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考试 参考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

填空1、最早使用“比拟文学〞术语的是两个法国教师,诺埃尔及拉普拉斯,他们于1916年编了一部各国文学的选集,名为?比拟文学教程?。

2、1958年9月,国际比拟文学学会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耶鲁大学教授韦勒克论文?比拟文学的危机?。

韦勒克认为,比拟文学的持久危机表现为三个病症:3、韦勒克:1953年发表?比拟文学的概念?对法国学派提出批评,从此揭开两个学派的论战,1958年的?比拟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

?比拟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进展了锋利的批评。

4、雷马克:其?比拟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观点,并代表美国学派提出了自己的比拟文学定义。

5、列文:主张比拟文学要从国际的高度来研究文学,并提倡在较高层次上增进国际间的合作。

6、奥尔德里奇:?论比拟文学?为代表作。

7、伯恩海姆:?跨世纪的比拟文学?学科现状报告,比照拟文学的开展方向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应放弃欧洲中心论,将目光转向全球;第二,研究中心应由文学转向文化。

8、刘假设愚的?中国的文学理论?是海外第一部中西比拟诗学。

9、伏尔泰出色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比拟文学理论和实践的远祖之一。

其?论史诗?首先提出用比拟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并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按照自己的启蒙思想和理性原那么,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名词解释1、比拟文学定义、学科性质:比拟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心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立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奉献的学科。

2、媒介学:媒介学是主要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的方法、途径及手段及其规律的影响研究。

媒介分为个人、环境及文字材料,文字材料最为重要。

译介学也属此类。

大学试题(文学)比较文学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答案附后面)

大学试题(文学)比较文学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答案附后面)

大学试题(文学)-比较文学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答案附后面)卷一:1.下面作家中,可以进行影响研究的是OA、鲁迅和果戈理Bs易卜生和曹禺C、托尔斯泰和罗星・罗兰D、拜伦和莱蒙托夫E、拜伦与普希金2.简述宗教对文学的影响。

3.什么是“期待视野”?4.关于哈罗德•布鲁姆,描述不恰当的是()。

A、他是“耶鲁学派”批评家B、他是美国著名文学教授C、他认为文本分析非常重要D、他提倡历史的、阶级的文学研究5.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

A、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B、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C、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D、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6.下列学者哪个不属于心理分析学派OA、弗洛伊德B、荣格C、钟敬文7.阐发研究作为一种研窕方法,是由法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

8.我国文学史上将诗歌和科学完美结合的杰作《天问》的作者是(〔A、屈原B、李白C、苏轼9.1979年,O的《管锥编》出版标志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

10.下列套话中,哪个不是中国人用来描绘日本人的?OA、倭寇B、小日本C、鹰钩鼻11.关于“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口,合理的做人”,正确的是()。

A、此语出自宗白华B、提出的问题与教育有关C、此语出自《美学散步》D、其思想与《弟子规》相似12.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窕有何关系13.为什么要在跨学科研究中引入跨文明的视野?14.美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

A、基亚B、韦勒克C、雷马克D、韦斯坦15.比较文学就是要突破各种学术研究的界限,“打通”整个文化领域,使文学研究进入了()性研究的新阶段。

16.属于美国学派代表人物的有O.A、列文B、基亚C、卡雷D、韦勒克E、雷马克17.信息本身最根本的性质是()βA、独立性B、完整性C、不确定性D、确定性18.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一文中说哪篇文章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OA、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B、钱钟书的《通感》C、钱钟书的《诗可以怨》D、朱光潜的《诗论》19.下列作家研究中可以运用影响研究的方法的是OA、鲁迅与果戈理B、托尔斯泰与罗型•罗兰C、歌德与席勒D、拜伦与雪莱E、拜伦与普希金20.《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叶》的比较研究属于OA、影响研究B、平行研究C、阐发研究D、接受研究2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22.比较文学要求在研究中国文学时,应以()为背景,以()为参照系统,认识和评价H己。

比较文学常考题目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常考题目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常考题目1. 《管锥编》是钱锺书(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

《管锥编》论题四则:一、遮蔽与澄明; 二、文化胚胎与根本;三文字般若四、《管锥编》的体例“管锥”二字,出自《庄子秋水》。

在《韩诗外传》中有:“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管锥编》是钱钟书的学术代表作。

“管锥编”至少有三层意思。

第一,暗藏着“钱钟书”的名字,是“钱钟书集”的意思。

第二,“以管窥天,以锥指地”的意思,既表示自谦,也表示自有一方天地。

第三,“以具体显现共相”的意思。

表示的是一种方法论。

“管”、“锥”中具体,“天”、“地”则是共相。

钱钟书虽然学贯中西,但在治学上他所钟情的还是中国传统的路径,《管锥编》最能体现这一点。

中国古代治学重随时心得,故各种形式的治学札记盛;但随近、现代文化的转型,写读书札记的这一传统治学模式淡出了,渐代之以格式化著述。

《管锥编》是钱钟书读书心得之结集,仍以札记体成书,显然没有迎合时代性著述风气,而是选择了传统的治学模式。

钱钟书之所以没有随风气转移,在于其治学上心有所定、意有所守。

在研究者为呆板的格式化著述所苦的今天,《管锥编》所体现的治学方法治学精神不乏匡正时弊之价值。

中国古代谈治学最为透脱深入者要属章学诚,钱基博曾推崇备至,著《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以发扬章氏之学。

钱钟书自幼受家学熏陶,故在治学上有与其父相仿之处,对章氏之学亦多有认同和遵循。

钱基博曾在日记中言:“儿子钟书能承余学,尤喜搜罗明清两朝人集,以章氏文史之义,抉前贤著述之隐。

发凡起例,得未曾有。

每叹世有知言”。

其实,钱钟书“以章氏文史之义”所研究的远不止明清两朝的集子,《管锥编》之研究,也多遵循了章氏之义,细入体察,不难发现这一点。

所以,据章氏之学,研读《管锥编》,更能深得其中三昧。

2.什么是谈艺录。

《谈艺录》是杰出的古典诗话作品,也是钱锺书除了《管锥编》以外最为重要的学术著作。

主要对中国近体诗进行广泛批评。

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共5篇)

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共5篇)

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共5篇)第一篇: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比较文学一、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

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

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

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

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

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

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6、形象学十分强调对“主观性”的分析,下面对这种主观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形象学十分注重对主观性进行分析,因此,形象学就没有什么客观依据可言。

B 在形象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握当时民众的社会心理。

C 一个国家之所以对某一个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象,它的文化传统往往起着C 比较诗学在中西比较诗学出现以后才出现。

D 比较诗学在美国学派出现以后才出现。

比较文学试题

比较文学试题

比较文学试题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文学爱好者常常涉及到的一个方面。

比较文学试题是对学习者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通过回答这些试题,不仅可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下面将给出几个比较文学试题,供大家参考。

1. 对比两位作家的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你觉得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这个试题旨在比较两位作家之间的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要求学习者对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作家的写作风格:包括句式运用、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作家的主题选择:包括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社会关注等。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两位作家在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上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 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家的作家对同一主题的处理方式和观点有什么异同?这个试题要求学习者选择两个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家的作家,分析他们对同一主题的处理方式和观点,进而探讨其异同之处。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作家的时代和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差异;•作家的观点和态度:包括作品中表达的主题观点、对社会问题的反应等;•处理方式:包括叙述手法、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家的作家对同一主题的处理方式和观点之间的异同,并给出自己的评价和理由。

3. 以两部不同国家的经典文学作品为例,比较它们对人类情感的描写和思考。

这个试题要求学习者选择两部不同国家的经典文学作品,比较它们对人类情感的描写和思考。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作品呈现的情感:包括爱、恨、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达手法:包括对话、描写、象征等;•对人类情感的思考:包括作品中对情感的解读、对人性的思考等。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经典文学作品对人类情感的描写和思考方式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比较文学试卷和答案

比较文学试卷和答案

(一)闭卷考试试卷及答案: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系-------班----------姓名---------学号----------------一.填空:(4)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二.名词解释:(15)1.比较视域2.套话3.他者三.简答题:(45)1.简述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2.简述迷狂说与妙悟说的异同3.简述比较视域的特点四.论述题:(36)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特点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系-------班----------姓名---------学号----------------一.填空:(6)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外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内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二.名词解释:(15)2.文道论3.注视者4.理念说三.简答题:(45)2.简述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3.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心理学的互渗关系4.简述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体系的三重构造四.论述题:(34)举例说明比较视域中不同民族文学的对话过程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答案一.填空:(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二.名词解释:(15)1.(答:强调主体性。

比较文学的本体)2.(答:一个民族反复用来描述异国和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3.(答:形象学中的一个概念。

是对异国认识的总和。

)三.简答题:(45)1.(答:一个本体,两个学贯,三种关系,四个跨越,汇通性,体系化)2(答:不同。

1。

理智与非理智。

2。

狂热与虚静。

3。

神赐与积累。

同。

1。

强调直觉。

2。

与宗教有关)3(答:1。

流动性与联系性。

2。

开放性。

3。

自觉性)四.论述题:(36)(答:1。

变异性。

2。

综合性)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答案一.填空。

(6)(社会集体想象物、作家、他者形象与他者的关系。

比较文学试卷及答案1

比较文学试卷及答案1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里昂设立,由担任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讲授“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2. 1953年,韦勒克发表了的短文,对法国学派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过于重视“事实联系”,对比较文学定义的解释比较狭隘,忽略了对艺术作品的美学分析。

3. 1963年,法国著名的比较文学家总结了教堂山和1962年布达佩斯召开的大会,发表了论战性著作《比较不是理由》,这本书于1966年以《比较文学中危机》为题在美国出版。

它全面的总结了此前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论争,开拓了新的视野。

4.启发---促进---认同------艺术表现,这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

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也表现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5.在差别的相互作用中求得文学的发展有各种复杂的途径,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和“互动原则”。

6. 20世纪30年代前后,翻译研究已发展为比较文学中一个自成体系的被称为“”或“媒介学”的不可或缺的分支。

7.朱光潜说:“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8.中国戏曲结构崇尚,其线索往往以明白简单为主。

西方戏剧的结构与中国戏曲不同,即使是脉络很简单的事件也是可以构成的矛盾冲突。

9.在回答文学的价值、功能、文学存在的意义时,中西文论在诸多方面能找到共同的层面,但西方文论显然更强调文学的,而中国文论则更多强调文学“刺上化下”以沟通上下的功能。

10.西方现代主义传入中国的第一个象征性标志是厨川白村的《》所引起的普遍共鸣。

1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在出现一种整一化的趋势。

这种趋势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的;其二是研究的整体性。

12. 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中结构主义的盛行,可以说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引入文学研究的结果。

13.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引起了质的变化,在和文学批评方面也引起了很大的革新。

比较文学四套试题及答案

比较文学四套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6分)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世纪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二、简要回答:(30分)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2、什么是“期待视野”?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三、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一、填空:(16分)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世纪年代。

3、渊源学分为,,,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和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跨越性和三个条件组成。

6、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和三个方面。

7、《管锥编》的作者是。

二、简要回答:(30分)1、什么是题材研究?2、什么是“文学误读”?3、什么是“套话”?三、论述:(54分)1、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世纪年代。

3、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4、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5、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括、、、接受学和。

6、梵·第根的代表作是。

7、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比较文学产生的背景:(1)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迅猛发展催化了比较文学产生。

(2)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广泛传播也为比较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比较意识在欧洲的觉醒。

(4)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

2.自然科学发展三要素:(1)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种起源》(2)孔德创立实证主义哲学《实证哲学教程》(3)泰纳首创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研究文艺理论的发展规律。

他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第一个提出了用“种族、环境、时代”三个要素来指导文学创作的理论。

3.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关系的社会科学,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它的研究对象是以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学或不同学科与文学的比较为对象,注重打破地理、空间与学科界限的文学比较。

研究目的不是为了区分优劣、高低,而是为了比较异同、总结规律、寻找渊源。

4.比较文学的性质:(1)跨越性是比较文学首要的质的规定性(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2)比较性是比较文学最基本的学理范畴。

(3)文学性是比较文学的又一性质。

开放性是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

5.雷马克提出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与另一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6.比较文学形成的标志:(1)1886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波斯奈特《比较文学》(2)1887第一种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科赫《比较文学杂志》(3)1987高等学校中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戴克斯特法国里昂大学7.法国学派:代表人物: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8.法国学派的基本观点:1.提倡“影响研究”方法2.崇尚实证,重视考据3.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4.在学科上,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囿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在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5.提出“总体文学”的名称9.第一个系统地、全面的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梵第根,他出版了《比较文学论》一书,这是法国学派的奠基作10.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奥尔德里、维斯坦因11.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1.提出了“平行研究”的新方法2.提倡展开跨学科研究3.但对“总体文学”的提法4.地域上,美国学派反对“欧洲中心论”,主张把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全世界12.中国学派早期代表人物:鲁迅、茅盾、吴宓、梁宗岱、陈寅恪、陈铨、范存忠、朱光潜13.中国学派用西方理论研究比较文学的人物:王国维、吴宓、古添洪、陈慧桦14.中国学派现当代代表人物:季羡林、钱钟书、杨周翰、贾植芳、乐黛云15.中国学派的特点:1.注重中西文学比较,努力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2.积极开展中西诗学即中西文艺理论的比较。

通过中西文论的印证,加深对文艺理论的理解;也通过中西文论的对比、互补,促进更为科学的文艺理论体系的建设 3.在不拒斥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同时,提出阐发研究的新方法4.赞同前苏联学派的观点,同意将同一国家内各民族文学的比较纳入比较文学的范畴15.影响研究:是指对超越国家、语言和文化界域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练习纸上的相互渗透与互动的影响适时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16.影响研究的基本过程:放送、接受、传播途径放送主要包括放送者、放送路径和放送效果三大要素17.现代媒介的类型:环境媒介、个人媒介、文字媒介、声波媒介、影像媒介、电子媒介18.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19.影响研究的步骤;(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与考订(3)假设的证明(4)能以事实为依据去探明不同文学之间的影响路径20.平行研究:简单说就是一种有别于以实证方法为主的影响研究的新型研究方法。

它主要是考察和研究那些在跨地域、跨文化和跨语言背景下没有明确的渊源与事实关系的文学现象之间异同或互动,它还包括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它运用的方法基本上是逻辑分析与审美批评的综合。

21.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区别:(1)从研究对象来看,影响研究注重的是不同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影响途径、媒介以及起点和终端等;而平行研究关注的是没有明显渊源关系的文学现象的异同以及与其相关的内外因素和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2)影响研究采用的是历史实证法,是以可靠的事实材料去证明彼此间存在的影响关系;而平行研究,运用的却是逻辑的、美学的分析法,它无意去考证研究对象之间是否存在事实联系,它比较分析其间的异同主要是为了探寻文学共同的本质特征及其审美内涵,并去研究文学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某些规律性(3)影响研究一般只限于学科范围之内,但它研究的具体内容又往往是与文学作品相关的一些边缘问题;而平行研究的视野开阔、范围广泛,然而他关注的核心问题依然是文学本身和艺术的本质,即“文学社”。

22.主题的平行研究:主题的平行研究主要是打破时空界限,穿越文化壁障,研究同类主题在不同国度文学中的具体体现。

如情感与理性的冲突、意志与命运的抗争、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等等。

23.体裁的平行研究:中外文学在体裁方面有哪些异同?(1)在诗歌上:中外古代都产生过格律诗,欧洲有十四行诗、亚历山大押韵体和平韵无节格;中国则有四言诗、五言诗和七律、绝句等。

(2)在戏剧类文体中,中国正式戏剧的形成比西方要迟,尤其是严格意义上的悲剧比较缺乏(3)在小说体裁方面,有人认为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中国都比西方出现得早,其思想和艺术成就也相当高。

但在史诗体裁方面,中国却是一个缺失。

24.技巧的平行研究:作家把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搜集整理的创作素材变为作品问题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它社涉及到谋篇布局、人物刻画、语言运用、叙事模式、意境营造、细节描写、主题开掘等等。

25.平行研究的理论的基础:可比性。

可比性简单地说,就是两个没有互相联系和影响、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事物之间具有可比较的基点。

26.接受研究的学术背景是20实世纪60年代在西方文坛兴起的接受美学。

27.期待视野的提出者:罗曼英伽登。

定义:28.召唤结构的提出者:伊瑟尔。

定义:29.接受研究:主要是从接受者的角度去研究作品文本在被读者阅读、阐释的过程中其意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且要去深入研究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读者群中为什么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异甚至完全相悖,它与读者所处的时空环境和文化背景究竟有什么没在联系?30.阐发研究是一种有别于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具有中国学派特征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

31.中国阐发研究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的阐发研究主要是从古代阐释学派派生而来(1)起源:汉代引入佛经之后,中国开始借鉴参照印传佛教疏解佛经的方法并结合后来魏晋盛行的玄学治经执法随意疏发义理,创立了一种新的经注阐释形式,即义疏之学。

(2)形成期:魏晋至唐宋,引佛论诗,以禅说诗(3)明清时期,中国学人已开始运用西方文艺理论来阐释本国文学作品,或对中外文论的某些范畴和观念进行对照阐析,探寻其相似点,分辨其相异处,或以中外理论为参照系来互释双方不同文本。

代表人物:王国维、徐念兹、吴宓,其后有朱光潜、钱钟书。

32.阐发研究的基本要求:(1)阐发研究应遵照双方阐发、互为比照的原则要求,注重确立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的研究视角,努力构建不同理论话语的对话平台和有效方式,尽可能在理论互介互渗的前提下,对不同的作品文本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阐发。

(2)阐发研究在运用一种文艺理论话语去阐释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品时,或者双方诗学理论进行直接对话与相互阐发时,对不同国家与民族的语言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应予以充分的考虑,不能牵强附会,硬性嫁接或指鹿为马。

(3)阐发研究必须对研究对象作深入、具体、细致的比照分析,要用辩证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去进行双向的互为阐发,判断和结论应来自令人信服的细致辨析和逻辑论证,不能随心所欲,主观臆断。

(4)阐发研究的主体应具备宽阔的理论视域和丰富的中外知识储备,在研究中既要顾及民族、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差异,又要能以自己的理论话语去参与对话和阐释,建构起自己合理的阐发系统。

33.译介学的研究对象:(1)传统翻译研究的内涵(2)关于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问题 (3)关于语言转换过程中原文文化信息的增添、失落和变形的问题34.创造性叛逆:罗伯特.埃斯卡皮说翻译是把作品至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他第二次生命。

35.创造性叛逆的基本特点:第一,因文学翻译将一部作品引入了一个新语言环境,因而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形;第二,文学翻译把原作引入了一个原作者原先所没有预料到的接受环境,并改变了原作者原先赋予作品的形式。

36.创造性叛逆的种类: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读者的创造性叛逆。

37.主题学研究与一般的主体研究有什么区别?(1)一般的主题研究是对作品个别主题的抽象和概括,它探讨某部作品或某个人物典型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寻觅贯穿于作品整个形象体系的核心观念。

主体研究是一般文学研究的常见方式,着重讨论不同民族的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和任务的不同处理。

(2)主题学是比较文学中的一个部门,而普通一般主体研究则是任何文学作品许多层面中一个层面的研究。

主题学探索的是相同主题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作家手中的处理,据了解时代的特征和作家的用意,而一般的主体研究是个别主题的呈现,一般主题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内涵,而主题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外部——处理手段和艺术形式。

(3)主题学时比较文学中研究主题“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的一个分支门类,它从事的是“国际性主题和类型的研究”,通过“各国文学互相假借的题材”,“打破时空的界限来处理共同的主题,或者将类似的文学类型采纳为表达规范”。

38.主题:主题是通过任务和情节被具体化了的思想观念,是一种包含了价值和情感倾向的概括性判断。

母题:主体与母题的区别:(1)母体是对情节事件的最简归纳,主题则是一种综合的价值判断(2)母体具有客观性,主题具有主观性(3)母题是一个基本叙事句,主题一般分为复杂句式(4)母体是一种常项,主题则是变量(5)母体数量有限,主题数量理论上则是无限的。

39.意象的含义十分广泛,主要有四种:(1)心理意象(2)内心意象(3)泛化意象(4)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40.个人意向是指那些非直接袭用集体文化意象,而是文学艺术家独创的带有鲜明个性色彩的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

41.举例文学经典中出现的意象:(1)《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导意象是光,表现为各种形式:太阳、月亮、星光、火、电、爆炸闪光,这是美丽青春和炽热爱情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