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训练——《分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训练——《分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分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 理解分式的概念,能求出使分式有意义、分式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2.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3.掌握分式的四则运算.4.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分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1.分式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要点诠释:分式中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当B≠0时,分式AB才有意义.2.分式的基本性质(M为不等于0的整式).3.最简分式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要点二、分式的运算1.约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2.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同乘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异分母的分式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3.基本运算法则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具体运算法则如下:(1)加减运算 a b a b c c c ±±=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2)乘法运算 a c ac b d bd⋅=,其中a b c d 、、、是整式,0bd ≠.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3)除法运算 a c a d ad b d b c bc÷=⋅=,其中a b c d 、、、是整式,0bcd ≠.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4)乘方运算分式的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4.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要点三、分式方程1.分式方程的概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2.分式方程的解法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3.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增根的产生:分式方程本身隐含着分母不为0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方程中未知数允许取值的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使原方程中分母的值为0,那么就会出现不适合原方程的根---增根.要点诠释: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出现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验根的方法是将所得的根带入到最简公分母中,看它是否为0,如果为0,即为增根,不为0,就是原方程的解.要点四、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类似,但要稍复杂一些.解题时应抓住“找等量关系、恰当设未知数、确定主要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分式或整式表示未知量”等关键环节,从而正确列出方程,并进行求解.【典型例题】类型一、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在ma y x xy x x x x 1,3,3,)1(,21,12+++π中,分式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答案】C ;【解析】()21131x x a x x x y m+++,,,是分式. 【总结升华】判断分式的依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如果含有字母则是分式,如果不含有字母则不是分式.2、当x 为何值时,分式293x x -+的值为0? 【思路点拨】先求出使分子为0的字母的值,再检验这个值是否使分母的值等于0,当它使分母的值不等于0时,这个值就是要求的字母的值.【答案与解析】解: 要使分式的值为0,必须满足分子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由题意,得290,30.x x ⎧-=⎨+≠⎩解得3x =. ∴ 当3x =时,分式293x x -+的值为0. 【总结升华】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分子为0,且分母不为0,即只有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分式值的情况. 举一反三:【变式】(1)若分式的值等于零,则x =_______;(2)当x ________时,分式没有意义.【答案】(1)由24x -=0,得2x =±. 当x =2时x -2=0,所以x =-2;(2)当10x -=,即x =1时,分式没有意义. 类型二、分式运算3、计算:2222132(1)441x x x x x x x -++÷-⋅++-. 【答案与解析】解:222222132(1)(1)1(2)(1)(1)441(2)(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2(1)(2)(1)x x x +=-+-. 【总结升华】本题有两处易错:一是不按运算顺序运算,把2(1)x -和2321x x x ++-先约分;二是将(1)x -和(1)x -约分后的结果错认为是1.因此正确掌握运算顺序与符号法则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20•滨州)化简:÷(﹣)【答案】解:原式=÷=• =﹣. 类型三、分式方程的解法4、(2020•呼伦贝尔)解方程:.【思路点拨】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 ﹣1)(x +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答案与解析】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 ﹣1)(x +1),得3x +3﹣x ﹣3=0,解得x=0.检验:把x=0代入(x ﹣1)(x +1)=﹣1≠0.∴原方程的解为:x=0.【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注:(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举一反三:【变式】()1231244x x x -=---, 【答案】解: 方程两边同乘以()24x -,得()()12422332x x x =---=-∴ 检验:当32x =-时,最简公分母()240x -≠, ∴32x =-是原方程的解.类型四、分式方程的应用5、(2020•东莞二模)某市为治理污水,需要铺设一条全长为600米的污水排放管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实际施工时,每天的工效比原计划增加20%,结果提前5天完成这一任务,原计划每天铺设多少米管道?【思路点拨】先设原计划每天铺设x 米管道,则实际施工时,每天的铺设管道(1+20%)x 米,由题意可得等量关系:原计划的工作时间﹣实际的工作时间=5,然后列出方程可求出结果,最后检验并作答.【答案与解析】解:设原计划每天铺设x 米管道,由题意得: ﹣=5,解得:x=20,经检验:x=20是原方程的解.答:原计划每天铺设20米管道.【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设、列、解、验、答.必须严格按照这5步进行,规范解题步骤,另外还要注意完整性:如设和答叙述要完整,要写出单位等.举一反三:【变式】小明家、王老师家、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并且小明上学要路过王老师家,小明到王老师家的路程为3 km ,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为0.5 km ,由于小明的父母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为了使他能按时到校、王老师每天骑自行车接小明上学.已知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他步行速度的3倍,每天比平时步行上班多用了20 min ,王老师步行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答案】解:设王老师步行的速度为x km/h ,则他骑自行车的速度为3x km/h . 根据题意得:230.50.520360x x ⨯+=+. 解得:5x =.经检验5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当5x =时,315x =.答:王老师步行的速度为5km/h ,他骑自行车的速度为15km/h .。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力与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2.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3.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5.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要点二、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10.《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10.《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2.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3.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知识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通过化简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要点诠释: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时,首先观察其是否是整式方程,否则一定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其次再将整式方程整理化简使方程的右边为0,看是否具备另两个条件:①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对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题目,要充分考虑定义的三个特点,不要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典型例题】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2210x x +=B .20ax bx c ++=C .(1)(2)1x x -+=D .223250x xy y --= 【答案】C ;【解析】A :不是整式方程,故本选项错误;B :当a =0时,即ax 2+bx +c =0的二次项系数是0时,该方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C :由原方程,得x 2+x-3=0,符一元二次方程的要求;故本选项正确;D :方程3x 2-2xy -5y 2=0中含有两个未知数;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 .【总结升华】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四个条件:(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二次项系数不为0;(3)是整式方程;(4)含有一个未知数.由这四个条件对四个选项进行验证,满足这四个条件者为正确答案.举一反三:【高清ID :388528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利用定义求字母的值】【变式】关于x 的方程22(28)(2)10a a x a x --++-=,当a 时为一元一次方程;当a 时为一元二次方程.【答案】a =4;a ≠4且a ≠-2.要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基本思想一元二次方程−−−→降次一元一次方程 2.基本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要点诠释: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根据方程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先考虑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再考虑用公式法.【典型例题】 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用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 0.5x2-=0; (2) (x+a)2=;(3) 2x2-4x-1=0; (4) (1-)x2=(1+)x.【答案与解析】(1)原方程可化为0.5x2=∴x2=用直接开平方法,得方程的根为∴x1=,x2=-.(2)原方程可化为x2+2ax+a2=4x2+2ax+∴x2=a2用直接开平方法,得原方程的根为∴x1=a,x2=-a.(3) a=2,b=-4,c=-1b2-4ac=(-4)2-4×2×(-1)=24>0x=∴x1=,x2=.(4)将方程整理,得(1-)x2-(1+)x=0用因式分解法,得x[(1-)x-(1+)]=0∴ x1=0,x2=-3-2.【总结升华】在以上归纳的几种解法中,因式分解法是最简便、最迅捷的方法,但只有一部分方程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所以要善于及时观察标准的二次三项式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能直接因式分解,凡能直接因式分解的,应首先采取这种方法.公式法是可以解任何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是计算过程较繁琐,所以只有选择其他解法不顺利时,才考虑用这种解法.虽然先配方,再开平方的方法也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是对系数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的过程比运用公式更繁琐,所以,配方法适用于系数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举一反三:【变式】解方程. (1)(3x-2)2+(2-3x)=0; (2)2(t-1)2+t=1.【答案】(1)原方程可化为:(3x-2)2-(3x-2)=0,∴ (3x-2)(3x-2-1)=0.∴ 3x-2=0或3x-3=0,∴ 123x =,21x =. (2)原方程可化为:2(t-1)2+(t-1)=0.∴ (t-1)[2(t-1)+1]=0.∴ (t-1)(2t-1)=0,∴ t-1=0或2t-1=0.∴ 11t =,212t =.要点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1)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3)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类型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3.(2015•荆门)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4x+5﹣a=0有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1B . a >1C . a ≤1D .a <1【答案】A ;【解析】∵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4x+5﹣a=0有实数根,∴△=(﹣4)2﹣4(5﹣a )≥0,∴a ≥1.故选A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据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得到判别式大于等于零,求出a 的取值范围.【高清ID :388528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根系关系】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 b x x -=+21,ac x x =21. 注意它的使用条件为a ≠0, Δ≥0.要点诠释:1.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判别式正反都成立.利用其可以解决以下问题:(1)不解方程判定方程根的情况;(2)根据参系数的性质确定根的范围;(3)解与根有关的证明题.2.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应用很多:(1)已知方程的一根,不解方程求另一根及参数系数;(2)已知方程,求含有两根对称式的代数式的值及有关未知数系数;(3)已知方程两根,求作以方程两根或其代数式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类型四、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4.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2220x x t -++=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t 的取值范围; (2)设2212s x x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与解析】(1)因为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2)2-4(t+2)>0,即t <-1.(2)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知:122x x +=,122x x t =+,从而2212s x x =+21212()2x x x x =+-222(2)2t t =-+=-,即2(1)s t t =-<-.【总结升华】利用根与系数关系求函数解析式综合题.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x m x m =--的两实数根为1x ,2x .(1)求m 的取值范围;(2)设12y x x =+,当y 取得最小值时,求相应m 的值,并求出最小值.【答案】(1)将原方程整理为222(1)0x m x m +-+=.∵ 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2[2(1)]4840m m m =--=-+≥△,∴ 12m ≤. (2) 1222y x x m =+=-+,且12m ≤. 因为y 随m 的增大而减小,故当12m =时,取得最小值1. 要点四、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1.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三个重要环节:一是整体地、系统地审题;二是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三是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2.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3.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审 (审题目,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等);设 (设未知数,有时会用未知数表示相关的量);列 (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 (解方程,注意分式方程需检验,将所求量表示清晰);验 (检验方程的解能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答 (写出答案,切忌答非所问).4.常见应用题型数字问题、平均变化率问题、利息问题、利润(销售)问题、形积问题等.要点诠释: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先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列方程),然后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获得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类型五、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5.如图所示,在长为10cm,宽为8cm的矩形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使得留下的图形(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原矩形面积的80%,求所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答案与解析】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cm,由题意得4x2=10×8×(1-80%).解得x1=2,x2=-2.经检验,x1=2符合题意,x2=-2不符合题意舍去.∴ x=2.答: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cm.【总结升华】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因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原矩形面积的80%,所以4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原矩形面积的20%.举一反三:【变式】(2015春•启东市月考)如图,某中学准备在校园里利用围墙的一段,再砌三面墙,围成一个矩形花园ABCD(围墙MN最长可利用25m),现在欲砌50m长的墙,砌成一个面积300m2的矩形花园,则BC的长为多少m?【答案】解:设AB=x米,则BC=(50﹣2x)米.根据题意可得,x (50﹣2x )=300,解得:x 1=10,x 2=15,当x=10,BC=50﹣10﹣10=30>25,故x 1=10(不合题意舍去),50﹣2x=50﹣30=20.答:BC 的长为20m .6.某旅行社有100张床位,每床每晚收费10元,空床可全部租出;若每床每晚提高2元,则减少10张床位租出;若每床每晚收费再提高2元,则再减少10张床位租出.以每次提高2元的这种方法变化下去,为了每晚获得1120元的利润,每床每晚应提高多少元?【答案与解析】设每床每晚提高x 个2元,则每床每晚收费为(10+2x)元,每晚出租出去的床位为(100-10x)张,根据题意,得(10+2x)(100-10x)=1120.整理,得x 2-5x+6=0.解得,x 1=2,x 2=3.∴ 当x =2时,2x =4;当x =3时,2x =6.答:每床每晚提高4元或6元均可.【总结升华】这是商品经营问题,总利润=每张床费×床数.可设每床每晚提高x 个2元,则床费为(10+2x)元,由于每晚每床提高2元,出租出去的床位减少10张,则出租出去的总床位为(100-10x)张,据此可列方程.【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2+x+1=0的一个根,则m 的值是( )A.1B.﹣1C.0D.无法确定2.若一元二次方程式ax (x +1)+(x +1)(x +2)+bx (x +2)=2的两根为0.2,则|3a +4b |之值为何( )A .2B .5C .7D .83.(2015•濠江区一模)某机械厂一月份生产零件50万个,三月份生产零件72万个,则该机械厂二、三月份生产零件数量的月平均增长率为( )A .2%B . 5%C . 10%D . 20% 4.将代数式x 2+4x-1化成(x+p )2+q 的形式( )A.(x-2)2+3B.(x+2)2-4C.(x+2)2-5D.(x+2)2+45.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kx x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0B .k ≤0C .k ≠1且k ≠0D .k ≤1且k ≠06.从一块正方形的铁片上剪掉2 cm 宽的长方形铁片,剩下的面积是48 cm 2,则原来铁片的面积是( ) A.64 cm 2 B.100 cm 2 C.121 cm 2 D.144 cm 27.若t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则判别式和完全平方式的关系是( )A.△=MB. △>MC. △<M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8.如果关于x 的方程ax 2+x-1=0有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且D .且二、填空题9.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mx ﹣6=0的一个根为2,则m = ,另一个根是 .10.(2014秋•青海校级期末)有一间长20m ,宽15m 的矩形会议室,在它的中间铺一块地毯,地毯的面积是会议室面积的一半,四周未铺地毯的留空宽度相同,则地毯的长、宽分别为 和 .1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10a x x a -++-=有一个根为0,则a = .12.阅读材料:设一元二次方程似20ax bx c ++=(a ≠0)的两根为x 1,x 2,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12b x x a +=-,12c x x a =,根据该材料填空:已知x 1,x 2是方程2630x x ++=的两实数根,则2112x x x x +的值为________. 13.已知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15,则这两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14.设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3x-2=0的两个实数根,则2211223x x x x ++的值为________. 15.问题1:设a 、b 是方程x 2+x -2012=0的两个实数根,则a 2+2a +b 的值为 ;问题2:方程x 2-2x -1=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 1,x 2,则(x 1―1)(x 2―1)= ; 问题3: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mx +m -2=0的两个实数根为x 1、x 2且x 1x 2(x 1+x 2)=3,则m的值是 ;问题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2x+m=0,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 1,X 2,且X 1+3X 2=3,则m 的值是 .16.某校2010年捐款1万元给希望工程,以后每年都捐款,计划到2012年共捐款4.75万元,则该校捐款的平均年增长率是 .三、解答题17.某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5,把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乘积为736,求原来的两位数.18. 恒利商厦九月份的销售额为200万元,十月份的销售额下降了20%,商厦从十一月份起加强管理,改善经营,使销售额稳步上升,十二月份的销售额达到了193.6万元,求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19.(2015•十堰)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3)x+m 2+2=0.(1)若方程有实数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两实数根分别为x1、x2,且满足x12+x22=31+|x1x2|,求实数m的值.20.某商场将每件进价为80元的某种商品原来按每件100元出售,一天可售出100件.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1元,其销量可增加10件.(1)求商场经营该商品原来一天可获利润多少元?(2)设后来该商品每件降价x元,商场一天可获利润y元.①若商场经营该商品一天要获利润2160元,则每件商品应降价多少元?②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通过画该函数图像的草图,观察其图像的变化趋势,结合题意写出当x取何值时,商场获利润不少于2160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意得:(m﹣1)+1+1=0,解得:m=﹣1.故选B.2.【答案】B;【解析】先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式ax(x+1)+(x+1)(x+2)+bx(x+2)=2的根确定a.b 的关系式.然后根据a.b的关系式得出3a+4b=-5.用求绝对值的方法求出所需绝对值.3.【答案】D;【解析】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50(1+x)2=72,解得x1=0.2=20%,x2=﹣2.2(不合题意,舍去)故选D.4.【答案】C;【解析】根据配方法,若二次项系数为1,则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若二次项系数不为1,则可先提取二次项系数,将其化为1后再计算.x2+4x-1=x2+4x+4-4-1=(x+2)2-5,故选C.5.【答案】D;【解析】因为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k≠0,又因为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所以△≥0,即△=4-4k≥0,于是有k≤1,从而k的取值范围是k≤1且k≠0.6.【答案】A;【解析】本题用间接设元法较简便,设原铁片的边长为xcm.由题意,得x(x-2)=48,解得x1=-6(舍去),x2=8.∴x2=64,即正方形面积为64 cm2.7.【答案】A;【解析】由t是方程的根得at2+bt+c=0,M=4a2t2+4abt+b2=4a(at2+bt)+b2= b2-4ac=△.8.【答案】B ;【解析】注意原方程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也可能是一元一次方程.二、填空题9.【答案】1;﹣3.【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定义,将x =2代入关于x 的方程x 2+mx ﹣6=0,然后解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b a解出方程的另一个根. 10.【答案】 15m ,10m ;【解析】设留空宽度为xm ,则(20﹣2x )(15﹣2x )=20×15×,整理得:2x 2﹣35x+75=0,即(2x ﹣5)(x ﹣15)=0,解得x 1=15,x 2=2.5,∵20﹣2x >0,∴x<10,∴x=2.5,∴20﹣2x=15,15﹣2x=10.∴地毯的长、宽分别为15m 和10m .11.【答案】-1;【解析】把x=0代入方程得1a =±,因为10a -≠,所以1a =-.12.【答案】10;【解析】此例首先根据阅读部分,明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然后由待求式2112x x x x +变形为2221212121212()2x x x x x x x x x x ++-=,再整体代换. 具体过程如下:由阅读材料知 x 1+x 2=-6,x 1x 2=3. 而222221121212121212()2(6)23103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3.【答案】3和5或-3和-5;【解析】注意不要丢解.14.【答案】7;【解析】∵ 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2320x x --=的两实数根,∴ x 1+x 2=3,x 1x 2=-2∴ 222222112211221212123(2)()3(2)7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5.【答案】2011;-2;m=-1或3;m=34. 【解析】由于a ,b 是方程x 2+x-2012=0的两个实数根,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得到a+b=-1,并且a 2+a-2012=0,然后把a 2+2a+b 可以变为a 2+a+a+b ,把前面的值代入即可求出结果.16.【答案】50%;【解析】设该校捐款的平均年增长率是x , 则, 整理,得,解得,答:该校捐款的平均年增长率是50%.三、解答题17.【答案与解析】设原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则个位数字为(5-x),由题意,得[10x+(5-x)][10(5-x)+x]=736.整理,得x2-5x+6=0,解得x1=2,x2=3.当x=2时5-x=3,符合题意,原两位数是23.当x=3时5-x=2符合题意,原两位数是32.18.【答案与解析】设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是x.,则根据题意,得200(1-20%)(1+x)2=193.6,即(1+x)2=1.21,解这个方程,得x1=0.1,x2=-2.1(舍去).答: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是10%.19.【答案与解析】解:(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3)x+m2+2=0有实数根,∴△≥0,即(2m+3)2﹣4(m2+2)≥0,∴m≥﹣;(2)根据题意得x1+x2=2m+3,x1x2=m2+2,∵x12+x22=31+|x1x2|,∴(x1+x2)2﹣2x1x2=31+|x1x2|,即(2m+3)2﹣2(m2+2)=31+m2+2,解得m=2,m=﹣14(舍去),∴m=2.20.【答案与解析】⑴若商店经营该商品不降价,则一天可获利润100×(100-80)=2000(元)⑵ ①依题意得:(100-80-x)(100+10x)=2160即x2-10x+16=0解得:x1=2,x2=8经检验:x1=2,x2=8都是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商店经营该商品一天要获利润2160元,则每件商品应降价2元或8元.②依题意得:y=(100-80-x)(100+10x)∴y= -10x2+100x+2000=-10(x-5)2+2250画草图(略)观察图像可得:当2≤x≤8时,y≥2160∴当2≤x≤8时,商店所获利润不少于2160元.。

专题4.14 因式分解(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北师大版)

专题4.14 因式分解(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北师大版)

专题4.14因式分解(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识别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

【知识点二】因式分解的方法(1)提取公因式法:)(c b a m mc mb ma ++=++(2)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3)十字相乘法:))(()(2b x a x ab x b a x ++=+++(4)分组分解法:将多项式的项适当分组后能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分解。

(5)运用求根公式法:若)0(02≠=++a c bx ax 的两个根是1x 、2x ,则有:))((212x x x x a c bx ax --=++【知识点三】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2)提出公因式或无公因式可提,再考虑可否运用公式或十字相乘法;(3)对二次三项式,应先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不行的再用求根公式法。

(4)最后考虑用分组分解法。

【典型例题】类型一、因式分解的概念✭✭求参数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A .()2212x x x x+=+B .()()2111a a a -=+-C .()()2111x x x +-=-D .()222312a a a -+=-+【答案】B【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解答即可.解:A .()2212x x x x +=+不是将多项式化成整式乘积的形式,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B .()()2111a a a -=+-是将多项式化成整式乘积的形式,故B 选项符合题意;C .()()2111x x x +-=-不是将多项式化成整式乘积的形式,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D .()222312a a a -+=-+不是将多项式化成整式乘积的形式,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分解因式的定义,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即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分解因式.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A .()a m n am an+=+B .()()2222a b c a b a b c+-=+--C .()2221x x x x -=-D .()()2166446x x x x -+=+-+【答案】C【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去判断即可.解:A 、因为()a m n am an +=+是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不是因式分解,故A 不符合题意;B 、因为()()2222a b c a b a b c +-=+--不是因式乘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B 不符合题意;C 、因为()2221x x x x -=-是因式分解,故C 符合题意;D 、因为()()2166446x x x x -+=+-+不是因式乘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即把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因式积的形式,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三个多项式:24x y y -,22x y xy -,244x y xy y -+的最大公因式是()A .()2y x +B .()4y x -C .2(2)y x -D .()2y x -【答案】D【分析】先把三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再进行解答即可.解:∵()()2422x y y y x x -=+-,()222x y xy xy x -=-,2244(2)x y xy y y x -+=-,∴最大公因式是()2y x -.故选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最大公因式,熟练掌握最大公因式的定义,将三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各组中,没有公因式的一组是()A .ax bx -与by ay -B .ab ac -与ab bc -C .268xy x y -与43x -+D .()3a b -与()2b ya -【答案】B【分析】将每一组因式分解,找公因式即可解:A.()ax bx x a b -=-,()by ay y a b -=--,有公因式a b -,故不符合题意;B.()ab ac a b c -=-,()ab bc b a c -=-,没有公因式,符合题意;C.()268234xy x y xy x -=-,4334x x -+=-,有公因式34x -,故不符合题意;D.()3a b -与()2b y a -有公因式a b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公因式,熟练掌握因式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二、公因式✭✭提取公因式进行因式分解3.若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23x x k -+的因式是()2x -和()1x -,则k 的值是____.【答案】2【分析】先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再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条件求出k 的值即可.解:由题意得:()()2232132x x k x x x x -+=--=-+,2k ∴=.故答案为:2.【点拨】此题考查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多项式相等的条件,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多项式4x mx n ++能分解为()()2223x px q x x +++-,则p =______,q =______.【答案】2-;7.【分析】把()()2223x px q x x +++-展开,找到所有3x 和2x 的项的系数,令它们的系数分别为0,列式求解即可.解:∵()()2223x px q x x +++-432322222333x px qx x px qx x px q=+++++---()()()432223233x p x q p x q p x q=++++-+--4x mx n =++.∴展开式乘积中不含3x 、2x 项,∴20230p q p +=⎧⎨+-=⎩,解得:27p q =-⎧⎨=⎩.故答案为:2-,7.【点拨】本题考查了整式乘法的运算、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关系,将结果式子运用整式乘法展开后,抓住“若某项不存在,即其前面的系数为0”列出式子求解即可.4.因式分解:(1)282abc bc -;(2)()()26x x y x y +-+;【答案】(1)()24bc a c -;(2)()()23x y x +-【分析】(1)用提公因式法解答;(2)用提公因式法解答.(1)解:原式()24bc a c =-(2)解:原式()()23x y x =+-【点拨】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熟练掌握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1)2x xy x -+;(2)22m n mn mn -+;(2)33322292112x y x y x y -+;(4)()()22x x y y x y -+-.【答案】(1)()1x x y -+;(2)()1mn m n -+;(3)()223374x y xy x -+;(4)()()22x y x y-+【分析】(1)直接提取公因式x ,进而分解因式得出答案;(2)直接提取公因式mn ,进而分解因式得出答案;(3)直接提取公因式223x y ,进而分解因式得出答案;(4)直接提取公因式()x y -,进而分解因式得出答案.(1)解:()21x xy x x x y -+=-+(2)解:()221m n mn mn mn m n -+=-+(3)解:()33322222921123374x y x y x y x y xy x +--=+(4)解:()()()()2222xx y y x y x y x y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熟练掌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并会结合多项式的特征,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5.因式分解:(1)﹣2a 3+12a 2﹣18a(2)9a 2(x ﹣y )+4b 2(y ﹣x )【答案】(1)﹣2a (a ﹣3)2(2)(x ﹣y )(3a +2b )(3a ﹣2b )【分析】(1)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2)原式变形后,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1)原式=﹣2a (a 2﹣6a +9)=﹣2a (a ﹣3)2(2)原式=(x ﹣y )(9a 2﹣4b 2)=(x ﹣y )(3a +2b )(3a ﹣2b ).【点拨】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因式分解:(1)224x y -(2)32296a a b ab -+【答案】(1)()()22x y x y +-;(2)()23a a b -.【分析】(1)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2)先提公因式,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因式分解即可.解:(1)22224(2)(2)(2)x y x y x y x y -=-=+-;(2)232222(96)(963)=-+=--+a a ab b a b a a b b a 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并会根据多项式的特征选取合适的方法,还要注意要分解彻底.6.分解因式:(1)2225()9()m n m n +--(2)22441a b a --+【答案】(1)()()444m n n m ++;(2)()()2121a b a b +---【分析】(1)将m n +和m n -看成两个整体,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到()()8228m n m n ++,再提取公因式即可.(2)利用分组法先将原式分成2441a a -+和2b -两组,2441a a -+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再和2b -组合,由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1)解:2225()9()m n m n +--()()()()5353m n m n m n m n =++-+--⎡⎤⎡⎤⎣⎦⎣⎦()()55335533m n m n m n m n =++-+-+()()8228m n m n =++()()444m n m n =++.(2)22441a b a --+()22441a a b =-+-()2221a b =--()()2121a b a b =-+--()()2121a b a b =+---.【点拨】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方法,分组法、公式法和提公因式法本题都涉及了,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分解因式:(1)228168ax axy ay -+-(2)()22222936x y x y +-;【答案】(1)28()a x y --;(2)22(3)(3)x y x y +-【分析】(1)先提公因式,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即可;(2)根据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即可.解:(1)原式228(2)a x xy y =--+28()a x y =--(2)原式2222(9)(6)x y xy =+-2222(96)(96)x y xy x y xy =+++-22(3)(3)x y x y =+-【点拨】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涉及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熟练掌握分解因式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类型四、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7.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56x x --;(2)21016x x -+;(3)2103x x --【答案】(1)(7)(8)x x +-;(2)(2)(8)x x --;(3)(5)(2)x x -+-【分析】(1)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即可;(2)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即可;(3)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即可.(1)解:∵78x x ⨯-,即78x x x -=-,∴256(7)(8)x x x x --=+-;(2)解:∵28x x ⨯--,即2810x x x --=-,∴21016(2)(8)x x x x -+=--;(3)解:22103(310)x x x x --=-+-,∵52x x ⨯-,即523x x x -=,∴原式(5)(2)x x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十字相乘法:常数项为正,分解的两个数同号;常数项为负,分解的两个数异号.二次项系数一般都化为正数,如果是负数,则提出负号,分解括号里面的二次三项式,最后结果不要忘记把提出的负号添上.举一反三:【变式】用十字相乘法解方程:(1)2560x x +-=;(2)2230x x --=.【答案】(1)6x =-或1x =;(2)3x =或=1x -【分析】根据十字相乘法可分别求解(1)(2).(1)解:2560x x +-=(6)(1)0x x +-=,60x +=或10x -=,6x =-或1x =;(2)解:2230x x --=,(3)(1)0x x -+=,30x -=或10x +=,3x =或=1x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因式分解进行求解方程,熟练掌握因式分解是解题的关键.8.因式分解:323412x x y x y +--.【答案】(3)(2)(2)x y x x ++-【分析】原式第一、三项结合,二、四项结合,提取公因式后再提取公因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原式=324312x x x y y-+-=22(4)3(4)x x y x -+-=2(3)(4)x y x +-=(3)(2)(2)x y x x ++-.【点拨】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对于多于三项以上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先进行适当分组,再把每组因式分解,然后利用提公因式法或公式法进行分解.举一反三:【变式】因式分解:(1)a 2-ab +ac -bc ;(2)x 3+6x 2-x -6.【答案】(1)(a -b)(a +c);(2)(x +1)(x -1)(x +6)试题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即可.解:(1)原式()()()()a a b c a b a b a c =-+-=-+.(2)原式()()()()()()()()()322226616116116x x x x x x x x x x x =-+-=-+-=-+=+-+类型五、因式分解综合9.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416x x -;(2)()2212a x ax +-;(3)()24a b a b --;(4)()()()()2233a b a b a b b a -+++-.【答案】(1)()()41212x x x +-;(2)()221a x x ++;(3)()22a b --;(4)()()28a b a b -+【分析】(1)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进一步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2)利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即可;(3)先将括号去掉,然后移项,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4)利用提公因式法以及平方差公式综合进行因式分解即可.解:(1)3416x x -=()2414x x -=()()41212x x x +-;(2)()2212a x ax +-=()221a x x ⎡⎤+-⎣⎦=()221a x x ++;(3)()24a b a b --=2244ab a b --=()2244a ab b --+=()22a b --;(4)()()()()2233a b a b a b b a-+++-=()()()()2233a b a b a b a b -+-+-=()()()2233a b a b a b ⎡⎤-+-+⎣⎦=()()()4422a b a b a b -+-=()()28a b a 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熟练掌握相关方法及公式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因式分解:(1)2273xy x-(2)2292a b ab+-+(3)228x x --【答案】(1)3(3+1)(31)-x y y ;(2)(3)(3)+++-a b a b ;(3)(2)(4)x x +-【分析】(1)根据提取公因式,平方差公式,即可分解因式;(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即可分解因式;(3)根据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即可得到答案.解:(1)2273xy x-23(91)x y =-3(31)(31)x y y =+-;(2)2292a b ab+-+2229a ab b =++-22()3a b =+-(3)(3)a b a b =+++-;(3)228x x --(2)(4)x x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分解因式,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五、因式分解的应用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若22228160m mn n n -+-+=,求m ,n 的值.解:∵22228160m mn n n -+-+=,∴222(2)(816)0m mn n n n -++-+=,即22()(4)0m n n +--=,又2()0m n -≥,2(4)0n -≥,∴2()0m n -=,2(4)0n -=,∴4n =,4m =.(1)若22440a b a +-+=,求a ,b 的值;(2)已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2222220a b c ab ac ++--=.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2,0a b ==;(2)等边三角形,理由见分析.【分析】(1)参照例题,将等式转化为两个完全平方的和等于0的形式,进而求得a ,b 的值;(2)方法同(1).解:(1)∵22440a b a +-+=,∴()22440a a b ++-=,即2220()a b -+=,又22(2)0,0a b -≥≥,22(2)0,0a b ∴-==,2,0a b ∴==.(2)∵2222220a b c ab ac ++--=,2222(2)(2)0a ab b b ac c ∴-++-+=,即22()()0a b b c -+-=,又22()0,()0a b b c -≥-≥,∴22()0,()0a b b c -=-=,,a b b c ∴==,a b c ==∴.ABC ∴ 是等边三角形.【点拨】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已知:1a b +=,154ab =-(1)求22ab a b +的值(2)求22a b +的值(3)若22a b k -=-,求非负数k 的值【答案】(1)154-;(2)172;(3)k =【分析】(1)将代数式22ab a b +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为()ab a b +,再将1a b +=,154ab =-代入计算即可;(2)将22a b +变形为()22a b ab +-,再将1a b +=,154ab =-代入计算即可;(3)类似的方法将()2a b -变形为()24a b ab +-,代入计算后求出a b -的值,继而根据22a b k -=-计算出符合条件的k 的值即可.(1)解:∵1a b +=,154ab =-,∴()221515144ab a b ab a b +=+=-⨯=-;(2)解:∵1a b +=,154ab =-,∴()2222a b a b ab+=+-15124⎛⎫=-- ⎪⎝⎭1512=+172=;(3)解:∵()()224a b a b ab-=+-1514164⎛⎫=--= ⎪⎝⎭,∴4a b -=±当4a b -=时,224k -=,k =∵k 为非负数,∴k =当4a b -=-时,224k -=-,22k =-(舍去),∴k =【点拨】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提取公因式分解因式,能够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1.阅读材料:()()()2222244454529232322x x x x x x x ⎛⎫⎛⎫+-=++--=+-=+++- ⎪ ⎪⎝⎭⎝⎭()()51x x =+-上面的方法称为多项式的配方法,运用多项式的配方法及平方差公式能对一些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因式分解:223x x +-;(2)求多项式2610x x +-的最小值;(3)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222506810a b c a b c +++=++,求△ABC 的周长.【答案】(1)()()31x x +-;(2)19-;(3)12【分析】(1)先配方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2)配方后根据平方的非负性求最小值;(3)配方后根据非负性求出a ,b ,c 的值即可.(1)解:223x x +-222113x x =++--2(1)4x =+-(12)(12)x x =+++-;(3)(1)x x =+-;(2)2226106919(3)19x x x x x +-=++-=+-,∵2(3)0x +≥,∴多项式2610x x +-的最小值为19-;(3)由题意得:2226810500a b c a b c ++---+=,∴2226981610250a a b b c c +++++--=-.∴222(3)4)(0(5)a b c -+-+-=.又∵2(3)0a -≥,2(04)b -≥,2(05)c -≥,∴30a -=,40b -=,50c -=,∴3a =,4b =,5c =,∴ABC 的周长为34512++=.【点拨】本题考查了配方法因式分解以及因式分解的应用,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先阅读下面的内容,再解决问题,例题:若2222690m mn n n ++-+=,求m 和n 的值.解:因为2222690m mn n n ++-+=,所以2222690m mn n n n +++-+=.所以22()(3)0m n n ++-=.所以0,30m n n +=-=.所以3,3m n =-=.问题:(1)若224212120++-+=x y xy y ,求xy 的值;(2)已知a ,b ,c 是等腰ABC 的三边长,且a ,b 满足2210841a b a b +=+-,求ABC 的周长.【答案】(1)-4;(2)13或14【分析】(1)仿照例题的思路,配成两个完全平方式,然后利用偶次方的非负性,进行计算即可解答;(2)仿照例题的思路,配成两个完全平方式,再利用偶次方的非负性,先求出a ,b 的值,然后分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22421212x y xy y ++-+222231212x xy y y xy =+++-+2()3x y =++2(2)y -,=∴0x y +=,20y -=,∴2x =-,2y =,∴2(2)4=⨯-=-xy .(2)∵2210841a b a b +=+-,∴2210258160a a b b -+++=-,∴22(5)(4)0a b -+-=,∴50a -=,40b -=,∴5a =,4b =.由于ABC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5c =或4.①若5c =,则ABC 的周长为55414++=;②若4c =,则ABC 的周长为54413++=.所以ABC 的周长为13或14.【点拨】本题考查了配方法的应用,偶次方的非负性,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二次函数》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二次函数》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二次函数》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是常数,,那么叫做的二次函数.要点诠释: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这里,当a=0时就不是二次函数了,但b、c可分别为零,也可以同时都为零.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要点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二次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②;③;④,其中;⑤.(以上式子a≠0)当(轴) (轴)(,)2. 抛物线的三要素: 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1)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时,开口向上;当时,开口向下;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2)平行于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特别地,轴记作直线.3.抛物线20()y ax bx c a =++≠中,,,a b c 的作用: (1)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中的完全一样.(2)和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故:①时,对称轴为轴;②(即、同号)时,对称轴在轴左侧;③(即、异号)时,对称轴在轴右侧.(3)的大小决定抛物线与轴交点的位置.当时,,∴抛物线与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①,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与轴交于正半轴;③,与轴交于负半轴.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轴右侧,则.4.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a≠0).已知图象上三点或三对、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2)顶点式:(a≠0).已知图象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可以看成的图象平移后所对应的函数.)(3)“交点式”:已知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通常选用交点式:(a≠0).(由此得根与系数的关系:).要点诠释:求抛物线2y ax bx c =++(a≠0)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通常用三种方法:配方法、公式法、代入法,这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实际灵活选择和运用.要点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函数,当时,得到一元二次方程,那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就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因此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决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1)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这时,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2)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这时,则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3)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这时,则方程没有实根.要点诠释: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由的值来确定.(1)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这时,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2)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这时,则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3)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这时,则方程没有实根.要点四、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数学模型,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利用题中存在的公式、内含的规律等相等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再利用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去研究问题.在研究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具有实际意义.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把实际问题中的一些数据与点的坐标联系起来;(3)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关系式;(4)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点诠释:常见的问题:求最大(小)值(如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最小周长等)、涵洞、桥梁、抛物体、抛物线的模型问题等.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关键是找等量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列出相关的函数关系式.【典型例题】类型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及点11,24⎛⎫-- ⎪⎝⎭,且图象与x 轴的另一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1,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 ____. 【答案】 21133y x x =-+或2y x x =+. 【解析】 正确找出图象与x 轴的另一交点坐标是解题关键.由题意知另一交点为(1,0)或(-1,0). 因此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有两种. 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y ax bx c =++.则有0,1114420c a b c a b c =⎧⎪⎪-=-+⎨⎪++=⎪⎩,或0,111,4420,c a b c a b c =⎧⎪⎪-=-+⎨⎪-+=⎪⎩ 解之13130a b c ⎧=-⎪⎪⎪=⎨⎪=⎪⎪⎩,或1,1,0.a b c =⎧⎪=⎨⎪=⎩因此所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1133y x x =-+或2y x x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抛物线y=x 2+bx+c 的对称轴为x=1,交x 轴于点A 、B(A 在B 的左侧),且AB=4,交y 轴于点C.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及其顶点M 的坐标. 【答案】∵对称轴x=1,且AB=4∴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为:A(-1,0),B(3,0)bb=-212c=-31b c 0⎧-=⎧⎪∴∴⎨⎨⎩⎪-+=⎩∴y=x 2-2x-3为所求,∵x=1时y=-4 ∴M(1,-4) ∵对称轴x=1,且AB=4∴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为:A(-1,0),B(3,0)bb=-212c=-31b c 0⎧-=⎧⎪∴∴⎨⎨⎩⎪-+=⎩∴y=x 2-2x-3为所求,∵x=1时y=-4 , ∴M(1,-4).类型二、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及性质判断代数式的符号2.如图是二次函数y=ax 2+bx+c=0(a ≠0)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是直线x=﹣2.关于下列结论:①ab <0;②b 2﹣4ac >0;③9a ﹣3b+c <0;④b ﹣4a=0;⑤方程ax 2+bx=0的两个根为x 1=0,x 2=﹣4,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①③④B . ②④⑤C . ①②⑤D .②③⑤【答案】B ;【解析】解:∵抛物线开口向下, ∴a <0, ∵﹣=﹣2,∴b=4a ,ab >0,∴①错误,④正确,∵抛物线与x 轴交于﹣4,0处两点,∴b 2﹣4ac >0,方程ax 2+bx=0的两个根为x 1=0,x 2=﹣4, ∴②⑤正确,∵当a=﹣3时y >0,即9a ﹣3b+c >0, ∴③错误,故正确的有②④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图象与二次函数系数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对称轴的范围求2a 与b 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转换,根的判别式以及特殊值的熟练运用.类型三、数形结合3.如图所示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一部分,其对称轴为直线x =1,若其与x 轴一交点为(3,0),则由图象可知,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________.【思路点拨】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和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A 的坐标可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观察图象可得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答案】x >3或x <-1;【解析】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和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A(3,0)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1,0),观察图象可知,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就是2y ax bx c =++函数值,y >0时,x 的取值范围.当x >3或x <-1时,y >0,因此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为x >3或x <-1.【点评】弄清20ax bx c ++>与2y ax bx c =++的关系,利用数形结合在图象上找出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类型四、函数与方程4.如图,坐标平面上,二次函数y=﹣x 2+4x ﹣k 的图形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其顶点为D ,且k >0.若△ABC 与△ABD 的面积比为1:4,则k 值为何?( )A .1B .C .D .【思路点拨】求出顶点和C 的坐标,由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得出关于k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答案】D . 【解析】解:∵y=﹣x 2+4x ﹣k=﹣(x ﹣2)2+4﹣k , ∴顶点D (2,4﹣k ),C (0,﹣k ), ∴OC=k ,∵△ABC 的面积=AB •OC=AB •k ,△ABD 的面积=AB (4﹣k ),△ABC 与△ABD 的面积比为1:4,∴k=(4﹣k ),解得:k=.【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抛物线的顶点式;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无论x 为何实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永远在x 轴的下方的条件是( )A .B .C .D .【答案】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无交点,则说明y=0时,方程无解,即.又图象永远在x 轴下方,则. 答案:B【变式2】对于二次函数,我们把使函数值等于0的实数x 叫做这个函数的零点,则二次函数(m 为实数)的零点的个数是( )A .1B .2C .0D .不能确定 【答案】当y=0时,,,即二次函数的零点个数是2. 故选B.类型五、分类讨论5.已知点A(1,1)在二次函数22y x ax b =-+的图象上.(1)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b ;(2)如果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 【思路点拨】(1)将A(1,1)代入函数解析式.(2)由△=b 2-4ac =0求出a . 【答案与解析】(1)因为点A(1,1)在二次函数22y x ax b =-+的图象上,所以1=1-2a+b ,所以b =2a . (2)根据题意,方程220x ax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2244480a b a a -=-=, 解得a =0或a =2.当a =0时,y =x 2,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0,0). 当a =2时,2244(2)y x x x =-+=-,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2,0).所以,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0,0)或(2,0).【点评】二次函数2y ax b c =++(0)a ≠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时,方程20ax bx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240b ac =-=△.类型六、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6.进价为每件40元的某商品,售价为每件50元时,每星期可卖出5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果每件的售价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100件,但售价不能低于每件42元,且每星期至少要销售800件.设每件降价x 元 (x 为正整数),每星期的利润为y 元.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若某星期的利润为5600元,此利润是否是该星期的最大利润?说明理由. (3)直接写出售价为多少时,每星期的利润不低于5000元? 【思路点拨】(1)根据利润y=每件利润×销售量,每件利润=50﹣40﹣x ,销售量=500+100x ,而售价50﹣x≥42,销售量=500+100x≥800,列不等式组求x 的取值范围;(2)根据(1)的关系式配方后确定最大利润,与5600比较后即可发现是否为最大利润; (3)设当y=5000时x 有两个解,可推出0≤x≤5时,y≥5000. 【答案与解析】解:(1)依题意,得y=(50﹣40﹣x )•(500+100x )=﹣100x 2+500x+5000,∵,∴3≤x≤8;(2)y=﹣100x 2+500x+5000=﹣100(x ﹣)2+5625,∵x 取正整数,当x=2或3时,y=5600.∴5600元是最大利润.(3)当y=5000时,y=﹣100x 2+500x+5000=5000,解得x 1=0,x 2=5,故当0≤x≤5时,y≥5000,即当售价在不小于45元且不大于50元时,月利润不低于5000元.【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一般求最值问题,大多是建立二次函数关系,从而借助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5.实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5.实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典型例题(考点)讲解+练习(含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实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责编:康红梅【学习目标】1.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了解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为实数后,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及其发展变化.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389318 实数复习,知识要点】 类型项目平方根 立方根 被开方数 非负数任意实数符号表示a ±3a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为零; 负数没有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零的立方根是零;重要结论⎩⎨⎧<-≥==≥=)0()0()0()(22a a a a a a a a a333333)(aa a a aa -=-==要点二: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1.实数的分类 按定义分:实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按与0的大小关系分:实数0⎧⎧⎨⎪⎩⎪⎪⎨⎪⎧⎪⎨⎪⎩⎩正有理数正数正无理数负有理数负数负无理数要点诠释:(1)所有的实数分成三类: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统称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2532等;②有特殊意义的数,如π;③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3)凡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数都是无理数,并且无理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4)实数和数轴上点是一一对应的.2.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 一对应.数轴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反之任何一个实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一个点与之对应.3.实数的三个非负性及性质:在实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

知识讲解_《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_基础

知识讲解_《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_基础

《导数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1. 导数概念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实际和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变化率问题,体会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和导数的实际意义,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 导数运算(1)会用导数定义计算一些简单函数的导数;(2)会利用导数公式表求出给定函数的导数;(3)掌握求导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求复合函数的导数,并会利用导数的运算法则求出函数的导函数3. 体会研究函数的意义(1 )认识导数对于研究函数的变化规律的作用;(2)会用导数的符号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3)会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点和最值点.4•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2)联系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进一步体会导数的意义;(3)从实际生活抽象出一些基本的用导数刻画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导数的概念:函数y=f(x)在x0点的导数,通常用符号f ‘X。

)表示,定乂为:一山y 「 f (Xo +^X)—f (Xo )f(x0尸lim ——=lim ------- ----------- ----- ---瘵T0也X 2°氐X要点诠释:(1)丄[_^= _j—X L,它表示当自变量x从x°变X i,函数值从 f x°变到 f X1时,.X X—X°. X函数值关于X的平均变化率•当X趋于0时,如果平均变化率趋于一个固定的值,那么这个值就是函数y=f(x)在X°点的导数.(2)导数的本质就是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在某点处的极限,即瞬时变化率•如瞬时速度即是位移在这一时刻的瞬间变化率.(3)对于不同的实际问题,平均变化率富于不同的实际意义.如位移运动中,位移S从时间1到t2的平均变化率即为t i到t2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要点诠释:求曲线的切线方程时,抓住切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有切点直接求,无切点则设切点,布列方程组.导数的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如果物体运动的规律是s=s t ,那么该物体在时刻t0的瞬时速度v就是s=s t在t=t0时的导数,即v=s' t。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代数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代数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代数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代数式》全章复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研究目标:1.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2.理解代数式的含义,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解释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代数式的值推断代数式反映的规律;4.理解并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相关概念;5.理解整式加减的基础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并熟练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求值;6.深刻体会本章体现的主要的数学思想——整体思想。

要点梳理:1.代数式是用运算符号(+、-、×、÷、乘方、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像16n、2a+3b、34、n、2、(a+b)等式子都是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代数式的书写规范:1) 字母与数字或字母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乘号写成“·”或省略不写;2) 除法运算一般以分数的形式表示;3) 字母与数字相乘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4) 字母前面的数字是分数的,如果既能写成带分数又能写成假分数,一般写成假分数的形式;5) 如果字母前面的数字是1,通常省略不写。

2.单项式是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式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在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次数是n次,有m个单项式,我们就把这个多项式称为n次m项式。

3.多项式的降幂与升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另外,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全章复习及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4、理解重力、弹力产生的条件;5.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6.了解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力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物体存在。

(3)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间的吸引力。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3、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1)力的示意图是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只需要标明物体受力的大致情况,只画力的方向、作用点、不用画标度和大小。

(2)画法:首先找到力的作用点;其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最后用箭头标出力的方向。

6、相互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作用力及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要点诠释:1、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这就是力的物质性。

“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

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如: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

例如:人踢球,使球在草坪上滚动,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当球离脚之后,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踢力。

3、力的作用效果往往是两种效果同时都有,我们研究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时,只研究主要的作用效果,例如,用脚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同时使球发生了形变和使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但主要的作用效果应该是运动状态改变了。

4、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有关。

力的三要素中任一要素都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只要其中一要素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改变。

要点二、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力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口诀:看量程、看分度、要校零;一顺拉、不摩擦、不猛拉;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

使用方法:(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2)使用前,应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3)要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及受力方向一致,读数时,视线及刻度盘垂直。

要点诠释:1、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做形变,不受力时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日常所称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例如,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其实质就是桌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后对茶杯向上的弹力。

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要点三、重力1、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重力,单位:Nm——质量,单位:kgg=9.8N/㎏,粗略计算可以取g=10N/kg(2)方向:竖直向下。

据此制成了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改进后检查窗台、桌面等是否水平。

注意:竖直向下及垂直向下不同,所谓竖直向下是指向下且及水平面垂直,其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3)作用点:重心。

有些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不好确定,我们在作力的示意图时,也常把这些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处。

要点诠释: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不论它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如在上升过程中的氢气球仍受重力。

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2、计算重力时,g值取9.8N/㎏或g=10N/kg,通常认为g值是固定的。

实际上地理位置不同,g值也不同,如果都在海平面上测量,地球的赤道附近g值最小,越靠近两极g值越大。

重力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物体的重心位置将随着物体的形状变化和质量分布变化而发生改变;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如:光盘、篮球、足球。

要点四、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及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测量: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粗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静摩擦力:(1)概念:物体在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2)方向:及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但及运动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动力),还可以成任意角度。

(3)判断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静摩擦力可以在0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其大小由外界条件决定,因此它是被动力。

3.滚动摩擦: 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例如滚动轴承中的滚珠在轴承内滚动时的摩擦。

车轮在地面滚动时车轮及地面间的摩擦。

4.摩擦的利用及防止:(1)增大有益摩擦: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导轨,磁悬浮。

要点诠释:1.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挤压;在接触面上相对运动。

2.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的区别,f滑及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及运动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动力),注意:滑动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3.“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及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有些情况相对运动趋势很难判断。

我们可以用假设法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假设接触面光滑,物体若会相对滑动,则说明原来有静摩擦力,且相对滑动的方向就是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

【典型例题】类型一、力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拉拖车时,汽车总是施力物体,而拖车总是受力物体B.脚踢球时,脚先对球施力使球飞出,然后球对脚施力使脚疼痛C.物体之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答案】D【解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主要看以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因此A错。

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及同时性,在踢球的同时脚就会疼痛,不会等球飞出去之后才痛,故B错。

物体之间不接触时也会发生力的作用,如磁铁间的作用力,所以C错。

【总结升华】此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考查了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的理解和掌握。

举一反三:【变式】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答案】D2.下图四个选项中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用力将拉力器拉长B.飞来的网球使网球拍的网变形C.运动员将弓拉弯D.运动员用头将飞来的足球顶飞【思路点拨】题目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答案】D【解析】拉力器在力的作用下变长,其形状发生了变化;网球拍受到网球的撞击力而发生变形,是其形状发生变化;弓在运动员拉力作用下被拉弯,是其形状发生变化;所以ABC表示力使物体发生了形变。

飞来的足球碰到运动员的头,在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总结升华】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解题的关键是先判断物体是发生了形变还是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其中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的大小。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的活动过程中,其中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及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答案】C类型二、弹力3.在下图中,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图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即可做出选择。

【答案】B【解析】弹力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由图可知:A、C中两个小球都相互接触,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相互挤压的作用,也就不能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不能产生弹力。

D无法确定两个小球之间到底有没有挤压作用,所以也就无法确定有没有弹力。

B中,两个小球所受的重力及绳子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这两个小球都受到了对方的合力作用,从而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弹力产生的条件,一定要注意只有当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会产生弹力。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瓶中灌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中,用手轻轻捏厚玻璃瓶,我们会看到细管中的水面,从此现象可推测发生了形变,这个实验采用的是的方法。

【答案】上升;瓶子;转换法4.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月球上,不可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力的大小B.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用来表示它的型号C.测量时,要让弹簧及外壳间没有摩擦D.实验室所用弹簧测力计的每小格表示0.1kg【答案】C【解析】月球上的物体是受力的,故而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故A错误。

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是表示该弹簧测力计所采用的单位的,故B错误。

测量时,弹簧及外壳间的摩擦是不能有摩擦的,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故C 正确。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故它的单位也是力的单位,而题目中给出了以kg为单位,故D错误。

【总结升华】弹簧测力计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仪器,应该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举一反三:【变式】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必须注意的几点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及外壳摩擦B.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C.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它的量程【答案】B类型三、重力5.如下面左图所示,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面右图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其中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答案】A【解析】由于不计空气阻力,而且足球已经离开脚面,所以脚已经不给足球施力,而足球仍然受重力,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选A。

【总结升华】在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只受到重力。

举一反三:【变式】重为6N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答案】6.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