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第一篇: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新)复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正式兴起,最为突出的标志是。
2、最能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勃兴之后的骄人成绩的,应推朱光潜的与的《谈艺录》。
3、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这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之一,而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
4、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介于两种或两种之间的学理关系。
5、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6、在一个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两者可以互为指称。
7、世界文学是 1827年在评论他自己的剧本的法译本时最早提出的。
8、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
9、比较视域内质的最高层面用八个字来概述,就是与。
10、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平台是指层面。
11、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最早是由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一文中提出来的。
12、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
13、誉舆学是从影响的发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14、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是。
1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三提出中国学派乃,它遵循东方特有的折衷精神。
16、题材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
二、名词解释1、国别文学2、民族文学3、总体文学4、世界文学5、比较视域6、对话平台7、汉学8、主题学9、意象10、接受11、海外华文文学12、译介学三、问答题1、中国比较文学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什么?2、中国比较文学正式建立的突出标志是什么?3、文化研究有什么样的学科特征?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文化研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有哪些?5、为什么说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跨民族与跨学科是两个重要标识?6、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涵盖了哪些类型?7、什么是比较文学?8、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三个规限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9、国外汉学能够为比较文学提供哪些借鉴?10、平行研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11、试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特点。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材料解析

名词解释:1.世界文学: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更多指涉本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文学。
2.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3.平行研究:平行研究主要由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即辨别其中的类似或差异,以及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平行研究的具体对象包括主题、文体、风格、技巧、原型、神话、思潮和文学史等。
其主要关注点在文学性上,力图通过求同辨异,把握文学发展、艺术创作文本结构等方面的规律以及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价值等。
用逻辑推理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进行研究;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人物、情节、风格等文学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
4.法国论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5.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6.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7.主题学: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门类,它主要用变异学去研究同一母题、题材、意象、情境、套语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的流传、演变和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处理,从而去理解这些不同作家的各自风格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相互之间的交往、影响及其文化的异质特征。
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共5篇)

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共5篇)第一篇: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比较文学一、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
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
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
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
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
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
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6、形象学十分强调对“主观性”的分析,下面对这种主观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形象学十分注重对主观性进行分析,因此,形象学就没有什么客观依据可言。
B 在形象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握当时民众的社会心理。
C 一个国家之所以对某一个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象,它的文化传统往往起着C 比较诗学在中西比较诗学出现以后才出现。
D 比较诗学在美国学派出现以后才出现。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4、欧洲中心主义:比较文学研究刚好诞生于19世纪末欧洲帝国主义的强盛时期,并无可辩驳地与之联系在一起,早期比较学者的跨文化视野是靠当时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拓展出来的,当时的欧洲在对世界发号施令,帝国主义的地图为当时的文化视野提供了通行证,然而满怀浪漫主义和乌托邦理想的比较学者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一点。
由于眼界、学养的局限以及欧洲中心主义的心理痼疾,比较文学的开创者们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这门学科限定在印欧语系之内,从而忽略了非西方文学的存在以及东西文学交流互动的价值和意义。
5、美国学派: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的比较文学学派,认为比较文学不再是文学史的一支,而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的文学研究,反对单纯追求“事实联系”的比较文学研究,主张用大规模综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
这一学派开启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先河,代表人物有韦勒克、亨利·雷马克等。
6、平行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作为美国学派极力倡导的研究方法,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平行研究关注的是“文学性”和作品的美学价值,其理论前提是不同的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
平行研究大大开拓了比较文学的疆域,拓宽了比较文学的视野,提升了比较文学的高度,克服了影响研究画地为牢的局限。
7、教堂山会议(哪一年那个地方内容是什么,对法国主义的挑战):指在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以韦勒克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对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理论的僵化的、保守的实证主义提出了质疑,提出了恢复比较文学研究的“人文主义精神”,注重文学审美价值关系的平行研究,从此美国学派作为比较文学学派的一支开始与法国学派一起受到国际比较文学界的重视,并丰富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期末 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填空1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的建立,有些事件值得一提,如: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的专著《比较文学》问世,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1897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
1900年巴黎召开的国际性文学会议把“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列入议题。
同年,贝茨编定了《比较文学书目》2 第一个系统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梵-第根,他的《比较文学论》3 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韦勒克列文雷马克韦斯坦因4 林纾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萌芽有特殊贡献。
5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有影响研究平行阐发接受研究四种。
6 中国比较文学萌生于西晋时期,当时佛教界产生的一种“格义”研究法,是渊源7 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篇》前四册问世,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
8响研究还可以从影响的放送、接受、传播途径三方面研究。
名词解释:•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最主要的类型之一。
由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最早提出,是法国学派的基本特质。
它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影响的超越国界存在说,影响的事实联系论;影响的历史意识论;影响即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
它的研究步骤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影响存在的提出;材料的搜求和考订;假设的证明;影响的深入研究。
影响研究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挑战,但是其贡献和作用是巨大的。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之一,是继影响研究之后出现的另一种比较文学研究类型,是比较文学学者新开拓的一个领域。
是美国学派基于对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批评而创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并导出有益结论。
它提出了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和文学类型、文学史上的时期、潮流、运动的比较、作家、作品的比较。
平行研究是注重文学性的一种研究。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1、总体文学就就是比较文学。
( ╳ )错误。
总体文学虽然与比较文学有密切得联系,但比较文学不等同总体文学。
比较文学就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得不同文学之间得现象以及其间得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得联系。
而总体文学就是将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得角度去追溯文学得发生与演进,如从世界得角度来研究戏剧与小说得发展,以寻找规律性得现象。
2、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得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她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就是比较文学得“互证”功能。
( ╳ )错误。
这种说法将比较文学得“互识”与“互证”功能混淆了。
题中所说得就是比较文学得“互识”功能,而比较文学得“互证”功能就是指以不同得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得相同或不同得应与,以达到进一步得共识。
3、在具体得某部(篇)文学作品中,题旨可以随着作者得意愿而千变万化。
(╳ )错误。
题旨就是题材中所蕴含得旨意。
在一部作品中,它就是局部得、有限得、相对稳定得,不象主题那样覆盖全局,也不象主题那样随着作者得意愿而千变万化。
4、“在远东国家中,迄今为止还没有按照类属对文学现象进行过系统得分类!”( ╳ ) 答:这种说法不够确切得。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成书得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已经对诗歌进行了风、雅、颂得分类,后来,班固、曹丕、陆机、挚虞等都进行过分类。
特别就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功能”为标准,建立了三十四种文类得系统,同时,她在这个系统之外,创造性得提出了“体性”得新得研究层面。
因此上述说法就是不确切得。
5、哲学思想可以离开文学而存在,文学却不可能完全离开哲学思想而独立。
( ∨ ) 这种说法就是正确得。
文学家就是人,就是思考着得人,她必然受到某一时代得哲学思想得影响,她也必然对遭遇得一切进行思考。
好得作品必然在某些方面包含着深刻得哲学思考。
6.比较文学研究得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化得互识、互证、互补。
比较文学 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渊源学: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
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
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
例: 孙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
影响研究: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
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
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
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
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例:元杂剧《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分×3、填空2分×12、简答7分×3、材料分析10分×1、论述15分×21.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
(p5)2.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p10)3.教堂山会议: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二届年会,(会上韦勒克宣读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以韦勒克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对法国学派的“定义”发起了大胆的挑战。
韦勒克指出“‘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的人为界限应当废除,‘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一个确认的术语,指的是超越国别文学局限的文学研究。
”(p12)4.有人认为,是美国学派提出了比较文学的“比较”——平行研究。
(p10)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特色是跨文明研究。
(p20)6.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提出了历史类型学的观点与方法。
(p27)7.中国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
(p27)8.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p30)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p31-p32)(一)同源性,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传学和渊源学。
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同源性成为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体系可比性的基础。
在线路的清理中,其源头是相同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就是同源性。
(二)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鱼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了“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三)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四)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研究的角度来说的。
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
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态、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
10.比较文学的基本体征和四大研究领域: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p33)11.文学变异研究:一是语言层面的变异研究,二是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又称为形象学,三是文学文本变异研究,四是文化变异研究,五是文学他国化研究。
(p47、p96)12.平行研究:是美国学派所提出和强调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以可比性为前提,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述其异同,总结出文学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而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包括艺术、哲学、历史、宗教、自然科学等之间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知识体系的共通性及文学的独特性,这也是平行研究。
(p51、p159)13.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
(p57)14.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实证性。
(p59)15.史达尔夫人在《论文学》(1800)中,把欧洲文学区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两种类型,认为文学与地理环境如气候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p63)16.流传学的研究范围及影响类型(p64-68)研究范围1)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
2)接受者受到放送者哪些具体作品的影响及对放送者的评价。
3)接受者是否模仿放送者,模仿了哪些方面,如文体、风格、思想、情感、主题、背景等。
4)接受者是直接还是间接接受作品;是直接阅读原文,还是通过译文或评论了解作品;译文在其影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5)文学界、出版界、读者是怎样接受这些作品的,他们的反应和情感是怎样的。
6)作品的传播情况如何,哪些阶级受影响最广。
7)影响的程度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
8)影响的时间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
9)是什么帮助人们接受影响并使影响成熟,是什么造成接受者对影响的选择。
10)是什么影响确立了放送者在接受者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流传学的影响类型1)个体对个体的影响研究2)个体对群体的影响研究3)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研究4)群体对群体的影响研究从影响的方式和内容来看:放送者特别的精神、人格、气质的影响。
更多的是通过著作来实现的,其一表现在整体上,如卢梭的作品风格影响了全世界,其二表现在个体上,如屠格涅夫对巴金的影响。
技巧的影响。
指放送者在创作中所形成的文体或艺术形式的技巧性因素,对接受者所造成的影响,如鲁迅接受了包括果戈里等俄国作家的艺术影响。
茅盾接受了托尔斯泰的影响。
艺术形象的影响。
指作品所塑造的形象的流传。
如欧洲不少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唐璜形象。
主题或题材的影响。
如欧洲文学中许多作家创作的主题和题材都源于古希腊神话。
框范的影响。
所谓框范,指作品中展示的某种特定的空间或环境,经典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风物、背景、社会环境等常常形成一种“框范”,对后世文学产生广泛的影响,如拜伦的《海盗》与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以及雨果《悲惨世界》中的“出逃囚徒”。
理论思潮的影响。
这种思潮,可以是哲学、政治、文学理论等多方面。
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对20世纪文学理论和创作产生的重大影响。
17.流传学研究的模式和实例分析(p67)1)直线式影响所谓直线式影响就是“一对一”的单线式的直接影响,指放送者对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学思潮、一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
是流传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模式。
如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而创作的自由体小诗,大半都是直接或间接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的,矛盾在创作中对托尔斯泰“史诗题材”艺术处理手段的借鉴,他承认《子夜》“尤其得益于托尔斯泰”。
2)辐射式影响所谓辐射式影响就是“一对多”式的影响,即从一点出发指向多个终点的影响,他可以是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学思潮、一国文学等对群体(多个或多国的接受者)产生的影响,因而是以放送者在众多接受者中的影响和接受情况为研究内容。
包括个体对一国群体的影响和个体对多国的影响。
如泰戈尔对五四时期中国作家产生了多层面的影响;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对东方文学和欧洲文学如《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焦点式影响焦点式影响是“多对一”,即多个放送者对一个接受者的影响。
如鲁迅受到众多俄国作家的影响,此外日本的小说、尼采的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也对他的创作方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4)交叉式影响由于接受主体的差异性和放送者的多质性,这两者之间的流传路线会出现交叉,其表现特点是:从流传的方向和路线看,起点和终点之间并不总是单向流通,即作为起点的放送者同时又可能是接受者,因此它对终点的影响具有多质性。
如蒙田及其散文在五四时期对我国影响甚大,但谙熟英、日语的中国作家不是直接阅读法文原著,而是通过英国“小品文”和日本作家厨川白村来认识和接受蒙田的。
因此,英日两国成了他们接受法国蒙田的中介。
这就形成了交叉影响,即英、日作家既是受蒙田影响的终点,又成为传播蒙田作品的起点。
5)循环式影响由于接受主体的差异性和放送者的多质性,这两者之间的流传路线也会形成一种循环。
这种循环影响是从起点出发,达到终点,最后又回到起点。
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同质文化圈的循环影响。
例如法国的波德莱尔受美国爱伦坡的启发,而爱伦坡有受到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的影响,而柯勒律治又吸取了德国诺瓦利斯的诗学养料。
二是异质文化圈内的循环影响。
例如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经历了在法国的改变和再创造,最后又回到中国的流传路线就是典型的循环式影响。
18.渊源学的定义(p74)又称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
它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19.渊源学的研究方式(p77—84)影响的方式来看:印象渊源,口传渊源,笔述渊源。
从影响放送者的角度:孤立渊源,集体渊源。
20.《摩罗诗力说》是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浪漫主义的论文。
21.媒介学的定义(p86)与渊源学相对的一个与影响研究有关的术语,它是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国(一个国家)作品进入本国(另一个国家)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22.媒介的定义(p86)处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学中间起交流、影响与传递等中介作用的东西,也可以是把一国文学作品乃至文学思潮介绍传播介绍给另一国的中间活动,它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某个组织、在某种环境中起传递作用的人和事物。
包括:个体媒介在媒介学研究中,个体媒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种个体媒介者,常常是以个体对个体,或个体对群体的影响起到媒介者的作用。
例如威廉斯接受劳伦斯的影响,卢梭接受理查逊的影响,海涅接受拜伦的影响,都是有代表性的个体媒介者。
再如闻一多接受丁尼生的影响,闻一多通过丁尼生起到了中英诗歌媒介者的作用。
个体对群体起到的媒介作用,如卢梭思想通过歌德、席勒、海涅在德国的传播就是一例。
团体媒介所谓团体,主要是指一些趣味相投、倾向一致的作家、翻译家的联合,如沙龙、文学社团等。
中国的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了很多文学团体,译介了很多西方文学作品。
如由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组织的“创造社”,出版《创造社丛书》,刊载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郑伯奇翻译的《鲁森堡之一夜》等。
俄苏近代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群对鲁迅的影响,正是一种文艺思潮为媒介而产生的团体影响。
团体的媒介很多时候表现在流派的影响上,例如,西方的象征派诗歌,是欧美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派别,它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群诗人,如艾青、李金发、徐志摩、戴望舒、郭沫若等,都不同程度的通过某种媒介吸收了自己所需的营养。
文字资料媒介文字资料媒介是最重要的一种媒介。
许多被湮没遗忘的作品,可以在报章杂志找到评论的线索。
比较文学工作者要广泛查阅那些对传播起过重要作用的期刊、报纸,尤其重要的是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