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纪元表及简述

合集下载

宋朝皇帝在位时间一览表宋朝简介

宋朝皇帝在位时间一览表宋朝简介

宋朝皇帝在位时间一览表宋朝简介宋朝分南宋和北宋,共有18位皇帝。

其中宋太祖在位16年,宋太宗在位22年,宋真宗在位25年,宋仁宗在位41年,宋英宗在位4年,宋神宗在位18年,宋徽宗在位25年,宋钦宗在位2年,宋高宗在位36年,宋孝宗在位27年,宋光宗在位5年,宋宁宗在位30年,宋理宗在位40年,宋度宗在位10年,宋恭帝在位2年,宋端宗在位3年,宋卫王在位3年。

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两宋王朝:(公元960~1279年)北宋:(公元960~1127年)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公元963年:癸亥,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北宋灭荆南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年,北宋灭后蜀公元968年:戊辰,乾德六年,开宝元年公元969年:己巳,开宝二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九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公元971年:辛未,开宝四年,北宋灭南汉公元975年:乙亥,开宝八年,北宋灭南唐公元976年:丙子,开宝九年,宋太宗赵炅改为太平兴国元年宋太宗赵炅(赵匡义):公元976年:丙子,太平兴国元年,开宝九年公元978年:戊寅,太平兴国三年,北宋灭吴越公元979年:己卯,太平兴国四年,北宋灭北汉,五代十国片面完毕。

公元983年:癸未,太平兴国八年,辽景宗耶律贤乾亨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公元984年:甲申,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公元988年:戊子,端拱元年公元990年:庚寅,淳化元年公元995年:乙未,至道元年宋真宗赵恒:公元998年:戊戌,咸平元年公元1004年:甲辰,景德元年公元1008年:戊申,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17年:丁巳,天禧元年公元1022年:壬戌,乾兴元年宋仁宗赵祯:公元1023年:癸亥,天圣元年公元1031年:辛未,天圣九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十一年,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公元1032年:壬申,天圣十年,明道元年公元1038年:戊寅,景祐五年,宝元元年公元1040年:庚辰,宝元三年,康定元年公元1041年:辛巳,康定二年,庆历元年公元1049年:己丑,皇祐元年公元1054年:甲午,皇祐六年,至和元年公元1055年:乙未,至和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四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元年公元1056年:丙申,至和三年,嘉祐元年宋英宗赵曙:公元1064年:甲辰,治平元年宋神宗赵顼:公元1068年:戊申,熙宁元年公元1078年:戊午,元丰元年宋哲宗赵煦:公元1086年:丙寅,元祐元年公元1094年:甲戌,元祐九年,绍圣元年公元1098年:戊寅,绍圣五年,元符元年宋徽宗赵佶:公元1101年:辛巳,建中靖国元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寿昌七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元年公元1102年:壬午,崇宁元年公元1107年:丁亥,大观元年公元1111年:辛卯,政和元年公元1115年:乙未,政和五年,金太祖完颜旻收国元年,完颜旻即完颜阿骨打,树立金国。

两宋王朝大事系年表

两宋王朝大事系年表

北宋王朝大事系年表(公元960-1127年)(一)太祖赵匡胤(在位17年)建隆(960-963·11月)1陈桥兵变2杯酒释兵权3平乱镇乾德(963·11-968·11月)1文臣知州,京朝官知县1收荆南、湖南3收后蜀开宝(968·11-976·12月)1 一攻太原(北汉)2火箭发明4平南汉8收南唐(二)太宗赵光义(在位21年)太平兴国(976·12月一948·11月)2兴科举,始修建繁塔3吴越归朝,陈洪进献漳泉二州4平北汉,杨业归宋,攻辽高梁河之役7夏州乱,繁塔成雍熙(984·11月一987)2始唱名赐第,梁颢是年中状元3三路伐辽,杨业死,宋自此不攻辽端拱(988-989)2喻皓建开宝寺木塔,历8年始成,另著木经2辽始年年南下淳化(990-989)2始每改元必铸钱3始糊名4始分天下为十道,王小波李顺起4河北始种稻5蜀乱平至道(995-997)3年3月太宗死,不改元(三)真宗赵恒(在位25年)咸平(998-1003)4始分蜀为四川(益利梓夔)5宋夏征战不已景德(1004-1007)1澶渊之盟,岁币银绢三十万匹两4天书祥瑞,昌南改景德镇大中祥符(1008-1016)1封禅2始修玉清昭应宫,令天下建天庆观3始建应天书院,道教大兴于天下3交趾改称李朝4始有交子5七月一日天尊下降延恩殿,尊赵玄朗6尊老子7玉清昭应宫成,(修宫使丁渭,权三司使林特为修玉清昭应宫副使。

刘承规主持。

玉清昭应宫尤精丽,小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其费。

共计3600余楹。

天禧(1017-1021)始分江南为东西二路乾兴(1022)二月真宗死,不改元(四)仁宗赵祯(在位41年)天圣(1023-1032)1太后听政,寇准死2正式发行交子5铸天圣铜人7玉清昭应宫大火尽焚10以年号满十年,是年11月改元明道(1032-1033)2仁宗亲政景祐(1034-1038)1西夏正式纪年开运2西夏尽并唐河西地区3西夏始制文字5夏元昊称大夏皇帝宝元(1038·11月一1040·2月)康定(1040·2月一1041·11月)2宋夏好水川之役庆历(1041·11月一1048)2改辽岁币为岁纳50万2宋夏战频,宋多败。

宋朝历代皇帝及简介

宋朝历代皇帝及简介

宋朝历代皇帝及简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朝,共历经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自960年至1127年,南宋时期自1127年至1279年。

在这两个时期中,宋朝先后有九位皇帝执掌朝纲,他们每一个都对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将对宋朝历代皇帝进行简要介绍。

一、太祖赵匡胤(北宋,960年-976年)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太祖。

他是宋朝的缔造者,也是北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赵匡胤在位期间,积极推动政治改革,致力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

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包括改革封建制度、设置地方行政机构等。

同时,他还注重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以促进经济发展。

赵匡胤的治理为后来的北宋政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太宗赵光义(北宋,976年-997年)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皇位。

太宗即位后继续推行父亲的政策,致力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

他注重军事改革,壮大了北宋的军事力量,并成功地解决了一些边境问题。

此外,太宗还注重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官员选拔制度,提倡文化教育,并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建筑物,对北宋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真宗赵恒(北宋,997年-1022年)真宗是太宗的儿子,也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

真宗继承了父亲优良的治理传统,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税收和军备,同时注重士人教育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真宗时期的北宋政权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四、仁宗赵祯(北宋,1022年-1063年)仁宗是真宗的儿子,北宋的第四位皇帝。

仁宗的治理以仁政著称,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减轻赋税负担,对重要官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加强地方政府的监督等。

仁宗也非常注重文化教育,鼓励科技发展和文学艺术的创作,使北宋在经济和文化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五、英宗赵曙(北宋,1063年-1067年)英宗是仁宗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皇位。

宋朝皇帝顺序列表

宋朝皇帝顺序列表

宋朝皇帝顺序列表宋朝(960 年—1279 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以下是宋朝皇帝的顺序列表及简要介绍:北宋(960 年—1127 年)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他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大部分的统一工作。

同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杯酒释兵权等。

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之弟。

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 年)纳土归附。

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但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

宋真宗赵恒:景德元年(1004 年),赵恒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

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不顾寇准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渊之盟”。

宋仁宗赵祯:赵祯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名臣辈出,如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

但同时,宋朝面临着西夏的侵扰和辽朝的威胁。

宋英宗赵曙:赵曙是宋仁宗赵祯的养子。

他在位时间较短,政治上建树不多,但继续任用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

宋神宗赵顼:赵顼即位后,锐意改革,任用王安石推行变法,试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最终失败。

宋哲宗赵煦:赵煦亲政后,重新启用变法派大臣,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

宋徽宗赵佶:赵佶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重用蔡京等奸臣,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同时,他在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如书法、绘画等。

宋钦宗赵桓:靖康二年(1127 年),金兵攻破汴京,北宋灭亡,赵桓与宋徽宗被掳至金国。

南宋(1127 年—1279 年)宋高宗赵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宋朝皇帝列表_宋代皇帝列表及简介【图文】

宋朝皇帝列表_宋代皇帝列表及简介【图文】

宋朝皇帝列表_宋代皇帝列表及简介【图文】宋朝,一个繁华盛世的王朝,同时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王朝。

一提起宋朝,就会想到宋朝的词,其实,除了词,宋朝还有很多优秀的统治者,正是在他们的治理下,才有一个供词人创作的环境。

店铺整理了一下宋朝的历代皇帝列表,欢迎阅读。

宋朝皇帝列表一、宋太祖赵匡胤(北宋)宋太祖(927—976)即赵匡胤。

宋朝创建者(960—976)。

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

自建隆三年(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

又以杯酒释兵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

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

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

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以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

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在位十六年。

二、宋太宗赵炅宋太宗赵炅(939—997)。

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

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

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

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

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

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

历代宋朝皇帝列表

历代宋朝皇帝列表

历代宋朝皇帝列表宋朝是继唐末五代分崩离析之后建立的、一个统一了大半个中国的、新的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

下面是有历代宋朝皇帝列表,欢迎参阅。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公元963年:癸亥,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北宋灭荆南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年,北宋灭后蜀公元968年:戊辰,乾德六年,开宝元年公元969年:己巳,开宝二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九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公元971年:辛未,开宝四年,北宋灭南汉公元975年:乙亥,开宝八年,北宋灭南唐公元976年:丙子,开宝九年,宋太宗赵炅改为太平兴国元年宋太宗赵炅(赵匡义):公元976年:丙子,太平兴国元年,开宝九年公元978年:戊寅,太平兴国三年,北宋灭吴越公元979年:己卯,太平兴国四年,北宋灭北汉,五代十国片面完毕。

公元983年:癸未,太平兴国八年,辽景宗耶律贤乾亨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公元984年:甲申,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公元988年:戊子,端拱元年公元990年:庚寅,淳化元年公元995年:乙未,至道元年宋真宗赵恒:公元998年:戊戌,咸平元年公元1004年:甲辰,景德元年公元1008年:戊申,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17年:丁巳,天禧元年公元1022年:壬戌,乾兴元年宋仁宗赵祯:公元1023年:癸亥,天圣元年公元1031年:辛未,天圣九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十一年,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公元1032年:壬申,天圣十年,明道元年公元1038年:戊寅,景祐五年,宝元元年公元1040年:庚辰,宝元三年,康定元年公元1041年:辛巳,康定二年,庆历元年公元1049年:己丑,皇祐元年公元1054年:甲午,皇祐六年,至和元年公元1055年:乙未,至和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四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元年公元1056年:丙申,至和三年,嘉祐元年宋英宗赵曙:公元1064年:甲辰,治平元年宋神宗赵顼:公元1068年:戊申,熙宁元年公元1078年:戊午,元丰元年宋哲宗赵煦:公元1086年:丙寅,元祐元年公元1094年:甲戌,元祐九年,绍圣元年公元1098年:戊寅,绍圣五年,元符元年宋徽宗赵佶:公元1101年:辛巳,建中靖国元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寿昌七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元年公元1102年:壬午,崇宁元年公元1107年:丁亥,大观元年公元1111年:辛卯,政和元年公元1115年:乙未,政和五年,金太祖完颜旻收国元年,完颜旻即完颜阿骨打,树立金国。

宋朝皇帝年谱及大事记

宋朝皇帝年谱及大事记

宋朝皇帝年谱及大事记大宋王朝立于公元960年,亡于1279年(北宋亡于1127年),共320年,历18帝(北、南各9帝),算是我国很长的朝代了。

宋朝的国号只为一个单字“宋”,“大宋”的“大”只是加上去的尊称(我国只有“大元”和“大清”国号是俩字)。

宋朝皇帝多迷信,认为换个年号能转个好运,故每个皇帝的年号都好几个,这给纪年带来很大的麻烦。

宋朝皇帝在即位前后有改自己的名字的习惯,而且有些都改过不只一次。

并且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外都是一字名,这些名字在今天看来都很特别,不太会读。

宋朝皇帝普遍能书画善诗词,文化艺术素养都很高。

并且相对其它朝代而言宋朝皇帝寿命较长。

都城东京开封府时期,史称北宋(公元960~1127年,共167年,历9帝)宋朝(北宋)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胤”读yìn)【年号】建隆(960~963年)、乾德(963~968年)、开宝(968~976年)【生卒】927~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终50岁。

葬于永昌陵(今河南省巩义市)【在位】960年~崩,共17年,称帝时34岁。

【生平】赵匡胤出身军人世家。

公元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是为后周太祖,赵匡胤任禁军军官。

郭威死后传位于养子柴荣,是为后周世宗。

赵匡胤深得世宗赏识,升至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禁卫军老大),世宗死后恭帝即位,显德七年正月初四(960年)赵匡胤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在陈桥驿站(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被众将士黄袍加身高呼万岁,拥其为帝(史称“陈桥兵变”),遂返回都城开封废恭帝,自立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改元建隆(赵匡胤当年在“陈桥兵变”中称帝应该是并非自愿,对之前部下的小动作可能是不知情的。

甚至在登基后还有意将帝位还与后周)。

太祖登基后成功地通过“杯酒释兵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分裂割据的局面(防止军队政变),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之后的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北宋九帝在位时间顺序表,及其生平简介,你了解吗?

北宋九帝在位时间顺序表,及其生平简介,你了解吗?

北宋九帝在位时间顺序表,及其生平简介,你了解吗?一、宋太祖赵匡胤(960-976),年号:建隆、乾德、开宝,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宋朝建立:陈桥兵变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驾崩,由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后周的文武官员正在向刚刚即位的周恭帝祝贺新年,本应喜气洋洋的局面却出现了意外,此时的宿敌辽国和北汉已经联合出兵,准备在后周皇权更替,朝局不稳的间隙,夺取后周天下。

这个时候的皇帝八岁,太后二十多岁,难以处理朝务,只能有宰相想到了让禁军司令赵匡胤前去应敌。

而此时的赵匡胤可谓是功高震主,他是一位妥妥的武将,在周世宗时期,他就帮助朝廷打下了大片疆土,而且军中的大部分将领都是他的亲信,所以,赵匡胤无论是在军中还是在百姓中都颇具威望。

也正是因为如此,君弱将强掌握军权拥有功勋的他,在此刻的位置上是十分尴尬的。

在大军行进在陈桥驻扎时,军中就流有另立天子的蜚语,而此时的赵匡胤在干嘛?居然喝多睡着了。

当他醒来时,刚刚走出大帐,就有人就拿着做好的皇帝的黄袍,一下子就披在了他的身上。

将领们下一秒就扑通一下跪倒在地,高喊万岁,这个时候的赵匡胤“坚决不同意”,可是耐不住将领们的拥护,最终回京接受小皇帝的禅让,改元建隆,宋朝建立。

以上是关于文献记载的陈桥兵变,难免疑点重重,经过论证后,这应该就是赵匡胤自编自演的一出大戏。

宋朝建立后,赵匡胤采取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平定了南平、后蜀和南汉,统一了全国。

除此之外,赵匡胤还通过了酒释兵权,解除武将的权力,奠定了宋代崇文抑武的社会风气。

他还通过调整官员制度,以此加强了中央集权,因为宋朝的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举措,也为宋朝后期的积贫积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开宝九年,赵匡胤逝世,赵光义继位,享年五十岁,关于他的死亡也是一个谜点,感兴趣的友友们可以去关注一下。

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

二、宋太宗赵光义(976-997),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至仁应运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皇帝纪元表及简述1 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出身出官家庭,赵弘殷次子。

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

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先后攻灭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和湖南等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混战局面。

赵匡胤统治时期,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接受贤臣赵普的建议,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武官的地位,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

使宋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社会比较安定。

但是也导致宋朝“积贫积弱”,外族纷纷侵扰。

但也因为重文轻武,使宋代文学、哲学、美术、科技异常发达。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暴死,享年50岁。

2 太宗赵匡义(公元939--997年),北宋第二位皇帝(967年——997年在位),在位22年。

享年58岁。

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

本名赵匡义,太祖登基后一度改称赵光义。

宋太宗很有作为,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不过由于他两度伐辽失败,导致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

但是总的来说,他统治时期宋朝比较强盛。

3 真宗赵恒(公元968--1022年),名赵恒,原名赵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

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

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较强盛。

4 仁宗赵祯(公元1010--1062年),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

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

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

在位四十一年。

在位时候宋朝进入鼎盛,但也是衰落的起点。

在位后期,官僚膨胀,对外战争屡战屡败,虽然西夏已向宋称臣,但已经出现经济危机。

而且,还有南蛮叛乱、交趾之乱。

来虽有“庆历新政”,但尚未成功。

其陵墓为永昭陵。

5 英宗赵曙(公元1032--1067年),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 - 1067年在位。

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从兄弟允让的第十三子。

在位时碌碌无为,北宋就此衰落。

6 神宗赵顼(公元1048--1085年),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

即位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惟操之过急,不得其法,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

时值夏惠宗在位,母党梁氏专权,西夏国势日非,图一举歼灭羌夏。

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

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灭夏之举未能实现。

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

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羌,惜壮志未酬,于元丰八年饮恨而殁,享年三十八岁。

其子宋哲宗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

7 哲宗赵煦(公元1077--1100年),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

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佑”。

在位15年,享年25岁。

哲宗登基时,只有10岁,由高太后执政。

高太后执政后,任用顽固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

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

宋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感到不满。

到了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

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敦、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

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

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远因。

8 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

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修建园林宫殿,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当金兵入侵,无法应付时,急忙传位给他儿子宋钦宗去对付,自己则当“太上皇”,但终于无法挽回局势,父子两人皆被金兵俘虏北上,受尽折磨,八年后死于黑龙江依兰。

9 钦宗赵桓(公元1100--1156年),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127年在位)。

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在位2年。

享年62岁。

赵桓受父宋徽宗逊位后即位为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

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

但是他十分懦弱无能,优柔寡断。

后来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人求和。

金国趁此机会于靖康二年(1127年)南下渡黄河破宋京东京(今开封),北宋灭亡,徽、钦二帝及百姓、官员、嫔妃上万人被俘北上,被困在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史称“靖康之变”,北宋遂亡。

1161年宋钦宗被金国人的马踩死,结束了亡国徒的一生。

南宋1 高宗赵构(公元1107--1187年),南宋开国皇帝(1127年——1162年在位),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

曾被封为“康王”,1127年东京沦陷的时候,他在当时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做皇帝,改元“建炎”。

绍兴元年(1131年)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后重用奸臣秦桧等,纵情声色,昏庸腐朽,大兴土木,杀死岳飞,与金国人屈辱求和,签定绍兴和议,割除大量土地,与金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宋朝政治十分腐败,农民起义四处爆发,如钟相、杨幺起义等,而宋高宗之流则大肆镇压。

2 孝宗赵眘(公元1127--1194年),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

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

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

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

干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

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干:干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孝宗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

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敦参预政事。

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

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

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

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

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3 光宗赵惇(公元1147--1200年),宋光宗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

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

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

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

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

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

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

庆元六年(1200年)春,由于光宗过于闷闷不乐就去世了,死后葬于永崇陵4 宁宗赵扩(公元1168--1224年),宋宁宗是南宋统治初期由于韩侂胄的作用对金朝持对抗态度,他追封岳飞为鄂王,剥夺秦桧的所有封职。

但是1206年韩侂胄北伐战败后宋宁宗改变了他的政策。

1207年11月他的皇后杨氏与史弥远一起秘密策划利用韩战败的机会谋杀了韩并将韩的首级送往金朝作为谢罪。

1208年在史弥远的操纵下宋宁宗与金朝达成了嘉定和议,向金朝称伯,自己称侄,又向金朝进贡金银。

韩侂胄死后史弥远成为宋宁宗的宰相兼枢密使,独揽宋朝大政。

史弥远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官职。

宋宁宗时期,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

宋宁宗还恢复理学地位。

5 理宗赵昀(公元1205--1264年),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

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

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废太子赵弘,立宋理宗为皇帝。

宋理宗十分无能,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但他依然对政治不感兴趣,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宰相丁大全处理,他本人崇拜理学。

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

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6 度宗赵禥(公元1240--1274年),在位1265年—1274年),在位10年,享年35岁,宋度宗长大后十分昏庸无能。

他即位时,金朝已经灭亡多年,北方元朝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政治十分腐败黑暗,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自己却依旧穷途奢侈,荒淫无道,沉湎于酒色之中,宋朝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只有等着灭亡。

北方元军多次出兵进攻南宋,宋廷虽腐朽,但是广大军民的抵抗,使得元军不得不撤回。

度宗即位后,元军猛攻襄樊。

这一次是决定南宋小朝廷兴亡的关键战役。

然而贾似道密而不报,还说已经取胜,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审问的情况下竟对此言深信不疑。

最后,元军于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围攻5年的襄樊,为宋朝敲响丧钟,宋度宗闻知顿时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浇愁。

不久就因酒色过度而死。

7 恭帝赵显(公元1271--1323年),(1274年—1276年在位),1276年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

同年,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㬎出城向元军投降。

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

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19岁的赵㬎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

于是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

因而触犯了文字狱。

后来被元朝皇帝发现,大怒,遂下令赐死,死时享年53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