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共23页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人们实践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实出践新的的推需认动要识新推课探动题索认,和识提研的供究产新促生的进和经认 发发验识 展展、的,新不的断认提识 工推②具动实和认践技识的术的发手发展段展提,供 提认高识人工具的认促进识认发能识展力的,从而
0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 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 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 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自然界、人类社会)
第二,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动物没有)
02实践出真知
• 1、蜘蛛织网 • 2、小行星撞击地球 • 3、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 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5、《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 6、大猩猩用树枝钓食蚂蚁
02实践出真知
是否实践?必备三要素: 主体(人)
02实践出真知
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 文章吗?
02实践出真知
莫泊桑买踢
莫泊桑在一部小说中需要细腻地描写一个 被踢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 得实在是难以下笔。于是他信步走到大街上, 迎面正好遇上一个乞丐。莫泊桑迎上前去, 言辞恳切地说:“喂,请踢我几脚吧?”
那乞丐被说得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 神经不正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 掏出钱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 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猛踢了莫泊桑的屁股 一下。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 深化的过程
0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从输羊血到输人血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位医生给 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 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 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 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 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率。直到1901年, 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 输血的大门。 从输羊血到输人血说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 认识需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课件

在教育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经 验的积累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结合 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知行统一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理论知 识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01
培养实践能力
知行统一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 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 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 2
技术更新换代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如何有效利用技 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成为一大挑战。
教育公平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如何保障教育公平,让更 多学习者受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教师角色转变
未来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适 应新的教育环境,同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技能 。
体验成功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经历,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探索和尝试,从而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体验成功的教学方式
情境创设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讨 论、协作等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 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教学课件
目录
• 知行统一的理论基础 • 体验成功的教学理念 •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的结合 • 实现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的策略与方
法 •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的未来发展
01
知行统一的理论基础
知行统一的概念
03
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的必要性
知行统一的意义
指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即理论知识与实际 行动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的状态。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感谢聆听
是“行”。 心灵之书,往往指思想精神。人要读好心灵之书,以提升自身修养、品德和
情操。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只有经过磨炼,在实学中求知,以 知促行,为善去恶,强调自律自觉,领悟“知行合一”的精神。
读有字之书,让人生收获知识;读无字之书,让人生充盈智慧;读心灵之书 则让人生提升修养品德。人的一生,就是要知行合一,读好“三本书”。
2. 喝干净的水:沸水加热能杀菌,但是解决不了自来水在传输过 程有可能被污染而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人们利用反渗透膜将水中 99%以上的杂质去除,出现了纯净水。
3. 喝健康的水:科学研究发现,若长期饮用纯净水会缺乏微量元 素和矿物质,给人体健康带来负面作用。很多人选择了天然矿泉水 或使用能够去除有害物质而保留微量元素的饮水机。
如果你的朋友对你说: 受凉了 感冒了 嗓子疼
知行统一与体 验成功
01
饮料可以取代水吗?
1 饮料可以取代水吗?
1. 实验器材:折光仪(又被称为糖度计,能测出食物中含糖量浓 度百分数)、带刻度的滴管、无尘布 2. 实验步骤:用吸管吸取待测饮料2毫升,置于折光仪的检测位置, 读出刻度值。 计算出500毫升的该饮料的含糖量。(500毫升饮料的含糖量(克) =500×读数) 3. 注意事项:为了获得精准数据,每次使用光折仪前都应用无尘 布擦拭干净。
追寻人生发展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我们的时间都用到哪儿了?
序号
内容
占比多大
如何行动呢?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 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有字之书,往往是圣贤经典、诗词佳句,后人吟咏传习。 无字之书,是记录人生的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能够躬行实践的“知”就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从输羊血到输人血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位医生给一位 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 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 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 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 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率。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 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 中不断锻炼提高的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奥运冠军杜丽
2008年8月9日,北京奥运会正式开赛首 日,国人把摘取本届奥运会及中国队首金的 期望寄托在了雅典奥运会射击冠军杜丽的身 上.然而,在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杜丽让 国人”大失所望”,仅名列第五. 事隔5天之后,在女子50米步枪三种姿 势决赛中,杜丽技压群芳,为中国军团获得第 19枚金牌,并刷新了该项目的奥运会纪录.从 难以忘怀的失败到重回最高领奖台,从悲伤 的泪滴到胜利的泪花,短短5天,杜丽完成了 这一超越.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1、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实践
认识
实践与认 识的关系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西红柿的由来
传说16世纪时,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去南美洲旅 游,发现狼桃累累的果实,红艳似火,煞是好看, 激发了他美妙的情思。他带回一株,当做爱情的 ⑴.实践决定认识 象征,献给他的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从此,狼桃 便在英国和西欧落户了,并获得“西红柿”的美 称。又过了近200年,法国一位画家受到西红柿鲜 艳娇嫩果实的引诱,斗胆尝了一个,感到美味可 口,并未中毒,后经分析,发现它含有多种维生 素,营养丰富,于是,西红柿扬名四海,遍种五 洲,成了世人喜爱的食品。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案

通过这一组材料,师生共同讨论设置问题,说明不能割裂实践和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认识水平。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板书)
1.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板书)
通过分析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说明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板书)
师生共同阅读药神李时珍的材料及教材第66页“从输羊血到输人血”事例,帮助学生体会并理解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以齐白石学画的故事入手,由浅入深,讲明哲学道理。
材料: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学画和篆刻。27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1889年春节的一天,当地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完成。作完后,附近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十分惊喜,遂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书。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经过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著。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
2020哲学与人生第七课第二节《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讲课稿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讲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下面,我将围绕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主要方面说一说这堂课。
一、说教材1.首先我要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内容是高教版《哲学与人生》课中第三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的重点内容。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是在上一课时学习实践和认识的统一观点的基础上,学生进而学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是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从生活中讲,在上一课时懂得了只有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才能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进而明确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升华的,只有努力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不断追寻成功、真正实现人生的成功。
本课时的核心是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先是指出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然后阐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决定了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升华的。
最后强调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2.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本考点的理解,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成功与失败的关系,领会用知行统一的观点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2)能力目标:列举生活实例,运用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道理,阐明失败与成功是相互转化的;学会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追求成功、实现成功。
(3)情感与态度目标:明白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决定了不断提高人生发展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总结升华的;深化成功的内涵,鼓起追求成功的勇气。
明确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重要作用,树立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追寻人生成功的观念。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 的 华过 的—程 过毛, 程。更泽是东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总结升
3、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孔祥瑞等成功人士的事例, 说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了知 行统一的。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要注意知与行不能割 裂,知而不行,只说不做,知就会丧失意义;行受知的 指导,行而不知,就是盲动,效果势必受影响。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从实践和
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 实地践进发展到永了无高止境一,级人们的对程事度物的。正这确认就识是也 永辩无证止境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 是认 确识 认辩的 识反 和证复处唯性理、问物无题限、论性不的和断上提知升高行性人生,统发也展决一各定种了能人力们的正 观。 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实践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目录
2 二、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被红太狼的平底锅砸过9544次 被喜羊羊捉弄过2347次 被食人鱼追过769次 被电过1755次 捉羊想过2788个办法 奔波过19658次 足迹能绕地球954圈
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 为什么?
会,因为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 ——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实践) ——不断发展
第7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 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 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否 ,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认识的对 象也不会“自言其明”,只有社会实践才是 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我认可
是正确的 我同意
我赞同
我赞成
多数人的意见 是检验的标准吗?
思考:莫泊桑不惜花钱买这种被踢的感受, 是为了什么?
莫泊桑在一篇小说中需要细致地描写一个被踢过的 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实在是难以下笔,于 是,他走到街上,迎面正好走来了一个乞丐。莫泊桑 走上前去,言辞恳切的说:“喂,请踢我几脚吧?” 那乞丐被说得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神经失常。 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说:“你踢, 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猛踢莫 泊桑的屁股一下。 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会屋子 ,飞快地记下这一真实的被踢的感受。
三、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人生发展不仅是个生命由生至死的自然过程, 而且是个社会过程或生活过程,是一个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只有做到知行统一,才能 体会到人生的成功。 就个人而言,只要忠于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工 作,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就是成功。
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的含义:指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各种活动的总和。 社会实践的意义: 实践的类型: (1)模拟实践 (2)课余实践 (3)专业实践
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 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 身,而在于更好的去改造课题客体,更有效的 指导实践。 (2) 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 也就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 性,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 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