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交通流量分析的计算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的计算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的计算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估算建筑物的总人数

办公楼:8-12平方米/人;住宅楼:3.5人/户;医院住院大楼:3人/床;宾馆:1人/床(高档宾馆0.8人/床);学校:0.8-1.2平方米/人。

第二步,确定电梯的数量

住宅楼:50户/台;出租办公楼:2800-3400平方米/台;公司专用楼:2000-2600平方米/台;宾馆:100个房间/台。

第三步,确定电梯的服务方式

电梯的操纵控制方式有集选控制,并联控制,群控。目前,单梯一般采用微机集选控制,2-3台电梯采用并联,更多电梯时采用群控。

在电梯的操纵控制方面,一些标准的或可选的功能配置在特定的场合下有利用于提高电梯的输效率。电梯在线有专文介绍电梯的功能配置。

第四步,确定电梯载重量

对于一般民用建筑来说,国家标准针对电梯载重量的设定也有相关的要求。首先在设计时要考虑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

一般来说,速度越高的电梯,要求选择的载重量越大。原则上速度设计在2-2.5米/秒之间的电梯,载重量宜≥1000kg;速度设计≥3米/秒的电梯,载重量宜≥1350kg。一般情况下,星级酒店和甲级办公楼的设计大多选用载重量

≥1350kg的电梯,以便提高电梯的运载能力,突现建筑物的档次。

第五步,确定电梯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设定15层以上的大楼电梯从基站直驶到最高服务层站所需的时间,最理想的应控制在30秒内,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建议该时间宜控制在45秒内。

电梯速度选择的基准尺度。10层以下1.5m/s;10-20层1.75-2 m/s;20-30层2.5-3 m/s;30-40层4 m/s;40-50层5 m/s;50-60层6 m/s。

第六步,确定乘客候梯时间

在实际计算时,由于各电梯制造商提供的电梯在基本参数设计时都略有差异,当然该差异都是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例如开关门时间国家标准是在某个范围内,所以,由不同制造商提供的载重量和速度等参数想同的电梯,计算的平均运行间隔略有不同。

经过测试,乘客心理能够承受的候梯时间随着建筑物性质也有不同,下表列出各种建筑物可行的平均运行间隔指标,可供参考。

建筑物性质平均运行间隔(s)

住宅楼60-90

出租办公楼40

一个公司专用办公楼30

医院住院大楼40

宾馆40

学校40

第七步,计算5分钟输送能力

有关电梯输送能力的计算是以建筑物内人流高峰期的情况进行计算的。在人流高峰期,如果电梯完全能够满足实际使用,即在大楼运输最恶劣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那么大楼的电梯配置符合要求。针对不同大楼的不同性质,产生高峰期的原因不同,时间也各不相同,应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下表中列出各种建筑物的5分钟输送能力指标,可供参考。

建筑物性质5分钟输送能力(%)

出租办公楼11%-15%

一个公司专用办公楼16%-20%

住宅楼经实际测算,住宅楼一般没有很

明显的人流高峰,所以在实际计

算时只需考虑平均运行间隔,5分

钟输送能力可不予考虑。

医院综合性大楼参照住宅楼的方法计算

电梯选配时的交通流量分析

相关资料:没有相关内容

简介:办公楼、饭店和医院需用的客梯如同其他运输设施一样应当仔细地规划

关键字:办公楼、饭店和医院需用的客梯如同其他运输设施一样应当仔细地规划

客流计算:

客流计算是基于建筑物的数据。即楼层数、楼层间距、不同楼层的功能,以及一天当中客流密度的有关资料。根据用户提供的原始资料,可采用计算机进行客流分析,然后给确定出电梯配置的建议。计算是运用可靠的理论基础和设计者的丰富经验,所以,按照下述的建议一定能满足用户的实际使用。

初步设计:

建筑设计中,在规划第一个楼层时,就应该把电梯系统及其井道规划好。否则以后就会引起建筑设计的修改。如果到时候修改建筑设计已经不能了,那么电梯系统的最佳设计方案也就实现不了。因此,建议客户尽可能早地与厂方或就近的中迅公司服务中心取得联系。下述资料可供客户粗略地确定电梯的主要数据,电梯数量、载重量、速度及空间需要。但是,使用图表时,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地面上部层站数 =最高20层

2.一个主楼层 =在上行高峰时,所以乘客需要的楼层

3.平均楼层间距 =3.0~3.6米。

楼内如有车库、咖啡馆、饭店或大型休息室,请及时与厂方或当地中迅服务中心取得联系。

在运输客流方面,电梯的特性取决于下述三个因素:

1)轿厢从地面楼层到顶层的理论运行时间(不考虑加减速度)。

2)高峰运行时(例如早晨上班时),主楼层的发车间隔。

3)在5分钟内必须运走的楼内人数的百分比(缩写为:PQ5)。

PQ5的标准值:

12.5%~16%为楼内无上述高峰异常客流,例如,在办公楼内只有一个公司;或多个公司,但上班时间不一样。再如,旅馆。

16%~25%为楼内有高峰异常情况客流,例如,办公楼内只有一个公司,统一的上下班时间;再如,医院有一定的探视时间。

在不能提供楼内人数的情况下,下述因素可用于初步估算:

办公楼一人占用净办公面积为10平方米。

旅馆占用系数为0.85~1。

“理论运行时间”与“间隔”特性,决定了电梯输送客流的能力。

选择特性使用表:

图1上表为高标准要求。

理论运行时间:最大20秒。

间隔:最大25秒

图2上表为一般标准要求。

理论运行时间:最大25秒。

间隔:最大31.5秒。

在这些图表中曲线内包含的为两个阿拉伯数字,第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所需电梯数量,第二个阿拉伯数字表示这些电梯的载重量(参见图上的解释),额定速度在图的左边线上表示。

查图表的方法如下:

选定PQ5百分数线,根据地上楼层中的总人数找到相应点向上做垂线,在纵坐标上找到地面楼层数的响应点,向右作水平线,交点所在区域即为最佳方案。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的计算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估算建筑物的总人数 办公楼:8-12平方米/人;住宅楼:3.5人/户;医院住院大楼:3人/床;宾馆:1人/床(高档宾馆0.8人/床);学校:0.8-1.2平方米/人。 第二步,确定电梯的数量 住宅楼:50户/台;出租办公楼:2800-3400平方米/台;公司专用楼:2000-2600平方米/台;宾馆:100个房间/台。 第三步,确定电梯的服务方式 电梯的操纵控制方式有集选控制,并联控制,群控。目前,单梯一般采用微机集选控制,2-3台电梯采用并联,更多电梯时采用群控。 在电梯的操纵控制方面,一些标准的或可选的功能配置在特定的场合下有利用于提高电梯的输效率。电梯在线有专文介绍电梯的功能配置。 第四步,确定电梯载重量 对于一般民用建筑来说,国家标准针对电梯载重量的设定也有相关的要求。首先在设计时要考虑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 一般来说,速度越高的电梯,要求选择的载重量越大。原则上速度设计在2-2.5米/秒之间的电梯,载重量宜≥1000kg;速度设计≥3米/秒的电梯,载重量宜≥1350kg。一般情况下,星级酒店和甲级办公楼的设计大多选用载重量 ≥1350kg的电梯,以便提高电梯的运载能力,突现建筑物的档次。 第五步,确定电梯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设定15层以上的大楼电梯从基站直驶到最高服务层站所需的时间,最理想的应控制在30秒内,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建议该时间宜控制在45秒内。 电梯速度选择的基准尺度。10层以下1.5m/s;10-20层1.75-2 m/s;20-30层2.5-3 m/s;30-40层4 m/s;40-50层5 m/s;50-60层6 m/s。 第六步,确定乘客候梯时间

道路交通流量分析

问题描述 交通拥堵是困扰当前城市交通的重要难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机动车的拥有量及道路交通流量都必将会急剧地增加,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和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成为当前城市交通的主要矛盾,因此,交通拥挤和阻塞现象必然会频繁发生。 在很多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出行活动,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工作的耽误,直接或间接的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问题定义及分析 交通拥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想要通过某路段的车辆总数(交通需求)超过了某路段在该段时间内道路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总数(道路的通行能力),从而导致车辆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 道路对交通的供给,是通过道路的通行能力来反映的,导致路段单元道路通行能力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驾驶员和行人等的安全交通意识,如闯红灯、超车等 2)非机动车对交通的影响 3)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4)交通事故 5)道路本身的通行能力 车辆在以自由状态行驶的时候,时间是与距离成正比的,但是在实际的城市道路中,车辆不可能以自由状态行驶。行驶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的阻碍了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通畅程度。 路段行驶时间和流量的关系建模 进行道路交通流量分析建模的主要目的: 1)分析目前交通网络的运行状况 2)发现当前交通网络的缺陷,为后面交通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3)评价交通网络规划方案的优劣性、合理性

4)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阻塞的发生,提高交通系统服务水平 由交通流理论可知,交通量(Q)、速度(V)和密度(K)三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 1Q KV =其中,Q 为路段的车流量,K 为路段车流密度,V 为路段行车速度。 当某一段公路上的交通量逐渐增大,达到/1Q C =时,道路上的车辆将开始产生拥挤,此时所计算到的交通密度称为最大密度,用j K 来表示,而j K 所对应的交通量就是路段通行能力C 。此时如果该路段的车辆仍不断增加,将最终导致交通阻塞,从而使速度最后达到零,整个路段道路(车道)被车辆全部占据,我们称此时道路上的交通密度为交通阻塞密度(又称为最大密度max K )对应的交通量显然为零。理论上通过该路段的时间为无限长,这种规律关系见下图。 又由速度-密度的线性关系表达式可知 ()() max 2f f V V K V K K =-其中,f V 为自由流行驶时的行车速度,max K 为路段拥堵到流量为0时的车流密度,其它的同式(1) 由(1)式和(2)式可知路段流量和路段车流密度之间的关系为 ()() 2max 3f f V Q K V K K K =-

网络流量在线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综合实训报告 题目:网络流量在线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目录 一、实训目的 (3) 二、实训内容 (3) 三、主要设备及环境 (3) 四、设计与步骤 (4) 五、过程与调试 (22) 六、整理与小结 (23) 七、参考文献 (24) 八、附录 (25)

一、实训目的 设计并实现一个网络流量的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实时抓取网络数据。(2)网络协议分析与显示。(3)将网络数据包聚合成数据流,以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及协议等五元组的形式存储。(4)计算并显示固定时间间隔内网络连接(双向流)的统计量(如上行与下行的数据包数目,上行与下行的数据量大小等)。在这些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网络应用的流量特征。 二、实训内容 (1)能够实时抓取网络中的数据包。并实时显示在程序界面上。用户可自定义过滤条件以抓取所需要的数据包。 (2)分析各个网络协议格式,能够显示各协议字段的实际意义。例如,能够通过该程序反映TCP三次握手的实现过程。 (3)采用Hash链表的形式将网络数据以连接(双向流)的形式存储。 (4)计算并显示固定时间间隔内网络连接(双向流)的统计量(如上行与下行的数据包数目,上行与下行的数据量大小等)。例如,抓取一段时间(如30分钟)的网络流量,将该段时间以固定时长(如1分钟)为单位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计算网络连接在每一个时间片内的相关统计量。并在上述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应用如WEB、DNS、在线视频等服务的流量特征。注意,可根据实际的流量分析需要自己定义相关的统计量。 三、主要设备及环境 硬件设备: (1)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计算机(含网络适配器) 软件设备: (2)Windows操作系统 (3)网络数据包捕获函数包,Windows平台为winpcap

智慧交通产品总体解决方案-机动车查控分析系统

智慧交通产品解决方案 机动车查控分析系统 【面向城市交通】

目录 1.1.机动车查控分析系统 (4) 1.1.1.系统概述 (4) 1.1.2.系统特点 (4) 1.1.3.系统结构 (5) 1.1.4.业务流程 (7) 1.1.5.系统功能 (10)

1.1.机动车查控分析系统 1.1.1.系统概述 机动车查控分析系统是公安交警日常任务中应用广泛的业务系统,,面向公安交管提供个体交通违法嫌疑车辆准实时查控报警和群体车辆通行特性分析应用,面向公安治安提供涉案嫌疑车辆预警、筛查应用。 1.1. 2.系统特点 1.海量数据秒级响应 底层采用分布式大数据架构,海量过车数据实时查询与分析,无延迟秒级响应。 2.案件模型丰富且可以灵活扩展 系统针对公安、交通各警种的常见案件场景,设计了各种案件分析模型,且可根据案件实际场景灵活扩展与定制。 3.灵活布控、定向报警 提供了单车布控、批量布控、专项布控等多种布控形式,操作简便且支持模糊布控,报警数据流向定向化避免互相干扰。 4.可与公安、交通多系统联动 系统具备灵活的数据共享互通机制,与全国缉查布控系统无缝对接,联网布控。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接警综平台、警务通、公安情报平台等各类实战系统,做到数据实时共享。

1.1.3.系统结构 1.1.3.1 逻辑结构 1、数据采集服务集群 对厂家提供标准化接口协议,接收卡口厂家数据,将数据转化为系统内部标准格式后传输给kafka(分布式消息队列),并对外提供标准的过车数据共享接口; 采用java语言编写标准的webservice接口,跨语言跨平台; 协议字典完全符合公安部与无锡所标准; 利用kafka作为消息缓冲层,可分布式扩展集群数据量,线性提升缓冲能力。 2、数据入库及流量统计服务 负责图片写入分布式存储(Hadoop),过车数据写入分布式数据库(Hbase),同时将数据写入消息队列对外提供共享;并计算一分钟流量数据写入Hbase; 系统可集群部署,多进程间自动负载均衡; 进程内部采用多线程方式,提升处理效率。 3、分布式存储、计算服务集群 采用Hadoop、Hbase等分布式技术搭建的可扩展存储与计算集群,集群数

线性代数实验题04-交通网络的流量分析

数学实验报告 学号: , 姓名: , 得分: 实验内容:实验题:交通网络流量分析问题(线性方程组应用) 城市道路网中每条道路、每个交叉路口的车流量调查,是分析、评价及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基础。 问题:某城市有下图所示的交通图,每条道路都是单行线,需要调查每条道路每小时的车流量。图中的数字表示该条路段的车流数。如果每个交叉路口进入和离开的车数相等,整个图中进入和离开的车数相等。 求(1)建立确定每条道路流量的线性方程组; (2)分析哪些流量数据是多余的; (3)为了唯一确定未知流量,需要增添哪几条道路的流量统计。 解: (1)由题意得:x1+ x7=400 x1+ x9= x2+300 x2+100=300+ x11 x3+ x7=350+ x8 x4+ x10= x9+ x3 x11+500= x4+ x12 x8+ x5=310 x6+400= x10+ x5 x12+150= x6+290

整理得: x 1+ x 7=400 x 1- x 2+ x 9=300 x 2+ x 11=200 x 3+ x 7- x 8=350 -x 3+x 4+ x 10- x 9=0 -x 4+x 11- x 12=-500 x 5 +x 8=310 - x 5+x 6- x 10=-400 -x 6+ x 12= 140 将方程组写成矩阵向量形式为AX = b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400 x 1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300 x 2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200 x 3 A= 0 0 1 0 0 0 1 -1 0 0 0 0 b= 350 X= x 4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0 x 5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500 x 6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310 x 7 0 0 0 0 -1 1 0 0 0 -1 0 0 -400 x 8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140 x 9 x 10 x 11 x 12 在MATLAB 环境中,首先输入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 和方程组右端向量b A=[1,0,0,0,0,0,1,0,0,0,0,0;1,-1,0,0,0,0,0,0,1,0,0,0;0,1,0,0,0,0,0,0,0,0,1,0;0,0,1,0,0,0,1,-1,0,0,0,0;0,0,-1,1,0,0,0,0,-1,1,0,0;0,0,0,-1,0,0,0,0,0,0,1,-1;0,0,0,0,1,0,0,1,0,0,0,0;0,0,0,0,-1,1,0,0,0,-1,0,0;0,0,0,0,-1,0,0,0,0,0,1] b = [400;300;200;350;0;500;310;-400;140] 解得 x 1=- x 9+500 x 2=200 x 3=- x 9+ x 10- x 12

大龙湖酒店电梯流量分析

大龙湖酒店项目 梯交通流量分析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2011 年11 月16 日 1项目介绍 大龙湖酒店项目定位为五星级酒店,地下-1层,1-5层为客房。

考虑到员工、消防电梯,4台电梯的用途及特殊性,此次流量分析未将消防电梯考虑在内。 下面我们根据建筑用途,对塔楼核心筒定位为五星级酒店已规划好的客用电梯做交通流量分析。 2上行高峰流量分析标准 根据酒店的设计参数,对其垂直交通状况进行分析计算,并推荐相应的电梯配置。在交通流量分析中,计算酒店的上行高峰状态。在此分析中,下表是对上行高峰时运载能力和平均间隔时间所做的建议。 根据表格,在酒店里,如果电梯在每5分钟内能运输大楼总人数的12%以上,这说明电梯的承载能力很好,一般情况下11%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乘客候梯等候间 隔时间不超过50秒,从底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能保留在40秒以下,那将是满意的运行状态。 3楼层信息 人数预估是基于如下假设: 酒店每层人数二每层的标准间数xl.5/人 ?电梯负载因数0.8 ; *电梯加速度为0.8m/s2;

?乘客进/出时间1.2s ; *每位乘客体重为75Kg ; ?电梯系统入口设在首层; 4部客梯为6层6站电梯,1 —5层每层50间客房,客人数最大100人,-1层有KTV,车库,估算人数100人,如下表 4电梯上行高峰性能分析结果 2011-11-16 Traffic intensity [% of population / 5 mn] 大龙湖酒店Copyright ?KONECorporation

2011-11-16 Group 电梯群组 Stops 停站 Numbe r of Cars 电梯数 量 Car Size/ Load 轿厢载重 persons/kg Speed 速度 m/s Handling Capacity 五分钟运输能力 %/ 5 min persons/5min Service Interval (s)间隔 时间 Travel Time (s)运行 时间 Populat ion 总岀勤 人数 大龙湖酒 店 -1 — 5 4 18/1800 1.6 31% =155perso ns 12.4 34.1 500 结论 由上表中可见,在酒店高峰时段,当选择所示方案的电梯数量、规格时: 其五分钟运载能力31 %达至国际推荐的优秀(Excellent )要求,同时乘客等候时 间间隔12.4s 也达到国际推荐标准中优秀(Excellent )的要求,总体看来,该项目 1.6速度电梯完全能够满足五星级酒店的要求。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 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60 NTT= 12.4 s, Fight Nominal travel time graph tme =15.0 s, v = 1.6 m/s, a =0.8 m/s? j=1.2 m/s? Total travel = 19.8 m 55 二二 Unsatsfactory 50 45 二 40-L 35 二 Satisfactory m 30 25 20 15 10 5 0 0.0 大龙湖酒店 od o G Exce l ent 0.5 1.0 Rated speed [m/s] 1.5 2.0 Copyright ?KONECorporati on o 丑 :器“器一:」":; = :;=: = .0

电梯现状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电梯行业也正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期。现对电梯行业现状分析如下: 随着电梯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电梯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电梯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电梯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电梯行业中的翘楚! 电梯配件及装潢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一、产品质量问题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使电梯及配件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有所下降。对于客梯和货梯而言,其故障率高、振动和噪声大、电梯关人、呼梯盒与楼层显示的一些质量问题,仍是用户抱怨的突出问题。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问题主要有:材料质量下降、零件更换率高、扶手带易磨损或开裂、做工粗糙等。 二、产品技术水平问题 产品质量问题在一定层面也反映了产品的技术水平问题。产品技术趋同,抗干扰能力差,节能不理想,运行效率低以及缺乏人性化设计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企业只是单一的部件选用,缺乏系统性设计,实际上不是选配最好的电梯配套件就能制造出最好的电梯。在电梯配置选型与交通流量分析方面,我国还是个盲区。其实,在建筑设计时,大楼的电梯配置就开始进行了,建筑设计院是按楼层数量和建筑面积配置电梯,而电梯及配件企业的营业部门在此方面投入的技术力量较弱,都没有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功能进行较系统的交通流量分析。微机处理技术相对落后,并联、群控原则设计不够完善,使得那边电梯空跑、这边候梯时间过长。 电梯业市场竞争趋势分析 一、产品竞争 不少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似乎成了当时很多企业家的座右铭,其结果往往是企业不仅没能有效规避风险,反而因产品线

交通流量调查系统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交通流量调查系统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北京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一年

目录 公司简介 (3) 一、系统介绍 (4) 二、建设依据 (4) 三、系统组成框图 (5) 四、系统原理框图 (6) 五、软件及功能介绍 (6) 2.1概述 (6) 2.2数据接收系统 (7) 2.3系统管理软件 (7) 2.4WEB服务软件 (7) 2.5数据上传软件 (8) 六、系统主要设备介绍 (8) 6.1数据管理工作站 (8) 6.2数据服务器 (8) 6.3WEB服务器 (9) 6.4网络交换机 (9) 6.5UPS电源 (10) 6.6网络机柜 (10) 6.7电源防雷 (10) 6.8工作站计算机 (11) 七、工程量清单 (11)

公司简介

一、系统介绍 交通流量调查系统数据中心是通过配臵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实现对路面交调数据的管理、查询、统计、分析、保存、上传等功能,保证交通管理部门动态监测公路网交通运行状态,为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的运行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建设依据 (1)《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交通部2007年第35号公告) (2)《固定式交通流量调查设备与数据服务中心通讯协议》 (3) GB50198-1994《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 GB50168-92《电气装臵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5) GB50169-92《电气装臵安装工程接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如上图,为本次交调系统数据中心的组成简图,主要由以下四个模块组成: 1、数据接收及管理模块配臵高性能的服务器安装定制的接收软件,实现对交调系统数据的接收;安装相应的管理软件,可实现对数据系统的管理功能,包括密码设臵,权限管理等。 2、数据存储及上传模块配臵高性能的服务器及网络交换机,实现对交调系统数据的本地存储,安装定制上传软件后,可通过网络将数据上传至指定的服务器。 3、WEB服务模块配臵高性能的服务器,可提供给用户良好的WEB页面操作体验,在WEB页面即可实现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一系列功能。 4、数据工作站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配臵若干工作站计算机,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

道路交通量调查方法 1.1时间安排 实习时间:2012年6月18-22日 调查日期:交通调查的日期为2012年21日星期四正常工作日调查时间:上午7:30至8:30 1.2调差地点 平安南大街和槐安路交叉口(珠光灯饰城站) 1.3实习目的 交通调查是交通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工程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交通调查工作的开展和数据资料的积累与利用。交通调查就是通过对多种交通现象进行调查,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为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安全、交通环境保护和交通流理论研究等各方面服务。交通调查实习是在交通工程专业相关主干专业课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该实习在于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通调查的基本原理、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实践和组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交通调查技术和技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参加工作打下牢固的业务基础。 1.4调查内容 1、交叉口交通量调查:采用人工计数法,实地调查记录十字型各进口道各流向的车数,调查早高峰交通量的情况。 2、交通延迟调查:采用点样本法实地调查某交叉口延误,并现场记录表。

1.5调查流程 周一:动员大会,宣布调查任务, 周二:完成人员分配,设计调查方案(下午4点组长到交通办公室开会) 周三: 确定调查方案(上午8点全体学生到教室开会) 周四: 实地调查(7:30——8:30) 周五:统计调查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1.6人员配备及分工 调查班级:交通L092班(共26人) 组长:郭志勇、杨盼盼 1.7注意安全 1. 调查同学站在人行道上,不准站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隔离带上。2.禁止横穿马路,一定要走十字路口的人行横道。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的计算步骤完整版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的计 算步骤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梯交通流量分析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估算建筑物的总人数 办公楼:8-12平方米/人;住宅楼:3.5人/户;医院住院大楼:3人/床;宾馆:1人/床(高档宾馆0.8人/床);学校:0.8-1.2平方米/人。 第二步,确定电梯的数量 住宅楼:50户/台;出租办公楼:2800-3400平方米/台;公司专用楼:2000-2600平方米/台;宾馆:100个房间/台。 第三步,确定电梯的服务方式 电梯的操纵控制方式有集选控制,并联控制,群控。目前,单梯一般采用微机集选控制,2-3台电梯采用并联,更多电梯时采用群控。 在电梯的操纵控制方面,一些标准的或可选的功能配置在特定的场合下有利用于提高电梯的输效率。电梯在线有专文介绍电梯的功能配置。 第四步,确定电梯载重量 对于一般民用建筑来说,国家标准针对电梯载重量的设定也有相关的要求。首先在设计时要考虑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 一般来说,速度越高的电梯,要求选择的载重量越大。原则上速度设计在2-2.5米/秒之间的电梯,载重量宜≥1000kg;速度设计≥3米/秒的电梯,载重量宜≥1350kg。一般情况下,星级酒店和甲级办公楼的设计大多选用载重量≥1350kg的电梯,以便提高电梯的运载能力,突现建筑物的档次。 第五步,确定电梯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设定15层以上的大楼电梯从基站直驶到最高服务层站所需的时间,最理想的应控制在30秒内,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建议该时间宜控制在45秒内。 电梯速度选择的基准尺度。10层以下 1.5m/s;10-20层 1.75-2m/s;20-30层 2.5-3m/s;30-40层4m/s;40-50层5m/s;50-60层6m/s。 第六步,确定乘客候梯时间

网络流量分析解决方案

1 网络流量分析解决方案 方案简介 NTA网络流量分析系统为客户提供了一种可靠的、便利的网络流量分析解决 方案。客户可以使用支持NetStream技术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提供网络流量信息, 也可以使用DIG探针采集器对网络流量信息进行采集。并且可根据需求,灵活启动不同层面(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的网络设备进行流量信息采集,不需要改动现有的网络结构。 NTA网络流量分析系统可以为企业网、校园网、园区网等各种网络提供网络流量信息统计和分析功能,能够让客户及时了解各种网络应用占用的网络带宽,各种业务消耗的网络资源和网络应用中TopN流量的来源,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及时发现网络瓶颈,防范网络病毒的攻击,并提供丰富的网络流量分析报表。帮助客户在网络规划、网络监控、网络优化、故障诊断等方面做出客观准确的决策。2方案特点 ● 多角度的网络流量分析 NTA网络流量分析系统可以统计设备接口、接口组、IP地址组、多链路接口的(准)实时流量信息,包括流入、流出速率以及当前速率相对于链路最大速率 的比例。 NTA网络流量分析系统可以从多个角度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并生成报表,包 括基于接口的总体流量趋势分析报表、应用流量分析报表、节点(包括源、目 的IP)流量报表、会话流量报表等几大类报表。 ● 总体流量趋势分析 总体流量趋势报表可反映被监控对象(如一个接口、接口组、IP地 址组)的入、出流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图形化的统计一览表提供了指定时间段内总流量、采样点速率最大值、 采样点速率最小值和平均速率的信息。对于设备接口,还可提供带宽 资源利用率的统计。 支持按主机统计流量Top5,显示给定时间段内的流量使用在前5位 的主机流量统计情况,以及每个主机使用的前5位的应用流量统计。 同时还支持流量明细报表,可提供各采样时间点上的流量和平均速率

基于流量大数据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分析

基于流量大数据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分析 摘要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个行业的发展已经应用到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在当前交通领域内,也应用到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同时由于车流量的不断增大,对于交通网络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基于大数据下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建立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大数据;车流量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物联网和传感器等的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大量的数据信息能够通过网络汇集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大数据的集合,针对大数据已经在多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也取得很大的成果。在当前的交通信息网络中,可以实现对图像的识别、视频搜索等,随着当前车流量的不断增大,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交通系统問题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数据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自动调度效率低下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存在的数据量大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1 大数据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架构 在当前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交通作为城市经济活动的命脉,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城市道路的增长与车辆的增加是不相符合的,为了能够更好满足城市交通量的增长趋势,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需要做好对车流量的有效控制,加强对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优化控制。其中的十字路口是组成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单元,对其进行合理控制是维系城市交通系统的基础,城市的交通控制包括单交叉口的控制和双交叉口的控制。 大数据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和大数据服务系统,该种系统中由交通信号控制机、智能交通服务平台和RFID无线设备组成。 ①交通信号控制机主要连接的是各个交叉口的交通信号灯组、叉口的无线设备和智能交通数据平台,可以实现对叉口交通信号的协调控制,实现对数据的采集。 ②RFID无线设备通过采集车流信息发送到交通信号控制器设备,主要包括的设备有标签的读取器和无线模块;③智能交通服务平台,交通服务平台主要是实现对交通信号控制机的管理和控制,对于现有的交通信号参数进行处理,还可以对历史的交通数据进行分析;④交通数据存储,能够存储采集到的交通历史数据,支持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功能,为交通数据的挖掘分析提供相应的基础[1]。 2 交通信号控制的类型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控制的方便性,按照控制的范围可以分为:①单点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也称为点控,该种控制方式是信号灯各自不相干的独立运行方式,一般适用于相邻路

交通流量对速度的影响

有的国家是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有的国家是靠左行驶的交通规则。无论是那种交通规则,目前各国都是保持各自的习惯不曾改变,在本篇文章中,就让我们用数学的方法告诉大家,到底是是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好还是靠左行驶的交通规则有点多。一、问题重述问题A:除非超车否则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 在一些汽车靠右行驶的国家(比如美国,中国等等),多车道的高速公路常常遵循以下原则:司机必须在最右侧驾驶,除非他们正在超车,超车时必须先移到左侧车道在超车后再返回。 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这条规则在低负荷和高负荷状态下的交通路况的表现。你不妨考察一下流量和安全的权衡问题,车速过高过低的限制,或者这个问题陈述中可能出现的其他因素。这条规则在提升车流量的方面是否有效?如果不是,提出能够提升车流量、安全系数或其他因素的替代品(包括完全没有这种规律)并加以分析。 在一些国家,汽车靠左形式是常态,探讨你的解决方案是否稍作修改即可适用,或者需要一些额外的需要。 最后,以上规则依赖于人的判断,如果相同规则的交通运输完全在智能系统的控制下,无论是部分网络还是嵌入使用的车辆的设计,在何种程度上会修改你前面的结果? 二、问题分析 从题目要求中我们能很明确的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 问题一:建立一个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除非超车否则靠右行驶这条规则在低负荷和高负荷状态下的交通路况的表现。我们可以考察一下流量和安全的权衡问题,车速过高过低的限制,或者这个问题陈述中可能出现的其他因素。这条规则在提升车流量的方面是否有效?如果不是,提出能够提升车流量、安全系数或其他因素的替代品(包括完全没有这种规律)并加以分析。 问题二:在一些国家,汽车靠左行驶是常态,那么是否只需对我们的方案稍作修改,就可以用在靠左行驶交通规则的国家中呢?,或者需要一些额外的需要。 问题三:无论是靠右行驶,还是靠左行驶,都依赖于人的判断,如果相同的交通运输完全在智能系统的控制下,不管在部分网络还是嵌入式用的车辆的设计,在何种程度上会修改你前面的结果? 三、建立模型 3.1.问题1:交通右行的规则在交通流量高负荷和低负荷路况下的表现。 3.1.1问题的提出 高速公路专供汽车高速行驶,交通量远高于普通公路。也就是说,高速公路是通过高速来大幅度提高通行能力的。因此,保证高速公路高效运行是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中国、美国等国家车辆是靠右行驶的,而一些国家车辆是靠左行驶的,对于靠左右行驶,每个国家都有它的优特指出。我们知道,车速与安全有密切的关系,车速越高,行在交通管理及尽管高速公路道路条件良好,发生事故时严重程度也越大。驶危险性就越高, 设施方面也是尽可能保障行车安全,但高速公路较高的车速还是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问题。根据交通流理论,只有在最佳车速时才能获得最大的交通量。该最佳车速应该接近道路的设计时速。而高速公路会面临高负荷或低负荷交通量,既要遵循右行原则,又要保证高速公路大流量的要求及足够高的行车速度,就需要权衡安全性、车流量和车速之间的关系。 在行车安全的诸多交通环境因素中,高速公路交通流量的增大,往往导致高速公路长时间的拥堵,干扰了交通流的正常运行,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一些研究资料表明,美国对交通量和事故件数关系的统计,事故件数随着日平均交通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针对交通流对安全产生的影响分析,以交通安全为前提,研究交通状况与车速的关系。

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流量统计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流量统计及控制系统的设 计与实现 夏义三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876) E-mail:bupt.ip@https://www.360docs.net/doc/018243943.html, 摘要:介绍了一种Windows平台下的针对个人微机的网络流量统计及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给出了系统的架构、软硬件环境以及部分程序代码。 关键词:流量统计,流量控制,传输服务提供者 中图分类号:TP393 1. 引言 在网络管理过程中,网络流量监控是一个重要部分。有效的网络流量监控不仅能够让网络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网络的运行状态,并且能够对网络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调整和排除。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络流量监控系统都部署在一个网络的出口处,有串联和旁路两种方式,这是对全网流量进行统计和控制的常用方法。本文所讲的网络流量统计与控制系统立足于Windows平台的用户终端上,通过中央服务器进行控制,为企业网络管理员提供后台监控和保护敏感信息的手段,以便保障企业的网络运行和信息安全。本文对该系统的原理、设计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给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实现办法。 2. 系统的设计原理 在个人微机上实施网络流量统计与控制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TCP/IP协议栈的多个层来实现。在各个层上实现的方法不同,实现的难度和执行情况也不同。本系统以COM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了DOM,SPI等技术,采用插件式架构,具有低耦合,自更新的特点,适用于分布式网络。系统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客户端实现流量统计和控制功能,服务器负责存储客户端上报的流量数据,以便管理员查询,管理员还可通过服务器下发具体的流量控制策略。 2. 1 客户端的设计原理 流量统计功能在TCP/IP协议栈的数据链路层实现,具体原理是建立一个原始套接字并将其绑定到网卡上,之后就可以通过该套接字的接收缓存获得经过网卡的数据包,从而进行流量的分析和统计工作。 流量控制功能在TCP/IP模型的应用层实现,具体原理是利用Windows系统的SPI(传输服务提供者接口)来截获上层应用程序所发的Winsock调用,Winsock调用包括WSPSocket、WSPCloseSocket、WSPBind、WSPAccept、WSPConnect、WSPSend、WSPSendTo、WSPRecv、WSPRecvFrom[1]。从这些Winsock调用中可以取得在该socket上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它们所属的业务类型及连接信息,将这些信息与从服务器端下发的流量控制策略匹配,得到控制动作,实施控制行为,从而实现流量控制的功能。

流量系统需求分析

流量系统需求分析 版本记录 1、前言 任务概述 用户目前急需成熟的流量分析产品,即能够很好的支持NetFlow V5/V9,又可以提供丰富的流量分析统计手段。 他们对流量分析系统基本需求综合为以下几点: 1.能提供基于IP地址、Ip地址段、自治域(AS)、网络协议、TOS等方式进行全面的 流量/包数/SESSION数的分析和统计排名(例如要求提供分析对象内部地址排名及 分析对象外部地址排名) 2.能区分来自不同路由设备、不同地域(如省内各地市)不同业务类型的流量,支持流 量过滤(过滤掉铁通内部流量),能根据各地市流出或流入流量进行费用分摊和结 算。 3.能支持NETFLOW V5、V9版本的数据格式。 本文档的目的是收集、分析、定义流硕产品的需求。它主要定义开发能接受的和目标客户想要的需求,以及为何这些需求存在。详细描述如何实现这些需求不是本文档的任务。 2、简介 流量系统使用范围: 大型骨干网、中型骨干网、城域网、中小型局域网、IDC和网吧等。 用户应用部门: 网络运营维护部门: 不仅要取得网络用量,还得分析流量的来源、目的、应用及尖峰差异,才能有效实现路由优化、负载平衡分配、异常流量检测、攻击来源掌控、流量趋势分析等复杂的维运工作。 市场及业务推广部门: 多媒体业务是未来电信业务发展的必然方向,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电信业务以话音为主的特征,代之以融合话音、数据、图像等多种内容的传输业务。 针对数据业务的市场推广上特定区域、特定人群集中的特点,在细分客户类型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进行了市场细分,把业务推广与适用客户群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更有效拓展数据业务市场。保证核心业务的带宽及负载,以及流量计费等 目前的流量分析系统,主要用于网络流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的量化,为用户展示网络的实际流量情况,但如何从这些量化的数据中为用户提出优化网络的方案,引导用户对网络进行优化,并帮助决策者提出发展规划(网络规划来源于市场和业务的规划),则比较欠缺,而这些方面正是用户使用流量分析系统更高层次的需求,也是流量分析系统需要提高,也必须达到的目标。 流量系统的两种使用需求: 根据使用部门的不同,其工作职责、关注流量的焦点不同,使用流量系统出现两种不同需求: 针对网络和设备的流量系统: 针对设备及端口的采集、监控、分析、报表,该需求以设备端口为中心,尤其以中小型网络环境比较明显。 该类需求应该以设备及端口为导向,以设备和设备组进行监控、分析和报表。目前流量系统多是该种形式的。 针对运营和业务应用的流量系统: 针对用户群及用户业务的流量采集、监控、分析和报表,该需求以拥有大中性网络环境,市场业务多的用户比较明显,如费用摊分,应用分析等。同时针对客户资料,使用网络资源的信息将是该系统的附加模块。 该类需求应该以对象为导向,以对象和对象组为中心,制定各种策略来监控、分析和报表。 基于对象(设备、端口、AS、IP段) 制定策略,进行费用摊分、流量监控【安全检测】、流量分析、业务分析 提供丰富的图形化报表 以量化的数据作为基础,为市场决策与网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3、需求模块说明

智慧交通流量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智慧交通流量管控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建设原则 (1) (一)加强指导、统筹规划 (1) (二)面向需求、重点突出 (1) (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1) (四)求实勿虚、提升服务 (1) (五)覆盖全局,深化应用 (1) 第二章总体框架 (2) 第三章交通流量管控系统 (3) 1.系统建设分布 (3) 2.技术选型 (4) 3.系统结构 (5) 4.系统功能 (6) 5.系统关键设备技术指标 (8)

第一章建设原则 (一)加强指导、统筹规划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具有多元化、层次化、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涉及政府、企业多个层面,必须在统一领导下进行统筹规划建设,使各单位遵照统一的规范建设,充分发挥整体作用和整体效益,充分运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和开发,确保交通智能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面向需求、重点突出 ITS 建设项目要根据交通运营与管理的需要,满足社会公众对交通行业信息的要求,加强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公共交通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讲求实效,以应用促发展。项目建设要突出重点、分层建设、各负其责、共同发展、稳步推进,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分步实施。 (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把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交通运行系统的全局出发进行ITS 建设,对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资源加以整合,统一管理资源,避免交通行业内部资源分隔、各自为政,进而理顺各交通部门间信息交互关系,实现交通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四)求实勿虚、提升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的交通信息服务为重点,以智能交通信息化工程为推手,以支撑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为宗旨,以需求、效果并重为导向,加快推进交通信息服务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推动建立丰富实用、经济便捷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体系,使交通信息真正服务于民。 (五)覆盖全局,深化应用 以信息化覆盖智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运行监测、管理与服务领域的深度渗透与融合,加速推进深化应用,促使智能交通信息化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更重要的牵引和支撑作用,有效提高智能交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流量分析系统方案

网络流量监控分析系统方案 网络流量监控分析系统方案 广州源典科技有限公司 Guangzhou U&D. T echnology Co.,LT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东路155号骏源大厦7楼702室 2011年07月

网络流量监控分析系统方案 目录 1. 概述 (1) 2. 网络流量监控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2) 2.1. 流量监控分析系统需求 (2) 2.2. 需求分析 (2) 3. NetScout nGenius网络流量监控分析解决方案 (4) 3.1. NetScout公司简介 (4) 3.2. nGenius企业级网络和应用性能管理系统 (5) 4. 系统方案 (7) 4.1. 系统部署示意图 (7) 4.2. 系统部署说明 (7) 4.3. 系统组成 (8) 4.4. 产品的主要功能 (13)

网络流量监控分析系统方案 1.概述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对网络的数据流量进行综合分析,对潜在隐患争取提前预警,对各种发生的故障进行及时定位、分析、处理,保障全网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等就变得日趋重要。一个运行良好的网络系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节约的运行费用是非常可观的,而一个运行不好的网络系统,可能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因此,网络监控和安全管理已成为一个倍受瞩目的焦点领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是整个网络环境中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网络监控和维护就是在已运行的网络系统上叠加部分计算机网络资源,在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和不改变系统内核的情况下,完成对系统运行情况数据的采集、系统故障预警和告警、部分调整工作的实施并提供分析数据和部分参考解决方案等项功能。NetScout网络监控系统正是这样一种可以为流量监控与分析方面的需求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目前市面上唯一具备完整网络性能管理方案的厂家,产品包含硬件探针及软件系统。NetScout网络性能管理方案可为用户提供主动式的网络管理,通过7×24小时的网络监控,帮助用户了解网络带宽的使用情况,业务应用的行为规律,业务应用的响应时间,及时发现网络故障隐患,保证业务应用的正常。

基于物联网智能交通流量分析系统

物联网基础大作业 题目:基于物联网智能交通车流量分析系统的设计 学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注:方框打√) 2016年6月22日 一、作品设计目标及意义 (1)设计目标: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即城市交通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利用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的特性,实现远距离的识别,从而达到

数据的传输和交换,逐步形成和完善智能车交通流量分析系统。改变传统交通管理模式,提高智能交通管理的效率,更好的改变现阶段大中城市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2)意义:RFID技术的投入使用,与基础设施结合,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中城市的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缓解了城市交通管理的压力,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对与大部分司机而言,在路上等着红绿灯,无疑是一种漫长的乏味的事情。时间能创造一切可能,包括生命和金钱。RFID电子器件的安装使用,所能达到的效果:让返回医院的救护车比原先到达医院所用时间要早5分钟,或许能多挽救一条生命;让每天上下班的上班族能够比过去到达上班地点要提前20分钟,或许他能减少上班迟到的次数;让运输货物的司机比原来货送到客户手中要快上5个小时的时间,让顾客充分感受物流的快捷、方便,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相关现状分析 中国现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不二之选,导致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势必导致道路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高德地图在1月19号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在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检测的45个主要城市中,只有南通市是唯一一个拥堵小幅度缓解的城市。其余大部分城市和地区拥堵都在进一步恶化。以北京为例,北京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2.06,平均车速为22.61公里/小时,也就是说北京驾车出行的上班族要花费畅通下2倍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种种迹象表明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目前,世界上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的地区要属日本,其技术相当完善和成熟,欧洲、美国等地区也普遍应用。就我国目前而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