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冷负荷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冷负荷计算方法

冷负荷计算方法

冷负荷计算方法空调冷负荷计算说明书冷负荷计算说明一、本工程冷负荷计算方法采用目前应用较多、以传递函数法为基础、通过研究和实验而得到的冷负荷系数法。

其中内维护结构按稳态传热计算。

二、维护结构冷负荷维护结构冷负荷,可以分为外维护结构和内维护结构两部分(一)、外维护结构冷负荷1、外窗冷负荷外窗冷负荷由两部分构成,即太阳辐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和温差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1)、太阳辐射得热通过玻璃引起的逐时冷负荷按下式计算:CL=Ca ?Cs ?Cn ?Fc ?Djmax ?Ccl (W )(1)式中Ca——窗有效面积系数;Cs——窗玻璃遮挡系数;Cn——窗内遮阳系数;Fc——外窗面积(m2);Djmax——最大太阳辐射得热因素(W);Ccl——外窗冷负荷系数。

(2)、温差传热通过玻璃窗引起的逐时冷负荷按下式计算:CL=kc?KC ?Fc ?(t1+td–tns) (W )(2)式中kc——外窗传热系数修正值;KC——外窗夏季传热系数[W/(m2?℃)];Fc——外窗面积(m2);t1——外窗冷负荷计算温度(℃);td——外窗冷负荷计算温度地点修正值(℃);tns——夏季室内设计温度(℃);2、外墙及屋面冷负荷温差传热通过外墙或屋面引起的逐时冷负荷按下式计算CL=Kq ?Fq ?(t2+td–tns) (W )(3)式中Kq——外墙或屋面夏季传热系数[W/(m2?℃)];Fq——外墙或屋面面积(m2);t1——外墙或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td——外墙或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地点修正值(℃)。

(二)、内维护结构冷负荷内维护结构是指内隔墙及内楼板,它们的冷负荷是通过温差传热而产生的,可视作稳态传热,计算式为:CL=Kn ?Fn ?(twp+△tf–tns) (W )(4)式中Kn——内墙或内楼板传热系数[W/(m2?℃)];Fq——内墙或内楼板面积(m2);twp——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tf——附加温升,取邻室平均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差值(℃)。

汽车冷负荷计算方法修订版

汽车冷负荷计算方法修订版

汽车冷负荷计算方法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1 汽车空调的计算温度选择按表1 数据作为微型汽车空调系统的计算温度(即车内平均温度)。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微型车的计算温度在环境温度为35℃时定为27℃,而一般轿车在环境温度38℃时定为24℃~27℃,一般大中型客车定为27℃~28℃,可看到微型车车内温差都比它们要高,这其实是综合了多种因素并经过很多次试验得出的较经济合理的车内平均温度。

因为对微型车来说,如果计算温度定得过高了,乘员就会明显感觉制冷不足;而如果定得过低,势必需要加大压缩机排量才能满足,这样功耗必然增加,并影响到整车的动力性,否则又很可能无法实现。

2 计算方法2.1 微型车车内与外界热交换示意图为便于分析,绘制图1 的微型车热交换示意图。

2.2 计算公式2.2.1计算方法考虑到汽车空调工作条件都很恶劣,其热负荷与行车时间、地点、速度、行使方向、环境状况以及乘员的数量随时发生变化,以及要求在短时间内降温等特殊性,按照常规方法来计算制冷量的计算公式为:Q 0=kQT=k(QB+ QG+ QF+QP+ QA+QE+ QS))⑴式中:Q———汽车空调设计制冷量,单位为W ;k———修正系数,可取k=1.05~1.15,这里取k=1.1QT———总得热量,单位为W ;QB———通过车体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 ;QG———通过各玻璃表面以对流方式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 ;QF———通过各玻璃表面以辐射方式直接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 ;QP———乘员散发的热量,单位为W ;QA———由通风和密封性泄露进入车内的热量,单位为W ;QE———发动机室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 ;QS———车内电器散发的热量,单位为W ;从公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它是通过分别计算各部分得热量求得总需求制冷量的。

3 计算示例以五菱之光微型客车空调系统的制冷量计算为例,设计条件和工况见表3:(1)整车乘员7 人,各部分参数见下表:(2)查文献[2],取水平面和垂直面的太阳直射辐射强度分别为Js,z=843W/m2和Jc,z=138 W/m 2;水平面和垂直面的天空散射辐射强度分别为Jp,s=46W/m2和Jc,s=23W/m2;(3)环境温度tw =35℃,相对湿度75% ;车内设计温度tn=27℃,相对湿度50% ;(4)假设汽车向正南方以V =40km/h的速度行驶;(5)车内空气平均流速≤3m/s;(6)车内容积V 1≈2.9m×1.2m×1.3m=4.2 m3,玻璃窗总面积S=3.24m2。

车辆空调系统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车辆空调系统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车辆空调系统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发表时间:2019-12-04T15:50:23.5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作者:王茜[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某车辆空调系统的夏季热负荷和冬季冷负荷制的热工计算。

西安中车永电捷通电气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16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某车辆空调系统的夏季热负荷和冬季冷负荷制的热工计算。

该方法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其他车辆可参照使用。

关键词:车辆空调,热负荷、冷负荷一、前言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自主创新程度高、国际竞争力最强、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行业之一,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适逢一个技术集中爆发交融的好时机。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产业,是凭实力跑出来的一张“国家名片”,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之最。

依托我司轨道空调制造行业的依托,加之多年对轨道空调设计和制造的研究,以及CRH2和谐号动车组车辆的空调及换气装置的供货配套经验,参照我国城市轨道空调设计相关的标准和用户提供的产品技术条件,选用某空调机组的项目作为实例,汇总整理完整的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

二、空调机组技术要求及计算参数确定2.1空调机组技术要求空调型式:单冷式带新风预热功能空调安装:顶置一体化,2台/车主电路电源:3ΦAC380V,50Hz制冷剂:R407C2.2 车辆结构参数载客人数:254人平均运行速度:≥35km/h车体长度:19m车体宽度:2.8m车内高度:2.1m主车厂进一步提供了如下具体车辆结构参数:窗户高度:1m宽度:1.8m数量:6个车门上玻璃窗高度:1.2m宽度:0.8m数量:8个车内照明、机电设备功率:1.5 kW2.3 车辆热/冷负荷计算参数确定2.3.1 环境参数海拔高度:不超过1200m;环境温度:-25℃~+40℃;相对湿度:最湿月份平均最大相对湿度90%(该月月平均温度不大于25℃);自然条件:车辆能承受风、砂、雨、雪、冰雹的侵袭,可在自然条件下安全运行。

轿车热负荷计算示例

轿车热负荷计算示例

雷诺轿车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编写:侯海焱日期:2004/10/29校核:陈孟湘日期:2004/10/31批准:◆ 设计参数:车外温度:t H =40℃,相对湿度:ф=60% 车内温度:t B =27℃,相对湿度:ф=58% 车内成员数:N =5人,车内新风量:V=N*V 1=5*11=55m 3/h太阳辐射强度:t H =40℃时,水平面上太阳辐射强度I=1000W/㎡ 车速:v=40km/h◆ 附加说明。

计算制冷量时所取的车厢内容积为:3543.309.13.15.2m V =⨯⨯=。

车内有二排座位,没有行李箱。

所取的计算空间如图所示:◆ 制冷热负荷计算由于车外温度高于车内,加上太阳辐射的作用,有大量热量会通过车身壁面、车窗等传入车内。

同时,乘员的汗热和湿热也会使车内温度升高。

可见,影响车内热负荷的因素很多。

综合各种因素,车身热平衡的方程式表达如下:L M P V G B e Q Q Q Q Q Q Q +++++= e Q Q 1α= 式中:1α——储备系数,取1α=1.1;Q ——制冷机产生的冷量; e Q ——车身总热负荷;B Q ——车体传入热量; G Q ——玻璃传入热量; V Q ——新风热;P Q ——人体热;M Q ——用电设备散热量;L Q ——车内零件散热量。

现在分别计算各部分的热负荷。

一、通过车身壁面传入的热量车身壁面包括顶板、侧壁面、地板、前围(发动机罩壁在车厢内部分)、后围等几部分组成。

即车身壁面热负荷表达式为:后围前围地板侧壁面顶板Q Q Q Q Q Q B ++++=⏹ 车身壁面多属均匀壁面,因此,它的传热可以按照多层均匀壁面传热计算。

其中,顶板、侧壁面、地板、后围的传热量计算公式如下:)(B H i i i t t F K Q -=式中:i Q ——分别表示顶板、侧壁面、地板、后围的传热量;i K ——分别表示顶板、侧壁面、地板、后围的传热系数; i F ——分别表示顶板、侧壁面、地板、后围的传热面积; H t ——车外空气温度,这里取为t H =40℃; B t ——车内空气温度,这里取为t B =27℃;⏹ 对于前围,由于发动机室的温度远高于车外空气温度,所以这里的传热可以单独考虑。

汽车空调热负荷计算资料讲解

汽车空调热负荷计算资料讲解

1.200 1.2~1.4
ε 车身外部的表面颜色,相应的吸收系数: 白色或淡黄色 深绿或深红 黑色
0.700 0.26~0.45 0.81~0.90
0.890
I 大气边缘太阳辐射强度
β 太阳高度角
θ 车前脸与太阳的方位角 P 大气透明度(0.65-0.75之间) IO 地面附近太阳直射辐射强度 I0=I*P(m) (P的m次方)
2.580 m2 1.500 W/(m2.K) 55.000 ℃
S8 发动机鼓包面积 K8 发动机鼓包传热系数 T12 发动机仓温度
3.519 m2 1.800 W/(m2.K) 70.000 ℃
S9 前部车身围护面积: K9 前围传热系数:
3.257 m2 1.600 W/(m2.K)
Kx 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七、冷凝器散热量(制冷剂侧、空气侧)
设: 冷凝器进口制冷剂温度 冷凝器进口制冷剂过热度 冷凝器出口制冷剂温度 冷凝器出口制冷剂过冷度
查表:冷凝器进口制冷剂比焓 冷凝器进口压力(G) 冷凝器出口制冷剂比焓 冷凝器出口压力
计算:冷凝器制冷剂侧换热量 设: 空气侧与制冷剂侧能力比为95%,则空气侧能力为 取整:
八、压缩机理论排量计算
设:压缩机吸气温度 压缩机吸气过热度 压缩机容积效率(富通V5) 压缩机转速
查表:压缩机入口制冷剂比容
前挡风玻璃
1353.000
78.000
0.000 0.700 939.583 1.022 919.051 195.350 112.629 56.315
W/m2 度 度
W/m2 W/m2 W/m2 W/m2
F3 太阳辐射通过玻璃的透入系数: F5 玻璃修正系数
0.840 0.900

汽车空调计算书

汽车空调计算书

车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在进行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系统中各设备内功和热量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对循环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

当完成一个蒸汽压缩循环时,在压缩机中外界对制冷剂作功。

而热量的传递情况则因设备而异,在冷凝器中热量由制冷剂传给外界冷却介质,在蒸发器中热量由被冷却物体传给制冷剂。

蒸发器中单位时间内向制冷剂传递的热量称为循环的制冷量,用符号Q0表示。

压缩机中因压缩制冷剂所消耗的功率用符号N0表示,它是保持循环运动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这两者的比?0 = Q0 / N0定义为制冷系数。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理,如果忽略位能和动能的变化,稳定流动的能量方程可表示为Q + N = m ( h2 - h1 ) (1-1)式中:Q---单位时间内加给系统的热量(kW);N---单位时间内加给系统的功(kW);m---流进或流出该系统的稳定质量流量(kg/s);h---比焓(kj/kg);下标1、2---流体流进系统和离开系统的状态点。

当热量和功朝向系统时,Q和N取正值。

该方程可单独适用于制冷系统的每一个设备。

①节流机构制冷剂液体通过节流孔口时绝热膨胀,对外不作功,Q = 0,N = 0。

故方程(1-1)变为0 = m ( h3 - h4 )h3 = h4因此,可以认为节流前后其焓值不变。

节流阀出口处(点4)为两相混合物,它的焓值也可由下式表示:h4=(1- x4)hf0 + x4 hg0 (1-2)式中:hf0---蒸发压力p0下的饱和液体焓值;hg0---蒸发压力p0下的饱和蒸汽的焓值。

将上式移项并整理,得到x4=(h4 - hf0)/(h g0- hf0)(1-3)点4的比容为:v4 = (1-x4) vf0 + x4 vg0 (1-4)式中:vf0---蒸发温度t0下饱和液体的比容(m3/kg);vg0---蒸发温度t0下饱和蒸汽的比容(m3/kg);②压缩机如果忽略压缩机与外界环境所交换的热量,由式(1-1)得N0 = m ( h2 - h1) (kW)(1-5)式中:( h2 - h1)表示压缩机每压缩并输送1kg 制冷剂所消耗的功,称为理论比功,用w0表示。

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

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

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KWMC-EA-JS-008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2012-02-05 发布2012-02-06 实施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前言进行汽车空调系统设计或选型之前应进行车身热负荷计算,以确定该空调装置应具备多少制冷或制热能力。

本标准山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山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第一版主要起草人:倪建华、鱼灵炜本标准第二版2012年5月修订。

本标准第二版主要修改人:倪建华、鱼灵炜♦设计参数:车外温度:血二38°C,相对湿度:(1)二62%车内温度:t B=25°C,相对湿度:<1)=60%车内成员数:N二5人,车内新风量:V二N*V F5*11二55n?/h太阳辐射强度:t尸38°C时,水平面上太阳辐射强度I二lOOOW/nf 车速:v二40km/h♦附加说明计算制冷量时所取的车厢内容积为:U =3.68m‘ o♦制冷热负荷计算由于车外温度高于车内,加上太阳辐射的作用,有大量热量会通过车身壁面、车窗等传入车内。

同时,乘员的汗热和湿热也会使车内温度升高。

可见,影响车内热负荷的因素很多。

综合各种因素,车身热平衡的方程式表达如下:Qe= Qs+ Q G+Q V+Q P+Q M+Q IQ =aiQe式中:ax——储备系数,取a: = l. 15;制冷机产生的冷量;Qe ——车身总热负荷;Q B——车体传入热量;Q G——玻璃传入热量;Q ---- 新风热;Qp——人体热;Q M——用电设备散热量;Q’一一车内零件散热量。

现在分别计算各部分的热负荷。

一、通过车身壁面传入的热量车身壁面包括顶板、侧壁面、地板、前围(发动机罩壁在车厢内部分)、后围等儿部分组成。

即车身壁面热负荷表达式为:Qs = Q顶板+ Qw帰面+ Q地板+ Q前国+■车身壁面多属均匀壁面,因此,它的传热可以按照多层均匀壁面传热计算。

雷诺轿车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

雷诺轿车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

汽车空调系统是车辆中必不可少的附属设备之一,尤其在夏季炎热的天气里,汽车空调系统更是车主出行的重要保障。

而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制冷热负荷计算,对于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车内舒适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雷诺轿车空调系统的制冷热负荷计算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广大车主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汽车空调系统。

一、制冷负荷计算1.1 车辆密封性检测:首先需要对雷诺轿车的密封性进行检测,包括车门、车窗等密封部位是否完好。

如果存在漏风现象,需要及时维修,否则会导致制冷效果减弱。

1.2 车辆室内空间测量:测量车辆的室内空间大小,包括车内长度、宽度、高度等,以便后续计算制冷负荷。

1.3 车内材料热负荷计算:根据车内的材料和颜色,计算车内材料的热负荷,比如皮质座椅、塑料地板等材料的热吸收与散发能力。

1.4 驾驶习惯和用车环境分析:考虑车主的驾驶习惯以及车辆所处的环境条件,比如经常行驶在高温地区的车辆需要考虑更大的制冷负荷。

1.5 制冷负荷计算公式:根据上述数据和情况,采用相应的制冷负荷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2.1 车辆日照量测算:根据车辆所在地区的日照量和日照时间进行测算,考虑车辆会受到阳光的直射作用,产生一定的热负荷。

2.2 车载设备产生的热负荷:考虑车载设备的使用会产生额外的热负荷,比如音响、电子设备等。

2.3 引擎和传动系统产生的热负荷:考虑车辆引擎和传动系统的工作产生的热负荷,以及引擎舱内的散热情况。

2.4 人体热负荷计算:考虑车内乘客的人体热量产生,尤其是在多人乘坐或长途行驶的情况下。

2.5 热负荷计算公式:根据上述数据和情况,采用相应的热负荷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三、综合制冷热负荷计算及调整3.1 制冷热负荷综合计算:根据上述制冷负荷和热负荷的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计算,得出雷诺轿车空调系统的总体制冷热负荷。

3.2 系统调整和优化:根据计算结果,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包括更换合适的制冷剂、调整风量和出风口方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冷负荷计算方法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1 汽车空调的计算温度选择按表1 数据作为微型汽车空调系统的计算温度(即车内平均温度)。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微型车的计算温度在环境温度为35℃时定为27℃,而一般轿车在环境温度38℃时定为24℃~27℃,一般大中型客车定为27℃~28℃,可看到微型车车内温差都比它们要高,这其实是综合了多种因素并经过很多次试验得出的较经济合理的车内平均温度。

因为对微型车来说,如果计算温度定得过高了,乘员就会明显感觉制冷不足;而如果定得过低,势必需要加大压缩机排量才能满足,这样功耗必然增加,并影响到整车的动力性,否则又很可能无法实现。

2 计算方法微型车车内与外界热交换示意图为便于分析,绘制图1 的微型车热交换示意图。

计算公式2.2.1计算方法考虑到汽车空调工作条件都很恶劣,其热负荷与行车时间、地点、速度、行使方向、环境状况以及乘员的数量随时发生变化,以及要求在短时间内降温等特殊性,按照常规方法来计算制冷量的计算公式为:Q 0=kQT=k(QB+ QG+ QF+QP+ QA+QE+ QS))⑴式中:Q———汽车空调设计制冷量,单位为W ;k———修正系数,可取k=~,这里取k=QT———总得热量,单位为W ;QB———通过车体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 ;QG———通过各玻璃表面以对流方式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 ;QF———通过各玻璃表面以辐射方式直接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 ;QP———乘员散发的热量,单位为W ;QA———由通风和密封性泄露进入车内的热量,单位为W ;QE———发动机室传入的热量,单位为W ;QS———车内电器散发的热量,单位为W ;从公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它是通过分别计算各部分得热量求得总需求制冷量的。

3 计算示例以五菱之光微型客车空调系统的制冷量计算为例,设计条件和工况见表3:(1)整车乘员7 人,各部分参数见下表:(2)查文献[2],取水平面和垂直面的太阳直射辐射强度分别为Js,z=843W/m2和Jc,z=138 W/m 2;水平面和垂直面的天空散射辐射强度分别为Jp,s=46W/m2和Jc,s=23W/m2;(3)环境温度tw =35℃,相对湿度75% ;车内设计温度tn=27℃,相对湿度50% ;(4)假设汽车向正南方以V =40km/h的速度行驶;(5)车内空气平均流速≤3m/s;(6)车内容积V 1≈××= m3,玻璃窗总面积S=。

按公式⑴的常规计算3.1.1 计算通过车体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QB:Q B =Q顶+ Q侧+ Q地Q 顶=K顶·S顶(tZ顶-tn)Q 侧=K侧·S侧·(tZ侧-tn)Q 地=K地·S地·(tZ地-tn)式中:K 顶、K侧、K地———分别为车顶、车身侧面、车地板的传热系数,单位为W(/ ㎡·K);S 顶、S侧、S地———分别为车顶、车身侧面、车地板的传热面积,单位为㎡;t Z顶、tZ侧、tZ地———分别为车顶、车身侧面、车地板的室外综合空气温度,单位为℃;tn——车内空气温度,单位为℃;3.1.1.1 求车体各部分的传热系数:K111iw i n a aδλ=+∑+式中:aw———车身外表面与车外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W(/ ㎡·K);an———车内表面与车内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一般车内的对流换热系数都比较小, 在车内空气流速低于3m /s 时,an=29W(/ ㎡·K);Σδi /λi———构成车身壁厚各层的导热热阻之和(δi为车体隔热层的厚度,λi为车体隔热层的导热系数)其中:awV为汽车行驶速度,单位为m /s,这里V=40km /h= /s,故aw(/㎡·K)设车顶、车底和侧围分别由1mm的钢板和8mm 、3mm 、6mm的内装饰板构成, 钢板和内装饰板的传热系数分别为 W/(㎡·K)和(/㎡·K)故车顶的Σδi/λi=+=车底的Σδi/λi=+=侧面的Σδi/λi=+=故K顶111iw i na aδλ=+∑+=1110.251.229++= W(/ ㎡·K)K 侧111iw i na aδλ=+∑+=1110.1551.229++= W(/ ㎡·K)K 底111iw i na aδλ=+∑+=1110.07551.229++= W(/ ㎡·K)3.1.1.2 求车外综合空气温度tZ:式中:tw———车外环境温度,取35℃;ρ——车体外表面吸收系数,与箱体颜色及新旧程度有关,这里取;I———太阳辐射强度, 为太阳直射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之和;aw———车身外表面与车外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W(/㎡·K);ε———车身外表面的长波辐射系数;ΔR ———车身外表面向外界发射的长波辐射和由天空及周围物体向车身表面的长波辐射之差;夏季时,水平面ε·ΔR /αw=℃~4℃,这里取℃.垂直面ΔR =0;水平面上,I S = J s,z + J p ,s =843+46=889W /m 2;垂直面上,IC= Jc,z+ Jc,s=138+23=161W/m 2;故t Z 顶=w w w IR t a a ρε∆+-=0.9288935 3.851.2⨯+-=47℃ t Z 侧=w w w IR t a a ρε∆+-0.921613551.2⨯+=38℃ t Z 底=t w +2=35+2=37℃3.1.1.3 结果Q 顶=K 顶·S 顶·(t Z 顶-t n )=××( 47-27)=304WQ 侧=K 侧·S 侧·(t Z 侧-t n )=××2×(38-27)=345WQ 地=K 地·S 地·(t Z 地-t n )=××(37-27)=Q B =Q 顶+ Q 侧+ Q 地=304+345+=3.1.2 计算通过各玻璃表面以对流方式传入的热量Q G ;Q G = Q G 前+Q G 侧+Q G 后已知玻璃的传热系数λG = W (/ ㎡·K ),厚度δ=5mm ,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系数ρG =,车内空气平均流速V a = /s ;玻璃内表面换热系数为:前窗:an=×+ )= W(/ ㎡·K)侧窗:an=×+ )= W(/ ㎡·K)后窗: an=×+ )= W(/ ㎡·K)V =40km /h= /s 运行时,玻璃外表面换热系数为:前窗:aw=11.10.8 =26 W(/ ㎡·K)侧窗:aw=11.10.8 =49 W(/ ㎡·K)后窗:aw=11.10.8 =32 W(/ ㎡·K)故各处玻璃的K 值分别为:前窗:KG前=111110.0051260.75419.7iw G na aδλ=+∑+++=10W(/㎡·K)侧窗:KG侧=111110.0051490.75420.9iw G na aδλ=+∑+++= W(/㎡·K)后窗:KG后=111110.0051320.75417.9iw G na aδλ=+∑+++=11 .3W(/ ㎡·K)各处玻璃表面的综合温度分别为:前窗:tGZ =0.08(13823)3526GwwItaρ⨯++=+=35.5℃侧窗:tGZ =0.08(13823)3549GwwItaρ⨯++=+=35.5℃后窗:tGZ =0.08(13823)3532GwwItaρ⨯++=+=35.4℃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由于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很小,故太阳辐射对玻璃的温升影响较小,其表面温升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不多。

最后得到:Q G前=KG前·Sg,q·( tGZ-tn)=10×× (35..5-27)=Q G侧=KG侧·2Sg,c·( tGZ-tn)= ×2 ××=Q G后=KG后·Sg,h·( tGZ-tn)=××=53WQ G = QG前+QG侧+QG后=++53≈331W3.1.3 通过各玻璃表面以辐射方式直接传入的热量QF;设汽车向正南方向行使时前窗和右侧窗为朝阳面,查文献[ 1],右侧窗按可能的最大值I=688W/m2计算,前窗I=550W/m2,左侧窗和后窗按I=182W/m2计算。

Q F = QF前+QF右+QF左+QF后(=η+ρG·an/aw)J·C式中:η———太阳辐射通过玻璃的透入系数,一般取η=;C ———遮阳修正系数,取C=;J———车窗的太阳辐射量,单位为W ;对右侧窗,J=I·Sg ,c=688×=前风窗,J=I·Sg ,q=550×=429W左侧窗,J=I·Sg,c=182×=173W后窗,J=I·S=182×=102Wg ,h=+×49)××=537W故QF右=+×26)×429×=363WQF前Q=+×49)×173×=142WF左=+×32)×102×=85WQF后=537+363+142+85=1127W最后,QF;3.1.4 乘员散发的热量QPQ= 116·N·nP———车内人体散热量,单位为W ;式中:QPN———车内乘员数,这里按7 人;n ———群集系数,取;116 为成年男子散热量,单位为W ;=116×7×=723W则QP3.1.5 密封性泄漏进入车内的热量Q A;由于五菱之光开空调时都处于内循环位置,无新风导入,但微型车的密封性一般都不是太好,取Q A=300W 。

3.1.6 发动机室传入的热量QE;Q E =Ke·Sf·(te–tn)K e =111ie i na aδλ+∑+由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罩盖发动机侧表面的风速一般仅有外面的2/3 左右,故ae=×(4+12(/㎡·K)另外,整个发动机的隔热除了有与地板同样的内装饰外还有一层5m m 厚的隔热垫,其传热系数为 W(/ ㎡·K),故Σδi/λi=++=可得到Ke =1110.11842.729++= W(/ ㎡·K)夏季时一般发动机仓温度要达到70℃,故取te =70℃最后QE=××(70-27)=319W3.1.7 车内电器散发的热量QS;车内电器散发的热量QS≈100W由以上计算可得整车制冷量Q0= kQT=k(QB+QG+QF+QP+QA+QE+QS)=×++1127+723+300+319+100)=目前对汽车空调负荷的计算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计算方法,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将车体的传热系数、内外对流换热系数、太阳直射、散射强度等数据取为经验值,作为稳态传热过程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