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体系和城市空间结构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我国现在的进程,城市是我们每个人都热衷的地方,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知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举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例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联系、环境优美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工业区联系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一直是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从20世纪初期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理论流派。
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生态学派、区位学派、新古典主义学派、行为学派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主流;20世纪70年代,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成为主流。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形成了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1)社会生态主义学派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芝加哥学派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三大经典模型,即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
1923年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同心圆城市结构学说。
他在研究芝加哥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特点后,提出了由五个同心圆带组成的城市格局。
他认为在城市不断扩张的同时,形成了不同质量的居住带,依次向外为:①市中心为商业中心区;②过渡带;③工人住宅带;④良好住宅带;⑤通勤带。
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霍伊特提出了扇形理论。
他认为城市由市中心沿着主要交通路线发展或沿阻力障碍最小的路线延伸,故城市结构呈放射状的扇形模式。
1945年,美国社会学家哈里斯和E.L.厄尔曼提出多核心理论,多核心城市结构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模式,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多核心化和郊区化。
(2)城市区位主义学派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出版了《南部德国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这也是近代空间经济研究的重要理论。
他继承了古典经济研究方法,运用抽象的理论演绎方法建立了精确化的理论。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中心聚落进行大量调查,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
此后,德国学者廖什论证并发展了中心地理论。
(3)行为主义学派社会行为学派出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它克服了社会生态学派和经济区位学派对人简单化和理想化假设的缺点,认为在现实社会中土地利用者的区位决策行为因价值观、思维方式、知识水平和掌握信息等方面的影响不可能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程度,而且最大经济效益和最佳效用并非人们进行区位决策的唯一目的。
城市区位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服务功能
服务范围
区域金融中心、航 长江三角洲、 一级中心 运中心、贸易中心、 上海 全国甚至国外 国际投资中心
二级中心
三级中 心 四级中心
南京 杭州 苏州 无锡 常州 宁波
镇江 扬州 南通
省级经济中心、交通 本省及周边地区 中心 主要在地市范 制造业 围内
市域内 本城镇和乡村
五级中心 小城镇
读我国中部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长沙、株洲、湘潭作为中部城市群之一,将发挥城市在区域 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请分析该城市群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 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有河流提供水源和水运条件,矿产丰富 (2)简述以该城市群为中心的地区吸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有 利条件。
小结:
形态
占地面积小, 商业 呈团块状或条 状 区
特征 中心商务区 经济活动最繁忙 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 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 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 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工业 聚集成片 区 住宅 占地面积大, 区 是城市的主要 功能区,工业 化后出现分化
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将城市类型由四类变为五类,增设了超大城市,同时 将小城市和大城市分别划分为两档。(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具体划分标准为: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 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3,50万)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50万 ,100万)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有何区别与联系?
联系:都是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现象。 逆城市化: 城市 区别: 郊区城市化:城市 郊区 农村、小城镇 发达国家 成熟阶段 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
城市经济学之城市空间结构(PPT 60页)

3、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 勒创立的,他在1933年出版的《德国南 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克里 斯泰勒采取类似于杜能的“孤立国”方 法,首先假定研究的区域或国家是平原, 人口均匀分布,对外部不发生联系,利 润的原则起着完全的支配作用。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克里斯泰勒运用六 边形模型对城镇分布的“安排原则”, 即决定城镇数量、规模和分布的原则进 行了抽象的理论概括。
如把城市视为一个大圆他认为同一利用方式的土地通常呈扇瓣状从圆心中心商业区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外放射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线路的附加易达性最为敏感所以其用地逐步形成一个从市中心向外放射出去的扇形区而且不是一个平滑的扇形它可左右隆起
• 城市经济学
第四章 城市空间结构
本章将介绍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关概念、 基础理论、典型模式和影响城市空间结 构的主要因素,并重点讨论我国城市空 间结构的演变。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综合了几乎所有社会经 济因素,概括了各个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 及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显示出的继承 性、综合性、动态性、内聚性、扩展性等 特征说明了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因素的复杂 性和多元性。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因素要 属政府行为、土地价格、社会结构及人文 类型等因素。
一、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理论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是在农业区位论、工 业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 展起来。
1、农业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是研究农业空间经济活动的 组织和优化的区位理论。即研究不同的 农业活动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的最佳选 择。
农业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所首 创,他在1826年出版的名著《孤立国同 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提出 了因地制宜根据地域差异合理安排农业 生产,优化土地组合的思想。系统地建 立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成为农业区 位理论,甚至区位理论的鼻祖。
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

中心性Centrality) :是城市对外服务的相对重要性 结节性(Nodality):城市总体上的重要性 克里斯泰勒用电话指数来度量中心性(用中心地的实际电话数减中心地 的预期电话数为中心性指数,分成9级) Z = Tz –Ez (Tg /Eg) Tg /Eg——德国南部的人均电话数 Ez——城市的人口 Tz——城市的电话数 Z ——城市的电话指数
17
4)在交通原则下(K=4) 运输效率最高
•
6个低级中心地在它高一级中心地 市场区的边上; 低级中心的市场区分属2个高一级 中心地的市场区; 高一级中心地的市场区是低一级 中心地市场区的4倍; 低级中心地可以到周围2个高一级 中心地接受服务;
•
•
•
18
3
中心地理论的理论要点
中心地理论的理论要点
•
•
•
业数与中心地的人口规模之间存在指数曲线关系: P = a*bn a、b为回归系数 当店数n等于1时,P 就是该职能的门槛值。
5
以店数为纵轴,以居民点的人口规模为横轴,可以拟合出一条曲线。 6
1
中心地理论的若干概念
表 69 若干职能的门槛人口规模比较 门槛人口规模 1.美国华盛顿州 2.新西兰康特伯里 加油站 196 261 医生 380 491 理发 386 668 保险 409 250 牙医 426 1016 汽车旅馆 430 954 五金店 431 414 汽车修理店 435 293 美容师 480 1126 律师 528 830 服装店 590 388 银行 610 759 农业机械 650 431 花商 729 1280 干洗商 754 781 珠宝店 827 926 旅馆 846 356 体育用品 928 797 殡仪员 1214 1137 照相 1243 1156 公共会计师 1300 671 中心职能
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一、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了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我国城市地理研究集中在城市一区域、城市规划、城市化、城镇体系、城市发展方针、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7个方面。
1.城市—区域研究城市与区域是相互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动态统一关系,具有多层次、开放型的特点。
按照这一理论,城市总体规划必须以区域发展为基础来确定城市发展性质、发展规模以及城市空间布局,多层次的“城市—区域”体系是中国城市经济区的本质特征。
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规划是区域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必须改变传统的“就城市论城市、就区域论区域”的做法,使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据此,区域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的分析工作作为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规划的基础得到广泛开展。
目前,通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城市的区域围扩大,垂直联系加强,“城市—区域”观也赋予了新的容。
2.城市规划90年代,大城市地域结构优化、中心城市的扩散机制及空间发展趋势等问题成为城市地理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加强了对大城市地域结构演变规律、扩散趋势、功能用地结构变迁等新趋势的探讨。
近20年来,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城市体系理论研究、区域城市体系实证研究以及城镇体系规划实践。
3.城市化研究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吴友仁就“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发表探讨性论文,由此揭开了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序幕。
包括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乡村地区城市化研究和城市化特征研究4.城镇体系研究近20年来,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城市体系理论研究、区域城市体系实证研究以及城镇体系规划实践(1)城镇体系理论研究:研究容广泛涉及到城镇体系的界定、理论框架的构建,各种不同层次(省域、市域、县域等)城镇体系的现状特征、划分标准、发展趋势等。
(2)区域城镇体系实证研究过去近20年中,中国城市地理学者广泛开展了对不同等级行政区域、流域、经济区域的城镇体系研究。
城市空间结构上课

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图7中的A、B、C、D、E五处 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据此并读图7,回答问题。
在A、B、C、D、E五处中: (1)印染厂宜选址于 ①,理由是 ② ⑥ ⑧ ⑩ 。 。 。 。(2)水厂宜选址于③,理由是④ 。
(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⑤,理由是 (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⑦,理由是 (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⑨,理由是
小结
经济因素
在市中心和道路交汇处形成商业区; 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 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形成工业区。
历史因素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城市的中 心多形成商业区,而我国的首都 北京的市中心却形成了行政区。
北京故宫
小结
2、历史因素
(基础因素)
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1、城市原有土 2、城市功能 地利用状况很大 分区并非是 一成不变的 程度上决定城市 功能分区状况 城市形成初期,一些早期的功能区 延续下来,往往自然地发展成现代 城市某种功能区。
低级住宅区房屋面积狭小,拥挤密集,往往 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
材 料
民族、文化
伦敦唐人街
4、政策因素
政府通常会采取行 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 规划,引导城市功能区 的形成。
在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城市功能区分布与组合上往往形成各种不同的 空间结构模式。
判断下列各图分别属于哪种城市空间结构?简述 其特点。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为各类城市所共有
1.下列关于商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商业区只分布在城市中心,呈块状分布 B.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区 C.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商业区 内只有商业活动 D.便利的交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在交通线 上都会形成商业区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概述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对城镇在空间上的布局、结构和功能进行规划、调整和指导的过程。
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镇的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性城镇体系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目标: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边界,确保城市的适宜规模和布局,避免过度扩张和无序发展,使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紧凑和高效。
2.提高交通运输效益:城镇体系规划可以科学规划交通网络,优化交通组织,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提高交通运输效益,方便居民出行和货物流通。
3.优化资源配置:城镇体系规划可以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分布城市功能区,进行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
4.改善人居环境: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绿地、公共空间和住宅区,并规划景观和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促进社会和谐: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城市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城镇体系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以下是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城镇体系规划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因地制宜: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方案。
3.整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采取整体规划的方式,从整个城镇体系的角度进行规划和布局。
4.科学合理: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基于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数据,遵循城市规划学的原理和方法,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参与民主: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广泛征求居民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确保规划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步骤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步骤:1.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城镇体系规划方案是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和主要成果,需要编制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的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城市体系和城市空间结构
如皋市搬经中学宋荣
【考纲要求】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其分布的特点;2.运用实例,能够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3.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读“三维设计”P115考点2: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
二、自主完成: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1~2题。
1.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2.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
是( )
①城市地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与图9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A. B.
C. D.
4.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整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理由是。
(2)工业区应位于A、B、C三处中的_______处,理由
是。
(3)高级住宅区应位于A、B、C三处中_____处,理由
是。
三、小结巩固: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形成因素有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等,其中是主要因素。
城市某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和各种活动的两个方面。
地租高低主要取决于和两个方面。
此外,也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因素。
3.城市功能区布局是否合理,关键是区和区的布局是否合理。
4.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的形成受因素决定;扇形模式形成的原因有。
知识点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一、自主完成: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2级B.3级C.4级D.5级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大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D.德清县比宁波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3.图1为某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
答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
贸市场依次是()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二、小结巩固:
【课堂反馈】
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1~
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是()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模式
4.关于该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区位于交通干线两侧,布局合理。
B.①、②、③、④四地中,②处房价最高
C. POM一线只有M点宜建汽车4S店
D. 河流大致从东北流向西南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6.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租水平:乙>甲>丙
B.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7.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
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方案?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1)文教住宅
(2)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城市外围,地价低。
(3)①交通便利;②位于河流下游;③最小风频上风向。
(4)东北部方案:①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便于工人上下班。
②靠近工业区,公用基础设施较好。
西南部方案:①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
②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