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空气消毒中几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方案
常用化学消毒剂性能及使用特点

常用化学消毒剂性能及使用特点一、乙醇(酒精)乙醇属中效消毒剂,目前医院使用很普遍。
(1)杀菌原理醇类消毒剂杀灭微生物依靠三种作用:①破坏蛋白质的肽健,使之变性;②侵入菌体细胞,解脱蛋白质表面的水膜,使之失去活性,引起微生物新陈代谢障碍;③溶菌作用。
(2)主要优缺点:优点:①具有中效、速效的杀菌作用;②无毒、无刺激,对金属无腐蚀性;缺点:①受有机物影响大;②易挥发,不稳定。
(3)杀菌作用:乙醇为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及大多数真菌和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短时间不能灭活乙肝病毒。
(4)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
(5)使用方法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法和擦拭法。
①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体污染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0%的乙醇溶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外科洗手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5 分钟。
②擦拭法:对皮肤的消毒,用75%乙醇棉球擦拭。
(5)注意事项①应置有盖容器中保存,并及时更换;②勿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③勿用于涂有醇溶性涂料表面的消毒;④浸泡消毒时,物品勿带过多水分;⑤勿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
物品消毒前,应将表面粘附的有机物清除。
二、新洁尔灭新洁尔灭属季铵盐类消毒剂,它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消毒学分类上属低效消毒剂。
(1)杀菌原理该消毒剂杀菌作用机制主要有:①改变细胞的渗透性,使细菌破裂;②使蛋白质变性;③抑制细菌体内某些酶,使之失去活性;④因其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高浓度聚集于菌体表面,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
(2)主要优缺点优点:①无难闻的刺激性气味;②易溶于水;③有表面活性作用;④耐光耐热;⑤性质较稳定,可以长期贮存。
缺点:①易受有机物的影响;②吸附性强。
一块10cm X 10cm的纱布浸入1000m11/1000的新洁尔灭溶液中,可使该溶液变成1/2000之的浓度。
(3)杀菌作用新洁尔灭对化脓性细菌、肠道菌及部分病毒有一定的杀灭能力;对结核杆菌、真菌的杀灭效果不好;对细菌芽胞仅能起抑制作用。
五种空气消毒方法效果比较

五种空气消毒方法效果比较
邵茂德;周文英;陈永生;于萍;程莉莉
【期刊名称】《预防医学论坛》
【年(卷),期】1996(0)4
【摘要】在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中,空气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为了解目前常用的五种空气消毒方法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对比试验,报告如下:1 方法 1.1 消毒方法试验使用五种消毒方法,即①臭氧,将AD—3型电子灭菌器置于距地面1m 处;②空气净化器,将STRAⅠ型圣洁尔空气净化器(负离子)置于距地面1m处;③5%含氯消毒剂喷雾法,使用浓度为1:200,按10ml/m^3用量喷雾;
【总页数】2页(P342-343)
【关键词】空气消毒方法;空气净化器;方法效果;含氯消毒剂;医院感染;菌落数;消亡率;电子灭菌器;消毒效果检测;青岛市
【作者】邵茂德;周文英;陈永生;于萍;程莉莉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7
【相关文献】
1.两种消毒方法对消毒供应室无菌间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 [J], 叶建新
2.应用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对口腔种植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比较 [J], 周凤平;吴熙凤;陈淑萍;徐若竹;肖全华;温济全;高永波
3.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对心脏导管室接台手术空气消毒效果比较 [J], 刘红艳;茆尤尤;熊辛;韩广营
4.不同空气消毒方法对流动采血车内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 [J], 赵俊杰;朱岷;黄海
5.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对接台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 [J], 王芳;王云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几种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

几种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液有很多,凡能通过与菌体的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沉淀而达到抑菌或杀菌作用的有下面一些物质:来苏尔、乙醇、福尔马林、红汞、苯酚、高锰酸钾等,现将这些化学消毒物品的性能以及使用介绍如下,一来利于平时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再者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经验,开阔大家的视野,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一、来苏尔来苏尔(lysol)又名植物油、甲酚、氢氧化钠的皂化液(含甲酚50%),为无色或者是黄色液体。
1%-2%苏尔溶液用于手消毒,3%-5%来苏尔溶液用于器械物品消毒,5%-10%来苏尔溶液用于环境、排泄物的消毒。
对于一般的致病菌效果良好,可以杀死很多致病菌,浓度高的话也能杀死芽孢。
47%-53%来苏尔溶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肥皂和水,浓度5%-10%的来苏尔,可以用来作为处理病人用具及环境消毒。
副作用是对皮肤、粘膜有腐蚀性。
当来苏尔污染到皮肤时,我们可以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超过15分钟,或用50%酒精反复擦拭,然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
而口服来福尔中毒者,则应马上服用植物油15~30 ml,发现早的话,也可以用牛奶及清水洗胃,直至气味排除完为止。
二、乙醇乙醇俗称酒精,其结构为ch3ch2oh,在常温、常压下情况下,其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水溶性,也具有特殊的味道,带有刺激性。
乙醇的用途很广泛,在生活中可以制成饮料、醋、化妆品,在工业中可制成香精、染料、燃料等。
而在医疗上却可以作为消毒剂用,70%-75%的乙醇适合作为消毒剂使用等。
一般情况下,乙醇主要用于皮肤和医疗器械消毒。
其75%的水溶液消毒作用最强。
浓度过高或者浓度过低都可能使菌体表层蛋白质迅速凝固而妨碍乙醇向内渗透,影响杀菌作用。
在平时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也要注意很多事项,首先,在实验室应该使用火柴,使用别的可能会引起火灾或者容易使酒精灯内的酒精挥发或者燃烧。
其次,乙醇使用完毕后要使用灯帽把火灭掉,以防引起火灾,如果不慎将酒精点燃,要尽快使用抹布将其盖灭。
中小学卫生清洁通风消毒制度

中小学卫生清洁通风消毒制度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本校制定了卫生清洁通风消毒制度。
以下是该制度的具体内容。
一、日常预防性消毒学校室外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室内地面每天至少湿式清洁一次,公共卫生间和垃圾桶每天清洁消毒,室内场所每天开窗通风2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教室可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开启门窗换气,每日至少开窗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实验室和仪器室可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消毒频次。
室内通风换气责任由各室负责人承担。
一)室内空气消毒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1小时,每天一次。
(餐厅紫外线消毒,责任人为xxx)2.化学试剂消毒:各教室、办公室、特室经密闭后,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至60分钟。
(责任人为xxx及各室负责人)二)室内空调滤网每月清洁消毒一次,过滤网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至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责任人为xxx及各室负责人)三)地面、物体表面消毒用擦拭、浸泡或喷洒法进行消毒。
可用有效氯250mg/L至500mg/L含氯消毒剂、0.2%至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30分钟。
在物体表面喷洒消毒液时,喷洒液体量以喷湿为度,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
(综合楼公共区域消毒责任人为xxx;教学楼公共区域消毒责任人为xxx;教室内消毒责任人为各班班主任;办公室、特室内消毒责任人为各室负责人。
公寓消毒责任人为xxx)四)食堂餐厅厨房的清洁消毒餐厅消毒责任人为xxx)食堂餐厅每天至少消毒两次,每餐结束后,要对餐桌、椅子进行消毒。
使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厨具餐具表面应使用清洁剂如洗洁精清洁,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保持卫生。
厨房地面可用有效氯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
学校消毒方法

学校消毒方法一、背景介绍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学校成为了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之一。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安全,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消毒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消毒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校园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二、学校消毒方法1. 表面消毒a. 使用消毒液:选择具有杀菌、杀毒效果的消毒液,如含酒精的消毒液、含氯的消毒液等。
按照使用说明稀释消毒液,并使用喷雾器或抹布将其均匀涂抹在桌椅、门把手、电梯按钮、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表面。
b. 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将紫外线消毒灯放置在需要消毒的区域,开启灯光,保证照射时间和强度符合标准。
注意避免直接照射人体和眼睛。
2. 空气消毒a. 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将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放置在教室、办公室等空气流通的区域,开启设备,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
紫外线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b. 使用空气消毒机:选择具备过滤、杀菌、除臭功能的空气消毒机,放置在教室、图书馆等空气不流通的区域,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3. 水质消毒a. 饮用水消毒:使用含氯的消毒液或紫外线杀菌灯对学校的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
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保证师生饮用水的安全。
b. 游泳池水消毒:使用含氯的消毒剂对游泳池水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水质清洁卫生,防止细菌和病毒传播。
4. 个人卫生a. 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个人卫生意识,教导正确的洗手方法、咳嗽礼仪等。
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如使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定期更换口罩等。
b. 配备消毒用品:学校应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消毒湿巾、口罩等个人卫生用品,供师生使用。
5. 定期消毒a. 日常消毒:学校应制定日常消毒计划,对教室、办公室、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b. 特殊消毒:在疫情期间,学校应加强特殊消毒工作,对有疫情风险的区域进行深度消毒,如隔离病房、学生宿舍等。
三、消毒标准1. 消毒剂选择:选择具备杀菌、杀毒效果的消毒剂,确保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相关规定。
学校消毒方法

学校消毒方法一、引言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学校成为了防控疫情的重点区域之一。
为了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学校需要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学校消毒方法,包括物体表面消毒、空气消毒和个人防护措施。
二、物体表面消毒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酒精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
根据不同的物体表面材质和消毒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 准备消毒工具:消毒工具可以包括喷雾器、拖把、抹布等。
确保消毒工具干净,并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3. 按照正确的消毒方法进行操作:将消毒剂稀释到合适的浓度,根据需要将消毒剂喷洒或者涂抹在物体表面,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三、空气消毒1. 使用紫外线消毒器: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可以有效泯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在学校的教室、图书馆等空间内安装紫外线消毒器,定期开启进行空气消毒。
2. 使用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细菌,净化室内空气。
选择具有高效过滤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并定期更换滤芯,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个人防护措施1. 常洗手:教职工和学生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殊是在接触公共物品或者外出后。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持续20秒,彻底清洁双手。
2. 戴口罩:在学校内,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教职工和学生应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3. 保持社交距离: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设置坐位间隔,避免人员过密。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醒他们保持社交距离。
4. 定期体温检测:学校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及时发现患者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总结学校消毒是保障师生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物体表面消毒、空气消毒和个人防护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病毒的传播。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消毒计划,并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
同时,学校还应定期检查和评估消毒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消毒措施,确保学校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学校消毒方法

学校消毒方法引言概述:在当今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学校消毒变得尤其重要。
为了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学校需要采取有效的消毒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消毒的五种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和电解水消毒。
一、物理消毒1.1 空气消毒:使用空气净化器或者空气消毒机,通过过滤、杀菌、除味等功能,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
1.2 表面消毒:使用物理消毒剂如酒精或者过氧化氢,擦拭或者喷洒在桌椅、门把手、校车座椅等常接触表面,有效杀灭病毒和细菌。
1.3 水源消毒:通过高温煮沸或者使用紫外线消毒器对饮用水源进行消毒,确保水质安全。
二、化学消毒2.1 消毒液喷洒:使用含有有效消毒成份的消毒液,如含氯消毒液或者含酒精消毒液,喷洒在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场所,杀灭病毒和细菌。
2.2 消毒湿巾:使用含有消毒成份的湿巾,擦拭学生桌椅、电脑键盘等常接触表面,方便快捷地进行消毒。
2.3 消毒喷雾:使用消毒喷雾器,将消毒剂均匀喷洒在教室、走廊等区域,达到全面消毒的效果。
三、紫外线消毒3.1 紫外线灯消毒: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教室、图书馆等空间,紫外线能够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
3.2 紫外线消毒箱:将学生用品、餐具等物品放入紫外线消毒箱中,利用紫外线杀灭表面的病毒和细菌。
3.3 紫外线消毒机器人:使用具备紫外线消毒功能的机器人,自动巡航学校各个区域,对空气和表面进行消毒。
四、臭氧消毒4.1 臭氧发生器: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气体,对教室、宿舍等空间进行消毒,臭氧能够有效杀灭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
4.2 臭氧水消毒:将臭氧气体溶解在水中,制成臭氧水,用于擦拭桌椅、地板等表面,具有强效杀菌作用。
4.3 臭氧消毒室:设置臭氧消毒室,将学生用品、体育器材等物品放入其中,利用臭氧对其进行消毒。
五、电解水消毒5.1 电解水生成器:通过电解水生成器产生含有次氯酸钠的电解水,具有强效杀菌作用,可用于擦拭桌椅、地板等表面。
学校消毒方法

学校消毒方法标题:学校消毒方法引言概述:随着疫情的蔓延,学校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学校消毒的方法,帮助学校有效防控疫情。
一、物理消毒方法1.1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可以通过紫外线灯对教室、图书馆等场所进行消毒。
1.2 高温消毒:高温蒸汽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学校可以利用高温蒸汽消毒器对教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
1.3 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机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二、化学消毒方法2.1 酒精消毒: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可以用于消毒桌椅、门把手等常接触的物品。
2.2 漂白水消毒:漂白水具有强力的杀菌作用,可以用于消毒厕所、水龙头等易受污染的地方。
2.3 可溶性氯消毒剂:可溶性氯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学校可以用于消毒食堂、实验室等场所。
三、生物消毒方法3.1 益生菌消毒:益生菌可以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可以用于消毒厨房、食堂等场所。
3.2 植物提取物消毒:一些植物提取物具有杀菌作用,可以用于消毒教室、图书馆等场所。
3.3 酵素消毒:酵素可以分解细菌和病毒的细胞壁,可以用于消毒公共场所。
四、个人防护措施4.1 戴口罩:学生和教职员工在校园内应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传播的风险。
4.2 勤洗手:学生和教职员工应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过公共物品后。
4.3 保持社交距离: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社交距离管理,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五、定期检测和监测5.1 定期检测:学校应定期对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核酸检测,及时发现患病者并隔离治疗。
5.2 温度监测:学校应定期对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体温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3 消毒效果监测:学校应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结论:学校消毒是防控疫情的重要环节,采取多种消毒方法和个人防护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安全。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消毒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室空气消毒中几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方案
一、方案背景
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事件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使人们更加重视空气质量的优劣,经常对日常用品和生活空间进行必要的消毒。
那么,教室空气中化学消毒是否有作用?哪一种消毒剂、消毒方法效果更好?签于此,结合生物选修教材中课外生物科技活动“验证细菌分布的广泛性”和“检查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是否超标”两个课题,以及实验二“学习微生物培养基本技术”的基础,开展一系列的对比实验,探究教室空气中最适宜的消毒方法。
二、方案目标
通过科技活动了解化学消毒的原理、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使用方法、适应范围以及教室空气中最适宜的消毒方法,同时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方案内容(见表1)
四、难点、重点、创新点
1.难点
购置部分实验器械、消毒剂经费落实。
学校相关部门支持。
小组成员动员、培训。
师生协作默契程度。
2.重点
试剂浓度配制。
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规范程度。
菌落计数准确性。
对比、分析。
3.创新点
化学消毒剂分类对比实验未见报道。
该方案具一定的伸缩性。
通过菌落数对比分析消毒效果,简捷、直观。
通过活动提高责任意识和环境意识。
五、使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
1.场所:阴面教室(10个),微生物实验室。
2.资料:微生物学、化学、网络。
3.器材:各类化学消毒剂、喷雾器、熏蒸器、培养基、高压蒸汽锅、恒温箱、酒精灯、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量筒、天平、标签、铁架台、纱布、玻璃棒、漏斗、放大镜等。
六、活动过程和步骤
1.准备阶段
协调教务处、教研组,采购器械、试剂、确定教室及实验室。
参加班级分成10个小组,确定小组成员名单(组长1名,记录1名,配制试剂、消毒等2名,仪器洗涤、配制培养剂、接种、培养等4名,对比分析等2名)。
前期培训:组织纪律、协作互助、查阅资料、熟悉原理、明确程序、安全保障。
2.实施阶段
培养基的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配方:牛肉膏30g,蛋白胨50g,蒸馏水5000ml,琼脂50g,PH7.2~7.4。
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过程:加水→放培养基→关盖→打开排气口→接通电源→排冷空气→关闭排气口→121℃灭菌30分钟→关闭电源→压力降为“0”时打开排气口→开盖→取培养基→搁置平板→放水→安全检查→贴标签(A1,A2,A3,A4,A5;B1,B2,B3,B4,B5;C1,C2,C3,C4,C5;D1,D2,D3,D4,D5;E1,E2,E3,E4,E5;F1,F2,F3,F4,F5;G1,G2,G3,G4,G5;H1,H2,H3,H4,H5;I1,I2,I3,I4,I5;J1,J2,J3,J4,J5)。
处理教室
用不同化学消毒剂、不同方式、参考产品说明处理教室(10个阴面教室,编号A,B,C,D,E,F,G,H,I,J)后,密闭40分钟。
接种(自然接种法)
过程:每个教室课桌上放置5个平板培养基,中间1个,四周各1个(培养基与墙壁、拐角的距离为1.5米左右),接种高度为课桌高度(1米左右),打开培养皿盖,空气中暴露20分钟。
培养(恒温培养)
过程:把接完种的50个培养基依次放入恒温箱中,调节温度为37℃,培养24小时。
观察、统计菌落数
过程:每个小组分别统计每个平板培养基中的菌落,包括边缘上、培养基内
的菌落,看不清楚的可以借助放大镜,最后求出平均数(如A﹦(A1+A2+A3+A4+A5)/5)。
对比、分析
以10个小组为横坐标,平均菌落数为纵坐标,绘制柱状图,进行比较。
讨论
①哪一种消毒剂最适合教室消毒?为什么?
②每组菌落除了数目上的差异外,还有哪些不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③你对本次科技活动的安全性有哪些体会?
总结
每个小组对本次科技活动至少写一篇科技小论文。
七、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1.避免消毒后教室内人员走动、通风,加强监督。
2.避免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应做抽样检查(37℃恒温下放置24小时观察是否有菌落出现)。
3.避免消毒剂对同学的刺激,应戴口罩。
4.当平板上有链状菌落生长时,如呈链状生长的菌落之间无任何明显界限,则应作为一个菌落计,如存在有几条不同来源的链,则每条链均应按一个菌落计算,不要把链上生长的每一个菌落分开计数。
5.避免培养基变干,恒温箱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6.避免平板过厚影响观察,太薄易于干裂,9cm的灭菌平皿中注入培养基约5ml。
八、预期效果
不同消毒剂处理后,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数量、菌落特征有差异。
通过比较,找出教室空气中最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九、呈现方式
自变量为消毒剂种类,因变量为菌落数目,绘制柱状图,配以必要的文字说
明。
十、表达形式
1.论文交流(兴趣小组内)
2.现场答辩(生物组内)
3.校内竞赛
4.学校推荐参加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十一、效果评价标准
1.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2.操作规范程度
3.统计、分析、撰写小论文
4.实验结束后,卫生打扫、器皿洗涤、培养基及培养物分类处理等
十二、益智、养德等方面的作用
该活动能为同学们提供较大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空间,能启迪同学们主动学习,能经历科学探索的完整过程。
有利于同学们对科学规律的理解、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同学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与方法、创新能力的养成,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实验素养和环境意识的培养。
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各尽所能、不断创新,形成强烈的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和道德情感,确保科技活动和学科教育相结合,实现科技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统一。