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幸福感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生的幸福感培养方法

小学生的幸福感培养方法

小学生的幸福感培养方法幸福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追求的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

幸福感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提高小学生幸福感的方法和策略。

1.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首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幸福感,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室应该布置得明亮整洁,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尊重他们的意见,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培养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小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如悲伤、愤怒、焦虑等。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的培训课程或者情绪管理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和调节情绪。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 着重培养小学生的社交技能良好的社交技能是小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对于他们的幸福感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合作和沟通。

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如社区义工、文艺演出等,以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4. 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小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空间。

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兴趣班或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并且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

5.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问题,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表现,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怀和支持。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生的幸福感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小学生幸福感形成与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幸福感形成与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幸福感形成与培养的实践研究潘群敏一、问题的提出教育是一种超越性活动,是为未来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

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

”一方面“教育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于使每一个孩子的心都能受到人的崇高欲望的鼓舞,而给别人带来欢乐、幸福、顺利、好处和安宁”;另一方面,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要“除掉青少年思想意识中的那种虚幻的市侩般幸福的理想”,所以“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

但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当孩子一走进学校,有一些宝贵的东西就被剥夺了。

其中最宝贵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的气息,这是他们的生命赖以成长的最重要的东西。

现在很多孩子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他们心理上负载着沉重的压力。

这种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与整个社会中所弥漫的科学与技术主义思潮,以及在此思潮影响下人们“片面畸形的”人才观的影响,同时也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有关。

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过早地失去了童年的浪漫,过早地进入到一个“成人化”社会之中。

而另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在中国的“教育学”体系里面,从来就没有关于“儿童”的命名,有的只是“受教育者”、“教育对象”、“学生”。

“儿童”在我们的教育里面常常是以文化、概念化,甚至是技术化、物化的形式出现的,而不是以本真的生命状态。

对于儿童来说,快乐比知识更重要,以牺牲儿童的快乐去获得知识不能不说是一种价值的缺失。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失去了人生意义的引领,失去了真善美的净化和提升,知识将成为灰蒙的知识、冷血的知识、残忍的知识、死亡的知识。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那就是部分父母长辈给予独生子女过多的生活上的溺爱,使得孩子逐渐弱化了对幸福的感受。

近年来,学校德育领域思想活跃,出现了“品格教育”、“关爱教育”、“幸福教育”、“信仰教育”等多个教育主题,反映了在教育人本化理念指引下,学校教育对终极目标的逼近,从而使教育的本质功能日益凸显。

提高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实验方案

提高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实验方案

提高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实验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个孩子的心都能受到人的崇高欲望的鼓舞,而给别人带来欢乐、幸福、顺利、好处和安宁。

但是,现在的小学生普遍缺乏幸福感。

他们虽然有充裕的物质条件,但现行教育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年龄与身心特点,造成孩子各方面压力过大,在学习上大多数显得被动,致使孩子的主观幸福感在学习中缺失,甚至导致生活幸福感的缺失。

那么作为教育者应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充实孩子的学习生活,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自己的学习状态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有成就感,从而找回学习生活幸福感。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一、研究目前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现状:1、查阅报刊杂志上关于一系列的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问题。

2、问卷调查法调查小学生对学习幸福感的理解。

3、访谈法了解当前小学生学习是否有幸福感。

二、分析以上方法搜集的资料,寻找小学生缺失学习幸福感的原因:1、学生本身。

2、教师。

3、家庭和社会。

4、教育主管部门。

三、针对以上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帮助孩子重拾学习幸福感,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1、引导孩子怎么做。

2、教师该采取什么措施。

3、家庭和社会该怎么做。

4、教育主管部门的措施。

三、研究方法:(一)文献法主要通过文献查询法来了解目前关于一系列的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缺失的问题。

(二)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法来明确当前小学生是否存在学习幸福感。

(三)观察、访谈法通过观察和访谈法针对目前关于小学生缺失学习幸福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四、课题研究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8月),作好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查和理论准备,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9月)根据课题设计方案开展研究工作,边实施边小结,不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撰写阶段研究报告,认真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培养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培养

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培养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幸福感的培养尤为重要。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下面从培养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环境和家校合作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基础。

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情景化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素材,使学习更具吸引力。

二、创设良好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幸福感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提供舒适的教室、丰富的教学设备和资源,提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和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关注孩子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

三、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培养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学习中,在家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定期检查和评估学习进展。

家长和老师可以经常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困难,并共同解决。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教育讲座、家长会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

通过培养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环境和家校合作,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提升他们的学习幸福感,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小学生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小学生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 、 中小 学 生幸福 感 的 内涵
在 目前 的 研 究 中 尚 未 见 到 明 确 的 “中 小 学 生 幸 福 感 ” 的 概 念 。从 哲 学 传 统 看 , “幸 福 ” 的 概 念 可 以归 结 为 两 种 基 本 类 型 :快 乐 论 与 实 现 论 。 快 乐 论 认 为 快 乐 就 是 幸 福 . 即把欲望 的满足作 为幸 福 ;实现论 认为幸福 是 自我潜 能 的 完 美发 挥和 自身价 值 的最 大实 现 。由此产 生两 种幸福 感 , 即 主 观 幸 福 感 和 心 理 幸 福 感 ,此 外 在 心 理 幸 福 感 的基 础 上 还 出 现 了社 会 幸 福 感 的 概 念 。对 于 主 观 幸 福 感 . 国 内 外 研 究者大多认同Diener等学者 的观点 ,即指个 人根据 自定标准 对其生 活质量 的总体评价 ;对于心理幸 福感 ,Ryf (1995) 从正 面心理功 能的角度对其 进行 了诠 释 ,认 为幸福不仅 是 获得快 乐 ,而且包 含个体通 过充分发挥 自身潜 能达到 完美 的体验 ; ̄Keyes在测 查个体社会机 能健康的层面 又提出社 会 幸 福 感 的 概 念 ,即 指 由 于 个 人 能 乐 观 自信 地 完 成 自己 对 社会关系网络和人际沟通 的功能而表现出来的积极状 态。
三 、小学 生幸福 感 评价指 标体 系研 究过程 ,形成共含 有93个题 项 的 问 卷 ,采 用 7点 式 计 分 。研 究 小 组 于2009年 l2月 采 取 非 概 率 判 断 整 群 抽 样 方 法 ,从 小 学 五 年 级 学 生 切 人 研 究 ,对 北 京
0 0 0 0
小学生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研 究
曹 飞
[摘要 ]本文在文献综述基 础上,提 出 “中小学生幸福感”是指 中小 学生 以学校生 活和 家庭 生活为 基 础 对 自我 存 在 状 态的 主 观 心理 体 验 ,是 由认 知 、 情 感 等 心 理 因素 与 外 部 因素 交 互作 用 而 形 成 的一 种 积极 的 主 观 心 理 体 验 。 通 过 对 小 学 生调 查 问卷 数 据 的 因 子 分 析 和 结 构 方 程 模 型 得 出 小 学 生 幸 福 感 由情 感体验、生活满意度和 自我 满意度综合构成 。情感体验 分正向情感和 负向情感 :生活满意度从 学生对 现在 生活的总体感受和对 家庭 、学校和教 师三个具 体方面的感受反 映学生与外界 生活的关 系: 自我 满 意度 指学生对 自身综合素质的主观感受及 对 自我价值 的认 同感

《提升儿童学习生活幸福感的研究》课题申报书

《提升儿童学习生活幸福感的研究》课题申报书

课题编号:
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提升儿童学习生活幸福感的研究
研究方向与范围:学生发展研究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2020年8月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制﹡
填报说明
1.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申报评审活页》。

2.“研究方向与范围”栏按《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点》中内容分类填写。

如确实有必要,“课题主持人”可以填两人。

3.“江苏省和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

申报者只须在对应栏填上序号“A、B、C、D”即可。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

4.《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申报评审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址:盐城市平安路2号;邮编:224000;电话:8822862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单位(部门)意见
四、县(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五、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意见。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在当今社会中,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于德育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

德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幸福感则是作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德育过程中需要培养和提升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作为德育的重要对象,其幸福感的培养和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浅谈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1.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的重要性。

尊重和理解是培养小学生幸福感的基石,只有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才能建立起对自身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不对孩子过于苛责和批评,要以友善的态度和倾听的心态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

同时,在教育中也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情感和情绪,给予他们恰当的安慰和支持。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他们才能够在成长中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从而培养和提升幸福感。

2.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习是小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学习成绩和学习经验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因此,要在德育过程中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认可。

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创设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幸福感的培养和提升。

3.倡导阳光积极的心态。

心态是影响幸福感的核心因素之一,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他们的逆境应对能力。

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倡导阳光积极的心态,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情绪和态度。

可以通过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忍耐和学会发自内心的积极思考等方式,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心态。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做出表率,以身作则,展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

只有让孩子树立起积极的心态,他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面对挑战,提高幸福感。

小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小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小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概述: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身生活的满意程度和感受的总体评价。

而幸福感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幸福感调查,揭示其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为提升小学生幸福感提供一些建议。

I. 家庭与幸福感家庭是小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温暖和睦、家长的关心和支持是小学生产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其中,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被认为是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II. 学校环境与幸福感学校环境对小学生幸福感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友善的师生关系、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多元化的课程活动都会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然而,存在着过于竞争和压力过大的学习环境会对小学生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III. 朋友关系与幸福感朋友关系对于小学生的幸福感来说也至关重要。

有良好的朋友圈子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交互动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而孤独感和被排斥的经历则会对小学生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IV. 学业成绩与幸福感学业成绩是小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

调查发现,小学生在学业上获得好成绩时通常会感到满足和幸福。

然而,过度强调学习成绩和给予过高期望的教育模式可能会对小学生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V. 兴趣爱好与幸福感小学生参与各种兴趣爱好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小学生可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增强幸福感。

VI. 动态平衡与幸福感小学生的幸福感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因此,保持积极的情绪态度和寻找动态平衡是提升小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VII. 亲师关系与幸福感良好的亲师关系是促进小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的关心和支持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并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VIII. 自我认知与幸福感自我认知是小学生幸福感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对自己的情感、需求和能力有清晰的认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从而提升幸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密级U D C 编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影响小学生幸福感因素的对比研究报告系别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专业名称小学教育年级08级学生姓名龚婷学号0850920061指导教师李菁二○一二年四月文献综述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近几年,有关现代人的“幸福感”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影响人的幸福感的因素成分也不尽相同。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这时的心理状态势必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在学习中对幸福的体验和评价也可以很大程度的反映出考学校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成果。

也为如何发展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提供了建议。

目前,对于幸福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大学生和中老年人群体,研究小学生幸福感,特别是对比研究小学生幸福感的成分差异较少。

笔者观察到近年来,校外培优教育盛行,许多小学生双休都要参加课外培训。

本文将从培优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角度,来对比研究影响小学生幸福感的差异。

二、主题通过对有关幸福感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得到的总结如下。

1. 普遍认同的有关幸福感的定义。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关于SWB的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Diener 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①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②相对稳定性,指虽然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会受到情境和情绪状态的影响,但研究证实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它并不随时间的流失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

③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

三个维度。

2.幸福感相关研究的发展进程。

在这过去的四十年中,可以把幸福感研究概括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和测量发展三个阶段(Diener,1997)。

描述比较阶段是幸福感研究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内容是人口学统计方面对幸福的影响,主要采取两种研究取向或研究策略(Diener,1984)对不同群体的幸福感进行描述与测量;即探讨影响幸福感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理论建构阶段是第二阶段。

研究重点是发展幸福感的理论与解释范式,研究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这一阶段形成了许多的理论,例如,适应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目标理论、认知理论、活动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幸福感进行理论解释,促使幸福感研究的深化。

测量发展阶段即第三阶段则进入对幸福感测量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主要对幸福感的测量范式进行比较分析,建构了多种理论支持的幸福感整合模型,提出了幸福感测量的多种指标。

3.幸福感评估和研究方法。

由于人们对幸福理解的不同,有自己的标准。

将幸福指数绝对化,简单化,偏激化都是错误的。

目前,研究幸福感的方法和工具有“单题测量工具”,例如:Fordyce(1988)编制的文字单题量表,Cantril (1965)的梯形量表和山形量表、Andrews和Withy (1976)的脸形量表等图形量表。

“多提测量工具”,“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Mpbel编制《幸福感指数量表》、由Diener等人编制《国际大学调查表》、Carol Ryff编制的《心理幸福感量表》、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量表》,其他测量方法”,未达到研究效果的最优化,一般选用混合式测量工具,尽量使研究效果最为准确,接近真实。

4.对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较少,特别是通过比较研究小学生的幸福感差异特别少。

目前的研究成果有潘利若的《城乡小学生幸福感的分野》,她在文中指出,城乡小学生生活满意度差异不明显,与家庭经济地位显著有关。

城乡小学生感到幸福的事件中,休闲娱乐,父母关心的引用频数大大高于其他方面的引用频数。

总之,城乡小学生的幸福成分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差别,受环境对个体方面影响,小学生幸福感成分存在一定差别。

生活满意度是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姚玉香的《新课改后中小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调查》中指出,学生的主观感受具有代表性,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对于我们研究学校教育质量和学校教育状况无疑具有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新课改以来,学生对学校的主观情感呈现总体认同态势,但考试,分数,名次,升学仍然是学校生活的主题,评价标准也未从单一走向多元。

5.在如何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小学生的幸福感方面。

包翠萍在《论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提出了四点措施培养小学生幸福感,⑴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寻找幸福⑵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幸福⑶在和谐中协助学生创造幸福⑷在实践中鼓励学生传播幸福。

在曾玲娟,周友方的《论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生成》中也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即⑴注重早起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⑵培养智慧的认知能力,⑶给中小学生参与幸福活动的机会。

三、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研究幸福感的资料已很丰富,既有一线老师的经验又有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持。

但是研究小学生幸福感的资料还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对小学生幸福感在学校领域的培养方面和城乡小学生幸福感的对比研究。

而缺乏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孩子都参加了校外培训机构,这一现象普遍存在。

本文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比研究培优教育和普通教育下小学生的幸福感差异,经分析并结合有关理论,对学校和家庭如何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出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1]姚玉香,杨进:《新课改后中小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调查》,《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3卷第1期[2]潘利若:《城乡小学生幸福感的分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6日第008版[3]曾玲娟,周友方:《论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生成》,《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0年第2期[4]包翠萍:《论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5]王珵:《学生幸福指数研究与测评工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6]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四期[7]杜小陆:《正在消逝的幸福感》,《教育评论》2000年第6期原创性说明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来对比研究参加培优班的学生和没有参加培优班的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分析比较影响他们主观幸福感因素的异同,发现参加培优班的学生的幸福感比没有参加培优班学生的幸福感偏低,主要是因为学生过分看重成绩分数,没有过多的时间休闲娱乐。

据此,笔者从家庭,学校和给学生自由玩耍的时间等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幸福感学习成绩家庭因素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to contrast research in training the excellent students and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the excellent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what is different,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differences in factors, find, in training the excellent students the sense of well-being than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the excellent students happiness is low, mainly because of over-emphasis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scores, not too much time for recreation. Accordingly, the author from the family, school and give students the freedom to play time angl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pupils' subjective sense of happiness of way and method.Key words : Elementary student The sense of happiness Learning achievement Family factors目录一、问题的提出二、调查过程(一)问卷调查(二)访谈三、调查结果和成因分析(一)调查结果(二)成因分析四、结论和建议(一) 家庭因素(二) 学校因素(三)课余时间参考文献附录一附录二一、问题的提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受到来自父母专业和半专业的权威观点的轰击,美国社会强调早起学习的重要性。

他们警告父母们,如果不在孩子年幼时就开始加强教育,那将会失去学习的黄金时机,相当多的学校里幼儿园就开始接受测验,写作业,练习,以便为进入小学而做准备,这一年级做的事其实是下一年级上的内容。

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有了这样的警句“早成熟,早腐烂”“企图加速儿童掌握学业技能的步伐的做法被认为是糟糕的教养方式的例证①”而这样的教育方式正在如今的中国如火如荼的上演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课外培优大军,寒暑假的到来,各种培训便会如期展开。

迫于考试评价,选拔制度的缺陷,高考,中考,甚至小升初都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的,如今,小学生也渐成了各种培优的主力军了。

从这一角度,可以把小学生分为参加课外培优和没有参加培优的两大群体。

很多老师和家长甚至社会,主要关注的都是成绩偏下,学习困难的学生,围绕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展开的讨论数不胜数,而对于培优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幸福感如何很少有人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发展成功与否在绝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智商之高或是分数的高低,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人才,更需要一个身心发展健康的人。

因此,研究普通教育和培优教育下的小学生幸福感成分差异显得尤为有意义。

著名的美国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一书中谈到“在当代,许多儿童生活在一种幸福缺失、幸福匮乏的校园生活中,滥用毒品、校园暴力、应试教育、学业压力、社会公正遭到践踏、生态环境恶化等,无不威胁着学生的①[美]David Elkind著《还孩子幸福童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幸福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