为一系列较高的山地,自北向南有武当山,大巴山东段的神农架和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

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 000~6500℃。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

长江中下游经济实施方案

长江中下游经济实施方案

长江中下游经济实施方案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长江中下游经济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

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与周边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其次,长江中下游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实施方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点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经济实施方案: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要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交通运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四、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繁荣。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科技含量,推动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六、加强区域合作,形成良好发展格局。

加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总之,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实施方案能够取得成功,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3)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海堤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和抗御风暴潮的能力。 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海堤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和抗御风暴潮的能力。 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海堤建设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4)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4)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限期治理,按期达标。对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南昌、九江、 限期治理,按期达标。对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南昌、九江、宜昌等工 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把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作为城市 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二)生态环境建设
退耕还林, 严禁开垦大于 25° 的坡地 , 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 25° 退耕还林 , 严禁开垦大于25 的坡地, 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 25° 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 营造水土保持林、 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 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 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 防治水土流失。 防治水土流失。
无数浮萍涌进了长江。 无数浮萍涌进了长江。 垃圾倾倒入河水里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长江中下游区湖泊众多, 长江中下游区湖泊众多,其污染程度 不尽相同。洞庭湖主要污染物为总磷、 不尽相同。洞庭湖主要污染物为总磷、铵 及亚硝酸氮。巢湖、 及亚硝酸氮。巢湖、太湖水质污染均以有 机和无机氮、磷为主,表现为富营养化, 机和无机氮、磷为主,表现为富营养化, 水质已达不到Ⅲ类要求, 水质已达不到Ⅲ类要求,许多城市市内及 市郊湖水水质为Ⅳ类或Ⅴ 市郊湖水水质为Ⅳ类或Ⅴ类。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3)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本区属于南方山地丘陵水土 流失区,水土流失范围广。 流失区,水土流失范围广。水土 流失最严重的是赣南、鄂东、 流失最严重的是赣南、鄂东、湘 西北等地区,江西的兴国、 西北等地区,江西的兴国、湖北 的蕲春和湖南的安化是水土流失 严重的县。 严重的县。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达 58.2%,库区河谷两岸滑坡崩坍 %,库区河谷两岸滑坡崩坍 %, 多处, 有200多处,塌体总量 多处 13.5×108m3,泥石流有 泥石流有270多处。 多处。 × 泥石流有 多处 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城市、 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城市、工 道路的施工, 矿、道路的施工,移民后靠上山 伐林垦荒,此类灾害还将会加剧。 伐林垦荒,此类灾害还将会加剧。
长江水变黄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Hale Waihona Puke (4)生物生境恶化,物种濒危 生物生境恶化, 生物生境恶化
由于人口增加,环境污染等原因, 由于人口增加,环境污染等原因,严重影 响生物的繁衍。 响生物的繁衍。 长江是水生生物资源的宝库,有鱼类 长江是水生生物资源的宝库,有鱼类300 多种,其中1/3是特有种 是特有种, 多种,其中 是特有种,近几十年来生态 失衡,长江鲫鱼已接近濒危、 失衡,长江鲫鱼已接近濒危、白鳍豚数量大 此外,白鲟、中华鲟、 减。此外,白鲟、中华鲟、长江鲟等一级保 护动物,江豚、 护动物,江豚、胭脂鱼等二级保护动物的生 境条件受到影响,种群数量日趋减少。 境条件受到影响,种群数量日趋减少。
本区内许多城市自来水水源已遭 受不同程度污染,影响饮用水质 受不同程度污染, 量。一些水厂取水口被迫移向江 合肥、无锡、 心。合肥、无锡、苏州等城市近 年已多次因水源受污染, 年已多次因水源受污染,自来水 被迫短期停产, 被迫短期停产,影响城市居民生 活及工业生产。 活及工业生产。 淮河、太湖、 淮河、太湖、巢湖均因水质 污染严重, 污染严重,被列为全国治理重点 限期对象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80年代以来 我国酸雨影响地区从西南扩展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据测定, 年代以来, 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影响地区从西南扩展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据测定,长 江中游地区,重酸雨区包括长沙、黄石、宜昌、咸宁等城市, 江中游地区,重酸雨区包括长沙、黄石、宜昌、咸宁等城市,中等酸雨区包括武 沙市、常德、九江等城市。 汉、沙市、常德、九江等城市。
(1)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 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 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
植树造林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2)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 (2)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 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调整水利系统工程, 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调整水利系统工程,适应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 程建设后长江中下游水利系统的变化。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 程建设后长江中下游水利系统的变化。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 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行洪能力。 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行洪能力。严禁围垦湖 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沙石。 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沙石。
长江洪灾图片1 长江洪灾图片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长江洪灾图片 2
长江洪灾图片3 长江洪灾图片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2)环境污染加重。 (2)环境污染加重。 环境污染加重 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130 130× t, 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130×108 t,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 31%,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 长江下游10 %,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 10个市的化 的31%,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 长江下游10个市的化 肥施用量就达120.53万吨。 120.53万吨 肥施用量就达120.53万吨。 COD、BOD5,铵氮和挥发性酚, 长江中游主要污染物为 COD、BOD5,铵氮和挥发性酚,主要超标项目是 大肠菌群。长江下游沿江城市附近江段已形成宽窄不等的污染带, 大肠菌群。长江下游沿江城市附近江段已形成宽窄不等的污染带,各江段水质已 超过Ⅲ类标准,且以有机污染为主。 超过Ⅲ类标准,且以有机污染为主。
生态环境建设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二、生态环境建设
2009 12 01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都是洪涝灾害频发区。 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都是洪涝灾害频发区。 1991年江淮洪涝 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年江淮洪涝, 1991年江淮洪涝,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1954年长江洪水 受灾耕地317万公顷1980年两湖大涝, 年长江洪水, 317万公顷1980年两湖大涝 1954年长江洪水,受灾耕地317万公顷1980年两湖大涝,湖北和湖南受灾耕 地分别为157 73万公顷和54. 公顷。 157. 万公顷和54 地分别为157.73万公顷和54.1公顷。 1994年洪水 湖南受灾面积、142万公顷 年洪水, 万公顷。 1994年洪水,湖南受灾面积、142万公顷。 1994年以来 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洪涝灾害仍不断发生。 年以来, 1994年以来,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洪涝灾害仍不断发生。 1998年长江洪水 年长江洪水, 赣受害面积约100万公顷,经济损失严重。 100万公顷 1998年长江洪水,湘、鄂、赣受害面积约100万公顷,经济损失严重。
污水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