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作文高分攻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关于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考试作文

关于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考试作文篇一《校园里的老槐树》在我的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它就像一个忠实的老伙伴,一直在那站着。
那老槐树可粗了,我和小伙伴们三个人手拉手才能勉强把它的树干围起来。
树干是那种灰黑色的,上面有很多沟沟壑壑,就像是一位老人脸上的皱纹,每一道都藏着岁月的故事。
每次我从它身边走过,都会忍不住伸手摸一摸这些“皱纹”,感觉糙糙的,像是在摸砂纸,但又没有砂纸那么刺手。
老槐树的枝叶可茂盛了。
春天的时候,嫩绿的小叶子就开始冒头,一点点从那些干枯的树枝里钻出来,就像新生儿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夏天,那叶子长得密密实实的,像一把巨大无比的绿伞。
有一次,我们上体育课时,老师让自由活动,我和几个同学玩累了就跑到老槐树下乘凉。
那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地上就像铺了一地的碎金子。
我靠着树干坐在那里,风一吹,树叶沙沙沙地响,就像是老槐树在给我们轻声哼唱着摇篮曲。
这时候,我偶然抬头一看,发现树梢上有个鸟儿的小窝,还有一只鸟儿飞回来,嘴里叼着小虫子。
那小窝里应该还有几只小鸟宝宝张着小黄嘴等着吃呢。
我看得入神,小伙伴拍我一下说看啥呢,我们就开始猜测这鸟窝里有几只小鸟,叽叽喳喳的像一群小麻雀。
秋天的时候,叶子就变黄了,一片一片落下来。
我们会在课间的时候,用落叶玩拔根儿的游戏。
谁的树叶根儿最结实,谁就是大王。
那老槐树下就像战场一样,大家都为自己的树叶根呐喊助威。
到了冬天,老槐树就光秃秃地站在那,像个坚强的士兵不畏严寒。
一场雪后,它又像是被大自然裹上了一层银装,这时我们就不敢像夏天那样在它身边打闹了,怕一不小心把树枝碰断。
校园里的老槐树啊,它不仅是一棵普通的树,它还是我童年的见证者,我的快乐悲伤它都默默陪着。
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毕业离开校园,但是老槐树肯定会一直站在那里,守护着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篇二《那片小野花》有那么一片小野花,长在我家小区围墙边的角落里。
如果不是有一次偶然的发现,我想我可能都不知道那里有这样一片美妙小天地。
中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运用(附:方法点拨及佳作点评)

中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运用(附:方法点拨及佳作点评)【话题分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理”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共通点,显而易见,需要通过一定的客观载体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都具备间接性。
二者的差异性也非常明显:借物抒情是在作品中通过描写一定范围的环境来抒发人物的情感倾向,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托物言志的本质是自比,对某单一物象进行有关个人抱负和志趣的表达,如周敦颐的《爱莲说》。
这两种写法在中考作文考题中也频频出现。
典型的“借物抒情”类作文考题,如2019年辽宁沈阳中考作文题目:一片薄薄的、浅黄色的槐树叶,承载了挥之不去的乡愁;一只小小的、被踏扁了的风筝,触发了鲁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请以“物微情浓”为题写一篇作文。
典型的“托物言志”类作文考题,如201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目:……或如春花,绚丽多姿;或如翠竹,劲节凌云;或如飞鸟,自由翱翔。
请以“我向往,______一样的人生”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们不难发现,对“物”的规定范围越大,考生的思维发散空间和情感表达空间就越大。
相对,对“物”的限制范围越小,对“物”的内涵阐述越细,对考生的思维发散和情感表达的要求就越高,精准审题和精准表达的能力要求也越高,精准立意也就变得越难。
又如2019年重庆市中考B卷作文题,是一道以《萤火虫》为题目的材料作文,材料如下: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你点亮了自己的灯/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你微小,却并不渺小/因为宇宙间一切的光芒,都是你的亲人;2019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钥匙是开锁或上锁的工具,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请以《钥匙》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两道真题,都对“物”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如果不能展开有效的联想和想象,那么考生就不能进行精准的立意。
“借物”“托物”类作文中还有最高阶的一种,涉及到对“物”本身的解读和议论,其实也是一种“借物喻理”。
这种技法与“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最大的区别在于,“抒情”“言志”要表达的是主观情感或思想,而“借物喻理”是要阐明一些事物的道理,就像2020年吉林省中考作文题的材料,是一段关于“人”字甲骨文的论述,通过解读文字的构造来给予考生对生活的思考、哲理的思辨,这种题目对考生的要求会更高一层。
托物言志篇-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全国通用)

策略解密
2.寻物 明确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第二步就是“寻物”。“寻 物”就是寻找与自己所要表达的“志”相通或是相似的“物”。所寻的 “物”必须与所要表达的“志”有可托之点。“物”与“志”完美的契 合交融应该是我们所寻之“物”的标准。 写作托物言志类文章,“物”的选取与挖掘是最关键的一步。在初步 选好“形象”后,往往要考虑形象所能寄予的象征意义,能指向什么精 神或哪一类人。然后考虑自己是否能将这种象征意义展开,从不同的几 个层面上阐述。。
策略解密
2.交融式。
交融式即人融入物中,物人交融。作者的情绪感情始终弥漫其中 ,并有一个起伏变化。起先可能会因为对物的认识停留于表面肤浅的 层面而呈现出一种情绪化倾向。但随着对物内在品质的深层挖掘,作 者在提升着自己的思想和审美,最终趋于深意和内涵。这里,物的“ 品质”
其实就是人品质的形象化写照。如中考作文《有时,我也想带上 那包泥土》。也可以是褒扬的感情一直高涨,借别的物来衬托突显自 己所咏之物。如中考作文《落红吟》。
适用范围:适用于抒情类文章,尤其适合抒发比较抽象的感情。 托物言志可以避免抒情的空泛,让文章“行之有物”,在事物的描写 中不动声色抵达写作主旨。
策略解密
二、托物言志的几个步骤
1.立“志”
所谓“志”就是文章的主题,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无论 是写哪一类的文章,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都应该放在首位。托 物言志类的文章尤其如此。
策略解密
一、托物言志的类型
二、托物言志的几个步骤
三、运用托物言志的注意事项
策略解密
一、托物言志的类型:
1. 转接式。
转接式,即由咏物到咏人。由咏物到咏人,首先要对所写之物进 行泼墨重彩的描绘,这种描绘当然不是涉及事物全部,而是抓住其主 要特点,体现其精神内核,即由形到神,形神兼备。描绘中,情景交 融,情理贯通。作者描绘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与之相似的人。从这个 意义上来说,物的内质就是人的内质。如中考作文《印象》《其实并 不是这样》。
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作文

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作文一、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内涵。
1.1 借景抒情呢,就是咱们看到周围的景色,心里头有啥想法或者情绪,就借着这景色给表达出来。
比如说啊,您瞧见那秋天的落叶了吧,一片一片地从树上落下来,这时候您可能就会觉得有点凄凉,那您把这种凄凉的感觉写出来,这就是借景抒情。
这景色就像是个导火索,一下子把您心里头那些个感情给点着了。
1.2 托物言志呢,就是咱们找个东西,然后通过描述这个东西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
就像那竹子,笔直笔直的,中间还空心,咱们就可以说它象征着人要正直,而且内心要虚怀若谷,这就是托物言志。
这东西啊,就像是个代言人,替咱们把心里想的那些高尚的东西给说出来。
二、如何运用在作文里。
2.1 找景找物。
咱们先得找好景或者物。
这可不能瞎找,得找那种能引起咱共鸣的。
比如说您要是想表达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您可以找那悬崖上的松树。
那松树啊,就长在那石头缝里,土都没多少,可它还长得郁郁葱葱的。
这就是个很好的素材。
您看,这景或者物一找对,这文章就有了个好的开头。
2.2 细致描绘。
找好了就得好好描绘。
还说那松树,您可以写它的根,像爪子一样紧紧地抓着石头,不管风吹雨打,就是不松劲儿。
它的树干啊,虽然不粗,但是笔直,树皮粗糙,就像经历了无数的磨难。
这叶子呢,绿得发黑,像针一样,在风中摇曳着,好像在向大自然示威呢。
您把这些细节都写出来,读者就能在脑海里有个清晰的画面,就像看电影似的。
2.3 抒情言志。
描绘完了,就得把自己的情啊志啊给加进去。
就说这松树,您就可以写“看着这松树,我就想到了那些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人。
我也要像这松树一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向上生长。
”这一下子,文章的主题就升华了,不再是单纯地描写松树,而是通过松树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三、优秀范例展示。
3.1 比如说写荷花。
“那池塘里的荷花啊,可真是美极了。
荷叶田田,像一个个大圆盘,铺在水面上。
荷花呢,有的含苞待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已经盛开了,花瓣洁白如雪,中间的花蕊嫩黄嫩黄的。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初中作文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初中作文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一、教学目标1、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2“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二、拓展联想(一)根据下列“物”或“意”,说说可寓之“意” 或可托之“物”1、物:1“铺路石” 2“树根” 3“春雨”2、意:1“无私奉献”2“坚忍不拔” 3“奋发向上”(二)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1、“梅”特点:百花开罢它独放,不畏风雪不争春.王安石有诗:咏梅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所言何志? 人应有不畏风雪不争春的内在人格美.2、“萝卜”归纳:萝卜平凡的外表的下面,是一颗红心。
怎样美丽的内心,外表的美固然重要,但我们若拥有光华灿烂的内心世界,那我们就是美丽的。
三、如何写好借物抒情作文?托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言志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一)、立意要明确“托物寓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作品的思想,作者的感情。
所谓“情意为主,景(物)为实”,思想感情是主要的,我们要由小见大,借自然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二)、描绘要具体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地表达情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生动感人呢?这就首先要抓住所托之物的“形”,进行具体的描绘。
【优质文档】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初中作文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初中作文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一、教学目标1、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2“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二、拓展联想(一)根据下列“物”或“意”,说说可寓之“意”或可托之“物” 1、物:1“铺路石” 2“树根” 3“春雨”2、意:1“无私奉献”2“坚忍不拔” 3“奋发向上”(二)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1、“梅”特点:百花开罢它独放,不畏风雪不争春.王安石有诗:咏梅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所言何志? 人应有不畏风雪不争春的内在人格美.2、“萝卜”归纳:萝卜平凡的外表的下面,是一颗红心。
怎样美丽的内心,外表的美固然重要,但我们若拥有光华灿烂的内心世界,那我们就是美丽的。
三、如何写好借物抒情作文?托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言志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一)、立意要明确“托物寓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作品的思想,作者的感情。
所谓“情意为主,景(物)为实”,思想感情是主要的,我们要由小见大,借自然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二)、描绘要具体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地表达情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生动感人呢?这就首先要抓住所托之物的“形”,进行具体的描绘。
借景抒情 托物寓意——初中作文写作技巧指导

思维能力。
议论文的全文论点应当足够鲜明,更好地突出论文的中心,设置好分论点,采用例证法以及引证法等进行写作。
首先,在进行概括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找出典型的议论文进行讲述,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处理好问题,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学生进行议论文范文的概括以及归纳,把各类事物的共同点梳理在一起,总结出具体的原理,抓住文章中心论点,总结出杂乱无章的议论文知识点,就自己的推断,把这些知识点划入到自身所设置的知识体系。
其次,比较以及归类的议论文中,思维训练环节十分的重要,采用比较等方式辨别事物的异同点,对各类事物之间的不同点以及相同点进行归类,利用好议论文所使用的对比方式去训练,比较同类的作品篇目,多层次且反复性地去论证,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在进行演绎推理的教学时,要采用推导的形式进行写作,让学生在头脑中画出思维导图,采用三段式进行推演,在一般性的材料中,得出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新课标整改的时代背景下,议论文的写作标准以及要求开始出现了变化,其书面表达观点必须要足够鲜明,且文章立意新颖,内容需要足够充实,文章传达出的情感要真实健康,文章写作思路要清晰,可以就文章中心选择好材料,妥善安排好文章结构,调动并积累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观点要足够准确。
老师需要在写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可以合理地使用逻辑知识。
审题、立论是写作首先碰到的问题。
学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是跑题、表达不清或表达自相矛盾等。
此时,概念知识可以用来分析,使学生理解同一个词可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不同的概念。
写作时要注意区分同一个词中的不同概念,词的恰当使用直接影响概念表达的清晰度。
论据与判断密切相关。
要正确判断,应注意句子成分的恰当搭配,词语的使用不能自相矛盾,句型不能混用等。
材料的选择和布局是构图成败的关键,反映了作者正确的推理能力。
因此,在作文指导中,运用归纳、推理、演绎等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地研究观点与材料、中心论据与次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中考作文]中考作文写作技巧与范文:托物言志法
![[中考作文]中考作文写作技巧与范文:托物言志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0a8c3376a20029bc642d69.png)
[中考作文]中考作文写作技巧与范文:托物言志法中考作文写作技巧与范文:托物言志法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寒风凛冽,娇柔的花儿随春缓缓逝去。
惟有它始终开放,独自一人。
只依一身傲骨在风雪中绽放。
百花一开,就有许多的人簇拥过来,对它们进行称赞和讴歌。
可在梅开放之时,到冬到来之时,谁会冒着寒风来赏花呢?它不需要他人的称赞,不需要独特的香气。
它不为人们而活着,不要人们的呵斥,更不需温室和过多的养料。
梅,它独立,它不渴望更不需要他人鼓励,它自给自足,安全不要他人来供养它。
——我心向梅。
花儿在冬天是离不开人和温室的,在春天又是离不开雨水和养料。
可梅,它是靠什么度过这寒冬呢?它心怀着梦,心怀着,心情着希望。
为了实现梦想,而坚持,而努力。
不向生活中的挫折低头,对生活始终抱有希望,并想念明天会更好。
——我心向梅。
冬天,它残酷无情,它冰封一切,但梅却能不被它给击倒。
梅以它的意志和它那一身傲骨,挺过了刺骨的寒风,占用了无情的严冬。
“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它以不屈的灵魂,向冬挑战着,并且不像其他花一样,依赖着春。
直到最后一枝梅落下,才方肯罢休。
——我心向梅,坚持,不屈。
梅,它傲骨,但不傲气。
正所谓“傲骨梅无仰花”,它不会因一时的小成绩,而渺视一切。
它的花从不仰面,从不向世人展现它的'成绩,他人来不向人们表现它的功勋。
仿佛是在低头计划着自己的下一步和反思着自己的错误。
——我心向梅,傲骨和谦虚才是它的本质。
我心向梅,我以梅为范,并以它来警示自我,要求自我。
前一个多月,爷爷家的地里长出了几朵牵牛花,它真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中考作文高分攻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知识要点:1、景物描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表达,具有说明情况发生的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
2、借助具体的物象,含蓄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3、满怀真情,做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能受到感染。
考试说明:
1、写景三注意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明白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显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
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如何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
(1)写景要有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专门可爱,看起来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俯视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寂静、落日的霞光、犹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
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
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点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通过杨柳的动态。
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
如此,抓住特点,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幸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
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
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形相映。
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凄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而脑海中出现出青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以景促情,情形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抒情三要求
抒情有好几种方式,而表现出来,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种是强烈的、紧张的;一种是轻淡的、弛缓的。
比如同是欢乐,能够欢呼狂叫,也能够别有会心;同是悲伤,能够痛楚流涕,也能够别有凄心。
不同的抒情方法,会收到不同的表达成效。
紧张的抒情,直抒所感,不加克制,也不隐晦和改易,只要内蕴的情感真切、深沉,就会写出专门好的抒情文字。
弛缓的抒情,则把内蕴的丰富感情,表露出一部分来,于平淡中抓取精神实质,能给读者以暗示和启发,自有感人至深之处。
那么,对抒情有哪些要求呢?
(1)要真挚自然。
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如此的抒情,才是真挚的、诚恳的,也才能是深沉的、感人的。
感情要自然地显露出来。
抒情最不能作伪,虚假的、矫柔造作的东西,是最要不得的,那种抒情,不仅不能感染读者,而只能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2)要健康向上。
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乐趣,用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
感情去打动读者。
那种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我们要坚决反对。
(3)要具体生动。
抒情要生动,切忌呆板和干瘪,重复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能给人以新奇感的。
不新奇、不生动,也就不能感动读者、打动读者。
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要抒发得具体,是不容易的。
而过于抽象或空泛的抒情,是没有力量的。
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感情写得具体,这要有些手段。
例如:“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如此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确实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
自己延口残喘,这是如何样的世界呢。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但我明白,即使不是我,今后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鲁迅先生这一段抒情,写得十分深沉。
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对在国民党白色恐惧下牺牲的战友的怀念之情具体、真挚而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17-1]以“池塘春早”为题,通过写一个或几个池塘的早春景色,反映“池塘春早”。
导思: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应注意如下几点:
1、早春和仲春、暮春的景色不同,应抓住早春的景色特点来写。
如池塘的冰开始融解;塘边柳枝突出米粒似的新芽;蔚蓝的天空略带暖意的风……早春季节农民种藕的情形,也是绝美的景色。
2、写作时可变换立足点,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另外动景、静景可结合写,有助于表现早春的景色。
3、写景和写人要结合,写景和抒情要结合。
借景抒情,情形交融。
[17-2]夏夜的星空,是那么美,那么遥远。
触景生情,人们往往由宇宙无情、人一辈子有限的感叹而产生种种思索。
请以“眺望星空”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注意情、景、理的结合。
②700字左右。
③不用诗歌形式。
导思: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只只是在题目以外,加了一些启发性的文字,借以引发考生的思路罢了。
1、从命题要求看,写作这道文题,应该在文章的内容上包含情、景、理这三项要素。
既要描写出夏夜的景色,要触景而生情,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进一步因景因情而发出议论,作一些理性上的摸索与探讨。
而情、景、理这三者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要写好如此题目的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
2、这类文章的写作,景是基础,因景才能生情,因此要有简洁的写景文字;情是引线,因情才能明理,因此抒情既要充分,但又要落到理性的思索,不能有情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